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9:4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篇: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的通

知》答记者问

2013-05-08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近日,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印发〈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自2013年5月2日起实施。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一、出台《办法》的目的是什么?

对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进行审批和调整,既是法定行政许可事项,也是重要的保险监管手段。近年来,保监会在引导保险业专业化发展、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别化监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办法》按照“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稳步推进”的原则,对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归类细分,并确定了相应的准入和退出条件。出台《办法》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对业务范围的合理划分,鼓励保险公司发展保障型业务。二是通过适当限定新设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在源头上增强保险公司精耕细作、注重服务、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三是通过将业务范围调整与偿付能力等监管指标挂钩,促使保险公司提高自身的资本管理能力、风险管控水平和合规经营意识。

二、《办法》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办法》将统一适用于中外资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以及专业性保险公司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属财产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互助社的业务范围不适用本《办法》。《办法》所称的业务范围主要指原保险业务,不包括再保险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和代理销售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

三、《办法》对业务范围如何分类?

《办法》根据保险业务特性,以防范和吸纳经营风险的能力为核心标准,将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为基础类业务和扩展类业务两级。其中,财产保险公司基础类业务包括机动车辆保险、企业/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责任保险、船舶/货运保险、短期健康/意外伤害保险,扩展类业务包括农业保险、特殊风险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投资型保险。人身保险公司基础类业务包括普通型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分红型保险、万能型保险,扩展类业务包括投资连结型保险和变额年金。

四、《办法》规定了哪些准入条件?

《办法》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分别确定了各项业务所对应的准入资质。对于基础类业务,主要规定了注册资本要求。对于扩展类业务,设置了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合规经营等三类条件指标,其中,财务指标包括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偿付能力充足率等;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包括公司治理、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等;合规经营指标包括经营年限、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等。此外,《办法》还将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五、《办法》对业务范围变更如何实施管理?

为引导保险公司夯实经营管理基础,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办法》规定新设保险公司只能申请基础类业务,在获得基础类前三项业务经营资质后,方可申请增加扩展类业务,且每次只能申请一项,两次申请的间隔不少于6个月。鉴于财产保险公司扩展类业务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办法》规定符合资质的财产保险公司可自行选择确定新增业务。人身保险公司扩展类业务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办法》规定符合资质的人身保险公司,可顺次申请投资连结型保险业务和变额年金业务。

六、《办法》对退出机制是如何规定的?

《办法》规定,对于偿付能力不足或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可以采取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限制业务范围的措施。《办法》同时规定,保险公司在实施业务范围退出过程中,应当依照2011年10月施行的《保险公司保险业务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妥善处理存续业务,继续履行承保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链接: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

办法》的通知

2013-05-08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保监发〔2013〕41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

为规范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管理,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保险行业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根据《保险法》、《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监会

2013年5月2日

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管理,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保险行业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引导保险公司集约化、精细化经营,根据《保险法》、《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保险公司。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业务范围,是指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业务,不包括再保险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和代理销售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

中国保监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分类方式

第四条 根据保险业务属性和风险特征,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为基础类业务和扩展类业务两级。

第五条 财产保险公司基础类业务包括以下五项:

(一)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

(二)企业/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特殊风险保险除外);

(三)责任保险;

(四)船舶/货运保险;

(五)短期健康/意外伤害保险。

第六条 财产保险公司扩展类业务包括以下四项:

(一)农业保险;

(二)特殊风险保险,包括航空航天保险、海洋开发保险、石油天然气保险、核保险;

(三)信用保证保险;

(四)投资型保险。

第七条 人身保险公司基础类业务包括以下五项:

(一)普通型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

(二)健康保险;

(三)意外伤害保险;

(四)分红型保险;

(五)万能型保险。

第八条 人身保险公司扩展类业务包括以下两项:

(一)投资连结型保险;

(二)变额年金。

第三章 准 入

第九条 新设保险公司,只能申请基础类业务。

第十条 新设财产保险公司申请基础类业务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以人民币两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设立的,只能申请一项基础类业务;

(二)每增加一项基础类业务,应当增加不少于人民币两亿元的注册资本;

(三)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新设人身保险公司申请基础类业务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以人民币两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设立的,只能申请第一项至第三项中的一项;

(二)每增加前三项中的一项,应当增加不少于人民币两亿元的注册资本;

(三)申请前三项以及第四项、第五项之一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十亿元;

(四)申请全部基础类业务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十五亿元;

(五)申请第四项、第五项的,必须同时申请前三项;

(六)申请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的,应当具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七)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章 变 更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变更业务范围,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获得基础类前三项业务经营资质后,方可申请增加扩展类业务,且每次不得超过一项,两次申请的间隔不少于六个月。

第十四条 财产保险公司申请农业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年度;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十亿元;

(三)上一年度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五)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保险公司申请开办农业保险业务,须在完成业务范围变更后,再依法向中国保监会提交开办申请。

第十五条 财产保险公司申请特殊风险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年度;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十亿元;

(三)上一年度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五)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六)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七)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财产保险公司申请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年度;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十亿元;

(三)上一年度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五)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六)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七)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财产保险公司申请投资型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年度;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十亿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总体净盈利;

(三)上一年度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五)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六)有独立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建立了完善的资金运用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七)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八)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人身保险公司申请投资连结型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年度;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十亿元;

(三)上一年度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五)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六)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七)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 人身保险公司申请变额年金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六个以上完整的会计年度;

(二)获准经营投资连结型保险业务满三年;

(三)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十亿元;

(四)上一年度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五)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六)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七)有稳定的投资管理团队和稳定的过往投资业绩;

(八)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九)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或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保监会可以依法责令其停止接受新业务或限制其业务范围。

第二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责令保险公司停止接受新业务、限制业务范围以及保险公司主动申请减少业务范围的,保险公司应当妥善处理存续业务,继续履行承保责任,或依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将该项业务转让给符合资质的保险公司。

第五章 材料申报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三条 新设保险公司申请健康保险业务、分红型保险业务、万能型保险业务的,应当提供关于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变更业务范围,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股东大会决议或股东会决议;

(二)变更业务范围的可行性报告;

(三)关于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的证明材料;

(四)财产保险公司申请投资型保险业务的,还应当提供关于独立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资金运用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证明材料;

(五)人身保险公司申请投资连结型保险业务、变额年金业务的,还应当提供关于投资管理团队和过往投资业绩的证明材料;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属财产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保险互助社以及专业性保险公司不适用本办法,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专业性保险公司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违规经营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

保监发〔2013〕41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

为规范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管理,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保险行业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根据《保险法》、《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监会

2013年5月2日

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管理,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保险行业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引导保险公司集约化、精细化经营,根据《保险法》、《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保险公司。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业务范围,是指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业务,不包括再保险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和代理销售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

中国保监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分类方式

第四条 根据保险业务属性和风险特征,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为基础类业务和扩展类业务两级。

第五条 财产保险公司基础类业务包括以下五项:

(一)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

(二)企业/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特殊风险保险除外);

(三)责任保险;

(四)船舶/货运保险;

(五)短期健康/意外伤害保险。

第六条 财产保险公司扩展类业务包括以下四项:

(一)农业保险;

(二)特殊风险保险,包括航空航天保险、海洋开发保险、石油天然气保险、核保险;

(三)信用保证保险;

(四)投资型保险。

第七条 人身保险公司基础类业务包括以下五项:

(一)普通型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

(二)健康保险;

(三)意外伤害保险;

(四)分红型保险;

(五)万能型保险。

第八条 人身保险公司扩展类业务包括以下两项:

(一)投资连结型保险;

(二)变额年金。

第三章 准 入

第九条 新设保险公司,只能申请基础类业务。

第十条 新设财产保险公司申请基础类业务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以人民币两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设立的,只能申请一项基础类业务;

(二)每增加一项基础类业务,应当增加不少于人民币两亿元的注册资本;

(三)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新设人身保险公司申请基础类业务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以人民币两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设立的,只能申请第一项至第三项中的一项;

(二)每增加前三项中的一项,应当增加不少于人民币两亿元的注册资本;

(三)申请前三项以及第四项、第五项之一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十亿元;

(四)申请全部基础类业务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十五亿元;

(五)申请第四项、第五项的,必须同时申请前三项;

(六)申请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的,应当具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七)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章 变 更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变更业务范围,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获得基础类前三项业务经营资质后,方可申请增加扩展类业务,且每次不得超过一项,两次申请的间隔不少于六个月。

第十四条 财产保险公司申请农业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十亿元;

(三)上一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五)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保险公司申请开办农业保险业务,须在完成业务范围变更后,再依法向中国保监会提交开办申请。

第十五条 财产保险公司申请特殊风险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十亿元;

(三)上一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五)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六)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七)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财产保险公司申请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十亿元;

(三)上一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五)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六)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七)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财产保险公司申请投资型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十亿元,最近三个会计总体净盈利;

(三)上一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五)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六)有独立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建立了完善的资金运用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七)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八)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人身保险公司申请投资连结型保险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的会计;

(二)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十亿元;

(三)上一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四)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五)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六)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七)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 人身保险公司申请变额年金业务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续经营六个以上完整的会计;

(二)获准经营投资连结型保险业务满三年;

(三)最近三年年末平均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十亿元;

(四)上一末及最近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五)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上一季度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为A类或B类;

(六)有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

(七)有稳定的投资管理团队和稳定的过往投资业绩;

(八)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九)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或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保监会可以依法责令其停止接受新业务或限制其业务范围。

第二十一条中国保监会责令保险公司停止接受新业务、限制业务范围以及保险公司主动申请减少业务范围的,保险公司应当妥善处理存续业务,继续履行承保责任,或依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将该项业务转让给符合资质的保险公司。

第五章 材料申报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三条新设保险公司申请健康保险业务、分红型保险业务、万能型保险业务的,应当提供关于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变更业务范围,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股东大会决议或股东会决议;

(二)变更业务范围的可行性报告;

(三)关于专项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和再保险方案的证明材料;

(四)财产保险公司申请投资型保险业务的,还应当提供关于独立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资金运用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证明材料;

(五)人身保险公司申请投资连结型保险业务、变额年金业务的,还应当提供关于投资管理团队和过往投资业绩的证明材料;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属财产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保险互助社以及专业性保险公司不适用本办法,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专业性保险公司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违规经营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办法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办法

一、目的

进一步落实安全隐患治理以“自主管理为主、检查督促为辅”的宗旨,不断提升班组自主管理能力,树立“隐患就是事故,隐患零容忍”的理念,营造全员参与治理隐患的氛围,不断提升全员自主发现、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不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

1、生产线、辅助班长及以上管理干部为责任主体;

2、安全办负责检查监督。

三、管理办法

1、根据特箱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南通中集特箱生产部现场隐患排查指引”中的隐患类别,分三个层面进行管控:

①一级:发现违反特箱“三个核心”安全管理制度、违反重要危险源管控措施、违反消防安全制度、违反安全用电制度、违反特种设备持证上岗制度、以及其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作业,由调度以上干部主持召开现场分析会;

②二级:发现违反特箱“三大重点”安全管理制度、违反指名作业管理制度、违反危险作业审批制度,以及其他可能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违章作业,由工段长主持召开现场分析会;

③三级:发现违反预防手持手置伤害管理制度、违反物料堆放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其他可能造成一般性伤害的违章作业,由班长主持召开现场分析会。

2、各班组将“南通中集特箱生产部现场隐患排查指引”张贴于班组安全管理板,进行目视化,并组织员工培训,让员工清楚地了解身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发现隐患及时上报落实整改,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失,预防事故发生。

3、提倡“我能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员”、“隐患治理、消除违章”是每位员工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发现隐患及时按“三定”、“五到位”要求落实整改,并及时报班组。要求每位员工每月至少必须查找2项安全隐患,隐患治理率100%;

4、各班组将相关安全隐患治理管理要求张贴于班组安全管理板,进行目视化,让员工清楚地了解自身在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以及每位员工排查治理隐患的指标,让员工有目标地排查治理隐患。

5、各班组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后能自己处理的应自己及时处理,及时消除隐患,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上报,各级干部接到员工的报告后应按照“四不推”原则逐级上报,在逐级上报过程中,所有干部都能知道所存在的隐患,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6、各班组应将每月员工排查治理隐患的情况张榜公布于班组安全管理板,进行目视化,让员工们互相了解各自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成情况,并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帮互助,真正达到“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目标。

7、每月安全办对查找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对难以治理、治理有困难的隐患提交生产部,由生产部召集设备、工装部门研究讨论攻关课题;

8、班长以上干部每月须查处2起违章,点检隐患10处,并自查自改;

9、每月由安全办对违章进行统计分析,列出重点,纳入下月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计划;

10、对重大隐患、三违作业中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安全办从“人、物、管理”三方面分析总结,并进行横展。

11、对不能自改的隐患由安全办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

12、对干部查处的违章情况由统计室统计汇总后报安全办,由安全办负责统计分析违章类别及频次,对于频次高的违章类别,作为下阶段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进行管控;

13、对违章作业人员,每周五下班后在三楼会议室进行视频安全培训;严重违章作业人员由安全办负责组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一般违章作业人员由工段、班组负责组织培训。

四、“三违”的定义

1、违章指挥

是指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安排或指挥生产的行为。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中,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约占60~70%。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者之中,违章指挥危害最大,造成的影响和损害的程度也最为严重,它具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重特性,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可抗拒性,特别是隐性违章指挥不易发现,但对安全的威胁更大。

2、违章作业

主要是指操作人员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冒着危险进行作业的行为。

3、违反劳动纪律

主要是指员工违反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即违反单位为维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劳动合同得以履行,以及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可能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

五、“三违”产生的根源

1、“三违”现象有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如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低下以及不健康的安全心理;休息不足、劳动强度大导致意识疲劳;不良情绪和异常心理的影响;逆反、偷懒、走捷径和省事心理作怪;观察不细致,思想不集中,反应不敏捷,操作不熟练;自控能力差,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差;教育培训未到位或无证上岗;现场缺乏安全检查和监护,现场管理人员责权不清,安全责任意识树立不牢;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不执行或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力,安排工作、指挥生产时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等。

2、实际经验表明,反“三违”要控制23种人:一是善于冒险、不考虑后果的“大胆人”,二是冒失莽撞的“勇敢人”,三是吊儿郎当的“马虎人”,四是满不在乎的“粗心人”,五是心存侥幸的“麻痹人”,六是投机取巧的“大能人”,七是固执己见的“怪癖人”,八是牢骚满腹的“情绪人”,九是难事缠身、心事重重的“忧愁人”,十是急于求成的“草率人”,十一是心神不定的“心烦人”,十二是习惯违章的“固执人”,十三是凑凑合合的“懒惰人”,十四是带病工作的“坚强人”,十五是休息不好、身体欠佳的“疲惫人”,十六是变化工种岗位的“改行人”,十七是酒后开工的“不醉人”,十八是力不从心的“老工人”,十九是初来乍到的“新工人”,二十是受了委屈的“气愤人”,二十一是不求上进的“抛锚人”,二十二是单纯追求任务指标的“效益人”,二十三是盲目听从指挥的“糊涂人”。这23种人不仅存在于现场操作人员中,也存在于管理人员之中。

六、杜绝“三违”的对策

1、通过认真分析发现,“三违”是引发事故的最根本和直接原因,“三违”不除,事故难免。“三违”行为和现象不仅存在于作业人员之中,而且在许多现场管理人员之中也大量存在,例如为了赶任务或急于完工而支持工人投机取巧、不按安全技术措施或有关安全规定作业;劳动组织混乱,组织职工疲劳作业;不履行岗位安全职责或落实安全责任不到位;制定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不符合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规范和标准,审批把关不严;安全检查走过场;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够等等。

2、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岗位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不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是违章,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排工作、指挥生产是严重的违章指挥行为。所以,管理人员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岗位安全责任意识:不违章指挥,不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对“三违”行为坚决制止;只要管理人员作风过硬,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爱岗、敬业、勤勉,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切实履行安全职责,监督检查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到位,措施得力,“三违”现象就无藏身之地,安全生产事故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七、隐患的定义

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各类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爆破作业分级管理办法

爆破作业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爆破作业的安全管理,规范爆破作业许可行为,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非军事目的的爆破作业,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爆破作业,是指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介质作功,以达到预定工程目标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对爆破作业实行许可制度。爆破作业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领取《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爆破作业活动。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从事爆破作业。

第四条 爆破作业单位分为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和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两类。

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是指仅为本单位合法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以及特种材料爆炸加工需要自行实施爆破作业的单位。

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是指从事爆破作业设计施工、安全评估、安全监理的单位。

第五条 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业绩等条件,分为A级、B级、C级、D级资质。

·1·

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不实行分级管理。

第六条 因合法的生产活动需要使用民用爆炸物品进行爆破作业,但本身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爆破作业单位条件的,可以委托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实施爆破作业。

第七条 从事爆破作业设计施工、安全评估、安全监理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持《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从事营业性爆破作业活动。

第八条 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应当按照许可的资质等级、从业范围承接相应等级的爆破作业项目。爆破作业项目的分级按照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执行。

A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可以承接各等级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安全评估、安全监理;B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可以承接B级以下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安全评估、安全监理;C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可以承接C级以下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安全监理;D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可以承接D级以下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

第九条 国家重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在爆破作业新技术研究、推广、咨询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鼓励爆破作业单位采用提高爆破作业安全和效率的新技术,鼓励使用混装炸药车作业系统实施爆破作业。

第二章 爆破作业单位管理

·2·

第十条 设立爆破作业单位,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竞争的原则。

第十一条 申请从事非营业性爆破作业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爆破作业属于合法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或者特种材料爆炸加工;

(二)有经安全评价合格,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民用爆炸物品专用仓库;

(三)技术负责人具有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类专业中级技术职称,有1年以上爆破作业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经历;

(四)具有技术职称的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地质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爆破员不少于10人,安全员不少于10人,保管员不少于2人;

(五)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爆破作业专用设备;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申请从事非营业性爆破作业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如实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有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非营业性)》;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非营业性)》,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申请A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3·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净资产1800万元以上,其中爆破施工机械及检测、测量设备净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

(二)近5年承担过的A级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10项,或者B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20项,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未发生重大以上爆破作业责任事故;

(三)技术负责人具有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类高级技术职称,有10年以上爆破作业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经历,且主持过的A级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5项,或者B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10项;

(四)具有技术职称的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工民建、机械、电气、地质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高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7人,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8人),爆破员不少于50人,安全员不少于50人,保管员不少于2人;

(五)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钻孔机、空压机、测振仪、全站仪等爆破施工机械及检测、测量设备;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申请B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净资产900万元以上,其中爆破施工机械及检测、测量设备净资产不少于500万元;

(二)近5年承担过的B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10项,或者C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20项,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未发生重大以上爆破作业责任事故;

·4·

(三)技术负责人具有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类高级技术职称,有7年以上爆破作业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经历,且主持过的B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5项,或者C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10项;

(四)具有技术职称的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工民建、机械、电气、地质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高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爆破员不少于30人,安全员不少于30人,保管员不少于2人;

(五)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钻孔机、空压机、测振仪、全站仪等爆破施工机械及检测、测量设备;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申请C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净资产450万元以上,其中爆破施工机械及检测、测量设备净资产不少于300万元;

(二)近5年承担过的C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10项,或者D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20项,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未发生重大以上爆破作业责任事故;

(三)技术负责人具有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类高级技术职称,有5年以上爆破作业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经历,且主持过的C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5项,或者D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10项;

·5·

(四)具有技术职称的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工民建、机械、电气、地质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高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爆破员不少于20人,安全员不少于20人,保管员不少于2人;

(五)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钻孔机、空压机、测振仪、全站仪等爆破施工机械及检测、测量设备;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申请D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净资产180万元以上,其中爆破施工机械及检测、测量设备净资产不少于100万元;

(二)技术负责人具有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类高级技术职称,有3年以上爆破作业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经历,且主持过的D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少于5项;

(三)具有技术职称的火炸药、爆破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工民建、机械、电气、地质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高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人,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人),爆破员不少于10人,安全员不少于10人,保管员不少于2人;

(四)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钻孔机、空压机、测振仪、全站仪等爆破施工机械及检测、测量设备;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申请从事营业性爆破作业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如实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本办法规定资质

·6·

等级条件的有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营业性)》;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营业性)》,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可以采用租赁经安全评价合格的民用爆炸物品专用仓库的方式,证明其具备符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的条件,但应当将租赁合同如实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供。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进行资质审查时,可以采取形式审查、现场审查、综合审查相结合的方式。

形式审查,是指对申请人提供的文件、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所进行的审查。

现场审查,是指对申请人提供的文件、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的现场核查。

综合审查,是指对申请人提供的文件、材料及其真实性的综合评定。公安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审查。现场审查所需时间不计入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期限内。

第十九条 《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应当载明单位名称、地址、经济性质、法定代表人姓名、许可证有效期限、实施许可的公安机关等内容。其中,属于营业性的,还应当载明资质等级和从业范围。

·7·

第二十条 《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根据爆破作业单位的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期。

第二十一条 爆破作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发生变化的;

(二)单位名称、地址、经济性质发生变化的;

(三)资质等级、从业范围发生变化的。

第二十二条 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建立爆破作业业绩档案管理制度,如实将本单位从事爆破作业活动的有关情况录入计算机系统。

第三章 爆破作业项目管理

第二十三条 爆破作业单位实施爆破作业,应当遵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二十四条 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接受委托实施爆破作业,应当事先与委托单位签订爆破作业合同,并将爆破作业合同如实向爆破作业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五条 在城市、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设施500米范围内实施爆破作业,或者实施B级以上爆破作业项目的,爆破作业单位应当按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经

·8·

爆破作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爆破作业。

第二十六条 爆破作业单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申请实施爆破作业的,应当如实向审批公安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爆破作业单位持有的《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并复印件;

(二)安全评估、安全监理企业持有的《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并复印件;

(三)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爆破作业合同并复印件;

(四)安全评估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安全评估合同并复印件;

(五)安全监理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安全监理合同并复印件;

(六)安全评估企业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并复印件;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二十七条 安全评估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爆破作业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

(二)爆破作业项目的等级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三)设计所依据的资料是否完整;

(四)设计方法、设计参数是否合理;

(五)起爆网路是否可靠;

(六)设计选择方案是否可行;

(七)存在的有害效应及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全面;

(八)保证工程环境安全的措施是否可行;

(九)对可能发生事故的预防对策和抢救措施是否适当。

·9·

第二十八条 安全监理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核查爆破作业项目是否经过公安机关审查批准;

(二)监督爆破作业单位是否按照设计方案施工;

(三)审验爆破作业人员的资格,制止无证人员从事爆破作业;

(四)监督民用爆炸物品领取、清退制度的落实情况;

(五)监督爆破作业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落实情况,发现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有权停止其爆破作业,并向建设单位和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九条 从事安全评估、安全监理的爆破作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安全评估、安全监理,并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条 经公安机关审批的爆破作业项目,安全警戒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组织实施。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在施工前3天发布施工公告,在爆破前1天发布爆破公告。施工公告、爆破公告除书面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外,还应以布告的形式进行张贴。

施工公告的内容应当包括:爆破作业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单位、安全评估单位、安全监理单位、爆破作业时限。

爆破公告的内容应当包括:爆破地点、每次爆破时间、安全警戒范围、警戒标志、起爆信号。

第三十一条 对需要公安机关审批的爆破作业项目,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在实施爆破作业活动结束后30日内,将经爆破作业项目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确认的爆破作业设计施工、安全评估、安

·10·

全监理的情况,如实向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公安机关书面报告。

第三十二条 爆破作业单位实施爆破作业所需的民用爆炸物品,由爆破作业单位按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从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或者销售企业自主选择购买。

第三十三条 爆破作业单位使用混装炸药车作业系统实施爆破作业的,所选用的混装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混装炸药车作业系统建设完成后,应当经具有民用爆破器材制造业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验收评价。经安全验收评价合格的,方可使用进行爆破作业。

混装炸药车作业系统仅限本单位合法的爆破作业活动使用,严禁提供给非法的生产活动使用。

第三十四条 因爆破作业项目需要,爆破作业单位可以新建、改建、扩建或者租赁民用爆炸物品专用仓库用于储存民用爆炸物品,但民用爆炸物品专用仓库应当经安全评价合格。

第三十五条 在爆破作业现场临时存放民用爆炸物品的,其临时存放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设专人管理、看护。

当天爆破作业后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当天清退回库,严禁在爆破作业现场过夜临时存放民用爆炸物品。

第三十六条 爆破作业单位及爆破作业人员从事爆破作业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变造、买卖或者出借、租借爆破作业单位、人员许可证;

·11·

(二)超出许可的资质等级、从业范围从事爆破作业;

(三)违反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实施爆破作业;

(四)聘用无爆破作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爆破作业;

(五)将承接的爆破作业项目转包;

(六)为非法的生产活动实施爆破作业;

(七)为本单位或者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承接的爆破作业项目进行安全评估、安全监理;

(八)扣押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

(九)爆破作业人员同时受聘于两个以上爆破作业单位;

(十)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实施爆破作业许可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八条 上级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爆破作业许可和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监督,及时纠正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公安部组织专家组对取得A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的许可情况进行复查,对取得B级、C级、D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的许可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十九条 爆破作业单位及爆破作业人员违法从事爆破作业或者发生爆破作业责任事故的,违法行为或者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

·12·

关应当依法查处,并在作出处罚决定后3日内,将违法事实、处理结果等有关情况录入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在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并出示履行职责的证件。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在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1日内,将实施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情况录入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爆破作业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或者其上级公安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爆破作业许可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爆破作业许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爆破作业许可的;

(四)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爆破作业许可的;

(五)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爆破作业单位条件的;

(六)依法可以撤销爆破作业许可的其他情形。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爆破作业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第四十二条 爆破作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许可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注销其许可证:

(一)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但不予批准的;

·13·

(二)被依法终止的;

(三)自行申请注销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在爆破作业活动中发生较大爆破作业责任事故的,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对其资质等级予以降级,并根据降级情况重新核定从业范围。

依法被降低资质等级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3年内不得申请晋升资质等级。

第四十四条 公安机关应当在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30日内,将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爆破作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在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15日内,将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A级、B级、C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向公安部备案,由公安部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爆破作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非法爆破作业活动,并依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爆破作业单位超出许可的资质等级从事爆破作业,或者违反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实施爆破作业的,由公安

·14·

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七条 伪造、变造或者买卖爆破作业单位、人员许可证件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爆破作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超出许可的从业范围从事爆破作业的;

(二)未如实将本单位从事爆破作业活动的有关情况录入计算机系统的;

(三)接受委托实施爆破作业,未按照规定事先与请托单位签订爆破作业合同,或者未将爆破作业合同如实向爆破作业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报告的;

(四)出借或者租借爆破作业单位、人员许可证的;

(五)需要公安机关审批的爆破作业项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实施爆破作业的;

(六)未按照规定实施安全评估或者安全监理的;

(七)聘用无爆破作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爆破作业的;

(八)将承接的爆破作业项目转包的;

(九)为非法的生产活动实施爆破作业的;

(十)为本单位或者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承接的爆破作业项目进行安全评估、安全监理的;

(十一)扣押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的;

·15·

(十二)未按照规定发布施工公告或者爆破公告的;

(十三)未将公安机关批准确认的爆破作业设计施工、安全评估、安全监理的情况如实向公安机关书面报告的;

(十四)使用未经安全评价合格的混装炸药车作业系统实施爆破作业的;

(十五)未按照规定临时存放民用爆炸物品的。

第四十九条 爆破作业人员同时受聘于两个以上爆破作业单位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实施许可和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条件的爆破作业单位准予许可批准的;

(二)除不可抗力外不按照本规定所规定的时限进行许可审批的;

(三)索取、收受当事人贿赂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四)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不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本规定的规定实施处罚或者收取费用的;

(六)实施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爆破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爆破作业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爆破员、安全员和保管员。

·16·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中爆破作业责任事故的等级划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中“以上”、“以下”、“不少于”均包含本数或者本级。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二〇一〇年 月 日起施行。

·17·

第五篇:《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1989年11月29日

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

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

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医疗评审委员会

(一)性质

医院评审委员会是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独立从事医院评审的专业性组织。

(二)级别及工作任务

医院评审委员会分为部级、省级、地(市)级评审委员会三级。各级评审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

1.部级评审委员会,由卫生部组织,负责评审三级特等医院,制订与修订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及实施方案,并对地方各级诉审结果进行必要的抽查复核。

2.省级评审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负责评审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包括计划单列市的二、三级医院)。

3.地(市)级评审委员会,由地(市)卫生局组织,负责评审一级甲、乙、丙等医院。

(三)评审委员会的组成评审委员会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请有经验的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临床、医技、护理和财务等有关方面专家若干人组成。成员必须作风正派、清廉公道、不徇私情、身体健康,能亲自参加评审工作。

(四)评审委员会的工作制度

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制定工作章程,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及有关廉政建设、勤俭节约的规定。

四、评审程序

医院评审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即自查申报、资格评审、考核检查、作出评审结论、审批。另外如果医院对评审结论有不同意见,可申请复审。

1.自查申报。

各级医院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先行自查,认为符合某一级某一等的标准后,填写《医院评审申请书》一式数份,向相应的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

2.资格评审。

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书对医院的申请及时进行初审,确认参加评审的资格。

3.考核检查。

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实行平时有重点的抽查和周期评审相结合的考核检查。评审过程中,医院应向评审委员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真实资料和情况。

4.作出评审结论。

评审委员会应对被评审的医院作出级别和等次的结论,并提出正式报告呈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凡申报三级特等医院者,应先报省级评审委员会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然后由省级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推荐其到部级审委员会参加三级特等医院的评审。

医院对评审结论有不同意见,可在接到评审结论的正式通知:个月内向评审委员会请求复审,经评审委员会研究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复审,复审只限:次。

5.审批。

各级医院的审批权如下:三级特等医院,由卫生部审批;

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审批;一级甲、乙、丙等医院由地(市)卫生局审批。

五、评审费和评审周期

申请评审(包括复审)的医院,应缴纳评审费。评审费收入只能用于开展医院评审活动正常支出。

每一评审周期为3年。医院应在评审周期结束前18个月提出申请并呈报资料。评审委员会接到申请后,在本评审周期结束前3个月完成评审。

六、评审结果的公布

经过评审的医院,由审批机关发给全国统一格式的证书,并由发证机关按公布评审结果。

七、医院分级与医疗收费

医疗收费应与医院级别挂钩。级别不同,门诊挂号、住院床位收费等都应有所不同,以适当拉开档次。

对评审不合格医院的处理:

对存在较多问题的医院,各级评审委员会与卫生行政部门应提出限期改正的意见或对其重新评审。连续3年不申报评审或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医院,一律列为等外医院,视情况加强管理,予以整顿乃至停业。

目前尚不具备条件的贫困地区可暂不参加全国统一评审。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医

院,按总后卫生部部署实施分级管理与评审。

下载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标题】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颁布单位】卫生部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1989-11-29 【失效时间】1998-4-13 【法规来源】 注:本法规1998-4-1......

    集团公司分级管理办法

    桑德(天津)再生资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子公司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明确桑德(天津)再生资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桑德再生”)子公司级别划分标准,设定桑德再生......

    保险公司日常管理办法

    攸县片区经理日常管理办法 一、片区经理职责 (一)职场培训。负责所辖农服所出单点的各项服务工作,组织职场财险知识培训; (二)业务拓展。通过个人社会资源,积极发掘当地潜在业务资......

    《爆破工程分级管理办法》

    爆破工程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爆破作业市场秩序,加强对爆破作业的质量管理,预防爆破作业安全生产事故,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

    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办法

    顺义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形成监管有序、重点突出的安全生产监管......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

    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

    急诊科抗生素分级管理办法

    急诊科(ICU)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办法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国投置业有限公司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 1目的 为有效地控制作业场所和生产过程中物和环境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