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企业如何形成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时间:2019-05-14 09:3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安企业如何形成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安企业如何形成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第一篇:保安企业如何形成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保安企业如何形成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发展,保安公司越来越多,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很多管理方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上,没有真正形成和实现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现实

从管理学的角度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现实的发展,人们对人本性的认识逐步深化,据现代对人的本性的认识,我们在一个组织中对人的管理方 式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假设来管理人,因人而异地管理人,而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管理方法,应该实行权变管理。

把人视为资源是对人性假设的一种发展,自20世纪80年 代以来的资源学派认为,在组织中的人具有三种特性:一是 不可模仿性;二是增值性;三是稀缺性。因此,资源学派把人视为了一种组织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在此理论构架下,组织逐步形成了对人力资源的现代管理方法,主要表现在: 职位分析、招聘、培训、定位、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流动调配和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

实践证明,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任何企业在 人员的管理方面只有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取得竞争优 势。

保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运行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用现代人力资源 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本企业保安人员进行管理,可以这样说,谁在第一时间认识到把保安人力视为一种宝贵资源,并把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运用其中,谁就在保安市场上占有了绝对的竞争优势。

我国保安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部分保安企业已经认识到把保安人力视为资源 的重要性,于是,在这种认识的驱动下,一些保安企业开始 把经历了20多年的行政管理部或管理部变为了人力资源管理 部,虽然,仅仅是名称上的一种变革,但是,却能清楚地看 到我国保安企业正在悄悄地进行着思维模式的改变,经营行 为的改变和管理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发生的原因可谓是多 方面的:

一、保安人员的数量不断扩大。从保安业产生的源头来 看,人们的安全需求在21世纪可谓与日俱增,经济的活跃与 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财富的增长直接导致 了人们对安全需求的增长,这是安全供求理论告诉我们的; 根据市场规律,安全需求的增长会引起安全商品的供给增长,这样,提供安全服务的保安公司业务量将呈现不断增长的态 势,那么,保安人员的数量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局面也就毋庸 置疑了。

二、旧有的人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我 国保安公司自1984年成立以来大多沿用部队或者公安机关的管理模式,从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都体现出 传统官僚制的特点:一是组织方面,采取层级控制、集权的组织格局;二是管理方面,下级请示报告,上级集中决策;三 是运行机制方向,重过程轻结果,重规章制度轻创新思想。

三、为了避免现存的问题,需要进行现代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保安企业中,原有的人事管理主要集中于对保安人员的人事档案登记,传达上级的决策和指示,日常考勤的登记,等等。这样的人事管理体制,不仅没有发挥出人事部门应有的作用外,而且很难提高保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难以适应现代保安市场的竞争。因此,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挥出人事部门的作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激励思想,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工作导向,整合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为企业赢得竞争力。

保安企业如何正确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但任何一个企业的建立都有 自身的特点,这些都是由企业的目标决定的,有的企业是为 了提供给客户衣食住行成为了商场或超市,有的企业为了提 供产品成为了制造业,有的企业为了提供给客户知识或指导 成为了咨询公司,等等。而保安企业则是为了提供给人们安 全,自然成为了安全行业,提供安全成为了保安企业有别于 其他企业的一大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殊性质决定了保安企 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因为,在现代企业管 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要服从和服务于组织战略。在 现代保安企业中,我们不应该在对人力资源进行随意的支配 和管理,而应该着重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招聘工作。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把潜在人员引入保安企业是企业开始工作的第一步。但是,在招聘工作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要做的工作还包括准 备工作、测试工作、定向工作等。

准备工作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职位分析工作;测试工作包括招聘策划、智力测试、能力测试和面试;定向工作 包括人员配置、岗前培训等。

第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就是对保安人员在各自职位上所作出的成绩管理,这种管理工作有点相似于学生在学校 的学习,学习的好坏要通过定量的考卷或定性的教师考核来完成,通过考试或考核,可以得知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学 生学习的质量如何,下一步教师和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更加 注意。

同样,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了解许多情况,如保安人员工作的效果(保安人员是否完成了任务,完成的结果如何)、保 安人员欠缺的技能或知识、客户的满意度、保安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保安人员的需求与要求以及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等等。

在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绩效的考评,它是一个系统,分别由以下几部分来完成。一是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二 是确定绩效考评指标的权重;三是运用软硬评价方法进行操 作;四是综合分析绩效考评结果。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绩效管理的考 评结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指导和基础的作用。保安人员的招聘以对保安人员的素质、能力、技术、知识潜 力等方面了解为基础;保安人员的晋升以考评的德、才、能、绩为基础;保安人员的培训以考评保安人员的适应性、发展 方向、潜能、兴趣、特长等为基础;确定保安人员的报酬以 考评的结果、贡献和能力为基础。

第二,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主要是通过传授知识或技能的方法来提高保安人员的技能或知识,从而实现保安企业的增长效益。目前,从我国整个保安市场来看,绝大多数保安公司对保安人员的培训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的传授方面,没有对保安人员的培训与开发作出深入的研究,根本原因在于,保安公司认为培训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行为,培训会提升公司大量的成本支出,结果使培训与开发成为了一种保安辅导。在岗保安的服务受到了客户的指责,有的客户纷纷要求撤换保安公司,这样的为了节省成本的做法结果却影响了盈利与收入。殊不知,保安人员的培训与开发在现代保安企业中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包含了二层含义:一是培训与开发的目的更为具体和明确;二是培训与开发成为企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有了明确的“位置’;三是培训与开发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着明确的内容上的规范性。

在保安企业进行培训与开发成绩是显著的,首先,补偿保安人员的知识或技能。保安企业的培训与开发有支持企业 经营的补偿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保安人员,他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可谓是多方面的,例如,法律知识、消防知识、安全知训、人际关系技能等等。其次,保持保安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素质的保安人员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因素,通 过培训与开发,在提高保安人员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保安 人员的自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保安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提 高保安人员的工作满意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保安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保安企业的竞争力。再次,增强保安人员的归属 感。目前,保安公司的“高流失率,低招聘率”成为了一个束缚保安企业发展的瓶颈,强调培训和开发的保安企业会使 保安人员在增加知识和增长技能的同时,增加了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因为,保安人员会认识到,只有在这样的保安企业自我才能提高和发展,实现人身价值。

由于培训的作用已被全世界的企业界所肯定,所以任何 一个注重现代管理的企业无不对员工进行培训,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以求工作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实际降低。以美国为例,企业界对员工的培训与人才的培育所作的投资,仅次于教育机构与军事机构,居第二位。由此可见培训与开发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薪酬管理。目前,从我国保安业的发展来看,保 安人员的薪酬水平普遍不高,造成这样的一个局面,原因是 多方面的,一是客户提供的服务费本身不高;二是保安公司对服务费的部分截留,发给保安人员的薪酬就更低了;三是 保安公司或保安人员提供的服务内容拓展不够和服务质量不高,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依靠培训和开发等形式,提高保安人员自身的素质,向客户拓展自身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以 此来相应地提高服务费用;二是通过科学的薪酬管理来激励保安人员,留住保安人员。

薪酬是指保安人员从保安公司那里得到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简单地说,它就相当于报酬体系中的财物报酬部分。在保安企业中薪酬应该由二个部分组成,一是基本薪酬;二是激励薪酬;三是间接薪酬。薪酬良好作用的发挥需要很好的管理,薪酬管理是保安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保安企业进行薪酬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薪酬管理要在保安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来进行,作 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薪酬管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要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绝对不能狭隘地来进行薪酬管理。二是薪酬管理的目的不仅是让保安人员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使他们能够维持并不断 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而且还要引导保安人员的工作行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这也是薪 酬管理更为重要的目的。三是薪酬管理的内容不单是及时准确地给保安人员发放薪酬,这只是薪酬管理最低层次的活动,而薪酬管理交际上是涉及一系列的决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 活动。

第五,流动调配。在保安企业中,保安人员的流动调配 主要是指保安人员的任免,保安人员的升降,保安人员的调 配、交流,保安人员的回避,保安人员的辞职、辞退,等等。通过保安人员的流动调配可以体现保安企业人事管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可以为保安企业选拔、任用和发展优秀的 人才,它关系到保安人力资源被合理地使用以及他们成长的途径。在保安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流动调配的工作主要集中于 以下几点:

1、流动调配遵循的原则;

2、流动调配的条件;

3、流动调配划分的类型;

4、流动调配的审批程序,等等。第六,评估工作。在保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评估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活动的成本效益的测量,并与组织 过去绩效、类似组织的绩效、组织目标进行比较。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诸如:招聘、选拔、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评估、福利管理、组织变革等具体管理行为来实现生产力的改进、工 作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改善、促进组织变革、建 设组织文化五个目标。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评估的必要性在于,证明人力资源管 理部门存在的价值使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目标有显著贡献,为争取更多预算说明理应从员工和直线主管那力获得对人 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反馈,通过判断何时增加或减少人力资源 管理活动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帮助人力资源部在实 现组织的共同目标时改进职能和角色创造使企业有社会责 任、伦理、竞争性的价值观。

在保安企业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评估的人员分为保安企业高层管理者(保证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管理评估工作; 保证组织内所有部门都得到评估;为人力资源管理评估制定 评估哲学和评估战略)、人力资源经理(执行高层管理者的指 示;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评估方案;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评估的 实施)、保安人员和直线主管(收集人力资源信息和数据;支 持人力资源管理评估工作;使用组织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掌握评估标准是保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 在。

第二篇:浅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六大模块

模块一 人力资源管理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组织内部评估

3、组织发展与变革;

4、计划组织职业发展;

5、比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6、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

7、工作中的绩效因素

8、员工授权与监管

模块二 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模块

1、理论学习

2、项目评估

3、调查与评估

4、需求评估与培训

5、培训与发展

6、培训建议的构成7、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

8、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

9、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 10项目管理;运作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模块三 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补偿,激励和收益)

1、薪酬

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

3、福利和其他薪酬问题

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模块四 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

1、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

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令及环境;

3、人力资源规划

4、工作分析

5、人员招聘

6、培训和发展员工

7、员工绩效评估

8、提高生产力方案

模块五 员工和劳动关系

1、就业法

2、劳动关系和社会

3、行业关系和社会

4、劳资谈判

5、工会化和劳资谈判

模块六 安全、保安和健康

1、安全和健康项目

2、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3、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4、管理执业健康和安全

模块一 人力资源管理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组织内部评估

3、组织发展与变革;

4、计划组织职业发展;

5、比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6、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

7、工作中的绩效因素

8、员工授权与监管

模块二 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模块

1、理论学习

2、项目评估

3、调查与评估

4、需求评估与培训

5、培训与发展

6、培训建议的构成7、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

8、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

9、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 10项目管理;运作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模块三 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补偿,激励和收益)

1、薪酬

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

3、福利和其他薪酬问题

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模块四 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

1、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

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令及环境;

3、人力资源规划

4、工作分析

5、人员招聘

6、培训和发展员工

7、员工绩效评估

8、提高生产力方案

模块五 员工和劳动关系

1、就业法

2、劳动关系和社会

3、行业关系和社会

4、劳资谈判

5、工会化和劳资谈判

模块六 安全、保安和健康

1、安全和健康项目

2、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3、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4、管理执业健康和安全

人力资源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与实施、绩效考核与实施、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管理六大模块。

具体细分:

一、人力资源规划:

1、组织机构的设置,2、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分析,3、企业人员供给需求分析,4、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5、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组织内部评估

3、组织发展与变革;

4、计划组织职业发展;

5、比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6、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

7、工作中的绩效因素

8、员工授权与监管)

二、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

1、招聘需求分析,2、工作分析和胜任能力分析,3、招聘程序和策略、4、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5、招聘实施,6、特殊政策与应变方案,7、离职面谈,8、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三、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

1、理论学习,2、项目评估,3、调查与平谷,4、培训与发展,5、需求评估与培训,6、培训建议的构成,7、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8、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9、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10、项目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考评阶段,4、总结阶段,5、应用开发阶段,6、绩效管理的面谈,7、绩效改进的方法,8、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9、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五、人力资源薪酬福利管理:(补偿、激励和收益)

1、薪酬,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薪酬制度的调整、人工成本核算),3、福利和其它薪酬问题(福利保险管理、企业福利项目的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

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六、人力资源的员工和劳动关系:

1、就业法,2、劳动关系和社会,3、行业关系和社会,4、劳资谈判,5、工会化和劳资谈判(安全、保安和健康、安全和健康项目 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管理执业健康和安全)

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

1、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令以及环境,3、人力资源规划,4、工作分析,5、人员招聘

6、培训和发展员工

7、员工绩效评估

8、提高生产力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又称人力资源计划(HR Planning,简记HRP),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和重要领域。猎头顾问钟克峰先生认为,一般来说,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解,主要有三个层次的意思:

1、确保组织和部门在需要的时间和岗位上获得所需要的合格人员,并使组织和个人得到长期的益处;

2、在组织和员工目标达到最大一致的情况下,使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3、分析组织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并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满足这些要求。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此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在这个总的概念下,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包括几项具体的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是:

人员档案资料:用于估计目前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和潜力)和分析目前这些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

人力资源预测:预测未来的人员要求(所需的工作者数量、预计的可供数量、所需的技术组合、内部与外部劳动力供给量)。

行动计划:通过招募、录用、培训、工作安排、工作调动、提升、发展和酬劳等行动来增加合格的人员,弥补预计的空缺。

控制与评价: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的系统的反馈信息。

由此看来,人力资源规划就是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过程。

第三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宁夏建工集团员工培训方法浅析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越来越激烈 , 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 而企业的好坏与员工的整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 , 企业要想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 , 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 , 只有通过培训员工不断使其更新观念 , 增加员工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 , 员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 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 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职工培训是留住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职工培训的长远目标和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职工培训必须具备适应外部环境急速变化并对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企业培训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个人对职业的满足程度 , 直接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 从而采取各种方法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投资活动。因而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开始认识到员工培训在企业发展壮大中的重要地位 , 开始探索有效的员工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 因此,关注和研究现代企业职工培训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就此我将以宁夏建工集团作为目标企业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分析。目标企业分析

2.1 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

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是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由原宁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部和所属宁夏第一、第二、第五建筑公司4家具有一级施工资质的企业合并重组成立的。重组后的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资产总额30亿元人民币,在册职工5600多人,其中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00多人,拥有各类施工机具2000多台件,总功率达4万多千瓦,具有年完成施工产值50亿元以上的施工能力。宁夏建工集团现有所属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13家,主业分公司96个,是集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装饰装潢、商品混凝土、工程咨询、设计科研于一体的国有大型建筑业集团公司。目前,宁夏建工集团具有四个国家一级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资质;有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安装工程、公用市政工程、建筑幕 墙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消防工程、装饰工程等二级资质各两个、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证在申办中。宁夏建工将通过整合内部资源,调整经营结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按照“整合优势、做强主业、调整结构、多元并举”的发展思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主业带动房地产开发、商品砼经销、建设工程项目代理咨询、装饰工程施工设计、海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输出五大板块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以统一企业标识,协调市场开发,财务集中管理,强化技术装备,合理调配资源,形成集生产经营和资本营运为一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将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实行职能事业部制管理,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对集团公司所属的全部经济实体单位实行全方位垂直管理,形成集团公司为投资决策主体、资本营运中心和利润中心,分公司(项目部)为生产主体和成本核算中心,各专业公司、参股公司为资本收益中心两级管理体制。

2.2 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 企业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其中一线操作人员在数量上占 80 %以上,而且大多是农民工,素质普遍较低且管理困难;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企业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技术出身,数量和素质均达不到要求,目前企业亟需一批复合型技术及管理人才。

2.2.1 劳务队伍的组织管理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充实劳务队伍。2004年末农民工人数占从业人数的82 %以上。这一用工制度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1)组织不规范。“包工头”式用工大量存在,他们与建筑企业之间是一种临时的纯经济关系,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2)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农民工在进入工地前很少经过系统的操作和安全方面的培训,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劳资纠纷时有发生。

2.2.2 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短缺

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低层次的操作人员富余,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文化程度不合理。2004年企业从业人员高中以下教育程度占94.6%(其中高中占13.2%,不识字或很少识字的占1.9%),大专占3.5%,本科及以上占1.9%,低于当时大专占5.0%、本科及以上占2.2%的全国水平。(2)技术人员紧缺。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占建筑业的从业人员15%不到,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5%,与发达地区的技术人员占4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3)年龄结构不合理。建筑企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呈现老化趋势,据统计,企业中47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了45.41%,其中57岁以上占76%。这部分技术人员经验丰富,是行业的骨干力量,但大多面临着退休,而中青年技术人员又严重流失,导致企业技术人才的后备力量不足。

2.2.3 人才流失严重

企业流失的大多是中青年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许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企业招进来容易留住难。他们的离职造成了企业信息、技术、客户、人才多重损失。也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士气和声誉。大批量的人才流失不仅加剧了企业人员结构不合理状况,也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种种困难,企业不得不重新招聘、增加成本。

2.2.4 项目经理紧缺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项目上的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和责任主体,自1990年建设部开始实行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以来,有50万人取得了政府核准的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其中15万人取得了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但是由于我过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入量大。项目经理数量与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相比,仍旧上一杯水车薪。同时目前项目经理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已经不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存在“四多一老”(即低资质多、年龄偏大多、初级职称多、低学历多)现象。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领导者无人才观念

企业本身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往往人才观念淡薄 , 在工作中只注重于事的管理而并不关注人的管理 , 一门心思抓生产、抓经营、抓效益 , 而没有把人看作可开发的资源 ,不明白人才位于整个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有能力和具有潜力的工作人员由于得不到人性化的合理的重用和提拔 , 自然会选择另一个更好的事业发展空间。而对于建筑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 , 一个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流失 , 对企业来说损失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优秀项目经理跳槽 , 他带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技术和经验 ,更重要的是将他所拥有的一大批客户以及自己下面的施工队伍带走 , 这些无形资源的流失是企业重大的损失 , 有时候甚至会成为对企业致命性的打击。

3.2 企业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绝大多数企业对于企业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长期的培训计划。只是在出现一些国家新政策 ,或者业务上出现新内容的时候 , 才临时抱佛脚召集工作人员进行突击式的学习。同时企业没有一个对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 , 也没有建立一个透明的合理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这不利于整个企业学习氛围的形成 , 不利于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不利于培养他们对众多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这样就阻碍了整个企业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

3.3 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针对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开展的培训教育,主要有:“五大员”培训,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及安全培训等。这些培训任务主要是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强制开展的教育,若企业不参加教育培训,则每年的企业资质年检就不予通过。建筑企业为了节约资金,参加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保级或升级,而不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员工被派来学习,一是为了凑数二是为了逃避劳动。由此可见,由于培训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培训的动力严重不足。

3.4 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

一是企业不清楚培训对象是谁,存在着重管理层培训,轻一线工人岗位培训的现象。在一线操作人员中农民工占到80%以上,其中90%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经过培训的农民工还不到总数的10%。数以百万计的一线工作人员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也就是百年大计的真正建造者。二是企业不清楚培训内容是什么,存在缺乏针对性、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目前建设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充分考虑了内容的新颖性和适用性,但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却忽视了建筑企业的个性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很大,统编教材又怎能满足全部需要?三是企业不清楚怎样选聘培训教师和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存在培训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手段老化等现象。多数培训教师来自高校,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深厚的理论功底,但缺乏实践经验,纸上谈兵的现象很突出;教学手段以理论学习为主,即以教师授课为中心,虽然传授知识的效率很高、成本很低,但并不能真正提高学员的实际运用能力;缺乏亲验性学习,即以案例讨论、现场操作、模拟练习等方式,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和研究。

3.5 培训效果的评估手段单一 目前企业的培训效果的评估手段是培训完成后,参加培训考试。一般只要不缺勤,100%通过。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提高,对企业的贡献怎样等问题,由于属定性指标,较难以定量指标衡量,需要企业在员工培训后花费一段时间进行评价,但一般企业怠于去评估。针对企业现状提出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

4.1 转变观念提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当今国际著名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培训,美国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的中国培训仅在1996年的培训经费高达9亿美元,韩国的三星,日本的松下每年都投入巨资对员工进行培训。中国建筑企业也应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是一种双赢策略。在现代化的企业中,人力资源已经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提高企业中人的知识能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之道。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企业对人力资源及人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对传统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日本的研究证实,不同素质的工人对一巧降低成本的作用大不相同。如果一般工人的作用是5%的话,经培训的工人的作用是10%--15%,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是30%,是一般工人的6倍。因此,建筑企业应转变培训观念,对培训给予积极投入和支持。培训观念的转变,不仅涉及建筑企业管理层,企业的参与培训的员工也要主动转变。主动学与被动灌输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要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中国香港一些建筑企业实行所谓“自我申告”制度,在调动员工培训主动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自我申告”制度中,员工定期填写申告表,反映过去5年中能力提高与发挥情况,今后5年的发展方向及对个人能力发展的自我设想。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员工的申告表与员工沟通思想,统一看法,以此作为制定员工培训和开发计划的依据。这种员工参与制度有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它使员工意识到个人对于工作的“自主性”和对于企业的“主人地位”,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个人发展目标更加趋于一致,有助于员工转变培训观念,加倍工作和努力学习。

4.2 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劳务分包制度

面对目前建筑企业管理层与操作层的分离,一是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首先要遏制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避免自有资金不足的建设单位和房地产开发公司进入建筑市场,造成拖欠工程款的隐患;次培育发展劳务企业,给予他们政策上的优惠;再次把劳务分包合同作为推动建筑劳务发展及加强监管的重点,防止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 本与“包工头”合谋。二是建筑企业在进行劳务分包时,应选择有建制的劳务分包企业,并从技术工人力量、业绩、信誉度等方面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的考核和评价。此外,鼓励建筑企业对信誉良好但不具备建立企业条件的劳务队伍进行收编,成立自己的劳务分公司,使农民工最大程度地被劳务企业吸纳。三是劳务公司要注重自身建设。加强对农民工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竞争力;尽可能组织农民工加入当地的工会组织,通过工会和劳务企业双方共同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4.3 完善人才招聘和使用机制

人才的招聘上,建筑企业首先要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在对企业工作岗位和人力资源状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营目标安排招聘工作。其次要更新人才招聘观念,综合利用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利用人才招聘会和校园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吸纳人才。既要引进有技术又有经验的人才,也要注重应届毕业生的补充和培养,为企业做好后续人才储备。(2)重视对内部员工的培养。企业在积极从外部招聘人才的同时,也应从职业分析出发,注意选择内部优秀年轻员工加以培养。人才的使用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配置的原则,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首先要实行多种用工形式。根据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个人要求,在用工形式上可以相互转换,适时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整。其次要建立畅通的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定期根据员工综合表现和考核情况进行职位调整,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竞争机制,并引导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和公司最需要的地方流动。

4.4 健全企业培训体系

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有效途径。建筑企业应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技术变化预测,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制度。

建筑企业对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人才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应有所区别:(1)对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主要是保证其领导决策的能力。可选择一些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把他们送到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甚至国外进行脱产培训或参加短期的专业研讨会。培训内容以经营管理知识为主。培训后企业应大胆委以重任,把他们派到重大项目中去检验和锻炼他们。(2)对技术管理层的培训。一部分是从事研发及专项技术工作的人员,可以邀请一些技术专家到企业参与研发,并加强与高校合作。另一部分是在项目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可以结合项目特点进行培训,辅以计算机和外语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一专多能”。(3)对操作层的培训。对技术操作工要加强“执证上岗”,对辅助工人主要是做好 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另外对一些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还要增加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企业做好培训的另一个关键是加强对培训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首先要保证培训的出勤率。其次要落实培训考核工作,培训开始前要设立培训目标,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4.5 建立以 KPI为核心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关键业绩指标,它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KPI的关键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实施的具体的量化指标,而企业的绩效考核就是建立在这些量化指标基础上的。建筑企业要建立以 KPI为核心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首先要确定本经营目标,即为企业层的一级。其次,KPI再将企业层的 KPI分解到每个项目经理部形成项目层的二级 KPI。每个项目部再根据本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结合项目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体系,将项目层 KPI分解为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指标。最后沿着项目的WBS将指标进一步分解到项目单元、工作包,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目标体系。在具体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可将指标划分为关键指标和辅助指标 , 考核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实施考核的主体分为以下三类:(1)企业职能部门领导;(2)项目部领导;(3)内部客户。建筑企业的员工一般同属于企业职能部门和项目部,所以要同时接受这两个方面的考核。而内部客户主要是下一道工序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在评价本工作指标上,最具有发言权。让内部客户作为考核者,可以在企业内部倡导一种客户至上的理念,从而促进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提高效率。实际考核中再根据实际情况对三方赋予不同的权重。在考核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旦 KPI指标确定后就要严格执行,执行过程中要本着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完全以被考核者的指标完成情况为依据。第二,项目成立后就要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 KPI,给每个岗位编制一个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员工的工作应在岗位责任制的指导下完成。第三,建立动态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严格与薪酬挂钩,与职称评定和职位升迁关联。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完成指标的动力。

4.6设计合理的激励体系

合理的激励体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建筑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员工需求的变化,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有效的薪酬体系。企业应在工作评价和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人才的市场价值,完善企业的结构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首先应该适当增加学历工资,这样既可以缓解一些青年技术人员的不公平感,降低离职率,也有助于企业吸引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其次实现绩效考评与薪酬的有效链接,重点体现在提薪及奖金的发放上。再次对高级管理层可以采用年薪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引入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模式。同时加大对高级技术人员的激励程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要给予大额奖励。(2)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企业不仅要注重改善施工现场有形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要关心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环境,在整个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3)建立分权与授权机制。企业可以根据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与内容,同时充分考虑任职者的能力和企业制度,让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一定程度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权利。(4)建立“心里契约”。企业要通过为员工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在注重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员工和企业的“心里契约”。让员工感觉到自己与企业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

4.7 加强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目前建筑市场与企业急需培养和补充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通外语、能负责以及适应国际工程承包需要的复合性项目经理,这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1)政府主管部门要完善建造师注册制度,以及项目经理的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并从相关政策上加以保障。(2)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要充分发挥各建筑行业协会专业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项目经理的教育培训机制和市场优化配置机制。(3)企业要把提高项目经理素质、培养和管理好项目经理人才队伍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鼓励具备条件的原一、二级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参加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同时要完善项目经理的选拔培养、考评和激励机制。

4.8 结论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人力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做好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优势,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的观念,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再落实到招聘、配置、培训、考核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同时要大力发展建筑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这对推动我国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职业化过程,提高建筑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规范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减少各种裙带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重要作用。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承。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理念是员工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种人性化的理念。建筑企业一线员工大多数生活单调、贫乏、缺乏精神支柱。对此,笔者认为国有建筑企业培育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应从物质层有形化入手,从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做起,关心他们的生活,用一个情字去感召他们。因为建筑企业员工长期的流动性使得大部分员工一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对情感的认同感,对企业的归属感表现的更为强烈,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营造“家庭”氛围,使每个员工树立企业即“家”的基本理念,所有的人都有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权力。企业领导要特别重视感情投资,熟悉员工的情况,抽时间亲自参加员工家里的喜事等。企业组织的活动可邀请员工家属参加,这样可使整个企业洋溢着家庭的和谐气氛;同时应充分利用员工纪律性强的优势,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树立“经营即教育”的理念,即依靠教育在企业成员中确定“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的理念、教育的动力来自于团队精神,同时通过教育又强化了团队精神,成为企业管理之魂;在生产一线注重实行文明施工,建设标准化工地,外塑企业形象。然后从制度上去规范,最后上升到观念层。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员工整个精神状态都将会发生转变,同时企业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对人力资源不断开发和管理使员工潜能得到释放。企业为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整个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

第四篇: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次形成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名词解释(20分)

1、情景模拟

2、培训控制

3、职业锚4、360°绩效评估

二、简答题(40分)

1、您认为在企业培训中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方法才能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佳?

2、简述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误区。

3、什么是绩效评估?企业为何要进行绩效评估?

4、绩效评估主要有哪些方法?

三、论述题(40分)

1、心理测量的主要优点是什么?您认为在招聘中是否一定要用心理测量?为什么?

2、企业中为何要运用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

第五篇: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计算离职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是日常必需的工作之一。由于《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范围并改变了它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根据上海裁审实践有有关口径结合案例,围绕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详细总结各种情况下的法定情形,力求帮助大家厘清这一工作难题。案例:

案例一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医疗期满被依法解除合同,期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案例二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被解除合同,其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案例三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经济性裁员被依法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

案例四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

(注:2008年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为9876元)

以上是四个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的最典型,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一种类型的代表,尽管案情基本相似,但是计算的结果却相差很大。

计算经济补偿金最基本的公式为:经济补偿金=基数×年限。可见,影响经济补偿金的因素有二;基数和年限,而经济补偿金亦是据此进行分段的。

一、经济补偿金的基数

由于2008年1月1日之前施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简称“以前规定”)并未对经济补偿金的基数进行封顶限制,而《劳动合同法》则对基数进行封顶,即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简而言之为“3倍+12月封顶”。因此,在不同情况下经济补偿金的基数有所不同:

1、如果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不高于上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

2、如果劳动者工资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三倍封顶的情形,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确定基数,同时实施封顶计算经济补偿的年限自《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的年限仍按以前规定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基数。

二、经济补偿金的年限

“以前规定”和《劳动合同法》都对经济补偿金的年限进行封顶,“以前规定”对法定情形进行12个月的年限封顶,而《劳动合同法》只有在“基

数”符合封顶条件时才对“年限”进行12月封顶,所以只需看基数封顶情况即可。具体的讲,如果《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也不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的,经济补偿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时,《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经济补偿年限要按照以前的规定计算;2008年1月1日后的工作年限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入计算。

三、案例解析:

(一)案例一属于经济补偿金的基数和年限均未遇到封顶的情况。这一类型包括的法定情形主要有:

1、医疗期满解除;

2、客观情况变化解散;

3、经济性裁员;

4、企业破产解散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经济补偿金的基数:8000元

经济补偿金的年限=1988.1.1-2009.4.30=21年4个月(按21.5个月计算)

经济补偿金:8000元×21.5个月=17.2万元

(二)案例二属于按照“以前规定’要进行年限封顶,而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由于劳动者工资未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因此对基数不封顶的情形。此时,按照新法、旧法的标准分段计算,然后两者相加即可。这一类型包括的法定情形主要有:

1、协商一致解除;

2、不能胜任解除;

3、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4未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经济补偿金基数:8000元

经济补偿金年限:12个月(2008前)+1.5个月(2008后)=13.5个月经济补偿金=8000元×13.5=10.8万元

(三)案例三属于尽管不符合“以前规定”封顶的法定情形,但符合《劳动合同法》3倍+12月封顶的情况。这一类型与案例一的法定情形类似,但要同时满足劳动者工资符合3倍封顶的条件。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2008年前经济补偿金数额:20个月×10000元=20万元

2008年后经济补偿金额:1.5个月×9876元=1.4814万元

经济补偿金总额:20万+1.4814万=20.4814万元

(四)案例四属于既符合“以前规定”封顶的法定情形,又符合《劳动合同法》3倍+12月封顶的情况。这一类型包括的法定情形与案例二相似,但要同时满足劳动者工资符合3倍封顶的条件。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2008年前经济补偿金数额:12个月×10000元=12万元

2008年后经济补偿金数额:1.5个月×9876元=1.4814万元经济补偿金总额=12万+1.4814万=13.4814万元

四、总结:

其实,如果能够理解产生经济补偿金计算差异的实质原因,计算难题便可迎刃而解。可以看到,之所以会产生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问题,表面原因是由于新法实施引起的过渡性问题,也有人将其归结为计算标准的不同,实际上是因为“以前规定”和《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金的封顶理念不同所致。“以前规定”采用了在法定情形年先对“年限”进行12月封顶的立法思路,而《劳动合同法》则是根据“基数”施行3倍+12月封顶。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准确把握计算经济补偿金总的原则是:凡遇到有封顶的,不论是对基数还是对年限,都要以2008年1月1日为分界点进行分段计算,在计算时先根据封顶情况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具体计算。

下载保安企业如何形成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安企业如何形成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范文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摘要】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思想观念的制约,我国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再加上我国在员工激励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相对......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A11行政1班 沈心悦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和企业都面 临着激烈的竞争,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在企业......

    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推荐5篇]

    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启示之二中国管理传播网(域名:http://manage.org.cn)作者:张向前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4-8-31(国立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启发

    摘要: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着很多互相学习的领域,文章通过对两者激励机制的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区分两者不同性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方面的共同......

    浅谈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探讨(优秀范文5篇)

    浅谈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探讨作者:赵天利论文摘要:就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探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提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真......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摘要】目前,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人才资源已经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谁充分发挥了人才资......

    职校应借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职校应借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摘要:现代企业已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在目前社会大背景下,中职学校借鉴现代企业一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其深层次的原......

    浅谈企业绩效管理机制

    提纲一、企业绩效管理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绩效管理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绩效考评阶段(二)绩效管理范围错位,重内部轻外部(三)绩效管理缺乏一套全面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四)绩效管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