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教论文: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增强观察时效大全
幼教论文: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增强观察时效
幼教论文: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增强观察时效
【摘要】在幼儿园,观察是教师收集幼儿发展资料的重要手段,对幼儿教师来说要教育幼儿,必先了解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每位教师都须炼就“火眼金睛”能“眼观六路”准确、全面察觉幼儿各种行为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成长。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不善于观察,捕捉不到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增强观察时效通过对幼儿教师目前观察状况的了解、调查、研究。我认为观察活动中比较普遍存在如下现象:
1、随机性观察多,目的性观察少
2、个体观察多,观察集体少
3、表面现象观察多,深入性观察少
4、一日常规活动观察多,教学活动观察少
5、观察时注重结果多,注重过程少
6、观察时目测多,运用多种感官较少
7、主观性观察多,客观性观察少
8、观察多,研究思考少造成观察活动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缺乏系统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观察经验。对观察幼儿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不能全面地把自身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到观察活动中,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现象。影响了观察的质量。有鉴于此,我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改善观察活动中的诸多现象。
一、合理利用有意观察和随机观察
二、观察要兼顾个体性与整体性
1、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2、以点带面
3、分时段定人观察
三、观察要注重过程的客观性。首先要重视对幼儿行为过程的观察,其次要反复地进行观察,教师还要深入地进行观察,最后教师还要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
四、观察要提高结果分析的有效性,观察记录尽量做到完整及时,分析观察内容时应客观深入。
【关键词】 观察 随机观察 观察记录
观察是人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对幼儿教师来说要教育幼儿,必先了解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每位教师都须炼就“火眼金睛”能“眼观六路”准确、全面察觉幼儿各种行为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成长。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究竟该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这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幼儿教师目前观察状况的了解、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观察活动中比较普遍存在如下现象:
1.随机性观察多,目的性观察少。幼儿教师工作繁忙,教育科研经验有限,所以对幼儿大多的观察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所得观察素材也只是对幼儿一日生活多个环节的琐碎的见闻积累。常常见到什么,记忆什么,致使记忆系统简单像“流水帐”。例如:某教师观察幼儿角色游戏后,这样描述:“娃娃家里xx是爸爸,xx是妈妈,她们在买东西;理发店里xx正在给客人烫卷发;小吃店里xx.......”,如此对每个区域都有一个概括的描述,结果虽然观察到的资料很多,但教师却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出有价值的教育切入口。
2.个体观察多,观察集体少
一般情况下,受观察方法、班级人数、观察者兴趣的限制,大多数教师总喜欢观察个体幼儿的个别现象,比如:李X今天午睡情绪反常,赵xx昨天在活动中表现不积极,王x与小朋友争抢玩具等等,而很难观察到全体幼儿,至使一些幼儿总是游离在教师的观察范围之外,导致教师很难发现一些集体共性的问题。
3.表面现象观察多,深入性观察少
目前,幼儿园班级内人数偏多,幼儿园活动比较繁杂,环节更换快,教师常常忙于巡视,平日只能被动琐碎地去观察一些明显突出的现象,而随着活动的不断更换,教师视线又常被一些新鲜现象所吸引,所以常观察到一些泛泛的表面现象,而很少对某个现象或某个幼儿的行为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
4.一日常规活动观察多,教学活动观察少
幼儿包括幼儿来园、晨间活动、进餐、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午睡、盥洗等环节的行为现象较多,而记录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较少。可见一些每日“复制、粘贴”式的重复出现的常规活动能够较为频繁地闯入教师眼帘,而每日的教学活动形式、内容不尽相同,教师的关注点在于教案设计,教法使用等多个方面。尤其是一些教师的“唯案至上”理念,常使教师只重视教学组织而忽视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表现。导致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少,缺乏对幼儿实际水平的把握回应。
5.观察时注重结果多,注重过程少
在日常工作交流中,经常听老师们困惑地讨论:我班xx小朋友爱画画,但最后总画得乱七八糟,一团黑”,“xx小朋友吃饭慢,别人都午睡了,他还没吃完”,“xx爱打人,别人总告他壮”。通过这些言语,不难看出,教师们很注重观察幼儿行为的结果,而往往对幼儿行为发生的过程观察甚少,致使自己找不到问题的原因。
6.观察时目测多,运用多种感官较少
一般观察时,教师多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幼儿最细微的行为,动作,却很少运用多种感官从各个方面去洞察幼儿最殷切的需要,以至于教师经常观察到幼儿的突出外显行为,却很少观察到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特征。
7.主观性观察多,客观性观察少
我们经常遇到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教师眼里或不同的班里观察到的情况不同,而且从大多数教师的观察记录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语言:“李x是个聪明调皮的孩子”,“张x是个好动的孩子”,“赵xx文静内向”,由此可见,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多受主观情绪印象的影响,真正很少从客观事实去观察分析。
8.观察多,研究思考少
教师在日常观察工作中常常是观察多,记录少,看到的多,真正去思考的少,讨论的多,分析研究的少,结果导致一些观察现象中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教育指导不能适时限制幼儿的行为表现。
造成观察活动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缺乏系统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观察经验。对观察幼儿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不能全面地把自身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到观察活动中,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现象。影响了观察的质量。有鉴于此,我们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改善观察活动中的八多八少现象。
一、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盲目性
观察是一种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集中。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根据一定的目的进行相应角度的观摩。问题和目标是我们观察时的出发点。
1.合理利用有意识观察
进行有意识观察时,教师事先根据观察目的预设问题,观察时引导幼儿有意识的把感知和注意力引向某一结果和行为方式,选择重要情景进行观察。解决“我为什么要观察,我要记什么。”如:要了解本班幼儿礼貌用语的掌握情况,那就要细致观察幼儿来园离园时“问好”的情景,还可以预设一定的情景,从幼儿交往的角度观察幼儿在情境中的对话,神情及行为表现。教师要善于进行有意识观察,这样可以促使教师深入理解幼儿,研究幼儿,并翔实制定出各种教育计划,减少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
2.有效利用随机性观察
教师不单单是“研究者”,“实验师”,更是孩子的“大朋友”“好妈妈”,在与幼儿的频繁接触中随时都可能会观察到一些偶发现像,通过随机性观察,可以迅速地捕捉到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的信息,这时教师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映,慧眼识别出有价值的内容,有意记在心里,根据情况或及时对幼儿行为做出指导或过后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
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教师有效利用随机观察,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孩子“用心去观察”,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及教育过程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不拘泥于预定计划,而是根据随机观察的感受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满足幼儿的需求。例如:一次大班幼儿数学活动,教师出示2、3、5三个数字,让大家编应用题,几个基础较弱的幼儿不知所措,而几个基础好的幼儿却反应冷淡,有的还说“早会”了。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方式,给基础弱的幼儿,每人5根小棒,让他们拥游戏棒编出应用题,而后又说:“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要能编出三道或四道算法不一样的应用题试试看。”“几个尖子”马上眉飞色舞,跃跃欲试。这位教师在活动中随机观察运用好及时在现场捕捉孩子的动态,有效促进本次教学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多种观察手段解决集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矛盾性
一个老师面对这么多孩子如何技能保证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到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又能保证全面及时的集体观察呢?
1.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观察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孩子的对面或侧面保证面向幼儿集体的位置,这样在个别观察中,通过扫视来完成集体观察获得信息。
2.以点带面。观察前根据目标选择几个幼儿为观察重点,以点带面进行观察,教师在观察点之间转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周边孩子的活动情况,从而获得信息,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可重点观察几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关注这些幼儿和其它哪些幼儿有过交往?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时间能维持多久?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只涉及这几名幼儿,而是把和观察重点有关的全都进行观察。这样以来几个点就形成几个组,几个组就形成了几个面。
3.采取扫描观察法。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进行轮流扫描法观察,通过扫描就可以大体了解全班幼儿情况。
三、注重观察的客观性
教师要想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行为看动机,就要注重观察的客观性。
1.观察要求详细准确,不仅要观察到事情的前因后果,还要重视对幼儿行为过程的观察。由于幼儿自我意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到幼儿行为发生的细节以保证详细全面地寻找教育契机,而且尽量使儿童保证自然状态,可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来真实准确地观察幼儿行为。
2.观察要求反复进行。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断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所以对于一次观察到的个别现象或集体表面现象,教师要持怀疑态度,采取跟踪观察,反复观察方法多次进行观察、分析、认证,以获取幼儿真实、深入的情况。
3.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在连续性个别观察中,教师要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上,观察重点看他是否知道饭前便后及时洗手。这样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4.克服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教师在观察时要克服自身兴趣、爱好、认识水平、经验及情绪状态的影响,相信亲眼所见的现象,客观真实的记录,不要凭主观印象带感情色彩去观察幼儿,更不要据已有经验主观臆断行事事先给孩子下定义,让孩子在教师的眼里就“翻不了身”何止是心里呢?
四、提倡观察时感官参与多样化
“观”顾名思义是看的意思,而“察”不仅仅是仔细看,更具有调查、考察、洞察的意义。幼儿年龄小,情绪变化、性格差异有时不能准确地外显到行为动作上,而且教师工作繁忙,用于观察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在观察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不仅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听、用体察、用心感知,从多角度去捕捉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洞察幼儿最殷切的需要。例如:有位教师在观察日记里写到:今天来园,我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迎接幼儿,一会XX来了,我主动向他问好,他没吭声,我又去拥抱她,没想他在我怀里使劲挣扎,一松手,从我胳膊下一猫腰钻进了教室,没有了往日对我的热情。于是我有意接近他,故意去拉他手,找他说话,他一直试图抽回手,一声不吭,低着头,躲避我的眼神,我感觉到他对我的排斥和抗拒„„。
五、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观察是先行手段,而根据观察结果对幼儿进行分析、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才是目的。所以对观察结果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恰当的运用观察结果,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1.观察记录尽量做到完整、详细、及时。教师平时组织活动时,应随身携带一个便签本,和一支铅笔,观察到一些现象随时随地记录。记录时尽量使用描述性语言,客观详细记录所见所闻,不要过多解释幼儿行为,而且为了记录迅速及时,可用符号进行记录,例如:“C→T你好”,就代表幼儿对教师说你好,或者运用现代通讯工具:数码相机、手机、录像机等,随时把有价值的幼儿行为拍摄录制下来,以保持记录的真实。
2.析观察内容时应客观深入
分析观察内容时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全面思索正确评价。首先要据实从观察内容中找结论,不要带有主观推断色彩,人为制造某种结果。其次,要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切莫简单给幼儿“贴标签”。最后还要从多方面分析寻找原因,一般来说,可从文化家庭背景、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幼儿成长经历等多方面寻找原因,以确保分析的有效性。
第二篇: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价水平
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价水平
【摘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必须是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观察能力是衡量一位教师专业的重要指标之一,观察已成为现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急需提高的一种专业能力。教育前辈维果斯基在《教育论著》中就曾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的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与悉心研究幼儿。
【关键词】幼儿教师 观察记录 评价水平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06-01
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关注预设课程,更要在观察中,关注幼儿依据自己兴趣、需要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及时地提供时间、空间、材料。我们每天与幼儿接触,总会发生许多事情,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作为评价幼儿的依据,也不需要对幼儿发生的事情一一记录,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特殊行为,运用摄影、摄像技术进行观察、记录。
一、运用多样有效的的观察方法对幼儿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摄像观察法在游戏中的使用。
它以摄像的方式记录下了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后期老师根据录像,对其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找到了适合这个幼儿的指导方法,使其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在运用此观察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对于记录游戏中小班幼儿的活动观察幼儿幼性行为的发展性非常适宜,因为幼儿的行为与游戏发展是动态的,且转瞬即逝。
教师找准了观察的要点内容,并利用录像带记录法,观察到了影响幼儿游戏专注度的因素,并及时的利用语言回应幼儿,很好的提醒小班的幼儿注意游戏的内容,又能完完全全真实记录幼儿游戏的全过程。
2.叙述观察法在游戏中的使用。
叙述观察法是指随着幼儿游戏中的特别行为或事件的发生,自然的将它详细描述再现出来。它比较适宜于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幼个别幼儿的特别行为,持续的记录变化,记录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能较为深入的了解幼儿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个别幼儿的发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要有事件发生就能随时随地观察孩子,有助于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世界,使教师真正走近了孩子。
二、幼儿活动中教师观察内容的确定与分析
了解了多种的观察方法,解决了怎么观察的问题,但观察的核心是观察内容的确定:即看什么?思考什么?我们通过学习与实践总结出:在游戏中,教师应该观察的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幼儿语言发展、幼儿情绪、幼儿游戏主题产生、幼儿游戏的专注投入、幼儿对材料使用、幼儿交往、幼儿游戏常规的发展。
首先是允许教师选择班上少数幼儿作样本进行细致观察。教师观察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在细致观察个别幼儿的基础上实现。为了克服班上幼儿过多,教师难以对所有幼儿进行细致观察的困难,在教师学习问题引领式观察的初期,我们允许教师选择班上少数典型的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他们的细致观察,积累信息和经验,提升观察能力。随着教师观察能力的增强,我们要求教师对全班幼儿作整体把握。
其次是集体分享教师观察到的信息。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分享观察到的信息:第一,分享观察记录。将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如照片、录像、笔记等)拿出来,在集体教研时分享,事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第二,利用进班听课时间,让教师每人选定一名幼儿,按照问题对该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然后集体分享观察到的信息。实践证明,观察后的集体分享为教师有效整合观察到的信息创造了条件,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
三、引导教师将观察中建构的认识和理念付诸行动
观察的目的是改变行为。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提高教育策略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观察后的行为跟进非常重要。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不管研修的过程是多么令人愉快,给人以多大启发,如果在研修活动中获得的想法不能付诸行动,那么或许参与研修活动对于教师的成长只有一半的功效。
将观察中建构的认识和理念付诸行动,是观察的后续阶段,也是观察效果的直接体现,这一过程使教师有机会实践并验证这些在观察基础上得出的新认识和新理念,为进一步巩固或修正这些认识和理念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引导教师得出一定的观察结论后,还引导教师学会用这些结论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观察真正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四、促进教师自主反思
在问题引领式观察中,作为观察者,我们不但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而且要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自主反思。观察中,我们既是问题的设计者,也是观察者。我们的观察对象有两个:教师和幼儿。我们要密切观察幼儿,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幼儿的特点和教育策略,以便引导教师对幼儿进行分析和指导。同时,我们要观察教师,根据教师的表现及时补充或修改已经提出的问题,引领教师进行思考,帮助教师建构正确的理念,提升教育技能。
在观察期间提高了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应答策略和随机教育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的观察力增强了,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仔细地观察,深入地了解每位幼儿的活动交往情况,对一日活动中幼儿间的冲突进行有策略的排解,疏导,对活动中幼儿解决冲突的技巧进行有目的地指导。
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运用摄影、摄像技术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价水平的研究,学会用这些结论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观察真正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篇:幼儿教师观察笔记
观察笔记
观察时间:2015年9月 观察对象:中一班全体幼儿
观察目的:和班后,两班幼儿相处情况 观察实录:
场景一:在吃饭时后,老师允许孩子们玩一会玩具,只看到张宇卓、可可在玩积木,卞姝画江艺淳在玩小熊穿衣,而在风火轮那里,围着刘贤锴、范厚翔、余胡正。
场景二:早餐后,孩子们在老师的许可下自行选择看书,孩子们选好书后做到自己的小板凳上安静的看书,而在另一边,曹若曦、江艺淳、余胡正正在讨论绘本《蒂妮的长头发》。
场景三:在课间的户外活动时,所以的孩子激烈的讨论着玩什么游戏,最后,一致决定一起玩“123木头人”。分析与措施:
虽然中班所有的孩子是由小一班、小二班两个班级幼儿组成的,不止是家长,就连老师一开始是都有些担心孩子们之间的团结,会不会产生冲突,矛盾之类的问题。而事实证明,是大人们多虑了。在开始时,孩子在互相的交往及关系的融洽上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这是必然的。因为开始孩子们互不相识,所以老师设置了多种活动,例如:在上第一节课是,让孩子们自我介绍,互相认识,多进行集体游戏或是请家长在幼儿园以外的地方多让孩子们互相玩耍。这不仅是孩子间的互相磨合,也是促进家长之间互相熟悉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篇:西部幼教论坛观察
读懂儿童 赋予他们发展的力量——西部幼教论坛观察(上)
胡敏、李益众《教育导报》2015 年11月26日3版
在游戏化教学走向纵深的当下,幼教“不是改造孩子,而是赋予孩子发展力量”的观念深入人心。孩子游戏,老师干嘛?教师如何去评价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如何给出正确的回应?这是当前园长和老师面临的新课题。
近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中国早教论坛组织委员会举办的西部幼教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专家、园长带来了专业成长、管理创新与家园沟通等角度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幼教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各园所最新的实践经验。
游戏,还是被游戏?
相信孩子是天生的自主学习者
重庆市特级教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习故事”研习项目特邀专家曾艳给大家带来了从“学习故事”角度重新看待幼教观念的做法。曾艳介绍:“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是新西兰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
她播放了两个来自幼儿园的真实案例。视频中,一个孩子变着花样颠篮球,时不时做出一些高难度动作,赢得阵阵掌声,孩子脸上充满陶醉;同样是颠篮球,另一个视频中则是一群孩子排着整齐的队列,做着老师精心编排的动作,难度不亚于前者,孩子脸上却全无成就感,而是害怕出错的紧张表情。
学前教育能带给孩子什么?曾艳认为,当孩子自主发现、获得支持时,带来的是价值认同,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当孩子处于“高控模式”,接受模式化训练时,则将失去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背《三字经》、背数学口诀,通过机械式训练都可以让孩子做到,但这样的训练对孩子发展并非真正有利。“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和生命的美好。”
来自台湾的福禄贝尔教学法资深培训师翁凡哲认为,幼儿教育需要在自然的方式下进行,让孩子通过实际动手的活动内化能力,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启发智慧和培养创造力。翁凡哲正在研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生成大数据,帮助分析孩子在日常生活、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文化及艺术教育方面的表现,发掘孩子的天分与特长。
孩子游戏,老师干嘛?
读懂孩子,给出恰当的回应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刘云艳对绩优教师进行了跟踪研究。她发现,绩优教师在评价孩子活动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他们能够迅速解读出孩子的学习状态:是在发展小动作、小动作的协调能力,还是在发展平衡能力或者是力量和耐力;是愉快的,还是彷徨、犹豫;是勇敢的、探究的,还是在尝试和失误中挑战自己。
这与曾艳正在进行的“学习故事”研究不谋而合。今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成立了“学习故事”研习项目,曾艳作为项目组专家之一,在重庆开展将新西兰“学习故事”理念与我国《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南》相互融合的实践。
新西兰幼教课程大纲《Te Whariki》的理想是“让儿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追求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从四大教育原理(赋予力量、整体发展、家庭和社区、关系)、五大学习与发展线索(健康、归属感、贡献、沟通、探索)多个维度,就像编织一张草席一样,将这些目标编制进幼儿的课程。“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有学习能力,而不是需要在外界的促进和推动下,才会学习。”曾艳认为,教师的专业性不是在于引导孩子去学我们想灌输的知识,而是看懂孩子的学习状态,给予适宜的回应。
怎样读懂孩子? 老师的“魔法”:注意、识别、回应
“学习故事”就是帮助老师正确识别和回应儿童学习行为的“发现魔法”。将儿童的学习过程通过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内容包含“注意——识别——回应”三个过程,观察儿童的学习,尽力去理解它,并且利用教师观察和分析的信息,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和教学,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建构。”曾艳说。
曾艳举了一个例子,伊丽莎白和露西用透明胶搭建了一座“黏糊糊的大桥”。在“学习故事”中,老师首先注意到孩子的行为,给孩子提供了回应,给他们一本画有桥梁的书,称赞孩子是出色的工程师。老师虽然没有干涉过程,却一直在观察,发现孩子在默契地合作,互相分享想法,不断地协商。工程量很大,用了6卷透明胶才搭建完成。孩子为自己设置的挑战难以想象,孩子的专注力令人惊讶。
看似一个简单的故事描述,却包含了伊丽莎白完整学习片断的所有必要元素,教师识别了合作、探究和专注力三个要素,让家长看到了孩子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学习者。
善于运用“学习故事”的老师,看起来更悠闲了,只在必要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回应,但实际上老师更忙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识别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且在恰当的时候给出回应。
重庆上林幼儿园激励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地去注意、识别、回应幼儿发展,看到并看懂幼儿的游戏,给予适时、适宜的支持,建构有意义的教与学,构筑积极和谐的师幼关系、幼幼关系。上林幼儿园还为每个幼儿建立了幼儿“学习故事”档案册,教师们时常为孩子们讲述“学习故事”并鼓励家长将“学习故事”档案册带回家分享。
信任教师,让教师成为决策者 ——西部幼教论坛观察(下)
胡敏、李益众《教育导报》2015年12月3日3版
幼儿教育,除了读懂孩子之外,园长的领导力和教师的专业性成长也同样重 要。在西部幼教论坛上,幼教专家们还带来了有关管理创新和激发教师潜能方面的经验和观点。
管理者放权,激发一线教师智慧
什么样的幼儿园才算得上是优质园?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园长林剑萍认为,优质的幼儿园首先要有共同的愿景,园长、老师都要清楚到底要办成怎样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培育目标、教育思想要深入人心。园长的领导力,在于能够处理好教师和孩子、领导与教师、同伴与同伴的三维关系,用爱和发现的智慧让教师充满归宿感,体验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曾琴认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不是园长设计一套完美的方案让教师去执行,而是激发一线教师的智慧,让他们成为决策者。“如果园长用自己的权威,简单地代替老师作决定,可能是一场灾难。”曾琴说。
一线老师有能力接下这一“棒”吗?这不仅需要管理者放权,还需要教师自身提高素养,有能力进行教育改革研究,创新地提供决策。成都三幼的做法是开展全员参与的大教研。成都三幼的游戏一条街已经有9年的研究历史,让每个教师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曾琴说,“问题”意识是研究和管理的难点和创新点。老师在一线遇到的真实问题才是教改的提升点。而学校“启发式教研”的氛围,能让一个问题变成大家的问题。
以往的经验中,管理者的思路是监督检查,看老师是否按照国家、省 市、幼儿园的要求去做,其弊端就是老师们觉得自己总是在出错,甚至 “多干多错”。如果管理者换一种思路,放权给教师,鼓励他们从一线问题中做一些小研究,管理者只需要做“行政采蜜”,到教室里走一圈,不是 纠错,而是发现班上一些有价值的做法,和老师一起面对,一起反思。
成都三幼的一位副园长,只要到班上走一圈,就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当老师还只有模糊的想法时,她却能清晰地将其指出来,带领老师们走向专业的深度。当管理者脱离“监工”的角色,转变成老师专业研究的指导者、支持者时,管理者和老师的关系改变了,大家成了同行者,都是爱孩子、懂孩子的幼教人,都在互相支持,迈向如何支持孩子发展的专业深度研究中去。其结果是,教师越来越能干,幼儿园发展越来越好。
当幼儿园所有人有共同的兴趣 ——研究孩子的行为,支持孩子的发展,那么这个兴趣就会产生价值,指引大家寻找到最适合今天孩子的培养方法。“我们是用昨天的教育,教今天的孩子,适应明天的社会。”曾琴说,我们无法预见未来,孩子未来有什么样的生活,只有孩子知道,而幼儿园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激励老师的创新性,以教育科研的态度对待每天的教育。“我相信,一个对真理有敬畏感,真正进入了儿童世界的老师,他的决策也都是把儿童放在首位的。”
家园沟通,实现教育理念的渗透
重庆市特级教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习故事”研习项目特邀专家曾艳发现,“学习故事”成了家园沟通最好的桥梁。幼儿园老师精心写的一篇篇“学习故事”,都被家长们珍藏起来,因为这里有对孩子个性能力的关照,具体到细微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所反映的幼儿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每学期,自己孩子的“学习故事”、小组幼儿的“学习故事”、集体幼儿的“学习故事”,都是家长第一时间收看的内容。
家长对“学习故事”的热情引起幼儿园的关注,试点“学习故事”的幼儿园给家长提供培训,帮助他们系统学习“学习故事”的理论及实践。在重庆上林幼儿园的新年家园活动里,老师把一个个的“学习故事”做成卡片挂出来,满园都是孩子成长的故事,让家长们倍感温暖。
“注意——识别——回应”既是老师专业性的体现,也是对家长最好的指导。家长看得到孩子学习的内容,看到老师分析、参与的过程,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就实现了面向家长的渗透。一些家长甚至也加入到“学习故事”的写作中来,按照“注意——识别——回应”的格式,将孩子在家的学习事件写成故事,成为家园沟通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学习故事”和老师的专业分析,解决的是沟通内容的问题,家园沟通还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讲出来,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孩子之间因为抢玩具发生了争执,老师如果只是告诉家长结果,家长会很尴尬,并且觉得老师在中间无作为。而如果老师换一种方式,先努力找出孩子的优点,然后表示对某些行为比较担忧,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比如孩子性子急,手比嘴快,别人的玩具抓过来就玩,然后请家长一起来协商解决。这样家长就会感受到,老师对这个孩子非常了解,表明平时对孩子非常关心,这次的谈话也不是一次责难,而是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其区别就在于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是否有专业的分析,老师是否有作为,是否具有同理心,理解与感受家长的需求。
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刘云艳对家园沟通胜任力的研究中,她发现实现有效沟通有“7C原则”:可信赖性、一致性、可接受性、信息表述的明确性、途径的多样性、信息传递的不间断性与连续性以及信息接受能力的差异性。老师需要具备同理心,去搜集、组织家长需要的信息,用合适的方式讲出来。比如老师的分析、老师的作为、老师对孩子平时的了解,这样才能让沟通有实际内容,达到效果。
第五篇:第三季度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能力
妇产一科第三季度重点工作 加强专科学习,提高护士能力之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进一步改为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全面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我科开展“个性化软性服务”;充分发挥专科护理小组作用,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抓好专科学习培训和查房,提高护士专科技术素质。制定科室具体工作安排计划,成立领导小组,由科主任和全体医生共同监督、全体护士共同参与进行实施。根据护士能级对应、护士层级管理的原则,进行传帮带,现制定提高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小组:
组长:张胜玲
副组长: 王志红
成员:王利敏 娄南南 丁豆豆 一实施步骤:
开会宣传、统一思想
对于护士的要求除具备娴熟规范的专科技术操作外,还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它不仅反映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科室通过召开全体护士会议,把提升的主题告知每一位护士,并让护士制定自己的提升计划,人人相互督导,护士长和质控组长承担检查和督导小组,首先制定专科知识学习计划,业务学习、疑难病例分析等、通过参与讨论,总结和丰富相关疾病知识,提高对相关疾病进展的认识,保障了优质护理落实到位,加强对疾病潜在和现存护理问题的了解,从而提高观察病情的能力 制定领导小组职责
(1)能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常用急救技术。(2)能独立准确评估、判断和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
(3)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优质护理工作,每天提问并指导护士观察的内容,并进行评价。
(4)月底进行本工作总结,评价每位护士观察病情能力提升进度和每位护士下步努力的方向 二:具体实施细则:(1)由于本科护士上班的年限和业务技术水平的差距,导致有的护理人员欠缺临床观察力与思维能力,没有预见性。
(2)低年资护士对疾病的各种临床改变缺乏应有的感知,对一些重要的临床改变不能准确判断和预测,由此要教导护士观察病情是一项比打针发药更难得基本工。
(3)护士缺乏自觉学习主动性,不能主动和有意培养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导致工作只是单纯的执行医嘱和书写护理记录单。
(4)尤其是新进护士:年资低的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掌握有限,需要重点培养。
(5)部分护士工作情绪浮躁,缺乏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护士能力总体评价要求
1、护士不但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业务技术,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慎独精神、以及对病情细致观察、耐心照顾的态度。
2、熟悉一般的护理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常见技术操作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应急措施,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
3、还要有急诊意识,对于复合伤病人病情变化快,因此抢救、操作中
要做到“稳、准、快”,熟悉操作常规,明确抢救程序,力求争分夺秒。
4、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专科疾病知识: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常见技术并发症观察和处理,认真书写学习笔记和疑难病例分析总结经验。
5、护士需要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根据病情能提出护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
6、护士要养成眼勤、腿勤、嘴勤的习惯,遇见问题多咨询医生和年资高的护士。(三)具体实施措施
1、针对2017年07月01号召开(如何提高护士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的全体护士工作会议,进行随机提问,了解护士对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能力工作的认识,是否改变思想,提高认识,布置实施方案。
2、全体护士认真书写每月护理查房病历一份20号以前完成。写完由质控组长王茜月底进行质控检查,指出书写缺陷,评价对该疾病认识的掌握程度,指导护理问题及其护理措施书写缺陷,进行改进措施的指导,提高护士对专科疾病知识的掌握。
3、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新进护士和年资低的护士参与学习和书写,并在月底业务学习和专科疾病讨论会上进行讲解学习。
4、全面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护士每天对分管病人全面评估,掌握特殊病情变化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护士长和质控组长进行床边查房提问护士是否全面掌握病情变化。
5、护士长每天带领护士进行大查房,告知危重病人存在的潜在并发症,以充实护士知识和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护士对疾病并发症的预见性。
6、护士每天在晨交接班时认真听并记录医生的讨论,利用每个可以获取信息的机会,护士长和质控组长也利用晨交接班时,把重点病人可能
出现的的情况,让护士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警惕性和敏锐性,以便让护士深入去了解病情,而不是机械的执行医嘱,养成了发现特殊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四)巩固措施阶段 一:做好传、帮、带
工作要求:质控护士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常用急救技术,能独力准确评估、判断和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优质护理工作,每天上午治疗结束后提问并指导护士观察的内容,并进行评价。月底协助护士长进行工作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五、季度(8、9月)持续改评价措施阶段
1、针对不同层级护士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条件许可下,争取每年有一名护士进修学习,积极接受新知识,开展新项目。护士争取每年一次外出短期学习机会,接受新知识,巩固现有专科护理知识,从而具备较强的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
2、每月底会议总结、反馈、整改好的持续改进,护士长和质控组长书 写本方案工作报告。
3、充分发挥专科护理小组作用,对高危病人能及时做好风险评估,指 导护士正确进行专科护理观察记录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根据病人需 要及时进行专科护理会诊,在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4、加强“重点患者管理”对新入院病人、高危孕产妇、危重病人、老年病人、术后病人列入交班重点,责任小组长、护士长应每天进行查房,及时了解病情,指导处理护理问题。
5、加强“重点环节质量风险管理”如高危孕产妇产前、产后观察,对手术术前后的交接、巡视、病人特殊用药及管道的安全护理措施的落实。4
压疮和高龄妇科术后深静脉栓塞的预防等做到每个工作环节执行认真细致严谨,其他体现“有章可循”重在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总之,护理人员要强化现代护理角色地位,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 质,强调护理人员-病人-环境-社会的整体配合,懂得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和方法,把每个环节抓好,有效地管理措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力度,为妇产科患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和氛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