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的运用的体会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的运用的
体会
信息时代的到来,的确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有了多媒体教学,课堂美丽了,生动了,既解放了教师的粉笔,又解决了许多“三寸不烂之舌”所不能言语的“海市蜃楼”的苦衷。课堂容量增大了,学生可以如饥似渴地在网络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大大推动着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教学诸多推动因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我就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运用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通过多媒体系统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组织和编辑,把声音、图片、文字、影像,按照教学过程的逻辑需要组织起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能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例如如思想品德“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我们的教学内容,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我们就要感动学生,以往我们常常讲事例,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讲读水平有限,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加上一段精彩的视频,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例如,在讲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时,我们可以结合电影《红河谷》中的这一片断(课堂中插播电影片段):藏族的头人识破英国人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占领西藏的阴谋时,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挑拨、威胁,伸出五个指头,义正辞严地对英国侵略者说了这样一段话:“藏族是这个,汉族是这个,回族是这个,蒙族是这个,还有满族、维族„„。既然我们的祖先把我们结成了一个家,家里的事,就不当你的家来问了!”来说明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一个封建农奴主能说出这样有爱国热情的话语,那么,我们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以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会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通过创设情景演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初一年级《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时,我们先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关于一些青少年被非法侵害的视频,再用图例演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现场表演遇到侵犯时,如何选择保护自己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保护自己的途径
总之,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专题
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佳木镇汉校:史永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校教学设施的更进,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为教师的发展也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尝试运用了一段时间的多媒体教学后,我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开始老师上课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厌而其烦;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的瞠目结舌,因为没有感性事物、图片的认识,只能凭空想象。后来有了投影设备,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提供一些练习题,但也仅仅局限于本课的内容,不能旁征博引,学生们的兴趣仍未能激发。如今现代的教学方式下多媒体的出现,可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集声音、动画、图片、视频等效果于一身,学生们想看的、想听的、难理解的、不易接受的,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都能满足同学们的要求。过去的死知识,一下子变活了,让学生们变得兴趣盎然。例如:我讲五年级思想品德《学会调控情绪》时,我用老奶奶和两个儿子的漫画导入,直接抓住主题,进一步渲染了学生的理想追求。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开阔老师、学生的视野,拓宽老师、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离不开电脑,而电脑如果上网,一切资源一览无余,那可以说真的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古今中外,皆呈现在面前,就像一句广告词中说的:有线网络,无限精彩。既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励老师不断上进,不断追求。
每当我花辛苦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后,我都会自我陶醉地欣赏一番,因为自己的作品大功告成了,很有一种成就感。当老师们听课后给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时,我下来又精心修改。你说它里面凝聚了我的多少心血和智慧,但我乐此不疲,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成了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竞争
网络的好处就是资源共享,但有时犹如大海拾贝,拾得的东西有时不适合自己,但送给他人却是求之不得。因此,教师之间的合作为各自赢得了很多时间。当然,合作中的竞争也会成为老师们不断进取的动力。
以上是我使用多媒体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事物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既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弊端。我们运用多媒体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手段,切忌陷入它的误区,走入极端,让它牵着老师的鼻子走。我想那也就失去了使用它的意义了。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模版]
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南充市南部县铁鞭小学魏云昱
魏云昱,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中学一级教师,学校教导主任,现年44岁。2006年4月被评为“南充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9月评为“南充市专业学科带头人”; 2009年9月被南充市委、市政府评为“南充市优秀教师”; 2010年9月被评为 “四川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 2011年11月本人荣获南部县初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电话:***QQ :315729627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通过音频、视频等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是更好地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运用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并使枯燥乏味的政治道理变得形象生动。
一、思想品德课与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中考学科,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及教师的传统教育方法,使学生 1
往往感到思想品德课很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运用,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创新精神。
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茂、动静结合、形象直观的特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满足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引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学中耳闻其声、眼见其形,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教材,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巧设话题,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讲授七年级《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片段,同时配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变化的画面,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利用动画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学生已懂得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尤其是森林资源遭到乱砍
滥伐的情况十分严重。这时再出示一幅《落泪的地球》的漫画,让学生思考发言,并联系实际谈谈有何体会,深刻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保护环境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而激发了学生心中的共鸣:“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以往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收效甚微。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讲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不断探索,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逐步缩小,师生共同针对教材内容与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就使师生之间的这种教学交流逐渐变成情感交流、心灵交流,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技术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1、适度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
2、实效原则。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和表现形式,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以达到使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选材一定要新颖、典型、贴切学生实际,制作的画面要清晰、声音要清楚、文字量不要过多。只有高质量的课件,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增强教材的信度。
3、互动原则。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四、思想品德课运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一方面大大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不恰当使用或是对多媒体教学的定位认知不准确造成的。
1、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教师备课准备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的唯一教学手段,这就造成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度依赖,造成部分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也使得部分教师在课程的准备上不足,只是针对多媒体情景教学的讨论而讨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要明确主辅,切忌本末倒置。
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如果过分注重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选配,动画的设置等,就难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教学,虽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无益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
3、要注重多媒体信息之间的有效搭配。
思想品德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哲学思维,.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适时使多媒体信息之间进行艺术配合,效果会很好。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无关的或互相矛盾的多媒体信息的同时呈现。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生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拓展了空间,增强了感染力,促进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2014年2月23日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基于贯彻和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2.研究意义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向,可以赋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模式,在理论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思想品德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去,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四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5.“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背景、主要理论依据、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邵刚中学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初一至初三的全体学生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六、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0.10—2011.4)。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
(二)、理论研究和实践完善阶段(2011.4—2012.12)。
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学校“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4)、研究“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优秀教学设计;课件、交流材料等。经验材料等。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2.12—2013.12)。
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中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报告)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3、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4、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2、市教研室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课题组成员由市教研员,学校教师组成,他(她)们来自于教学一线,使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4、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学校重视
支持教科研工作,科研经费有所保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十、研究小组人员情况及任务分配情况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韩勇
课题组成员:李涛、施学武、朱海蓉、耿芙蓉、陆占恒、徐建福、陈文军。
2、人员任务分配情况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韩勇: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实施,承担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管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等。
(2)、李涛、施学武:负责经费保障及把好评估关。
(3)、徐建福、陆占恒:负责“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资料的搜集整理。
(4)、韩勇、施学武:负责对学校“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及研究对策。(5)、耿芙蓉、陈文军:负责“生活化”教学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小组
负责人:韩勇
2011年1月6日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教育并导致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本文立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就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展开讨论,着重探讨了多媒体技术让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印象。以期望能够把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更好地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兴趣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盘亭中学 黄庆 新课改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科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优化,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情境。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快,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现就思品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唤醒探究意识,促进自主发展。
科学家曾通过实验得出一个结论:人类获取知识的来源,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视觉和听觉,少数来自嗅觉、触觉和味觉。新课堂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客体,而是具有充分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自主人”;新课堂主张学生应带着问题主动地学习,抱着探究的精神,在努力掌握现有知识的同时,力争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丰富的创造性,选择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发现新的思想和理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可以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能够以其丰富的张力,强大的交互性,直观的形象性,独特的感染力,营造一种亲近的、和谐的,充满趣味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教学情境,这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学习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和实践活动中去。例如:上初一《自我保护》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大量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因意外伤亡的真实画面,这些触目惊心血淋淋的事实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使学生意识到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框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初中政治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并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列举一些身边的事例来引起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他们多关注一些自己身边的是是非非。传统教学的单一讲授法在这个时候显得有些呆板和枯燥,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传统的板书、教具、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孝敬父母长辈”这一内容时,如果是单纯的说教,肯定是空洞、乏味的,毫无说服力,学生也不爱听。于是,我放了一段 “感动中国2004人物田世国” 视频录像,然后因势利导,与学生共同探究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与父母如何相处。这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不但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祖国、对父母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理想和信念,也有助于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有助于对学生品德的养成。上《关爱社会》这一课时,播放志愿者加入四川汶川大地震救援和北京奥运会的服务的视频,使学生从这些志愿者英勇抗震救灾和热心社会公益的行为中,体会他们关爱社会、临危不惧、无私助人的可贵精神。让学生将本班愿意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同学组织起来,制订活动计划,开展志愿者活动。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努力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独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可变抽象为具体,化隐形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维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强化感知效果,降低抽象思维坡度,从而有效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难点内容。
比如在讲初三《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课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和应该这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后请学生对所在学校做一个调查,针对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切合本校实际的小倡议,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提高了课堂质量。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学资源得到良好的配置。
除备课、上课外,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让今天的老师大开眼界。比如在阶段复习或期中期末考试中,教师可以通过“百度”查询到数以万计条精良试题用以指导学生的复习或考试。这样既可避免学生考试片面依赖手边复习资料,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题型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更主要的是可以时刻贴近新课改,准确把握出题动向,使教师永远不落伍,真正实现与时俱进。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政治课的内容几乎是随着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国家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及时引进课堂,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既反映了时代特色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使政治课与时政热点的联系更加便捷,教师可以同时展现多种材料,便于学生进行比较、鉴别。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学习和思想交流。在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所提出的问题并作出回答和简要评述,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创新、巧妙设计问题,不拘泥于常规。多应用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素材的新闻媒体材料加以实践。例如,在讲到有关“一国两制”知识点时,我播放了香港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实况录像片段,雄伟壮观的场面,意气风发的驻港、驻澳部队,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使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神圣与庄严,并在心灵深处认真体会与思考“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现实意义,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提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因此,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总之,近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手段和互联网对于教师备课、上课的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