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状况

时间:2019-05-14 09:5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状况》。

第一篇:中国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状况

中国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状况

摘要: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改革开放成败的根本问题。而农业的命运落实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上,更是稳固农业发展的“基础的基础”,这个“基础”关系到“三农”政策落实成败的大事。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三农”政策,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关键词: 农田

灌溉

水利

系统工程

民间谚云:“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饭饿得慌。”农业是生命之本,离开农业人就没有饭吃,就要饿肚子,难于生存,更谈不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切无从谈起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普遍真理。

农谚曰:“农作物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水是靠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流到地里,是农作物旱涝保收的重要保证,更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的一项关键的重要措施,因此,落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势在必行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况。随着气候变暖、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口骤增,人们吃饭成了问题,农业更加步履维艰和举足轻重,使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致富奔小康迫在眉睫。农业的发展是靠水利把水资源灌溉庄稼。目前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已经不能适应农田灌溉的需求,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出路,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1.1 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严重老化。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一般始建于“人民公社”和“农业学大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鼎盛时期,由于勘测粗放——凭人按地形走向定位、规划狭窄——随心所欲、设计仓促——只顾眼前局部利益、经费不足——靠人海战术、配套不全一穷凑合、施工简陋——因地制宜、质量极差—根本无科技含量的“土法上马”工程,土沟土渠,渗漏十分严重,渠系利用系数极低,沟渠淤满泥沙和杂草丛生,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彻底挖沟清淤和除杂草疏通渠道,后期又缺乏维修和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期,普遍老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35%,效益下降。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灌溉现状更是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本来水资源严重缺乏,更是雪上加霜。

1.2 重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不足。国家投建的大型农田水利灌溉系统 1 枢纽工程基本上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开荒造田和发展现代化农业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需求,农民常有争水、抢水、偷水等违法乱纪的事件发生。县、乡、村三级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经费不足。有的根本无经费,基本上维持现状。主干渠、支、斗、龙、毛渠年久失修,已是百孔千疮,顺其自然,过一年算一年。想节省经费,又不想掏腰包,美其名曰:“谁兴修水利,谁受益。”到头来,谁也没有必修水利,谁也没有受益,还是一个乱摊子。

县、乡、村各自为政,农民随意挖沟引渠,乱挖水口子,放任自流,灌溉系统工程遭到严重破坏,无人过问,长此以往渠道坍塌,水土流失,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农业旱涝无收。

1.3 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令人堪忧。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有关部门领导很少下基层,即使为了“使命”来了,也是走马观花、蝽蜒点水、敷衍塞责、草草了事,对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农民反映的灌溉问题只是解释经势不足呀、自行解决呀,美名引导说:“谁兴修水利,谁受益。”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算是推卸了责任,作了交待,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有关领导干部不进使命:参观——写心得体会:检查——指示发号施令;考察——报告文章漂亮;调研——论文呱呱叫,胡编乱凑了一通,交了答卷,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有关部门领导开会时头头是道,表示关怀和重视,会后全忘到了后脑勺,究其原因:①上级划拨经费不足;②经费被挪用,没有专款专用;③经费被腐化掉了;④往下转嫁:谁兴修水利,谁受益;⑤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拖而不办,其结果,一事无成,年复一年。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失修和老化,失去作用。办好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势在必行。以“三农”为本,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没有良好的灌溉系统工程,遇到今年干早、明年涝灾、后年饥荒,农民怎么增产丰收增效益,人民吃饭和穿衣得不到保障,自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生产。

2.1 依靠“三农”政策办实事。当今,农村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大多数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留守在家里,种那几亩几分地,地少人多,粮食价廉,收入甚微。各自为政的小农经济,能指望农民搞什么“谁必修水利,谁受益”?现实么?只好抱着现有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年复一年凑合着过就行了。要兴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关键在于有关部门的领导,简单地说:①重视;②力行;⑤办事;④落到实处,只有通过这“四道工序”,农田水 2 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才有希望,才能得到发展。

这就要贯彻中央每年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解放思想,破除禁锢的小农经济束缚,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融于社会,顾全大局,统筹规划,措施得力,加大投入,明确权责,规范管理,依托优势,因地制宜,依法办事,增加收入,力行去做,落到实处,一定能够把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搞好。

2.2 立即着手从头做起。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大国,耕地面积大,地形复杂,缺乏水资源,土质各异。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现代化滞后,生产价值低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战线长和网状密,耗资大,尽管改革开放加大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力度,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况且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和一蹴而就就能办好的事情,是一个长期投入、年年兴建、不断完善的宏大的工程,需要从头抓起、立即规划、马上动手、常抓不懈,才能改变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落后和瘫痪的状态。

2.3 兴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势在必行。当今,科技兴农,致富奔小康的新形势下,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仍停留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徘徊,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经济和周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改革时期,这真是逼上梁山,兴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势在必行,到了必须加大力度非办不可的地步。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以农为本,拿出办法,加大力度,长远规划,科学设计,采取措施,精心施工,保质保量,重点放在防渗——采用砼板或石头或戈壁铺砌防渗渠;跌水——落差适当,加大流量:闸门——多设,放水自如。总之,力行又好又快把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搞上去。依法管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经过几十年兴修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尽管质量欠缺,但还是基本上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只可惜,只兴建,无管理,使本来百孔千疮的渠道,因争、抢水、偷水和乱拔水口子,遭到人为的严重的破坏,所以要把强化管理和依法管理提到议事日程上,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运转。

3.1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贯彻《水法》、《水保法》、《防洪法》、《水利产业政策》等法律法规,做好学法用法、遵纪守法的教育,做到有章可循,依法办事,违法必究,达到既建设,又管理的良好氛围,使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正常的运行。

3.2 改进粗放的灌溉模式。农民灌溉在操作上大多数是采取大水漫灌的形式,方法粗放,普遍对节水意识淡薄,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所以必须对粗放的管理模式和灌溉的方法进行改进。要推进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现代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因此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要向现代化迈进,真正做到管好水、用好水、节约用水。

3.3 从基层抓起。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是为农业生产服务,是为农民的利益办实事,操作灌溉都在农民手中。因此从源头掀起,从基层的县、乡、村领导干部科学管理和农民爱护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施教育入手,一抓到底,依法办事,违法必究,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随着改革开放时代,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前进步伐,随着亿万农民致富奔小康。真正把农业搞上去,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第二篇:系统工程论文:兴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势在必行

系统工程论文:

兴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势在必行

【摘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三农”政策,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改革开放成败的根本问题。而农业的命运落实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上,更是稳固农业发展的“基础的基础”,这个“基础”关系到“三农”政策落实成败的大事,本文论述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田灌溉系统 势在必行

民间谚云:“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饭饿得慌。”农业是生命之本,离开农业人就没有饭吃,就要饿肚子,难于生存,更谈不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切无从谈起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普遍真理。

农谚曰:“农作物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水是靠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流到地里,是农作物旱涝保收的重要保证,更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的一项关键的重要措施,因此,落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势在必行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况。随着气候变暖、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口骤增,人们吃饭成了问题,农业更加步履维艰和举足轻重,使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致富奔小康迫在眉睫。农业的发展是靠水利把水资源灌溉庄稼。目前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已经不能适应农田灌溉的需求,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出路,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1.1 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严重老化。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一般始建于“人民公社”和“农业学大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鼎盛时期,由于勘测粗放——凭人按地形走向定位、规划狭窄——随心所欲、设计仓促——只顾眼前局部利益、经费不足——靠人海战术、配套不全一穷凑合、施工简陋——因地制宜、质量极差—根本无科技含量的“土法上马”工程,土沟土渠,渗漏十分严重,渠系利用系数极低,沟渠淤满泥沙和杂草丛生,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彻底挖沟清淤和除杂草疏通渠道,后期又缺乏维修和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期,普遍老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35%,效益下降。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灌溉现状更是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本来水资源严重缺乏,更是雪上加霜。

1.2 重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不足。国家投建的大型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枢纽工程基本上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开荒造田和发展现代化农业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需求,农民常有争水、抢水、偷水等违法乱纪的事件发生。县、乡、村三级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经费不足。有的根本无经费,基本上维持现状。主干渠、支、斗、龙、毛渠年久失修,已是百孔千疮,顺其自然,过一年算一年。想节省经费,又不想掏腰包,美其名曰:“谁兴修水利,谁受益。”到头来,谁也没有必修水利,谁也没有受益,还是一个乱摊子。

县、乡、村各自为政,农民随意挖沟引渠,乱挖水口子,放任自流,灌溉系统工程遭到严重破坏,无人过问,长此以往渠道坍塌,水土流失,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农业旱涝无收。

1.3 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令人堪忧。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有关部门领导很少下基层,即使为了“使命”来了,也是走马观花、蝽蜒点水、敷衍塞责、草草了事,对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农民反映的灌溉问题只是解释经势不足呀、自行解决呀,美名引导说:“谁兴修水利,谁受益。”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算是推卸了责任,作了交待,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有关领导干部不进使命:参观——写心得体会:检查——指示发号施令;考察——报告文章漂亮;调研——论文呱呱叫,胡编乱凑了一通,交了答卷,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有关部门领导开会时头头是道,表示关怀和重视,会后全忘到了后脑勺,究其原因:①上级划拨经费不足;②经费被挪用,没有专款专用;③经费被腐化掉了;④往下转嫁:谁兴修水利,谁受益;⑤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拖而不办,其结果,一事无成,年复一年。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失修和老化,失去作用。办好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势在必行。以“三农”为本,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没有良好的灌溉系统工程,遇到今年干早、明年涝灾、后年饥荒,农民怎么增产丰收增效益,人民吃饭和穿衣得不到保障,自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生产。

2.1 依靠“三农”政策办实事。当今,农村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大多数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留守在家里,种那几亩几分地,地少人多,粮食价廉,收入甚微。各自为政的小农经济,能指望农民搞什么“谁必修水利,谁受益”?现实么?只好抱着现有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年复一年凑合着过就行了。要兴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关键在于有关部门的领导,简单地说:①重视;②力行;⑤办事;④落到实处,只有通过这“四道工序”,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才有希望,才能得到发展。

这就要贯彻中央每年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解放思想,破除禁锢的小农经济束缚,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融于社会,顾全大局,统筹规划,措施得力,加大投入,明确权责,规范管理,依托优势,因地制宜,依法办事,增加收入,力行去做,落到实处,一定能够把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搞好。

2.2 立即着手从头做起。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大国,耕地面积大,地形复杂,缺乏水资源,土质各异。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现代化滞后,生产价值低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战线长和网状密,耗资大,尽管改革开放加大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力度,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况且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和一蹴而就就能办好的事情,是一个长期投入、年年兴建、不断完善的宏大的工程,需要从头抓起、立即规划、马上动手、常抓不懈,才能改变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落后和瘫痪的状态。

2.3 兴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势在必行。当今,科技兴农,致富奔小康的新形势下,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仍停留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徘徊,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经济和周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改革时期,这真是逼上梁山,兴办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势在必行,到了必须加大力度非办不可的地步。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以农为本,拿出办法,加大力度,长远规划,科学设计,采取措施,精心施工,保质保量,重点放在防渗——采用砼板或石头或戈壁铺砌防渗渠;跌水——落差适当,加大流量:闸门——多设,放水自如。总之,力行又好又快把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搞上去。依法管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经过几十年兴修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尽管质量欠缺,但还是基本上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只可惜,只兴建,无管理,使本来百孔

千疮的渠道,因争、抢水、偷水和乱拔水口子,遭到人为的严重的破坏,所以要把强化管理和依法管理提到议事日程上,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运转。

3.1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贯彻《水法》、《水保法》、《防洪法》、《水利产业政策》等法律法规,做好学法用法、遵纪守法的教育,做到有章可循,依法办事,违法必究,达到既建设,又管理的良好氛围,使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正常的运行。

3.2 改进粗放的灌溉模式。农民灌溉在操作上大多数是采取大水漫灌的形式,方法粗放,普遍对节水意识淡薄,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所以必须对粗放的管理模式和灌溉的方法进行改进。要推进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现代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因此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要向现代化迈进,真正做到管好水、用好水、节约用水。

3.3 从基层抓起。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是为农业生产服务,是为农民的利益办实事,操作灌溉都在农民手中。因此从源头掀起,从基层的县、乡、村领导干部科学管理和农民爱护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施教育入手,一抓到底,依法办事,违法必究,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时代,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前进步伐,随着亿万农民致富奔小康。真正把农业搞上去,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第三篇:中国水利史上名人

中国水利史上名人

摘要:我们从小就听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其实在中国有很多像大禹一样对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字:水利名人

大禹

为鲧(gǔn)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使水涝的到有效的治理。

郑国

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

郑国渠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

西门豹

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故里在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生卒年不详。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时任邺(今河南省安阳市区北18公里处)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他初到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百业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为河伯娶妻为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遂颁律令,禁止巫风走的。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围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李冰父子

李冰,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父子治水伟业的纪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技术要领。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李冰现在已成为都江堰灌区老百姓所崇拜的神灵,而与水有关的宗教活动则加强了在灌区管理中政府与用水户之间的联系。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为了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首先把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叫它“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就是后人称做的“离堆”。此外,还采取了在江心中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采用江心抛石筑堰失败后,李冰另辟新路,让竹工编成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终于战胜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了。

以上是中国古代水利名人,他们的事件一直流传至今。其中不乏有官员和平民百姓。他们都是水利专家,为中国水利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受到了后人的赞扬。

中国水利史上名人

姓名:学号:专业:张勇 20101667 农业水利工程

第四篇:中国水利教育协会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 高等教育分会文件

水教协高分[2010] 3号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的中心工作,在协会的领导和指导下,立足社会,面向水利,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培养创建人水和谐所需的人才服务。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1.召开高教分会理事扩大会议,加强组织建设

按期召开高教分会理事扩大会议,及时对分会工作做出总结及规划,完善领导队伍,加强分会组织建设。

2.落实会费制度,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自2009年高等教育分会第四届换届大会以来,分会已收到约50个会员单位交纳的会费,为保证分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将继续落实会费制度。

3.修改分会条例,完善分会规章制度

对1994年颁布的《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工作条例》修改完善,分会将广泛征求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各理事单位意见,使各

项条款规则更适于分会的实际工作,更能体现分会服务的具体性、科学性,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4.开展“第二届全国水利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

2009年召开的“首届全国水利优秀毕业生评选”,赢来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赞同,此荣誉表彰是对广大水利学子学习成果的肯定,并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报效祖国、服务水利的意愿和决心。高教分会将于2010年继续主办此项活动,也欢迎各水利院校积极参与进来,配合分会工作,进一步完善活动规则,使评选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5.各研究会加强与教指委的联合,举办“水利学科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2009年“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的举办取得了良好收效,它对提高水利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调动广大水利学科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发现优秀人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加强青年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切磋,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010年将继续举办此项活动,由于竞赛的专业性与学术性,计划此次竞赛分水工、水文、港航、农水四个专业单独进行,主办权交由高教分会相应的四个研究会与水利教指委的分委员会。活动形式的调整可以进一步促进各研究会与教指委的交流合作,也使竞赛的全过程包括赛制规则、流程、题目、评委等各方面趋于严谨、规范。

此外,各研究会还应认真开展每年一次的学术研讨活动,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主题、有成果。

6.贯彻落实建立水利院校就业信息平台和建立水利院校实习基地工作

在各会员单位在校学生中广泛宣传水利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请会员单位配合并及时将本院校相关毕业生情况收集、发布至信息平台,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水利行业和水利基层单位就业。了解毕业生对信息平台的意见要求,及时反馈给水利教育协会以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其效用。

配合水利教育协会开展的建立水利院校学生实习基地工作,及时将各水利院校、各专业对建立实习基地的意见要求收集反映给协会领导,切实帮助水利院校解决实际问题。

7.完善高教分会网页,提高服务质量

高教分会网页于2009年12月正式开通,由于经验、技术不足,网页还存在一些问题。分会秘书处会积极听取广大理事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不断完善网页的内容和布局,使网页更鲜明地反映水利高等教育研究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动态,为广大水利行业研究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分会将继续加大投入,改善网页运行的网络环境,提高访问速度,积极配合学会开展各项工作。加强与广大会员单位的联系,提高服务质量。

8.做好日常工作,加强与各会员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做好配合性工作,承担并完成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交办的其它任务。紧密结合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实践,展开一系列水利教育科学研究。

9.适时召开水利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讨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主动服务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国家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而制定的,目前已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

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拔尖水利人才,如何进一步形成具有水利特色的,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系,是水利高校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研讨会上,将对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内涵、目标、任务与实施过程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点与通用基础标准商讨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水利行业专业标准。

10.进一步完善现代水利人才培养能力预测研究的统计分析工作 做好水利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预测研究的统计分析工作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在水利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发挥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作用的通知》(水人教[2007]41)的要求,为各级主管部门、各类水利院校提供水利类人才培养能力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引导各类院校及时设臵、调整水利专业和专业方向,密切与水利行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水利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2010年,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统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现代水利人才培养能力预测研究的统计分析工作。

11.做好“首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成果去向的跟踪调查工作

为了推动我国水利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我国水利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9年8月于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85件,参赛人数达325人,参赛学校30所,涵盖水文与水

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四个专业。在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创意十足,受到了评委专家们的高度赞赏。经过审阅设计资料、现场答辩和实物演示等竞赛程序,最后,68个项目获得了不同奖项。首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受到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周英副部长在协会的简报上批示“此项活动是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一种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要很好地总结宣传,同时还可在推广成果应用上做些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周英副部长的批示,高教分会将对68个获奖作品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

二○一○年三月八日

第五篇:中国水利的发展

地理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

海地区年雨量约1800mm,西北内陆不及200mm。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江河的丰沛水资源及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都给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水土资源的开发也伴随着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人口的增长又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至20世纪80年代,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这些都成为今后发展的制约因素。

历代发展

水利在中国有着重要地位和悠久历史。历代有为的统治者,都把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大计。传说早在公元前21世纪,禹即主持治水,平治水土,疏导江河,三过家门而不入,一直为后人所崇敬。及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先后建成一些相当规模的水利工程。其中如淮河的芍陂和期思陂等蓄水灌溉工程,华北的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沟通江淮和黄淮的邗沟和鸿沟运河工程,以及赵、魏、齐等国修建的黄河堤防工程,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水利建设。

战国

战国末期,秦国国力殷实,重视水利,及至统一中国,生产力更有较大发展。四川的都江堰、关中的郑国渠(见郑白渠)和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灵渠,被誉为秦王朝三大杰出水利工程。国家的昌盛,使秦汉时期出现了兴修水利的高潮。汉武帝瓠子堵口,东汉王景治河等都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宁夏、内蒙古的黄河河套,也都兴建了引水灌溉工程。

隋唐

隋唐北宋五百余年间,是中国水利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水利建设遍及全国各地,技术水平也有提高。隋朝投入巨大人力,建成了沟通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大运河,把全国广大地区通过水运联系起来,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除了大力维护运河的畅通,保证粮食的北运外,还在北方和南方大兴农田水利,包括关中的三白渠、浙江的它山堰等较大的工程共250多处。唐末以后,北方屡遭战乱,人口大量南移,使南方的农田水利迅速发展。太湖地区的圩田河网、滨海地区的海塘和御咸蓄淡工程,以及利用水力的碾碨、水碓等都有较大的发展。水利法规、技术规范已经出现,如唐《水部式》、宋《河防通议》等。

元明

从元明到清中期,中国水利又经历了六百年的发展。元代建都北京,开通了京杭运河。黄河自南宋时期夺淮改道以来,河患频繁。明代大力治黄,采用“束水攻沙”,固定黄河流路,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泽湖水库,“蓄清御黄”保证漕运。这些措施对明清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也为淮河水系留下严重的后患。在长江中游,强化荆江大堤,并发展洞庭湖的圩垸,促进了两湖地区的农业生产。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的水利建设也有很大发展。但从整体而论,自16世纪下半叶起,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已趋缓慢。

清朝

清末民国时期,内忧外患频繁,国家无力兴修水利,以致河防失修、灌区萎缩、京杭运河中断,水利处于衰落时期。但是海禁渐开,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成立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水利院校,培养水利技术人才。各地开始设立雨量站、水文站、水工试验所等;研究编制了《导淮工程计划》、《永定河治本计划》等河流规划。在这一期间也修建了一些工程,如1912年在云南建成了石龙坝水电站,20年代修建了珠江的芦苞闸,30年代修建了永定河屈家店闸、苏北运河船闸和陕西的关中八惠灌溉工程等。但在全国范围内,水旱灾害日益严重,整治江河、兴修水利,已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建国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经过40年的努力,取得了远远超过前代的成就。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江河开始了全面的整治。全国整修加固堤防约20万km,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共8万多座,总库容4500亿立方米。普遍提高了江河的防洪能力,初步解除了大部分江河的常遇水害,并为工农业和城市供水4700亿立方米。农田水利方面,建成了万亩以上的灌区5300多处,配套机井250多万眼,全国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亿亩猛增到80年代的7.2亿亩,居世界各国的首位。在不足全国耕地一半的灌溉土地上,生产出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二的粮食和占全国产量60%的经济作物。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国水电装机到1987年已超过3000万kW,年发电量达1000亿kW·h,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全国内河航运的里程已发展到11万km,年货运量达6.6亿t。与此同时,中国水利建设的科技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在修建高坝大库、大型灌区、整治多沙河流、农田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和小水电开发等许多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展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类面临突出的问题是人口急剧增长,水资源日益紧张和水环境的日趋恶化。世界人口1930年约为20亿,到1987年已达到50亿,预计20世纪末将增至63亿,其中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大于工业发达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要求相应地增产粮食,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首要任务。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但是世界上不少地方,如亚洲的中部及西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美洲的西部以及东欧部分地区,都已不同程度地出现水源危机。向节水型社会发展,将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自然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

坏。展望未来,人类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水资源的管理,防治水土资源的恶化,保证水环境的良性发展。

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全国人口已超过11亿,预计到20世纪末将增至12亿以上。在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我们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使水利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全面服务。要继续巩固提高江河的防洪能力,特别是保证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广大平原的防洪安全。要在河流上继续修建调节工程,使江河径流得到较充分的利用,并修建必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使全国供水能力从80年代末的4700亿立方米增加到6500亿立方米。要巩固和改造现有灌区,适当扩大灌溉面积,使全国有灌溉设施的土地从7.2亿亩增加到8亿亩;结合改造中低产田,使全国粮食产量到20世纪末达到5亿t。中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但开发程度较低,应大力开发利用水能,到20世纪末力争水电装机达到8000万kW。要发挥水运的优越条件,增加内河航运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加强水土保持、防治水质污染、改善城乡的供水条件;利用水利设施发展水产和旅游事业等。

下载中国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状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水利灌溉系统工程的状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师简介和系统工程师能力发展框架 (2012-03-10 20:24:47) ▼ 标签: 系统工程 cmmi 项目管理 架构分类: 工程 系统工程是一门非常前沿专业,在美国系统工程师......

    系统工程(合集)

    1. 系统科学辩证法 作者: 苗东升臧伟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2/12. 系统科学精要 作者: 苗东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13. 系统科学导论 - - 复......

    华北地区井灌区农户灌溉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华北地区井灌区农户灌溉用水状况调查研究(柳长顺 陈献 乔建华) 2005年1月http://www.xiexiebang.com 18日 中国水势网 编辑:宋金凤 1 引 言 华北地区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就是指以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节水灌溉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

    排水灌溉学(范文)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线。 2、水分在农田中的存在形式有:大气水、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 3、干热风天气的指标是:日最高气温30℃,日最小相对湿度30%、风速3m/s。......

    灌溉管理制度

    灌溉管理制度 一、灌溉管理主要是依据全年和阶段性供水计划,适时供水、安全输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平衡供求关系、科学调配水量、充分发挥灌溉效益。 二、灌溉管理实行执委会......

    灌溉报告

    报告 图木舒克市园林管理所: 由我单位承建的园林绿化工程以下区域因林床床面不平整,至使灌溉时受水不一致,请予以解决: 1、昆神街: 2、丰华路:2014 → 迎宾路)两侧小林带;→ 小海子......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 中国大陆从青藏高原呈阶梯状向太平洋倾斜的地貌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地区差异和降水的不均匀性。大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从1600毫米到200毫米不到。东部地区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