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哲学(论文)
《管理哲学》
指导老师:
学院: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姓名:
《管理哲学》论文
这个学期,我选了选修课《管理哲学》。从《管理哲学》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管理哲学》中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个人的娱乐休闲管理等等。
其中,我对其中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有着及其重大浓厚的兴趣。因为在当今发达的社会,企业的作用在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并且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就更加的巨大。一个企业的生存下来和发展壮大,跟社会关系密切,却也跟它之身的责任和管理有着不可比拟的关系。首先来谈谈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指确保企业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实现良性发展的相关制度安排与组织建设,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一项涉及到企业的远景与使命、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那他有什么内容呢??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内容:一是企业责任管理的主体性内容,即企业自身组织建设、管理价值和管理精神等。一般来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革与企业组织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企业责任管理的客观效果评价,即要根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客观评价这种管理活动的效果。一种比较理想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应该是主体性组织建设与客观效果评价机制结合在一起的体系。
当今社会,很多企业都不注重自身的责任管理。比如在自身发展的条件下,不注意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对人文的影响,不少企业还做黑工坊,这都一一体现了一个企业在社会的责任意识的薄弱。比如说有的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像西门子企业通信集团赢得UBMChannel旗下CRN企业应用奖。西门子企业通信集团首席营销官ChrisHummel表示:“我们很荣幸成为CRN的首届企业应用奖的获奖企业之一。OpenScapeMobile是一个创新、独特的解决方案,可在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中提供革命性的协作能力,用户可从现有应用程序商店中轻松下载该应用程序,IT管理人员则会对该应用程序与他们的现有OpenScapeVoice和OpenScape UC Server部署之间的全面集成表示赞赏。”(①)但是有些企业去不断亏损,像我们的制奶企业。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生乳标准被企业绑架,再一次引发公众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王丁棉接受媒体采访称三聚氰胺的使用是企业抢奶源而并非奶农主动造假。他表示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6月27日《京华时报》)据称,农业部正在着手制定生乳的分级标准。这就意味着,要消费高质量的乳品,公众就得掏钱,这似乎在运用市场的力量来解决乳品国标之争问题。公众不是担心新国标的最低标准的乳品没营养吗?不是担心最低标准的乳品不安全吗?好吧,那就创造一个让公众可以用脚投票的环境,通过分级的方式催生多种档次的乳品。如果大家都认为最低标准的乳品没营养且不安全,这种产品就不会有市场,厂家也不会生产这种低标准的商品。如此分析,分级标准还真能取代国家标准而发挥作用。(②)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老板,但是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个制度,搞好企业,为什么有些企业就是蒸蒸日上,而却也有那么一部分企业日落西山?我觉得在这就是企业的自身管理存在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和实现实在令人堪忧。如今物价上涨,许多企业在生存上存在问题,以前没有解决好,现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们更加无能为力。如果调高商品价格,就会少人来买,如果不调高,商品卖出去也利润不多,老板面临严重抉择。从而导致了许多黑作坊的诞生。面对如今的社会现状,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强烈互动,企业社会责任被提上了议程。我从中小企业社代写职称论文会责任的含义入手,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对我国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统计我国95%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涉及面广、内涵及外延都极其丰富的概念。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利益相关者保护范围的扩大,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将更加充实和具体,各种具体的责任形式也将逐渐融合、相互交织和重叠,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产生种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成为社会潜在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因素。其中,如何理解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和特点呢?所谓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在对股东负责、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等,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产生种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成为社会潜在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因素" 对企业的经营与成长形成了障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假冒伪劣商品横行,侵犯国家企业消费者利益。近几年来“从假酒!假药!假化肥到劣质奶粉!黑心棉“威胁到消费者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同时一些假名牌的仿冒也使得我国形象在国际上受损,而中小企业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来源据有关部门对部分省市多户中小企业质量调查统计“产品质量基本合格的企业占74%产品不合格及伪劣的企业占26%中小企业产品质量低劣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群体形象这些数字都使人们往往把中小企业的产品与偷工减料假冒伪劣联系在一起”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2.员工利益受到损害。总之,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企业品牌的投资、企业信誉的投资及企业形象的投资,社会责任的投资带来的利益必将大于其成本付出。从提高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劳资关系改善、社会公益等方面切实负起社会责任,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中小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说,我觉得,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时有发生,它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破坏了市场营销秩序甚互影响了中国食品在世界的声誉。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各个行业都呈现出激烈竞争的局面,食品行业中各个商家更是绞尽脑汁。部分商家为了短期性盈利甚至采用了不恰当的竞争手段。包括包装价值超过商品价值、产品价格战、使用不规范甚至虚假的商品标签等。更有甚者,在食品营销中还出现了违反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厚黑”营销手段,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从销售终端环节来分析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其中两个原因:信息不对称和营销理念。并从政府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从立法上加速转变中国企亚的营销理念,使中国食品市场安全可信。
在我看来,道德文化并非始于法规,而是始于个人责任。这不是说建立一个运转失常的组织,其雇员依照个人的道德标准挑选他们想做的事情。这意味着一个组织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质疑,并改进行为方式,以回应其雇员、管理者以及股东在道德方面的考虑,并适当回应其客户、商业伙伴与所在社区。做到这一点实质上是领导力问题。组织需要植入道德文化,这是一个巨大的管理挑战。准则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在编写道德准则时,管理层要发动公司全部员工参与其中,这一点至关重要。一部由高层公布而未广泛征求意见的准则,几乎不会得到员工的支持。过分依赖外部顾问很容易催生一块呆板的道德模版,不能体现最佳的内部标准、传统和价值观。内部参与有助于植入过程。导力还意味着树立榜样。这并不意味着品德高尚或完美无缺,而是要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应对和过人的勇气,尤其体现在掌握决策和行动的能力上。有许多事情管理者应当授权他人去做,但道德责任不在其列。除了道德是“其他人的”问题这种观念外,建立道德文化的最大障碍是短期激励机制。近年发生在英语国家的道德违规事件大多与做假账有关,目的是增加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做假账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在不同报告期内转移成本和收入,到追溯调整股票期权的执行价格,不一而足。财务造假非常普遍。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承认,通用电气的高管们乐于进行收益管理,尽管这么做完全合法。一度被认为道德过硬的模范企业——荷兰皇家壳牌,也篡改过生产储量数据。即使像苹果这样的创新科技巨人,也置身于一系列期权倒签事件中。这些在董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中实行的激励机制颠覆了道德渗透的努力,也使公司在商业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英美国家商业领袖的部分任务,便是重新设计薪酬体系,以确保它们不会损害道德行为。这意味着要减少薪酬组合中的股票期权,转而增加普通股(但受到限制),并减少薪酬对股价或利润相关的绩效衡量手段的依赖。
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一个企业想发展壮大,首先要了解好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以便随着社会的发展潮流去施展相应的对策,以至于不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而是要有一个体系的管理观念,对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并不是以为的暗地里依靠政府,暗地里欺骗消费者。只有老老实实生产,并通过社会这种渠道宣传自己,才能在人民中取得良好的信誉,并使用着用信誉,去做一个好企业,这样企业的生存才会不断迎来春天!
①选自新华网 ②选自搜狐网
第二篇:哲学论文
2008-2009第二学期
《哲学导论》结课论文
姓名:叶德活
学号:20081302031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生命的意义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臧克家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延长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是否也常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有许多时候我们会问我们自己,但是我们好像永远都找不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不同的观点看法。赫伯特说:“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的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探讨一下。
有的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满足个人的生理需要,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只是个人需要的最低层次,我们还有更高的需要去追求实现,因此,生理层次上的满足肯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吗?
那有的人会说,依据需要层次理论来说,那生命的意义就肯定是达到自我实现了。你看,千千万万的人都会说自己有什么样什么样的理想与抱负,自己一定要为这个理想、这个信念去拼搏,所以他们就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了。当自己的目标快要实现时,他们就会说自己的生命怎样怎样有价值。但是,那些人是否真的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有价值呢?我们只要多留意一下新闻,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的成功人士,其实其内心世界是非常非常空虚的,而一些知名人士,甚至是在我们认为其已经达到“自我实现”这个目标了,还会走上自杀的道路。因此,在他们看来,自我实现也不是其生命的最终归属和最终价值、意义。
那有许多人就会说,其实生命的最大意义在于奉献,在于服务了别人,在于成全别人之美。爱因斯坦就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而我们众所周知的雷锋同志更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去践行自己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
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里面脍炙人口,被广大读者奉为座右铭的话。这些人共同的观点是因为奉献,他们的生活有了动力,生命有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帮助了别人,他们的生命就显得更加有意义。
还有的人认为,自己生命的意义是在于延续生命和创造生命。萧伯纳也认为“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正如我们的课本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种回答会导致一个很奇特的推论”(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章56页)。的确,如果所有人都将生命的意义寄托在下一代,或者说是创造生命这个层面上,那么生命的意义也就会陷入一个无休止的循环境地。我们生命的意义是创造生命,那么我们创造出来的生命的意义呢?还是体现在他们也创造生命?这显然只是每一样能够繁衍后代的生物都会具有的。所以这是生命的真正意义吗?这是不是又回归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最低层次——生理层次的需要上了呢?
那有些悲观的人就会说了,其实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每天吃饭、工作、睡觉,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挫折、很多的不如意,生命还要承受很多很多的压力,我们时时刻刻还要为如何延长生命而烦恼。所以我们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精神是异常空虚的。因此,生命毫无意义,而如果确实要从这里面找到有意义的话,就只能说“生命的唯一意义就是受苦受难”。因此,我们时不时就能听到诸如“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的声音。因此我们就常常会听到某某因为什么什么的原因自杀的消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解脱的最好方法和途径。但是,这些人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其生命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而是牵扯到其他人的。因为他的自杀,可能还会使其他人的生命收到冲击和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其生命还是有意义的,至少其生命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相对于悲观的人,乐观的人就会说,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漫长的宇宙历程中,我们渺小的就像是不存在,我们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所以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来享受这一次的旅行。因此,“今朝有酒今朝醉”、“行乐需及时”的人生态度就涌现了出来。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把握好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快乐、无
悔的人生旅行,是生命的最大意义。张闻天说:“人生要有意义只有发扬生命,快乐就是发扬生命的最好方法。”所以,这些人从来不会为自己明天是否会离开这个世界担心,他们担心的只是当他们的生命没有结束前,自己会不会就不能享受了。所以,乐观的人他们不会去自杀,但是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只有享受,那么其生命也不会见的就那么有价值了。
英国哲学家罗素就说:“整个人类的生命,宛如一道壮阔的洪流,从不可知的过去,汹涌的冲向不可知的未来,我们每人都只是这种洪流中的一粒水滴,一个泡沫。”还有一个更经典的说法:“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在于不断的追求与失败。”他们就认为生命的意义其实是不可知的,我们生命活动的极度,完全为自然律所支配,唯一能做的只是把握好现在,去探索未来,在以后的经历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因此,延续上面的观点,既然生活是未知的,那么就又有人提出了生命的最大意义在于学习。在这些人的思想中,他们就觉得:既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么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的了解未来,延续生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然就是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他有个非常出名的论题:认识你自己。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中,人生命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通过学习认识自己。所以苏格拉底还有另外的一个观点:知识即美德。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所有美德都是知识的体现。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命题,即“我思故我在。”从这个角度看,笛卡尔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怀疑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存在的,而对待其他所有的东西也是经过自己的怀疑之后才确定,这个东西是否存在。所以,笛卡尔典型的对待生命意义的思考,就是觉得生命的最大意义在于怀疑,因为他觉得生命给了他怀疑的基础,而他的怀疑又体现了其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我们的生命之间或许联系紧密,或者可以说毫无联系。生命的意义问题,并不是一个我或者某一个人能够给出确切答案的命题。我们都说生命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生活、经历也绝对有很多的不同,也绝对不能找到什么解释生命意义是什么的答案。
在我看来,“意义”一词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可能我们认为很有意义的事在其他人看来就是一件超无聊的、不值一提的小事。所以,要评价一件事件有
什么意义,那绝对是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一样。
不过,我相信很多人都赞同的一点就是:作为生命,其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就是因为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接着谈进一步的问题。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对人来说,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
那最后就谈一下,我对生命意义的一小点看法。首先,就生命本身来说,它是有一个时间限制的。至少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发现有长生不死的人存在。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短暂而且仅有一次的生命。
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像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的痕迹,我们要赋予其什么意义,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因为生命属于自己。我赞同一些人的观点,如英国的一句谚语“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还有鲁迅的“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从自己出发,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人生没有或者没有那么太多的遗憾,做到“不枉此生”,我们的生命也就有了可能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了。
参考书籍:
1、《社会的精神基础》(三联书店、王永译版)
2、《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三联书店、汤侠声译版)
第三篇:哲学论文
品中国哲学,建完美人生
班级13年春学号:***81姓名:王彩莉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课,所以内容简单扼要。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的英文版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记录的英文书籍。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大了重大的作用。
我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希望自己能从中拾到一点做人处世的哲学,以改变自己充实自我。
所谓读史能够明智,看一件事物需要了解它形成发展演绎的整个过程,方能对其现状理解的更为透彻。现代中国人的观念一定与古代中国思想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制度的改良与革命,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以坚船利炮促成两个文明碰撞所致的一次次的思潮,也无一不见证了中国人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由传统的向现代的更为开放的观念转变。总有个挥之不去的困惑萦绕在脑海里:为什么中华文明曾经在唐朝时候如此强大,综合国力在当时属世界前列;而到了明清,国家却一步步走向没落,政府的集权暴政和愚昧无知随着文字狱的兴起、闭关锁国政策的加强到达了极致。而与此同时,西方为什么能够促成社会的工业革命,科技振兴。等待中国的,却只是被欺负和被妥协。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从大体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与古希腊海洋环境不同,中国陆地面积大而且多山,地理上便有着封闭的特点。希腊人漫游列岛,中国人只能望洋兴叹。不能从事海洋活动的中国人便依附在土地上进行辛勤的耕作劳动。所以农业历来都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历代的统治者采取的都是重农轻商的政策,他们坚信,人可以不做生意,但不能没有饭吃。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社会便得以长期的发展,并成了维持社会运行的基础。可以说,儒家的整套伦理是家族制的一个理论升华。儒家的伦理很强调人们各自的位置,君臣父子,每个人都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从积极层面上讲,用伦理去规范人的行为可以避免由无序引起的社会混乱,强调人在各自的角色中做好份内该做的事情,对当今社会仍有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消极的说,在儒家的人伦关系中,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从而才会被统治者利用成为其专制统治的工具,发展成为后来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绝对服从。而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走不出盛衰怪圈的最根本的原因——平等制约的缺失。
冯先生一再强调哲学的功用就是“提高人的心灵境界”,其最理想的高度就是“天地境界”。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冯友兰先生的建议:“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那么,一个人“哲学化”的开端,就是先要了解一下中国哲学发展史,感受一下中国哲学思想的博大与厚重,再选其精华为自己所用,这样就可以为“大道普传”时代的到来“人人高度哲学化”打下基础,保证自己不落伍,让自己紧跟时代潮流,成为骄傲的“弄潮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第四篇:管理哲学
【世界上最好的老板】澳大利亚老板帕尔默说:人每次只能睡一张床,吃 一顿饭,驾一辆车,跟一个女人一起,所以我决定分一些给大家。为了感 谢员工帮他将企业扭亏为盈,他送给员工 55 辆奔驰,让 750 名员工出国 度假,宴请 2000 名员工及家属。员工们兴奋的说,这样的老板令我倾 120% 力量去工作。
【一只龟的四个哲思】1.永远脚踏实地而不虚张声势,一群人中最安静的 那个往往是最有实力的;2.永远耐住寂寞而不头脑发热,因为折腾是检验 人才的标准;3.永远稳步前行而不急功近利,因为思路决定出路,心态决 定状态;4.永远低调从容而不着急上火,先有千年王八才有万年的龟,积 累很重要!【服务创新】
1、要认真把握顾客对服务的期望。
2、用顾客的抱怨改进自 身的缺陷。
3、保持服务弹性满足不同客户的期望。
4、随客户价值观念演 变创新服务的内容。
5、产品设计要与服务体系结合。
6、有求必应要与主 动服务结合。
7、服务至上要与合理约束顾客期望结合。
8、服务的硬件建 设要与企业服务文化结合。生活给予了我们太多的负荷,我们用一种佝偻的姿势顽强前行。不要轻易 放弃外界馈赠的压力,只有经历跋涉的煎熬,挫败的洗礼,我们才会渐渐 厚重而充盈。摔倒了不哭,这是坚韧;摔倒了能够重新站起来,这才是坚 强。命运在我们行进的道路上投射了太多的阴影,有了坚韧与坚强,相信 自己终究会闪现光芒。
【马云:年轻人必须思考的 4 大问题】1.什么是失败?放弃就是最大的失败。2.什么 叫坚强?经历许多磨难,委屈,不爽,你才知道什么叫坚强。3.你的职责是什么?比别 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一点理想,这就是你的职责。4.傻瓜用嘴讲话,聪 明人用脑袋讲话,智者用心讲话,你准备用什么讲话?【彼得.德鲁克:如何不
辜负你的才能?】 “走出去,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彼得.德鲁克对 《基 于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说,柯林斯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德鲁克却 告诫他:“要把才能应用于实践之中——因为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 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你必须要知道的】
1、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 王牌。
2、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3、不要活在别人 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4、小聪明是 战术,大智慧是战略;小聪明看到的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
【事业成功‘黄金法则’】第一,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 第二,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
人信任你;第三,你能跟多少人协作,就有多少人跟你协作; 第四,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助你成功。【沟通六原则】第一,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第二:有时候要和不喜欢 的人沟通,这是重要而不喜欢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第三:成熟的对话 一定是先从检讨自己开始的。第四:学会换位。第五:能够宽容对方的错 误。第六:直言有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 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 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如何定义成功?】成功并不只等于工作成就,也不只意味着名位权势,更不该只是银行存款。真正的成功,是生命的平衡状态, 就是兼顾生活的 方方面面,有工作也有休闲,有爱情也有自己,有财富也有健康。在生活 的任何两个极端中,找到属于你的平衡点,也就找到了真正的成功与幸福。
【助您成才的 15 个建议】1.学会换位思考;2.学会适应环境;3.学会大方;4.学会低 调;5.嘴要甜;6.有礼貌;7.言多必失;8.学会感恩;9.遵守时间;10.信守诺言;11.学会忍耐;12.有一颗平常心;13.学会赞扬别人;14.待上以敬,待下以宽;15.经常 检讨自己。
【低调:是态度,也是智慧】1.别人持才自傲,你却虚怀若谷。2.别人卖 弄口才。你却多思慎言。3.别人拼命外显,你却韬光养晦。4.别人你斗我 争,你却远离是非。5.别人直来直去,你却融方于圆。6.别人争破头颅,你却以退为进。7.别人拿放不起,你却能屈能伸。8.别人趾高气扬,你却 不显不炫。[低调做人也是一种智慧]: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 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 有谁能取代她万物之本的地位„„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 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所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知道事物本来是怎样的,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上可能会怎样的,是有经验的人;把事物朝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是有能力的人。
【乔.吉拉德销售秘诀】 :
一、250 定律:不得罪一个顾客。
二、名片满天飞:向每 一个人推销。
三、建立顾客档案:更多地了解顾客。
四、猎犬计划:让顾客帮助你 寻找顾客。
五、推销产品的味道:让产品吸引顾客。
六、诚实:推销的最佳策略。
七、每月一卡:真正的销售始于售后。
【你必须学会的几个事情】 1.学会吃苦,吃苦是一生的本事; 2.学会忍耐,人生常常需要等待;3.学会尝试;尝试让人明智,尝试才有机会;4.学会
会 感恩,心存感恩,人缘必好;5.学会宽容,宽容带来快乐;6.学会沟通,增进信任,消除障碍;7.学会拒绝,有为有不为;8.学会妥协,在让步中
进取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 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能 闯过去,你就是赢家,闯不过去,那就乖乖退回去做个普通人吧。。所 谓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聪明,也不是要你出卖自己,而是看你能否笑着 渡过难关。----李嘉诚 人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有得就会有失,有升就有降,这些都是生活中 的必然现象。故达观者,得也泰然,失亦泰然。名利不是一个坏东西,但 如果人一但做了功名利禄的奴隶,那就一定会活得很累。如果我们量力而 行的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选择好自己应走的路,任他语打风吹都坚持 不懈,就会活得很轻松。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 去的曾经。——哈佛大学校训
西游记的 5 人团队分别代表了马斯诺 5 个层次的需求。八戒的需求是生理,沙僧的需求是安全,白龙的需求是归属,唐僧的需求是荣誉,悟空的需求 是实现自我价值。所以他们取经的目的需求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所以 一路上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八戒偷懒、沙僧撮合、白龙无闻、唐僧哭啼、悟空拼命。记得海伦.凯勒曾经说过,要鼓起勇气,振作起来;不要去追悔今天的失 败,而要去期待或许明天就会到来的成功。你为自己安排了一项艰难的任 务,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成功终将属于你。而且,在克服阻碍的过程中,你会找到一种快乐。【成功者的五大素质】
1、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2、有勇气去 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
3、有能力去发现那些可有可无的事。
4、有智慧 去分辨那些非此即彼的事。
5、有恒心去完成那些看似无望的事。【时时要铭记的三大要点】处事:谦恭一点,礼貌一点,淡泊一点。修养: 安静一点,慈善一点,沉稳一点。交友:真诚一点,大度一点,热情一点。饮食:均衡一点,节制一点,清淡一点。做事:博学一点,诚信一点,负 责一点。得意:低调一点,收敛一点,感怀一点。失意:忍耐一点,豁达 一点,参透一点。【人生 10 个关键词】:①定位:把握方向。②人格:凝聚力量③品味:品 味决定高度。④选择:选择决定命运。⑤进取:进取的高度与勤奋成正比 ⑥取舍:学会舍弃方能得到⑦进退:进退有度方能游刃有余⑧压力:潜能 在压力下迸发⑨完美:不完美才是人生⑩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中总有那么多失败、挫折、痛苦和折磨,这时请不要闭锁自己的心灵,请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布满阴云,请不要抛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敞开 你的心灵,让阳光走进来、让欢笑走进来,这时你会明白,挫折、失败、痛苦和折磨不是生活的全部和最终,它们会使你成熟、坚强、豁达,是你 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木桶新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应把一生的重点放在不断改进自己的 缺点,把自己培养成“完人”;而应经常分析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持续不 断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强人。木桶 理论是不太适合人的发展的,成功的捷径在于尽早发现自己的长板,然后 无限聚焦。【营销人应具备的信念】
1、销售者不要与顾客争论价格,要与顾客讨论 价值。
2、带着目标出去,带着结果回来,成功不是因为快,而是因为有 方法。
3、没有不对的客户,只有不到位的服务。
4、客户需要的不是产 品,而是一套解决方案,卖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卖。*其实,最好的营销是客户帮我们创造的,不是你自己做出来。你也许能 短期忽悠客户,但最终一定会被识破;你也许曾经服务很好,但只要欺骗 过客户,客户立马会感觉到,丢下你,弃暗投明。
第五篇:教育哲学论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 程 名 称: 教育哲学 课程论文题目: 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哲学比较 姓 名: 杨哲 学 号: 2013300254 所 在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2014年06月14日
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哲学比较
杨哲
摘要:陶行知和杜威作为教育家都是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研究教育现象的。虽然两人都倡导生活教育,但是,同一词语包含着迥然不同的内容。至多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原因就在于两者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根本不同的。陶行知的教育哲学是以社会生活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的实践的教育论;杜威的教育哲学是以个人生活为主体,以主观经验为基础的唯心的经验的教育论。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关键在于普及教育。而教育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理论,所肩负的批判与创新的任务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杜威;陶行知;教育哲学;批判;创新
一、教育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1.教育哲学的功能
教育哲学的功能在于它是联接哲学和教育的中介,是传递哲学对教育指导作用的中间环节。哲学对教育的指导表现在任何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思想都是首先具体化为相应的教育观和教育研究方法,尔后才能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生直接的影响。教育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理论,这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只有真正理解这一思想,才能更好的发挥这一学科的作用,以促进教育哲学的发展。2.教育哲学的任务
教育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作为应用哲学,它的发展同样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派别的斗争。从康德、赫尔巴特到马克思、恩格斯,对教育的本质,即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等等,曾作过许多精辟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了以机器为技术基础的大工业本性,以及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要素,预示了工厂制度萌发了未来教育的幼芽,并指明了未来共产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前景。它标志着一种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诞生。但目前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系统研究还很不够。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正确地阐明教育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是当前教育哲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 要任务。在世纪之交,教育哲学所肩负的任务是重大的,它要对教育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从哲学的高度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它要对教育史上和当前教育实践中存有争论的重大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说明;它要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技术革命的要求,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设计等等。特别是我国教育正面临着国际教改大潮对21世纪教育模式的选择,面临着我国的的教育改革—由升学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轨的历史时代,我国教育哲学将迎接从国际到国内教育大变革的严重挑战,必须对教育从理论到方法做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回答。显然,当前教育哲学的重建与发展所达到的水平,与它所肩负的任务相距甚远。这一现状迫切需要更多的同志投入这一学科的建设与研究,特别呼唤哲学理论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实现哲学与教育的联盟,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尽快地使国内的教学和科研与国际这一学科的发展相沟通,取长补短,以促进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
二、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
陶行知与杜威都是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去研究教育现象的,两人都倡导生活教育,但是,同一词语却包含着迥然不同的内容,陶行知就学于杜威,又不同于杜威。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社会生活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的实践的教育论;后者是以个人生活为主体,以主观经验为基础的唯心的经验的教育论。下面我们就从教育的起源、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陶行知和杜威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哲学思想。
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比较
陶行知在研究教育史关于教育起源的基础上,特别是他的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揭示出教育源于生活的原理。他说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是教育的最根本的基础。所谓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是“与生俱来”的,是指教育是生活所固有的,它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有了人类及其生活,必然要求产生
教育,教育是和人类及其生活同时出现的;教育产生于人类生活的客观需要,教育是在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在向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必然的客观的产物。
杜威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与陶行知是根本不同的。杜威反对教育史上的教育心理起源论,主张生物起源论,他认为“教育是根据于自然的兼赋”,教育起源于个体本能能力发展的需要,和个体生活适应之需要。所谓教育起源于个体本能能力发展的需要,是指教育是为了满足儿童个体的各种先天的本能的能力的生长与发展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教育就是适应这些天生的本性的“自然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教育即自然发展。” 陶行知和杜威两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论,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哲学世界观。陶行知关于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是“与生俱来”的是起源于生活和生活主体的人的教化之需要的观点,在教育起源问题上他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哲学立场。而杜威关于教育起源于个体本能能力的生长、发展和个体适应生活之需要的“生活”是指的生物学上的个体适应环境的“适应性生活”,它既是指的个体的生活,又是指的消极适应性生活,它与陶行知的社会的、积极能动的生活实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个体的人及其生活生物学化、抽象化了起来,用一种脱离人类生活实践的观点,孤立地去看待教育的起源,否认教育的客观来源。杜威的教育起源论,实际上是生物起源论的翻版,最终走上了先验论。
2、关于教育内容的比较
陶行知不仅揭示了教育起源的客观基础,同时又指出教育的内容取决于客观的现实生活,指出教育是“生活所自营”的,必须“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激烈地抨击以文字、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主张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陶行知认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为了“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在组织方面便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社会生活教育的主张。这一思想,揭示了教育的科学内容,奠定了它的客观基础,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育的弊端。
杜威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反对以文字、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并且提出了以儿童的活动与经验为中心的“童心的转移”的主张。他同样批评传统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的划一。
那么陶行知与杜威都反对传统教育的以文字、书本为中心的弊病,二者有没有区别呢?笔者认为,“教育生活化”与“用生活来教育”是杜威和陶行知在教育内容上的根本区别。“教育生活化”的“生活”是指的儿童个体生活为基础,是指的儿童个体的思想、冲动、兴趣、习惯等等先天的本能的生长、发展的生活,这种生活是脱离社会的,是日常的家庭生活,是儿童的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活动的生活,一句话,是儿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是对儿童当前有利的生活,是儿童适应环境的适应性的生活。
由上所述可见,杜威以个体的生活与经验为教育的中心内容,所以杜威把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活动定为学校的四门基础课。杜威关于以儿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与经验的教育内容的观点,是他的主观经验论哲学在教育上的表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的教育主张,它明显地同陶行知的“用生活来教育”的主张具有本质的区别。陶行知虽然十分重视“用生活来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但是对书本知识、文化遗产并不抱虚无主义态度,他不是读书取消论者。他不仅指出书本知识、文化遗产不能不学,并且还以科学的态度阐述了如何正确地认识与对待书本知识、文化遗产。而杜威对于书本知识、文化遗产则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从根本上否认学习书本知识、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他说,传统教育用以学习的教材只是和过去的事实和观念密切联系,对应付现在和将来的问题却很少有好处。杜威只重视直接经验,极力倡导并推行“做中学”。杜威对待书本知识、文化遗产的态度,表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鲜明特点。
3、关于教育目的问题的比较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陶行知反对传统教育为教育而教育的超然教育和升官教育,提出了“促进自觉性之启发,创造力之培养,教育之普及,生活之提高”的生活教育目的。他的教育目的论,把为个人与社会,为培养人才与促进社会之改造,辩证地统一了起来。为个人是为了社会,为社会也就是为了个人,培养人才一是为了改造社会,改造了社会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从而纠正了传统教育目的论的片面性。
杜威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是以“无目的论”的姿态出现的。所谓“无目的论”是指在教育之外无目的,教育本身就是目的,教育过程与目的是一回事。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与他的哲学目的观是分不开的。杜威对目的的看法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唯意志论的目的观,又人合目的性的目的观。这是与他哲学上的主观经验论和生物学上的庸俗进化论,以及心理学上的机能主义一脉相承的。杜威认为“所谓目的,就是我们在特定情境下有所行动,能够预见不同行动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利用预料的事情指导观察和实验”。他认为目的来源于主观经验,目的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发展而来的。” 由于杜威把人的目的性与有机体的合目的性,与一切自然趋势与自然混同起来,以及把任何过程的结果与目的混同起来,因而认为教育过程与目的是一回事,并得出教育本身就是目的,教育之外无目的的结论。教育“无目的论”意味着否认教育活动的主体能动性,否认教育改造人,改造世界的意义,这正是杜威把人的目的性与动物的合目的性混淆的结果。
4、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思考
历史的检验是最公正的。杜威在教育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教育家,是他直接大胆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两大弊端:教育与生活相分离;教育不注意研究儿童的自然秉斌,不尊重儿童,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他指出了传统教育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并作了许多论证与实验,力图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作了不少改革的尝试,在教育思想上作了些新的探索;在心理上研究的历程中,成为机能主义的里程碑。杜威在哲学上是一个实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教育学领域中,是大力宣传、实验、推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而且时间最长,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应该承认在教育方面,杜威有不少可供我们研究、借鉴的思想资料和实验材料。杜威曾经说过:哲学是教育学的一般理论,教育学是哲学的实验室。他毕生力图把二者结合起来。杜威关于哲学与教育学联盟的思想与实践,是对后人的良好启迪。但是,他的悲剧也在这里,由于唯心经验的哲学思想的驱使,他在教育改革方面由强调教育与生活结合出发,而走上自己的反面,违背了他的初衷,形成了一个富有鲜明特色的唯心经验论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界公认的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摧毁中国传统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对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对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也有许多可资借鉴的意义。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开辟了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的教育道路。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谈素质教育、提创新教育,似乎这是一种改革、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实,早在上个世纪,陶行知便将这些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融入了他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今天说:要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水平、能力和特长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陶行知称之为“活的教育”;我们说教育学生不能司机、死记硬背,要冲出“应试教育”的牢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后,自主地学习,陶行知称之为“行是知之始”;我们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之间开展互相帮助的活动,陶行知称他们为“小先生”。陶行知几十年前就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铺好了基石,并为我们准备了一整套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旧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它的实践开辟了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的教育道路。毫无疑问,在批判旧教育、创造生活教育思想体系的过程中,陶行知批判地继承了杜威教育理论中合理因素,改造和发展了杜威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摧毁传统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对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也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三、新世纪教育哲学的使命
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过:“一般的说来,教育学是最辨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教育学既是如此,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教育哲学更是如此。在21世纪的今天,各种教育理论纷呈,教育改革的风烟亦呈燎原之势,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哲学如何定位,成为时代赋予教育哲学家的新课题。正因如此,当今中国教育哲学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至少有二点:对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两个领域的批判与创新。
1、教育实践的批判与创新 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核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又因为应试教育而引起的。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人们倡导“素质教育”。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另一类“浮躁”的现象。似乎选修课程越多越好,忘记了自己的内在的育人根本,而被众多外在的目的所迷惑。并且,教育哲学在批判教育实践的同时,还必须有所创造,有所创新。这就需要教育哲学在批判地审视、合理地解释教育实践的同时,提高实际教育工作者的理性认识能力,指出教育实践可能发展地方向,并对每一种发展作出解释。当前,教育实践之所以出现偏差或步入误区,其原因或许在于教育实践工作者花在应付政策上的时间与精力太多,而接受教育哲学的宏观指导又太少,或许也在于教育实际工作者缺乏在教育理念上的认同。教育哲学家应当帮助教育实际工作者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哲学观念,这是深化教育改革并使其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2、教育理论的批判与创新
教育哲学的理论批判功能,是指教育哲学在实践批判的基础上,对人类教育思想史上的各种优秀的理论见识的扬弃以及对各种错误的教育理论思想进行历史地、科学地批判。从根本上讲,教育哲学是面向未来的,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教育哲学的研究与发展,是批判与创新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现实与未来的统一。严格来讲,教育哲学的批判与创新,除教育实践的批判与创新、教育理论的批判与创新外,还涉及教育哲学家自身的批判与创新,因而教育哲学的发展还与教育哲学家自身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教育哲学的发展还是教育哲学与其研究主体的统一。教育哲学的发展,有待于一代又一代教育哲学家的不懈努力。而对教育哲学家来说,既需要有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意识与勇气,又需要有参与教育实践的意识,有敏锐地关注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2王玉裸:《追寻价值—重读杜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贺麟:《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陶文钊、梁碧莹主编:《美国与近现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5]赵修义、邵瑞欣:《教育与现代西方思潮》,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6]金生兹:《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7]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关于“人”的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河南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9]《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10]周洪宇:《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1]钟启泉、吴国平:《革新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12]《陶行知全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1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4]《陶行知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5]张瑞番、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7]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8]任俊明、安起民:《中国当代哲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