示范区建设论文环境承载力论文(共5则)

时间:2019-05-14 09:4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范区建设论文环境承载力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范区建设论文环境承载力论文》。

第一篇:示范区建设论文环境承载力论文

示范区建设论文环境承载力论文:

合肥市皖江示范区建设中环境承载力研究

摘 要: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被批复的背景下环境因素成为合肥发展的短板,将对当前合肥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由此对如何实现皖江示范区在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实现“超常规发展”和合理规划皖江示范区的产业布局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承载力;环境纳污能力;生态服务能力;社会支持能力;资源供给能力

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皖江城市带产业示范区中,合肥处于核心地位,在示范区规划中合肥地区生产总值将由2009年的2102亿力争在2015年突破6000亿元。如果说体制机制、区位交通、科教创新、产业配套、成本资源五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是合肥处于皖江城市带核心地位并完成规划任务的保证,那么环境因素(在本文中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就是合肥经济大发展的制约因素。合肥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属于轻度污染,合肥市水污染严重,地表水体除瓦埠湖、高塘湖水质较好,其余河流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深层地下水水质也较差,合肥的噪声在55.0~60.0 dB(A)之间属于轻度污染(2008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所有的这些都反映了合肥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作者将对当前合肥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由此对如何实现皖江示范区在不超过环境承

载力的情况下实现“超常规发展”和合理规划皖江示范区的产业布局提出合理的建议。环境承载力概念、计量模型及指标体系

2.1 概念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来源于力学,由承载力的概念派生而来的,是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在我国,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叶文虎教授于1991年最先明确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他将环境承载力定义为“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阀值”。在本文中将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分解为四个方面,一是资源供给能力,是指在维持环境系统不发生不利变化的前提下,一定时空范围内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极限。它是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基本功能之一,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某区域的自然资源最佳可开采利用量。自然资源种类较多,实践中侧重研究易形成区域发展瓶颈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暂不考虑流通性强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以及其它资源。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可主要考察水资源可利用量和适宜建设土地资源量。二是环境纳污能力,是指在维持环境系统不发生不利变化的前提下,一定时空范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为人类活动提供的消纳污染物的能力极限。它包括对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能力,通常可用环境容量表达其大小。区域环境研究中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最为重要,因此本文中环境纳污能力将用大气环境纳污能力和

水环境纳污能力来表征。在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是SO

2、可吸入颗粒物、NO2。三是生态服务能力,在环境承载力组成中,生态服务能力生是指一定时空范围的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生态调节、生态支持和生态文化等服务的极限,它不包括环境净化和资源供给服务。其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的类型、面积和特征等。在实际管理中,多用植被、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用地的面积及其比例来表达生态服务能力。这里采用森林面积(或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两项指标考察生态服务能力。四是社会支持能力,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类社会所能提供的改善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提高资源供给、环境纳污和生态服务等的支持极限,它是环境承载力的外生变量通过作用其它内生变量来改变环境承载力,是最活跃、最易调控的变量。人类社会的支持行为包括研发更多的资源、跨区资源调配、污染治理、环境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等,其支持能力取决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对环境的支持程度。在本文中社会支持能力用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单位GDP能耗两个指标来表达。

2.2 指标体系和量化模型

本文将根据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四个方面: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生态服务能力、社会支持能力的不同特点分别设置指标体系和量化模型。其中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地区特点,短期内不可改变因此属于限制指标而生态服务能力、社会支持能力的大小则能够调节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一地区的生

态服务能力、社会支持能力越强则该地区环境承载力越大属于发展性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森林覆盖率C1森林覆盖率C1森林覆盖率c1森林覆盖率理想值ce1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理想值ce2

社会支持能力D

单位GDP能耗D1单位GDP能耗D1单位GDP能耗d1单位GDP能耗理想值de1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D2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D2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d2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理想值de2

在量化模型方面本文将根据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支持力及指标层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

在指标因子层方面,资源供给力指标因子层将采用资源与需求的差量方法,用不同地区现有各种资源(aei)与当前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对各种资源需求量(ai)之间的差量关系(如Ai=(aei-ai)/aei)入手衡量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王中根等)在这个函数中数值越接近1说明该地区的资源相对于需求量来说越丰富的因此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承载力越大。

环境支持能力指标因子层将采用单项指标环境承载力相对环境

剩余容量:B=(bei-bi)/bei式中bei为环境标准值,可视为一地区的环境资源(表1);bi为环境监测值可视为一地区环境资源的利用量。

在生态服务能力指标因子层生态服务能力C=ci/cei式中Ci表示生态服务观测值,Dei表示生态服务能力标准值,若ci大于cei,即C值越高说明生态服务能力越强对环境的调节能力越强。

社会支持能力指标因子层中Di将采用D1=dei/di的方式表达,D1值越高说明社会支持能力越强对环境的调节能力越强。D2将采用D2=d2/de2的方式表达,D2值越高说明社会支持能力越强对环境的调节能力越强。

在指标层次中将采用矢量累加的分析方法计算即A=[√(A12+A22)/2]。

根据上文描述可知,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纳污能力体现了环境的固有的被动方面,那么生态服务能力和社会支持力则体现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综合模型中本文将分别对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方面和发展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权重,再综合计算为E=[√(C2+D2)/2]×[√(A2+B2)/2]。

合肥市环境承载力现状

(1)自然资源。

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009)、《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2006年)

以及安徽环保厅发布的相关数据,本文分别计算了合肥市自然资源承载力(目前能够为人类开采利用的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一般只能达到40%。因此水环境限制值为合肥市水资源总量的40%)。

在资源供给力方面由表可知,在目前状况下合肥市的水资源供给力较力相对较大(还有62%的水资源没有利用),而土地资源供给力力则相对较小(只有25.1%的可建设用地未被利用)。

(2)环境支持能力。

在水环境支持方面,由表可知只有22%地表水达标绝大部分的水质已被污染,合肥市的水环境支持力不容乐观,在大气环境支持力方面合肥市的SO2和NO2的环境支持力较好,而可吸入颗粒物则环境支持力较小。

综合大气环境承载力为B2=[√(0.852+0.232+0.812)/3]=0.69;

综合环境承载力为B=[√(0.222+0.692)/2]=0.51。

指标单位指标值限制值(或理想值)承载力

(3)生态服务能力。

在生态服务力方面,合肥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超过理想值,对净化合肥的市区环境有很大作用,而森林覆盖率则离理想值较远,减小了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净化能力,从而降低了合肥市的环境承载力。

生态服务能力C=[√(0.3872+1.052)/2]=0.79。

(4)社会支持力。

在社会支持力方面,合肥市的人均GDP单位GDP能耗两个指标较好,基本达到甚至超过理想值,而环境保护投资

承载能力不容乐观,成为合肥市经济发展的障碍。

建议

(1)严把环境准入关,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部门要严把环境准入关,凡是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审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要依法进行环评,对影响环境的重大决策必须实行环境论证,从源头遏制污染的排放。

(2)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增加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较小,与理想值相差甚远,需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要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增加环保投入。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设施有偿使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社会投融资体制。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治理的运营管理机制。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证环境保护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3)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完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支持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根据生态省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需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构筑面向市场的环保技术服务体系和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新凤.山西省大气环境承载力初探[J].经济问题,2006,(2).

[2] 彭再德,杨凯,王运.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中国环境科学,1996,(1).

[3]石月珍,赵洪杰.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2005,(3).

[4]唐剑武,叶文虎.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8,(3).

第二篇: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论文

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揭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本文介绍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运用变异系数法对湖北省武汉市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从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湖北省武汉市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为武汉市的国土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土地承载力,指标体系,变异系数法,武汉市。引言

为了满足未来城市用地空间扩张和集约利用的需要,合理指导城市用地的开发方向,需要对城市现状用地的承载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确定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潜力,为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供决策依据。1土地承载力概念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与国土资源生产力相适应,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营养水平下所容纳的人口限度。承载力是一个变量,它应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相协调。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就不仅仅指土地对人口的承载限度,而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阈值。承载对象除了人以外,还应包括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如承载的城市规模、经济产值、交通规模及土地的纳污能力等。从一定意义上说,土地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作用的中介和协调程度的表征。因此,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土地利用各子系统状况及协调程度的综合评判指标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承载力的驱动因子、区划及预警分析也就显得尤为重要。2武汉市土地承载力评价 2.1研究区概况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 115°05’,北纬29°58’~ 31°22’。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武汉处于江汉平原东部,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仙桃省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辖市、汉川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武汉市的人口也迅速增长,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土地承载力承受了巨大的考验。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国务院明确要求武汉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在《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中,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电子商务五大重点领域,四个以武汉为核心;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七个以武汉为核心。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是用来反映土地资源承载的可持续性的若干属性,具有数量性、代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按照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内容,并根据武汉市实际情况,从生态合理,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选择了2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一所列。

表1武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

2.2.1指标无纲量化处理

不同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为消除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在评价之前要对不同量纲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适当的数据处理和变换,化为无量纲的标准化数据本文数据通过湖北统计年鉴 年以及各市统计公报资料整理计算得出。

土地资源承载力用各单项指标分为2种类型:一类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起正作用的指标,其值越大越好,如国民生产总值、森林覆盖率及粮食产量等,所以称其为效益型指标;另一类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起负作用的指标,如人口数量及工业三废排放量等,称这些指标为成本型指标。两种类型应采取不同的量化方法。正项指标即效益型指标 负项指标即成本型指标

X`ijXijmin{Xj}max{Xj}min{Xj}max{Xj}Xijmax{Xj}min{Xj}X`ij无纲量化以后的标准化数据如表三

2.3.1评价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数据采取截面数据形式,综合权衡各种权重确定方法的利弊,最终选择了变异系数法作为计算权重的方法。变异系数法的优点是既适合时间序列数据也适合横截面数据,避免了主观赋权法主观性强的缺点,根据指标数值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得出各个指标值的最终权重值。计算方法;1求取变异系数其中,Sj和ⅹ分别为第j项指标的样本标准差和平均值。2根据单项数据确定权重记作Wj表2 准则层影响权重及各层次指标-权重值

接着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标准值与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求和的综合测算模型,得到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整体性评价得分,fi= Wij·Iij(j = 1,2,„,n),F =wi·fi(i = 1,2,3,4).式

i14中: fi为各因素评价得分;Wij为评价因素各指标的权重;Iij为评价指标层各指标标准化值;F 为城市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值;wi为准则层各系统评价因素权重.经过计算,2年的承载力的综合得分结果如表3

2.4结果分析

根据表三可知,武汉市2014年的生态合理性还是要高于2010年的生态合理性的,说明在几年的时间里。环境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人均GDP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城镇固定投资不断加大,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但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气排放量稍微增多。但是武汉市的土地承载力还是不够优异的,经济发展太快,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合理性方面远远低于经济合理性。社会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跟不上社会的发展。3提高湖北省武汉市土地承载力的对策

武汉市是湖北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是否合理、土地承载状况是否能满足区域发展的要求,是武汉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影响土地承载力的各因素,为提高该地区土地承载力、改善区域土地资源承载状况,从经济和资源环境2方面提出对策建议。3.1经济政策

3.1.1谋求经济的持续和可协调发展,在现阶段的武汉市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促使经济总量适度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是提高市区土地综合承载力,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增长既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又要适度,即经济发展不仅要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经济效益等紧密结合,而且要同市区的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3.2资源环境对策

3.2.1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实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加大力度进行工业“三废”的治理,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3.2.2积极开展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3.2.3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供应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①以制约供给和引导需求为指导思想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合理安排不同区域、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用地;②打破各城市间无序竞争的“诸侯经济”格局,从城市群层次上统筹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方向,杜绝各自为阵对土地资源进行破坏性、重复性和掠夺性开发;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公共基础设施共享性,尤其是不同工业园区之间要对规划进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造成土地浪费.

3.2.4运用地价杠杆和循环经济机制,调解产业结构。3.2.5节约,充分利用水资源。4参考文献

武汉市统计年鉴2011-2015 湖南省_3_5_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_胡光伟 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_以福州市为例_蓝丁丁 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_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_修丽娜 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_吕宝

石家庄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时空变动规律研究_赵淑芹

第三篇: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了解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结合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应用理论,分析矿山开采活动对区域地质环境因子的影响和变化,选定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大且敏感的人类活动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1.承载力的发展

承载力来源于力学,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后应用于工程地质领域,指地基的强度对建筑物负重的能力,目前承载力逐渐具体化的衡量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张林波,2009),应用于诸多领域,如种群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国内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兴起于近十余年,这个新兴的概念和研究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和理解的转变,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逐步地丰富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主要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受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影响的区域,在保障地质环境系统结构稳定、功能正常或朝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目标下,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最大扰动强度,或地质环境所能承受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最大值。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反映的是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矿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难点主要有:

①地质环境承载力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缺乏一个适合的表征量,即用什么方式来量化和表征地质环境承载力;

②在承载力评价方面应用较多的量化指标有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经济效益,但该类指标无法从整体上权衡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并且该类指标均牵涉到许多地质环境自然属性以外的经济或社会属性。

目前国内外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还较为有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有待加强的地方表现在:

①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综合要素承载力评价研究欠缺;

②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③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

2.承载力指标选取准则

构建和制定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全面了解矿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解析,以系统论、决策论等数学知识为基础,以地质学、采矿工程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绿色矿业理论为指导,确定影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子,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准则:

(1)综合化构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体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就是要把矿产资源、矿山环境放到国民社会系统中进行分析考虑,不能简单、孤立地看待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优劣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开发效应,如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国民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程度,同时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矿山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不能片面、简单地进行评价。评价受到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利用地质资料、经济数据、矿山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要素定量化计算。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涉及学科广,不仅要求运用地质学科、地理学科等知识,而且要求合理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知识,其评价要素层涉及地形地貌、区域规划、开采方式等十大类,评价以项目调查和统计提供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坚持所用数据的可靠性原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检验,对资料的统计指标、统计时间、指标核算方法等逐项复查,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同时克服定性分析无法准确判别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劣势,采用以定量化为基础,保证评价结果明确、可靠。

(3)评价因子最优化选择。选择最优的评价因子是决定评价结果优劣的重要部分,设计选取与自然社会、基础地质、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等作为因子,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为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和程度各不相同,它能够从某个方面反映承载力优劣,所以在评价方法的应用上,采用环境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相结合、实地验证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将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社会经济、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压力、矿产开发压力、水资源压力、土地资源压力、水土污染等评价要素和指标结合起来,合理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矿区地质作用和人为矿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诱发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有自然背景条件(地貌类型、年降雨量、矿区年径流量、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地质背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常住居民数及土地面积、矿区GDP值)、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区面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露天开采、井工开采、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数量、土地占用破坏面积、土地恢复治理面积、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固废堆积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消耗量、含水层破坏影响面积、土壤重金属污染面积、水质污染面积)。例如,不同矿产资源以不同开发方式、在不同环境地质背景区内所产生、诱发和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种类、表现形式、严重程度有较大差异。矿业开发条件下,各种因子的共同影响必表现在:

(1)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部分发生改变,如采坑、排土场、废渣堆等工矿用地的出现;

(2)矿区植被覆盖率减少,如采坑、排土场、堆渣场、尾矿库、工业广场、矿区道路等破坏原有的植被,而局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又增加了植被覆盖;

(3)矿区产生崩滑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及隐患,破坏原有的地质结构,危害周边的生产生活;

(4)矿区开采疏干排水造成了区域水资源的减少和浪费;

(5)部分矿区矿坑水、尾矿水、选冶废水的直接排放或不达标排放,造成了附近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6)废渣堆、排土场、堆料场等在雨水淋滤和风吹扩散的作用下造成了附近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矿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应以承载矿区及附近的人类生产生活为主体。

4.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次选择矿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人口密度、矿区植被覆盖率、矿坑排水强度、矿区水土污染程度、矿区土地占用破坏面积比这七个因素可表现出矿区的地质环境现状,确定利用这七个因子构建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它们分别反映了矿业开发活动可能对矿区地质灾害、矿区土地资源、矿区人口、矿区生态环境、矿区水资源以及矿区水土质量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指标的变化共同作用影响着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等级。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5.结语

该指标体系由矿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人口密度、矿区植被覆盖率、矿坑排水强度、矿区水土污染程度、矿区土地占用破坏面积比这七个指标构成,它们是自然背景条件(地貌类型、年降雨量、矿区年径流量、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地质背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常住居民数及土地面积、矿区GDP值)、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区面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露天开采、井工开采、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数量、土地占用破坏面积、土地恢复治理面积、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固废堆积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消耗量、含水层破坏影响面积、土壤重金属污染面积、水质污染面积)对于矿区整体地质环境的集中体现。这些指标的变化反映了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可以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建立所需要的指标因子。

参考文献:

[1]郭珊.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2]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s1):29-31.[3]关英斌,许道军,郭婵妤.邯郸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2,31(4):474-478.[4]吴良兴.大型煤矿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5]张林波,李文华,刘孝富,等.承载力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展望[J].生态学报,2009,29(2):878-888.[6]曾维华,杨月梅,陈荣昌,等.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27-31.

第四篇: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们自身生存环境日益迫切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各种自然、人工环境加以组织、改造、利用,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行为和心理需要并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一门新学科。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设计者在某一环境场所兴建之前,根据人们在物质功能(实用功能)、精神功能、审美功能三个层次上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建造计划、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全盘考虑,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文案,并用图纸、模型、文件等形式表达出来的创作过程。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大致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以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旺盛并显示出高度的生命力。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环境艺术是实用的艺术,感受的艺术,整体的艺术,时限艺术。环境艺术是文化的一种尝试,是在环境中的高层次的文化,艺术追求。它是在相当广的范围内,积极调动和综合发挥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使人们生活所处的时空环境不仅满足人们物质和心理需要,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气氛或艺术意境的整体艺术,是回归人们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论述)

1、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

2、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3、环境艺术设计成果是人为文化产物,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总之,室内装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等多种学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第五篇:幼儿园环境论文

幼儿园环境论文

幼儿园环境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总则还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那么如何因地制宜创设符合农村特色的区域活动环境,下面谈谈我的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创特色区域活动

1.将乡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入幼儿园,创造园内的区域活动。

我园坐落在里下河地区的xxxx镇,xxxx河横村享有“全球生态环境500佳”的美誉称号,“菜花节”、“会船节”、“河横人家”等都是地方特色的一个展示,根据这一有利的资源我园逐渐探索出“以绿育人 快乐成长”的办园特色,幼儿的生活学习基本上都是要在园内完成的,这样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一起搜集丰富的乡土材料和自然材料带到幼儿园,一起游戏活动布置我们的活动室和区角,这样弥补了农村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布置和玩具的短缺。引导大家根据农村幼儿园的特点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出农村自然条件好的优势,引导幼儿多用自然物(如树叶、种子、各种废品等)制成各种图案,玩具来装饰活动室,如用野果拼成各种飞鸟走兽,用树叶杂草构成各种景物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材料的创造和制作。每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并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了动手的喜悦和成功的喜悦,让幼儿的区域活动更加丰富。

2.将孩子带到大自然和乡土环境中,为孩子创造户外活动区域。

春暖花开时带孩子们到田野里感受“河横菜花节”的壮观场景;炎热的夏天带孩子们享受“龙卷风水上世界”的清凉;丰收的秋天带孩子们到“葡萄园”、“西瓜地”分享果实。冬天的“森林公园”让孩子流连忘返。我们经常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快的户外区域活动,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意识和求知欲会被激发,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

3.就地取材,精心设计。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到处是游戏材料。泥巴百玩不厌,花草漫山遍野。我们尽量给孩子们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如玉米棒、玉米皮、高粱秆、麦秸、瓜子皮、柳条枝、各种瓶盖、花生壳、桃核、核桃壳、螺壳、鸡蛋皮、挂历纸等等。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将它们组合成所需要的物品,如用挂历纸做大树、麦秸秆建房子、瓜子皮或柳条围成栅栏、小米和高粱做成小鸡等等,制作出了一幅幅极具生活气息的田园风景画,既锻炼的孩子和老师的动手能力,又丰富了幼儿园的区域环境。

二、利用农村社区资源,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性。

农村的“农贸市场”、“瓜果种植区”、“农业蔬菜基地”等这些都为幼儿创造了合适的活动区域。教师引导幼儿去观察农贸市场各种粮食、瓜果、蔬菜的价格,让他们比一比哪种瓜果蔬菜价格最贵,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然后在园内我们也创设这样的“社会活动模拟区”帮助他们积累生活常识。另外让幼儿去观察谷物、小麦等的成熟和收割,让他们了解农作物。利用城镇的文化广场、健身等公众场所带领幼儿观察农村人的休闲娱乐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设施的用途等。通过丰富的社区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对农村的认识,可以让幼儿根据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进行自主活动,使之在快乐中学习,能够实现较强的教育功能。

(三)利用幼儿及家长资源,丰富区域活动环境。

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在班级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自由性以及创造性,于是我们尝试组织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创设我们的班级区域活动环境。

1.教师引导幼儿自选自制活动材料。

在区域环境创设中,自制活动材料是儿童参与区域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负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引导幼儿参与上,更能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添情感交流的机会。

2.教师做出恰当的支持和必要的帮助。

区域环境创设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环节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契机,这正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价值所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区域环境创设,就必须贯彻《纲要》精神,更新教师的观念,既充分考虑幼儿园自身条件,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的良好环境,又要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环境创设,师幼互动,才能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健康成长的园地。

3.巧用家长资源,使区域活动的材料更加丰富饱满。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的材料,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农村家长由于受文化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制约,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对幼儿的一些活动认识不足,总是疾言厉色呵斥制止,阻碍了幼儿天性的释放和开发。因此,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亲子运动会”、“毕业演出”等家园互动活动来提高农村家长对幼儿各类活动以及区域活动的认识,另外鼓励家长在家中独立开辟一个属于孩子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在家也可以有一个可以随意自由操作的活动区,并鼓励幼儿将在家里收获的成果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农村幼儿园和家长联合,可以丰富和拓展幼儿的活动区域,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极为宽松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促进教师、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幼儿的世界是美丽的,在幼儿园,她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丽的。一种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来自孩子生活又高于孩子生活的美,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乡土文化环境,有利于勤俭办园,同时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风格与特色,展示了自己个性的亮点。在教育推崇“低成本、高质量”的今天,尤其有其现实的推广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虽然相比城市有很多不利的条件,但是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乡土资源是区域活动开展最有利的条件,农村幼儿园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为幼儿的区域活动创设一个健康、快乐的优美环境。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环境创设》

3.《活动区的创设、利用与活动指导》

下载示范区建设论文环境承载力论文(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范区建设论文环境承载力论文(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论文[五篇]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 限塑后大学校园塑料袋使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曹 琳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611756) 摘 要 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实施以来,对社会、经济、环境等......

    张玉华-环境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山曹小学 教师:张玉华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

    环境小论文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其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就有差异,相对于人类而言,环境是指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教育论文 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老师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如......

    环境经济学论文

    厦门PX项目的若干思考 2008946119 施正泼 厦门市海沧PX项目,是2006年厦门市引进的一项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选......

    环境生态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题目:生态城市建设班级:环境工程10级1班姓名:孙晓东学号:1001110426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

    环境生物技术论文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唐耿兰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对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近年来的发展进步、功能作用及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废水生物处理、污染控制技......

    关于环境论文(精选五篇)

    2. 环保 论题释要 环保即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自然要素组成。是人类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在内部平衡没有被破坏的前提下,环境与人类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