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句子转换 练习题一
句子转换
练习题一: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参考答案:
1、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妈妈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叫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她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的借给许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她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叫他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练习题二
1、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2、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4、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6、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7、难道这不是祖**亲对我的期望吗?
8、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9、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0、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1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18、难道这活泼的小孩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19、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难道不好看吗? 20、难道顽强拼搏的运动员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21、现在的条件这么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22、难道这件事大家都不同意吗?
23、别人能做到的事,难道我们不能做到?
24、难道这不是祖**亲对我的期望吗?
2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 参考答案二
1、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2、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都会向四面八方望一望。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
4、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5、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6、说出的话不可以不算数。
7、这是祖**亲对我的期望。
8、不是自家人,也应该互相关心。
9、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是真理。
10、当农民,也需要文化知识。
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不会惧怕反动军阀。
12、你都是老头子了,不要订这些东西了。
13、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
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要老师吃,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他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己了。
第二篇:句子转换
句子转换
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变成反问句)
2、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变成反问句)
3、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变成反问句)
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变成反问句)
5、漓江的水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改为反问句)
6、大家老师热爱自己的祖国。(改为反问句)
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改为反问句)
改陈述句
6、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
7、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
8、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难道不严惩吗?
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
10、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难道能忘记吗?
11、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已的阵地呢?
转述句的改法转述句的改法转述句的改法转述句的改法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 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陈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
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练习题:
1、妈妈说:“你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4、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第三篇:句子转换(精选)
1.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
8.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9.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0.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变成反问句)
2、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变成反问句)
3、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变成反问句)
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变成反问句)
5、漓江的水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改为反问句)
6、大家老师热爱自己的祖国。(改为反问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第四篇:句型转换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一)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
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缩句
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
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
1、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________________
4、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分赘余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3、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4、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5、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6、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7、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8、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9、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0、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六、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考试报名报到录取入学
(1)儿童节 劳动节 妇女节 国庆节 元旦 教师节
(2)中秋 除夕 端午 重阳 元宵 春节
(1)哥哥 伯伯 祖父 叔叔 弟弟
(2)中午 清晨 下午 傍晚 上午
(3)开花 播种 结果 长叶 生根
(4)中国 世界 亚洲 长城
1、波涛汹涌风平浪静万丈狂澜碧波荡漾
2、一道红霞晨曦初露 万道霞光 红日薄发
3、一模一样 迥然不同大同小异 天壤之别
4、窃窃私语 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大声嚷嚷
5、冲向敌阵 调兵遣将 全歼顽敌 英勇出击
5、除夕劳动节春节国庆节元宵节
1.语言汉字文学语言作文
2.笔学习用品钢笔文具
3.地球太阳系月球月球卫星
4.裙子帽子鞋T恤
5.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
1.①不满②仇恨 ③讨厌 ④厌恶_____________
2.①播种②收割 ③整地 ④施肥_____________
3.①端午②中秋 ③春节 ④除夕_____________
4.①银河系 ②宇宙 ③地球 ④太阳系 _____________
答案:
1.汉字 作文 文学语言语言(由小到大)
2.钢笔 笔 文具 学习用品(由小到大)
3.月球卫星 月球 地球 太阳系(由小到大)
4.帽子 T恤 裙子 鞋(由上到下)
5.劳动节 建军节教师节 国庆节(时间先后
2.1.①③④②
2.③①④②
3.④③①②
4.③④①②
3.凌晨 黎明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黄昏 傍晚 晚上 深夜 按事物发展变化归类排列,4.如: 泡涨 发芽 出叶打苞 开花 掉果花谢 果熟蒂落 落叶 按事物大小顺序归类排列,5.如: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行星 地球亚洲 中国(省)重庆直辖市(县)长寿区(乡)海棠镇 高坡村 根茎枝叶花
交通工具汽车轿车小轿车
生物动物昆虫蜜蜂
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6.
第五篇:句式转换练习题
六年级复习(转换句式)
班级
姓名
1、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2、多得些知识决不是一件坏事。(改为否定句)
3、这件事我一定要做。(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4、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改为“被”字句)
5、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改为“被”字句)
6、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为陈述句)
7、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
8、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9、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自私,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不用关联词表示肯定的陈述句)
1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12、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13、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改为陈述句)
14、我在星星的怀抱中微笑着。(改变句序,句子意思不变)
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16、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改为反问句)
17、小李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画版报任务。(改为“被”字句)
18、在这树上有许多鸟巢。(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19、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20、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21、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起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改为反问句)
22、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23、我完成了这幅作品。(改为感叹句)
24、我做成了这个试验。(改为反问句)
25、你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改为肯定句)
26、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改为肯定句)
27、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2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29、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30、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1、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地跳起来。(改为反问句)
32、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改为陈述句)
3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3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3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36、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
37、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改为陈述句)
38、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39、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40、田里的青蛙叫。(改为拟人句)
41、这么美的水真吸引人。(改为反问句)
42、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43、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44、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改为双重否定句)
45、凡卡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改为反问句)
46、这个足球场太小了。(改为夸张句)
47、他的鞋真大。(改为夸张句)
48、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49、这里一只鸟飞起来,那边鸟又落下去,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改为夸张句)
50、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改为“被”字句)
51、小窗户里望见的能有多大呢?(改为陈述句)
52、凶狠的老板打凡卡。(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53、溪水哗哗地流向远方。(改为拟人句)
54、“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改为反问句)
55、天空中飘着大雪。(改为比喻句)
56、你承认电子计算机是“天之骄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57、地球资源枯竭了,人类否能活吗?(改为陈述句)
58、曹操气得脸都红了。(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59、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改为反问句)
60、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改为比喻句)61、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62、越过岷山,不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改为反问句)
63、绵延不断的王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却很细小。(改为比喻句)
64、漓江的水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改为反问句)
65、大家老师热爱自己的祖国。(改为反问句)
66、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6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改为反问句)
一、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例:
例:浏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浏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
1、读了《桂林山水》一课,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3、这个故事使我感动流泪。
4、这本书是你的。
5、这场决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6、孙悟空想,不能让妖怪出来作祟。
二、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难道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吗?
3、老师对我的教导,难道我会忘记吗?
4、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5、这时候天快黑了,你还过冈,岂不枉送自家性命?
6、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三.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每个人都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3、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一块儿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
四.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换成两种不同的说法。
例:在短短的40天多内,侵华日军杀死了35万中国人。在短短的40多天内,侵华日军把35万中国人杀死了。在短短的40多天内,35万中国人被侵华日军杀死了。
1、因为它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所以人们称它为“兴安岭”。
2、蒙蒙细雨淋湿了妈妈的头发。
3、两个特务拖着昏迷不醒的江姐,往女牢房去。
4、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地飞起来,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5、太阳猛烈地照着,他浑身晒得黝黑发亮。
6、武松打死了这只大虫。
7、我不小心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膀。
五.把句子改成转述的方式。
1、我没好气地说:“你们这些馋猴儿,偷吃了人家的东西,摔了活该!”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
3、凡卡在信中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4、扁鼻子军官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
5、陈红告诉高明:“你爸爸让我帮你学数学,明年争取考上外国语学校。”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7、王宁说:“我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8、小红军流着眼泪说:“我要把这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
8、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常听你说,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10、李涛报名时对老师说:“我叫李涛,家住荷花巷62号。”
11、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地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地址,我也知道。但是„„”
12、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的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六.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七.用修辞方法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9、“泥鳅”的身子是黑的。用夸张手法:
10、春天来到了。用拟人手法:
11、小鸟在筑巢。用拟人手法:
12、长江滔滔不绝地奔流到大海里。用拟人手法:
13、广场上的人非常多。用比喻手法:
14、大雨把两岸的火都浇灭了。用比喻手法:
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盖”和“盖儿”的意思是相同的。()
2、“支援 阻挠 轻蔑 烦事员”这几个词语没有错别字。()
3、“鼓励”是“勉励”的近义词。()
4、“这道题很好做”的“好”和“他是个好孩子”的“好”意思相同。()
5、“童年 老年 青年 壮年”的排列顺序是正确的。()
6、“汉族 苗族 壮族 回族 民族”这组词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是“民族”。()六.看下面几句话。说得对的,在括号里画“√”;说得不对的,在括号里画“×”。(全画“√”或全画“×”的不得分)(3分)(1)写“水”字,要先写中间,后写两边。()(2)“娑”字的第八画,笔画名称是“撇点”。()(3)“鞋”字,普通话读xi6,方言读h2i,所以“鞋”字是多音字。()(4)用数笔画查字法查“鼎”字,应该查12画。()(5)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意思。()(6)现在不少人在许多场合喜欢写繁体字,这是一种好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