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

时间:2019-05-13 21:3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

第一篇: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

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

专业:汉语言师范一班 姓名:程稳 学号:130211102

世上有许多作品由于不同的原因可以轰传一时,但能够被公认对下一代作家有普遍的熏陶意义,并长久被人们虔诚记忆的作品却很少很少,《台北人》显然已成为其中的一部。

白先勇,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以其含蓄隽永的风格留给作者以无限瞎想和深思,文章成功地从度叙事策略和象征手法两个方面阐释了其作品的含蓄美。在叙事手法上,白先勇习惯用旁观式的叙述角度和沉着理智的叙述语言;在艺术手法上白先勇偏爱象征手法,他的作品暗藏着一个象征系谱,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其作品含蓄的艺术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文学传统的一大特点便是在审美趣味上讲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曲折幽深,追求隐秘和深邃的含蓄之美,从而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沉思的空间。白先勇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长期浸染,对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含蓄特征有着深切的了解,他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他也自觉地追求含蓄的艺术境界。与此同时,海外留学的背景又使他有机会接触吸收到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精华,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运用进去,从《台北人》中我们就不难发现他含蓄的印记,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说说该部作品的含蓄美:

第一方面,旁观式的叙述角度。白先勇深受英国文学评论家帕西卢波克的《小说技巧》的影响,“希望故事尽可能由故事本身来讲,而不要过多的加以叙述和解释”他的小说善于根据主题的需要来选择和确立不同的叙述角度,但总体而言这些叙述角度都是旁观式的,注意与人物保持距离,这就避免了作者的介入,在含而不露中透使读者对作品进行体味和思考。

他习惯采用旁观式的第三人称叙述,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隐身式叙述,即传统的全知全能的视角,但他又有别于传统,是一种全知但是无主观倾向的叙事角度。这种中性的角度特能营造历史真实的生动氛围,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他隐去了作者的立场,却拉近了读者和作品人物的距离,相比于传统,它更能给人以亲切感,更容易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接受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比如在《永远的伊雪艳》中,作者冷艳旁观,不探入任何一个角色的意识之内,不作任何的解释和评论,而只限于对伊雪艳徐壮图等人物的外貌神态和言行举止的客观描写,尤其是大段的对话描写,但我们却可以透过人物的神态言行来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情感倾向。另外《岁除》、《梁父吟》、《冬夜》等都属于此类作品。第二类是第三人称固定性视角,即把作者的视角隐藏到某一个人物身上,比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全文便是以舞女金大班在最后一夜的活动为线索来表现她复杂的人生遭遇和情感世界。此外《秋思》中的华夫人、《国葬》中的秦义方也是这类角度的体现。这类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它不再让它的叙述者扮演上帝的角色,明确的控制了它的活动范围与权限,这样一来,不仅在形式上消除了叙述者和读者的不平等关系,使作品的真实感大大增强,而且也在小说中刻意营造出了一些空白,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

此外,他也经常运用第一人称见证人的角度,即通过故事边缘的“我”的观察和讲述来表现历史的变迁和人物命运。比如《一把青》即属于此类作品,面对前后两次爱人的去世,朱青的态度可算是脱胎换骨,这一切都是借助“师娘”的眼睛看到的,借助“师娘”之嘴说出来的,这种通过作品中某个旁观人物的视角的写法,读来更让人觉得真实和客观,也更震撼人心。与此类似的作品还有《孤恋花》中的总司令、《花桥荣记》里的米粉店的篮板娘、《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里的丽儿的表哥等等。

第二方面,沉静理智的语言。在白先勇的小说中,他一般不发表主题议论,而是总将一些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的褒贬是非不会在作品中做正面表述,而是一律的隐藏在故事之中,让读者自己去评判,这无疑就是一种“含蓄”的体现。在表现人物心理时,他不赞成对人物心理直接进行描述,而是主张将心理内涵转化为外在剧情,具体表现在不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和分析,而是通过他们的外貌言语动作来显现出人物复杂的内涵,例如《花轿荣记》中,在表现卢先生和未婚妻团聚的幻想破灭后的心理时,作者没有对他进行心理描写,也没有进行精神分析,而是通过他一系列的反常举动与极端行为来暗示其精神的崩溃,从而突出这种打击在他内心深处所引起的巨大和致命的绝望之感。这样,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这些外在剧情更加有力的阐释出精神打击之巨大,这种写法要比直接进行心理描写和分析要明智的多、有力得多。

分析《台北人》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能够根据题材需要采用丰富的叙述视角来达到对主体的遮蔽作用,从而在刻画人物,勾勒情节时固守一种沉静和内敛的风格,避免主题受到作家意念和感情的干扰;在叙述语言上通过沉静的叙述和自动的展示女里使他笔下的人物回复到他们自身,而不是单纯的历史道德的注脚,这种叙事风格是白先勇先生在行学得的重要美学原则,也是从叙事学的角度对传统的含蓄美做出的新拓展。

第三,象征手法的运用。白先勇小说的象征艺术在早期多半体现为对西方现代派象征创作手法的直接借鉴,后来逐步在艺术体悟、构思和表现上回归中国古典文学的象征艺术,因而表现出“东本西用”的特点。他的小说篇幅不长,但大都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以情节推动人物命运的发展,故事性较强,成功地避免了现代小说中单纯为了追求运用象征而使得小说情节破碎,晦涩难懂的弊端。白先勇的每一篇小说都不只是在写实,而是都包含有浓郁的象征意味。从这些看来,白先勇在当代文学的创作中,无疑算是一位集大成者。

白先勇小说的象征是多层次的,他的小说系列中暗藏着一个象征谱系,从集子的命名,到每篇小说,再到小说内部的意象摄取、人物语言、情节设置等等细微之处,几乎都可以作出象征层面上的理解:先从整体层面的象征来说,《台北人》的书名就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从大陆流浪到台北的中国人——台北人,这些人实乃被迫离乡的漂泊者。在《永远的伊雪艳》中,人物伊雪艳“总也不老”“与自己的旋律”“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她的均衡”,当她身边的人丢官的丢官、丢命的丢命时,她却犹如女神一般冷眼俯瞰众生。伊雪艳在作品中实际上充当了欲望之神和命运之神的象征,而她身边的人最终都归于惨败的结局正说明了人在欲望和命运面前的苍白和无力。其次,多样化的细节象征,比如人物物象、时间物象、空间物象、饮食物象、色彩物象等等;人物物象如伊雪艳、丽儿等;时间物象比如欧阳子所说的“过去”代表着青春、纯洁、敏锐、传统、秩序、爱情、希望、理想等等,而“现在”代表年衰、腐朽、麻木、物欲、色欲、失败、绝望、死亡等等;空间物象如大陆的南京桂林等地,在小说中总是与童年、纯真、活力、美好等等相关联;欧阳子曾指出白先勇常常把鸡肉当做是女性肉体的象征,在《一把青》里面,朱青为小顾端出来一盆“热气腾腾的一只大肥母鸡”、《岁除》里赖明升被营长的姨太太引诱,炖了红枣鸡汤在房里等他。这些都是饮食象征的体现;《游园惊梦》里钱夫人与郑彦青野外交合时,大量使用了白色,“白铜马刺扎的人眼睛发疼”、“他的马是白的,路也是白的,树干子也是白的”等,在这里,白色很明显的成为了一种性爱的隐喻和象征。

白先勇的小说中常常是多种象征交跌并用,形成丰富而多义的象征意蕴,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在小说中的出现不仅使小说的容量大大扩展和增强,而且以一种简练的笔墨表达出丰富的内涵。这些丰富的象征也显示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被中国文学传统所耳濡目染的结果。

旁观式的叙述策略、沉静理智的语言特色以及象征手法的超常运用使得《台北人》有了一种含蓄韵味,我想,正是这种含蓄之美的作用,使得《台北人》这部小说获得了极大地成功。

第二篇:《台北人》书评(模版)

终于得偿所愿的看了白先勇的《台北人》,初看各个短篇的荡漾心境,随着一个个故事的曲伸延展,慢慢变得淡然而冷漠,这冷漠中又夹杂着对世事的愤恨和对悲欢离合的怅然所失。

白先勇笔下的人物,各个饱含了崎岖的人生经历,似乎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隐形的重担,过往的青春,流光了力气和勇敢,靠卑躬屈膝的偷生度日。那些小人物或者大人物们,在我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姑娘面前,娓娓颂着一曲曲哀歌。

然而白先勇之所以成为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正是因为他善于把握每个人物的个性伸缩。他太用心,太细心,对情节设定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控制力,精微周到的铺陈每个人物命运的前后左右。就像花光年华偷窥一个人的生活一样,那么巨细靡遗,那么明察秋毫,跨越时光空间的阻隔,将那些陈年旧事,以特殊的视野展现在我们面前。看这本书,就是看一幅幅展现在眼前的旧时画卷,人物刻画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情节跌宕起伏。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不想过多的讨论白先勇的身世,喜欢他的人,一定都对他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而那些了解又会让人对他有所偏见。我根本无所谓一个人的性取向或者其他什么,经历太多的人情世故,只会让人对周遭的一切丧失耐心,无所谓无关紧要,一切是非曲直都是浮云。所以白先勇在我面前,脱去光环和光鲜的外衣,只跟我讲着一个个发生在台北的故事的寻常人。

他一边讲着故事,还一边悠悠哼两句小调,我被他的悲悯情怀所折服,禁不住跟着悲从中来。

有些人,他们太擅长演绎。提笔练就万丈激情,面子上却依然淡定从容。就像张爱玲,把那些男欢女爱、世事动荡都写得可歌可泣,仿佛人生在世,非要倾国倾城不可。这样白玫瑰红玫瑰的作乱的还有李碧华,她一部《青蛇》将几千年来两姐妹的恩怨情仇尽情倾诉,将那许仙拉下好人牌位。即便如此,她还觉得不够,她还要《胭脂扣》,还要《霸王别姬》,她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要分离,若相爱却不能魂断天涯沦落人,又怎么能刻骨铭心。她把个爱恨写得像一块烧得通红的烙铁,不能碰一下。

白先勇,顶顶六尺男儿身,却也有上两位女先生的细腻独到,任你二位辛辣尖酸,任你二位看破看不破,他都不管,他只管沉浸在自己的笔头里,写另一些不同的刻薄的话。白先勇的文章故事,写得多是沦落风尘的儿女,所以嘴皮子够厉害,各个都洞察世事,老辣非常,即便是不小心掉到爱情的陷阱里,也能应付自如,好像永远都不会输一样。那些不会输的好儿女,可都亏了白先勇的本事。谁让他写起来就好比飞流直下三千尺,文字如瀑布一般,直击人心。甭管是金大班,还是尹雪艳;朱青还是云芳老六;你都会觉得看白先勇的文字很爽利。他赋予那些名利场上女人不同命运的同时,也赋予了她们泼辣火爆的脾气秉性,赋予她们一颗被风雨浇得透凉的心,那颗心像一盏明镜,从她们歪靠在门槛上,吐着烟圈的朦胧的脸上就能看出,她们的无所谓已经有一百年那么久那么稀松平常了。

到底是何事让人可以这么看透真假是非。可以从那些小调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那么事不关己的讲述。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大起大落的台北人,将他们陈年往事如数家珍一般放在菜单上,任君享用。也许是年华消逝,风月无情吧。过去那些姹紫嫣红,翻天覆地的追赶着今日的潮流主张,一个个顾盼生姿婀娜翘首,变化太大了,以至于都要好努力好努力的回忆,才能依稀记得过去的景致。一旦记起,却又如潮水般疯狂涌来,挡也挡不住,既然挡不住,那干脆顺其自然的平铺直叙好了。而像我这么经不起风雨的人,却被这一袭洪水猛兽吞没,早知道这个写了《孽子》的人就是太会讲故事了,还非要再趟这浑水,结果不言而喻,一早被他箍在五指山中,做他的文字囚。

没关系,反正我也学会了他的无所谓,放任他把那颗一降生还热火朝天的心抛得要多远就有多远。无所谓,我乐意自己沉浸其中,反正青春好枞。

第三篇:《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

这几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2篇《台北人》,书中一共涵14个短篇,作者白先勇。书里讲的全部都是身在台北的大陆人,估计也是经常在综艺节目里听到明星口中的那个“眷村”里的小人物的故事。

一直都挺喜欢看湾湾作家写的东西,文笔总是觉得更加细腻、柔软一些,比如三毛、比如亦舒、比如白先勇。读完总是有一股意犹未尽的感觉,并伴随着淡淡的忧伤和优雅。可以看出作者真的是闹市中一个纯净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我发现在睡前读《台北人》实在是很不明智的,14个短篇里的14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身处大时代背景下的破落窘态。印象最深的不外乎《永远的尹雪艳》,清高冷漠,貌似永远不老,脑海中立刻浮现手拿一把羽毛扇子,烈焰红唇摇曳在上海百乐门微微一笑的尹雪艳;桂林迁去台北的卢先生,明明心有所属,明哲保身,念念不忘大陆的梦中情人,却落得晚节不保、一生凄凉;《游园惊梦》中钱夫人身处闹热的筵席,却心在前尘往事的回忆当中,时代的冲击令人不禁唏嘘过去的旧时光,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世间最无可奈何的悲凉。

某人跟我说白先勇是男同性恋(这本书也是他介绍我看的),我说怪不得呢,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如此细腻地描绘一座城市的满腹心事,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将各种女性描写得更胜几分、粗细有致呢。总觉得他是喜欢清瘦、孱弱的女子的,对那些美好的女性形象加以了很多怜惜,但是却无一例外,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十全十美的幸福。

我是个怀旧的人,从这本书里看到了白先勇对旧时光的念念不忘,左手现实,右手回忆,就这样在觥筹交错的光线表面下,沉湎于过去而不可自拔。

第四篇: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

在还没有读完《台北人》的时候,我就想把这本书吼着对周围的人说,快看看这本书。现在仍然这样想,像个祥林嫂一样,兜售这本书一样。本书作者白先勇,里面是一个个短篇小说,每篇刻画一个人物,讲述一段过往。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合集,在我来说,失败之处是在最后的最后加入了一篇别人的读后感和分析,典型的学究式分析,是我所不喜欢的。所以,看这本书,或者看任何书之前,不要去看别人的评价,不要去看别人的分析,我喜欢自己去感受,也许你看完还是读不懂,但终究有一天,某一个瞬间,书中的一些情节,一句话会给予你一个解释,也许,这解释并不是作者的初衷,但一部作品的本身,除了传达作者的初衷,伟大之处也正在于给予每个人不同的养分。我个人始终倔强的觉得,那些研究派所分析出来的东西,兴许并不是作者的初衷,一个故事,分析出来各种目的,各种隐喻,其实也许作者就是单单纯纯的想说个故事罢了。所以,如果你读到个故事,但没有感受到深处的震撼,那并没有什么干系,我们不再是高中生,不需要分析文章目的和宗旨,也不需要段落概况,也许刚巧,作者就是告诉了你这么个故事,至于你的所得,谁又能知道它在你的身体里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实在不想把它写成一篇我所讨厌的分析性读后感,也是因为没那个能力去分析人物背景和传达的东西,所以就单纯的觉得很震撼,然后真诚的推荐个周围的人。让每个人自己去认识,结识,书中一个个像是站在你面前一样的各色人等。

第五篇: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谄媚的奢华》

谄媚的奢华

------电影《红高粱》的后殖民主义色彩

【摘要】:后殖民主义是90 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文化思潮,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从三个方面探究了影片《 红高粱》 的后殖民特性。在张艺谋改编自莫言《红高粱》《高粱酒》的电影《红高粱》里,就保存着这种后殖民主义的特性。并近乎于谄媚的表现出民族的劣根性。

关键词:《红高粱》 张艺谋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以及有关种族和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爱德华· 赛义德在《 东方主义》 一书中认为:在西方学人的视界中,“东方”被憧憬为一个从远古以来就洋溢着异国情调与传奇色彩的浪漫国度,而且这种憧憬是一种文化猎奇。虽然我们中国并没有真正地沦落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可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却遭受着殖民化的统治。

在莫言的小说中,并没有这些在电影中表现的这些意象元素,在经过张艺谋的改编之后,凸显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一些问题上的是是非非。张艺谋作的电影作品《 红高粱》首先是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之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一片轰动,特别是猎奇心理支配下的西方观众,可是在国内对于影片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影片《 红高粱》 折 《文学评论》

《谄媚的奢华》

射的落后文明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但是相应地迎合了西方东方主义者的欣赏品味。可是在这其中也暗含着许多实际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一、“伪民俗”迎合了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

在小说《红高粱》中,作家莫言所描写的是在山东高密的事情,张艺谋导演有意的将这故事背景挪用到了陕北的高原之上。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才是最原始的的最富有激情的,也是最能够满足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猎奇心理的。可是《 红高粱》 这部影片对民俗文化的阐述却带有很强的虚构性,即“伪民俗”性。

首先,在故事的层面上将故事的发生地移植到陕北那是合情合理的,但从史实的角度出发,这未免就太牵强了。影片将地点改在了边远的宁夏地区而不是原作中的高密东北乡。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因为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并没有深入到边远的宁夏一带。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会让东方主义者认为当年的中国非常弱小,连偏僻的内陆深处都受到了日本的侵略和蹂踊。

其次,影片中我奶奶要嫁过去的十八里坡是除了烧酒作坊一家人外荒无人烟的地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村庄是如此荒凉、人丁稀少的。

再次,去十八里坡的路上经过的那片高粱地被拍摄成野生的高粱,这也是站不住脚的,没有野高粱会是那么整齐壮观的,更不可能如此的生长在陕北大地上,在那片土地上,是不可能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的美满的。《文学评论》

《谄媚的奢华》

最后,烧酒作坊的人崇拜酒神。但是,我爷爷的恶作剧朝高粱酒里撒了一炮尿,竟然酿成了喷香的好酒一一十八里红。如此多的“伪民俗”客观上无形地迎合了西方世界的观众,为他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的东方国度,从而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引发了他们对东方中国“神秘”的幻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不了解我们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无疑是在给我们中国,中国认得脸上抹黑,可是对于张艺谋来说,通过这样做他成功了。

二、愚昧和落后引发了西方观众的后殖民情绪

影片刻意在视觉上营构了流动的画面,以最大的信息量来表现东方大陆传统文化的原始荒蛮与愚昧落后,供西方读者猎奇。在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开始前后的那段日子里,并没有影片所展示的那般的丑陋不堪。张艺谋有意的将这段传奇刻画成如此直露的对于金钱,物质等的追求实在是有那么点差强人意。

首先,在我奶奶上花轿前后,画外音里的那段“坐轿不能哭,哭轿吐轿没有好报,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这些语言信息无非在向我们传达新娘必须在轿子里也规规矩矩,哭和吐等任何动作都是伤风败俗的,新娘没有一丁点的自由,花轿也是一种束缚而不是让人欢喜的地方。

其次,我奶奶在曾祖父的眼里就相当于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曾祖父用她换取了李大头给的一条老骡子。为了让老李家的名气和气派提高自己的声望,穷困的曾祖父把她嫁给了李大头,逼她做了买卖婚姻的牺牲品,并向她隐瞒了未来丈夫的情况:对方五十多岁了而且还 《文学评论》

《谄媚的奢华》

是个麻风病。对于这桩婚姻,曾祖父自个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的 女儿高攀了。但她仍然处在父权制和夫权制的夹缝中,她只好把自己屈服给了余占熬。这样的情节塑造使得西方猎奇者认为,中国的妇女丧失了主体地位而沦为工具性客体,丧失了自己的声音和言语权力,仅仅缩为一个空洞的能指而成为夫权主义的反证;她们不仅受到压迫而且通过在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养成的精神驯服来支持对她们自己的压迫即她们已经心甘情愿地适应了男性的压迫。

再次,影片多次向观众展示了我奶奶的金莲小脚的诱惑魅力,也就是展示了中国妇女在身体上所受到的夫权社会的残害。拦路抢劫者掀开轿子的帘子时,注意到的是我奶奶的那双小脚,而不是她那美貌的容颜。我爷爷和我奶奶第一次的肉体接触就是我爷爷对我奶奶伸出轿子外面的金链小脚的抚摸和凝视。缠足似乎还有另一个目的。这种刻意把女性角色塑造成被动客体,营造为男性观赏愉悦对象的做法,使得西方人用新奇和带有偏见的眼光来看待东方,对待东方女性群体。

三、对情欲的大肆捕捉强化了西方观众的后殖民情结

在影片中张艺谋刻意的策划了几处具有商业元素的情色场面,虽然并没有直接的描写两性之间的苟合,但是在在那种大写意的视觉元素下,加上电影蒙太奇剪辑的视觉补偿,在看完这样的段落之后,自然的会在我们的意象里产生这样的错觉。这样的视觉营造,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人对于东方女性的视觉上的欣赏。

在迎亲的队伍里,我奶奶的三寸金莲的小脚,对于作为轿把式的 《文学评论》

《谄媚的奢华》

我爷爷的迷惑,甚至是对拦路抢劫的假“神枪三炮”的迷惑,这些稍微的流露着“色”,甚至是“性”的暗示,给西方观众传达了东方人含蓄的两性观念。在西方人的好奇心理的后殖民情绪中,似乎也是对于近日的老外对华人女性侵犯的始作俑者。

在我奶奶回娘家的时候,我爷爷将我奶奶捉到高粱地里并踏出了在一些影评人眼里的女性“生殖器”的造型,这无疑是对西方人的猎奇心理的苟合。在中国的历史上,的确存在着生殖崇拜。在那个人口就是生产力的年代,只有人口多了才是强大了,所以会更多的重视女性,重视生殖。可是在这里的生殖崇拜,似乎有点不合乎情理。虽然我们面对的是比我们强大的敌人,可是这样的背景对生殖崇拜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的联系。再者说来,这种穿越式的理念构架,除了满足西方人的欲望之外,尚不若实实在在的好。

总之,这部影片刻意营构了本土传统文化的愚昧和落后以取悦西方大众,使得西方观众对东方、东方文化以及东方人更感到好奇,满足了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

参考文献

【 1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2 】罗钢,刘象愚《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 《文学评论》

《谄媚的奢华》

学出版社,19990 【 3 】张京媛《 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下载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学评论

    永恒的爱情与悲剧 ——读《穆斯林的葬礼》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那是有关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

    文学评论

    《倾城之恋》的时间政治 一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着重评述了《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借着力捧《金锁记》所留下的言说余地,傅雷不失大度、颇显惋惜地“刻薄”了一番......

    文学评论

    神性之“边城” 诗性之寓言 ——解读迟子建《采浆果的人》 鹰潭一中陈建生 在不少女作家以时尚的笔法书写城市欲望的当下,迟子建却仍然蘸着诗意书写乡村的神性,这种不含媚俗的......

    文学评论

    文學評論 文學評論是運用文學理論現象進行研究,探討,揭示文學的發展規律,以指導文學創作的實踐活動。 文學評論包括詩歌評論、小說評論、散文評論、戲劇評論、影視評論等。《我......

    台北人(台北人的精神家园)

    “台北人”的精神家园《台北人》中那些或华美艳丽、或朴素憨厚的形形色色的台北人是那个时代留给白先勇先生最好的礼物,白先勇先生则是那个时代里“台北人”最真诚的赤子。他......

    台北人读后感6篇

    【篇一:台北人读后感】台北,常常觉得像海市蜃楼一样的存在的城市。常常觉得熟悉,却并没有真正的接近过。中学的时候,很流行刘墉、吴淡如之类的台湾作家,着实也看了一段时间的心灵......

    西游记文学评论

    西游记文学评论 ——对“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人物赏析 说起《西游记》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可以说这是伴随着我们80后90初长大的一部......

    《拜堂》 文学评论专题

    《拜堂》文学评论 《拜堂》是台静农的代表作之一,属于中国乡土小说,他的作品,民间性特别强,描写宗法制度对乡村底层的精神统治,生生死死,尤为突出。他与鲁迅关系密切且出自未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