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化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解读
兴化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为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进一步调动和激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兴化。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范围及标准
本市范围内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申报科技创新奖励:
1、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称号企业: 对首次获批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合作社,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批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奖励0.5万元。
2、获批泰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的: 首次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的,一次性给予企业50万元奖励;首次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元、20 万元奖励。对首次获批泰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实施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实施省级以上星火、火炬计划并通过验收的项目,实际财务投入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年新增纳税销售收入达到实际投入3倍以上(农业项目均按一半计算,经评审组评审和现场验收确认后,给予实施项目的企业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批并实施国家级、省级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批并实施省级专利实施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或列入省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4、认定为省级以上的新产品: 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通过省部级会议鉴定的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5、专利申请和授权奖励: 申请并获得受理的PCT(国际专利申请给予其申请费及实审费50%的资助(每件最高不超过2万元;申请并获得受理的国内发明专利给予其费用减缓后的申请费及实审费全额资助;获得国内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6000元、3000元、500元;单位或个人年内申
请专利总量30件以上(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在上述奖励基础上另行奖励2万元;单位或个人年内申请专利总量50件以上(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在上述奖励基础上另行奖励3万元。
6、优秀专利和泰州市级以上专利发明人称号获得者: 被评为国家、省级优秀专利,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获得“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江苏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泰州市十佳专利发明人”称号,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7、各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对获得本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国家级一、二等奖每项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省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泰州市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奖励1万元、5千元、2千元;本市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奖励5千元、3千元、2千元。
二、评审程序
1、兴化市科技创新奖每年度评审一次。凡是受奖的单位,其研发投入必须达到或超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即:5000万元以下占销售收入的6%以上,5000万元—2亿元占销售收入4%以上,2亿元以上的占销售收入3%。
2、申报科技创新奖的单位或个人按规定组织申报材料,整理后报送市科技局。
3、市科技局对申报的创新奖项进行审核并提出奖励方案。
4、市科技局、财政局对项目申报资料进行核查或到实施单位现场考核评审。评审以批准文件、认定证书等为重要依据。
5、评审通过的项目,按规定履行奖励审批手续。
三、经费安排及管理
设立兴化市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奖励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凡因弄虚作假套取奖励资金的,一经查实,立即追回,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附则
本办法自2010年月日起施行,凡是与本办法有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为了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厂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全公司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特制定本公司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1、总结表彰奖励:
1.1、每年召开一次技术创新表彰总结大会,对技术研发、引进创新、推广应用方面的优秀科技成果和为公司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创新标兵、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技术创新先进部门(专业组)进行表彰奖励;
1.2科技成果通过集团公司鉴定的项目,公司里实行重奖;出席集团公司以上的技术创新功臣、技术创新标兵,在评比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时重点考虑。
2、科技创新人员奖励优惠政策:
2.1、重视对科技创新人员技术培训,创造条件给业务技术骨干提供专业外培学习机会,由公司决定外派技术人员的学习费用全部由公司负担,按照有关规定补助津贴,个人工资奖金不受影响。
2.2、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2.2.1半脱产学习期间,公司适当安排减轻工作量,学习期间个人工资奖金不受影响。
2.2.2脱产进修学习期间,学习时间两年以内的,公司按照有关规定支付技能工资,学习时间两年以上发给必要的生活补助费。2.2.3获得专业技术毕业证后若继续为公司工作,其学费、差旅费由公司全部负担,凭专业技术毕业证一次性报销处理;
2.3、对外技术协作、参加技术交流会议等发生的一切合理费用由厂里全部负担;个人被邀请参加行业技术研讨会议,无论对本企业有无效益,经领导批准后可以参加,发生的一切合理费用由公司全部负担。
2.4、在国家级、省级技术刊物上发表技术论文论著或专业技术著作,根据论文论著或著作的影响力进行奖励。
2.5专业技术人员购置专业技术书籍,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并登记后实报实销,需要的专业技术书籍根据需求购置,原则上不受费用限制。
2.6、在公司进行科技研发,项目审定确立后,研发经费公司大力扶持,根据进度及时拨付。
第三篇: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吴江市滨湖新城管理委员会文件
吴滨管发„2012‟62号
关于印发《滨湖新城鼓励企业 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
经滨湖新城党工委会议讨论同意,现将《滨湖新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滨湖新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为引导、激励和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企业以牵头单位完成获批的“国家/行业标准”,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或其它国家级科技项目,成立“国家级技术中心”,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企业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或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每项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
二、企业获得各类省级科技项目,企业成立“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产品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或“江苏省著名商标”的,每项一次性奖励企业5万元。
三、企业产品被认定“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荣获“省民营科技企业”,成立各类“苏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每项一次性奖励企业2万元。
四、企业完成苏州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鉴定的,每项一次性奖励2万元;完成苏州市级科技工业攻关指导性计划项目的,每项一次性奖励0.5万元;成立各类“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一次性奖励1万元。
五、鼓励企业及个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每件发明专利奖励500元,授权后每件奖励500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每件奖励300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每件奖励200元。企业专利的奖励额累计不得超过5万元。个人专利的奖励额累计不得超过3万元。获得吴江市专利示范企业的嘉奖1万元。
六、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对完成当年清洁生产企业给予1.5 万补助;对完成当年能源审计企业给予1万元补助。
七、生产型企业成功分离发展科技研发服务,设立独立法人企业,并经市分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确认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
八、对成功上市的企业或实施买壳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本区的企业奖励50万元,募集资金超过亿的每1亿奖10万元。
九、以上各类成绩的认定均以上级科技部门的批准文件或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书为依据。企业及个人在每年12月底前填写“滨湖新城(松陵镇)科技创新奖励申报登记表”,并提交相关证明资料,报滨湖新城经发局内资二科、外资科、科技办核定,最后统一审核确定。奖励时间为下的第一季度。
十、以上奖励所涉及的项目,均需在项目申报时到滨湖新城经发局内资二科、外资科、科技办备案,否则一律不予奖励。
十一、本办法考核奖励每年一次,所有项目均必须为当所获得。本办法2012年1月1日起执行,如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主题词:科技 奖励 通知 抄报:吴江市科技局
抄送:滨湖新城(松陵镇)领导班子成员,存档
滨湖新城党政办公室 2012年9月14日印发
打印:沈建群 校对:彭晓芳(共印400份)
第四篇: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奖励在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促进广播电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贵州省广播电视系统内的集体和个人及受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以下简称“省局”)委托进行科技工作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 科技创新奖由科技处归口管理。省局科技委负责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组织评奖工作。
第四条 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评审和争议处理等工作。
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由19-35人组成,主任由科技委主任担任,成员由科技委秘书处在省局科技委委员、专业委员、具有高级职称的省内外广电方面的专家中遴选,报省局审批确定。
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1年。第五条
科技创新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 奖项与奖励
第六条
科技创新奖的奖励范围包括:
(一)应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新的科技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等);
(二)在推广、应用已有的重大广播电视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四)在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广播电视科学技术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五)在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基础(标准、计量、科技情报)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六)为广播电视决策科学化与安全运行管理现代化而进行创造性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的软科学成果。
第七条 科技创新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按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三个条件进行综合评定。
一等奖项目在技术上应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国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较大,并取得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年申报项目的10%且评审委员会评分不低于85分。
获得二等奖的项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年申报项目的20%且评审委员会评分不低于75分。
获得三等奖的项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年申报项目的35%且评审委员会评分不低于60分。
第八条 获得科技创新奖的项目,由省局授予奖状、证书,并发给一定奖金。其奖金额度为:
一等奖,奖金600元; 二等奖,奖金400元; 三等奖,奖金300元。
第九条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由省局择优推荐申报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及其他上级单位所设奖项。
第十条 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项目须实际应用或实际实施一年以上(含一年)。凡属于标准的,必须在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一年以上。凡属软科学研究项目,必须被使用部门接受,并应用于决策和管理实践中。
第十二条 申报科技创新一等奖的项目,应经相关科技成果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管理办法验收、鉴定,并有相关验收、鉴定意见和专家名单。
第十三条 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在项目的研发、应用、推广和建设等工作中提供技术、经费和设备条件,并直接完成该项目的基层单位。各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数不得超过3个。
第十四条 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对该项目的完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作为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一)提出和确定总体方案设计;
(二)在研制过程中直接参与并对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做出重要贡献;
(三)直接参与并解决在应用、推广和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第十五条 各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数上限为8人,根据评奖结果,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分别为8人、6人、5人,按申报时顺序确定。
第十六条 申报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承担项目的集体或个人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至省局。
(二)各推荐部门负责审查和汇总申报项目,并对申报项目提出推荐意见。
(三)各申报单位和推荐部门须认真填写《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推荐书》(见附件),提交推荐书及相关附件纸质版一份(加盖公章),并通过“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和科技论文奖网上申报、评审系统”进行申报、推荐。
附件应包括:
1、立项报告;
2、任务下达书;
3、技术方案;
4、验收报告;
5、用户使用证明(或社会效益证明);6.其他可以佐证科技水平的材料(可选);
7、有国家部委授予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可选);
8、省局科技委组织的专家组鉴定意见(可选);
9、有国家部委认证的查新机构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可选)。
申报资料中无7、8、9的项目,不能评为一等奖。
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应当按贡献大小顺序排列,由第一完成单位填写申报书。
(四)受省局委托进行科技工作的非贵州省广播电视系统的单位、集体和个人完成的项目,符合本办法的,可直接向省局科技处申报。
第四章 评审
第十七条 省局科技委收到申报材料后,对推荐书、附件、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等是否符合本办法要求进行形式审查。
第十八条 科技创新奖的评审方式为委托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初评由各专业评委分别对本专业项目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后,由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不记名评分,提出拟获奖项目名单。
终评以召开科技创新奖终评会形式进行,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评审委员到会。终评会对初评拟获一等奖、二等奖及有异议的项目进行评审,对评审的项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评审结果。
第十九条 接触申报项目文件的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内容负保密责任。
第五章 公告和异议处理
第二十条 科技创新奖评审结果于终评完成后,由省局科技委发文公告。项目异议受理期为自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如无异议,公告期满后,由省局正式颁布无异议的评审结果。
第二十一条 在公告期内,对公告项目有异议的,应当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对获奖项目有异议的,应以书面形式将异议理由、项目名称、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和电话等报省局科技处。需要保密的,应当同时在函中注明。
(二)省局科技处接到异议函件后,应及时将异议意见通知获奖单位和申报单位;获奖单位和申报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答复意见;如在限期内未答复,视为放弃获奖资格。
与异议问题有关的任何一方,均需如实提供有关异议的旁证和补充材料。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依此进行审议和裁决,并将处理结果答复有关各方。
涉及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或名次异议的,应在获奖项目公告后10个工作日内,由申报部门负责处理,并将结果报省局科技委审批。
第二十二条 发现获奖项目属于弄虚作假的,可向省局科技委提出,由申报部门负责调查核实,提供调查材料,报送省局科技委,经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复议,提出是否撤销奖励的建议,报省局审批。对于撤销奖励的项目,推荐单位要负责追回荣誉证书、奖状、奖金并退还省局。对于弄虚作假者,按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或向有关单位提出处分建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局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贵州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黔广科字[2003]128号)同时废止。
附: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推荐书
第五篇: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暂行)_370512392740
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调动公司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设立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奖,面向全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服务等领域的科技工作,建立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机制,对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给予奖励与表彰。
第三条 科技创新奖由总部技术部组织,总部各部门、各单位、各子公司以及各省级公司参加,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评选。
第二章
奖励范围
第四条 科技创新奖包括科技进步奖、技术标准奖。第五条 科技进步奖奖励范围主要是在科技创新研究、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新技术试验、运营支撑系统、业务系统、管理支撑系统等方面的优秀成果:
(一)对公司技术发展具有重大开创性、指导性的创新研究成果;
(二)在公司得到应用并带来经济效益的优秀解决方案;
—1—
(三)对公司新技术、新业务的部署起到重要作用的技术试验;
(四)在优化网络结构、强化网络管理、进行业务创新、改善服务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的实用成果;
(五)在公司运营中提高运营效率、增加收入、降低运营成本的先进业务系统或运营支撑系统;
(六)正式出版、公开发行、对公司科技创新有指导作用的信息通信领域优秀科技专著、科技论文。
第六条 技术标准奖的评奖范围是公司在国际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化活动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一)得到国际标准组织认可和采纳、产生一定国际影响、具有完整技术方案,并能有效维护国家和公司实际利益的国际标准文稿或国际标准;
(二)得到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采纳和批准、在行业上产生一定影响、具有完整技术方案,并能有效维护公司实际利益的行业标准文稿或行业标准;
(三)对公司的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经营管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特点,并先于或优于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第七条 为适应通信科技快速发展的要求,科技进步奖、技术标准奖的申报期限为三年,即申报奖励项目必须是最近三年之内完成的项目,过期项目不属申报奖励范围。
—2— 第八条 同一成果不能同时申报科技进步奖和技术标准奖。同一成果不可重复申报。
第三章
评审标准及奖励等级
第九条 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创新研究成果,按其技术水平、创新程度和在支撑公司业务发展和运营生产中做出的贡献程度进行综合评定,获得专利的项目在评选中优先考虑。
第十条 科技进步奖设臵特等、一等、二等和三等奖四个奖励等级,其中特等奖为非常设奖项,视情况设臵。
特等奖项目的技术水平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等奖项目的技术水平要求在行业乃至国际上达到领先水平。必要条件是:已申请至少一件发明专利;已经在公司范围内应用一年以上;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技术成果对公司发展具有重大推广价值。
二等奖项目的技术水平要求在行业达到先进水平。必要条件是:已经在公司范围内应用一年以上;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技术成果对公司发展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三等奖项目的技术水平要求在公司达到先进水平,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技术成果对公司发展具有一定推广和参考价值。
—3— 技术标准奖设臵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三个奖励等级,其中特等奖为非常设奖项,视情况设臵。
特等奖项目,须在公司网络建设、业务开展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全部或部分被国际、标准组织采纳为核心标准文稿。
一等奖项目,须在公司网络建设、业务开展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已采用并发挥作用,符合公司利益,并全部或部分被国内或行业标准组织采纳为重要标准文稿。
二等奖项目,须在公司网络建设、业务开展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已采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符合公司利益,并全部或部分被国际标准组织、国内标准组织采纳为标准文稿。
第十一条 为保证奖项的高水平和高质量,科技进步奖评定每年一等奖最多3项,二等奖最多6项,三等奖最多10项;技术标准奖评定每年一等奖最多2项,二等奖最多5项。评奖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
第十二条 公司对获得科技创新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授予荣誉证书,对主要完成人授予荣誉证书并发放奖金,奖金额度分配如下: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每个项目12万元,一等奖每个项目8万元,二等奖每个项目5万元,三等奖每个项目3万元;
技术标准奖:特等奖每个项目8万元,一等奖每个项目5万元,二等奖每个项目3万元。
—4— 第十三条 公司将推荐获奖项目参加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
第四章
申报条件及程序
第十四条 科技创新奖的两次评奖间隔时间不低于一年,具体评奖周期由公司根据上一次评奖以来的科技创新质量、数量等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 申报项目的条件:
(一)研究类项目须经过实践证明,为公司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应用类或试验类项目须通过相关的检测、验收、鉴定,并在公司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证明技术先进、质量稳定、效益明显;
(三)申报技术标准奖项目须得到国际标准组织或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采纳批准,或者作为公司企业标准在网络规划、建设、运行生产等活动中得到验证;
(四)科技著作类项目应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两年以上,且实践证明对公司科技创新有一定指导作用;至少有三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书面推荐,其中至少有一名公司内部专家推荐。
第十六条 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由项目完成单位或完成人填写《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奖申报书》,于申报截止期前报总部技术部。
—5— 第十七条 科技创新奖奖励项目,通过以下途径申报或推荐:
(一)总部各部门、各子公司直接向总部技术部申报。
(二)省级公司推荐或申报项目,需经省级公司技术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后,统一报总部技术部。
第十八条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包括总部部门、省级公司、子公司)合作完成的项目,须由项目负责单位与其他合作单位协商一致联合申报。若有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项目负责单位不得单独申报奖励。
第五章
评审机构
第十九条 公司根据每年项目申报情况设立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简称“评委会”)和若干专业评审组;评委会和专业评审组的办事机构设在总部技术部,负责评审的日常组织工作。
第二十条 专业评审组主要职责:
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评审,并提出获奖等级建议,向评委会推荐。
第二十一条 评委会主要职责:
(一)评定获奖项目及其等级。
(二)选定参加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评奖的项目。
(三)对评审过程中的争议作出裁决。
—6—
(四)研究处理评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二条 评委会设主任一名,评审委员(简称评委)若干名。评委会主任及评委由公司聘任,总数不少于7名。
第二十三条 专业评审组设组长一名,每组评审专家总数不少于5名。
第二十四条 评委和专业评审专家应具备的条件:
(一)热爱科技工作,能够按时参加奖励评审工作及有关活动。
(二)熟悉公司业务发展和运营生产需求以及公司科技创新现状,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与市场发展动态及趋势,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三)职业道德良好,工作认真负责,办事遵纪守法,公平、公正。
第二十五条 评委和专业评审专家在评审结果公布前,必须严守评审秘密,不得泄露评审情况。评委和专业评审专家为被评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时,须回避本相关项目的评奖工作。
第六章
评审程序
第二十六条 评审程序如下:
(一)总部技术部在每申报奖励截止期后,组织对申报奖励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如需补报材料,应及时通知申报单位,申报单位须在规定日期前补齐材料,否则取消该项
—7— 目本的评审资格。
(二)专业评审组根据第十条规定的各等级评奖必要条件,将申报项目分为各等级候选项目,报评委会。
(三)召开评委会会议,根据各等级候选项目评审确定各等级奖项的获奖项目。
(四)评审结果报公司总经理会议审定通过后、在公司公示二十天。公示无异议和异议已经解决的获奖项目由公司发文公布。
第七章
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
第二十七条 申报(推荐)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对该项目的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主要人员,须是公司员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之一者,可作为申报(推荐)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一)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参加实质性工作的。
(二)直接参与解决关键技术疑难问题,并做出相对独立贡献的。
(三)新技术投产、推广、应用过程中直接参与解决重要技术难点的。
(四)在科技著作中署名的编著(作)者。
第二十八条 申报(推荐)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对项目的完成发挥重要作用,且是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的
—8— 单位,须是公司内部机构。
第二十九条 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单个项目主要完成人不超过15人,获得二等奖单个项目主要完成人不超过10人,获得三等奖单个项目主要完成人不超过5人。
第八章
争议处理
第三十条 初步评审结果,在公司内部网站发布获奖项目公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为异议期。若有争议,需在异议期内向总部技术部提出书面意见,过期不再受理。
第三十一条 提出争议的单位或个人,应以书面形式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申诉理由和意见,并附上有关证明材料,否则不予受理。
第三十二条 争议分为实质性争议与非实质性争议。实质性争议是指对项目关键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申报不实的意见;非实质性争议是指对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的意见。
第三十三条 实质性争议由总部技术部负责协调解决,项目申报或推荐单位协助。
(一)总部技术部接到申报或推荐异议通知后,应及时通知被异议方回复异议内容;被异议方进行调查、核实,形成书面意见报总部技术部。技术部须及时将审核、裁决结果通知争议双方。
(二)总部技术部认为必要时,可组织评委或相关专家
—9— 调查处理争议,形成初步意见后报评委会主任审定,并将审定结果及时通知争议双方。
第三十四条 非实质性争议一般由申报或推荐单位负责处理,处理意见报总部技术部备案。
第三十五条 项目完成人和完成单位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一般不予受理。
第三十六条 指定日期内争议项目未有处理结果的,取消该项目当年评奖资格,待争议处理完毕后在下一按新项目重新推荐评奖。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项目完成单位应认真填写申报书,总部各部门、各子公司、各省级公司应严格遴选推荐项目,仔细审查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的资格及排序,并根据项目的技术水平、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如实、准确地写明推荐意见。
第三十八条 申报(推荐)奖励项目应严肃认真、实事求是。若发现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评委会有权撤销其所获奖励,追回荣誉证书,建议公司给予教育或处分,并在两年内不准申报科技创新奖。
第三十九条 参与评奖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按照公司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总部技术部负责解释。
—10—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