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课堂导入的有效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有效运用
很多老师认为课堂导入只是“作秀”,是个花架子,只能使课堂热闹点,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呢?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精彩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多样的方式。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课堂导入谈谈我的做法和反思。
一、讲述趣味故事导入
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成语、历史、传说、寓言等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让学生在仔细听故事时,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
比如在讲《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天堂门口,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让她们说出自己一生最高兴的事。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住了一天新房子,我这辈子活得也不冤啊!”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在我去世前终于把买房的贷款还清了!”我紧接着问学生:中国老太太攒钱买房,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你认为哪种消费观念比较合理?学生们先交流讨论,然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说:“贷款买房消费好。”有的说:“攒钱买房消费好。”最后我总结:“关于贷款买房,它的优点是可以提前享受,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贷款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因还贷而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攒钱买房,它的优点是没有还贷的压力,精神上和心理上都会轻松很多,但是攒钱买房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两种消费方式无所谓好坏,关键要做到量入而出,适度消费。”这样导入,自然合理,既拓宽了教学内容,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又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
二、运用时政热点导入
运用时政热点导入,就是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时事,国际、国内或身边的新闻与书本知识密切结合,设计精短的导语。这种导入的方式,把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 1 紧密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待到学生遇到争议,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引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如讲《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一框时,我以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三里屯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如牛肉饼掉在地上不经任何处理接着二次销售、过期的甜品更改包装接着卖、保存期只有30分钟的吉士片在4个小时之后依然可以使用等例导入新课,提出以下问题:“麦当劳三里屯店的这种行为有没有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侵犯了消费者的哪项合法权益?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运这些用最新、最近、最贴近实际的例子,自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眼前一亮。这种用时政新闻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深刻的知识,真正做到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置疑问导入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学习的导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疑问,导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掌握课本相关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如在讲《一个与集体》一框时,我首先让学生做这样一个算术题:121996-1=?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21995。我接着说:但在参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驻津某师官兵眼中,121996-1到底是等于多少呢?121996在这里代表的是什么?1代表的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带着这几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视频《活字模》。这样设下悬疑,巧妙设问,放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听课的欲望,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四、播放相关音乐导入
播放音乐是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能营造课堂良好的氛围。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如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能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选择播放一些积极向上的、学生喜爱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以此导入新课,这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
如在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一框时,我播放一首《大中国》。学生听到歌曲,又看到画面,心灵得到触动。结合歌词,我提问:歌词中的“兄弟姐妹都很多”,到底有多少?他们的分 2 布有什么特点?他们怎样共同创建了我们伟大祖国这个美好大家庭?学生们非常熟悉这首歌,大家纷纷议论,踊跃发言,教学自然进入了高潮。再如,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课时,可以用《我的1978》这首歌来导入;教学《天下父母心》这一框时,可以用《妈妈的爱有多少斤》这首歌来导入;教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框题时,可以用《画脸谱》这首歌曲来导入等等。歌曲这种文艺形式富有感染力,适当引用,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确保教学的高效率。
以上几种导入法是笔者常用的导入方法,而且效果显著。除此之外,还有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对比导入法、漫画导入法等。这些方法不一定人人适用,课课适用。教师必须时不时地变化一下课堂导入的方式,这样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导入方法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只要教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就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使课堂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从2006年9月秋学期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供同仁参考。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人教版、鲁人版、湘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南师大版、陕教版等多种版本。各地区的教师若比较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原‘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标准’、原思想政治教材与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后,不难发现原《思想政治》教材全国也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在同一体例的基础上对原“课程标准”的解释。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 “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很好。1.课前搜索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游戏娱乐 游戏是人的天性爱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一定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3.音乐感动 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4.设疑导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走创新之路”一课新课导入时,我首先投影了以下一段材料: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同时还存在高产值低附加值的经济现象,如一些企业生产的DVD产品,出厂价格35美元,但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13美元,生产成本21美元,企业得到的利润仅为1美元;一只价格75美元的MP3,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21.5美元,生产成本52美元,企业得到利润仅为1.5美元,这一现象被人称为“一美元经济现象”。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我让他们思考材料提供的“一美元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5.实践活动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讲授“搭起创新的桥梁”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进行创新必须培养求异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认识,我便请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比如用6根火柴,搭出4个三角形,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悟到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第三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
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而且其作用日益凸显。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教育的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执行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政治信念 情感教学 职业道德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日益受到重视,而情感教育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了。那么,在新的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教育,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知识面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社会缺乏足够的关注,故对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知识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厌学情绪。特别是中考所占的分值小,要求识记的内容多,每年考试的范围经常变动,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主动性。几年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教师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首先必须“动之以情”、“寓教于乐”。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情感艺术,枯燥乏味地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说教,又怎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情感呢?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又怎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的呢?因此,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注重情感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热爱和尊重学生出发,以积极的情感,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和手段,去激发和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振奋学生的精神,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感染,进而形成情绪记忆,促成信念的产生,行动的转化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本文就此问题中的教师因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旨求抛砖引玉。
二、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所谓信念,就是一个人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政治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化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教学之中。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才能向学生托出一颗赤子之心;当阐述马克思主义真理时,才能吐露出自己虔诚的信念;当讲到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巨大变化和描绘伟大祖国宏伟蓝图时,才能怀着一种由衷的喜悦和自信;当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时,才能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等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袒露自己的态度,才 1
能在教学中怀有浓厚而炽热的情感,散发出巨大的潜移默化的能量去感染熏陶学生。相反地,在讲到“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是虚伪的、不真实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等问题时,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自身对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态度,那只能是机械地平铺直叙地照本宣科,强塞予学生。有些教师对上述问题甚至持怀疑的态度,不难设想,“自己不信,何施人信”。这样的教学是难以打开学生的心灵,激发其内心的情感,达到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崇高理想效果的。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思想、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同教师的教育活动紧密相联的,具有自身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要求教师的理想信念、言行举止、品格仪表、情感智慧等都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时时处处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说得好:“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爱自己的学科,是良好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真诚的“爱”,才会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使整个教学活动富有情绪色彩。生动的讲解,恰切的比喻,激昂的表情,深情的语言„„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理智感,使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活动更加活跃,从而启迪学生的智力。
其次,要求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时时处处以关心爱护的情感对待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品行、智能方面不断提高,建立起平等、民主、友善的师生感情,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的心理定势,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信息和提示的要求,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互动,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步提高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轻视、鄙夷、训斥、粗暴等情绪,便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憎恨,学生一旦对你有了成见,就会对你的教学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即使正确的意见和要求也会遭到拒绝。可见,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我们教育中是具有何等的重要!再次,还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业务,与时俱进,不断进取,自我“充电加氧”,拓宽和加深知识面,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把真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广博的求知欲望;同时,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现代教学论,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使教育活动处于情理交融的交汇点上,从而将“理”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观念,形成他们的道德感。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学的艺术。
三、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也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思想感情所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是一种艺术,同一语言用不同的讲法,可以使人们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和理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是连接语言和思维的桥梁”。“求知兴趣的首要和头一颗火花,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中”。“教师的言语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传授教材内容时,恰到好处地付之以情感语言,灵活地掌握语言的轻重缓急,或轻快舒展,或紧张急促,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庄重。这样使语音铿锵有力,语调曲折跌宕,节奏抑扬顿挫,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感知教知的最佳效果。如果一个思想品德教师缺乏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而是机械生硬,平铺直叙,一个频率地讲课,定会使学生大脑活动功能受到抑制,产生沉闷、呆板、厌倦或不耐烦等消极情绪,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死气沉沉、一 2
问三不知;要么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甚至故意讲话捣乱等。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来表达课文内容和内心的情感,让全体学生在45分钟内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和情绪体验,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还要求教师善于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促使学生智能发展的动力。诚然,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较为抽象、难懂,既没有诗歌、散文的声情并茂;也没有音乐的悦耳动听;更没有美术作品的诗情画意„„,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等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设置直观形象的情境,展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动、形象、真实的故事、案例,能使学生以趣入境,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音乐、诗歌能起到以情入境,渲染气氛、深化课题、调节大脑和情绪、激发学生心灵的情感,受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寓言、漫画、典故、谚语、幽默小品等能唤起学生以奇入境,产生好奇的心理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求知欲望的升华;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设疑提问,又能达到以疑入境,勾起学生的悬念,形成疑惑、矛盾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迫切释疑解惑的求知思维,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等等。可见,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力做到生动、形象、有趣、含情、幽默,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形成轻松、愉快、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景。长期陶冶感化,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型公民。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年代,如何面向全体,发展个性,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原则,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情感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料索引或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第41页。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第四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析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浅析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要]目前,日臻成熟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现代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己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本文将对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构建新理念下的教学体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
1、正面教育效应: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
2、互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3、感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正文: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看不到多媒体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的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例如如思想政治课“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
二、运用多媒体,构建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体系
1、变灌输为感悟——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
《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效应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音像教材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
4、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
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5、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兴趣,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1、适度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
2、实效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使多媒体优势在思想品德课中得到充分发挥。
3、师生互动原则。
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4、实行“信息节食”,选择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过程中,师生要明白信息爆炸时代的特点,进行信息节食,避免信息污染,即运用选择性学习策略进行信息筛选,做信息的主人,不做信息的奴隶。
总之,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以灵活的“教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信息”要素的加入,为思想品德课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注入“新鲜”的活水和血液。当然,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并非易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者──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五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摘要]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导入上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幽默导入,时政导入,历史知识、典故导入,游戏、小品导入,图片资料导入等,本文将从四个反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课堂教学 导入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这五个步骤被各个学科、各种课型所运用着,特别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教师一成不变机械地套用着,而我们现在的要求是还给学生一个鲜活的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总结十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种典型的导入方法:
一、幽默导入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聪明绝顶,也算不上真正有智慧”。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幽默的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在教学《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幽默故事:一位年轻人要到北村去,可不认识去北村的路,他看见一位老人问:“喂,老头,去北村还有几里?”老人说:“还有三百八十丈。”年轻人说:“路途怎么讲丈?”老人说:“因为你就不讲里(礼)”。然后启发学生文明交往礼为先,同时要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随之进入新课的教学。
二、时政导入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坚持与时俱进。在复习《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的图表,图表内容包括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 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数据及增长率。同时用实物投影展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的“百姓生活大变迁”的数据资料,这一组资料包括鼓起来的钱袋子、多起来的私人轿车、低下来的恩格尔系数、靓起来的衣着服饰、精起来的饮食、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大起来的住房等数据,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互相交流谈感悟,并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讲。学生演讲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突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坚定不移的跟党走;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做“四有”新人。在这个导入设计中,我利用了鲜活的社会材料包括学生自身收集的材料,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演讲突出了本课的主题,联系了诸多的知识要点,整合了不同的知识要素,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历史知识、典故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丰富的文化积淀为思想品德课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宝库。对历史知识的充分发掘,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紧扣教学目标体现人文性。在教学《民族精神耀中华》一课时,我给学生列举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也列举了各个不同历史 阶段的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在我一次一次的举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体验了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认识到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在教学《奋斗成就未来》一课时,我列举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典故,如大禹治水、悬梁刺股、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等,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历史典故中感悟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成就任何事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必经之路,这对引领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游戏、小品导入
在初中三个年级的知识点分布中,7、8年级的知识较易,加之7、8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思维能力与9年级学生相比更注重感性认识。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导入新课既使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教学突出了他们的主体性,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新知识。在教学《习惯对人的影响》一课时,我让学生双手十指交*相握,有的同学右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有的学生左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让他们感觉一下,答案是觉得非常舒服,这就是习惯。反过来,重新做十指交*的游戏,原来右手大拇指压在上的变成左手大拇指压在上,结果怎样?他们会觉得很不 舒服,好象手的上面多了一个手指,下面又好象少了一个手指,这就是不习惯。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游戏中学习了知识,增加了感性认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教学《培养好习惯》一课时,我在课前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痛苦的挣扎”。新授前学生表演了这个小品,内容是“清晨,闹钟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一边想着早有的打算,一边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不断地提醒自己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给自己找借口,于是在忐忑不安中又躺了5分钟、10分钟„„”。我提问:
1、小品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局呢?
2、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结合实际谈谈这样的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这个小品再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生活化,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
五、图片资料导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利用图片资料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接受新知。在教学《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联合国会徽,让学生去领会联合国会徽的寓意,尤其是橄榄枝代表着什么,由此揭示“和平”这一主题。接着我展示“饥饿贫困的非洲难民”系列图片,并配以“贫困的非洲在滴血”(“血”为鲜红色字体)为标题,揭示“发展”这一主题,导入新课教学。这些图片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又给了学生强烈的心灵冲击,对揭示本课教学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五种导入方法,为我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当然,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还有多种,但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不断创新、尝试新的导入方法,激活思想品德课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导入方法:
(一)笑话导入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笑话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在教学《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幽默故事:一位年轻人要到北村去,可不认识去北村的路,他看见一位老人问:“喂,老头,去北村还有几里?”老人说:“还有三百八十丈。”年轻人说:“路途怎么讲丈?”老人说:“因为你就不讲里(礼)”。然后启发学生文明交往礼为先,同时要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随之进入新课的教学。
(二)热点新闻与时政导入
思想品德课是时代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其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思想品德课与热点新闻、时事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了解当前的热点新闻与时政,做到与时俱进。在上《一步之遥》第三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当代明星吸毒的新闻,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谈感悟。只是导入材料的选用应注意典型和真实性,要取材于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三)历史知识、典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的文化积累为思想品德课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宝库。对历史知识的充分发掘,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紧扣教学目标体现人文性。在教学民族精神,我给学生列举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也列举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族精神。在我一次一次的举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体验了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教学我列举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典故,如大禹治水、悬梁刺股、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等,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历史典故中感悟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成就任何事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必经之路,这对引领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图片资料导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利用图片资料往往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接受新知。图表与数据、图片与漫画也成了各年中考题中必考的类型,所以利用图片与数据,成了我们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据与图片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但是在多媒体的展示中却能一目了然。例如:在多媒体展示了“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的图表,图表内容包括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数据及增长率。这些图表与数据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又给了学生强烈的心灵冲击,对揭示本课教学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