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1章 二、质量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二、质量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物体________________叫做质量。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因为质量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无关,所以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____。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__。思路解析:自然界中地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与其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答案:所含物质的多少 千克 状态 形状 所处的空间位置 属性 托盘天平2.填写下列数字的单位:(1)小华体重的质量约40__________;(2)一枚一圆硬币的质量约6__________;蜜蜂翅膀的质量是0.1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知来确定,初中生的体重大约为40千克;一枚一圆硬币的质量约6克;蜜蜂翅膀的质量大约是0.1毫克。答案:千克 克 毫克
3.物理实验室中,测量液体体积常用的仪器或工具是()
A.弹簧秤 B.天平C.量筒 D.刻度尺
思路解析:在物理实验室中,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选C。答案:C 4.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量表示物质的大小
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C.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D.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运动状态而改变 思路解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而改变。故BCD错,A正确,选A。答案:A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 C.把菜刀表面磨光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
思路解析: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而改变,而铁水凝固成铁块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A错。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是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改变,B错。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是物体的形状改变,D错。而把菜刀表面磨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了变化,故菜刀的质量发生了变化。选C。答案:C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
7A.480 kg B.0.06 t C.8 000 g D.4.8×10 kg 思路解析:0.06 t相当于60 kg,8 000 g相当于8 kg,而一个初中生的质量在40—80 kg之间。解答此类题时先统一成你所熟知的单位,再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答案: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上,质量没变
用心
爱心
专心 B.一杯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质量没变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没变 D.1 kg铁与1 kg棉花质量一样大
思路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铁和棉花尽管物质不同,但所含物质都是1 kg,即质量一样大。答案:ABCD 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3A.380 g=380 g×10 kg=0.38 kg-3B.380 mg=380×10=0.38 g 33C.3.8 kg=3.8×10 g=3.8×10 g
3D.3.8 t=3.8×1 000 kg/t=3.8×10 kg 思路解析:此题目的主要考查质量单位的换算。质量单位之间进行变换时,先要清楚单位间的进率,然后再乘以倍数。例:3.8 kg=3.8×1 000 g=3 800 g,C选项正确。解题关键:首先明确各个量是否是质量单位,进率是否正确,不同物理量单位之间不能写等号,还要看等号是否成立。A选项中间变换不成立,B选项中间无单位,D选项“kg/t”不是质量单位。故A、B、D选项是错的。答案:C 5.(2010山西模拟)已知冰的密度是水的0.9倍,若不考虑蒸发损失,1 kg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为_________kg。
思路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的改变而变化,因此1 kg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仍为1 kg。答案:1 6.(2010四川模拟)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密度之比为4∶5,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思路解析:由ρ=mm可得V= V因为m甲m乙=2甲4,= 3乙5V甲m甲乙255所以=· =×=。
V乙m乙甲346答案:5∶6
快乐时光
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一个人发现月台上面的六只钟所指的时间都不一样,他就问站务员:“这里有六只钟,而它们所指的时间又完全不一样,你说,我怎么确定哪只钟是准的?”
站务员不解地反问:“如果六只钟所指的时间完全一样,那您又怎么区别它们哪?”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关于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物体的质量总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C.所占体积大的物体的质量总比所占体积小的物体的质量大 D.质量就是表示物体的轻重
用心
爱心
专心 思路解析: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答案:A
32.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5×10 g的物体可能是()A.一匹马 B.一个苹果 C.一条泥鳅 D.一只鸭子
3思路解析:2.5×10 g=2.5 kg,作为2.5 kg的物体,一个苹果、一条泥鳅太小,一匹马太大,只有一只鸭子的质量有可能。做这类题,首先要把我们不熟悉的单位换算成我们所熟悉的,然后再根据平常的经验作出判断。答案:D 3.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 C.物体所处的状态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思路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而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答案:D 4.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其结果应是()A.测出的质量数和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数一样大 B.测出的质量数比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数大 C.测出的质量数比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数小 D.测不出物体的质量
思路解析: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在月球上天平仍然是测量质量的,所以D选项错误。由于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置是无关的,因此在月球上测出的物体的质量和在地球上的值应该是相同的。答案:A 5.一架托盘天平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 g,标尺上的最大示数是5 g,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好后,在天平的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入一个5 g的砝码,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从右盘取出5 g砝码后,放入两个2 g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要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A.将平衡螺母旋出
B.以5 g和4 g的平均值4.5 g作为被测物体质量 C.将平衡螺母旋进
D.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
思路解析: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若天平不平衡,不能旋动平衡螺母,而应使右盘微翘时,再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中线上,更不能用两次换用砝码质量的平均值代替物体质量。答案:D 6.使用指针向上指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下列各种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便停止调节 B.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左侧便停止调节 C.使用的砝码已被磨损
D.称量时测量者的头部偏向刻度线的右侧,造成视线与刻度线不垂直
思路解析:天平使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天平在测量前、测量中要平衡。选项A和B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情况是在天平调节中出现的错误。选A在天平未开始测量时,天平右斜,右侧质量大于左侧质量,这样最后即使天平平衡,砝码值也会小于测量的真实值。选B项则会出现测量值偏大的错误。选D项是在测量中没有使天平平衡,头向右偏,视线使原本右偏的指针与刻度线的中央刻线重合了,这样实际上右盘砝码质量大于左盘中物体质量。出现测量值偏大的错误。如果不注意保护砝码,使砝码质量小于标准值,就需要多加砝码才能保证天平平衡,因此最后读取的砝码值便会偏大。因此只有选项A正确。答案:A 7.用天平测出一张16 K白纸的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把一张16 K白纸放在天平的左盘,直接移动游码进行测量
B.把一张16 K白纸和一个小石块放在一起测量,然后减去小石块的质量 C.先测出100张同样的纸张的质量,再除以100 D.先测出100张同样的纸张的质量,再除以50 思路解析:因为一张16 K白纸的质量很小,直接移动游码进行测量可能造成很大的误差,甚至会出现错误,故A不正确。而B中,石块的质量、石块和纸的总质量都可以准确测出,但是,一张16 K白纸的质量很小,实际上两次的测量结果几乎没有差别,因此B不正确。而D选项中,纸的张数和书本的页数混淆了。答案:C 8.一架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天平的指针如图11-2-1所示,则应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端移动,直到指针指到________时,才能用此天平进行测量。实际测量中,应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________侧盘中。若实际测量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情况如图11-2-2所示时,天平横梁恰好重新平衡,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图11-2-1 图11-2-2 思路解析:题中所述的天平尚未平衡,根据指针的指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左侧这一事实可知,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端移动,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时,才能用此天平进行测量。实际测量时,应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侧盘中。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当调整砝码及游码使横梁平衡时,则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所示的质量值之和,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值。所以由题图所示的情景可知,本题中待测物体的质量为:m=20克+20克+10克+2.3克=52.3克。
答案:右 分度盘的中线处 左 52.3 9.某同学在游码对着0.2 g的刻度线时,就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然后把物体放在左盘内,在右盘放入一个20 g的砝码,再将游码移到2.8 g刻度线处,天平又恢复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g。
思路解析: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前,应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读数时应用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质量。现在游码对着0.2 g时将天平调节平衡,这样当右盘物品的质量为零时,读数就为0.2 g了,相当于测得值比真实值大了0.2 g,因此使用这样的天平测量,记录结果应该减去多出的0.2 g。答案:22.6 10.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辆主战坦克的质量约为45_______;(2)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
用心
爱心
专心 为70_______;(3)一杯水的质量约为400_______;(4)一根火柴的质量约为60_______。思路解析:坦克的质量大约为45吨;一个成年人的质量大约为70千克;一杯水的质量为400克;一根火柴的质量大约为60毫克。我们要多注意观察周围物体的质量。答案:(1)吨(2)千克(3)克(4)毫克
11.目前商店和市场上常用的称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_______称物体的质量。答案:台秤 杆秤 电子秤 天平
12.如果乒乓球不小心被踩瘪了,只要将球放在热水中烫一下,球就会恢复原状。小华和小红对此发表议论。小华说:“球被烫热后,内部空气变热,质量变大。”小红说:“空气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 答案:小红说得对。因为质量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3.在地球上提起一台50 kg的仪器,会感到费劲,但是把它带到月球上,宇航员却能不太费劲地把它提起来。有人说,这时因为仪器到了月球上质量变小了,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思路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而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质量为50 kg的仪器无论搬到哪儿质量还是50 kg,不会变化的。
答案:不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仪器带到月球上受到的吸引力(重力)减小了。因此提起它不太费劲。
14.现在,小明手边有学生使用的托盘天平一架,砝码一盒,玻璃瓶一只,细沙一袋。如何用天平尽快测出这袋细沙的质量? 思路解析:一般来说,学生使用的托盘天平的称量有200 g、500 g等几种,范围不会太大,而一袋细沙的质量有几十千克,远远超过了天平的称量,因此不能直接测量。具体办法是:(1)用天平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为m1;
(2)把细沙装满玻璃瓶,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m2;(3)计算出一瓶细沙的质量为m=m2-m1;(4)数出一袋细沙可以装满的瓶数为n;(5)则这袋细沙的质量M=nm=n(m2-m1)。
若最后一瓶细沙没有装满,则应测出最后一瓶沙子的质量为m3;则这袋沙子的质量应为 M=nm+m3=n(m2-m1)+m3。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二篇: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一、请你选择
1.2010年春节晚会上一曲《吉祥三宝》激起了无数人对家的向往,因为家是()A.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 B.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C.我们温馨的港湾 D.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家”的理解。“家”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家中的温情和快乐,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似晶莹的雨露滋润着我们,使我们如田间的禾苗茁壮成长。了解了这一点,此题就不难选择。答案:ABCD 2.对下图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回 报
A.父母养育了我们,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和回报
B.养儿为防老,父母养育子女就是为了得到子女的照顾和关心 C.如果现在父母不关心我们,我们将来就可以不孝敬他们
D.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思路解析:此题属于图文并茂的类型,仔细观察漫画并结合教材内容,不难作出选择。答案:AD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孟郊的这首诗说明了()
A.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B.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D.不孝敬父母是违法的
思路解析: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孟郊的这首诗体现了这样的情感,也体现了子女的做法。答案:AC
二、请你判断
1.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思路解析: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父母不仅从生活上照顾我们,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答案:(√)
2.父母的话永远是对的,我们要绝对听从。()
思路解析: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 1 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父母说的话是正确的,就要听从。如果父母说的话是错误的,就要拒绝。答案:(×)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一、我选择
1.“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从这段歌词中你对“家”的理解是()A.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B.家只是一处住所,是吃饭的地方 C.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D.家有贫富之分,贫穷的家庭无可炫耀
思路解析: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答案:AC 2.小晴的妈妈是个上三班倒的女工。有时小晴放学回家,妈妈在睡觉,没给她做饭。这时小晴应该()
A.把妈妈叫醒给自己做饭吃 B.责怪妈妈不关心自己
C.理解妈妈的辛苦,自己解决吃饭问题 D.妈妈不做饭,就去吃肯德基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孝敬父母不能只喊口号,只说不做。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却能反映出你对父母的态度。答案:C 3.有这样一幅电视广告画面:年迈的母亲盼望已成家立业的儿女回家,可是电话传来的都是儿女不回家的信息。失望的母亲面对丰盛的晚餐,倍感孤独和无奈。这则公益广告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B.子女只要给父母物质上的帮助就可以了
C.子女已成家立业,不再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D.子女对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帮助,而且要在精神上给予慰藉
思路解析: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给父母一些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答案:AD 4.小明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收入低还没有文化,觉得在同学们中间很没有面子。于是他向当地法院请求“更换父母”,他在法庭上提出对父母的要求是:一不能是下岗工人,收入要高;二要有文化,最好是干部或者医生。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上的议论。下面的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这个孩子的做法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他不懂得尊重和体贴父母
B.这个孩子的做法应该得到支持,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 C.这件事说明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学会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D.这件事说明一些青少年缺乏家庭责任感,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家庭美德教育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体谅父母,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小明这样做,失去了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应当受到谴责。很显然,B、C两项是错误的。答案:AD
二、我判断
1.生活中,富有的家庭才能温馨美满,贫困的家庭一定缺少幸福。()
思路解析:家庭的温馨,不是以财产的多少来衡量的,只要一家人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相互体贴,这样的家庭就是一个温暖的家。答案:(×)
2.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是父母的父母,应当由他们来孝敬,与我们无关。()
思路解析:爷爷奶奶与父亲的关系,外祖父母与母亲的关系,也是父母子女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因为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过贡献,对我们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对我们疼爱有加。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时,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答案:(×)
3.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法改变、无可选择。()
思路解析:就大多数同学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真和纯真。答案:(√)
三、我回答
2002年夏天,65岁的安徽农民王守成背着百岁老母游览了北京。得知老人非常向往佛教圣地九华山,2003年1月,他又背着百岁母亲登上了九华山,参观了全国重点寺庙——百岁宫,游览了九华街如画的美景,了却了老人多少年来的一个心愿。读了这段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想。
思路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立足材料,审清题意。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答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肖子孙常常受到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快乐时光
多少钱一斤
大家去学农,学校规定要自己煮饭,我们都很兴奋。我们到了田里,准备干活,只见一个农村大妈挑着一担菜从远处走来。几个人高马大的男同学看见了,跑上前去问:“多少钱一斤啊?”大妈瞟了一眼,回答到:“不要钱,这是喂猪的!”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一、基础测试
1.我们理解的家一般包括()A.地域——“我家在某省、某市” B.住所——“那座房子是我家” C.是亲情——“家中有亲人”
D.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思路解析: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答案:ABCD 2.下列行为不符合法律要求的有()
A.秀怡的父母嫌她是女孩,出生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任何抚养费
B.75岁年老多病的吴大妈的三儿两女成家立业,自立门户,一个个离她而去 C.9岁的小兵是非婚生孩子,一直和妈妈住在一起,他亲生父亲现已结婚,又生了一个儿子。妈妈下岗了,无力供小兵上学,小兵去找父亲,但是亲生父亲根本不认小兵,还说他们之间没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D.玲玲期模拟试的成绩不好,妈妈要她的试卷看看,玲玲硬是不给妈妈看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这一知识的认识。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如果不履行这项义务,就是违法行为。了解了这一点,很容易作出选择。答案:ABC 3.对下面漫画中“孝子”的言行,你的态度是()
A.赞同 B.不赞同 C.理解 D.无所谓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漫画题,只要看懂内容就能选择。答案:B 4.小莉过几天就要过生日了,小莉想请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可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因此小莉应该()
A.先征求父母的意见 B.考虑家里的难处,量力而行 C.请同学去饭店大吃一顿 D.永远取消生日聚会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孝敬父母就要热爱父母、尊重父母、回报父母,体谅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A、B两项符合要求。答案:AB 5.初中生小丽的父母离婚。小丽跟妈妈生活,爸爸应该每月给小丽200元生活费,但从来没给过。小丽爸爸的行为()
A.不道德但不违法,因为小丽的父母已离婚
B.是违法的,因为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C.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小丽不跟她爸爸生活
D.是违法的,因为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免除 思路解析: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夫妻双方的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是无条件的、必须履行的义务。只有D项符合要求。答案:D 6.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道出了多少老年人的心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爸爸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结合材料请思考:儿女之所以要常回家看看,是因为()
A.不能忘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B.这是子女关心父母的唯一形式 C.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这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仔细阅读歌词,抓住歌词反映出的重点,再找出与教材的结合点。该题的答案很清楚。
答案:ACD
二、综合测试 1.我们受了委屈,常常回家诉说;当我们获得快乐,常常与家人分享;当我们生活充满灰色,往往是家庭帮我们驱走黑暗;当我们心灵成了沙漠,往往是家庭给我们带来绿色。结合上面的表述,请你概括家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
思路解析: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点:第一,细读材料,划清层次。第二,联系教材,找准知识点,思路清晰,具有逻辑性。
答案: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2.小朋说:从小,我就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父母对我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什么事情都为我安排好,甚至我到了中学都没有为自己选过喜欢的衣服,我几乎没有自己的意见。每天,妈妈都会告诉我今天要做什么,时间应该怎么安排,她会什么时候来接我,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作业,我认为我什么都听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小朋的说法对吗?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辨析题。我们知道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但是,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盲目的服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答案:小朋的说法不对。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如果他们触犯法律,做儿女的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3.有一天,发生了地震,一位母亲和她新生的女儿给压在楼层下面。重重的厚物压着她们,让她们动弹不得,母亲只能用手指触到女儿。母亲看着自己那还是婴儿的孩子,看着她在自己不远处嗷嗷待哺,她很痛心,可又很无奈。女儿的哭声慢慢变低变弱,母亲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最后她勇敢地划破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血液来喂养女儿„„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不忘父母养育恩。我们从该材料中,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深。
答案: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从这位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了母爱的力量。面对这份恩情,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4.在一项面对中学生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维护父母的权威并不是孝顺的一种最好方式”。可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已在现代家庭中普遍建立。不少同学同时表示,虽然不认为父母是家庭的绝对权威,但会尊重父母的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他们也会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为什么?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辨别能力,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点:第一,读懂材料,划清层次;第二,联系材料,找准知识点,思路清晰,具有逻辑性。
答案:同意。因为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但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 5 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三、探求活动
1.两三岁时,我就没有了妈妈。可是,我懂得了有一个哑巴爸爸是多么的屈辱。因此,我从小就恨他——我的哑巴父亲。
最可气的是别的孩子叫我“哑巴老三”(我在家中排行老三),骂不过他们的时候,我会跑到家去,对着正在磨豆腐的爸爸在地上划一个圈儿,再在中间吐上一口唾沫。虽然我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别的孩子骂我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我想,这大概是骂哑巴的最恶毒的表示了„„
我常想:人间充满了爱的交响曲,然而我的哑巴父亲却让我懂得,其实,最美的音乐便是无声的父爱。
这个故事中间省略号处省略了一些重要内容,请你按照你的理解进行合理补充,表达出作者最后抒发的感情。
(1)我的补充提纲或者概要。(2)“我从小就恨他——我的哑巴父亲。”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路解析:此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旨在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难报三春晖。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便可,答案可以不唯一。答案:(1)(提示)后来,我成家了,当了母亲,便想起了孤苦伶仃的父亲,回老家接父亲到城里享福。不料,中途翻车,自己摔成了植物人,父亲长期坚持给我进行康复性治疗,终于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仅供参考)
(2)这种行为是错误的。①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它不因父母之间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亡,不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的缺陷而改变。我们同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无法改变的。②父母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这种恩情我们要永远铭记在心中。主人公的父亲虽然有语言障碍,但他尽到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理应得到子女的爱而不是恨。2.父母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操劳着,对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会因为习惯而忽视了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观察并记录下一天当中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吧!
(1)我的观察:
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这道题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爱,以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可能大家观察到的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小事,但是如果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日日如此,平凡之中就会见伟大。答案:(1)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事,可以是生活方面的,也可以是学习、思想品德方面的。(2)通过观察父母一天为我们所做的事,我们知道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第三篇: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25 诗五首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看拼音写汉字。
huàn游人____xiāo湘_____qí路_____bìn毛_____城què_____烂kē人______
答案:宦
潇
歧
鬓
阙
柯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城阙辅三秦()
(3)数声风笛离亭晚()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1)去上任
(2)保卫
(3)风中传来的笛声
(4)什么时候
(5)动词,争春 3.根据课文填空。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君向潇湘我向秦(4)却话巴山夜雨时 4.文学常识填空。
(1)《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他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__________、__________。(2)《夜雨寄北》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不同的诗人。著有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__________而被传为佳话。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__________,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乐天”就是__________。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
(5)《淮上与友人别》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__________之称。
答案:(1)贺知章
季真
维摩
“四明狂客” “秘书外监”
(2)李商隐
义山
玉谿生
《玉谿生诗》
(3)王勃
子安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滕王阁序》
(4)刘禹锡
梦得
革新
白居易(5)郑谷
守愚
“郑鹧鸪”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解析:D项,这两句并不是将别之时的景象。
答案:D 2.对《淮上与友人别》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B.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D.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侧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
解析:D项,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是正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
答案:D 3.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解析:D项,尾联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答案:D 4.试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进行赏析。
解析:此句是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
参考答案:此句选择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儿童天真活泼、彬彬有礼的神态,使人如见其貌、如闻其声。“笑问”二字尤为传神,它既表现出孩子们对客人的亲切、尊敬,又勾画出他们稚气、好奇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但写故乡的儿童,还不是这两句诗的本意,本意仍是写自己。诗人本是故乡人,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乡,却被人当作了客人。这对一个对故乡怀有深情的人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啊!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析:这两句诗由眼前孤灯听雨的冷寂之境升发开去,驰骋想象,在对未来无限欢欣的憧憬中收束全篇。但这种神往,更显今宵之苦;而未来对今宵之苦的回味,又会倍增重逢的欢乐。
参考答案: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象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友人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畅淡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象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创设了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郁闷、孤独、苦寂。快乐时光
高三的时候,大家都开夜车学到深夜。有一天早上早读英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睡着了,大家也不忍心叫醒他。头一节课是语文课,老师讲课时发现他还在睡觉,就叫旁边的同学叫醒他。同学叫道:“醒一醒,老师来了!”这位同学醒来之后,抓起一本书就高声朗读了起来:“Long long ago……”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
解析: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押韵,押韵的字的韵母或韵尾必须相同。
答案:津、人、邻、巾
in 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虚写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
解析: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
答案: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这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解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问归期”是__________问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解析: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友人的来信,信中说盼望他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乡。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答案:友人
李商隐
友人对李商隐的殷切思念 5.“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第二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
解析:第一次夜雨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无限思念,是实写;第二次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是虚写。
参考答案:对现实的感受
它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结合三、四句来看,题中的“十五夜”应该是指哪个月的“十五夜”?
解析:由“人尽望”“秋思”可知。
参考答案:农历八月。
7.第一句诗中用“地白”二字写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这容易让我们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哪两句?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8.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解析:“树栖鸦”是为了押韵而使用的倒装,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
参考答案:“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既写出了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9.请体会“落”字的表达效果,将“落”改为“在”好不好?
答案:“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如果改用“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深层探究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表达的情怀有什么不同?
解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是送别之作,但表现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离别的情感,非常爽朗豪壮。《淮上与友人别》写得比较哀婉。
参考答案:《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进行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中考链接 11.(陕西课改区中考,12)请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4)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解析:(1)拟写宣传标语,应明确活动的意义、宗旨、特点等,就其中一个方面去拟写;(2)设计活动,要符合背景要求,具有语文活动的特点;(3)给学校提出的建议要能符合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创意;(4)要能就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及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的方法等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要不违背国家语言文字法,言之有理。
参考答案:(1)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2)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对口词等。(3)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施以正面影响。(或: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4)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或: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使用普通话,那样不现实。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自我盘点
我认为本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这几个方面: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我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
在学习本章后,我记住并能应用的知识是:
我将这样来弥补自己在本章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2电流和电路》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2电流和电路》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解析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物理学成果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有一种称为石墨炸弹的武器在作战时被用来破坏敌方的供电设施。这种炸弹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是在空中散布大量极细的石墨丝,这些石墨丝是__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飘落到供电设备上会造成__________(填“断路”或“短路”)从而使供电系统瘫痪。
思路解析:石墨能够导电,石墨丝将供电设备的电线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使供电设备瘫痪的目的。
答案:导体 短路
2.电路图是指用__________来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常用的元件符号,如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节是我们接触电路的开始,能够准确识别各种电路中常用的符号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答案:符号 灯泡 电动机 电阻 开关 电池
3.只有电路时__________,电路中才有电流,如果电路没有闭合,或者导线没有连接好,电路在某处断开,这种状态叫做__________;直接用导线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叫做__________。思路解析:只有连通的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电路中有断开的状态叫做断路,直接用导线连接电源两极的状态叫做短路。短路是一种危险的电路连接状态,容易烧毁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答案:闭合 断路 短路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1)电池用久了以后电能都消耗掉了,电池是一种消耗电能的装置。()
(2)电炉通电后暖烘烘的,电炉通电后能产生热,电炉是一种提供电能的装置。()(3)电动机通电后才能转动,它是一种消耗电能的装置。()(4)发电机能发电,它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思路解析:(1)电池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2)电炉工作时消耗电能,电炉是消耗电能的装置。(3)电动机是用电器。
(4)发电机、电池都是电源。答案:(1)×(2)×(3)√(4)√
2.如图5-2-1所示,开关S的作用是()
图5-2-1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www.xiexiebang.com。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A.控制整个电路 B.只控制灯L1 C.只控制灯L2
D.控制L1和L2 思路解析:分析电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分成两路,一路流过L1,然后回到电源负极,构成一闭合回路;另一路流过开关S和灯L2,然后回到电源负极,可见S只控制灯L2。答案:C 3.如图5-2-2所示的电路图中,开关S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是()
图5-2-2 思路解析:A开关只控制电铃;B开关只控制电灯;D开关闭合时发生短路。答案:C 4.(经典回放)如图5-2-3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着两个金属夹A和B,在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币、铅笔芯、大头针和橡皮,其中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图5-2-3 A.硬币 B.铅笔芯 C.大头针 D.橡皮
思路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要使灯泡发光,A和B中接入的必须是导体,绝缘体不能使灯泡发光,本题中只有橡皮是绝缘体。答案:D 5.如图5-2-4所示的电路中,各元件都完好,但闭合S1、S2后,只有L2发光,故障可能是()A.干路部分电线断了 B.L1被短路了
C.S1被短路了 D.L1与灯座接触不良
图5-2-4 图5-2-5 思路解析:当S1、S2闭合后,只有L2发光,有电流通过L2;L1不发光,没有电流通过L1,L1断路。答案:D 6.如图5-2-5所示的电路中,要使小灯泡发光,a、b两处可连接的元件是()A.a、b两处都接开关 B.a、b两处都接导线
C.a处接电源,b处接开关 D.b处接电源,a处接开关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www.xiexiebang.com。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思路解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缺一不可。现在的图中只有灯和导线,所以a、b两处一处为电源,一处为开关,故C和D正确。A和B中,电路中都无电源,无法给小灯泡供电,故A和B错。答案:CD
快乐时光
生 菜
有个老外来小木家玩,正巧碰上了端午节,本着好客的精神,小木带着老外到河边看划龙舟等节目。看完后,小木送了两个肉粽给老外带回去吃。一个星期后,老外来信感谢小木的热情招待,并且说:“肉粽很好吃,可惜,生菜硬了点。”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如图5-2-6所示,电灯发光的条件是()
图5-2-6 A.S1和S2都闭合 B.S1断开,S2闭合 C.S1闭合,S2断开 D.S1和S2都断开
思路解析:若S1和S2均闭合,则电源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灯,故灯不发光,A错误。若S1断开,S2闭合,也会造成电源短路,现象如A,故B错误。若S1闭合,S2断开,电路为通路,灯发光,故C正确。若S1和S2都断开,则电路为断路,没有电流通过灯,故D错误。答案:C 2.(经典回放)如图5-2-7所示的四个电路图,开关S能使L1和L2同时发光和熄灭的是()
图5-2-7 A.甲、丙 B.乙、丁 C.甲、丁 D.丙、丁
思路解析:对于甲图,S断开,整个电路成为断路,L1和L2同时熄灭;S闭合后,电路为通路,L1和L2都发光。对于乙图,不论S闭合与否,L2始终发光,S只控制L1的亮或灭。对于丙图,S闭合后L2被短路,只有L1发光;S断开后,L1和L2都发光。对于丁图,S闭合后,L1与L2都发光;S断开后,L1与L2都熄灭。可知符合题意的只有甲图和丁图。答案:C 3.如图5-2-8所示的实物电路图中,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正确电路是()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www.xiexiebang.com。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图5-2-8 思路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的电源没连接。在B中当开关闭合后,相当于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在一起,构成了短路,灯泡不亮。答案:C 4.如图5-2-9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小灯泡能发光的是()
图5-2-9 思路解析:B、D两电路中,没有把灯泡的两端连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虽构成了通路,但由于灯泡没有接入电路,所以灯泡不能发光。C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流将不经过灯泡,灯泡被短接,所以灯泡不能发光。答案:A 5.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措施中必要的是()A.开关应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
B.一定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元件 C.一定要从电源的负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元件 D.连接过程中开关应断开 思路解析:动手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必须了解一些连接电路的常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只要开关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只要开关闭合,电路的其他部分也完好的话,电路就成为通路,所以开关接在电路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开始,逐个顺次连接各个元件均可,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断开。待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方可闭合开关,这样,可防止连接过程中,一旦出现短路,而开关又是闭合的,烧坏电源,引发危险。答案:D 6.(2010广东模拟)图5-2-10的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图5-2-10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www.xiexiebang.com。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答案:C 7.某反恐小组的拆弹专家在拆除恐怖分子设置在飞机上的爆炸装置,如图5-2-11所示。为使爆炸装置停止工作,应拆除的线为__________。
图5-2-11 图5-2-12 思路解析:在没有拆除导线b之前,起爆器被导线b短路,所以炸弹不会爆炸。若拆除导线b,电流只能通过起爆器才能构成电路,所以炸弹会爆炸。若拆除导线a,则切断了通往电源的线路,整个电路成了开路,所以爆炸装置会停止工作。答案:a 9.(2010贵州贵阳模拟)请你在图5-2-13每个方框中画上一个电路元件符号,使其成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
图5-2-13 图5-2-14 答案:如图所示。
10.如图5-2-14甲那样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玻璃珠加热,如图5214乙所示,当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上面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玻璃珠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红炽状态的玻璃珠是导体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11.自制一个水果电池:找一根5 cm长的铜片或粗铜丝,再从废干电池上剪一条2 cm宽的锌皮,刮净后,把铜片和锌皮分别插入水果里(苹果、番茄等),就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取两根导线,分别接在水果电池的两极上,用舌头断续接触两极的引出线,注意两极引出线不要互相接触。舌头上有什么感觉? 思路解析:水果电池是电池的雏形,它给人类研制电池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因为它的供电量很低,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有轻微的感觉,水果电池没有实用价值。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www.xiexiebang.com。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答案:人体是导体,当引出线与舌头接触时,水果电池通过导线、舌头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电路中有了电流,由于受到轻微的电击,故舌头上有“触电”的感觉。12.你知道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吗?请你查阅资料,说说干电池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思路解析:此题答案不唯一,旨在培养同学们爱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使自己从小事做起等等。
2答案:废电池中锌、锰含量很高。一节1号电池里的有害物质可以使1 m的土壤再也种不出庄稼,1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这是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www.xiexiebang.com。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1 巴东三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第一单元 1 巴东三峡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面的字注音。
瞿()夔()滟滪()刹()和()
解析:此题考查文中生字的读音,同时应当注意拼音规则,如“ui”的标调位置在“i”上。
答案:qú kuí yàn yù chà hè 2.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B.江北的山虽是险峻,都干苦无味。
C.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滕滕,有像牛马的…… D.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分。B项中“干枯”错写成了“干苦”;C项中将“腾”写成了“滕”;D项把“崖”写成了“涯”,与山有关用“崖”,与水有关用“涯”。
答案:A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现代学者、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答案:刘大杰 作 翻译 4.解释下列词语。浣妆: 古褐苍苍:平敞: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和字的理解。
参考答案:浣妆:梳洗打扮;浣:洗。古褐苍苍:古老,褐色;苍苍:灰白色。平敞:平坦宽敞。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B.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三峡的景物,倾注了强烈的情感,读来楚楚动人。....C.我相信,一方水土养育出一方的钟灵毓秀。....D.从你出生就在影响你,与生俱来,无所不在,潜移默化。....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B项,“楚楚动人”和“读”不搭配;C项,“钟灵毓秀”本身就有养育的意思,就是前面所写的内容;D项,“潜移默化”不能说是出生带来的。
答案:A 2.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好处。
(1)______不断的青烟,_______的钟声,好像自己是在西湖或是在扬州……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层一层的,你_______着我,我________着你,你______着我,我着_______你。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叠词的使用效果。同时也考查拟人修辞的作用。
参考答案:(1)袅袅 悠悠 运用了叠词,这样更加突出景色的妩媚动人。
(2)围 围 咬 咬 这里运用了拟人,形象生动地将云雾缭绕的样子展现在读者眼前。3.文中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颜色为瓦白色的墙,_____地从树林中_____出来。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_____。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的遗迹。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____。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A.仿佛 显现 凄凉 苍冷 B.隐约 呈现 苍冷 凄凉 C.仿佛 显现 苍凉 凄冷 D.隐约 呈现 凄凉 苍冷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仿佛”强调似乎,好像;结合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要写的是看起来不太清楚,若有若无的样子,因此应当用“隐约”。排除A、C两项。“凄凉”“凄冷”同样有“凄”,但前者更贴近作者要写的景色给人的感受。
答案:B 4.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是按照地点的转换来记叙自己游览三峡的。
B.“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开头。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唐代杜牧的诗句。D.作者在结构安排上先详写了巫山的山,再略写了云。
解析:A、D两项考查对课文结构的掌握;B、C两项考查了文学常识,其中C项是杜甫的诗句。
答案:C 5.请你简要概括文中所提到的“刘皇叔托孤”的故事。(要求时间、朝代、人物、目的等要写明确。)并说说作者引用这个典故以及写孙夫人庙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在叙述中六要素的完备,语言表述清楚简洁,需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同时考查引用在文章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蜀国君主刘备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目的是增加三峡景色的历史文化内涵。快乐时光
一场足球赛的作文
一天,老师正在给一个班的男孩子们上课。她要他们写一篇关于最近一场足球赛的作文。一个男孩写了几个字,就放下了笔。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了?”
男孩说:“我写完了。”
老师拿起他的本子,只见上面写着:“雨天,未赛。”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却更加高峻。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妆的地方,叫做香溪。昭
用心
爱心
专心 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一个“赴”字,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的,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所谓“赴荆门”,那形势是一点也不假的。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语言要简洁精练,可以从文中摘取重点词语。
参考答案:米仓峡的景色特征和巫峡奇险的山水。
2.文中所提到的“杜工部”指___________,他是我国_________(朝代)的伟大诗人。作者在此引用他的这两句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引用的作用。
参考答案:杜甫 唐代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的妙用,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马奔驰的山势
3.选文第2段作者写巫峡的江水和山各抓住了哪些特点?请仔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运用修辞在表现景物特点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写江水抓住了“险、急、曲折、多滩”,写山突出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反复、排比、拟人修辞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高水急的特点。4.文中第2段在写山险峻时,写“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请你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明确一段的语句要围绕这个段落的中心语句展开,因此往往在分析语句的作用时也要先明确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烘托山峰的高峻。
5.文中引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句诗“赴”字用得巧妙,“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请你在下面各句中找出用得生动巧妙的词语,并说说它妙在何处。(1)红杏枝头春意闹。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味分析。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个动词来写景物,实际上就是将静态的物体写得犹如可以运动一样,更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1)“闹”,表现出杏花盛开,春意盎然。(2)“泻”,把月光写活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蜀道上有个大名鼎鼎、令人闻之生畏的七盘关,此地是自古陕西宁强入川的必经咽喉要道。古诗有云:“上有千仞岩,势欲压人顶。下有万丈溪,清欲摄人影。楼空石蹬悬,延缘曲如蚓。自下而上上,仰视难引领。自上而下下,深疑入眢(yuān)进。惟第七盘雄,曲折赴危岭。”纵是未亲临其境者,读之也不难想见它的险势异常!
此诗作者为清嘉庆年间潘时鏸,距今已一百八十余年。人间至少过去六七代人,但对大自然来说仅是打了一个呵欠。而今我来这七盘岭上的七盘关,仍是仰头仿佛处处巨石就要下
用心
爱心
专心 跌,却又欲退不能;而向下一看,只疑身陷枯井之中,欲喊无声。
正如登泰山十八盘,一般游人恐怕绝少细数究竟是十八盘,还是十七盘抑或是十九盘一样。我攀蜀道七盘岭也没有记准到底是不是转了七圈,只知印象最深的是七盘关绝险处立有一石碑,上有“小心移步”四个大字,提醒你千万玩忽不得!一抬头,那颇有几分狰狞的危岩怪厉地对着我,像在惊问:这里是只有飞鸟可渡的狭路,你这不知趣的俗子怎敢斗胆闯此禁地?
我只暗笑,没有作答。
其实还有啥好奇怪的,自古以来,凡由金牛道入蜀者,谁能不从这七盘岭“盘”过?那公元前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那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砍樵的草民也要“盘”。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但历史很多时候也往往呈螺旋形攀登的态势。就眼前的七盘关来说,人们从秦“盘”到汉,从唐宋“盘”到明清,总是在不断地周旋、周旋……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后几节车厢中的旅人探首车窗,看这把巨大的折扇煞是壮观!汽车也要“盘”,从低而高,好像射出一颗颗飞弹,随后又隐而不见,让人惊心动魄!
七盘关最险,七盘关也最忙。它从来没有对谁发请柬,人们却都来找它;它没有主动麻烦谁,人们来了却又抱怨攀它太麻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七盘关再高再险,也只是我们必经路上的一个里程标而已。6.“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这句话与哪个句子相呼应?
解析:文章前后呼应的语句。
参考答案: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砍樵的草民也要“盘”。7.“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一个_______。试具体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比喻修辞的作用。
参考答案:比喻 火车“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犹如一把打出的折扇或火车道“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就如一把打出的折扇。
8.依据本文的思路,在文中横线处补充上与前文意相关联的句子。
解析:填写句子既要明确本段的中心意思,又要联系上下文,作者在这里要对前面作一个总结,写了它的险给人带来的乐趣和苦恼。
参考答案:它吸引人之处在险上 它讨厌人之处也在险上 或:人们来找它是因为它险 人们抱怨它也是因为它险
9.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这七盘关的感受是围绕哪一个词展开的?
解析:文章的线索必须是贯穿全文的,并且要围绕它来展开,本文通篇都在写“我”对于“盘”的感受——险。
参考答案:“我”的感受 险 深层探究
10.本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解析:引用典故是为文章的主题服务,同时引用典故可以使文章更有文学效果,能更好地丰富文章的内容。
参考答案:引用了王昭君、刘备的典故。典故的引用充实了文章内容,并且显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考链接
用心
爱心
专心 11.(山东济宁中考)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你给语文老师就教学方法提一条建议。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只要建议合情合理即可。回答时注意建议的对象——语文老师;建议的内容——教学方法。答案示例:(1)把语文课上活(2)扩大课外阅读量(3)多让学生批改作文(4)组织学生办手抄报(5)举行诗歌朗诵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