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2课堂同步优化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21:3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新课标必修2课堂同步优化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新课标必修2课堂同步优化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人教新课标必修2课堂同步优化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进化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作用 B.变异、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作用 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其内容来判断。 答案:C

2.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A.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 B.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 C.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

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

解析:细菌种群个体不断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不定向的。青霉素使细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使抗药性强的变异逐渐积累加强,即抗药性强的变异基因频率逐渐升高,导致青霉素抗菌效果越来越差,而不是细菌对青霉素产生定向变异或定向选择所致。 答案:B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 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B

4.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__________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有性生殖 基因型 随机的 不定向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 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 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解析:因为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所以蓝眼的基因型为aa,褐眼纯合的基因型是AA,由题目可知,AA的个体数量是12 000人,Aa的个体数量是14 400人,aa的个体数量是3 600人,所以,A基因的数量是2×12 000+14 400=38 400,a基因的数量是14 400+2×3 600=21 600,由此推出:A的基因频率是38 400÷60 000=64%,a的基因频率是21 600÷60 000=36%。答案:A 2.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则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分别是(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A.0.36 0.48 0.16 B.0.48 0.36 0.16 C.0.16 0.48 0.36 D.0.16 0.36 0.48

解析:由题意知:隐性性状者为16%,据哈—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是60%,推知:AA个体出现的频率是(60%)2=36%,Aa个体出现的频率是1-16%-36%=48%。

答案:A

3.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A.自然选择

B.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C.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突变和迁移等 D.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

解析: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包括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和迁移等。 答案:C

4.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就是使各个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停止,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最终会成为两个亚种直至成为不同的物种。 答案:D

5.在进化过程中,与主要的生物类群出现顺序相符的是() A.异养需氧、异养厌氧、自养需氧 B.异养需氧、自养需氧、异养厌氧 C.异养厌氧、异养需氧、自养厌氧 D.异养厌氧、自养厌氧、异养需氧

解析:在原始的地球上是没有氧气的,所以首先在地球上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而刚产生的生物是没有色素的,所以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因此只能利用自然界中的现成的有机物生存,所以是异养的;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逐渐产生了色素,生物开始利用光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就出现了自养型生物,然而此时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生物只能是厌氧的。自养厌氧生物在地球上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在地球上逐渐积累,为需氧生物的诞生准备了前提条件,慢慢地就产生了自养需氧型生物,随后产生了异养需氧型生物。 答案:D

6.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①同种生物之间 ②不同种生物之间 ③生物与环境之间 ④亲代与子代之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因此,②③是对的。 答案:C

7.恐龙的灭绝对生物进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哺乳动物的起源

B.为哺乳动物的兴盛腾出了空间 C.为人类的起源创造了条件 D.使生物进化向小型化发展 答案:B

8.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种。这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在物种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A.变异

B.遗传

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

解析:美洲棉尾兔在东、西部的差异主要是由地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故物种的形成是由地理隔离引起的。 答案:C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北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外貌上几乎无法辨认,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不同的物种 C.无法判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该小题考查学生对物种这个概念的理解。由于这两个物种存在着生殖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两个物种,倘若是一个物种的两个亚种,那么它们就可以进行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答案:B

2.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有的物种只生存了极短的时间就灭绝了,这是因为() A.该物种没有变异

B.该物种是进行无性繁殖的

C.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 D.人为因素造成其灭绝

解析: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任何一个物种几乎时刻都有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发生,无论该生物进行的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所以排除A和B;人为的因素会使某些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但是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有很多的物种并不是在人为因素下灭绝的,而是因为它们不适应环境而被自然选择淘汰掉。 答案:C

3.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鸟类和青蛙

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东北虎和华南虎

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育 答案:C

4.据东方网2004年6月27日消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对比人体6号染色体的基因组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下面对此研究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和朝鲜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种 B.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种群发生了进化,而朝鲜人则没有 C.日本人和朝鲜人不是两个物种,因此他们的基因库是相同的 D.这两个种群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

解析:这项研究是基因组的研究,但考查的重点在进化上,日本人和朝鲜人不是两个物种,他们之间也没有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都在不断进化,因为环境在变;日本与朝鲜之间有海峡相隔,所以在古代,可以认为他们之间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 答案:D

5.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答案:A

-6.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 A.0.5 ×104 B.1×104 C.2×104 D.4×104 答案:D

7.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答案:D

8.生殖隔离的形式可包括()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而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彼此授粉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繁殖能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受到不同环境的定向选择,使生物从求偶方式、繁殖期、开花季节、花的形态等多方面产生差异或胚胎不能成活、杂种后代繁殖能力消失等都属于生殖隔离。 答案:D

9.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答案:C

10.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 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B.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猎豹捕食斑马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羊群的数量激增 答案:D

11.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隔离 答案:D

12.达尔文在了解家鸽具有很多品种的这一事实时发现,家鸽的祖先是一种野生的岩鸽,后来,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要,分别挑选岩鸽后代中的某些变异予以保留,使其繁殖,然后,在其后代中继续按同样的标准进行选择,经过多代的遗传和积累,使其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新品种,如信鸽、尾鸽等。根据以上事实判断:

(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

(2)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及的遗传和变异应该指的是___________,这种变异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解析: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和变异,这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项基本特征,而外界因素是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到的遗传和变异应该指的是可遗传的变异,该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答案:(1)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2)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13.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

请根据此图解完成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1)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汰?

(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

解析:依图中所示,每个小圆圈表示的物种,都有多个变异的方向,但每次都只有一个方向(且同一方向)保留下来,其他变异均被淘汰。说明:①生物的变异可向各个方向发展,一般是不定向的;②生物被保存下来的变异是与环境相适宜的,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了变异后,由环境决定其是生存还是被淘汰。图中大多数的箭头(即变异)被淘汰,就是不适应环境的缘故。图中未被淘汰的箭头始终朝向一个方向,除了说明外界环境未变、选择方向没变外,更重要的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得到不断积累和加强,并最终达到进化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学说包括四部分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过度繁殖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可遗传的变异又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在产生了变异后,通过生存斗争,达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目的。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和加强,最终使生物朝着适应于环境的方向进化。 答案:(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在生存斗争中,不利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3)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不断加强(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必修2课堂同步优化训练: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解析: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即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多倍体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由于秋水仙素的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到达两极,阻碍了细胞的分裂,起作用的时期在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有丝分裂的间期 有丝分裂的前期

2.有关遗传学上的杂交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相交 B.测交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杂交 C.不同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进行杂交

D.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相交 解析:同种生物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相交是杂交;同种生物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不是杂交,而应是自交。要区分杂交、自交、测交三者的概念不同之处,有利于对杂交育种真正理解。 答案:A

3.下列关于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枝条分别扦插,形成的新植株仍能结出无子果实 B.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由于没有种子,生产上需要年年重新育种 C.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D.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基本原理相同 答案:B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诱变育种优点的是() A.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

B.育种年限显著缩短 C.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解析:对于诱变育种来说,A、B、C、D都是其特点,由于基因突变多害少利,所以诱变育种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这是诱变育种的一个缺点。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育种工作者从纯“南特号”品种的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稻,并由此培育出“矮秆南特号”新品种。矮秆水稻新品种的产生是由于() A.染色体加倍

B.基因的自然突变

C.基因的人工诱变

D.基因重组

解析:因为矮秆是偶然发现的,可以说是极其少见,所以说矮秆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植株是在稻田中发现的,所以不是人为诱发突变,是自然突变造成的。 答案:B

2.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解析: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在原有基因结构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等过程产生的新的性状,基因的结构不发生任何变化。 答案:B

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应选用下列哪项最简便易行()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 乙×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物育种、选种的方法,在农作物育种中,要鉴定一个个体是纯种还是杂种,可以用测交,也可以用杂交。测F1基因型的方法用测交,即让被测者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以测其是否为纯合子,然而,在这里我们是不能用测交的,因为我们既要鉴定这两种小麦的基因型,又要保留纯合的抗病小麦品种,测交会使纯合的小麦杂合,违背题意。自交就避免了这个缺陷,而且操作更加简单,杂合小麦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而纯合的不会。 答案:D 4.1905年,法国的一个生物学家在遗传实验中发现一种显性致病基因,他饲养的黄色皮毛的老鼠品种不能纯种传代,而灰色皮毛的老鼠能够纯种传代,黄色老鼠与黄色老鼠交配,其后代总要出现灰色皮毛的老鼠,而且黄色与灰色的比例为2∶1,此交配中致死个体出现的几率是() A.25% B.33% C.66.7% D.75%

解析:通过题意我们可以看到,黄色老鼠和黄色老鼠交配,其后代总是要出现灰色皮毛的老鼠,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老鼠毛色黄色对灰色为显性。黄色皮毛的老鼠品种不能纯种传代,说明显性纯合的个体会死亡,那么当杂合个体杂交时,显性纯合个体占后代总数的1/4,即致死个体出现的几率是25%。 答案:A

5.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 ①后代性状较快稳定 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 ③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 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这是其他育种方式所不具备的,所以利用诱变育种可以得到许多的优良性状,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几率是非常小的,而利用人工诱变会明显提高突变率。当某个基因突变后,与原来的基因就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且控制着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由于地球上的生物是经过上万年的进化而来的,大多数个体都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条件,所以基因突变对大多数是有害的,真正的有利变异是少数的。 答案:B

5.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试完成下列问题:

(1)F2表现型有哪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如何?_________。

(2)如获得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___________粒;双隐性纯种有___________粒;粒大油多的有___________粒。

(3)怎样才能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杂交育种的大致过程。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纯合子杂交,F1为粒大油少(BbSs),F2出现四种表现型:粒大油少、粒大油多、粒小油少、粒小油多,比例为9∶3∶3∶1;F2出现9种基因型,双显性纯种占1/16,双隐性纯种占l/16;据题意,F2种子为544粒,则双显性纯种有544×1/16=34粒(理论值),双隐性纯种为544×1/16=34粒,粒大油多544×3/16=102粒。运用杂交育种的原理可以培育出粒大油多的新品种,具体程序为:用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两纯合子杂交,在F2中选出粒大油多的植株(基因型有BBss和Bbss两种),让其与双隐性植株杂交,如子代性状全是粒大油多,则说明该粒大油多植株为纯合子,继续自交培育可得新种;或从F2中选出粒大油多植株自交,如子代无其他性状出现,可能为纯合子,继续自交培育也可得到新品种。 答案:(1)粒大油少,粒大油多,粒小油少,粒小油多四种 比例为9∶3∶3∶

1(2)34 34 102(3)在F2中选出粒大油多植株和双隐性植株杂交,如子代性状全是粒大油多,则该粒大油多植株为纯合子,可继续自交培育(在F2中选出粒大油多植株自交,如子代无其他性状出现,可能为纯合子,继续自交培育)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B

2.可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A.①②④ B.④①② C.②①③ D.④①③ 解析:无子西瓜是由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种子,该种子种植后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柱头,使之发育成果实,所以获得无子西瓜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是人工诱导青霉菌发生基因突变,然后从突变类型中选出培育而成的,因此属于诱变育种;矮秆抗病小麦的产生是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的植株杂交选出矮秆抗病植株然后逐代纯化产生的,所以是杂交育种。 答案:B

3.若一对夫妇所生育子女中,性状差异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

D.染色体变异 答案:B

4.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 B.用低温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 C.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 D.用X射线处理链孢霉菌

解析: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很多的育种方式,如: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它们都是在原有的基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而诱变育种可以弥补这个缺点,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答案:D

5.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解析:由于父亲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是AB、Ab;母亲的基因型是AaBb,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ab,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基因型是以下六种: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如果对这个知识点熟悉的话,就可以看出无论父母是什么样的精卵结合,受精卵的基因型对于A基因来说都不会出现aa的情况。

答案:D

6.下列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外祖父正常,母亲正常,儿子色盲 B.杂种红果番茄的后代出现黄果番茄 C.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性状 D.用花粉直接培育的玉米植株变得弱小

解析:A:色盲是一种伴X的隐性遗传病,外祖父正常,母亲正常,儿子是色盲XbY,这个色盲基因来源于外祖母,所以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这属于遗传,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杂合红果番茄的后代出现黄果番茄,是性状分离的结果。D:用花粉培育的玉米植株变得弱小是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果蝇的眼色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只能是红眼,而白眼的出现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C

7.下列四组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

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超级水稻品种 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 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 ④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②是新兴的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的范畴,应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③这个过程应用是转基因技术,也就是基因的重新组合,原理就是基因工程,属于基因重组。④这是诱变育种的一个实际应用,原理是基因突变。 答案:B

8.(2010江苏高考,30)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非编码区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不可缺少

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至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的结构、基因工程及基因污染的相关知识。基因的结构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非编码区中含有调控序列,是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不可缺少的。检测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是否抗虫来确定的。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至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答案:D

综合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1题:

小麦抗锈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T、t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抗病但易倒伏纯种和易染病抗倒伏的纯种杂交,来培育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请完成9~11题。 9.F2代中,选种的数量大约占F2的() A.9/16 B.3/16 C.1/16 D.4/16

10.抗病又抗倒伏个体中,理想基因型是() A.TD B.tD

C.TTdd D.ttDd 11.F2代中理想基因型应占() A.1/3 B.2/3

C.1/16 D.2/16 9.解析:P: TTDD×ttdd →TtDd(F1);F1自交得到F2,在F2中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的基因型是TTdd(1/16)和Ttdd(2/16),所以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数占F2的3/16。 答案:B

10.解析:在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中,理想类型是TTdd,占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数的1/3。

答案:C

11.解析:在F2代中,理想的基因型是TTdd,它占F2的比例是1/16。 答案:C

12.60Co是典型的γ放射源,可用于作物诱变育种。我们应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1号”,年种植面积曾达到3 000多万亩,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γ射线处理作物后主要引起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除γ射线外,用于人工诱变的其他理化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则是用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来处理生物;化学方法是用亚硝酸盐、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

答案:基因突变 X射线 紫外线 激光 硫酸二乙酯 亚硝酸盐

13.在家兔中黑色(B)对褐色(b)为显性,短毛(E)对长毛(e)为显性,这些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试完成下列问题:

(1)试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的育种方案(简要程序):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2中黑色长毛兔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其中纯合子占黑色长毛兔总数的_____________,杂合子占F2总数的_____________。(3)此题属于基因的_____________定律。 解析: P: 黑色短毛(BBEE)×褐色长毛(bbee)→F1 黑色短毛(BbEe);F1杂交F2,从F2中选出黑色长毛类型(基因型是BBee或Bbee);将选出的黑色长毛类型(基因型为Bbee

或BBee)的F2杂交F3,淘汰其中的褐色长毛类型;剩余的黑色长毛F3杂交F4(出现性状分离,再淘汰褐色长毛类型)………………如此连续培养多代,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答案:(1)黑色短毛兔×褐色长毛兔杂交得F1 F1杂交得F2 在F2中选出黑色长毛兔连续杂交,选出纯合黑色长毛兔(2)Bbee BBee 1/3 1/8(3)自由组合 14.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A.B.C.普通小麦 黑麦 不育杂种 小黑麦 D.AABBDD×RR→ABDR高秆抗病

矮秆易染病 EDDTT×ddttF1F2纯合矮秆抗病品种

AABBDDRR

高秆抗病 矮秆易染病 DDTT×ddttF1配子

幼苗

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新品种

(1)A图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__________个体相同。(2)在B图中,①处发生__________,③处的氨基酸由__________改变成了__________。(缬氨酸GUC;亮氨酸CUG;精氨酸CGG;丙氨酸GCC)

(3)C图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最常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用于处理__________。

(4)D图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若要在F2中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5)E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与D方法相比,E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使E方法所得的植株具有可育性,需经过人工诱导,使它的__________加倍。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五种育种方式,该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故应对其原理和操作步骤重点掌握。 答案:(1)甲(2)基因突变 亮氨酸 精氨酸(3)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杂种育种 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反复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5)花药离体培养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染色体数目 快乐时光

安全岛

一位刚学开车的小姐,把车开到了大街上,怎么也控制不住车的方向,最后车子冲进设在街心为行人避车的“安全岛”,才熄火停住了。

警察走过来客气地说:“小姐,对不起,你把车开进安全岛了。”  小姐松了一口气说:“这下安全了,要不然真会出事呢!”

第三篇:高中生物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案(第1课时)

小榄中学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案

编制:赵蓉

审核: 曹美玲

使用:2014年 5月16 日

班别:

姓名:

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案(第1课时)

【旧知检测】

1、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A.达尔文

B.拉马克

C.施旺

D.孟德尔

2、.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新类型的出现是因为()。

A.获得性遗传 B.用进废退 C.环境引起生物发生突变

D.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考点呈现】

①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②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尝试练】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生活在____________的______生物的__________叫做种群。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群的特点

(1)种群的个体之间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并不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2)种群是生物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个 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3.基本概念

(1)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_所含有的_________,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_______________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3)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个体在某种群中出现的频率,叫做__________。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基因突变产生_____________,这就可能使种群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

2.达尔文曾经明确指出,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 ______________。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统称为突变。

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_________的、________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_______ _____,导致生物________________不断进化。【巩固练】

3.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全部的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块棉田中全部的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4.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第 1 页(共 2 页)小榄中学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案

编制:赵蓉

审核: 曹美玲

使用:2014年 5月16 日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 【拓展练】

5.某植物种群中基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

(1)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_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 ___。

(2)这个种群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占_____%,基因A的频率______;aa的基因型个体占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

(3)这一种群如果连续自交多代,它的进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从基因频率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而从基因型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

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36%、64% B.57%、43% C.24%、22% D.60%、40% 7.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X:XX :XX:XY:XY = 44%:5%:1%:43%:7%,则X的基因频率为()

A.13.2% B.5% C.14% D.9.3% 【课后练习】

8.曾经有一种治疗感冒的新药问世时,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缓慢的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抗药性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D、后来药量用少了,所以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9.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p+q)= p+2pq+q= 1,在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中,有AA个体400只,Aa个体500只,aa个体100只,则三年后,该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和aa基因型个体各占()

A.40%和10% B.65%和35% C.42.25%和12.25% D.40%和60% 10.如果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稳定的 B.群体中所有成员都是该性状的纯合子 C.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D.该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大的适应性

2b

BB

Bb

bb

B

b

第 2 页(共 2 页)

第四篇:高中生物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案(第3课时)

小榄中学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案

编制:

审核:

使用:2014年 月 日

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生存斗争的表现

B.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这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课堂检测】

9.恐龙类动物是中生代时期最繁盛的一类大型爬行动物,但是到白堊纪末期尽殁于世。从生物进化角度而论,恐龙这类动物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A.食物不足

B.防卫能力不强

C.环境变化

D.生存斗争失败 10.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该现象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课后练习】

11.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12.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单独进化的B.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第 3 页(共 3 页)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全套教案

下载人教新课标必修2课堂同步优化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新课标必修2课堂同步优化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