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与人生的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21:3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音乐与人生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音乐与人生的论文》。

第一篇:关于音乐与人生的论文

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的时刻,又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脱了人声的限制,并且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等形式,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原由。以上实例说明,生活中需要有音乐来陪伴,而音乐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也可以娱人,更可以通过音乐音响的信息,来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无不如此。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是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以超越了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来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特别是器乐曲更是如此。因“喜、怒、哀、乐、忧、思、苦”这些感情属性,只要是人类,都会有相同的感知,至于其深度如何,那倒要视具体作品来定了。即使是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其音调虽有所同异,而感情、气质的属性,仍然是相同的。

再从目前社会上人材的培养来看,音乐尚有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乐来锻炼人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的发展,五官四肢灵敏协调反应迅速、再造想象及创造性思维的增强,在熟练迁移、触类旁通的作用下,使音乐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感知和研究,也有着促进功能。对音乐欣赏来说,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智力作用,而且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下自然而然的获得。因为听音乐时,大脑不会是空白的,必有种种多变的活动形象会泛映在脑海里。有时还会随着音乐,使人宛临其境,随音乐的音响,在内心里有种种喜怒哀乐的感情细流泛上心来。这种艺术的感情语言是非常微妙,它不可能只用文字及语言所能形容的。它可以从一星半点的标题启示下,进行丰富的生活联想,并循着标题启示,有着更扩大、更延伸的再造想象因素来“自圆其说”。这种从一点而至多点,从一线而至多线的想象,也即是音乐欣赏时的创造性思维了。并且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在一起的,是多路思维、立体思维、美感思维相交叉在一起的。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当聆听一曲、十曲、百曲……之后,人们的想象力的锻炼增强了,思维方式活跃了,思维反应灵敏了。这样,不是使人聪明起来了么?正如当代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一样:“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中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在平时大多都是音乐爱好者,或是兼有音乐家的才华,在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他们在科学上、学术上的成就,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作用。如天王星发现者是美国威廉·赫歇尔,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如法国思想家卢梭,还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他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更如爱因斯坦还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都是音乐爱好者。

再从音乐对人们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有所影响。虽然,不能完全象我国古代儒家那样,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扩大到相当巨大的地位,正所谓“乐者,德之华也”。“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等,但多听高尚的音乐,确实会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来,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也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情绪高昂起来。因为它是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当然,黄色的、低级情调的、庸俗的音乐,也同样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使人意志衰退、情趣低落,甚至陷入想入非非的魔阵之中。

对于世界各国的音乐,应该了解,以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特别是欧州文艺复兴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西洋音乐,不论在题材上,创作方法上、形式上、体裁上的丰富性和严密性上都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地。在技法理论的建设上也确实具有相当科学性和系统化。应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来看待。对此,绝不可轻视。例如:歌曲《重归苏莲托》、《魔王》、《鳟鱼》、《跳蚤之歌》、《北国之春》、《伏尔加船夫曲》;独奏重奏曲:贝多芬(小调悲壮《钢琴奏鸣曲》)、(小调《月光》钢琴奏鸣曲);舒伯特《圆舞曲》、尚邦《波兰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管弦乐约翰·斯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圣桑《动物狂欢节》、普罗柯菲耶夫《彼得和狼》,交响乐:贝多芬《英雄》、《命运》、《田园》、海顿《D大调第104》、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歌剧、午剧:莫扎特《费加多的婚礼》、威尔第《茶花业》、比才《卡门》、柴可夫斯基《天鹅湖》这些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音乐华章。曾经激励感动过多少代人呵!每位音乐爱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每次的聆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正是这些优秀作品极赋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不朽之作的原因所在。

但作为中国人,更应该对自己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有更深的感情和广泛的了解。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长期耕耘在这块土地上,各自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因此,我国必须在平时多多接触一些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并且从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开始,让其在幼年时代就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下成长起来,这就是具体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感情上更能够感受祖**亲的伟大深厚。近百年来经过许多音乐家的努力,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因此,在欣赏音乐时,应中西兼听,既不能把外国的东西认为好,也不能把外国的东西都视为不适宜给中国人听的,崇洋媚外主义及国粹主义均是片面的。但对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更加重视些,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的人民音乐生活中,通俗性音乐总是大量地存在着。古代称“时尚小曲”或“时尚小令”,今日称“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例如:《十五的月亮》、《太阳岛上》、《军港之夜》、《蒙古人》、《烛光里的妈妈》、《奉献》、《五星红旗》、《雾里看花》、《涛声依旧》、《榕树下》以及各种流行乐队组合“零音乐队”、“舞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羽泉”、“黑鸭子乐队”、“黑豹”。更有分风糜世界的现代音乐流光异彩,理查德的现代钢琴音乐,黑人歌手,里奇、杰克逊,疯狂歌手,麦当娜、布兰妮……等等。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倍加厚爱的音乐人。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短小精焊,轻松愉快,它给人以娱乐、消遣,对人们精神上的调剂作用是相当突出的。但它也有两大类:一类是通俗的,一类是庸俗的。缺少艺术修养和音乐基础知识的人们是一时殊难分辨,庸俗音乐的炮制者也利用此来牟取利益。我们只有加强音乐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下才能逐步到达。它的方法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用健康的代替庸俗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给人们以美以娱乐、以愉快。人们是为了追求美的享受才来听音乐的。

去积极地倾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会使你的生活是美仑美奂、情趣昂然。

潜移默化,终生效益

音乐对于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净化和升华,是通过音乐对于人的感染和熏陶。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作用于人,使人终身受益。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是有用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能代替音乐本身。对待音乐的态度,只追求短期效益是完全错误的,急功近利则更是非常有害的。

(3)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得到社会组织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的锻炼。

a、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非具象性的,音乐是声音,看不见摸不着,所谓“音乐形象”,只不过是一种比喻:音乐又是非理念性的,它本身并不传递概念定义、逻辑、结论之类可以使人“懂”的理念信息:音乐又是不确定性的,不但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且即使同一个人欣赏同一段音乐,也能够每次获得不同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前面提到的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的特性棗不经过任何的“中介”和“转译”;因此,无论是欣赏音乐、演奏音乐或是创作音乐,音乐都能够给人留下最广阔、最自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最精妙地体现了“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的精神境界。音乐与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天生的联结在一起的,这也是其他的文学艺术门类所难以比拟的特点。

b、社会组织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

人的社会组织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简短提及。音乐活动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合作性和交际性。即使是个人弹琴,在上课和考试的场合,也必然是置身于一种社会环境,要求具有良好的与他人、与社会交流、协调和融合的素质与能力(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孩子会“怯场”,就是缺乏这方面的素质)。乐队、合唱队、节日庆典演出这样的集体性音乐活动,会使你的孩子在更多更有益的社会交往中得到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对于众多“独生子女”来说,这方面尤其重要。

音乐与人生 ■文/丁国强

音乐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不仅与一个人的教养、品性相关,还牵涉到一个人的信仰和命运。尽管音乐天生就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东西,仿佛是世俗现实的对立面,但是,音乐却可以教人坚强,教人坚韧,教人从容。人的精神能量总要寻找一个释放的空间,音乐的功能正在于此。罗曼·罗兰说:“个人的感受,内心的体验,除了心灵和音乐之外再 不需要什么。”音乐是一个神奇的容器,盛载着人的喜怒哀乐。

一个人对音乐的向往是无边无际、难以穷尽的。如同仰望星空的人,你肯定说不清他的思绪有多长,他的眼神有多深。音乐是世俗世界的杀手,它制造了幻觉和梦境交织的世界,使人淡忘了人世的纷争和煎熬。一个人躲在音乐里,是一件甜蜜无比的事情,现实中的风刀霜剑被挡在了乐符之外。忘掉世俗世界的存在,是聆听音乐的一种境界。聆听音乐是一种沉默的激情,悠然的歌唱,无言的疯狂。一个人可以没有演奏音乐的才能,却不能没有聆听音乐的兴趣和能力。歌德说:“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聆听音乐同样是一种人生成就。欣赏音乐是技术层面上的选择,而聆听音乐则完全可以撇开懂与不懂、专业不专业的外在评判,进入个人的心灵世界。音乐是深奥的,因为音乐往往与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理解、对命运的把握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正是由于音乐的吸引和呼唤,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音乐对黑暗岁月和黯淡人生的照耀。音乐对人的感伤和忧郁格外照顾,每一个音符对心弦的弹拨,每一处慢节或快板对人的情绪的对应,都足以构成对心灵的挽救。音乐唤醒了自我意识,使一个孤独者能够在各种境遇面前保持平和的形象。音乐给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以发泄的渠道,使用音乐的方式咆哮、愤怒和哭泣。富有美感的节奏和旋律将这种放纵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这是一种难得的风度。一个人在音乐中形成的修养和成熟是极为珍贵的,因为这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像无心流淌的小溪一样在翻越山谷之后最终形成壮观的瀑布。

每个聆听者都怀抱着一颗怀念的心,怀念童年,怀念家园,怀念旧日情人,当心潮涌动的时候,音乐弥漫了生命的全部空间,暂时中断了与庸俗现实的联系,展现出一个洁净的自我。音乐实质上是一种内在的表达,是一种穿过时光隧道的相遇。音乐所保留的内心记忆之所以温暖无比,是因为它在一个人种种不幸的经历中积蓄着一生的精神热量,让人不由得泪珠滚动。

浅谈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个阶段的适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困惑,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等都是导致青年大学生困惑和痛苦的原因。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有的学生往往会采取一些不积极的方法来解决,个别甚至采取非常极端的手法处理,这些都是心理健康和情商发展不平衡所致。

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又称情感智力,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对“情商”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但引起了学术界、工商界的关注,更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有关情商研究表明,“人一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之于智商,80%则受情商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教育基地,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还要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特别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在大学生的情商培养中,音乐教育往往是一种容易被忽视却又尤为重要的途径。

l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情商培养中的作用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作为一门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学科,要当仁不让地对塑造大学生的和谐心灵、培育健康的情商发挥积极的作用。1.1审美陶冶,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音乐教育活动以典型的艺术形象去激励富于情感的青年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产生审美意象,从而领悟其中的道德蕴意。正如黑格尔曾经指出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旧1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艺术活动的体验来证实,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审美愉悦的作用下,产生了动人以情、感憾人心的艺术魅力,让欣赏者在愉悦,甚至是如痴如醉的状态中,唤起内心崇高的、美好的感情。例如,电影《音乐之声》中有这样一组感人的镜头:上校一家将要离开德寇统治下的奥地利,他们唱起了《雪绒花》这首著名的奥地利歌曲以示告别,结果全场的人都唱了起来,歌声激发起了人们满腔的爱国热情。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唤起了多少革命志士为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革命理想!在2009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爱无疆”大型赈灾晚会上,演员们真情动人的歌唱,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观众,激发大家对人生的美好信念和对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的尊重。这就是音乐的感化作用,它能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人的情感,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人升华了情感,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变得高尚起来。

1.2疏导调节。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

音乐能以旋律、音调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来改变、调节人的情绪,有利于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

(1)有效疏导,调控自我。优美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使神经细胞兴奋的作用,可解除疲劳、平缓血压、稳定心律.从而使心情轻松、愉快。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上一些烦恼、忧虑,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美妙的音乐却能使之超然物外。它能迅速调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复人的心理平衡,使之在乐声中融人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例如,在我们焦虑烦躁时,听一曲古筝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往往能洗去白天所感受到的种种燥热,把自己的心灵带入到一个宁静的世界;在我们忧虑彷徨时,听一曲《高山流水》,往往能让我们的心灵如水流般清澈、闲适,如高山一般坚定、厚实。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大学生需要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安慰自己的心灵,而音乐活动则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

(2)增强信心,磨练意志。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 也就是说,大学生不但可以从音乐中获得心灵的升华,还可以激发其饱满的精神和力量,燃起求知的渴望和创造冲动,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一曲《国际歌》唤醒了多少无产者的阶级觉悟!使他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激发了斗争的激情,坚定了胜利的信心;一首《苏武牧羊》则让学生感受到了苏武那种历尽艰辛始终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遇到困难时就拿起小提琴演奏他所喜爱的巴赫、贝多芬等人的乐曲,让充满想象力、美妙激昂的旋律增强自己的信心,这种艺术的魅力和神奇,不仅培养和促进了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更鼓舞起他们攀登科学文化高峰的勇气。作为新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不正需要这种激情和追求,这种信心和意志吗?(3)开阔胸襟,振奋精神。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音乐艺术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 ⋯.,避免了死心眼,避免了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些活一些。”口’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知这四种心理因素始终结合得非常紧密,彼此互相影响,从而较好地发挥了心理能动作用,使全部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音乐的这种扩散力和穿透力,强烈地激发了人的情感,能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向全人类发出了“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召唤,充分体现了音乐家“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精神,贝多芬宽广的胸怀和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以及那句“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的名言,听来令人振奋,撼人肺腑。当学生心中郁郁难平时,引导他们来听听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埋怨,都会在其中消失殆尽,心胸变得宽广。

1.3团结和谐,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情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从小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这不利于个人的发展。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它的特性就是这样神奇,正如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和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系起来,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4】

高校经常开展合唱、合奏、音乐剧等群体音乐活动,这些活动存在主角、配角,主奏、伴奏之间的分工合作,队员都要以和谐为前提,只有在同一时间内配合良好,才能确保整体的和谐。在合作中,学生们不仅从和声中感受到和谐的美妙,也让他们懂得要甘当绿叶映红花,懂得团队精神的力量,懂得怎样才能团结协作。所以,参与这类活动非常有利于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人际间的和谐。.

2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大学生情商的策略 2.1确立主题。融入精神文化

当今的音乐是流行音乐的天下。流行音乐比较通俗简单,易于掌握,适合于作为娱乐手段。在流行音乐中不乏好作品,但更多的是充斥着无病呻吟的“爱之歌”,这对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和情商的培养没有太大的价值。而那些古典的、知识含量大、寓意深刻的作品又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高校的音乐教育有责任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增加学生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并在引导他们欣赏、感受、品味的过程中实施情商的培育。在这里,笔者实践的“音乐主题化活动”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无疑是个很好的催化剂。首先,是民族文化主题的音乐教学。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集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和社会信念,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培养大学生情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我们可以把“黄河”作为一个切入点,由此不断地辐射、深化,让民族精神震撼学生的心灵。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一作品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创作的背景,感受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应该深入理解作家和作品的民族精神。作曲家冼星海和词作家光未然合作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把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倾听《黄河大合唱》时去感受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在学生的心灵被触动后,引导学生自己搜集有关“黄河”的音乐素材和文化素材,例如《不朽的黄河》、《我们是黄河泰山》、《黄河的水干了》、《黄河水长流》的歌曲和相关视频,有关黄河的历史资料,黄河的有关诗文等,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黄河的精神,写下对黄河、对民族精神的感悟,并试着谱曲,写成当代《黄河谣》。在这样深化的主题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已经超越了本身的形式,向更深的精神文化层面拓展,大学生们就会更深地了解以“黄河”为代表的“浑厚、坚韧、朴实、沉稳”的炎黄子孙的风骨和一个国家的民魂。无疑,在这样深层的音乐教育中,学生的灵魂得到了深层的激荡,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坚韧的精神品格就会在自觉的活动中铸就。

其次,我们还开展“音乐名人文化”主题式音乐教育活动。当今的大学生都喜欢追星,然而往往是只追其形,不求其神,缺少思考,盲目为之。为了减少大学生追星的盲目性,提高他们冷静思考和坚毅自主的能力,我们不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来几次“追星”活动。例如,莫扎特、贝多芬等都是音乐巨人,我们在欣赏他们音乐才华的时候,更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这二位音乐巨匠在有生之年经常与贫困、饥饿、疾病为伴,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在如此窘迫的生活中还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深入搜寻资料和追问中,学生们追寻到了这些伟大名人心灵深处的力量——坚毅、自我调控、自我激励、乐观等,正是具备这样的一些情商元素,才让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追寻音乐名人内心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洗礼,在潜移默化当中,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以及对生活和生命的沉思能力亦会得到很大提高。另外,也可以抓住流行音乐中的一些具有精神力量的名人进行探究,如周杰伦等,从大学生的心灵最近区域寻找培养情商的方法。

2.2创设专区。搭建心灵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大学音乐教育应该莺视乐观教育,营造学生良好的心境,这就需要为大学生搭建更多的音乐交流平台。在大学校园中,音乐沙龙和快乐音乐园地是培养学生乐观精神的很好的平台。建议在每个院(系)中设立一个快乐音乐园地,主要以歌唱和舞蹈为主,准备一些常用的曲目,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同时,组织学生教学交谊舞,利用普及的音乐和舞蹈来释放学生的压力,使他们的心情能够很好地自我调控,拥有快乐的心境。同时要开辟“音乐沙龙”,以“为生活而艺术,为心灵而艺术”为宗旨,举办形式多样的沙龙活动,可以是“自由漫谈式”,也可以是“专题讨论式”,如“古典音乐沙龙”、“民族音乐沙龙”、“流行音乐沙龙”、“烛光音乐沙龙”等,让音乐爱好者在这里自由交流,表达思想,彰显个性,增强自信。

2.3激活自我。奠定希望心理

情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充满希望。希望心理是人最重要的一种心理品质,如果一个人缺乏希望心理,就会感觉人生渺茫,没有前进的动力。而如果让他时常看到成功的希望,时常享受实现目标后的快乐,他就会在希望心理的鼓舞下走向成功。那么高校的音乐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希望心理呢?这就需要“激活自我”。比如组建各种音乐团体,如合唱团、民乐队、铜管乐队、舞蹈队等;组织多种形式的音乐比赛,如班级歌咏比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舞蹈大赛、民族声乐器比赛等;举办节日纪念活动和晚会,如五四青年节活动、一二·九纪念活动、文化艺术月活动、元旦迎新晚会、国庆晚会等,为各种性格和特长的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只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就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让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中获得成功的希望。在各种各样的表演中,发展了大学生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独立的人格,一些平时不太合群的学生在团体中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一些平时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也用音乐语言很好地展示了自己。在这样的大学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激活了自己,对今后走上社会也会充满成功的希望。

2.4利用网络,展现独特风采

当今社会,网络环境以其强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传递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大学生,网络环境正在悄悄改变他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音乐教育也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来实施对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如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实施“主题式音乐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七进行“主题式交流”,可以是一主题一交流,也可以是教师把多个主题挂在网上,请学生进行点餐式交流,不断地碰撞,快速而广泛地进行心灵的对流。也可以在网上开辟学生自己的“博客”,鼓励学生写音乐日记,形成自己对音乐人生的独特理解,补充自己在情感品质上的一些不足。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在网上进行歌曲创作,来反映大学生活,反映青春校园,有条件的还可以拍一些小小的音乐M,I’v,放在网上和大家一起交流。在这样的一些心灵碰撞和思想的创意中,学生们不断地弥补着自己情商上的不足,不断地塑造着自己完美的人格。

大学生情商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过程。柏拉图曾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情商的重要途径,学校要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感到自己被别人尊重,感到自己很有价值,感到学习很愉快,感到自己做事情总有一股创造的冲动⋯.作为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为青年学生架设一道通向美丽的情感人生的彩虹桥。

第二篇:品味音乐人生论文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谈在音乐中的情感体验

课程名称: 品味音乐人生 学 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何娜

2013年4月22日

谈在音乐中的情感体验

自从我认真地聆听过音乐后,我便深深地爱上音乐,喜欢听音乐。正因为音乐似乎总能了解我的感受,能够与我的内心发生共鸣。一些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音乐总能够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大学生,音乐已经成为了我生活当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一种东西,它让这个世界充满种种喜悦,让这个世界的情感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心中的感动油然而生。音乐没有国界,却有民族特色,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因此有了沟通的桥梁。这就是音乐的作用,不需太多的语言,不需要任何文字,只需用心感受。音乐,是人类最美妙的艺术,很难想象简简单单的音符在幻化的排列中能够演奏出如此的天籁之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音乐,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厌倦了自己机械般的发音,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暗淡无光,因此我们真的很需要这最美的艺术。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性情陶冶的熔炉。”音乐让生活不至于如此单调,而生活已经离不开音乐,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了音乐。从音乐中我们能体会到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情感:或欢快,或悲伤;或轻松,或沉重;或舒心,或烦躁……生活中并不会缺少音乐,只是缺少了发现音乐的心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有音乐的元素存在,有人类自己演奏的,有大自然纯净的协奏曲。

不同的音乐风格带给人们的会是不同的感受,有相通也有截然不同。听音乐者的心境、文化背景、接受的教育方式等会决定一个人在听同一首曲子时却是体会到不同的情感。每个人也会因心情的不同而选择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我在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听一些旋律缓慢,比较忧伤的音乐,因为这样的音乐与我那时候的心情能够产生共鸣;在开心兴奋的时候,就会听一些摇滚音乐,旋律欢快的音乐。一般上音乐风格可分为: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巴洛克音乐、Gregorian Chant、乡村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重金属音乐、朋克音乐、电子音乐、灵乐等。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人们多会选择听一些古典音乐;恋爱中的人多会去听浪漫主义的音乐;外出旅行的多会选择听乡村音乐,感受那种活力与自然的气息;热血激情的人喜欢听摇滚音乐……

从听觉感知中体验音乐的情感,要不断重复地,仔细的聆听,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了解这门艺术的可以通过聆听,在聆听中发展音乐听觉能力。所谓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在多听的基础上提高的,并且它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聆听者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评判态度。由于音乐给予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客观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心理体验,如喜、怒、哀、乐等。所以,聆听音乐时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此外音乐也是音乐欣赏者与音乐演奏者心灵沟通的艺术,要想深入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则需用心静静感受演奏者的表演出来的心声,从乐声中感受音乐的美感,用心细细体会音乐表达的那种即使语言文学也无法形容的情感。当音乐欣赏者与音乐演奏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时,音乐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你的脑海。两者的共同作用,我们可以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体会到音乐中的美。

除了从听觉感知中体验音乐情感,还要通过视觉感知体验音乐情感。音乐是一门既具体又是抽象的艺术。它靠着音乐审美者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空间,这即是音乐审美者通过想象在音乐所提供的旋律中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艺术境界。在体验音乐中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来实现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比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那欢快、明朗、优美的旋律能够激发起人们对春天的想象: 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溪流等等,人们陶醉在音响与美妙的想象之中。贝多芬的《田园》欣赏溪边景色时,常常想到司空图的名句:“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这时候音乐仿佛就是具体存在的。音乐作为一种唯美的宣泄情感的方式,时刻唤醒人、牵动人、吸引人。在音乐中,快乐、痛苦、哀伤都是美的,都能带给人触动灵魂的感动。愤怒时会选择听轻音乐,可以平息心中的怒气;悲伤时听抒情曲,引起共鸣,心里会有莫名的触动;欢乐时听节奏快的音乐,心情可以更加舒畅,令快乐的范围加大;这些都是音乐本身的魅力带给人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最富感情的艺术,它很容易激发和调动人的情感。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成为所特有的激动化的、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音乐总是善于抒发人的情感,给予人心灵的抚慰,安抚人心灵的创伤。在我感到迷茫的时候,我总会静静地听听音乐,因为它总能让我看清人生的方向;在我感到伤心无助的时候,我总会静静地听听音乐,因为它总能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音乐就像是人生,让你静静地躺在床上,也能体会人生的种种经历。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在音乐情感体验中享受美妙的感觉,陶冶情操,陶冶性情。

参考文献:

1、《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胡君英

2、《浅谈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与想象》

3、《百度百科》

4、《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

第三篇:音乐与人生

音乐与人生

——20岁那年

每一首歌都是一种回忆。我相信喜欢听歌,热爱音乐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我钟爱于有故事的音乐,因为那样我所听的音乐就不仅仅只是音乐,那里面有感情、幸福、悲伤、无奈,很多很多的思想与情调。一首歌,每个不同的人听来都是不一样的感受。在音乐的世界里,一千个丁香花就有一千个黄磊。

我不喜欢那种肆意夸张地笑说哪首歌不好听的人,因为那样太伤情也太容易破坏气氛。一首歌再不喜欢、再不好听(且不说这首歌评定它好听不好听的条件是否公平,理论是否站得住脚),都会有喜欢听它的人,都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它是著名音乐家著名作词人作曲人歌唱家开始创作的代表作;也许它是某个小歌星成名的歌曲,在那之前它肯定是被他/她被赋予了很多希冀与最后的一拼的努力;也许是一首特别古老特别经典的歌曲,但是它们的意义绝对不会比某些很合时代的歌曲要淡,因为对一定意义人来讲,他们是很值得纪念的,很值得我们拿心去回忆那个时代。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喜欢把最喜欢的那首歌一直反复不停地听,好像怎么听都不会厌烦怎么听都不会觉得腻。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这是一种超自然现象,是人为的。也许是这首歌真的太好听了,百听不厌,并且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由内到外的重生之感;也许是这首歌太励志了,听到它就会让人觉得人生并不是那么无助、不是那么茫然,还是有自己的方向与努力的意义的;也许是这首歌太感人了,让人从中也能够获得一种特别的情意与感动,现实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确实很难发现;还也许是某个人的MP3里面只有那一首歌,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我们很难去讨论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音乐的存在,因为这个要追溯的事情太遥远了,但是我们可以去缅怀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了音乐要怎么办?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电影、电视、生活、脚步、世界,都会多么乏味,就像夜莺突然失去了美妙的歌喉;舞者失去了曼妙的舞姿;老师失去了讲课的风采;生活失去了脚步轻快的勇气,走在路上不再有唱着爱情买卖的三岁娃儿;坐在铺满阳光的阳台上,手里的书本也失去了魅力;月光倒影下的浪漫也不再有恬淡美好的意象。

音乐让我们又爱又恨,它很淡然,可是我们很多人却无法自拔。对于音乐,要抱着一种欣赏和理智看待的态度,中年大叔大妈喜欢凤凰传奇的歌曲,因为他们热情激昂,能够调动气氛;高中生们喜欢许嵩郑源的歌曲,因为他们煽情、悲伤、非主流;大学生们喜欢刘德华、王菲的歌曲,因为他们经典、独特、有个性,但是也不乏20岁孩子喜欢蔡琴、刘欢的歌曲,因为世界情感太复杂,每个人的经历生活不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能耐去改变一个人,去嘲笑一个人的音乐感觉,只要我们相信对那首歌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真诚,那就够了。

我也喜欢一遍一遍听着喜欢的歌,但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听,是因为在听那首歌的岁月里,我有着自己最真挚最难忘的回忆。大一那年,我带着对陌生地方的好奇和对江南的殷切期盼来到了江苏扬州大学——我三姐所在的学校。因为姐姐要参加竞赛,没有很多时间带我玩,于是我边做着简单的超市促销员的工作边生活,在那一段时间里有一首歌一直陪伴着我,有一个人也一直指引着我。就这样,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段时间、短短的一个经历,却足以让我怀念一生。像这样的经历太多太多,在我心里沉淀的歌曲也越来越多,所以我很相信每一首歌都有它的故事,作词者、作曲者、歌唱者、听者的背后也许都有我们并不知道的故事。

人生就像音乐,有激动澎湃的最高处也有低声吟唱的最低处。如果你能够把握好生命中的精彩时刻,时刻记住自己低迷的时候,那么永远是一首永不褪色的好歌曲。在这个很多人喜欢所谓和无所谓的时代,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很多不应该失去的和迫不得已失去的

第四篇:音乐与人生心得体会

“音乐与人生”课堂心得体会

在第三次选课调整的的阴差阳错之下,我幸运的选上了119/120的“音乐与人生”课。当时看到立即生成的课程表时,心情特别的激动。自从上大学以来,本来怀着一颗文艺女青年并且学过吉他的我,却被一顶顶“工科女”“土木女汉子”的帽子压得抬不起头来。繁重的课业和社团活动也让我原本打算在大学培养兴趣爱好的希望渐渐落空,辛苦从家乡背来的吉他也蒙上了灰尘。我真的很怀念以前的音乐课,那些能跟同学们一起欣赏、讨论音乐的时光。所以当我发现自己能重温音乐课的记忆时,我是真的非常开心。如今这门为我带来太多太多回忆与感动的课程已接近尾声,我打算用这篇文笔并不太优美,辞藻也缺乏华丽的文章,记录自己最真实的体会与情感。

其实刚开始上课时我感到惊讶且惭愧,我发现自称音乐发烧友的自己缺乏很多基本的乐理知识。老师像魔术师一般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乐器,音域,音色等等的相关内容。虽然没能将它们一一牢记,但以后在面对这一个个名词时我想我不会陌生了。

说到让我感触最深的内容,其实有很多,挑几个最震撼我的讲讲。第一个应该就是宋祖英老师的《望月》。在这之前我喜欢的民歌唱法的音乐很少,比如谭晶老师的《桃花谣》和《远情》。总觉得流行音乐才能跟得上潮流,民歌是长辈们才会喜欢的。后来当我欣赏了这首歌曲后,真心被那满满的思念打动了。月亮作为古今文人骚客竞相歌咏的意象,一直以其清丽皎洁,高冷渺远被人们寄托了许多愁绪,哀思,与思念之情。这首歌曲先是唱主人公望月思人,最后表达了对所思之人深深地爱意与期盼。当我看到MV中宋祖英老师那被月辉映亮的双眼似乎望的比遥远更远,修长的背影被月光拉的更长,独自伫立在银光环绕的渡口,对着月亮吟唱着自己的情感。我突然明白了,其实思念一个人并不一定会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我们找到了思念可以寄托的地方,那么或许思念也能成为一种幸福,因为我们的心灵被充满着,而不是空虚无依,我们有着企盼,就会有勇气。想一个人不要放在嘴边,要放在心里,藏在眼里,这份爱的如此深沉的热忱,相比即便是海角天涯的阻隔,铜钱铁壁的壁垒也能打破融化吧

第二个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古今中外的艺术文学史上:梁祝,宝黛,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永远不乏那些相爱却不能相守的苦命鸳鸯,爱情悲剧比比皆是。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这首《梁祝》无疑将这个故事中的悲剧色彩渲染到了新的浓度。曲子刚开始放的时候很悠扬,我仿佛听到了鸟语莺歌,溪水潺潺,终于被父母获准的祝英台高高兴兴去学堂念书,这恐怕是她长大以来最兴奋的时候。后来她在人生最美的路上遇上了最重要的人——梁山伯。在小提琴悠长细腻的低吟和长笛缠绵婉转的引领下,他们相识相知,结拜兄弟。其中我最喜欢在主旋律之前小提琴忽然的拔高,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我明白了,这就是情愫在萌动,那种不可名状的感情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撒在了二人的心里。并且在偷偷的抽丝发芽,所以小提琴的旋律才会突然拔高,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种情感的滋长,所以小提琴的旋律再次回落,如同那被深埋在心中感受。接下来,曲风再次回归到中国传统喜乐的风格上欢快热闹,带着些俏皮的味道,相比是两人在同窗这四年所经历的不少快乐和趣事,幸福的小点滴。这时候,爱情已长成了茁壮的小苗,虽然没有说破,但是他们的心早就紧紧相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爱的两个人最终迎来了不舍得别离,这时候分别用大、小提琴来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细长的音色仿佛哭泣的英台,大提琴丝绒般的低唱如同笨拙安慰却难掩黯然的山伯。整个旋律回归充满哀伤的低沉。然后强劲的锣鼓和管乐器的加入,给整个带来了浓烈的波涛冲击,甚至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恐怖之感,仿佛在预告后面的不祥。这时候,小提琴音调再次拔高,这次不再是情感的滋长,而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字字泣血的控诉与抗拒,是英台在追求自己的爱情,试图像争取去读书一样争取与所爱之人双宿双飞。可惜,她失败了。再下来,便是两人最后的惜别。当你得知面前的爱人以后将再也无法相见,你会怎样?他们互相用哭哑的的嗓子诉说着爱意,重复着誓言,可是泪水洗不掉现实的残忍,突然曲风急转而下,锣鼓的敲打告示着悲剧的发生:梁山伯病逝了。这时候的小提琴已不再悠扬婉转,而是凄厉尖锐,快速的切割出涕泣抽噎般的声调。如果说刚开始还只是哀伤的低泣,后面越发的加快的旋律则说明已变成了带着愤怒与倔强的决绝。对于英台这种至情至性的泼辣女子,敢爱敢恨,与爱人的生离死别已让她心如死灰。“哀大莫过于心死”,她宁愿死也不愿意苟且地活着。终于在一声锣鼓重响之下,英台投入了坟墓。这时候我一直充盈在眼里的泪水也终于落了下来,一份爱,要有多深,才能抵御对死亡的恐惧。幸好老师当时关闭了灯,我失态的表情并没有被别人注意。后来我自己回去看了动画版的《梁祝》,还是哭到不行。就像何韵诗在《痴情司》里面唱的那样:“今生若无权惦念,迟一点,天上见。”有的爱情的存在,并不是因最后长相厮守而弥足珍贵,或许有的相遇注定要以悲剧收场。但那又怎样?在最美好的时间用力的爱过,也是一种美好。只不过这份爱太悲壮悲怆,我们只能不断地唏嘘流泪,期翼自己的爱情宁可平淡无奇也别险象环生。有一句话:“我们都爱上了别人的爱情。”我觉得说的很对。不过我也觉得,就像曲子的结尾,重归主旋律后,情感既不悲伤,也不是欢乐。而是一种淡淡的明快。如同我们终将回归的生活,恬静平淡,有悲伤,也有小幸福。或许那些所有人,在经历了高低起伏后,我们都能找到生活的本真,内心的本我。

这些就是在“音乐与人生”课上给我感触最深的两部分,我把那些旋律放在心里,在我孤独落寞,懊恼忧愁时重温于脑海。让心灵重归鲜活,让自己站起来拍拍灰尘,大声说:“明天,你好!”

土木专业

土木九班 张蓝月 2014110371

第五篇:易经与人生论文

感悟《易经》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易经》。《易经》一书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是十三经第一本,四全书第一本。《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演绎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结构。它是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是民俗之根,是白家之脉,是万法之宗。在儒家,它是群经之首;在道教,它是三玄之一。它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思想的没一寸土地,扎根在那里。它“总万教于一本,约千训于一义。”它是华夏思想与哲学的源头,是文学的鼻祖。

当我走进《易经》的世界后,我发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里面的东西:警句,哲思,教化„„惊叹于它一整套庞大的系统:河图、卦象,六十四卦的演绎,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与天干地支的对应,与中医中人体器官的联系,与家庭中父母子女的对应,“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它似乎是在称述世界的“道”,它似乎是在演绎宇宙的规律,它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联系。无处不透着神秘,无处不让我为之着迷。同时我惊奇地发现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高到了令我叹为观止的地步。

《易经》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正因为如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易经》中的人生哲学,世界观。

一、《易经》中的人生态度

《易经》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里《易经》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易经》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掌握这些,我们才能知天,但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易经》除提出知天、顺天等处理人天关系的重要原则外,还提出“乐天”的思想。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

从《易经》中,我们可以学到正确的人生态度。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因为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子。

二、《易经》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天人关系虽然是《易经》哲学的主题,但《易经》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易经》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易经》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守正”这是《易经》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易经》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易经》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

《易经》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和”在《易经》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的思想体现在《易经》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易经》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守正,中孚,尚和--这是《易经》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去实践的人生哲学。

三、《易经》中的处事原则

人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种种不同韵处境,要处理种种不同的事务。要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在可能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结果呢?《易经》通过六十四个卦的解析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具体的指导。概括起来,《易经》认为处事的基本态度是果决、审慎、适变。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世界上的事,顺顺当当的当然有,但也有好一些是并不顺当的,有些事真要去办,还要冒些风险。当然,不去冒险,自然较为平安,但也必然是平庸;

无大成就。世上凡干大事者,无不历经风险,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敢闯难关的勇气,没有临事果决的魄力,怎能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呢?在战争中两军对垒,战局风云莫测,取胜者,大多是指挥果决、敢出奇兵、敢冒风险的一方。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果决、勇敢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基础,必须以审慎粗辅佐,否则就会走到愿望的反面。《易经》就是这样教人将勇与谋,果决与审慎很好地结合起来。但这些都要在适变的基础下,要适变,也就要我们事物变化的规律。了解这些,我们就不必为自己目前淹蹇的处境而灰心、颓丧:,你可以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处境,争取光明的前途。同样,你处在极为顺利处境,并正在飞黄腾达的时候,也不要为幸运喜昏头脑,要当心物极必反,要为自己留下余地,留出退步,否则则可能后悔莫及。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知道《易经》不仅认识到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易经》认识到人在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更了不起的是《易经》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让人觉得它本质上就是一本哲学著作,是一把把握人生的金钥匙。

下载关于音乐与人生的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音乐与人生的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与人生(论文)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作者:袁航物电学院2011级3班2011070363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人生在世”。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问题,也是......

    论文_理想与人生范文

    理想与人生 理想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理想是火,点燃奄奄一息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领我们走向黎明。 理想是黎明,等待我们的是满载希望的人生......

    大学与人生论文

    大学是人生的起点 大学,是我们高中毕业后进入的又一个教育阶段。大学与高中有很多差异,它介于学习与工作之间,在学校我们是在学习,但是学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更多社会上的技......

    易经与人生论文

    易经中的人生这学期有幸选到孟老师的《易经与人生》这门课,虽然说是一门选修课,但同学的的兴趣却是极高的,对于《易经》这一国学经典都是抱有极高兴致的,想要通过这门课来一探究......

    哲学与人生论文

    哲学与人生 上了一个学期的哲学课,我或多或少的对“哲学”这个话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之所以最终确定这个题目为论文标题,是因为我通过这个课程,初步领悟到了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音乐与人生说课稿与教案

    《音乐与人生》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

    高一音乐 音乐与人生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节 音乐与人生[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推荐]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学生分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