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系统工程总结
第一章
1.系统的定义
系统可被定义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由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2.系统的特性
集合性
相关性 阶层性
整体性
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 3.系统工程定义
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标的综合最优化。
4.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一般系统论、大系统理论、经济控制论、运筹学
第二章
1.系统分析基本过程(简答)
阐明问题
谋划备选方案
预测未来环境
建模和估计后果
比较备选方案 2.系统工程方法论
1.霍尔三维结构(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
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总体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是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的集中体现。
霍尔三维结构强调明确目标,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并认为现时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纳成工程系统问题,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得最优解。霍尔三维结构具有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三维)、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与逻辑维)和系统工程工作的问题导向性(逻辑维)的特点。2.切克兰德方法论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与“探寻”,它强调从“理想”模式(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中,探寻改善现状的途径,使决策者满意。两种方法比较
• 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法论均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 两种方法论的不同点为:
霍尔三维结构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克兰德方法更适合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 前者更多关注定量分析方法,而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1.结构模型定义
所谓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的模型。2.邻接矩阵
图的基本的矩阵表示,描述图中各节点两两间的关系.3.可达矩阵
用矩阵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4.邻接矩阵,可达矩阵,解释结构模型的计算(重点)
第四章
1.建模过程中的因素分析(P59)
现实事物在模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忽略其影响的因素.对模型起作用但不属于模型描述范围的因素。模型所要分析和研究的要素或因素。
第一类因素在模型中可以忽略不计;第二类因素作为制约条件来考虑;第三类是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的因素,是构成系统模型的主要内容。2.系统模型的原则和步骤
• 基本原则:
现实性
简洁性
适应性
强壮性 • 步骤: 1.形成问题 2.选定问题 3.变量关系的确定 • 4.确定模型的数学结构及参数辩识 5.模型真实性实验 3.分析模型的方法
图解法
拟合法
经验法
机理法 4.莱氏人口模型的计算(练习题)某企业根据预测前一年(t=0)统计可知,该企业共有技术人员300名.其中:技术员140名,助理工程师100名,工程师(包括高级工程师)60名.现企业规定在技术员中每年有30%的人数可晋开为助理工程师,有l0%的人数因种种原因而调离该企业,余下的60%技术员继续担任原职,在助理工程师中,每年有30%晋升为工程师,30%调离,而余下的40%继续留任;在工程师中,每年有60%留任,40%调离和退休.同时,该企业每年招收大学毕业生80名以补充技术员队伍.试预测今后5年内该企业技术人员的拥有量及其职称的分布情况.
第五章
1.因果关系图画法 2.反馈回路
在自然现象中,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一些原因与结果总是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而结果又作用于形成原因的环境条件,促使原因变化,这样形成了因果关系的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的基本特征:原因和结果的地位具有相对性,即在反馈回路中将哪个要素视作原因,哪个要素视作结果,要看分析问题的具体情况来定。
第六章
1.关联矩阵方法(P160)
2.层次分析法中用判断矩阵求相对重要度(P172)
第二篇:系统工程总结
《系统工程概论》课程总结
一、学科内容
系统工程概论这门学科主要讨论了各种系统工程和大规模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原理,并通过讨论系统工程的需求、定义,引出描述系统工程过程的生命周期模型。引出描述系统工程过程的生命周期模型。在对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各过程和系统管理进行阐述的同时,对表达、分析和解释方法的实际应用做了大量的讨论。通过许多丰富的、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领会和掌握系统工程方法和问题求解技术。
具体包括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结构模型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系统动力学方法、系统评价与检验、系统工程案例等内容。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系统工程活动的总体组织管理框架与系统工程技术方法。
二、学科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解决,它为处理复杂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在社会、经济和生产中都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对某些事物进行评价时,可以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建模,能够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在生产中在确定产品的产量及上市时间等一些要素时也可以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决策。在经济方面,系统工程也给出了非常科学的方法,例如博弈论就是系统工程学的产物。可见,这门学科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心得体会
学完这门学科是我了解到生活中的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有科学的解决办法,就像我们做的数学题一样,每种问题都有适合自己的模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做事情时要行全局考虑,不能拘泥于小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还让我认识到:学知识不能纸上谈兵,要到实际生活去运用和实践,这样才能体会其真正的内涵,做到活学活用。
四、课程建议
首先,我觉得老师的讲课风格很好,虽然是选修课但能抓住同学们的眼球。常常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既能让同学理解课上的知识,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起同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课上给同学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同学踊跃发言也是很好的教学的方法。
除此之外,让同学在课堂上进行PPT演讲,不但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给同学自我展现的机会,我很喜欢这个教学环节。但在这方面我想向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通过这九个班的演讲情况,我发现大家演讲的内容都是系统评价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这样有些单调。因此,我建议以后老师可以尝试在每章结束后让同学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演讲,可以是老师给出题目,也可以让同学自己选择,这样,同学演讲的都是不同章节的内容,可以使演讲的内容更加丰富。
以上只是我一些浅薄的建议,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仅供老师参考。
第三篇:系统工程总结
1:市政工程:一般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城市防洪,环境卫生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的用水量分类:综合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设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市政用水,官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
3:城市中每个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水量范围称为居民用水量标准,单位常用L/人.日计。4:城市用水量预测的主要的基本方法:人均综合法,单位用地指标法。
5:水源保护的原则:a.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口,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B.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C.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米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D.水厂生产区的范围硬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等,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
6:输水管线的走向和具体的布置原则:a.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地形条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输水管的位置。B.定线时力求缩短线路长度,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定线,少占农田,减少拆迁,减少与河流,铁路,公路,山丘的交叉,便于施工与维护。C.选择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努力避开滑坡,岩层,沼泽,侵蚀性土壤和洪水泛滥区,以降低造价和便于管理。D.规划时考虑近远期的结合和分期实施的要求。7:管线与管线的分类: 分类 干管 分配管(配水管)接户管(进户管)管径 >200mm >100mm(大城市150~200mm)>200mm(视用户用水量定)8:树状网与环状网的优缺点:
树状网:构造简单,长度短,节约管材和投资,但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差,并且在树状网末端,因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缓慢,甚至停留,致使水质容易变坏,而出现浑浊水和红水的可能。一般适用于小城镇和小型工矿企业或城镇建设初期。
环状网:环状网中,任一管道都由其余管道供水,从而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环状网能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并大大减少水锤造成的影响。但环状网由于增加了管线的总长度,使投资增加。环状网用在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
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是由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的。一般城市中心地区布置成环状网,而郊区或城市次要地区,则布置成树状。
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可由平均日负荷率,月不平衡负荷率,季不平衡负荷率三者的乘积乘以8760而求得。15:城市电压的八个级别: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10kv,380/220v.通常城市送电(区域电源至城市电源变电所)电压为500kv,330kv,220kv,高压配电(城市电源变电所至城市变电所)电压为110kv,66kv,35kv,中压配电电压为10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电源变电所的等级一般为35kv或者35kv以上,对于大中城市而言,通常以220kv~500kv变电所作为电源变电所,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和城镇,其电源变电所的进线电压等级通常为110kv或35kv。
多数城市是:220/110/10/0.38kv;东北是:220/66/10/0.38kv;西北多是:330/110/10/0.38kv;上海,天津是:220/35/10/0.38kv。
大城市:多电源,高压深入市中心,单环或者双环。(高压采用双环与多环深入市中心)
中等城市:多电源,高压,采用环状或者半环。
小城市:单电源,高压,采用多回线放射式。16:市区送电线路和高压配电线路有下列情况的地段可利用电缆线路:(1)架空线路走廊在技术上难以解决(2)狭窄街面,繁华市区高层建筑地区及市容环境有特殊要求(3)重点风景旅游地区的某些地段(4)对架空线严重腐蚀的特殊地段。低压配电线路有下列情况的地段可采用电缆线路:a.负荷密度较高的市中心区b.建筑面积较大的新建居民楼区、高层住宅区c.不宜通过架高线的主要街道或重要地区d.其他技术经济比较,采用电缆线路比较合适
23.如果一个城市采暖平均负荷有600MW,平均负荷系数0.6,工业负荷800MW,热化系数取下限0.52,计算该城市的主热源规模,辅助热源规模是多少? 解:供暖最大负荷=供暖平均负荷/平均负荷系数=600/0.6=1000MW 则该城市的主要热源规模=(供暖最大负荷+工业负荷)X热化系数=(1000+800)X0.52=936MW 所以,该城市的辅助热源=供暖最大负荷—主要热源供暖负荷=1000—936=64MW 24.例如,某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8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为78km2,该城市邮政局所总量配置为:规划人口密度=80万人/78km2=10256人/km2,其邮政局所服务半径为0,71~0.8km(取其半径为0.75km),该城市邮政局所配置总量=78/π*0.752=44处
9、排水分类:按来源和性质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污水排放系数: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的污水排放量与用水量(平均日)的比值。面积比流量:城市单位面积排出的污水量(L/s.104m2或L/s.ha)10.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
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直排式合流制:管渠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进排入水体。这种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设污水厂所以投资省,这种体制在城市建设早期多使用,不少老城区都采用这种方式。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
适用:小污染、大水体、建设初期、老城区 截流式合流制:在早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处设置溢流井设污水厂。晴天和初雨时,所有污水都排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当雨量增加时,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这种排水系统比直流式有了较大改进。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解决污水厂晴雨天水量变化较大引起的管理问题,可在溢流井后设置晴雨调蓄池,待雨停之后,将积蓄的混合污水送污水厂进行处理,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考虑使用就地式处理混合污水调蓄池,将混合污水就地处理排放。但投资大,截流式合流制多用于老城改造和干旱地区。特点:投资较省、污染不大、有污水厂; 适用:干旱地区、旧城改建
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出的系统,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完全分流制:分设于水和污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特点:投资大、污染小、有污水厂。适用:新建地区、重要工矿企业。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污水经由污水灌渠系统排到污水厂,过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厂;
适用:地形起伏且水系健全地区、新建城市 城市建设初期,根据情况,采用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不完全分流制,逐步向完全分流制过渡。要因地制宜,一个城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排水体制是很正常的。11.排水管网布置要求
因地制宜。地形地貌和竖向设计、现状管网条件、路网情况 短捷节约,系统清晰(羽毛状)、管道短捷、与道路坡向结,避免反坡,各管线避免交叉 合乎规范,坡度(雨水管纵坡千分之一,污水管、纵坡千分之三)管径(给水100豪米到200豪米。污水管300——400)、埋深(不超过6米,超过六米加提升泵站提升或分区设计)间距。一般一米 管位
排水坡度纵坡不大于8%,最好0.3%-6% 12.污水处理厂位置: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并应设在城镇,工厂区及居住区的下游和夏季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厂址于城镇工厂和生活区位置有300米以上距离,设卫生防护带。
13.城市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以及适用情况:正交式布置: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垂直相交,而主干管与等高线平行敷设,使用与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平行式布置:污水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平行,而主干管与等高线基本垂直,适用与城市地形坡度很大,可以减少管道的埋深,避免设置过多的跌水井,改善干管的水利条件。不同城市如何因地制宜
干旱地区与多雨地区城市——排水与水资源利用 山区与平原城市——排水与防洪防涝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排水系统的性能与造价 滨水与非滨水地区城市——水系的保护与建设
17:城市燃气的发展方向:a.优先使用天然气,b.合理利用液化石油气,c.发展完善煤制气,d。大力回收工矿余气。
18:我国燃气的四种类型: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气。
燃气的分压级别:(1).中压燃气管道:a.0.2
=4.0mpa 19:煤气厂布局:(1)在城市边缘,主导风向下风向,并有足够的防护空间,300m以外(2)良好的交通,电力条件,避开高压走廊,(3)邻近协作企业为运输,公用设施,三废处理创造条件。
液化石油气厂布局:(1)在城市边缘或外围,一个城市有几个厂,应根据城市规模而定。(2)要求有足够的防护空间,根据厂的规模进行确定,少则百余米,多则四五百米。(3)地势平坦开阔,最小风频上风向(有小爆炸性,危险性)(4)气化站和混气站位于负荷中心,要求足够的防护空间和平坦开阔的地势。
20:燃气输配设施:(1)燃气储配站(2)燃气调压站(3)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燃气储配站的功能:(1)储存必要的燃气量,以调峰(2)使多种燃气进行混合,达到适合的热值等燃气质量指标(3)将燃气加压,以保证输配管网内适当的压力。厂外储配站的位置一般设在城市与气源厂相对的一侧,即对置储配站。
布置调压站时主要考虑的因素:(1)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2)调压站应尽量布置负荷中心。(3)调压站应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并尽量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4)调压站布局时应保证必要的防护距离。
21.集中供热普及率:是指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与需要供热的建筑面积的百分比。何种情况下采取集中供热:1.有现成经济的热源2.有大量集中用户和稳定的热负荷3.城市条件有利于热源建设.22.热电厂供热能力的确定应遵循“热电联产,以热定电”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区供电状况和热负荷的需要,选定不同的热化系数,从而确定热电的供热能力。
热化系数:是指热电联产的最大供热能力占供热区域最大热负荷的份额。一般来说,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8~0.85,以采暖热负荷为主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52~0.6,工业和采暖负荷相当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65~0.75.平均负荷系数由下式求得:
热电厂布局:1.靠近热负荷中心2.供热半径4~5公里3.要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锅炉房选址:1.便于燃料贮运和灰渣排除,并宜使人流和煤、灰车流分开;2.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3.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4.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为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该季节盛行风的下风侧。5.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6.锅炉房位置应根据远期规划在扩建端留有余地。
25.邮政通信枢纽选址原则:1.枢纽在火车站一侧,靠近火车站台2.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3.有方便出入枢纽的汽车通道4.有方便供电、供水、排水、供热的条件5.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6.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7.符合城市规划要求8.在非必要而又有选择余地时,局址不宜面临广场,也不宜同时有两侧以上临主要街道。
邮政所选址:1.局址应设在闹市区、居民聚集区、文化游览区、公共活动场所、大型工矿企业、大专院校所在地,车站、机场、港口及宾馆内应该设邮电业务设施2.局址应交通便利,运输邮件车辆易于出入3.局址应有较平坦的地形,地质条件良好4.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城市管线综合规划
(管线种类)
按工程管线性质和用途分类: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生活。消防给水等管道)、排水管道(雨水、污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电力线路(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电车用电等线路)、电信线路(电话、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电报、网络)、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燃气、乙炔、氧气等管道)、热力管道(蒸汽、热水等管道)、空气管道(新鲜空气、压缩空气等管道)、灰渣管道(排渣、排灰、排泥、排尾矿等管道)、城市垃圾输运管道、液体燃料管道、工业生产专用管道
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光、电流管线(电力、通信)、压力管线(给水、燃气、供热)、重力自流管线(排水雨水,污水管道
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架空(电力、电信、供热)、地下敷设(直埋和综合管沟、适用于所有管线)、地铺管线,(雨水沟渠)按工程管线弯曲的难易程度:可弯曲(电力电缆、电信光电缆、给水管道、燃气、热力)、不易弯曲(排水管道、电力管道、电信管道)
27.管线综合的技术要点:平面布置:1.满足本系统布局要求2,满足管线水平间距要求3尽量敷设于道路下4尽量敷设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5平行于道路红线6减少交叉穿越;竖向布置:1满足埋深或高度要求2满足管线垂直间距要求
28.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不同管线)可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不同管线)小管让大管(同类管线)分支管让主干管(同类管线)
29.管线共沟敷设原则(综合管沟):1.集中布置多条管线,热力管不应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共沟,不宜布设燃气管;2.宜同沟布设电信电缆、低压配电电缆、给水管、供热管、雨污水管,其中雨水管应布置沟底;3.综合管沟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管路宜在机动车道下 30.管线综合规定
1由道路红线至中心线,管线顺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燃气输气、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2.庭院中由建筑边线向外,管线顺序为:电力、通信、污水、燃气、给水、供热
3.道路红线大于等于30米时,宜双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气管,道路红线大于等于50米时,宜双侧布置排水管。
4.管线相交时。自上而下宜为:电力和通信、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交叉点各类管线高程应根据排水管高程确定。
架空管线中,同一性质的管线宜合杆架设。
架空管线宜设在人行道上距离缘石不大于1米的位置,有分隔带的宜布置在分隔带内。31.综合术语:
1.管线水平净距:指平行方向铺设的相邻两管线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
2.管线垂直净距: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点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管线埋设深度:指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垂直距离,及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 4.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垂直距离 5.同一类别管线:指相同专业,且具有同一使用功能工程管线 6.综台管沟:指不同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7.专项管沟:指敷设同一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第四篇:安全系统工程总结
1.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机(本质化)、物料(客观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工艺(的不安全条件)(标准化,本质化)+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粉尘,噪声,辐射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管理(的缺陷)(信息化)+监管(不力)
主要是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提高人的安全技能(客观)和安全意识(主观)2.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对象:人+机+环境+管理这四个子系统以及它们彼此间的交互系统
对人这一子系统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怎样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对于机这一子系统主要研究其可靠性;对于人机交互系统主要研究怎么做到人适机,机宜人。
内容:针对研究对象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评价每个单元,通过控制手段,消除风险以及存在的有害危险因素,不能消除时采用预警的方式。(用图+方框+箭头说明更好)3.系统思维方法的必要性?
①系统性思维 ②批判性思维(辩证)③创造性思维 4.几个基本概念?
安全:免遭不可接收危险的伤害。
危险:存在引起人身伤亡、设备破坏或降低完成预定功能能力的状态。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安全系统工程:辨识、分析、评价、排除、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
1.SCL(安全检查表)
⑴格式:①根据法律法规
②检查内容
③结果(分为是和否)
⑵检查内容:内容分单元①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
②生产工艺过程(反应,操作)
③化工装置(装置,仪表等)
④公用工程(水电气)⑶制定SCL(3种行业的SCL制定)㈠化工行业:
① 根据化工行业的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安全规定
② 5个单元:Ⅰ安全管理单元(安全生产责任制,临时用火用电,安全投入,事故应急预案等)Ⅱ厂址及总平面布置
Ⅲ工艺过程
Ⅳ化工装置及设备
Ⅴ消防管理(应急预案,救援措施)(展开得分更多)㈡机械行业:
①根据《机械工厂安全a性评价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安全制度
②3个单元:Ⅰ安全管理单元
Ⅱ机械设备(焊接,机床,车床等设备)
Ⅲ作业环境(噪声,辐射等)
㈢建筑行业:
①根据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条例制定相关制度
②4个单元:Ⅰ起重机械
Ⅱ高处作业
Ⅲ临时用火用电
Ⅳ安全管理 2.PHA(预先危险性分析)
格式:潜在事故,触发事故,原因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
Eg:⑴煤气热水器的潜在事故有火灾,煤气与空气混合爆炸(危险等级:4),水流出着烫(危险等级:2),煤气未点燃导致中毒
⑵以煤气爆炸为例:潜在事故:煤气爆炸
触发事件:煤气持续供应,火嘴熄灭
原因事件:泄露出的煤气碰到火源
事故后果:煤气爆炸形成的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危险等级:4
预防措施:报警仪(达到浓度范围理科报警)PHA分析方法的特点:①强调预先
②定性的分析方法 3.FME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Eg安全阀故障类型:①不能正常开启
②不能正常关闭
③安全阀本体损坏
④安全阀密封效果差
⑤安全阀被粘污介质粘住了
格式:故障类型(FM),原因(FC),影响(FE,故障后果),故障等级,防范措施(FM)事故等级根据三个维度来评估: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②事故后果
③事故是否便于探测 4.比较PHA和FMEA 相同点:①都是预先分析,提前检测到潜在事故,强调预先,且为定性的分析方法
②危险等级均有4个:安全的,临界的,危险的,破坏性的 ③格式中都有原因,后果,措施
不同点:①PHA是对系统分析,而FMEA是对元件单独进行分析,强调子系统
②PHA的危险等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P*事故发生后果S,而FMEA的危险等级:P*S*事故是否便于探测D
③PHA对系统分析,是造成危险的,而FMEA对机电设备分析,基本上是失效 5.HAZOP(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
偏差:7个引导词+工艺(流量,压力,温度)或操作(看例子)
Eg:管线及仪器仪表图(P&ID)或工艺流程图(PFD)+分析某个节点(贮槽到反应器)+形成偏差(Deviation)+偏差原因+偏差后果+防范措施
将引导词用于工艺参数,对连接DAP反应器的磷酸溶液进料管线进行分析: 分析节点:连接DAP反应器的磷酸溶液进料管线 设计工艺指标:磷酸以某规定流量进入DAP反应器 引导词:空白 工艺参数:流量
偏差:空白+流量=无流量
后果: 1.反应器中氨过量,导致……
2.未反应的氨进入DAP贮槽,结果是…… 3.未反应的氨从DAP贮槽中逸出到封闭的工作区域4.损失DAP产品
原因: 1.磷酸贮槽中无原料
2.流量指示器/控制器因故障显示值高
3.操作人员将流量控制器设置过低
4.磷酸流量控制阀因故障关闭
5.管道堵塞
6.管道泄漏或破裂 安全保护:定期维护阀门B 建议措施:1.考虑安装当进入反应器的磷酸流量低时报警/停车系统
2.保证定时检查和维护阀门B
3.考虑使用DAP封闭贮槽,并连接洗涤系统
简单描述HAZOP:通过PID,PFD图,选择合适的节点,节点间构成区域,产生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防范措施 6.比较FMEA和HAZOP 相同点:格式相同:FMEA有FM(mode),FC(cause),FE,FM(measure)
HAZOP:原因,后果,措施
不同点:HAZOP偏向化工工艺过程,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偏差:7个引导词+工艺参数
FMEA针对机电设备的子系统,元件进行分析 7.鱼刺图 ⑴从原因到结果
⑵首次应用于日本,用于质量管理 8.作业危险(安全)分析
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有:照明不足,烟尘,光线过强过弱,通风不良,环境潮湿,高低温 9.事故树分析(ETA)(正常1,失效0)⑴定性及定量分析
⑵给定初始事件:动态追踪事件发展(原因→结果);直至系统成功、失败或其他状态;计算每种状态概率,主要是可靠度 ⑶逻辑树图:归纳
10.ETA方法的特点:①是归纳的方法
②动态追踪
③定性定量相结合1.如何编制事故树?(4点)
① 顶上事件的选择(选择风险性大的,事故后果严重,发生可能性大)② 中间事件不允许重复,要符合实际情况
③ 不能忽略重点,弄清问题核心,方方面面均要分析到,弄清条件,基本事件,省略事件,正常事件的区别
④ 中间事件要展开,合理的分析问题
(补:例题中上的油气达到可燃浓度改为油气聚集;漏了分析泄漏一块,要按照P62分析,不能简单分析;右上的通风不良要展开:风机没装,风机损坏,风机安装不正确)2.为什么要对事故树化简?
因为有重复事件,为了避免重复导致分析的错误,所以要化简 吸收率:A+A.B=A
A.(A+B)=A 3.最小割集的含义?
最小割集是指能够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数量的基本事件的集合,表示系统的危险性。(集合的形式表示,用大括号表示)
(最小径集是指能够使得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数量的基本事件的集合,表示系统的安全性)4.如何将事故树转化为成功树?
将与门改为或门,将所有的基本事件加(’)5.将事故树转化为成功树的作用?
直接求径集求不出,转化为成功树,求其割集,这样就便于求原事故树的径集 6.如何通过事故树化简后的表达式得到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 最小割集:(.)+(.)+。。最小径集:(+).(+).。。7.结构重要度系数求解方法?(2种)
① 状态表(某个基本事件的状态由0变为1,其他基本事件的状态保持不变,看该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发生是否起了作用)② 用事故树表达式来分析
8.用最小割集或用最小径集是否可以相同?
不一定相同,当径集少的时候用根据径集来排列,若无严格说明则根据割集来排 9.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可以相同吗?
理论上,若事故树编制的不合理,那么两者出现相同是可能的(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两者相同是不可能的。
10.求顶上事件发生概率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何优越性? 方法:①用最小割集求②用最小径集求③化相交集为不相交集求
优越性:①径集少时用径集法求,割集少时用割集求,两者都多时用化相交集为不相交集求 ②没有重复事件的时候,用割集或是径集直接带入数据求解 11.三个重要度的本质?
结构重要度系数:从事故树结构上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反映了某一基本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定性的,可以在表面上看出)
概率重要度系数:反映基本事件概率的增减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度,它起着一种过渡作用,是计算其他两种重要度系数的基础(过渡)
临界重要度系数:从敏感度和自身发生概率大小双重角度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从结构及概率上反映了改善某一基本事件的难易程度(可以真正反映)
第五篇:采矿系统工程总结
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在有机整体。
2.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的工程技术。它是系统科学中直接改造世界的工程技术。
3.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就是根据确定的目的,利用最优化的结果和各种资料,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对比各种替代方案,考虑成本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权衡各个方案的利弊得失,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现实中可行的、良好的或满意的方案。
4.最小割集:能够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小限度的事件集合称为最小割集。
5.采矿系统工程:采矿系统工程是根据采矿工程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以系统论和现代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采矿工程综合优化问题的采矿工程学科分支。
顶上事件:将易于发生,且后果严重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系统三个必备条件:
第一、系统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所组成,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系统
存在的基础和实际载体。
第二、要素和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在系统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秩序,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机制。
第三、任何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这是整体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要素的新功能,这种新功能
有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和结构所决定。
系统分析:利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和确定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与效益等问题,抓住系统中需要决策的若干关键问题,根据其性质和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掌握可靠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目标,提出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通过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整理出完整、正确、可行的综合资料,从而为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系统决策:在一定环境下,结合系统的当前状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一局系统的发展目标在可选策略中选取一个最优策略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解答:
1.可靠性与可靠性主要评价指标? 答: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衡量产品可靠性的指标很多,各指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有四个,即:可靠度R(t);不可靠度(或称故障概率)F(t);故障密度函数f(t);故障率λ(t)。可靠度R(t):把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定义为产品的“可靠度”。
故障率λ(t)是衡量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义是产品工作到t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即产品工作到t时刻后,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产品数与在时刻t时仍在正常工作的产品数之比。
2.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步骤? 要素:a.目的:目的是决策的出发点,为了正确获得决定最优化系统方案所需的各种有关信息。b.替代方案:为了实现某一目的,总会有几种可采取的方案或手段,这些方案彼此之间可以替换。c.模型:模型是对实体系统的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化为易于处理的形式。d.费用和效益:费用和效益是分析和比较抉择方案的重要标志。E.评价基准:其是系统分析中确定各种替代方案优先顺序的标准。
步骤:1.问题构成与目标确定;2搜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3.建立模型;4综合评价;5.检验与核实。
3.决策构成要素及主要原则? 答:要素:1.决策主体:决策主体可能是个人或组织,一般由组织的领导者担任,其任务是对各决策方案进行评价并进行选择。2.决策方案:进行系统决策时,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决策方案可供选择,方案的制定包含对系统属性的描述和系统目标的确定。3.决策目标:进行系统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决策后的效果评价以决策目标为依据。4.决策结果:每个决策方案都会产生决策结果,通过对决策结果的分析来评价系统决策的成败。原则:1.可行性原则:为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决策中所提供的方案在技术上和资源上必须是可行的。2.经济性原则:决策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最大利益。3.信息性原则:信息的采集和利用贯穿着决策的整个过程。4.系统性原则:只有将决策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考虑才能保证决策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4.系统建模基本理论? 1.黑箱理论:将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看成黑箱,通过控制系统可控因素的输入、观测系统的输出来模拟系统所实现的功能、确定系统运行规律的方法。2.白箱理论:控制系统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来引起系统状态的变化,描述系统规律。3.灰箱理论:对内部构成和各构成要素之间联系情况只有部分清楚。
5.故障树分析: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的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
故障树计算步骤:1.确定所分析的系统2.熟悉所分析的系统3.调查系统发生的事故4.确定故障树的顶上事件5.调查与定上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6.故障树作用7.故障树定性分析8.定量分析9.安全性评价 6.系统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客观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决策,评价好坏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正确与否,评价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
2.要保证方案的可比性,替代方案在保证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上要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3.指标构成系统,评价指标自身硬为一系统,具有系统的一切特征,必须反映系统目标。系统建模的原则:
1.现实性,模型必须立足于现实系统,否则建立的模型是没有意义的; 2.准确性,模型中所使用的各种变量、数据公式、图表等信息要准确,模型还要准确反应系统的本质规律;
3.可靠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且有一定的精确度; 4.简明性,模型表达方式简单、明确,变量选择不能过于繁琐,模型数学结构不宜过于复杂。5.实用性,方便用户、易于进行处理和计算; 6.反馈性,开始时构建初步模型,并逐步细化,最终达到一定精度; 7.鲁棒性,对现实问题的变动有一定的不敏感型。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展望:
1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采矿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的、随机性因素很强的、生产对象和作业环境变化很大的、多种技术相互作用下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采矿系统的决策中需要并且向着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向发展。
2多项内容的综合分析决策 采矿系统在系统结构上普遍地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又因不同地区的矿山开采的矿产资源条件均不相同,而造成同项内容的系统各异性,在解决和处理某一决策问题时,需要并且向着多项内容综合分析决策的方向发展。
3.计算机运算与可视化功能的密切配合 采矿系统工程决策的结果经常需要体现在工程设计图上,而且醒目的图像显示将成为交互式工程设计的有效手段,动画显示及虚拟现实技术将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4.采矿系统工程理论与采矿工程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采矿工程的实践推动着采矿系统成工程研究方法的发展,随着采矿实践发展的需要,兼收严格优化方法的优化功能与非严格优化方法的灵活实用性将成为一种趋势。
5.新型学科及边缘学科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将继续迅速发展 一些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理论或技术,这些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将与传统领域逐渐融合交叉,是采矿系统工程呈现出新的面貌。
6.跨学科的联合研究 随着系统研究对象的不断扩展,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