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题到结尾,从结构到措施,举一反三看申论大作文写法[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21:2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标题到结尾,从结构到措施,举一反三看申论大作文写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标题到结尾,从结构到措施,举一反三看申论大作文写法》。

第一篇:从标题到结尾,从结构到措施,举一反三看申论大作文写法

从标题到结尾,从结构到措施,举一反三学申论大作文写法

【编者按】

申论最后一题的大作文写作在考试中占得比重特别大,但如何起标题、如何动笔、如何结尾、如何行文布局、如何总结原因提出措施等,都困扰着大多数志同道合的考友,也是很多人申论分数不高的主要原因。

本文力邀中政申论资深阅卷专家针对考生的作答进行精心点评,从标题、结尾、结构、措施等角度阐述申论大作文的作答技巧。

【试题】

2012年国考真题(地市级)点击查看原题

第5题:“给定资料5”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中政申论批改范文】

为安全问题开方抓药

批改得分:25分(总分40分)

(标题问题:既然是“为安全问题开方抓药”,那么试问考生“解药”是什么?所以标题非常的抽象,并且单从安全问题进行立论是不全面的,未能够抓住文章所隐藏的深层意思,在拟题的时候,则应该要从“社会安全”的角度进行拟题,并且将“人防”和“技防”融入到标题当中去。建议能够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这样更加合理。)

当下,安全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城市中存在的诸如高楼火灾、市民出行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无不体现了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些生活中的灾难,将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段非常的啰嗦,并且第一句话“当下,安全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显得非常的突兀,而且明显的可以看出考生本想把题目中提到的“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融入到内容中去,但是多读几遍之后,会显得非常的别扭,总结问题部分要干净利落,考生完全可以直接去掉第一句话,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句话进行切入,并且提及“城市的脆弱性”,运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对“城市的脆弱性”进行具体的阐述,最后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而不是考生所提到的“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些生活中的灾难,将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句话对于整篇文章根本没有点题的效果,中心论点要直接,不要藏着掖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解决安全问题刻不容缓。对此,在倡导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技防”为重点,“人防”为核心,同时加强政府部门对于安全问题的监管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段话原本就可以在第一段进行简要提出中心论点就可以了的,这是属于结构不严谨的问题,所以建议整合到第一段中去。另外,整篇文章的行文结构是不完整的,请问考生,分析问题的部分在哪里?既然提到了城市发展中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意义在哪些方面,所以即使考生把这篇文章作为策论文进行写作,也不应该缺少分析问题的部分。)

首先,要以“技防”为重点。增添高科技含量的防灾设施和装备,实行全程监控,提高运行安全系数。对防灾设施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整治,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一些技术条件允许的,如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体系,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要以“人防”为核心。对全社会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和防灾设施的熟练操作,使社会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安全知识,能够在碰到安全事故时熟练操作简单的防灾设施。平时定期举行演习,使这些知识能够真正的转变成实际的能力。转变群众的安全理念,树立生命第一和自救优于互救的理念,培养忧患意识,使人们在灾难发生时能积极应对,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

最后,政府要加强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对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工程建设进行监督,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作业。定期对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减轻相应灾害发生后带来的损失。(措施本身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请问考生,“重点”和“核心”你是如何区分的呢?这样的表述是非常不严谨的,在论述的时候,觉得会存在争议的话,就不要使用这样的表述方式,这里,不管是“技防”也好,“人防”也好,都应该要兼顾。从“技防”部分的措施来看,考生只是简单的将材料中所提到的一些措施拼凑起来,没有注意行文内容之间的衔接,这在申论写作中是犯了大忌讳,这会被人为“简单拼凑材料”以及“行文内容不严谨”;对于第二点和第三点措施,问问考生,“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难道不是从“人防”的角度去论述的么?所以在提出措施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措施内容的属性,切忌盲目去提措施。并且措施内容上,完全可以结合将安全防护措施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建立协调有力、运作顺畅的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把各个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维护公共安全的强大合力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实质性的措施。)

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并辅以政府的监督,使人们形成“天变不足畏”的思想,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必将促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

(最后一句话完全是啰嗦,直接阐述“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必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形成,不需要再形成。)

【考生说】

我是准备参加2014年的省考,第一次自己认真动笔写申论大作文,存在很多的不足,谢谢中政的老师给我进行了指正,收获很大。我发现申论只有自己动笔写了,才能发现不足之处,再加上能有专业的批改,仔细琢磨老师的评语,才能分析出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以前对申论真是无从下笔,现在很有方向和信心了,再次表示感谢!

【写作攻略】

一、最实用的拟题方式 1.表明观点式。

A、直接表明文章的观点。如:“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立足科技创新”;“打击三俗文化应齐抓共管”。B、采取前后复合式。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促进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建立健全文化发展体制 有效抵制三俗文化(此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标题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表明举措/方法,后半部分突出结果/结论。)2.正副说明式。

如:扬清风正气 塑亲民器宇---谈领导者的政绩观和发展观!3.化用式。

化用名人名言、俗语、古诗词等等。

如针对“领导人的权责”这一主题的写作,我们可将标题拟定为:“意诚心正而后可天下为师”(化用《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化用式和正副式结合起来,“意诚心正而后可天下为师--谈领导人的权责观”。

二、提出对策的最佳原则与方法 1.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措施。

2.所提措施必须符合国情、现实的情况。3.符合道理、事理及社会伦理道德。4.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

5.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具体落实下去。

6.提出措施时,我们必须立足问题,一脉相承,从哪些方面提出措施,这一方面就一定存在问题。

7.结合具体的议题、问题进行演绎性的分析说明。

三、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 “三农问题”,联系 “中央一号文件”,联系全面小康社会。

2.举例论证。中政申论专家特意点出此方法的两大关键:第一,注意提炼,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二,塑造典型,一击必中。

3.因果论证,有意识地注重将原因分析与下文提出的要求对应起来,增强行文的内在逻辑性与对应性。

4.对比论证。一种是正反对比,得出结论;另一种是横向对比,即中外对比。5.引证。除了转承、总结中,不要轻易去套用诗词、俗语,如引用,则要注意准确、得当。

四、最应该避免的问题 1.中心思想应该一以贯之。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牢牢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2.在论证过程中应避免模棱两可、隔衣挠痒。作为行政人员,指出问题一定要一语中的,坚决、中肯、直接、客观,也是应试者应该具有的能力。

3.阐述措施时避免张冠李戴。在阐述具体的措施时,最好能明确相关措施的主体,如立法是什么机关。

五、最经典的结尾方式

1.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2.深化主题。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3.提出建议,满怀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4.引用名言,强化主题,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5.借意抒情。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6.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时间紧张,可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举一反三】

相信大家经过上述的学习,对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技巧有了较深入的掌握,“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中政申论阅卷专家精选下列三个高质量习题,帮助大家进行拓展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1.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40分)

查看试题材料

2.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工作,事关人民生命安全、政府的形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完善。请你参考给定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关于“优化建筑行业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文章。要求:层次鲜明,逻辑严谨,论述有理,字数1000-1200。(40分)查看试题材料

3.结合给定资料,以“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保障”为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3)不少于1000字。(40分)查看试题材料

第二篇:战役理论研讨-从看比例到看结构

当我们讲到军事哲学革命时,自然要涉及到如何用新的哲学观,来谋划信息时代的军队建设,思考信息时代的战争指导。

系统对抗、体系对抗,平台中心战正在转向网络中心战。这已经成为学术界对现代战争的一种共识。

系统对抗,带来了作战思想的变化——“信息破袭战”、“结构破坏战”,提到了军事学术的前沿。

其实,早在1987年,我军在开展战役理论研讨活动中,就有人提出了“结构破坏战”设想。设想强调以打击敌系统节点,瘫痪敌系统,使之丧失作战功能。可惜,我们的理论专家只提出了一个完美的概念,却没有追踪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继续作深入研究。今天,当我们来探讨体系对抗、系统对抗时,有必要重新沿着“结构破坏战”的思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向前迈进。

以往的战争,作战指导注重于军队数量比例的优势。《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讲的“十则围之”,是指以绝对优势兵力,追求战役、战斗的“全胜”;拿破仑乃至历史上的许多军事家,都把“集中优势兵力”,当作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作为重要的军事原则。这里讲的优势兵力,都是从数量比例的角度来讲的。信息化战争时代,思考求胜之法,不仅要看双方的数量比例(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的数量比例),更要看双方军事系统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所谓结构,是指一个系统内部诸要素,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方式。世界上有不少事物,虽然内部的要素比例相同,但因排列组合不同,质量也就根本不同。最常用的例证就是金钢石和石墨,两种物质虽然都是由相同的碳原子所构成,只因为排列组合不同,结果前者硬度为十,后者硬度为一。可以看出,两个事物内部既使有同样的要素、同样的要素比例,若排列组合各异,必会形成不同质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功能。军队也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所拥有的飞机坦克远比德国多,但德国率先完成了军事体制改革,实行了新的作战编组,形成了“闪击战”的巨大突击力。

看结构的方法比看比例的方法,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方法。当然,看比例也很重要。通过了解系统中各要素的数量比例,就可以知道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反过来说,不掌握系统中各要素的数量比例,就无法对所研究系统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具体描述,于是也就不便看清系统的实质。不过,数量比例还不能反映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要弄清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判断各要素的数量比例是否恰当,并使之合理化、最优化,非得从整体上对系统结构进行分析不可。

在人类认识史上,从看比例到看结构,是认识方法上的一大革命。在古代,人们对客观事物只能作笼统描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分化,人们学会了对事物内部的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掌握对立双方的数量比例,是研究分析对立面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客观事物不止包含一个对立面,而是个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多种关系并存的复合体,于是渐渐学会了从总体上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

在新军事变革中,军队转型,重要的是结构重组。结构力已经成为战斗力技术构成中的突出要素,看结构比看比例更重要。看比例,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看结构,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对于一般不太复杂的系统是适用的,我们可以循次前进,把握事物的性质。对于复杂系统,这一方法便不适用了,只有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即看结构的方法,才能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在古代军队中,甚至到机械化军队前期,军事技术、装备水平还相对简单,军队的编组形式大体处于版块化阶段。军事家只看数量比例,甚至只看对抗双方建制单位的数量比例(如几个师几个团,对敌几个师几个团),就能下决心、作对策、预见胜负。

后工业时代,大科学、大工程、大系统的出现,催生了系统管理方法,即看结构的方法。比如宇航工程、“神六”上天,技术因素繁多、比例复杂,用看比例的方法,便会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只有从大系统的最佳结构出发,去安排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各种资源,才能整体协调,高屋建瓴。同样,这时的军队走向系统集成与融合,武器装备出现多样化、复杂化。数量比例已经难以反映制胜规律,军事家必须注重研究敌我双方的力量结构。

从看比例着眼,遵从的是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认识路线。值得注意的是,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即渐变阶段和突变阶段。在渐变阶段中,要经过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在突变阶段,有一个时限不等的“飞跃区”;突变的实现,

必须以一定量变的积累为基础。这样,过程时间长,付出的代价必然高。而且,在没有其他偶然因素介入的情况下,结果只有一个。这一认识路线表现在军事斗争中,劣势之军要战胜优势之军,需要先创造一个个局部优势,争取一个个战役战斗的胜利,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实现战略全局的优劣转换,然后再实施战略决战,彻底打败对方。

从看结构着眼,遵从的是“通过改变结构促使事物质变”的认识路线。循着这条认识路线前进,不需要经过渐变阶段,既可直接完成事物的质变。相对于质变的结果来说,这个过程时间短、代价低。同时,又因系统的结构方式、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有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变化出多种多样的结果。用这一认识路线指导战争,不仅投入少、效益高,而且会使战略与策略更具有灵活性和弹性。美军从提出“五环打击理论”,到“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问世,都是基于结构破坏的思想。

当然,就一般哲学原则讲,在一个物质系统中,由量变引起质变,是一种纵向的发展变化;由结构改变引起质变,是一种横向的发展变化。两种质变方式相辅相成,不可截然分离,不可或缺。在战争形态转变期,“昨日战争夕阳的余晖尚存,明日战争朝阳的曙光已现”,我们在战争指导上,既需要由改变结构谋质变、求胜算,又需要由增加量变谋质变、求胜算。不过,前者的价值,愈来愈重于后者——正确的认识路线是科学思谋定策的关键所在。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从快乐作文到作文快乐

从快乐作文到作文快乐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尝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一上作文课,学生皱眉、叹气,咬了半天笔头,写出的作文不是单调枯燥,就是假话、空话、大话连篇,写不出情真意切的作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在教学中不妨“淡化”作文,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写作任务。为了放松学生的身心,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及时调控,激发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对学生造成的感受是学生能否积极学习的关键。比如:一次作文课的内容是写一种动物。上课铃一响,我就走上讲台按照设计好的教案开始讲课。忽然一只小麻雀“嗖”地一声从窗外冲进来。有几个学生带着惊喜的目光盯上了它。不久全班学生的目光随着小麻雀的身影转来移去,还“吱吱喳喳”议论起来。我有点火冒三丈。不管我怎么着急,这只小鸟就是飞不出去。这时,我灵机一动提示大家注意观察这只麻雀的外表和飞行的姿势,以《麻雀》为题来作文。一听这话同学们兴趣大增,认真观察起麻雀来。我引导大家先说说自己观察的情况,及麻雀的生活习性、感受。由于都专心致志地观察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接着,我趁热打铁让他们动笔写作。二十五分钟后,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佳作诞生了。

二、源于生活,写出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写作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写生活实际,写作内容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社会生活、学校生活见闻和想象,是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的纪实,是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因此,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利用孩子活泼爱动的特点,特地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观察,进行习作练习。例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组织了一次“投篮”游戏。以男女生对抗赛的形式进行,两队竞争激烈个个不服输。上课时,我抓住时机适时点拨:谁投篮最精彩?哪一个神态、动作最有趣?顿时全班情绪高昂,一句妙语连珠。他们不但仔细起草,还小组互评,认真修改。

三、随时随地,想写就写。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从习作入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写作教学应当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尽量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表达。

很久以来作文课上的惯例是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也不管出的题目学生经历没经历过,简单加以指导,四十分钟后,学生就有“佳作”了,然后教师批阅。这样,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越来越讨厌作文课。作文来源于生活,并不来源于作文课。比如:我平时给每个学生准备个“悄悄话”本(其实就是日记本)。提醒学生在本中可以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说你的困惑、喜悦、悲伤、成长故事 „„我放下教师的架子用一颗童心和学生在“悄悄话”本上来交流。这样就能听到孩子们的心声,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在师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下面是两个学生的作文。

“它们在空中你啄我,我啄你,似乎没什么进展,但不料久经沙场的大公鸡突然用腿猛地一蹬,小公鸡一下子摔了下来,它在地上打了个滚又狼狈不堪地爬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羽毛,还想继续战斗。突然,大公鸡从天而降,对准小公鸡的眼睛一下子扑了过去。谁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公鸡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大公鸡撞去,大公鸡”啪“地摔倒在地,小公鸡乘胜追击,用尖尖的嘴狠狠地啄大公鸡冠子,不一会儿大公鸡被啄得满身是血„„”

“老师,我告诉你一件事,近来妈妈生病了,老是发脾气。我给她做好了饭,端到面前她也不吃,要不就摔在地上,还不住地骂没良心,不管她了。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呀?快帮帮我吧„„”

四、放飞想象,创新写作。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中,应当在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让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习作过程,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都爱想象,习作教学如果善于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就会爱思善问,兴趣广泛,就会别出心裁,积极创新。因此,我平时注意借助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指导学生写想象习作,憧憬未来写作等,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促进学生不断写出独具个性的习作来。如:学生阅读《金色的脚印》后,不禁感叹道:“小狐狸终于回到妈妈的怀抱了!”我立即抓住这一想象时机:小狐狸跟着爸爸妈妈回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就连平时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也写

得情节曲折,内容丰富。

五、创设情境,以情促写。

小学生认识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习作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比较肤浅,加上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总是以任务的方式向学生施压,学生很难形成习作的内在需要。因此习作教学要适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快乐成文。

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册习作二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学生到郊外的田野、果园、树林、小溪边、校园的花坛等处,观察春天里的景、事、人物等),让学生观看体会。学生边看边想:你从哪里看到了春天?它们什么样?能用学过的词语和积累的佳句描绘你看到的景物吗?然后播放录音:你们听到了什么?从哪里听到了春天的声音?看到春天的景物,听到春天的声音,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梳理指导。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品味春天,既使学生打开了思路,发展了创新思维,又使学生唤醒了头脑中的已有表象,激活了语言积累。

六、抓住时机,及时仿写。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无论是从思想内容或是表达方法上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经典课文的同时,应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内容,写法,学以致用。比如学生在学习《武松打虎》一课时,对“打虎”这一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对武松的机智勇敢感触颇深。我抓住时机,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把“打虎”这部分写得这样形象生动,让人读了如临其境?学生纷纷表示作者抓住了武松打虎的动作、心理活动和老虎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接着我问学生想不想挑战施耐庵,抓住动态描写一个人或动物?大家积极响应。十五分钟后,一篇篇小作文新鲜出炉了。以下就是一位学生作文的精彩片断。

“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出锅了。我和表哥一人盛了满满一碗。只见表哥右手抓起筷子,左手端起碗,然后用筷子挑起面条在碗里转了几圈,把面条缠在筷子上,用筷子一挑,“嗖嗖”两声吸进嘴里,一伸脖儿面条就下去了。一会儿工夫,一大碗面条装进肚里。他抹抹嘴,又盛了一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七、因势利导,受益匪浅。

学生爱看电视是让多数家长头疼的事。关键问题是不少孩子因为一到家就蹲在电视前,看着看着家庭作业就忘做了。第二天到校后,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为什么不利用孩子的这一兴趣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复述、补充电视情节不就

是训练孩子语言、进行作文训练的办法吗?于是我班学生便有了一份特别的作业:看电视,写故事。当学生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出自低年级学生之手:“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画着什么,突然,大头儿子蹑手蹑脚地进来了„„大头儿子在家里没找到人跟他玩,气急败坏地背着手走出家门„„”这样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使学生学会了裁剪材料,运用细节。

几年来,通过以上几种作文教学方式的尝试,学生们的作文能力一步步提高。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无论什么方法)应该走生活化教学之路,让教学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素材,从生活中选择有用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材料,为写作服务。做到叙真事、述真情,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写作的热情,真正实现从快乐作文到作文快乐。

第四篇:从滇缅公路到朝鲜战争看中美关系变化

从滇缅公路到朝鲜战争看中美关系变化及展望

摘 要:本文从诞生于中国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时期的中美关系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观察这近二十年间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并对未来中美关系做出一点展望。关键字:滇缅公路 朝鲜战争 中美关系 变化

近百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寻找国家定位的时期,在此期间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正努力成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这“古代的大国”与“当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中美两国间利益关系的微小变化会直接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的政治局势,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前后后,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滇缅公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朝鲜战争可以看到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诞生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退守西部的抗日力量依靠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并英勇保卫着的连接缅甸和云南的国际通道。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它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中国依靠着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以及中印公路组成的运输大通道,支撑着抗日战场上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也正是在这条航线上,牺牲了很多无名的中国百姓、抗日战士和中美飞行员,但同时也是这条战线改变了日军的侵略进程和战略方案,拉长了日军对华的侵略路线。

二、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美关系的变化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时任外交部长顾维钧认为:“美国的态度至为重要,不论他是不是国联的成员,其影响具有决定意义。”在国民政府看来,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为美国没有陷入任何战争中,如果美国愿意帮助中国,一定有能力让日本停止侵华战争。但美国直至第二年7月,美国对中国、对日本的政策才有所改变,美国政府在此时选择了“不承认主义”原则,开始反对日本承认伪满洲国,并向英国提供了日本控制伪满洲国的证据,美国的“不承认主义”政策虽然仅仅是对美国在华利益的一种保护,远远达不到国民党政府所期望的对中国利益的保护,但是这已经足够激起日本对美国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美国的“棉麦借款”和“白银协定”为其稳定了经济危机后的财政,加强了同日本进行斗争的实力。

此后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中美关系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得暧昧起来。美国国内就是否对中日两国执行中立法展开了激烈讨论,由于美国政府、议会与总统三者对国家事务的决定权不同导致对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形成产生了几多分歧。终于,在第二年年初美国终止了给日本的贷款而开始给中国提供贷款,并劝说军火商停止向日出售军火,此时滇缅公路开始修建。1939年7月,美国政府采取了第一个正式的贸易制裁措施,废除了美日商约。到1941年8月,美国已经全面向日本禁运,转而向中国提供贷款,开始全面支持中国抗战,但由于战事紧张,日军全面进攻东部沿海战线,中国的抗日力量不得不撤退到西部后方。

1943年,中美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与换文》,美国“飞虎队”志愿飞行员和中国抗日战士通过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以及中印公路为中国运输了大量的战备物资,美国提供给驼峰航线100架飞机增加航空运输量,并给中国增加了500架抗日的军用飞机及大量的武器装备,并开始对滇西30个师的中国军队进行训练。美军在这一时期还为中国培训了约500名军医,在每一个作战师配备了野战医院。另外还有大批的美国军医随军服务,这对当时的中国军队是一项很重要的帮助。最终,1943年10月开始,中国驻印军和美军协同作战,从印度到缅甸、从缅甸到中国,旗开得胜,一举挫败日本第十八军团,次年8月,中美联军占领密支那,太平洋战场战争爆发是中美两国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为中国国民政府坚持抗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同时中国人民则用鲜血支持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

抗日战争结束后,最初美国积极扶持蒋介石反对共产党的政策,明显地站在了国民党一面,后期为了防止中国内战的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马歇尔调节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在他的调处下,两方签订了“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和整军方案”,但整个调处过程中,美国政府以多种形式向国民党提供援助,其政策是不论调处结果如何,都要继续对国民党政府给予支持。最终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美国政府的政策彻底失败了,而这使中美之间的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三、朝鲜战争的背景及战争经过

朝鲜原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后来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朝鲜又恢复了独立国家的面目。但美苏两国认为,战后各民族寻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朝鲜既没有政府,又缺乏选举的经验,最终“雅尔塔会议”决定由美苏两国对朝鲜实施托管,自此也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1946年,美苏共同筹备成立的朝鲜问题联合委员会正式启动运转,到1947年,共召开了三次会议,但都没有就朝鲜问题达成一致,其原因来自朝鲜内部:按照美苏及其联合委员会的最初设想,三八线只是一个受降的分界线,不是一个政治分界线,朝鲜应该是统一的,要搞统一选举、重建一个政府,南北朝鲜应当各自推选一个政治精英参与竞选。人选的标准,当然在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方面趋同为好。1947年底,冷战爆发,美苏双方不再积极促成统一选举,相反甚至鼓动各自的傀儡打压对方。到1948年,美苏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无法继续开展下去,至1948年底,朝鲜半岛最终分裂成为两个国家。

朝鲜战争就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实际战争,美国、中国、苏联等十几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朝鲜方面由于准备充分长驱直入,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但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因此这场战争一直影响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四、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后中美关系的变化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将中国的政治体制定位为社会主义,中国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从此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个成员。此时美国方面,艾奇逊在《白皮书》附信中一方面承认美国政策的失败,另一方面又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这表明美国仍坚持新中国成立前的政策,并延长到新中国成立后反对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为敌,而这种政策的依据是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一定会对苏联言听计从。

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对于新中国和退守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的政策一直言行不一,这也引起了他国的怀疑,美国可能会插手中国的内政。在中国看来,中美关系的多种变化的可能性让新中国的创建者严谨地考虑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而美国方面,美国政府对华态度是不断摇摆的,考虑到之前对华政策的失败,考虑到争取新中国采取对美国的友好态度或不太靠近苏联,但又考虑到美国在全球实施的反共冷战战略,又不得不时不时要流露出敌视新中国的态度。

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祖国事业的同时抓紧完善政府体制和恢复经济,正在此时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反帝先锋,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反共领袖。虽然表面上美国不想介入中国内战,但透过朝鲜的局势看中国,美国毫不犹豫地出兵朝鲜和台湾,美国在扩大对朝鲜军事入侵的同时也对中国进行军事挑衅,而这些行为让新中国政府越来越担忧,中美关系日益紧张。总的来说朝鲜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五、中美关系未来展望

自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之后,中美关系先后经过乒乓外交、尼克松总统访华、《八一七公报》、反恐合作机制等一系列的交流和合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向着友好的方面前进。但作为东方大国和西方大国,更应该体现出大国的责任与态度,两个国家应该保持友好、共同维护世界政治局势的稳定与和平。

第五篇:从《叶问1》到《叶问2》看中国文化

从《叶问1》到《叶问2》看中国文化

剧情介绍

一九三零年代,中国武术之都的佛山,武风顶盛,各门各派为广纳门徒,经常集体比斗以显实力。叶问习得一身武艺但为人低调,故未有设馆授徒,只待在家中与友人闭门切磋、钻研武术。

好景不常,中日战争爆发,佛山沦陷,叶家大宅被日军强占,叶问被迫带着妻儿移居废屋。叶问一家生活艰苦,但叶问仍积极面对,一改阔少的态度,到煤炭厂当苦力,自力更生。众中国人默默耕耘之际,一批日军却前来生事,陪伴着日军主任佐腾旁边的翻译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钊!

日本将军三蒲是一名武痴,故以白米作奖赏,邀请中国人到打斗场与日军切磋,藉以观摩中国武术。叶问的好友武痴林于打斗场内侮辱三蒲,被活生生击毙!叶问为寻找武痴林,到打斗场查看,甫一进场即见廖师傅被佐腾无理射杀!叶问遂把心中悲愤于打斗场上发泄出来,以一敌十,痛击日本人!三蒲对叶问的身手大为欣赏,并表示期待与叶问一战。

三蒲带兵至棉花厂捉拿叶问,要求叶问向日军传授中国武术。叶问不甘作汉奸,且欲替中国人挽回尊严,遂公然挑战三蒲,要以双拳唤起中国人的团结心。三蒲自视甚高,为保名声毅然应战。佐腾为保三蒲胜出竟暗设埋伏,叶问未知已身陷危机,以咏春力战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台上展开激烈生死决战„„

《叶问》是部功夫片,但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是它的功夫,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经济前进的基础上,我们的文化终于在形式上出现了复苏的迹象。这点在近几年的电影尤其是《叶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种好现象,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艺术家们自我民族文化意识在逐渐苏醒,越来越的文人开始意识到,中国的文化底蕴远比西方正在流行的文化深厚百倍,反映中国文化题材的作品,本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匮乏,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早几年的经济落后。但是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强大,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大潮中,文化复兴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的艺术家有责任扛起中国文化的大旗。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近几年的文化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映中国文化的作品,比如《叶问》。

叶问来自广东佛山。历史上,广东是一个保守着传统,但同时决不抱残守缺、拒绝开放的地方。这与北方文化有着天壤之别。北方野蛮、专制而封闭。《叶问》开始的画面,就是佛山武馆街一片繁荣热闹,各武馆广招徒弟,彼此之间和平相处,而顶级高手、武术大师叶问,则过着与世无争的清静日子。但是,这样的美满生活,随着北方武师的挑衅,而开始发生改变。接着,日本人入侵,整个佛山顷刻之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叶问仍然助人为乐,同时,自己开始靠卖苦力谋生,养活家人。只是由于日本人的残暴和滥杀无辜,叶问才一怒而起,予以奋力搏击。最终,依靠自己的精湛武艺以及个人感召力,而唤醒了国人的团结和反抗。

影片《叶问》除了让我们感慨个人命运在国家兴衰面前何等渺小之外,也让我们体会到真正的强大,最终在于人的内心以及你的理想生活图景。叶问只想过自己的小家日子,但是,北方武师的野蛮和傲慢,逼迫着叶问的太太——这个相夫教子、反对丈夫习武的良家妇女,——转而同意叶问出手锄奸。最后,叶太冒着生命危险,在去香港逃生的路上返回,到比武擂台下看自己的丈夫如何收拾日本人。通观整部影片,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历史”。中国文明发端于夏商周,夏代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几乎空缺,因此,关于夏代的历史不属于“信史”的范畴;商代是注重商业的民族,而周代则是一个依靠武力征服中原的民族。春秋战国期间,孔子倡导的儒家学说,直接由周礼而来。所以,儒家学说,一开始,就有野蛮的因素。这是一种不自由的文化。北方民族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而在北方各民族之间,由于文明不发达,因此,彼此征战乃家常便饭。原来比较发达的中原文化,节节败退。而在中国南方,一直存在着一个更加古老而自由的楚越文化,例如老庄哲学。日本文化一开始是北方文化,只是在近现代,开始被西方文明征服,而实现了成功转型。但是,其来自历史性格的侵略性仍然保存了下来。

影片《叶问》中,叶问曾经说:武术不分南北、男女,区别在于你的心态。由于北方武师是抢饭碗的,所以他的武艺不可能取胜。在这里,北方武师和日本人,一个是土匪,一个是军阀,二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都是残害老百姓的。叶问要代表正义的力量,与二者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搏斗的目的,就是争回自己的自由和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杀人。

当然,影片《叶问》有着香港武术电影一贯的刚猛、上进精神,这也是振奋人心的地方。中国社会阴盛阳衰,男不如女,男人说谎,不诚实,而且没有任何创造力,女人在血泪打拼,却赢不到相应的地位,而且还要裹小脚,因此,以致有人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女人的胸脯上的”,所以,是需要这样的一部电影来间接歌颂中国女性了。同时,也需要借叶问这样的真正的男子汉来励志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个男人如果还要像一个男人的样子,至少应该从向老婆诚实、对家庭负责开始。如此推己及人,中国男人喜欢说谎、畏畏缩缩的个性,中国压抑个性的言论环境,才能发生一丁点改变。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叶问》在武术片的背景下,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它告诉我们,在中国流传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不仅滋润着曾经的年代,更对现实中的国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我们早几年过多地接受了西方文化,反而忽略了自己独有的文化。这是对民族的失职,新时代的中国人有责任让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影响世界,否则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可喜的是,中国的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体现在了实际行动中,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像《叶问》《十面埋伏》这样电影就是明证。在次,作为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通网友,必须向默默传播中国文化的艺术家们致敬,是你们让我们的中国文化出现了复兴的浪潮,更让我们的中国文化再次成为社会时尚,相信在中国经济逐渐强大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再一次席卷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真正的主流。

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

两个历史人物的一生传奇,两部贺岁大片的重磅出击,《梅兰芳》携手《叶问》08贺岁档登场,成为2008年中国影坛的最后盛事。一个是绝世名伶梅兰芳,一个是功夫之王叶问;一个让华夏戏剧走向世界,一个令中国功夫红遍全球。《梅兰芳》和《叶问》倾情贺岁,讲述两位大师传奇人生,重现中国戏剧和中国功夫的辉煌。日前已经小范围内看过两部大片样片的传媒和电影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两部史诗巨著是2008年中国人必看的贺岁大片。

梅兰芳,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其传奇人生倍受百姓关注。由陈凯歌执导,讲述戏剧大师梅兰芳传奇人生的影片《梅兰芳》,将于12月5日隆重推出。该片汇聚章子怡、黎明、孙红蕾和陈红等诸多大腕明星,加之王学忻、英达、安藤政信和余少群等实力演员的倾情加盟,阵容非同小可。《梅兰芳》是否能超越经典巨著《霸王别姬》,给观众留下无限遐想和莫大悬念。

紧随《梅兰芳》之后,由铁三角叶伟信、甄子丹和洪金宝以及国际化制作团队完美打造的《叶问》横空出世,中国功夫的无限魅力将再次让影迷大开眼界。叶问,作为咏春拳一代宗师,培养了世界级功夫巨星李小龙,谱写出中国功夫的神话。而贺岁大片《叶问》气势磅礴,各路明星云集、情节精彩纷呈。男一号甄子丹是红遍全球的功夫巨星,沉稳风格刚柔相济,铁拳出击无敌;日本著名演员池内博之,其硬朗帅气的外表和张弛有度的表现力,把日本军官三浦的刚毅、凶狠和傲慢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熊黛林,超级名模,风姿卓越,将贤妻良母的形象真实再现;任达华,紫荆影帝雄风依旧,义气当先;林家栋,超强实力派演员技艺不凡;还有炙手可热的武打明星樊少皇,威风凛凛血气方刚。先睹《梅兰芳》梨园传奇,再看《叶问》威震天下,两部大片联袂贺岁,无论错过哪部,对观众而言,都将是08年观影的最大损失和遗憾。

叶伟信的《叶问》,可谓本最成功的华语商业电影。cast实力派,题材情节从框架而言落了俗套但让观众买账,其中的武打很是一流,这些不再赘言。

我想说的是林家栋,或说他演的角色李钊。他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人格,还有由他所带动的一系列配角,是真正的中国人精神的体现。这个角色带给林家栋的镜头并不算非常多,在表现上的突出程度逊于任达华、行宇(武痴林)和樊少皇,但实际上,林、任和樊三个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性格,而刻画最深的,就是林家栋所饰演的李钊。下面是他出现的八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茶馆起纷争,作为巡捕的李钊到了现场,以他的职权和手中的枪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叶问出来,用武术使李钊贴服。

第二个场景:金山找来佛山踢馆,李钊一再劝叶问出手,维护佛山尊严。金山找被打败后,被李钊在旁讽刺。

第三个场景:叶问以一打十,击败日本人,以下对话(李钊为叶问和三浦间的翻译):

三浦:再来吧。

李钊:他(三浦)想你再来。

叶问:我不是为这些米来的。

李钊:他(叶问)说,他会再来。

三浦:你叫什么名字?

李钊:他(三浦)想知道你的名字。

叶问:我只是一个中国人。

李钊:他叫叶问。

第四个场景:李钊来提醒叶问要小心三浦,以下对话:

李钊:你自己以后小心点,我不知道三浦会做什么。

叶问:(打李钊)走狗!

李钊:我怎么是走狗啦?他们的死关我什么事?我只是个翻译!我不用吃饭啊?!我要吃饭的!

叶问:要吃饭?你看着你同胞被人打死,你有没有尊严啊?!

李钊:我没有,你有,你有很多啊。你行你去打呀,把他们都打死!打死十个一百个!打死一千个!我是一个翻译,不是一个走狗!我是一个中国人!(最后一句用日语说,很好地体现了李钊的个性。)

第五个场景:李钊带一日本军队主任佐藤来找叶问,后对张永成(熊黛林)有非分之举,叶问将副将打倒,李钊对昏迷的佐藤泄愤,踢断他的腿。后李钊被日本人毒打,但没有透露叶问的行踪。

第六个场景:李钊回家,带回食物给其家人(母亲、断腿的哥哥和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带回衣物给叶问一家(李钊将叶问一家藏在自己家里)。

第七个场景:三浦来棉花厂找叶问,以下对话(李钊为叶问和三浦间的翻译):

三浦:我想给你一个机会。效忠日本天皇,教我们皇军中国功夫。那么,你还有半点生存的权利。

李钊:他(三浦)说他很欣赏你,想让你教日本人学功夫。

叶问:我不会教日本人。你这么想看我打,我就跟你打。

李钊:他(叶问)说,他会好好考虑做教官的事。你还想与三浦将军您切磋。

第八个场景:叶问打败三浦,佐藤举枪想射杀叶问,被李钊制住,射偏的子弹打中叶问但伤不致命。副将后被李钊枪杀。愤怒的群众以为是李钊要杀叶问,将其暴打致死。

-------------------------

回顾这八个场景,很容易就知道,要不是李钊,叶问早就死了,没戏可唱。叶问把民族大义全揽上身,一脸严肃,一骨头的硬和倔。但他不知道他的这种性格会让他被杀,而如果他被杀,意义不会是他维护了民族尊严,有骨气,而是白死。而以他于民众的这种象征意义,他的死将是对民众意志和士气的打击,将会相当消极。

但是,叶问并不代表中国人的精神。纵观全片,仅叶问一人站出来反抗。我说,叶问是个人物,实际上我要表达的是,叶问是异类。叶问甫一出场,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大少爷形象。但武术的天赋和勤奋造就的身板和埋藏在他心底的原则又使他与传统的纨绔子弟不同,让他存在着“觉醒”的可能性。尽管如此,在全片的开端,叶问是一个带着玩票成分,物质生活丰腴的咏春高手。而他到片末所体现的“宗师”身份,实际上始于他感受到战乱之苦,加上目睹廖师傅之死和得知武痴林身亡才真正觉醒。至此,叶问开始抗争,对抗屈辱现实,成为宗师。

由于赋予了太多的特殊性,甄子丹所饰演的叶问,并不代表中国人的精神。而在乱世,个人甚至民族的品格是可以很容易被放大的。而处在日本侵华时代的民众,更能体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而其中,金山找、周清泉和李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前二者,一个被赋予了很多的莽汉和汉奸形象,一个则是通过开办工厂帮助百姓的商人形象;一种其实已经被说烂了,而另一种,有能力在日占区继续经营,背后的钻营和努力自是不容忽视。他们两个都带给我思考,但他们却并非重点。李钊才是。

描绘李钊这个角色很难,他太复杂,难以给予一个简单的定义。正如叶问被他接济后,也只能说: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李钊很会向上爬,无论他的主子是谁——在国民政府时代,他是一个警察头子,在日占时代,他是日军随身翻译官——他知道自己的用处,并知道怎样利用这些用处;李钊很小人得志,以权凌人——做警察头子时以手中的权威和枪显摆,在叶问第一次打败金山找时以佛山人的身份向金山找嘲讽,成为日军翻译官后尽管自己只是日军下达命令的一个传话筒,他仍洋洋自得。

李钊灵活、圆滑。两次充当叶问与三浦对话的翻译,是他的圆滑使叶问得以保全,他的灵活在于不只是不让叶问的话触怒日本人,他还为叶问留了很大的后退空间。在藏匿叶问一家后被日本人毒打逼问时,他也尽力为自己开脱,才没有被日本人打死。如果是传统爱国教育片,这个人物在被拷问时可能会说的是,我[我说错话了,对不起]知道但我tnnd不说。这种实在可笑。

李钊重义,尽管他所表现出很多所谓小人特质。他由始至终都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人。尽管恃权凌众,但他在酒楼阻止争吵和劝叶问与金山找,为的是一种秩序,和佛山武术的尊严;尽管为日本人办事,但武痴林的死实际上与他无关,也数次帮助叶问脱险,其中两次没让叶问的言语激怒日本军,一次冒着全家的安全包庇叶问一家,最后一次阻止了日本人杀害叶问,并因此被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悍然打死。

李钊能忍。被毒打也坚决没有透露叶问的信息。屈辱地充当日本人的翻译,背后是他要养的老母、残疾的哥哥和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他说:“我只是个翻译!我不用吃饭啊?!我要吃饭的!”其实,他还负着至少四个人的吃饭问题。

这就是李钊,一个带出了传统中国人的形象的角色。

他卑微,但顽强。中国人委曲求全,李钊也是。中原土地多次被侵略,包括元朝的蒙古族、金或清朝的满族,到后来的多国部队、日军侵华,这是一片是非之地。但每一次,中国人都存活下来了。甚至原来的侵略者被中国的社会文化所同化。历朝历代,分合不断,经历各种苦难的中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活着。在变化甚大的社会环境中,李钊硬是活下来了,还混得很可以。他活得缺乏尊严,对一个日本小兵都必须卑躬屈膝,但他活下来了。

他自私,但自私不仅限于自己。中国人为生存而努力着,但中国人重情,重关系。中国人知道如果只有他一个活下来,那生存将失去意义。中国就是人挨着人或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李钊要吃饭,所以可以帮日本人做事,从实质上帮助了日本侵华,他很自私。但他肩负的岂止是他一个人的活命,他还照顾着家人,维护着叶问。如果他自私得只顾着自己,他不会维护叶问。试想,如果在他充当三浦和叶问间翻译时身旁还有人懂汉语和日语并揭穿他,他必死无疑;试想,如果被发现他把叶问藏匿在自家,他要付出的甚至是全家的性命;试想,如果不是他制止并杀死佐藤,使日本军当时有个指挥(甚至只是手枪不在他手上),愤怒的民众可能就无法将他杀死。他大气?不见得,但他的自私却无意间流露出一种大气和仁慈。

他灵活,但缺乏原则。中国人缺乏信仰和原则,灵活地活着却没有方向。李钊很会往上爬,但是他不论是谁的政府,都往上爬。因为“上面”意味着“权力”,虽然这些权力的性质并不相同。中国传统的三纲到现在还影响着中国人。父纲、夫纲、君纲,这是完全的本位主义。这种思想使中国人信奉权力,敬畏处于父、夫和君这些位置的人,当然,这些位置已经延伸到包括官员、商人在内的一切有着公权力或垄断性经营权力的人和机构。但其实质上,中国人敬畏的是位置,以及位置所代表的权力,而不论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是谁。这种敬畏甚至发展成一种对权力的崇拜和贪婪,前者造就奴才,后者导致争名夺利。失去了原则和信仰的人,容易迷失。

他忍受,但更是妥协。李钊对日本人所有的,是恨。李钊面对日本人,在表面上是毕恭毕敬的。日本人的吩咐,他照做不误。被日本人毒打,他默默忍受。中国人面对压迫,很大部分人选择了一味的忍受和妥协,并美其名曰:包容。这与胡适式的妥协不一样,胡适式的妥协是在抗争中为自己争取权力,但在既得利益者之前,还是需要忍让,不谋求一步到位,但争取使自己始终处在具进步空间的位置之上。但中国人把妥协演绎得太极端了,就是不断地忍受,直至忍无可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多起义造反而少改革改制。其实只要统治者不时施舍蝇头小利,把握好压迫的力度,要管治中国还是不难的。

他敢怒,但不敢付诸行动。在叶问打倒找他的日本人后,李钊愤怒地把昏迷的日军主任佐藤的腿踢断。这只是泄愤,有如阿Q式的精神胜利。其实,如果不是在擂台上,叶问根本毫无胜机,有很多时候,中国人在追求一种仅为象征式的凯旋,而非实质上的胜利。

他是李钊,他还活着。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前几天看了场电影《叶问》2,看过一自然对续集也有一些兴趣。

叶问主要讲的是民族气节和中国的武术精神和文化。我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讲过国外的诸如日本的武士道、美国的拳击、韩国的跆拳道很讲究礼节和传统,中国的武术虽然门派众多但比较杂乱。殊不知中国武家的传统悠长与历史、礼节、儒道佛三教合一融合贯通哪是国外武术所能理解一二?这使我想起了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这位方丈应该是中国近代历史争议最大的CEO和尚了,其他我们暂且不谈,仅就少林寺武术传播这一点我就很佩服释永信。叶问也是一样,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宏大,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一个出家人一个在家人,有区别吗?区别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心态!和尚应该如何如何?和尚首先是一个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作为人曾给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有益于这个社会,就不曾愧对一撇一捺的人。和尚首先要做好人,行十善才可以行大道,成佛道。关键在于行,释永信首先把行放在了第一位,因此才会将中国的功夫融汇中国的佛教、儒、道同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向世界展示了真正的中国功夫、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的博大精深。

目前中国充斥了太多的舶来品,尤其文化的侵略无处不在,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所占比例之小让人震惊!我们关注一下我们的电影电视,尤其最近的新《三国》电视剧,真的是不堪入目。我只能说那是戏说《三国》罢了。我们如此戏说下去如何对中国的下一代交代呢?中国需要对历史负责、忠实于历史、传播历史的传道士,不需要妄加评论的评论家,与其坐而观,不如站而行。

叶问二传播的精神是最主要的,究其细节每一部电影都会有些问题,看电影主要看传播的精髓与文化。中国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屹立不倒的骨气!这种骨气被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才能使日益强大的中国愈加强大。我们的国家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每一个国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有问题、因为他的不甚富有与强大我们就放弃了吗?母亲只有一个,无论贫穷无论富有她终究是我们的母亲,如果连母亲都舍弃其人可堪称为人吗?这使我想起了中国最危急的时候回国的留学生们和而今学成回国回到家乡的学子们,让我由衷的感佩!中国需要民族精神的建立,不需要天天指指点点挑刺的说客,需要的是行动说话的身体力行的中国人。尤其中国的科学研究更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民族气节,中国的脊梁需要我们每一个去支撑才能永远屹立!

周末连看两场电影---《非诚勿扰》和《叶问》,感慨良久。

从现阶段中国的电影水平来看,还算不错。该笑的,观众笑个不停;该酷的,有隔邻观众叹曰:叶问倒下的姿势很酷。

这就是目前中国电影现状,喜剧就只剩下扯淡,除了扯淡什么都没有,扯完算数。小心翼翼规避各种禁忌,最后剩下的就只是扯淡。所谓的武打片,其实拍个一部两部,作为奇葩来猎奇是可以的。成千上万,就恐怖了。每天充斥在屏幕上的都是打打杀杀,鲜血四溅,有意思吗?整天沉浸在虚无的英雄主义世界,接受陈旧的江湖规矩熏陶,能产生什么现代英雄?

好莱坞也有很多凭空想象的东西,如钢铁侠、忍者神龟、蜘蛛侠、星球大战等等。但,第一,这些影片所占比例并不高;第二,人家的想象是在现实基础上望将来想的。咱们的,是在想象基础上望过去走。唉,意识形态的压力也不至于压得不能拍星球大战啊!

现实不能讲,很多真相不能言说,精英们一经自我阉割,也就丧失了真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非诚勿扰》非常单薄,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片,但也就那样了。最多不过《疯狂的石头》,也就是老百姓自娱自乐罢了。《叶问》之类的武打片真是意淫得够可以的,再这样下去,整个民族都会变质!

无疑,中国目前正处于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之一,但是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以愚民为本,可以想象它的强大是不可持续的,它的衰落是可以在我们有生之年看得到的。

下载从标题到结尾,从结构到措施,举一反三看申论大作文写法[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标题到结尾,从结构到措施,举一反三看申论大作文写法[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1949到2009——关于国庆60周年作文

    从1949到2009——关于国庆60周年作文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总会想起爷爷给我讲述他那时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百姓生活异常艰苦,全家人只能靠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背影 结构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

    从学生到合格的结构工程师(写写帮整理)

    从学生到合格的结构工程师 打印 复制链接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4-03-31 11:04:09 一、端正工作态度,这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结构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从土木工程、结构工程专业毕......

    2017高考满分作文:从独木桥到阳光道-我看高考

    2017高考满分作文:从独木桥到阳光道-我看高考 高考满分作文400字高考满分作文500字高考满分作文600字高考满分作文700字高考满分作文800字高考满分作文900字高考满分作文1000......

    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从赏析看议论文基本结构

    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从范文赏析看议论文基本结构 为未来而镌刻历史 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发表重要讲话,为国家公......

    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

    在学习中西写作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文体的结构问题可以说是关乎整个写作成败的最为关键的一环。j·h·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

    法学界人士看法治中国: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

    法学界人士看法治中国: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 时间:2013-11-18 14:12来源:法制网 责任编辑:admin 法治,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追求。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

    从“三民”到“三真”:细微之处看执政(本站推荐)

    当前,全党上下都在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课题,从大处着眼、从大局考虑、从大事抓起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作为一项紧迫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