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孙悟空的形象6000

时间:2019-05-13 21:5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孙悟空的形象600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孙悟空的形象6000》。

第一篇:浅谈孙悟空的形象6000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谈孙悟空的形象

学 院: 师范学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学 号: 200841110151 学生姓名: 华 敏 指导教师: 舒绍雄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孙悟空的形象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是几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形象,他无所畏惧、率性而为,机制灵活、讲究策略,乐观进取、永不言败,为民除害、大公无私,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追求和精神。虽然孙悟空是幻想的产物,但是他的幻想是适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孙悟空的形象在今天还具备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属性,能够很好的体现人对自由的追求,对人格尊严的追求。

关键词:孙悟空;自由;反抗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On the image of Sun Wukong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image of Sun Wukong is hundreds of years of well-known image, he is fearless, spontaneousness, flexible mechanism, pay attention to strategy, optimistic, never say die, pesticides, selfless, embodied the ancient people and the pursuit of spirit.Although Sun Wukong is a product of fantasy, but his dream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came into being.The image of Sun Wukong in today still have a certain symbolic meaning and social attribute, could very well reflect the human pursuit for freedom, the pursuit of human dignity.Keywords: Sun Wukong;freedom;resistance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孙悟空形象性格特点................................2

(一)无所畏惧、率性而为.............................2

(二)机制灵活、讲究策略.............................2

(三)乐观进取、永不言败.............................2

(四)为民除害、大公无私.............................3 第三章 孙悟空形象的“人文主义英雄”特点..................4

(一)藐视神权.......................................4

(二)率性而为.......................................5

(三)反抗封建.......................................5 第四章 孙悟空形象的象征意义..............................7

(一)生命对自由的原始追求...........................7

(二)人格尊严平等的精神追求.........................7 第五章 孙悟空的社会属性..................................8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引言

《西游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国人的影响重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受到了诸多学者的推崇。对于孙悟空形象的认识在当下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孙悟空是吴承恩笔下的最为经典的小说人物。时至今日,关于孙悟空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是文学界一直一起来的热点话题,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此次研究,全面的呈现孙悟空的形象整体研究性,为我国文学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笔者通过文献综述法进行研究,发现当下学者对于孙悟空的形象研究大多是单纯的从文学、社会学或者是历史学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形成的系统化的研究并不多。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孙悟空形象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分析,为《西游记》的未来研究

新的视

。1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孙悟空形象性格特点

(一)无所畏惧、率性而为

《西游记》在最初的部分对孙悟空出生的环境和背景进行了描述之后,在第二回中对孙悟空学艺的曲折进行了描述,但是他都没有放弃要去学艺。之后从樵夫处得知菩提祖师的洞府,前往求学,求学的艰辛和诚心,连菩提祖师都被其所打动,终收其为徒弟。在求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其无所畏惧的性格[1]。

孙悟空无所畏惧的最好的体现就是“美猴王大闹天宫”,孙悟空初次与太白金星来到灵霄宝殿时,太白金星对玉皇大帝毕恭毕敬的进行朝拜,他却不进行朝拜,等到玉皇大帝问道哪个是妖怪时,他也才仅仅回答到老孙便是,他根本不把玉皇大帝看做一回事,藐视神的权威,对天宫秩序无所畏惧。玉皇大帝让孙悟空当弼马温,想要将孙悟空束缚在天宫,当孙悟空得知弼马温是个最低最小的官职后,并没有因为惧怕神权而妥协,而是作出了愤然打出天宫的行为,会到了自己的花果山当起了自己的齐天大圣。面对天兵天将对花果山的围剿,孙悟空也从来没有做出畏惧的表现,一直到最后的被太上老君的金刚镯击中被擒,将他放到八卦炉中锻炼,孙悟空都没有怕过。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无所畏惧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被压五行山、被九灵元圣擒拿、被镇元子擒拿等等他都没有表现出一点畏惧之心。

(二)机制灵活、讲究策略

机制灵活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第二个特点,他的七十二班变化就是在最主要的体现,在大闹天宫过程中,孙悟空迎战哪吒三太子的时候,哪吒三太子的三头六臂被孙悟空变出千百个大圣给打败,在迎战二郎神过程中,先后变成了麻雀、鱼、蛇、土地庙等等事物,都是其智慧的表现[2]。

孙悟空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过程中,不仅仅敢于同妖怪做斗争,不仅仅敢于力斗,还善于智斗。他经常变成蚊子、苍蝇等小的事物,跑到妖精洞府进行探查,探查妖精的底细,例如黄风怪。或者根据妖怪留下的蛛丝马迹来推断出妖怪的具体来历,例如黄袍怪,他通过对妖精来历进行了解,根据妖精特点,寻找对策。孙悟空还时常变化成妖精的丈夫或者妻子来骗取妖精,例如三调芭蕉扇、高老庄降妖等情节。他还时常利用自己的智慧去骗取妖怪的法宝,例如计盗紫金铃等,这些无意都表现出孙悟空机制灵活的性格特征。

(三)乐观进取、永不言败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孙悟空在吴承恩笔下还是一个积极乐观、永不言败的人物。在取经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劫难,经历过种种失败,但他从没有放弃过,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识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在取经路上,一听到有妖怪,唐僧八戒心惊,只有孙悟空非常高兴,认为买卖来了。他以争斗为乐趣,以斩妖除魔为乐趣。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在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争斗过程中,连战一天一夜,即使在吃了败仗,被压三座大山之下,也从来没有气馁过。在五庄观被镇元子擒拿后,笑对各种酷刑,当师徒四人被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擒住后,师徒四人中就孙悟空没有说丧气话,一点悲观情绪都没有,即使是在几近丧命的情况下,他也总是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永不言败,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3]。

(四)为民除害、大公无私

取经过程中孙悟空对抗妖魔鬼怪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还是为了为民除害,他嫉恶如仇,敢于同妖魔鬼怪做斗争,他除妖有的是因为阻碍了唐僧西天取经,更多的是因为妖怪祸害百姓。在比丘国,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并没有阻碍师徒四人取经,但孙悟空还是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他在火焰山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不仅仅是为了开辟西行的道路,更多的是为了解救了当地农民的困苦;孙悟空在西天路上的表现,足以看出其

害,大

私的性

[4]

。3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孙悟空形象的“人文主义英雄”特点

在诸多学者对《西游记》一书的不断研究和相关电视节目作品的不断涌现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象早已经家喻户晓。在他的行为和追求之中,无时无刻不闪现着对自由的强烈热爱,对恶势力和反动权威的极力反抗。在护送唐僧一路取经的过程中,见到恶势力必须加以铲除,不畏艰难险阻,降妖除魔[5]。在这一系列的行为表现之中,孙悟空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在彰显人性的光辉,为所过之处受妖魔榨取和欺凌甚至有生命危险的人们不懈的斗争,散发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特征。他是一个矛盾体,是一个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个体,也是一个为取经和降妖除魔之路而饱受压制的个体。他又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是一个正义感极强、斗争性极强、充满感性的集大成的英雄。他的所作所为和精神追求把人文主义和英雄主义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从率性洒脱的斗士到对神权的权威性的挑战,进而向纵深到了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者的残暴的反抗,对统治阶层软弱的强烈批判,孙悟空是神界的英雄,让众神在他的身后对抗不合理的天庭。他也是作者所处时代不惧封建统治阶级压制的英雄化身,对自由于个性的不断追逐的人文主义英雄的楷模和典型代表。他已经从一个神话中的英雄变成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反抗封建、追寻自我个性的政治、文化和精神符号[6]。

(一)藐视神权

《西游记》一书中对孙悟空藐视神权的精神的体现可谓比比皆是,从“齐天大圣”的称号中就能看出,孙悟空的地位是与天平起平坐的。在那个充斥着迷信的年代里,天宫众神仙是大众普遍跪拜祈求和崇尚的对象,能够与天平起平坐、在地占山为王的名号和形象对人心具有多大的撼动性可见一斑。在迷信的群众眼中,神是万能的,但求神并不是可以将所有所求之事都实现的,总会有失效的时候。在今天看来,即便是实现的也是人自作为,并非所谓神灵相助。但在那个民众普遍愚昧的时代并非如此[7]。

通观《西游记》全篇内容,孙悟空对神权的藐视的集大成篇幅就是《大闹天宫》一节。孙悟空占山为王,雄踞花果山。天宫众神念起神力非凡想将其招纳入伍,却屡屡遭受挫折。最后天兵天将以收妖为名下凡妄图制服孙悟空,皆被击退。孙悟空乘胜追击打向天宫,一路横扫千军,闹得天庭鸡犬不宁。令众神闻风丧胆,对神权置若罔闻、视如草芥的精神和勇气以及能力都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8]。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个最具表现性力的情节是孙悟空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窃取蟠桃下凡一章。天庭之上,玉帝为首,王母退而求其次,可谓是天宫的第二把交椅。其寿宴必定会受到众仙翁的追捧。然而孙悟空不以为然,在其蟠桃园之中将仙女定住,窃取蟠桃,吃的口水流涎扬长大笑而去。其洒脱与淡然,不羁与狂放何曾也未曾将神权放在眼中。

与以上章节在表现孙悟空藐视神权方面有相通之处的描述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在此列举。就这些情节而言,孙悟空对神权极度藐视的形象跃然纸上,一次次撼动天庭的权威,令众神敢怒不敢言,畏惧油然而生。对神权的藐视彰显了其人文主义英雄精神中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二)率性而为

在《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的率性表现可谓比比皆是。其率性不同于洒脱,更不同于放荡不羁,而是以一颗热心去拯救去斗争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对人的个性解放的追逐。他率性而为所求的结果不过是散发慈悲挽救遭受妖魔侵扰的人和他要保护的取经一行人,从来没有怨言[9]。

在最初接受天庭的招安后,屈身于马厩之中,官至弼马温。无论在当时看还是现在讲,都不过是一个马夫。起初孙悟空并不知情,其后才慢慢知晓。他最终摒弃这个官位并非是嫌弃爵位过小、身份过低,而是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受压制、去留随性的气息。高傲而来,率性而去,去留不受他人言。

在师徒一行人取经路上,《三打白骨精》一章并不陌生。他三次辨识出白骨精附身的人,并将其打死,使得唐僧师徒不受威胁,却因唐僧的愚昧而遭驱逐。孙悟空虽然愤然离去,回到花果山却将此事抛之脑后,悠然自在的生活。其洒脱可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10]。而在听闻唐僧被白骨精俘获后,又立刻起身前往营救,看不得他要保护和怜悯的人受到一丝伤害。人性之中的率性英雄。

在这些章节中都在时刻体现孙悟空的人文主义英雄特点,率性是其本质的性征,却因心中的关爱和慈善而使他身上的人文主义光辉熠熠生辉,他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个人文英雄的典型[11]。

(三)反抗封建

通观全书,书中的妖魔鬼怪与众神仙的形象不过是作者所创造的象征符号。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始终饱受着封建制度和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把两种背景相关联,其象征意义就显而易见了。天庭之上,玉帝王母象征着现实中的统治者,妖魔鬼怪象征着草寇、土匪、贪官污吏等角色,孙悟空则是惩奸除恶又遗世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独立的英雄人物的象征者。其最本质的人文主义英雄的特点,是对大众处境的关怀。他降妖伏魔是惩处杀害百姓的官匪,他反抗天庭是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和藐视。对于唐僧这种软弱无能却又无法摆脱的形象,是他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反抗封建成为全文最

深的内

[12]。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孙悟空形象的象征意义

(一)生命对自由的原始追求

一开篇作者就对孙悟空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构思,花果山、仙石等超越现实事物的构建体现了孙悟空必然会是是超越现实礼法的存在。学道术闹地府是孙悟空生命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作为生命个体本能的追求,学道术为的是能够长生,闹地府为的也是长生,长生是生命最原始的追求。孙悟空在学道成功后,为了自己猴子猴孙的自由生活打杀了抢占水帘洞的妖怪,自由生活也是生命对原始的追求。在生存的问题上,孙悟空评价着自己的本事,直闯地府,讨回了公道,这其实是孙武空对自己自由生存权利的追求。在孙悟空生活的第一个阶段,他对自由生存权利的追求仅仅体现在行动上。接着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之后,孙悟空自由被限制,直到观世音菩萨告诉其西天取经人的消息之后,他才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从吴承恩小说前半部分塑造出孙悟空毫无畏惧的形象来看,孙悟空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妥协的,但是最终他妥协了,究其原因还是生命对自由的原始追求造成的,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对于自由的渴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13]。

(二)人格尊严平等的精神追求

孙悟空的形象并不仅仅体现的是生命对于自由最基本的追求。孙悟空在闹了地府之后,满足了其生存本能层次的追求,但后来天神对他的不接纳,对他的欺骗,对他的藐视,他作出了反抗,在这一阶段,他的追求从生命层次上升到了精神层次。孙悟空的第一次造反是当他得知自己被欺骗,人格尊严受到了侮辱。第二次造反是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的空名头,但是连蟠桃盛会都不让他参加,孙悟空的深感被侮辱,即使在被擒住后,孙悟空也没有向玉皇大帝求饶,更是让玉皇大帝让出天庭,到这里为止。吴承恩在作品中对于孙悟空对人格尊严的追求表现的及其完美。其实,大闹天宫就是孙悟空人格尊严的追求,他不是相当什么天神,他只不过是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想要自由自

在的平

等的生

[14]

。7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章孙悟空的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关系,包括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等。而社会关系究其实质,则是人,这对于不是人的孙悟空来说,就具有了人的属性,以人的方式来维持着自己的存世价值。孙悟空的形象是一个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的存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的社会属性就是作为一个人的属性来完成的,通过追随唐僧,迈上取经的过程,孙悟空就已经不是以单个人的方式而存在,而已以取经这个团体的形式而存在。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保证唐僧顺利取经的作用,以及通过降妖除魔来摒除孙悟空自身的自然属性。在本质上来说,孙悟空与在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妖魔鬼怪同属一个种族,而在取经团队之中,孙悟空的自然属性在不断的减少,而社会属性却在不再的增长,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服从团队的要求。取经团队在整个取经过程中,对孙悟空的要求就是保证取经过程中的安全,这一点,孙悟空确实做到了[15]。每一次降妖除魔的先锋都是孙悟空,每一次向天庭求救都是孙悟空去活动的,每一次消除阻碍的主力也都是孙悟空。可见,孙悟空社会属性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有了团队意识,并逐渐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团队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第二,尊重团队的领导。孙悟空在一开始,并不服从唐僧的领导,主要表现在孙悟空刚从五指山下出来的时候,唐僧禁止孙悟空杀人,但孙悟空还是杀了人,而唐僧对孙悟空进行教育时,孙悟空却负气回到了花果山,可见,孙悟空对唐僧的领导并不是很满意,也不是很尊重唐僧的领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孙悟空并没有对自身的自然属性有所不满,反而是孙悟空自己常说的,不行就回到花果山当我的猴大王,这恰恰是说明孙悟空不愿意融入这个团队,不愿意放弃自身的自然属性。而在孙悟空在闹情绪的过程中,通过对孙悟空采取有效的管制措施,即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咒,就表现出团队的领导在有意识的控制着孙悟空的自然属性,促使它向社会属性发展,直到孙悟空完成自身社会属性的完善,才把它头上的紧箍咒拿下来。而证明孙悟空具备了社会属性的证明就是孙悟空开始服从团队的领导了。第三,明确自身责任,以团队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这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孙悟空的变化,从开始的不服从领导,不愿意跋山涉水的取经以及自我英雄主义等到最后尊重唐僧,以唐僧为重,并确实走了十万八千里求取真经[16]。以及懂得依靠自己的关系,即利用天兵天将来完成降妖除魔的大冶,都可以看出,孙悟空兢兢业业在履行着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并逐渐认识到取经这项伟大事业的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起最主要作用的则是唐僧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对孙悟空确实是言传身教,通过长年累月的熏陶,孙悟空渐渐的建立起了团队的概念和自己的责任,并也以保护唐僧完成取经作为了孙悟空自己实现价值的方式。可见,孙悟空社会属性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唐僧人格魅力的熏陶下以及不断降妖除魔的斗争锻炼出来的。而且,唐僧为孙悟空起这个名字,也是希望孙悟空能悟空,也就是看破外在的物质载体,看破种族之间的区别,从而实现自我精神上的超越。可见,从孙悟空一出世,就已经注定了孙悟空一定会不断减少自我的自然属性,相社会属性靠拢。这不仅是唐僧对孙悟空的殷切期待,也是唐僧对自己信仰的力量的确信。所以,孙悟空的社会属性,与其说一种获得,不如说是一种改造。对孙悟空自然属性的改造,是对孙悟空过去的抛弃,也就是说对孙悟空动物性的改造,因为孙悟空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猴子,而且是石猴,因此,说对孙悟空的社会属性改造更符合孙悟空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特征,也更切合整个取经的主旨和目的[17]。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结论

综上所述,孙悟空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本文从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形象特征以及形象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出发,完成了孙悟空的社会属性的认定,从而对孙悟空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完整的阐释,进而突出孙悟空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解读。10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王玉芳,刘振刚.再议孙悟空形象之外来说[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02:43-44.[2]赵汇鑫.剖析孙悟空形象的现代化演变[J].电影文学,2012,13:28-29.[3]赵秀芝.试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形象塑造[J].现代妇女(下旬),2013,07:176.[4]赵文敏.孙悟空形象来源考[J].商,2013,14:352.[5](日)中野美代子撰 王秀文等译.西游记的秘密[M].北京:中华书局.2002 年,第 1 版

[6]赵汇鑫.剖析孙悟空形象的现代化演变[J].电影文学,2012,13:28-29.[7]张思源.从个人与体系的对立看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J].山花,2013,12:141-142.[8]陈明吾.孙悟空角色研究及其意义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1,11:49-50.[9]李雪心.孙悟空形象考辨[D].河北大学,2013.[10]钱成.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之形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09:44-46.[11]冯伏权.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179.[12]杨扬.英雄何宜,紧箍何力,心行何贵?——孙悟空形象再议(《〈西游记〉美学问议录》之五)[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62-72+127.[13]曾筠毅.《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分析[J].芒种,2014,22:118-119.[14]李丽.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J].青春岁月,2012,16:193.[15]YanLiu,WenjunLi.AComparisonoftheThemesofTheJourneytotheWestandThePilgrimsProgress[J].TheoryandPracticeinLanguageStudies,2013,37:.[16]Anonymous.DON'TMISS...Monkey:JourneytotheWest[J].NewStatesman,2008,1374906:.[17]StevenHeine.VoyagerfromXanadu:RabbanSaumaandtheFirstJourneyfromChinatotheWest.ByMorrisRossabi[J].TheEuropeanLegacy,2012,177:.’ 11

第二篇:浅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浅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摘要:《西游记》名列中国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对现实的深刻揭露与批判。不论文章的整体价值,单就其主人公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从无知和率性到施善于天下,从为自身喜好而行为到为造福万民而取经。如果说唐僧仅仅是取经集团的精神领袖的话,那么,取经集团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孙悟空。且不说他一路上降妖除怪,甚至取经集团内部不少思想问题,包括唐僧的思乡畏难情绪、八戒的自私动摇,都是在悟空的帮助之下才得以克服。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不仅是一个渴望自由、藐视神佛,对抗邪恶的斗士,还是一个降妖除魔、乐观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自古以来就是只能中国人们心目中知恩图报、善恶分明、伸张正义的偶像。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形象

孙悟空由仙石风化而成,然后学得一身本领、能呼风唤雨,上天入地,他不满于天庭对他的歧视和压制,大闹天宫,打败十万天兵,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后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得以解脱,开始了与唐僧等西天取经的艰难征程。取经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他逢山开路,逢水搭桥、降妖除魔,一路上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是当之无愧的主人公。他的艺术形象,也集中体现在翻天覆地的大闹天宫和降妖除魔踏平坎坷的取经路途两部分,大闹天宫是他的个人英雄传说,西天取经则是他建功立业的传奇历史,由一个无所畏惧的任性游侠,转变为降妖除魔扶危帮困的英雄人物,表现出了他正直、勇敢、机智、顽强。他的艺术形象应该有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孙悟空是一个渴望自由、藐视神佛、对抗邪恶的斗士

《西游记》第一回即点出孙悟空的生世:文中写到花果山上一个感受日月精华,破石而生的石猴一出生便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中斗府、他无所畏惧、敢于探索,首先发现水帘洞被群猴拥为猴王,过着“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第二回,为了“学一个不老长生”美猴王云游海角,运涉天涯,访师问道,练就一身本事后,第三回,他大闹龙宫,强行索走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龙宫宝物——“如意金箍棒”他又大闹冥府“吓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阎君也只得任他销去生死簿上猴类的所有名字,龙王阎君上告天庭,玉帝遣将擒拿不成,便降旨招安,封他为“弼马温”他识破骗局,毅然树立“齐天大圣”的旗号与天庭对抗,后来干脆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要求玉帝让出天宫,“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第七回,作者在用重笔浓彩描绘孙悟空的来历和大闹天宫的故事,不仅闪耀着浪漫主义的熠熠光芒,而且也具有强然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这里,作者把瑰丽的艺术幻想与丰富深刻的现实内容融为一体,作品中的“天宫”还是人间王朝在天上的投影,美猴王渴望自由,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则是现实社会中广大人民的斗争意志和生活理想的艺术概括,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苦难深重的劳动人民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强列愿望和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战斗豪情。

毛泽东主席阅读《西游记》时也高度称赞孙悟空渴望自由,不畏强暴的斗士精神。多次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他身上有孙悟空的“猴子”精神,打破一个旧世界,创建一个新世界,敢叫日月换新颜,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为中

国人民谋幸福。

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所以受到人们喜爱,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这些惊异的神通中贯穿着藐视神佛,对抗邪恶的斗士精神。对实际上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神佛,他桀骜不 驯、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如取经开始,他就要求观音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应。”又如在平顶山,师徒四人受阻,为了骗过两个小妖,孙悟空竟要玉帝把天“借他半个时辰”,“若是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玉帝迫于他的威力只得答应。取经途中,他还不时地驱使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出来效劳。他骂观音一世无夫,说如来是妖精的外甥,甚至还扬言神仙是他的晚辈,简直嘲弄了所有的神佛。

孙悟空敢于斗争,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在大闹天宫时,他不承认天之独尊,表现了对皇权的最大不敬,在玉皇大帝面前,他也只是“唱个大诺”,答应一声“老孙便是”。他偷蟠桃、盗玉酒、窃仙丹并且假传圣旨,愚弄赤脚大仙,把个堂堂天国闹的不亦乐乎,从八卦炉中逃出之后他一条金箍棒打得“九曜星君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并且公然声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他对皇权的篾视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

皈依佛门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本性,仍然坚守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他就敢于去斗争,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绝不因此而妥协。孙悟空本是东胜神洲花果山的一个天生石猴,他出世后,就在这仙山福地里过着“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在的生活,自然的天性使得他在传统礼教束缚下显得格格不入。他闹龙宫,向海龙王强索武器来武装自己;大闹冥司,则把生死簿上一切猴类的名字全部勾销;第一次大闹天宫的原因,是他发现了弼马温是最低级别的官职,感到自己受到了玉帝的愚弄,所以他心头火起打出了南天门,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当玉帝第二次骗他上天庭,给他盖了“齐天大圣府”他却每日只是云游四海,结朋交友,蟠桃会没有请他去,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再次被骗,索性把天宫闹的一塌糊涂,反了出去。即使玉帝派兵压境,他仍不屈服,甚至在如来面前宣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后来,众神费了大力,总算把他投入了太上老君炼丹炉,七七四十九天,只炼得他火眼金晴,趁老君开炉取丹时,跳将出来,蹬倒了八卦炉,把老君摔了个倒栽葱,打的那“九曜星君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虽然孙悟空最终还是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心,被压在了五指山下,但他这时还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泡猴尿亵渎了威严的神佛。

还有(第五十六回)在杨树村,当孙悟空错杀了两个强盗后,唐僧在荒坟前念咒“——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孙悟空攥着铁棒在坟上捣了三下说道:“曹瘟的强盗,你听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的我不疼不痒的,触恼了性子,一差二误的,将你打死,尽你告到那里去,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星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齐天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 与我情深面熟,随你告到哪里去!”对人间之王,他更加的篾视,他对乌鸡国王说:“我老孙若是肯做皇帝天下九洲的皇帝都做遍了”,等等这些敢于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驯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二、孙悟空是降妖除魔、乐观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

《西游记》从第十三回,开始写西天取经的故事,但作者着意表现的却是孙悟空沿途的降妖除魔的斗争精神,取经只不过是描写师徒四人克服九九八十一难的引线。书中出现的种种妖魔中,既是危害人类的自然力量的化身,又是邪恶势力的象征,它们给人间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通天河的金鱼精,每年向陈家庄人民要童男童女享用,并强令交纳猪羊牲醴贡献。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为国王做药引子,青龙山玄英洞 的犀牛怪,强迫 天县人民每年供献价值四万八千两银子的酥合香油灯„„孙悟空的除魔斗争,不仅是为了保证取经事业的顺利进行,也含有为民除害的意义在内,作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坚决向一切灾害,困难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和高度智慧。

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一个筋头就是十万八千里,一根毫毛拔出来就是无数兵将,踢天弄井、搅海翻天、担山赶月、换斗移星自不待言,就是“砍头剁脑、剖腹挖心”也不在话下。孙悟空还善于变化,他时而变成飞虫、时而变成妖魔、时而变成美女„„„以应付各种不同斗争的需要。不管花果山称王称圣,大闹天宫,还是后来的取经路上降妖除魔,护卫唐僧,如果没有广大神通,这都无从谈起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根基就不能够实现。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不仅凭借的是神通广大,更重要的还有是他的“心比六窍多一窍”的机智和勇敢。他经常变成蚊子、苍蝇、蟭蟟 虫,钻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细(如黄风怪);或者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的来历,然后根据这些妖怪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对策(如黄袍怪);有时他又化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骗妖精(如三调芭蕉扇)。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死地(如计盗紫金铃)。他还善于运用钻到敌人肚子里去的战术来制服妖精(如黄眉怪)。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

取经途中九九八十一难的艰难曲折,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惊心动魄的降妖除魔,扣人心弦的离奇故事,荡立回肠的情节恩怨,牵肠挂肚的是是非非,孙悟空在取经历程中系列艰难险阻中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孙悟空形象的突出特点:

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真可谓是形形色色神通广大,有的来头也不小,但不论是什么样的,只要是妖魔,孙悟空都不放过,凭着那双火眼金睛都能及时地识破他们,消灭他们。

当然,孙悟空与妖怪的斗争有时也时常处于下风,有时师父、师弟被妖怪捉去,有的是被妖怪夺走了金箍棒,有时甚至是自己遇到生命危险,如在小雷音寺被关在妖怪的金铙中险些闷死,火云洞被“三昧真火”烧烤,在火焰山借芭蕉扇等情节都充分地体现了孙悟空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服输,依然精神抖擞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从不象唐僧那样一听到有妖怪就“坐个雕鞍不稳,扑的跌下马来,挣扎不动,打了一个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也不象八戒那样爱说些丧气话。孙悟空有一股子韧劲,深入巢穴,纠缠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战斗风格。

虽然在除妖的过程中,孙悟空也有着许多的无奈,很多时候不得不借助神佛的力量。例如,小雷音寺的妖怪黄眉大王,是佛祖南无弥勒座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假佛成精(第六十六回);霸占朱紫国金圣娘娘的妖魔赛太岁,是观音菩萨跨下的金毛猴(第七十一回);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是南极老人星跨下的白鹿(第七十八回);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的魔怪九头狮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狮兽(第九十回);妖魔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为太上老君看金炉、银炉的两个童子(第三十五回);衡阳峪黑水河妖精鼍龙,是西海龙王敖顺的外甥(第四十三回);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是玉帝左右二十八宿中的奎星(第三十一回),等等。说明这些妖魔的危害人民、作恶多端,大都与神佛的包庇纵容有关,这里所写的神魔之间的联络有亲,像极了现实生活里官官相护、狼狈为奸,压在人民头上的一座封建大山的形象。这样的情况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于是每个时代都需要像取经时的孙悟空这样,一心只求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造福于人群,不计较得失更加不屈服于权威的英雄。他在扫荡妖魔的斗争中,为了杜绝后患,他不仅奋力杀妖魔,而且追根溯源,要从根本上消灭妖魔再生,表现了革命斗争的彻底性。鲁迅的痛打落水狗,毛泽东革命的彻底性,这与孙悟空的斗争精神如出一辙,斩草除根,肃妖必净。孙中山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但革命不彻底,给反革命以喘息机会,导致革命损失更大,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教训。

面对有些妄图想吃唐僧肉,使自己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妖魔;也有凭借自己的本事欺

骗百姓媚惑当道,欺君误国篡夺王位的妖魔,有占山为王,大施瑶威,荼毒百姓的妖魔,还有其他出于不同的自私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尽管这些妖魔形态不一,变化多端,孙悟空都同他们纠缠到底,不制服他们就决不罢休,随着孙悟空跟妖怪斗争的次数越多,他的战斗欲望就越强烈,他跟妖怪纠缠得越久,斗争的经验就越丰富,也正用为孙悟空的这种机智、勇敢、百战百胜,还达目的不罢休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到西天取经后他终于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称号。

三、孙悟空是知恩图报、善恶分明、伸张正义的偶像

孙悟空不仅是降妖除魔、乐观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而且更重要的还是知恩图报、善恶分明、伸张正义的偶像。首先孙悟空是知恩图报的正义化身。当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了五指山下,风霜雨雪五百年,被唐僧救出得以解脱,被菩萨点化后开始了保护唐僧,和八戒、沙僧一道开始了去西天拜佛救经的征程。对唐僧知恩图报,即使在唐僧一时糊涂,错误惩罚、驱赶他的情况下,他对取经事业与师父和师弟也是念念不忘,一片忠心,一遇险情,还是前往搭救,这种同心同德的精神与行动终于使唐僧回心转意,共同到西天取得的真经,修成正果。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即使被唐僧赶回花果山时,还是“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得知师父遭难,立即前往除妖。在他眼里,没有越不过的险阻,没有镇不住的妖怪,任什么熊罴怪、黄风怪、白骨精、金角银角、蜘蛛精、九头怪,无不在他的面前原形毕露。孙悟空就是这样一位闪烁着神奇色彩和理想光辉的英雄形象,这一形象,不仅概括了中国人民主持正义,申张正义,勇于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概括了中国人民的丰富的斗争智慧,当年毛泽东主席井冈山斗争,长征途中,创造性地提出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与吸收采纳《西游记》的孙悟空的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如出一辙。

其次,孙悟空还是善恶分明、伸张正义的民间偶像。他具有锄强扶弱,打报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的顺利进行,更重要也是为民除害,他嫉恶如仇,除恶必尽,机智灵活。取经途中,孙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在同妖魔斗争中,因为有胆,他敢于斗争;因为有才,他善于斗争;因为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等闲视之。他除妖耍妖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取经事业,要么是因为危害百姓,空就“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所以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从东土到西天十万八千里,遇到的妖怪头子就有几十个,但他一条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并且他同妖怪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只要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收伏八戒之后,他就对引路的高才说:“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第67回驼罗庄主人请悟空捉妖,悟空当即向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八戒在一旁就这样说:“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很能说明悟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切生意”。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他三借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在祭赛国,他从万圣公主手中骗到了舍利子和九叶灵芝,活捉了龙婆和公主,使金光寺又重见霞光,祭赛国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安宁;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了降服黄袍怪,也是险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民除害,这种助强扶弱、打抱不平的举措不是典型的江湖好汉特色吗!

今天,孙悟空的形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偶像、善恶分明、伸张正义无所不能的偶像,在众多善男信女家中敬奉的牌位中赫然写有“齐天大圣”的字样。如意金箍棒、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无时不刻的活跃在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每当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之时,无数孙悟空便率先为民请命,救民于水火。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 吴承恩,《西游记》电视连续剧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第三篇: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

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

刘改明

摘 要: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下面从西天取经的方面来概述孙悟空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形象

《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神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均具有较高的地位,却有人认为是宣扬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的坏作品。孙悟空本来是家喻户晓,一向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神话世界人物,却被认为是歪曲了劳动人民的性格,宣扬了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从而把他贬低为宋江式的人物。为了澄清是非界限,正确区分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与糟粕,有必要对孙悟空这个形象重新加以剖析和评价。

关于《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霍松林《略谈〈西游记〉》认为,“不仅人间生活和人的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描写出来的,就是神魔的生活和神魔的形象也是根据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描写出来和塑造出来的。作者主要拿他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东西作原料,根据自己的看法,希望等等,加以改造制作,创造成各种各样的神、魔和人的形象”。李大春《读〈西游记〉的几点心得》称,《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利用幻想的神魔故事材料,再加上作者的想像构成幻想的形象。这些形象的性格,是以幻想境界为背景,在抽象的矛盾斗争中形成的。霍文认为《西游记》是现实主义作品,所以强调塑造形象的现实性;李文则强调《西游记》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形象。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谈到《西游记》用浪漫主义塑造人物形象,“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征”。

在《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中,孙悟空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的创造,有深厚的人民群众的基础。唐代玄奘和尚曾到印度取佛经,本来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经过唐宋以来几百年的长期流传,人民群众不断地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它加以改造,使其逐渐失去历史的真实面貌,神话色采愈来愈浓厚。历史上关于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故事,因缺乏文字记载,已无法窥见其梗概。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大都是一些书会文人记录的材料。猴行者形象的出现,最早见于宋元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推知在南宋书场“说话”中,猴行者已取代玄奘地位成为取经故事的重要脚角。元代另有《西游记平话》一书,作品虽未流传,但据朝鲜古代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注解所记录的这个平话的故事情节,说明其中已写有孙悟空闹天宫故事。该教科书根据《西游记平话》原文改写的“车迟国斗圣”,内容相当于吴氏《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第九出“神佛降孙”,曾借用孙行者的自白追述他在闹天宫时饮玉皇琼浆、盗老君金丹、偷王母仙桃等情节。孙悟空的名字在这里已开始出现,并自称通天大圣,至吴氏《西游记》始改通天大圣为齐天大圣。孙悟空在上述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戏曲里,虽然早已出现,并且逐渐由次要地位代替唐僧成为故事的主要脚色。但是,它们所创造的孙悟空形象仍然比较概括、粗略,其社会意义与艺术感染力量,均未能与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相提并论。吴承恩把过去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和大量有文字记录的取经故事加以总结,经过再创造后写成长篇小说《西游记》,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善于继承文化遗产的光辉范例之一。特别是对于孙悟空神话形象的再创造,尤其生动具体,光彩夺目。孙悟空闹天宫故事,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尚未明写,仅在“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提及行者偷桃事,全文不过一二百字;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也只是借孙行者追述口气提到闹天宫,内容均甚简略,叙写亦不够生动,孙悟空的形象并不突出。而吴承恩《西游记》却以七回三、四万字的篇幅和大量的细节描写刻划了孙悟空闹天宫的生动场面,从而使这个故事更加完美动人。《西游记》所写西行取经途中孙悟空的扫魔斗争,虽然大都有所依据,但其变化多端,生动细腻,亦决非过去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戏曲所能比拟。明清以来,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显然和吴承恩对这一形象的再创造有密切关系。

吴承恩在创造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时,着重地描写了他对神佛统治权威的蔑视与反抗;描写了他对妖魔邪恶势力的斗争与扫荡;描写了他在和神佛、妖魔斗争过程中的坚强、勇敢、机智与乐观,等等。这些描写,均概括有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所具有的某些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而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这是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孙悟空的最根本的原因。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作者是把他作为反抗天宫统治权威的叛逆者而加以歌颂的。所谓天宫神佛,从表面现象看,实在有些近于荒唐,但是,如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实质,那就不难发现,它们除了外形与生活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现实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以外,而其思想性格却与我们常见的现实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简直没有什么两样。玉皇大帝很象是人间的皇帝,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九曜星与五方将等,也很象是为人间皇帝作邦凶的文武官僚。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宫里,象人间一样有着极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公正”的阴司和“极乐”的西天,也象人间一样有着徇私舞弊的情况。孙悟空原来出生在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一块仙石中,长期生活在山林间,由于他武艺好,并富于正义感,曾打杀花果山的混世魔王,为群猴解除痛苦,而被群猴公推做花果山的美猴王。后来因为他闹了东海龙宫与冥司,以致引起与诸天神佛的冲突。就孙悟空反抗天宫统治者的全部过程来看,简直象一首动人的英雄史诗。他为了自己掌握命运,不受冥司约束,曾强令冥司阎君修改生死簿;他因蔑视貌似强大的天国威严,不顾任何虚伪的陈腐教条,敢于在玉帝面前傲立,自称“老孙”;在他发现被封为“弼马温”是个骗局时,就一怒返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的旗帜,要与玉帝并,王母娘娘不请他参加蟠桃大会,他就来个“乱蟠桃”,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与仙女,为因酒醉误入兜率天宫,趁太上老君不在,他就闯入丹房大嚼金丹。总之,他对天宫一切虚伪的礼法和等级制度,都是采取极端蔑视的态度。为此,玉皇大帝动员十万天兵天将逮捕他,亦无可奈何,后来还是靠老君的金钢琢和二郎的细犬把他拿住,然而拿住又怎么办,刀砍、火伤、雷打他都不怕,老君把他放在八卦炉中炼,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钢筋铁骨,火眼金睛,反而更加坚强。一旦从炉中跳出来,又是一场大闹,只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最后,玉皇大帝将如来佛请来,才算把它个惊天动地的英雄捉住。当如来佛责问孙悟空为什么要闹天宫时,他回答说:“„„因为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贤,英雄只此敢争先。”并说:“他(玉帝)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的,永不清平!”(第七回)。这里,作者把斗争矛头直指天宫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人间皇帝,从而使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焕发出最耀眼的光辉。在孙悟空这个具有反叛性的形象身上,虽然还看不到有一个什么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政治理想,但是,却明显概括有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某些思想性格特征。千年以来,封建统治阶级总是把自己打扮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庞然大物,而把劳动人民诬蔑为愚氓,他们胡说什么“上智 愚”是天命注定,任何人不得违抗。可是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却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分配。他敢于蔑视天宫的神佛统治权威;他敢于向貌似强大的天宫神佛统治者宣战;他反神佛统治者的斗争中又是那样机智、勇敢而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这些,我们从中国封建社会无数次前赴后继的农民起义中,特别是从明中叶以后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可以找到它和现实社会劳动人民在思想性格上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孙悟空这个形象塑造,不仅具有劳动人民的某些思想性格特征而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他对于宋代以来反动的程朱理学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明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末期,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巩固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把封建统治加以绝对化。朱熹所鼓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就是汉儒董仲舒所宣扬的“三纲”。理学家认为没有“理”就没有一切,“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用“三纲”来束缚人民的思想行动。凡是不符合或违反封建“三纲”的,都叫做“人欲”,都要加以消灭。因为朱熹的这套反动思想体系适合于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需要,所以自南宋以后,历代的反动统治者都竭力吹捧朱熹,甚至把他抬入孔庙,与孔丘的学生并列,奉为“十哲”之一。吴承恩的写的孙悟空闹天宫,大反天宫统治权威,正是朱熹所说的要加以消灭的“人欲”。很明显,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尽管仍然体现有作者不否定封建制度的思想局限,然而决不能因此就抹煞他在当时所起的重要的进步作用。

一部分学者认为,孙悟空这一形象的性格是矛盾的,主要根据是他前期大闹天宫,而后期却皈依了佛门。张天翼《〈西游记〉札记》认为,孙悟空投降了神—“皈依正道”,和过去的同类以至同伴作恶斗,立了功,成了神——成了“正果”。孙悟空走了“招安”的路,就像宋江他们那样受了地主统治阶级的“招安”。李大春《〈西游记〉的几点心得》称,“作者用最富于浪漫色彩的笔调刻画他,把他当作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来歌颂。在大闹天宫故事中,他被表现为天不怕、地不怕,反抗命运主宰,蔑视一切权威和‘等级’的叛逆者”。“在取经故事中,他虽已归附于天宫神佛的统治,但还保持有大闹天宫的叛逆性格„„对于命运主宰者的愚蠢和对于人民的摆弄,时刻加以嘲笑和谴责——这便是‘皈依’后的另一种反抗形式,当然比之大闹天宫,它来得缓和而又软弱了。因此,取经故事中的孙悟空的性格,蕴藏着内在的矛盾性,这是命运的悲剧所造成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国小说史》认为,《西游记》对孙悟空的描写,存在着显著的矛盾。“闹三界的孙悟空是一个大无限的反抗者,到第八回却突然‘知悟’,成了一个‘情愿修行’的佛教徒。这个转变显得很生硬牵强,仅仅停留在概念化的表现方式上,完全没有溶化到孙悟空形象的血肉中去,与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

张德伦《大圣·行者·佛》说,取经路上的孙悟空虽然雄风不减当年,但与闹天宫时的齐天大圣相比,却有根本的不同。他把当年闹天宫视为“诳上”的“恶事”,自我否定,这只能说明他的立场起了根本的变化。他皈依佛门,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接受招安,标志着孙大圣事业的彻底失败。

李靖国《英雄的悲剧 悲剧的英雄》认为,从孙悟空的生命旅程看,他走了一条自由被不断剥夺的道路,不仅是行动的自由,而且是思想的自由。因而孙悟空是一个层次更深刻的悲剧形象。从大闹天宫到服从皇权保唐僧取经,孙悟空堕入了不能自拔的悲剧怪圈,走向了追求平等自由的反面,这是个异化的过程。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孙悟空的前后必须是统一的。沈玉成、李厚基《读〈西游记〉札记》认为,《西游记》的前一部分,孙悟空作为叛逆者,坚决反对天宫统治阶级;后一部分,斗争矛斗转到妖魔身上。该文批评张天翼所说孙悟空投降了统治者,而向他的同伴作恶斗,认为这种观点“会大大地减弱孙悟空这一正面形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有许多问题也就变得难以理解”。沈仁康《〈西游记〉试论》称“《西游记》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形象——孙悟空,孙悟空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关于孙悟空这一形象前后是否统一的问题,沈文认为:“在闹天宫时肯定孙悟空和在西天取经路上肯定孙悟空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统一在“希塑解除人民痛苦的思想”基础之上。张默生《谈〈西游记〉》称《西游记》“是一部孙行者的英雄传奇”,“孙悟空是神的世界中打抱不平的一位硬汉,他永远是乐观、积极、不怕困难和敢作敢当”。他之所以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害怕唐僧念紧箍咒,这是时代的局限使他无可奈何的。

李希凡《谈谈〈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的形象》不同意张天翼的有关看法,着重讨论了后期孙悟空的形象。他说,孙的后期并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在这个形象里存在着激起人们热爱的新东西。他并不是一个悲剧的性格,相反,仍是一个洋溢着战斗热情的英雄形象,渗透在这个英雄形象里的,不是残害同伴的卑劣品质,而是那种为了既定事业奋斗到底的崇高而忠诚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他的后期性格里被更深更广地表现出来了。李文说明,孙悟空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也就说明了他性格的前后统一性。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也称,“孙悟空是全书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品格,‘西天取经’表彰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精神”,往西天的孙悟空“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孙悟空前后的命运是互相矛盾的,然而在性格上却有一致之处”。这实际上是说孙悟空这一形象是矛盾的统一体。郭豫适《论〈西游记〉》认为它“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神话艺术形象”,“常常把他们跟某种动物的体态习性糅合在一起,人物思想性格和动物体态习性的巧妙结合,使《西游记》的人物故事具有神话、童话的浓厚色彩,作者在这方面的艺术处理上又很注意个性化”。刘毓忱《〈西游记〉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称《西游记》塑造了很多似人非人、似兽非兽、似妖非妖的艺术典型。在这些典型身上,毁有人的社会属性,又有兽的自然属性和妖的传奇性。“三者相辅相成,副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以人的社会属性为主导的艺术典型。”胡光舟《吴承恩和西游记》认为《西游记》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既是多次地、反复地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来泻染、加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又结合运用了比较细致的颇为传神的细节描写。”其描写细节的细致程度超过了《三国演义》,不少地方可以和《水浒传》媲美。

钟扬《点石成金》认为,“吴承恩善于创造幻想性情节去表现人物性格”。“作者懂得幻想性情节虽不受现实生活逻辑制约,却须遵循人物性格的逻辑和幻想世界的逻辑”。吴圣昔《西游新解》认为,《西游记》塑造形象的艺术经验有两点:

1、拟容取心,神形逼真。

2、丑中孕美,褒贬相成。“拟容”方面,善于抓住猴头和老猪的两副尊容及其特征,展开富有情趣的独特描绘。在运用“拟容”的手法上,有巧夺天工之妙。作者对人物形体特征(孙悟空的尾巴、猪八戒的长嘴)的描写显示了构思之巧、设想之奇、浓厚之趣。“取心”方面,借鉴某些动物性的具体内容,刻画和体现人物性格,是《西游记》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这突出地表现在孙行者和猪八戒的不同性格的对照刻画中。

对孙悟空的阶级属性问题,胡念贻《〈西游记〉是怎样的一部小说》称,孙猴子这个人物接近劳动人民,在他身上概括了劳动人民的特点,如机智、勇敢,有很大的本领,对于压迫者的反抗等。该文是将孙悟空作为劳动人民的典型看待的,实际上也就谈到了孙悟空的阶级性问题。朱彤的《论孙悟空》作了专门论述,他认为孙悟空形象“是新兴市民社会势力的政治思想面貌;在文学上以理想化了的浪漫主义形式的表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它一定程度地曲折地概括了新兴市民社会势力渴望突破封建势力束缚,获得发展自由、贸易自由的进步要求。(笔者按:50年代,沈仁康《〈西游记〉试论》说过,孙悟空等打垮妖魔统治势力,在客观上是工商业发展要求的曲折间接的反映,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冲破封建主义重重限制层层束缚的愿望。)朱文还说:“孙悟空形象是个成功的浪漫主义的艺术典型,它的现实基础是明代后期崛起于封建社会内部的新兴市民。他的热烈追求自由和平等,他的积极乐观主义,他的冒险进取精神,他的丰富社会阅历,以及他的机灵乖巧,多才多艺,甚至他的诙谐放浪中带着点油滑的独特风格,与新兴市民某结先进人物所表现出的社会阶级素质,是多么的相似!凡此都是以说明孙悟空实际上是穿着神话外衣的市兴市民二重性阶级的特征。赵明政不同意朱彤的看法,他认为断言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概括了市民社会势力两面摇摆的两面性,这就贬低了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因为孙悟空反抗封建统治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当时的新兴市民社会势力是不可想象的。简茂森《孙悟空形象的阶级属性》从孙悟空造反的性质、特点和目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阶级属性,认为“要对孙悟空进行阶级分析。他就是一个当时封建当权派的反对派,一具地主阶级的激进派,或者说他基本上是吴承恩这样一类中小地主的化身”。由此看来,该文是将孙悟空归于统治阶级的。

《西游记》所创造的孙悟空形象,决不是适应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是作者强烈不满社会现实腐败黑暗,渴望要求加以改革的思想愿望的集中体现。吴承恩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左右,其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嘉靖、万历年间。当时,君王昏愦,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剧烈,官吏贪污盛行。武宗时抄宦官刘瑾家产,得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八百两,银五百万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万两;世宗时抄权臣严嵩家产,得器物金银珠宝无算。土地两极化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导致大批农民与小土地所有者流于破产,有的“佣丐衣食以度日”;有的“采野菜煮榆皮而食”,生活悲惨万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某些地区甚至形成“千里一空,良民逃避,田地抛荒,租税无征”的萧条景象。加以当时宦官权臣交相暴虐,厂卫特务遍布全国,政治腐败黑暗到极点。较为清正的官吏亦常受到监视与惨杀,广大人民的生活就更加没有保障。因此,自英宗以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事件经常发生。就在吴承恩所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便曾不断地发生此伏彼起的农民暴动。吴氏本人,是一位宦途失意、生活穷困潦倒而具有强烈不满现实思想的封建文人。根据《淮安府志》和《射阳先生存稿》的一些有关材料,我们得知,他在早年曾“屡困场屋”,四十五岁时,被地方保荐为“岁贡生”,以后又流落南京,靠卖诗文为生。六十岁后,曾一度出任过长兴县丞,但不久又因与长官意见不合,“遂拂袖而归”。作者的生活遭遇,培养了他“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的不肯向权贵低头的傲岸性格。同时,也使他比较清醒地看到当时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从而对现实表现强烈的不满。上述吴承恩的思想表现,就成为他在《西游记》创造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的思想基础。

吴承恩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及其政治抱负,还清楚地表现在他所写的《二郎搜山图歌》的长诗中。诗云:“„„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风,长享万年保合清宁功。”作者在这里尖锐地指出,当时人民所受的灾祸,完全是由于执政的权贵们所造成。他把那些残害人民的封建黑暗势力比作北宋的“五鬼”,比作魑魅魍魉,决心要用“斩邪刀”来铲除他们,但又有“欲起平之恨无力”的苦闷。满腔怒火无处倾泻,因而把胸中的“斩邪刀”化为文字,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创造了孙悟空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神话世界英雄人物,让他来横扫人间一切妖魔,用以表达作者内心所积压的块磊不平。当然,从诗中亦可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政治理想并没有超出正统儒家的思想范畴。他所希望的只是实行“王道”与“德治”,要求建立一个他认为合理的封建秩序,而不是要变革封建制度。作者的这一政治理想,既表现在《西游记》中对虚构的神魔的批判,亦表现在对取经途中几个现实国度的描写。唐僧师徒在西行途中所经历的九个现实国度,大都是君主昏庸,臣属贪暴,而经常被作者作为讽刺和谴责的对象。例如:祭赛国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朱紫国国王是“为老婆就不要江山”的昏君;比丘国国王贪欢女色,也是个无道昏君;宝象国国王是“水性的君王”,愚昧无知,不辨是非。官员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车迟国国王迷信道士,“着实昏乱,东说向东,西说向西”;灭法国国王实行残酷统治,大肆屠杀和尚。其中只有玉华国国王“重爱黎民”,国家呈现出“人烟凑集”、“五谷丰登”的太平景象。从这些描写中,明确地体现出作者梦寐以求的不过是儒家所鼓吹的“圣君贤相”的政治幻想而已,在思想上他并不否定封建社会制度。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进步文人,吴承恩的世界观是有其深刻矛盾的。由于他对现实政治的腐败与黑暗有强烈不满和清醒认识,渴望要求加以改革,因而把辛辣的讽刺和愤怒的谴责指向神佛统治阶级和妖魔邪恶势力,并以歌颂态度创造了孙悟空这个具有反抗性的神话世界人物,用以表达他对现实封建统治权威的蔑视,以及排除一切腐朽邪恶势力的决心与信心,这在客观上符合于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有其明显的现实意义的;不过,又由于作者的政治理想跳不出儒家的思想范畴,认识不到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来源于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制度,因而在思想上不否定封建制度,并幻想继续维护巩固封建制度,这就决定使《西游记》这部小说不可能在现有思想水平上再提高一步。作品中对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贪暴虽然均有嘲讽,但是,对封建统治权威却不可能从根本上给以否定。孙悟空在反抗天宫统治者的斗争中,虽然那样英勇无畏、顶天立地,一个觔斗云能打十万八千里,然而却打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最终仍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在西行扫魔斗争中,其机智勇敢亦不减闹天宫,可是,每当他遇到严重困难时,又不能不到天宫求助,从而把扫除妖魔邪恶势力的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这些,显然都是作者无法超越的阶级局限和思想局限。在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身上,尽管概括有作者世界观深处进步与落后两种思想的矛盾,但其主要倾向在客观上符合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认为,决不能因为这个人物创造仍有其局限性,就任意加以贬低,抹煞他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因而便得出完全否定的结论。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孙悟空形象的高度评价和热烈赞扬。这个神话世界人物,长期以来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目前,在批判“四人帮”所捏造的十七年“文艺黑线专政”论之后,不少剧种又开始上演“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传统优秀剧目,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不仅中国人民喜爱孙悟空,世界人民也喜爱孙悟空。过去,因为中国剧团曾到世界各国演出“闹天宫”,孙悟空已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看样子,今后孙悟空还会在世界上发生更大的影响。《西游记》这部杰出的神话小说,解放以前,一直被陷于资产阶级学者繁琐考证的迷宫中而不为人们所重视。解放以后,在毛主席双百方针和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指示的指引下,才把它从繁琐考证的迷宫中解放出来,使其面貌为之一新。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四人帮”对毛主席指示的干扰破坏,给《西游记》的研究又造成很大思想混乱。我们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千钧棒,彻底批判“四人帮”在文化思想阵地上所散布的种种谬论,清除其一切思想流毒和影响,让毛泽东思想红旗插遍学术研究各个阵地,坚持把上层建筑领域中两个阶段、两条战线的斗争进行到底。

郝世峰《孙悟空形象谈略》联系吴承恩的思想来谈孙悟空形象,称吴承恩借描述人鬼变异的神话来表达他的政治态度。他对于坏国殃民深致感慨,但要驱去这些恶势力又自感无力,因此寄希望于英雄出世。对于英雄的热情期望,推动着吴承恩塑造了孙悟空的形象。孙悟空显然是作者理想中的一个惩腐恶、正乾坤的英雄。孙悟空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他思想中的异端倾向,一是神权观念淡漠,二是富有主动战斗精神。孙悟空富有朝气的个性,是摆脱理学拘束的结果。

殷光熹《关于孙悟空反抗的性质和目的》认为,孙悟空反对昏君,并不反对明君,并没有想推翻最高统治者的意思。他有一定的反抗性,要求平等,要求冲破某些束缚,与明代中叶后资本主义萌芽所反映出来的朦胧的民主思想有些关系。刘勇强《西游记论述》第三章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小说史上英雄形象塑造的变迁及社会思潮等几方面论述了孙悟空这一形象,认为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突破了儒家英雄观念及小说塑造英雄的传统模式。孙悟空既肩负着匡世济民的伟大责任,又不断追求自我价值,二者得到完美的结合。孙悟空强烈的自由、自尊、自娱意识与个性解放思潮息息相关。孙悟空“以除邪扶正的伟大斗争和对人生境界的努力开拓,展示出一种富有时代特点和民族传统的理想人格,这是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永久魅力的”。殷文和刘文都联系了明朝的社会新思潮来谈孙悟空这一形象。

第四篇: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摘要:《西游记》可以说是我国写“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塑造较为成功的是孙悟空的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来 论述这一形象.孙悟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保持桀骜不逊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孙悟空发扬和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热情;孙悟空不为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

关键词:孙悟空 追求自由 报打不平疾恶如仇 战斗意志 英雄本色

《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是我国许多“神魔 ”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虽是神魔小说,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这本书扑朔迷离的内容下,隐藏着对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抨击。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它以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着笔最多的是孙悟空,尤其是前七回,作者是集中力量来写孙悟空的,特意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正义勇敢的形象.正是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而且.正因为这是一部幻想性的神话小说,它比现实题材的小说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因此,在这里我就孙悟空的形象加以详细阐述。

从我国文学史上的神话创作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得最完美的神话英雄的形象.他的艺术形象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孙悟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从开头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失败,共七回的篇幅集中描绘了孙悟空的基本形象。他本是一只”天产石猴”,出世后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尊为美猴王,在这“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的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但他还是不甘心,忽然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

齐寿,“终于这美猴王拜了须菩提祖师为师,取名为孙悟空,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孙悟空大闹龙宫,索得了如意金箍棒,他又想到上面还有一个”阎王”管着,又闹幽冥,将生死簿上的猴属姓名一笔勾销了。于是,他返回了花果山,自在称王,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欢欢喜喜的生活着。龙王和冥王奏明玉皇大帝,可玉皇大帝在这” 天生圣人“面前,显得那么懦弱狼狈,他听了太百金星的主意,招安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本来也作得有滋有味,但听说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顿生,孙悟空怪玉帝轻视人才,打出天宫,回到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发兵征缴失败,只好认可他封的尊衔,于是他又”欢天喜地“的快活生活。英雄的孙悟空从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蔑视,又两次闹了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于是搅散蟠桃会,偷蟠桃,窃仙丹,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追求个人的权利,地位,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孙悟空在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了生死大战,大败天兵,高举叛逆的旗帜,不管有多少法力高强的天将,他就是敢于大打出手,一支金箍棒打得 ”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他毫无俱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真君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神通。他时而变得身高万丈,与真君恶战,时而大耍腾挪变化的手段跟敌手周旋。一会又变作一条鱼儿,游入水中.他可以变麻雀,变水蛇,变花鸠,甚至可以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象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 眼睛变做窗棱,以守为攻,准备等真君一进庙便一口咬住.不料因为猴子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被真君识破,他又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了,这一下连真君那”凤眼“也看不清他到哪去了.原来孙悟空根本不把李天王布下的”天罗地网“当一回事儿,他已经用隐身法冲出营围,变作二郎爷爷模样,驾云到灌江口真君庙里接受鬼判们的”磕头迎接“了.直到玉皇大帝请来了”佛法无边“ 的如来佛,才算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一而再地大闹天宫,并不是对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天宫的统治秩序发起的挑战,而只是因为自身的自由遭到了威胁.但当孙悟空为维护自由而进行反抗时,也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甚至说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可以说,追求彻底的自由,生活欲望和个人尊严的充分满足,反抗一切压制,这在现实环境中虽然不可能实现,却是人性中最根本的要求;只要社会思想较为开放,它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西游记》的前七回,正是以神话形式满足了人们内心在心理上这种不尽合理,却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向往。

文中那些情节发展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孙悟空那机智,勇敢, 乐观,诙谐的性格和变幻莫测的本领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取经途中,他仍然保持着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不论是权威.神灵.还是凶恶的妖魔他都不放在眼里。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前来效劳,若稍有不服从就嚷到”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他”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众佛祖中,他与太上老君的关系最糟.大闹天宫时,他将老君的金丹偷吃得精光,恨得老君要亲自将他放在丹炉内外死拼炼为丹药.而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他对人间之王,更加蔑视.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了民主要求.还值得一提的是,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末祖师为孙悟空起名之后,作者加写两句诗,评论悟空的名字:”鸿蒙初辟原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什么是”打破顽空“呢 ”顽空“指”牢固的天空“,意指这个天子皇帝统治体系;”打破顽空“就是寄希望于孙悟空来搅翻那腐朽无道的朱明皇帝统治系统.”悟空“要以谐音”勿恐“来理解,指首先要去掉恐惧的心理,不要害怕,才能够去履行”打破顽空“的行动,也可认为”孙悟空“应谐音为”孙勿恐“。事实上后来确实去实践了作者”打破顽空“意愿的英雄孙悟空也正是先做到了天不怕, 地不怕,龙王不怕,国王不怕,阎王不怕,佛祖不怕,神鬼不怕,妖孽不怕,无任何恐惧,去与统治体系做斗争,充分体现了革命精神.事实上,直到取经完成之后,修成正果.孙悟空要求师傅取下”紧箍咒”.这个要求不仅是孙悟空追求自由的心声,也是作者为人民追求自由的呐喊.3

从这些说明孙悟空追求自由的精神还未泯灭,更集中体现了他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作者正是按照这一愿望来塑造孙悟空形象的。

二,发扬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孙悟空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勇敢和叛逆的行动里,那么在后期作品中就更深,更广地表现他无穷的智慧,坚定的意志和见义勇为的果敢行动以及矢忠于事业的诚挚坦荡的胸怀。作者为了体现了孙悟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所以在这里,取经事业所描述的主角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

一路上师徒四人受尽了各种磨难,孙悟空不仅要冒着生死艰难降伏妖怪,保护唐僧,而且头上还带着受治的紧箍咒儿,在降妖除魔时,由于唐僧肉眼凡胎分不清是人还是妖,孙悟空偶尔一不小心还要被唐僧念紧箍儿咒,疼痛难忍.可是就这样, 孙悟空却从没想过要退缩,一直忠心耿耿.自从接受了这取经事业的重任以后,就全力以赴的为完成取经事业而奋斗。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憎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先变做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子,诱骗唐僧,正当要对唐僧动手时, 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后,劈头一铁棒,不料,狡猾的妖精丢下变身,使了个”解尸法”,把假尸首打死在地上.唐僧误认为孙悟空打死的是人,不是妖精,一气之下念起了紧箍儿咒, 悟空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无辜的人,取经来何用 你回去罢!悟空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 悟空听到这话后,连忙跪下磕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 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做骂名.“就这一席话果真管用,说服了唐僧.唐僧饶了他一次,这表明孙悟空是一只非常机灵的猴子,有情有意的猴子,虽然唐僧错怪他,可他并不记恨,相反,脚踏实地的保唐僧去取经。再说那妖精第二次又变作个老妇人来欺骗唐僧,当妖精问起唐僧:可曾见过她的女儿时,唐僧还理亏不感回答,可见他此时并不相信之前孙悟空打死的是妖精。悟空却认得那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不想又让那妖精跑了 ,把个假尸首又撇在路旁.唐僧一见,二话没说念起紧箍儿咒;足足念了二十遍.后说:”你是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悟空道:”师父又叫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 4

不相应处 “悟空道:”实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四万七千群妖, 头带的是紫金冠,身穿赭黄袍,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着实也曾人.自从涅盘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 退下这箍子.“这愁坏了唐僧,没办法只得再饶了孙悟空一次.这一段对话在显得孙悟空那么可爱,顽皮,象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儿的同时也有一点表现了他的忠心, 想尽一切办法去难为唐僧,也是为了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狡猾的妖精又变作一个老公公,在这第三次的较量中,孙悟空所承受的痛苦就更大了.妖精在”得知“ 所谓的妻,儿都被孙悟空打死后,便大骂唐僧等人,激孙悟空动手,迫使唐僧再次念紧箍咒.孙悟空在忍着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仍然要与妖精作战,并将妖精打死在地,表现出孙悟空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勇往直前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他卫护唐僧的赤胆忠心.白骨精现了原形化做一堆骷髅.孙悟空总算松了一口气,唐僧也信了孙悟空,不成想那猪八戒从中唆嘴道:”师父, 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杀,怕你再念那紧箍咒,他使用了障眼法,故意化做这个模样,掩你眼目哩.这时,唐僧不分清红皂白,逐悟空走.悟空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 你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下流无耻之徒.我去!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你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悟空一听此言,止不住伤情凄惨.唐僧执意要驱赶孙悟空,悟空一片忠心不被理解,悟空拔了三跟毫毛 ,吹口仙气变了三个行者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唐僧不受,在无可挽回时,他坚持向唐僧行礼拜别.还特意叮嘱师弟要小心,”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当他忍气吞声回花果山时,小说写道:大圣在那半空里看,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可见,悟空是个有情有意之人,即使身在花果山,心却随唐僧去完成事业.孙悟空在这个事业里肩负了一切重担.保护唐僧需要他,坚定”信心“需要他.连唐僧都发出过”西天这等难行“的低调,猪八戒更是经常要分行李跑回高老庄,只有孙悟空一往直前,永不退缩.就是在被红孩儿火烧,险些弄得火气攻心的生死关头,也不灰心,就是被金大王几次套去了金箍棒,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救出唐僧,甚至被唐僧两次逐出,受尽闲气,他也依然忘不了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终 5

于还是满腔热情地自动回来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进.体现了孙悟空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

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立了大功,最后自己也成了神,修成了”正果.“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献身于理想和事业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反映了被压迫者勇于反抗的造反精神和劳动人民要解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因此孙悟空形象一直以优秀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流传千古,铭刻人心的。

三 孙悟空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他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

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胆.有才.有识。

取经途中,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为同一切妖魔鬼怪斗争的战斗精神, 他有胆,有才,有识.唯其有胆,他敢于斗争;唯其有才,他善于斗争;唯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却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他除妖要么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取经事业,要么是因其危害百姓,悟空就 ”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 “。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比如:在比丘国,孙悟空得知通天河的”金鱼精”为祸一方,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孩的心肝煎药,悟空为民除害,与八戒变成陈家的小儿小女,充当妖怪的”口中之食”,最后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个孩子的性命.这种敢于牺牲的精神,苍天可鉴.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 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 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在和妖精一场恶战之后,为乌鸡国除去了妖怪,还乌鸡国一片乐土.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 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 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可见,孙悟空并非胆小怕事之徒,降妖除魔已成为己任.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 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 6

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民除害,这种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举措不是典型的江湖好汉特色吗? 作者为揭露批判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形象,寄托了他的政治思想,并且借助这个神话英雄手中的”斩邪刀“,对封建社会里那些腐朽黑暗的种种妖魔鬼怪进行扫荡.那些妖魔鬼怪,有的是自然界的险阻和困难的神化,但更多的是象征危害人民的社会恶势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孙悟空这个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反对黑恶势力压迫人民的思想.孙悟空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哪里有不平,哪里压迫了他,他就在哪里”造反,"真是一个有胆.有才.有识.疾恶如仇.是非分明.敢于斗争的英雄人物形象。正是这种刚正不阿,不懦弱的英雄气概,吸引着广大读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唯有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将永远启迪和激励着当代及后世的人们。

参考文献: 1.李希凡《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M].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 年版。

2.《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C].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年版。3.周先慎《明清小说》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4.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年1 月出版。5.西游记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杨克志 2017年3月7日

第五篇: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摘 要

如果说《西游记》是一部唐僧师徒的集体奋斗史,倒不如说是孙悟空的个人成长悲剧史。他生活在独裁统治的社会底层,要想改变自己和猴子猴孙的社会地位就得反抗,但他的反抗遭到了统治集团的强力镇压,最终以失败而结束。被压五行山,为求自由不得不拜唐僧为师,保护他上西天取经;被带紧箍咒,为求生存不得不听命于唐僧,接受他的教诲。最终,他丧失了纯真的自我,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伦理教化的思想。性格本真的异化成为了孙悟空最大的悲剧,六耳猕猴之死,象征着过去孙悟空的彻底毁灭。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悲剧

I

On The Tragedy of Sun Wukong

HUANG Quan-zhong

Abstract Journey to the West is more a personal tragedy of the Monkey King than a collective struggle of Monk Tang and his disciples.Liv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autocratic society, Sun had to fight against it to change his and his descendants’ fate.However, his resistance against the authorities’ repression ended in failure.Having been trapped under the Five Finger Mountain, he became Monk Tang’s disciple for freedom and accompany him to the West;Confined by the spell of the Guanyin Bodhisattva, he had no choice but to obey his master, to listen to his preaches and to lose himself finally.Instead, he was brainwashed by ethics and morals.It’s a tragedy that the Monkey King’s real personality was stifled.The death of the Six Ear Monkey symbolizes the end of the former Monkey King.Key words:“journey to the west”

The Monkey King

tragedy

II

目录

一、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1

(一)对现实的奋力反抗,最终被统治所镇压...................................1

(二)性格本真的异化......................................................2 1.叛逆精神不复存在,爱憎分明受到挑战..................................2 2.封建伦理思想吞噬了原本纯真的自我......................................3 3.“六耳猕猴之死”代表着过去孙悟空的彻底毁灭............................4

二、生存环境的黑暗是孙悟空个人悲剧的根源.....................................4

(一)统治者专制独裁,愚弄百姓.............................................4

(二)统治者昏庸腐败,任意妄为.............................................5

(三)统治者任其属下为非作歹,残害百姓.....................................6

(四)统治者任人唯亲,互相勾结.............................................6

三、小结.....................................................................6 参考文献.....................................................................8 致 谢......................................................................9

III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所讲述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部小说虽然大部分都是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如何克服种种磨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但纵观全篇小说,倒更像是孙悟空的个人成长史。从他的横空出世到他的学有所成,再到他的人生奋斗,最终到他的彻底毁灭。说到孙悟空的彻底毁灭,不禁有人会问:孙悟空明明是修得正果,何以毁灭?不错,孙悟空是修得正果,但他所修得的正果其实正是他毁灭的结果,这不是一种单纯的肉体上的毁灭,而是一种灵魂本真的毁灭。当我们换个角度重新来解读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会发现这部小说其实是孙悟空的个人成长悲剧史。

一、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一)对现实的奋力反抗,最终被统治所镇压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曾说道:“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光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27

1【1】反抗的过程越是艰辛,给我们的悲剧感就越是强大。孙悟空从一出生就开始反抗,他先是

反抗生老病死,继而反抗统治者的独裁统治,但他的反抗最终难逃失败的结局。孙悟空虽然是天生石猴,但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依然受到生老病死的约束。当众猴还沉醉在无忧无虑的喜宴之中时,他却掩面悲啼,意识到:“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2】4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历尽千辛万苦,漂洋过海,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他四处求仙问道,幸遇菩提老祖,传他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当他重返花果山时,已过二十余载。他学得一生本领归来后,为保花果山不受欺凌,下东海龙宫索取金箍棒,为保子孙不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下地府勾销生死簿。

孙悟空对生老病死的反抗,却遭到了统治者的严重不满,因为这威胁到了他们的独裁统治,接踵而来的是对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和打杀。孙悟空为了改变自己的和猴子猴孙的社会地位,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接受了天庭的两次招安,但统治者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才实施的招安,不可能真正接受他。当他发现弼马温只是一个养马的小官时,一顿臭骂之后,愤然推案离去;当他发现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没有请他时,他才知道自己在天庭根本没有任何地位,为了出尽心中这口恶气,他毁盛会、偷仙丹。经过两次的招安失败之后,统治者决心将其抓获处死,正面交锋再次展开。孙悟空独自一人对抗十万天兵天将,毫不畏惧,但他一人始终是力单势薄,被天庭抓获。天庭为了处死他,想尽了一切方法,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孙悟空,于是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大闹天空,把那天空闹的鸡犬不宁,吓得各路神仙魂飞魄散,使得玉帝不得不差人去请西方如来前来支援,至此孙悟空对天庭的反抗达到了顶点。

西方如来的到来并没有让孙悟空带有任何的退缩,他怒气昂昂,厉声高叫道:“你是哪方善士,敢来止往刀兵问我?”

【2】40

他丝毫不把如来放在眼里。也许,他只是不知道如来的厉害,但他的反抗依然在继续,直至被压五行山,他伟大的反抗才最终以失败而结束。

(二)性格本真的异化

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曾给悲剧下过一个精辟的定义:“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3】191-19

4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作者就是把孙悟空纯真性格的毁灭展示给我们。在目睹了玉皇大帝所领导的神仙统治集团对孙悟空的招安失败以后,西方如来统治的佛仙集团充分吸取教训,他们意识到要想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为己所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于是佛祖安排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并利用孙悟空的纯真骗他戴上了紧箍咒幻化而成的嵌金花帽。从此,孙悟空只得呆在唐僧身边,受制于唐僧,受唐僧教化。最终将原本一个敢于斗争、爱憎鲜明、嫉恶如仇、桀骜不顺的孙悟空变成了一个斗争受约束、充满伦理教化思想的为封建恶势力所利用的封建卫道士。

1.叛逆精神不复存在,爱憎分明受到挑战

孙悟空敢于斗争的精神在《西游记》中表现的淋淋尽致,小说从头到尾,孙悟空都表现的异常英勇。但我们必须将他的斗争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取经前的斗争,一部分是取经时的斗争,这两种斗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孙悟空取经前的斗争是自由的斗争,他不受任何人或事的拘束。他敢于藐视一切封建权威。他不满阎王掌握生死,就闯地府,他不满天庭招安,就搞破坏。他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称他“皇帝老儿”,他不畏惧天庭势力,竖起“齐天大圣”的大旗。他敢大闹天空,他敢对如来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孙悟空取经时的斗争是不自由的斗争,他是带着镣铐跳舞。他的斗争受到唐僧的约束,受到紧箍咒的约束,受到如来统治集团的约束。直到后来,他完全被封建伦理思想所吞噬,他不再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甚至竖起了捍卫封建权威的大旗。

孙悟空大闹天空之后最终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足足被压五百年,饱受日晒雨淋的煎熬,为求自由,他不得不拜唐僧为师,并护送他上西天取经。从此,他的斗争开始受到唐僧的约束。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唐、孙师徒二人遭强盗打劫,孙悟空为保护唐僧加上他本性就是嫉恶如仇,遇见强盗就毫不留情地抡起金箍棒将他们通通打死了。唐僧见此情形,就责怪孙悟空不该乱杀生,将孙悟空说教了一番。这时候孙悟空虽然受到唐僧的约束,但这种约束力是很小的,他一气之下便离唐僧而去。孙悟空之所以再次回到唐僧身边,是因为他对如来的五行山还心有余悸,当他在回来的路上碰到观音菩萨时,他慌得忙施礼。但自从唐僧骗孙悟空带上紧箍咒之后,这种约束力就真正形成了。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便痛得竖蜻蜓、翻筋斗、面红耳赤、眼胀身麻,不得不跪地求饶。

在唐僧师徒四人的这个小集体里,唐僧实际上就是封建权威的代表。孙悟空与唐僧之间存在了巨大的矛盾。唐僧自以为是,听信谗言,专制独裁,不管孙悟空做的对与错,只要孙悟空没有按他的意愿做事,他就念紧箍咒,甚至是赶走孙悟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饱受紧箍咒之苦,终于将白骨精打死现出了原形,好不容易还自己一身清白,只因八戒的一句谗言,唐僧便又念起了紧箍咒,最后赶走了孙悟空。但随着取经的深入,孙悟空慢慢地放弃了自我,放弃了自由的斗争,渐渐向唐僧靠拢,向封建权威靠拢,自此他斗争的矛头不再指向封建权威。

孙悟空嫉恶如仇,他无比憎恨那些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妖魔鬼怪,对它们无不是除之而后快。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中孙悟空不仅抓了豹子精,还烧了妖怪的洞穴,叫它彻底断根。可见他对这些残害百姓的妖魔鬼怪是多么的憎恨。但当他不再藐视一切封建权威时,他爱憎分明的界限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中孙悟空本没打算留赛太岁活路,怎奈赛太岁是观音菩萨坐骑,只好饶他一命,甚至连对赛太岁的惩罚也在观音的劝说下彻底作罢。这要是以前的孙悟空,才不管它是谁的坐骑,直接一棒打死,但现在的孙悟空却做不到,他受制于封建权威,见是观音菩萨的坐骑也只好手下留情,这使他爱憎分明的界限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2.封建伦理思想吞噬了原本纯真的自我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他从出生就生活在花果山,他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他保留了最纯真的自我。他敢做敢为、嫉恶如仇,不受任何约束,直至被压五行山,被戴紧箍咒,随后不得不跟随唐僧上西天取经。从此他纯真的自我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充满伦理教化思想。这在孙悟空对待唐僧的态度上表现的极为明显。孙悟空曾三次被唐僧赶走,从这三次被赶走时孙悟空的态度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正在慢慢被封建伦理思想所浸染。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唐僧怪孙悟空乱杀生,孙悟空受不得人气,按不住心头火,说了句“老孙去也”,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任何的不舍之意。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孙悟空第二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形时,唐僧就要敢孙悟空走,但孙悟空以紧箍咒为由强行留了下来。他之所以不肯离去,是因为他知道一旦他离开,师父就有危险,而他必须要保护师父。到第三次打死白骨精,虽然白骨精现出了原形,但唐僧听了八戒的谗言并相信了,便再次要敢孙悟空走,孙悟空苦苦哀求,但他却念紧箍咒以威胁,孙悟空在紧箍咒的威逼下,无奈只得离开。但他离去时,非要对唐僧拜上一拜,以报师恩。唐僧不肯受,他便变了三个行者,四面围住唐僧下拜。回到了花果山他还依然牵挂着唐僧,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孙悟空又因为打死了强盗而被唐僧用紧箍咒逼走,但他却去而复返,恳求唐僧让他继续西行取经。但唐僧不听,以紧箍咒相逼,孙悟空没法只得离开,继而竟然来到观音处诉苦,他望见菩萨,便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从孙悟空这三次对唐僧赶他走的态度上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脑子里逐渐充满了孝的观念,充满了等级的观念。

3.“六耳猕猴之死”代表着过去孙悟空的彻底毁灭

在唐僧第三次赶走孙悟空之后,一个六耳猕猴出现了,打伤了唐僧还抢走了行李。这个六耳猕猴到底是何人?为什么偏偏在唐僧赶走孙悟空之后出现了呢?如来也未能说出这六耳猕猴的来历,但我们却能从这六耳猕猴的身上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那就是过去的孙悟空,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为,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孙悟空。唐僧不识好歹,屡次赶走他,不让他西行取经,修成正果,还骗他带上紧箍咒,饱受疼痛之苦,这要是过去的孙悟空,回来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六耳猕猴拥有与孙悟空一样的相貌,一样的本领,以致只有如来才能够辨别出来,这是不是就像当初只有如来才能降服孙悟空?如来用金钵盂罩住六耳猕猴,当初孙悟空不也是被如来一掌压在五行山下吗?这种种相似之处,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这六耳猕猴就是过去孙悟空的原形。

但这过去的孙悟空却被现在的孙悟空打死了,他还劝如来不要可怜他。第五十八回“二心扰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孙悟空这样说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2】384-38

5这是孙悟空对自己过去的否定,六耳猕猴的死亡象征着过去孙悟空的彻底毁灭,现在的孙悟空已经彻头彻尾地被改造成了一个不断向封建权威靠拢的封建卫道士。

二、生存环境的黑暗是孙悟空个人悲剧的根源

孙悟空生活在神佛统治的世界,在神佛统治的世界里一切都以他们说了算,他们掌握着世间一切的生老病死。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择手段,互相勾结。他们愚弄百姓,任意妄为,任其属下为非作歹。

(一)统治者专制独裁,愚弄百姓

孙悟空出世时,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玉皇大帝,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得知是一风化石猴,便觉不足为异,因为这不足以威胁他的统治。但当孙悟空去东海取得金箍棒,下地府勾销生死簿之后,玉帝便急忙召集各路神仙,共同商讨降服孙悟空之法。最后依太白金星所奏,实行招安政策。但玉帝为了维护其统治,不可能轻易让孙悟空这个下界妖猴融入统治阶层内部。前后的两次招安,实质是对孙悟空的敷衍,为的是防止他再生事端。玉帝这般愚弄孙悟空,也难怪他最终做出大闹天空之举。

第一次招安,玉帝欺孙悟空不懂天庭官衔品从,而封他一个弼马温的养马官职。当孙悟空知情后说到:“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门而去。

孙悟空受到第一次招安的愚弄,回到花果山竖起了“齐天大圣”的大旗,要求玉帝封他为“齐天大圣”。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下界收服孙悟空,但都被孙悟空一一打败。正当玉帝准备再次添兵缉拿孙悟空之时,太白金星再次提出招安政策,奏请玉帝依孙悟空所意,封他一个“齐天大圣”,但只是加他一个空衔,有名无实,不与他管事,不与他俸禄。孙悟空第二次受到招安,来到天庭,如愿当上了“齐天大圣”,玉帝怕他无事生非,给了他一个打理蟠桃圆的差事。孙悟空在天庭过得也还算逍遥自在,每日喝酒交友,但当他发现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会邀请了各路大小神仙却没有邀请他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再次被玉帝所愚弄,“齐天大圣”不过只是一个虚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于是,他大闹蟠桃会,偷吃太上老君仙丹,走出南天门回到了花果山。

(二)统治者昏庸腐败,任意妄为

在《西游记》这部小说,有两大统治集团,一个是玉皇大帝统治的神仙集团,一个是西方如来统治的佛仙集团。这两大统治集团的统治者都昏庸腐败,任意妄为。

首先,我们来看看玉皇大帝统治的神仙集团。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致旱,孙大圣劝善施”,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凤仙郡,但见郡中惨状“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两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2】572-57

3【2】

21如是推倒公案,打出天

后来得知,造成这等惨象仅仅只是因为郡侯在献供斋天之时,与妻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推到供桌,泼了素供,唤狗来吃了。玉帝就为此而惩罚凤仙郡,在披香殿立一米山,让鸡去吃;立一面山,让狗去舔;置一金锁,让灯去烧。待鸡吃完米山,狗舔完面山,火烧断金锁,方才给凤仙郡下雨。身为玉皇大帝竟然这等昏庸,只因郡侯一人的无意冒犯,便任意妄为,三年不给凤仙郡下一滴雨,完全置世间苍生于水火而不顾。

我们再来看看西方如来统治的佛仙集团。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方大雷音寺,来到了他们所向往的那片西方净土,然而,那片净土并不干净。他们见过佛祖之后,佛祖命阿傩、伽叶二尊者引唐僧师徒四人至珍楼,传授真经。阿傩、伽叶二尊者引唐僧看遍经名,不忙传经,却对唐僧要人事,唐僧无人事可给,他们就传无字经书。找如来评理,如来不仅不责怪阿傩、伽叶二尊者,反而义正言辞地对唐僧师徒说到“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当佛祖再次命阿傩、伽叶二尊者将有字真经传与唐僧之时,二尊者仍问唐僧要些人事,唐僧无奈取了紫金钵盂奉上。都说西方乃一片净土,没想到也是这等腐败。

(三)统治者任其属下为非作歹,残害百姓

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里面有很多妖怪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骑或家童,它们偷了主人的宝物下界作怪,残害百姓。这不禁让人们产生怀疑,难道那些神仙连自己的坐骑跑了都不知道?就算不知道,却为什么偏偏每次都是孙悟空快要将它们打死的时候,这些神仙就知道了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他们并不是不知情,而是任其为非作歹,等到孙悟空快要将它们打死时,他们才不得不出面收服它们。最让人可恨的是,这些神仙对他们的下属所做的事不但没有一丝自责,反而处处维护它们。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孙悟空与赛太岁一场恶斗之后,快将赛太岁烧死之时,观音菩萨出现了,救了赛太岁,原来这赛太岁乃其坐骑金毛犼。菩萨知道其中原委,但她却不加以阻止,任其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悟空见是菩萨坐骑,本想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打他二十大棒,再叫菩萨带走。菩萨却为其庇护,悟空只好彻底作罢。

(四)统治者任人唯亲,互相勾结

唐僧师徒四人中,唐僧到底有何德何能当其他三人的师父?论武功,他手无缚鸡之力;论法力,他毫无法力可言。他不辨忠恶,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他听信谗言,多次赶走孙悟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为了孙悟空的师父,孙悟空师兄弟三人要想修成正果,必须得依靠他,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转世,只是因为他属于统治阶层。

统治者不仅任人唯亲,他们还互相勾结。在观音的指导之下,唐僧成功地骗孙悟空带上了紧箍咒,从此孙悟空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三、小结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孙悟空反抗了,但在强大的封建权威面前,他的反抗是徒劳的。尽管他神通广大,他也无法凭一个人的力量去推倒压在他身上的那座大山。孙悟空的反抗失败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他显得无能为力,他选择了放弃,接受了封建权威的教化,从此跟随着他们的步伐,慢慢地走向了自身的彻底毁灭。最终,孙悟空修得了“正果”,用灵魂换来了斗战胜佛的称号。他不再有反抗之心,他心甘情愿为如来统治集团服务,为封建独裁统治服务。过去的孙悟空已经彻底毁灭,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是一个唯命是从、等级观念分明、循规蹈矩的圣佛形象。参考文献: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3]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A].鲁迅全集(卷一)[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郭有明.论孙悟空形象悲剧意蕴的广度与深度[J].名作欣赏,2010,(17).[5]周冰.从“猴”到“人”的悖论——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异化悲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6]关四平.从紧箍咒管窥孙悟空的内心世界[J].明清小说研究,2009,(2).[7]孙笑仙.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矛盾冲突[J].沧桑,2010,(12).致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季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老师的细心指导,使本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谨对给我莫大帮助的季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

下载浅谈孙悟空的形象6000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孙悟空的形象600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推荐5篇]

    内容提要: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童话形象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童话形象 内容提要:我国古典长篇童话——《西游记》,可以说是我国古典童话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神奇的想象,奇异的幻......

    简析《西游记》孙悟空斗士形象(精选多篇)

    简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斗士形象 摘 要: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要人物,没有孙悟空,唐僧就到不了西天,也取不了真经,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排除艰难险阻,终于陪唐僧西天取得真经。......

    论文:《悟空传》中所见到的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论文:《悟空传》中所见到的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悟空传》中所见到的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陶永莉聂树平 (重庆长寿区龙溪中学校重庆长寿401249) 内容提要: 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

    浅谈孙悟空人物形象

    浅谈孙悟空人物形象 班级:汉语言文学3班学号:SY0901342姓名:刘芸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

    孙悟空读后感

    读《孙悟空大开眼界》有感在假期里,我看了一篇文章,《孙悟空大开眼界》,书里主要讲的是,自从孙悟空护送唐僧回来之后,他发现花果山的一切都变了,小猴子们都会各种各样的本领了,孙悟......

    西游记——孙悟空

    西游记——孙悟空《西游记》,作者陈廖伟,根据唐三藏去天竺取经的故事改编而成。首先来说说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那种不畏强权,疾恶如仇的人。孙悟空生性淘气,不甘被压迫......

    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试谈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5篇模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试谈《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姓名: 学校: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2014年2月【内容摘要】吴承恩的《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