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调查与思考--投农业经济问题
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关系的实证研究
史金善
内容提要:发展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化扶贫方式,出于理论和实践界对其政企不分及带动农户脱贫作用的质疑,我们对广东五户企业进行典型调查,希望给予公正评价。本文首先分析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的关系,如与政府的关系、与省直扶贫挂钩单位的关系、与农户的服务关系、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及享受的优惠政策,然后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论是,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因为其扶贫的政策性和企业的经济性,是特殊的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有其必然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其发展,正确引导其发展。
关键词: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利益关系;政策建议
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扶贫农业龙头企业近两年来颇受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质疑,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如政府、农户、扶贫挂钩单位的关系,以及是否起到带动贫困户增收作用等问题,最近我们对广东省揭西、陆河、丰顺三县的揭西县志诚食品有限公司、揭西县蓝天果蔬贸易有限公司、陆河县伟能食品有限公司、丰顺县凤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丰顺县穗光食品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为志诚食品公司、蓝天果蔬公司、伟能食品公司、凤山茶业公司、穗光食品公司)五户扶贫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典型调查,希望通过调查能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对政府今后的政策制定和工作指导有所帮助。
一、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的关系
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是比一般农业龙头企业更特殊的企业,广东省在《广东省重点发展100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方案》(粤贫[2003]9号)文件中,对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考核办法、申报、管理及享受的优惠政策做了详细规定,扶贫农业龙头企业除了享受一般龙头企业的政策优惠外,还因为赋有扶贫的任务,享受了一些特殊政策优惠,正因为如此,实践中公司与政府、省直挂钩单位、农户等利益集团或个人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公司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行为+企业机制=目前结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就没有企业的今天”,这是一个企业老板最为经典的描述。调查发现,扶贫龙头企业与政府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公司与当地扶贫部门接触十分频繁,政府可以说为公司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项目论证、立项和项目规划;为公司提供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包括省、地、县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的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专项资金和科技扶贫专项资金);帮助公司寻求扶贫贴息贷款;帮助公司寻求科研协作单位,为公司与科研单位牵线搭桥;帮助公司疏通金融部门关系,寻找贷款支持;帮助公司征地,征地过程中协调公司与农户的关系,甚至采取行政手段说服个别不愿服从的农户;政府在用电方面为公司提供帮助;政府为公司收购农产品提供财政补贴支持,如陆河县伟能公司每收购农户一公斤青梅,可得到县财政补贴0.1元,如此等等。
(二)公司与省直挂钩扶贫单位的关系
广东省采取省直属单位与各贫困县挂钩,已经经历18个年头,每个贫困县有五------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广东省2002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我省贫困县市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研究》(02SJA790001)的部分成果。个省直单位,常年派人蹲点。调查发现,省直单位对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资金援助。有两户企业得到启动资金扶持,志诚食品公司2002年得到省水利厅150万元启动资金,该资金无息有偿,3年期限,滚动使用,到期再申请滚到下期使用,该公司老板直言不讳地说,没有这笔资金,就没有他现在的企业。伟能食品公司组建时,以交通厅为主的五个挂钩单位为其提供资本金300万元,免息有偿,一订5年。此外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每年都能得到挂钩单位一定数额的资金帮助(大约20—30万无偿资金),穗光食品公司从2000年至2003年得到省直单位的扶持资金依次为100万元、30万元、20万元、43万元,共193万元(含科技专项资金)。②科技支持。省直扶贫单位如省农科院、省科学院等单位在提供专利技术、技术指导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很大帮助。如伟能食品公司的青梅饮料生产技术,是省农科院研究开发调试3年多的专利技术,无偿提供给该公司使用。蓝天果蔬公司由挂钩单位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提供技术指导等。
(二)公司与农户的服务关系
调查企业基本都在产前、产中、产后为农户提供了全方位服务。一般做法是:①公司在产前为农户以优惠价格提供种子、种苗,并提供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印发技术资料。因为公司所在地都是贫困地区,面对的农户大多是贫困户,因此这些价款都是在收购产品后从销售收入中扣除。②公司在产中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或技术监督,如蓝天果蔬公司已经取得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是广东省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对蔬菜生产过程要求高,该公司与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联合培养10名技术员,除了负责自身基地生产指导监督外,还负责与挂钩农户的技术指导与监督,正常情况下农户需要指导随叫随到,监督则采取技术员关键时期到场检查,蔬菜种植后什么时候下药、什么时候采摘比较固定,由公司统一规定,技术员按时去检查,只要抓住关键时期即可。③公司在产后为农户提供收购、加工、运销服务,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中介+农户”、“公司+基地+村委会+农户”等形式,以合同保护价或市场价收购农户产品。
(四)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关系
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是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广东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认定标准第4条明确规定,“企业与带动农户之间签订稳定的合约关系,或形成长期稳固(5年以上)购销关系,合约或稳固购销关系带动贫困农户户数在500户以上,人均每年从中增加纯收入150元以上”。调查表明,5户企业有4户达到或超过标准,有1户未达标。从目前来看农户从公司得到的利益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土地租金。公司租用农户土地的租金,如蓝天公司租农民土地2044亩,租金是500斤稻谷的折算价,大约300元左右;②产品销售收入。即农户向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收入,如2003年伟能食品公司带动农户2075户,凤山茶业公司带动农户1200户,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500元以上。③农民打工收入。公司的农场和加工厂招收农民工,一般招收当地农民约占40—60%,月工资收入400---650元不等,工资计算有按月、计时、计件等形式。据调查推算,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农户中大约50%属于贫困户,基本上达到了省政府规定的带动贫困农户脱贫的目标和要求。
(五)公司享受的扶贫优惠政策
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优惠包括四项:一是优先享受专项扶持(省政府安排的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专项资金和科技扶贫专项资金);二是优先推荐申请国家扶贫贴息贷款;三是享受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四是享受《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出台的其它优惠政策,属于民营的同时享受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关优惠政策。从调查看,对于一、三项,公司基本享受,第二、四项,有些享受,有些没 有,如蓝天果蔬公司因没有抵押物而贷不到款,无法享受贴息贷款优惠。具体地说,公司都享受了免税优惠,四个公司享受了扶贫贴息贷款优惠,每年大约20—30万元利息。
三、评价与分析
如何看待目前扶贫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政企不分、损害农户利益、政府投入等,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可能要比我们想像的复杂得多,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正确把握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现实性,是我们制定政策的依据。
(一)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扶贫性决定其企业的特殊性
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政府的义务、责任,也是政府的政治任务。建立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由于其产业化扶贫的特性和符合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而颇受各界人士欢迎,在广东近年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总体来看,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户脱贫致富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也不乏存在不同的观点。
关于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政企不分”问题,目前有两点异议:①存在政企不分,容易产生权钱交易和政府腐败;②政府对企业的投入,包括财政无偿投入、财政有偿无息、扶贫贴息贷款、省直挂扶单位投入、科研单位投入、免税等等。有人认为,这些企业基本都是私营企业,政府给私营企业投入不值得,即所谓“富了公司和个人,穷了国家和人民”。
我们认为,如何评价这些观点,关键要明确以下问题:①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特殊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不仅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而且它还担负政府扶贫的任务,政府相关部门介入企业就必不可免,政府不仅要对扶贫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确认,而且还负有动态监管的职责,具体工作由县级扶贫办负责,县扶贫办和企业形成非常密切的关系,就不足为奇。②关于由此产生的权钱交易和政府腐败问题。这不是扶贫农业龙头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运作中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特别是政府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用多少钱、用来干什么是一笔糊涂帐,这样就容易产生权钱交易和政府腐败。③关于政府要不要向企业投入的问题。从调查的五个公司来看,可以绝对地说,没有政府的扶持特别是资金投入,就没有这些企业的今天。因为这些企业都在贫困地区,贫困地区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都缺乏,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市场,什么都缺,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私营企业主在这些地方投资都有些历史原因,如果没有政府扶持,这些企业一种可能是长不大,另一种可能是搬迁其它地方。④政府的哪些资金该投入,哪些不该投,怎样投?并不是所有的政府投入都是必要的,如财政无偿投入显然不合适;财政有偿无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特别是这些企业建立时间较短,处于成长期,资金缺口大,在短时期内仍然必要;扶贫贴息贷款的运作是采用企业经批准享受该优惠后,拿贷款利息单据去财政部门兑现,是否贷款是享受该项优惠的前提,至于能否贷到款则不是财政部门的事情,这种办法应该说是比较妥当的;省直挂扶单位投入较复杂,投入多少主要取决于所挂靠单位的实力,和扶贫县政府及企业的公关能力,一般每年都有20—30万的无偿资金,这里很难讲其合理性,关键要明确资金用途,监督、考核使用效果;科研单位投入一般是通过申请省扶贫科技专项资金或申请科研课题,如省“星火计划”项目,这项投入既正常,又合理,属于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攻关,项目运作,取得双赢效果,应该继续坚持;免征所得税是政府给予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一项特殊优惠,由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从一定时期看,十分必要。
(二)公司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作用及相关问题分析
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是否起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这是我们关心的另一个焦点。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公司与农户的服务关系和利益关系,公司确实为农户提供了相关的服务,对贫困农户增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并不是说没有什么问题。目前看有这样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①租赁土地的租金偏低,且村委会有克扣租金的现象。公司租赁农民耕地的租金约300元,租赁山地的租金约100元左右,这个价格显然偏低。即使这样,如果公司采用“公司+村委会+农户”经营模式,个别村还要克扣租金。②收购款拖欠现象。公司在合同中一般明确规定收购款在一个月内付清,据我们调查所知,实际做法是一个月内付50%,“余款在农民需要时发给”,或者在年底结算。③合同违约现象。一般地,合同违约率在10%左右,一位老板认为,跟农民签订合同没有用,市价高了不卖给你,低了又有怨言,但是近年的农产品价格是一跌再跌,如青梅1998年每公斤6元左右,现在每公斤1.3元左右,还经常出现卖难、烂果现象。上述情况表明,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坑农现象,损害了农民利益。
上述情况存在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两方面:①租赁土地渗透政府行为。公司在租地过程中,乡镇政府、村委会其中起关键作用,土地租金的确定权在政府和公司一边,农户没有谈判权、讲价权,对农户的不公平无法避免。②企业自身实力不强。这是最主要原因。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建立时间都不长,或者说只是在近3-4年内才发展壮大起来,属于典型的成长期,企业最近几年的工作重点是投资扩规模,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结果是目前企业债务负担很重,还债压力大,但是销售增长缓慢,开拓市场困难较多。如伟能食品公司2000--2003年末负债余额依次为600、800、1100、1600万元,2000--2003年年销售收入1000、1200、1300、1450万元,实现年利润依次为100、100、180、189万元。归还利息后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要公司给予农户扶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上,就象某公司经理所言他们是在“公司、农户、政府”之间寻求平衡点,寻找三者都满意的结合点,否则损害哪一方都将导致失败。③政府愿望代替不了市场规律。政府和理论工作者都倾向于要求“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能保证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但这只能是善意的愿望,而不可能成为现实。因为“公司+农户”模式中,龙头企业和农户是一种契约关系,两者都是独立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好处,一方多,另一方必然少。这种利益上的矛盾,使双方均想“利益多沾,风险少担”。弱势的贫困农户往往“风险不少担,利益不沾边”。因而我们不能对扶贫龙头企业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市场经济规律使龙头企业本身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相当多的企业还在为生存而挣扎,不要说超额利润,就是赚取平均利润都困难,如果早期对农户扶持太多,企业会伤元气,企业没有实力,更谈不上扶持。④市场发育不完善,诚信度低。我国特别是贫困地区,市场化程度低,公司、个人诚信度较低,难免出现一些违约现象。
(三)公司、当地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农户四方的博弈分析
在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和发展中,存在多种利益集团,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当地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和农户,四者均想使自己的目标最大化,公司和农户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政府方面则较为复杂,上级政府的目标是经济发展,当地地方政府的目标则更多体现为带动农户增收、政府的政绩等。1.公司和当地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由于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享受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府配给每个地方的企业名额有限,所以对公司而言,首先要争取成为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其最优选择是争取名额;对当地地方政府而言,必须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办事,即按照规范办事。事实上,当地地方政府也未必完全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去做,企业能否成为扶贫农业龙头企 业取决于企业的公关能力和政府官员的价值去向。这样不达标的企业就可以想办法达标,其结果选择的企业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
2.当地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的博弈
对当地地方政府来说,争取本地有更多的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既可以得到上级政府的投资和优惠,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体现政绩,其最优选择必然是争取更多的名额。上级政府同样是希望按照规范办事,同时上级政府还希望平衡各地之间的差别,最初是设想在每个贫困县建立三个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是通过竞争,设置门槛,达标者上。这样就可能出现以下情况:上级政府在各地平衡建立;当地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弄虚作假,欺骗上级,使未达标企业达标;当地地方政府官员通过公关取得名额等。
广东省扶贫办某负责人认为,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应该由市场选择,自然淘汰,这个原则是对的,但操作中难度较大,因为涉及到享受有关优惠,不可能经常变化,现在采取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一定3年,3年后再评,基本体现了市场选择,自然淘汰的原则。
3.公司和农户之间的博弈
公司和农户双方的目标均是利润最大化,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很复杂,二者之间的博弈则较为复杂,包括是否租地、租金多少,是否签订合同、签订什么类型的合同,农户是否按照公司的标准要求生产,是否执行合同,产品是否卖给公司或公司要不要收购产品,如此等等。双方博弈策略选择考虑的因素也较多,双方信息拥有量,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自然灾害造成的丰与欠,公司与个人信用,短期与长期的合作关系等等。在这里,双方的选择未必规范,如违约,但基本能达到一方最优或双方最优,调查发现双方均有违约现象,但造成损失并不大。事实上,在贫困地区,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因素影响,农民的选择策略十分有限,其结果大都能接受目前并不公平但却合理的选择。
四、政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扶贫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省政府应该一如既往的支持扶贫农业龙头的发展和建设,正确看待其发展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这里关键是要转变观念,首先要认识到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特殊性,即扶贫性和政治责任性;其次要正确看待对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投资,不要因为它是私营企业就抱有偏见,某县扶贫办的官员说得有理,“政府给国有企业投资那么多,投资效益很差,投资到民营企业,效益高,为什么不可以呢?”可见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实质上是对待民营经济的态度问题,国家已经明确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思路,扶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理所当然。
(二)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建成平等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在运作中,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较多,包括农户、政府、省直挂扶单位、科研单位,各利益主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理顺各方利益关系,目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完善合同签订及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保护各方利益特别是农户利益,防止坑农现象发生。目前来看,由于公司面临的是众多农户,在征用土地、签订合同时,乡镇政府、村委会介入不可避免,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操作问题,因此,完善合同签订及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如乡镇政府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表决、租金、收购价格制定中的村民代表参与等程序应该进一步明确,以保护农民利益,促使公司与农户建成平等互利的利益共同体。②明确政府的服务职能,完善政府的投资机制,建立相对公开、公正、透明的投资机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提供 服务,但由于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特殊性,政府还为其提供必要的优惠,特别是投资,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明确哪些该投资、哪些不该投、投资多少、怎样投?特别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对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用途、如何使用、效果评价等要公开,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产生。③继续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政府应积极为其牵线搭桥,尽量争取国家、省科研课题项目,合作开发,以项目资金代替无偿投入。
(三)继续并加大对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对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是减少,更不是停止,而是要加大。①加大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省、地、县各级财政要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贫困农户种子、种苗补贴,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等。②建议金融部门建立支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专项贷款制度。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效益好,具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降低贷款门槛,并逐年提高此项贷款的比重。③继续执行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
(四)完善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监督管理
《广东省重点发展100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方案》已经就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考核办法、申报和动态管理,以及享受的优惠政策做了详细规定,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长官意志”,个别企业之所以成为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是因为上级领导的一句话,致使个别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想办法达标,如愿以偿。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要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实施方案》,按经济规律办事;二是切实执行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弄虚作假的、违反国家政策的、非法经营的、坑农害农的,要坚决取消,并给予适当的惩罚。三是加强对各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实施项目管理,专款专用,防止资金的挪用和乱用。
(五)加强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自身建设
扶贫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真正做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制度健全,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调查看,目前企业的经营重点要从扩规模转移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产品销售工作上来,具体地说:①走品牌营销之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的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厂房设备等基础建设基本已经完成,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但是由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不够,很多时间停产待销,所以下一步的资金投放重点应在市场开发上,加强广告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竞争力。②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新产品优势占领市场。③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以质取胜。
Demonstration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of Help Poor Agriculture Dragon-head Companies and Correlation Interest Group
Shi jin-shan
(Zhongkai Agro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225,China)
Abstract: Developing help poor help poor agriculture dragon-head companies is a new industrialization help poor fashion in near year , base on theory and practice doubt :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relation not definitude ,and take peasant household throw overboard poor function, we investigate five enterprise in GUANGDONG, wish award a just evaluation.The text first analysis enterprise and correlation interest group relationship, include relationship to government , relationship to unity of province droppers help poor , service and interest relationship to peasant household , and benefit by governmental preferential policy , in the next place make evaluation and raise policy suggest.Conclusion is: help poor agriculture dragon-head companies is a special enterprise , for it have a policy of help poor and economy of enterprise ,it is inevitability appearing all kinds of normal and nornornal appearance in developing , government must support and lead developing of it.Key words: help poor agriculture dragon-head company ;benefit relation ;policy suggest
史金善,广东省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副教授 地址:510225,广州市纺织路东沙街24号经管院 联系电话:89003697(家),89003173(办),***
email: sjs1002@tom.com
sqc1002@tom.com
第二篇: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近年来,我们xx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农业的总收入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农民50%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全县烟、茶、菜、药等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
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1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烟、茶、菜、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县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截止2001年,全县大田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烟叶产业在发展初期就配套组建了烟草公司,公司与烟农逐户签订产销合同,负责为烟农提供产前扶持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带动烟叶基地迅速扩张。去年,全县有8个乡镇、156个村、760个组、1.1万户种植烤烟4.9万亩,农民从烟叶中得到的现金收入达4680万元,为财政提供税收1500万元。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途径中,把黄姜作为“蛋糕”来做,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号召支持下,引导寺坪农户试种成功,亩平黄姜的效益是种粮效益的6倍以上,实实在在的利益,开了农民的眼,壮了农民的胆,而今南河两岸的寺坪、过渡湾一带的黄姜走廊已形成规模,面积达到2.5万亩。
2增强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作为市场农业的载体,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把农户小规模的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在市场风险中,龙头企业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当市场疲软的时候,企业通过承诺可以为农民分担一定的损失,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龙头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强。有的长期与外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有的在英特网上设置网页,有的参加多种类型的评奖会、博览会,等等,通过龙头企业的引擎,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通道。龙头笠捣⒄古┎飞罴庸ぃ汛ソ巧煜蛳掠尾返募庸ぜ笆谐〉睦┱胖校黾硬返母郊又担岣卟敌б妫迪中б娴淖畲蠡?盗δв缶塾邢薰荆玻埃埃蹦晖恫鋈鲈拢鸵裕埃梗霸锸展耗в螅担埃岸郑墼断毡尽8霉旧呷看锊螅昕赏掏履в螅福埃埃爸粒保埃埃埃岸郑亟蚰丁?br>3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导入现代的经营理念,在占领市场中以产品质量为动力,以科技更新为羽翼,必然带动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推广运用,以此实现双赢目的。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广优质作物良种,促使全县水稻种实现杂交化、优质化。杂交玉米种和油菜种普及率达到99%。今年该公司从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花300万元购买了玉米新组合T38918的制种经营销售权,与北京投资商合作对脱毒马铃薯进行组织培养,不断更新、调优我县农作物种源。
4推进了农村改革的纵深发展。一是推进了土地流转。截止去年,全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流转盘活耕地资源3万亩。二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土地资源向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流转后,按土地承包面积测算的负担被转移出去,农民负担改由公司或能人负担;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状况下获得收入。三是促进了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干部群众逐步破除了小农经济意识,树立了市场农业、企业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
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主要是产业部门对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目标定位,办法不灵,路子不多,服务不够,传统农业的惯性仍然在起作用;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惜资”的多,等待观望的多;社会各方大部分也是认为农业投入大、产出孝效益低,在农业领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2部分龙头企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拉动力不强。现有的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少数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外,其它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相互约束,基本还是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切实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没有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再加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自身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弱,小马拉不了大车,难以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桑蚕业的发展就是如此,全县现有桑蚕面积5500亩,预计3年后可达12000亩,目前仅有2个外贸站收购蚕茧。外贸站也是中介商,打的是游击战,有利就收,无利就退。
3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去年,虽然我县大部分龙头企业进行了动态股权制改革,但除了荆元种业有限公司、金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甚至少数企业仍属“官办企业”,政企不分,靠政府行政职能支撑,运转不灵、效益不高。
4部分龙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大部分农业特色产业成立了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企业实力较强外,其它企业小打小闹,勉强维持生计。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办公条件也不具备,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5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
 
;壮大龙头企业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打造龙头企业发展的平台。要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是龙头企业经营者们的共同心声。建议各级政府应抓住现有的产业不放松,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产业链条,只有壮大产业,才能盘活龙头企业,从而固本强根。要在继续坚持一名领导抓一项主导产业、包一个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的作用,建议涉农部门的机构设置应围绕产业定,科室围绕产业设,人员围绕产业转,资金围绕产业走,形成责任、义务、利益高度统一的运转机制,全方位为产业发展服务。要改变扶农策略,即由重扶持农户到扶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并重。每年从以工代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按照“扶优、扶壮、扶强”的原则对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攻关、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有偿扶持,滚动发展。降低相关政策的门槛,特别是在税费收取上,做到先渔而鱼,坚持先发展后收取,有产有收的原则,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优惠照顾。同时,应从有关税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一方面作为风险金,用于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风险储备;另一方面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力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是要努力铸造龙头企业的质量品牌。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只有品牌才能稳固市常我县的绿生茶叶公司注册了“绿生”牌商标,荆元种业有限公司注册了“荆元”牌商标,烟草公司注册了“金峰”牌商标,龙坪泡菜厂注册了“酸嫂”牌商标,虽然这些龙头企业在近几年的市场拼搏中,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总体来说,产品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在市场中叫得响的东西仍然不多。因而,要树立品牌意识,在塑造品牌中以质量为核心,以质揽胜,大打保康牌,大扬保康名。
三是要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机制。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革新,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扬起龙头企业巨首,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个别政企合一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龙头公司。
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常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销大户,户有营销能人,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
第三篇: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2007-02-10 16:50:29
近年来,我们保康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农业的总收入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农民50%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全县烟、茶、菜、药等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
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1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烟、茶、菜、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县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截止2001年,全县大田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烟叶产业在发展初期就配套组建了烟草公司,公司与烟农逐户签订产销合同,负责为烟农提供产前扶持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带动烟叶基地迅速扩张。去年,全县有8个乡镇、156个村、760个组、1.1万户种植烤烟4.9万亩,农民从烟叶中得到的现金收入达4680万元,为财政提供税收1500万元。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途径中,把黄姜作为蛋糕来做,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号召支持下,引导寺坪农户试种成功,亩平黄姜的效益是种粮效益的6倍以上,实实在在的利益,开了农民的眼,壮了农民的胆,而今南河两岸的寺坪、过渡湾一带的黄姜走廊已形成规
模,面积达到2.5万亩。
2增强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作为市场农业的载体,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把农户小规模的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在市场风险中,龙头企业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当市场疲软的时候,企业通过承诺可以为农民分担一定的损失,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龙头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强。有的长期与外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有的在英特网上设置网页,有的参加多种类型的评奖会、博览会,等等,通过龙头企业的引擎,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通道。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把触角伸向下游产品的加工及市场的扩张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康力魔芋精粉有限公司2001年投产仅三个月,就以0.90元
/公斤收购魔芋500吨,生产精粉远销日本。该公司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年可吞吐魔芋8000至10000吨,带动基地近万亩。
3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导入现代的经营理念,在占领市场中以产品质量为动力,以科技更新为羽翼,必然带动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推广运用,以此实现双赢目的。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广优质作物良种,促使全县水稻种实现杂交化、优质化。杂交玉米种和油菜种普及率达到99%。今年该公司从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花300万元购买了玉米新组合T38918的制种经营销售权,与北京投资商合作对脱毒马铃薯进行组织培养,不断更新、调优我县农作物种源。
4推进了农村改革的纵深发展。一是推进了土地流转。截止去年,全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流转盘活耕地资源3万亩。二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土地资源
向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流转后,按土地承包面积测算的负担被转移出去,农民负担改由公司或能人负担;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状况下获得收入。三是促进了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干部群众逐步破除了小农经济意识,树立了市场农业、企业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
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主要是产业部门对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目标定位,办法不灵,路子不多,服务不够,传统农业的惯性仍然在起作用;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惜资的多,等待观望的多;社会各方大部分也是认为农业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在农业领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2部分龙头企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拉动力不强。现有的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少
数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外,其它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相互约束,基本还是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切实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没有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再加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自身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弱,小马拉不了大车,难以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桑蚕业的发展就是如此,全县现有桑蚕面积5500亩,预计3年后可达12000亩,目前仅有2个外贸站收购蚕茧。外贸站也是中介商,打的是游击战,有利就收,无利就退。
3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去年,虽然我县大部分龙头企业进行了动态股权制改革,但除了荆元种业有限公司、金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甚至少数企业仍属官办企业,政企不分,靠政府行政职能
支撑,运转不灵、效益不高。
4部分龙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大部分农业特色产业成立了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企业实力较强外,其它企业小打小闹,勉强维持生计。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办公条件也不具备,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5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
壮大龙头企业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打造龙头企业发展的平台。要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离不开
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是龙头企业经营者们的共同心声。建议各级政府应抓住现有的产业不放松,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产业链条,只有壮大产业,才能盘活龙头企业,从而固本强根。要在继续坚持一名领导抓一项主导产业、包一个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的作用,建议涉农部门的机构设置应围绕产业定,科室围绕产业设,人员围绕产业转,资金围绕产业走,形成责任、义务、利益高度统一的运转机制,全方位为产业发展服务。要改变扶农策略,即由重扶持农户到扶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并重。每年从以工代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按照扶优、扶壮、扶强的原则对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攻关、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有偿扶持,滚动发展。降低相关政策的门槛,特别是在税费收取上,做到先渔而鱼,坚持先发展后收取,有产有收的原则,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优惠
照顾。同时,应从有关税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一方面作为风险金,用于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风险储备;另一方面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力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是要努力铸造龙头企业的质量品牌。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只有品牌才能稳固市场。我县的绿生茶叶公司注册了绿生牌商标,荆元种业有限公司注册了荆元牌商标,烟草公司注册了金峰牌商标,龙坪泡菜厂注册了酸嫂牌商标,虽然这些龙头企业在近几年的市场拼搏中,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总体来说,产品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在市场中叫得响的东西仍然不多。因而,要树立品牌意识,在塑造品牌中以质量为核心,以质揽胜,大打保康牌,大扬保康名。
三是要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机制。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
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革新,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扬起龙头企业巨首,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个别政企合一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龙头公司。
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
销大户,户有营销能人,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
第四篇: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己由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质量和品种为主,农村经济由追求农产品总量向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在较大程度上要求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因此,如何加快××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统计,20xx年我市上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总产值20.17亿元,固定资产10.24亿元,年销售收入14.83亿元,净利润1.42亿元,开发种植面积4.55万亩,养殖面积5.98万亩,加工面积0.98万亩,直接带动农户7.1万户。在23家农业产龙头企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的14家,产品以果蔬、花卉、甘蔗为作物种植为主,以养殖业为主的5家,主要是以水产养殖、畜牧为主,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2家,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以综合为主的2家。其中,××市洪恩水产有限公司、广西建邦股份公司、××市正五实业有限公司,广西鸿雁食品有限公司、广西风翔家禽有限公司五家农业龙头企业率先被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自治区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二、××市农业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以五个自治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航母群已成雏形。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方面优势,与农民合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农工贸一体化的格局,大大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是,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颇受一些问题困扰着,主要表现在:㈠传统问题。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松散现象,还没能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小。这些年,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下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农业企业发展的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和部分人的轻农意识,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发展不快,与实现农业产业化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水平的较少,这种状况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的需要。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投资少。我市农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工业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虽与投入来源、资金积累、起步较晚有关,但主要是部分龙头企业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拓展意识不强,满足于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阶段,工艺简单,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上档次,企业缺乏竞争力。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够完善。我市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自己定位于农业,而没有从真正的企业管理上来看待,缺乏企业管理制度,有的人员不多,又是亲戚关系,存在家族式经营管理,难以实施岗位责任制。㈤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在政策、资金上,自治区和我市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和拨出一些专款来扶持一些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但是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扶农专款资金量不大,且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大大地阻碍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㈥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都相应成立了服务机构,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服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政策理论和科技等方面指导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鉴于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率先在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以十六大精神、自治区“1234610”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为指针,结合××市农村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㈠规划引导,实行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政府必须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根据我市的资源和商品流向,对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从我市总体情况来看,应建立一批粮油糖专业基地和良种工程,树立一批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和劳动农户能力强的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大型专业市场。
第五篇: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
考
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己由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质量和品种为主,农村经济由追求农产品总量向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在较大程度上要求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因此,如何加快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统计,我市上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总产值亿元,固定资产亿元,年销售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开发种植面积万亩,养殖面积万亩,加工面积万亩,直接带动农户万户。在23家农业产龙头企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的14家,产品以果蔬、花卉、甘蔗为作物种植为主,以养殖业为主的5家,主要是以水产养殖、畜牧为主,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2家,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以综合为主的2家。其中,市洪恩水产有限公司、广西建邦股份公司、市正五实业有限公司,广西鸿雁食品有限公司、广西风翔家禽有限公司五家农业龙头企业率先被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自治区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二、市农业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以五个自治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航母群已成雏形。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方面优势,与农民合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农工贸一体化的格局,大大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是,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颇受一些问题困扰着,主要表现在: ㈠传统问题。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松散现象,还没能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
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小。这些年,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下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农业企业发展的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和部分人的轻农意识,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发展不快,与实现农业产业化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水平的
较少,这种状况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的需要。
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投资少。我市农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工业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虽与投入来源、资金积累、起步较晚有关,但主要是部分龙头企业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拓展意识不强,满足于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阶段,工艺简单,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上档次,企业缺乏竞争力。
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够完善。我市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自己定位于农业,而没有从真正的企业管理上来看待,缺乏企业管理制度,有的人员不多,又是亲戚关系,存在家族式经营管理,难以实施岗位责任制。㈤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在政策、资金上,自治区和我市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和拨出一些专款来扶持一些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但是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扶农专款资金量不大,且分头管理,难以形成
合力,大大地阻碍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㈥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都相应成立了服务机构,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服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政策理论和科技等方面指导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
鉴于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率先在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以十六大精神、自治区“1234610”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为指针,结合市农村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㈠规划引导,实行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政府必须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根据我市的资源和商品流向,对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从我市总体情况来看,应建立一批粮油糖专业基地和良种工程,树立一批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和劳动农户能力强的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大型专业市场。
㈡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农业龙头企业要积极采用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收购等方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㈢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的兴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到农村改革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市应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㈣拓宽融资渠道,破解龙头企业资金约束“瓶颈”。当前,我市应从以下四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主体要转变单纯依赖间接融资的思
路,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所需的中小资本市场,让更多的资金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入农业化生产领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创造宽松融资条件。三是拓宽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增强金融机构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农户的实力。四是建立农村资本交易市场,为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运作的开展和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提供条件,进而提高农业产业链和关联产业的经营水平,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㈤注重农业科技的投入。科技兴农是科技兴市、兴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因此,我市应对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和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
㈥树立名牌战略。在市场经济下,企业
要发展,就必须抢占市场份额,塑造企业名牌形象。当前,我市应重点扶持如金品、鹅肥肝、香山鸡嘴荔、珍珠水产系列等一批名牌产品的开发。
㈦用现代营销手段来推销企业产品。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除了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产品销售手段比较落后,还是沿用传统的以产定销、坐等客商营销方式,缺乏营销策略研究。因此,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以现代营销手段为理念,重点从人员培训,销售网络的建设、完善,专业市场建设方面做好工作。
㈧完善制度,健全服务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健全落实领导联系龙头企业的制度,并制定明确的奖励措施。其次,要具体落实工商、信贷、贴息、税收、土地、用电、用水、科技、人才等方面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优惠、优先办理有关手续等措施。再次是把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级领导机构,逐步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科技推广服务
体系,并定期上门指导,协助引入技术,帮助解决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㈨要走生态持续发展之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要特别注重走持续发展路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