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触媒理论

时间:2019-05-13 21:4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触媒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触媒理论》。

第一篇:城市触媒理论

融入城市:根治“大盘病”的良方

2005-10-19 6:02:29

□陈嘉天

八大病症困扰国内大盘开放多元打造街区空间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专为”当今中国大盘开发的通病开了一剂药方,这方药就是街区规划与开发理念。

按照她的诊断,“把城市当作‘荣耀之地’而分离出来这种观念是与城市的功能和经济需要及其特殊的用途相矛盾的。而另一种观念———城市与单个的建筑焦点互相融合,这些建筑同时又处于日常格局的环抱之中,密不可分———是与城市的经济和其他功能行为和谐一致的。”而开发商主导的大盘开发,基本上是小区开发模式的放大,或者是把多个小区拼在一起而已,由于过分地强调围合封闭的地盘思想,阻断了大盘与城市的有机肌理,因此,大盘建成之日,也就成了画地为牢之时,走向衰败之始。

大盘如何融入城市

简·雅各布斯极力倡导以街区取代小区,她甚至把城市看作最高一级的街区。在她看来,只有街区规划才能完美地与城市融为一体,因为,与小区不同,街区不是封闭内向的,而是开放外向的,不是城市中特立独行的“孤岛”,而是城市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活在街区的居民,其日常生活和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在的街区;街区不需要提供人为的城乡生活,但需要一些文明的自治方式,不仅同一街区居民相互守

望,而且也能为邻近街区提供帮助;街区里有共同兴趣的人聚拢一起,是街区最大的可用资源。

按照万年花城的理解,组团可以是围合的,但街区应该是开放的,而作为新城市社区的大盘一定是融入既有城市的大盘。一个成功的街区,功能必须是多样化的,街区人员构成也应是多样化的,街区的日程同样也是多样化的。

大盘开发八大病症

万年花城是一个具有200万平方米体量的超级大盘,在开始规划之时,开发商就对目前国内大盘开发进行了全方位反思。据该项目副总经理黄玺庆介绍,通过多方考察,并咨询国际著名规划设计公司,他们逐渐理清了大盘开发的弊病,并将其归纳为八大表症:

一是功能单一。大盘一般都由房地产公司主导开发,而房地产开发又以住宅开发为主,以快速回收利润为目的,开发商能把住宅功能做到位已属不易,既无意识也无能力建造除住宅以外,适合工作、休闲、学习等功能性需求的其它设施,甚至也无意去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方面更多的功能性需求,因此,建成的大盘往往只是单一功能的“卧城”。

二是人群单一。由于缺少多功能支撑,加上住宅开发过多地关注目标客户的细分,因此,大盘的人群构成非常单一,同构性明显。

三是日程单一。大盘既与现有城市隔离,又缺少就业等机会,使得大盘区域人员最多、活动最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其余时段只能见到老人和小孩。

四是发展后劲不足。一旦房地产项目开发结束,原来依靠房地产开发获取的惟一税收来源就会断流,其后续发展因为失去财力支撑而无以为继。

五是缺少对社区的长远规划。开发商毕竟只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人,虽然大盘开发都是分期滚动开发,但其着眼点仅限于项目,不可能对社区发展做出长远规划,即使有这样的长远规划也会因项目结束而束之高阁。

六是远离人性化。高大求洋几乎是房地产开发尤其是大盘开发的通病,大体量、大尺度的空间建筑造成了人性的疏离和压抑。

七是空间序列混乱。开发商一味追求高容积率,一味追求高用地覆盖率,完全打乱了大盘的自然肌理,空间序列的混乱常常使人失去方向感。

八是人际关系淡漠。公共空间的被压缩挤占,封闭的阶层化小区,汽车等的高强度使用,减少了人际间的交流,加强了人际间的戒备,不可避免地淡化了人际间的关系。

对规模超大、开发时间超长、人口众多的万年花城来说,重蹈既有大盘的开发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冲出大盘开发的围城,只有创新开发模式,转变开发思路,于是,选择欧美成功的城市街区理论势所必然。

万年花城的城市功能

根据简·雅各布斯的理论,街区功能的多样化实际是对传统功能分区理论的反叛。城市街区除了有满足居住功能的住宅外,还应该有商店、酒吧、书店、写字楼、饭店甚至工厂等其他城市所常有的功能性建筑。不同的街区可以有不同的首要功能,也就是韦恩·奥图所主张的城市触媒,以吸引更多的功能进入。

据黄玺庆介绍,万年花城所在区域属于丰台区花

乡板块,早在2002年,该板块的整体城市化规划已正式出台。万年花城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功能布局上,已经充分考虑了诸如各类产业之间以及它们与该区域其他城市功能之间的相依关系等问题,板块本身除居住区外,还有高校园区、高科技园区及旅游绿化区等四部分功能,同时周边还有汽车贸易服务园区、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中心、丰台科技园区等,功能间的相互支撑,恰好吻合简·雅各布斯所述:要使城市的街区生发丰富的多样性,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其主要功能最好要在两个以上。“什么地方在经济上有利于多样性,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则受挫”。

街区:营造综合生活空间

多样化的功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首先改变了万年花城的人群构成,除了常住居民外,还有本地的工作人群,外地来的旅游人群等;不同的人群使用街区的目的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群人也可以在同一街区找到不同的使用目的,同时由于不同人群在街区活动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整个街区的日程不再集中在夜间,而变成为24小时全天候,这就为街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房地产项目收尾后,多样化的功能也是街区持续发展的财力源泉。

除了融入城市,作为街区模式的实践者和倡导者,开发商还把万年花城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加以规划,充分考虑了不同阶段街区人群的功能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主动承担起大盘在一个城市中的责任和权利,用系统工程的眼光对万年花城各物业类型的配比及相互之间

的动力传递作出了详细规划。

在构建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街区时,万年花城的目标是:万年花城不仅是可以居住,而且是可以休闲、娱乐、购物、接受教育、就业的综合生活空间,不同的人群在万年花城都可以获得不同的需求。

链接

城市的多样化

“每当我们发现一个城市地区的商业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就同时会发现这个地方也拥有其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各种各样的文化机会、多彩的街头景致等。此外,人口和其他的使用者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这并不是巧合。促成商业多样化的物质和经济条件与城市的其他的多样性的存在和产生紧密相关。”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城市活力理论

“有活力的市中心必须是一个多用途的市场,各式各样的功能混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才能吸引更多人气,才能产生活力。”

这一理论强调街道和广场作为城市骨架的重要作用,强调街道的生命来源于街道生活的多样性,指出城市区域活力的形成和保持,必须与区域多样的功能相联系。(19K1)城市触媒理论浅议--以上海“新天地”项目为例

张目

摘 要:现在的城市发展已并非回答“应该做什么”与“什么是对的”的意识形态问题,而是回答“必须完成什么”与“什么可以被完成”以及“谁能获利”等经济、政治、社会问题,实用主义已经替代了我们心中的城市理想.本文适时的提出了城市触媒概念,并引用上海新天地的开发模式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关键词:触媒;城市触媒;保存;强化;修复;创造 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5)03-0114-02 作者单位:张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上海,200000)

参考文献:

[1][美]罗杰·特兰西克.找寻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M].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2][丹麦]扬·盖尔等.新城市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美]哈米德·胥瓦尼.都市设计程式[M].创兴出版有限公司,1980.[4][美]韦恩·奥图.美国都市建筑-都市设计的触媒[M].创兴出版社,1994.[5][美]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1961.[6]Mario Lungo.大型城市项目:拉丁美洲城市面临的挑战[J].国外城市规划,2003,(8).[7]Eugenie Ladner Birch.城市中心区生活的复兴:更为深入的探察[J].国外城市规划,2003,(8).出版日期:2005年3月10日

 发展触媒运用

广场触媒

『城市触媒(City Catalytic,城市发展催化剂)是城市塑造的元素,反过来可以促进城市持续与渐进的发展,它可以是城市功能区(比如某一综合购物区),也可以是某一单独建筑物或公共空间(比如剧院或博物馆),也可以仅仅是一系列实体(柱廊、喷水池等)。』

—— 韦恩·奥图《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1988年

城市触媒理念的关键在于,通过触媒的策略性选择,预先设计区域的发展模式,通过触媒引导区域渐进发展。这一理念的运用在于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城市元素对于城市、对于区域发展的正向作用,从而可以通过策略性触媒选择,更经济的达成城市与区域发展之目的。城市触媒可以是建筑物,也可以是广场、绿地,也可以是建筑小品与雕塑,也可以是特定的商业、娱乐形态,其主要判别标准就是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城市触媒利用,可以是在城市设计的宏观角度上的,也可以是在某一区域、某一项目、某一建筑的中观、微观角度上的。

而对于大盘项目来说,不能仅仅简单、机械地设计开发周期与施工顺序,而需要精心设计区域发展程序,策略性地选择不同阶段的发展触媒,充分发挥触媒物的推动作用,更快聚集人气,更迅速地发展项目,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篇:城市进化理论

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辅导:城市进化理论

城市进化理论——阐述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

(2)“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的成熟期,人口仍向城市集中,但开始向郊区扩展;

(3)“相对分散”时期:进入后工业初期,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4)“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进入成熟期,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人口的逆城市化现象显著增加;

(5)世界处于多元化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的成熟期的同时,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第三篇:海绵城市理论(DOC)

一、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概念的产生源自于行业内和学术界习惯用“海绵”来比喻城市的某种吸附功能,最早澳大利亚人口研究学者Budge(2006)应用海绵来比喻城市对人口的吸附现象。近年来,更多的是将海绵用以比喻城市或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俞孔坚与北大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在《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中,俞孔坚和李迪华提出把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作为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十大关键战略,指出“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俞孔坚,李迪华,2003)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国规划网、作者刘红

植物方面:①建造街道生态调节池(沟)如下:②适当堆造地形、构建植被集雨盆地,注意排水坡度:

材料方面:

①硅砂滤水砖/硅砂透水井 ②透气保水树坑盖板 ③

技术方面:

①、较早的实践案例包括天津桥园湿地系统,通过简单的填挖方,形成海绵体,收集雨水,在解决城市内涝的同时,利用雨水进行城市棕地的生态修复和公园营造,发挥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类似的绿色海绵工程也在秦皇岛滨海生态修复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②、董淑秋、韩志刚,其在《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中提出“生态排水+管网排水”的“生态海绵城市”规划概念,主要针对规划区的雨水利用问题。

③、LID 低影响开发技术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主要包含: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

④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要比路面低10厘米左右,绿化带每隔20米设置一组植生滞留槽,并自上而下分为蓄水层、种植土层、粗砂填料层、砾石层

二、绿道设计的相关规范

1、①主游路主要起景点联系、功能分区界限的功能,一般宽3-4米; 次游路主要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通常宽2-3米;

游步道是完全融入大自然景观的道路,采用的宽度为1-2.5米,也有小于1米的。②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米,靠路边和靠分隔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应加0.25米。自行车道路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米;混有其他非机动车的,单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应为4.5m。

2、驿站的服务半径

3、活动广场

4、道路两侧及广场的果皮箱设置间隔应符合规定,商业、金融业街道间隔为50至100米;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间隔为100米至200米;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间隔为200米至400米,广场按每300米至100平方米设置一处。

果皮箱的单侧设置间隔宜符合下列规定,并可根据人流量的大小和废弃物产生量适当增 减间距:食堂等人员短时间相对集中区域,其主要通道布置2个,次要通道布置1个。主要参观通道宜为150m左右,物流通道无需布置。

5、路宽等于灯高;间距为3倍 路 宽。250W的高压纳灯的杆高一般是8米或者9米,间距有30/35/40都可以,如果遇到有弯的地方,间距*0.55或者0.7的系数,一般路宽和灯杆高是1:1左右的话,单侧布灯就可以了,路宽:灯杆在1.5:1左右就可以采用双侧布灯,中央双挑嘛,只有在有绿化分割带的情况下才采用.6、报警求助系统的分布间隔距离:

三、驿站相关服务半径

1、卫生间的服务半径:园厕服务半径不超过250米。

2、电瓶车停靠休憩、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北京市六环内公用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5公里的水平

3自行车停靠休憩、维修、租赁点服务半径: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半径为300-500米;巴黎的租赁点布局则达到11个/平方公里,租赁点间距约300米。

4、卫生医疗服务设施

5、便利店

6、综合管理方

7、WiFi信号站、手机充电站

四、绿道标识系统

1、绿道标识系统主要有:①区域指示系统

②导向性标识

③景点标识

④解说性标识

⑤管理性标识

公园标识导向系统主要由信息标识、指示导向标识、形象识别和管理标识构成。

2、标识系统材料选择:①金属材料

②木结构材料:木结构的色彩、肌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但是结实程度、使用寿命都不十分理想,为延长材料使用寿命,需对材料进行特殊处理,如,防蛀、防潮、防锈处理

③石材:考虑石材的重量和内部结构的承重能力以及湿挂和干挂等具体的结构问题,以保证标识的全性 ④仿石材

⑤环保材料:是现代城市街道标识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材料要求对人体无害、无毒、无辐射、可回收利用,还要防尘、防菌、耐热、易燃等。

3、标识系统材料选择原则:

①视觉表现原则:例如要表现传统文化和自然淳朴的风格,就要考虑用木料、石材等一些容易表现风格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个性新颖、符合单位特色,独特,可以考虑用亚克力板、玻璃钢、铝塑板、PVC板、阳光板、弗龙板板等。②施工结构的合理性原则 ③使用期限的考虑

④使用场地的选择(室内和户外)⑤使用和服务维修的成本

4、标识系统相关设计规范

①形体尺寸,要视景区环境实际需要以及游客浏览距离和建筑构造特征而制定比例,并视其功能性而制定大小

②文字尺寸,要根据标识设置现场规格因素来确定视觉认知距离,进而确定其实际大小。景区综合介绍牌[可参考公式Hmm(文字高度="Lm(距离)/20套用] ③用色设计,根据景区经营理念、环境背景色的需要,并根据认知程度来选取较高反差的颜色搭配

5、文字及图形符号的使用

①中文、英文是景区导览标识使用的基本文种,必须同时使用,所表达的信息要与指向实物相吻合,文字含义准确无误。②中文使用

必须采用简写字体,不得使用繁体或其他不易辨别的字体(见《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历史古迹、名人书法、特殊标志等除外。

5、标识系统的布点原则:

①导向标识应设在便于人们选择目标方向的地点,并按通向目标的最佳路线布置,如目标较远,可以适当间隔重复设置,在分叉处都应重复设置标志。②提示标志应在所说明的上方或侧面,或足以引起注意的与该设施、单位向邻近的部位。③环境信息标识应设在入口处或某场所中最醒目处.④局部信息标识应设在所要说明的设备处或场所附近醒目位置

⑤标识的正面或其临近不得有妨碍人们视度的固体障碍物,并尽量避免经常被其他临时性物体所遮蔽。

⑥标识通常不设在门、窗、架等可移动的物体上,以免物体移动后人们看不到标识。⑦附着式设置的标识,其设置高度应设置为:a:与人眼水平视线高度大体一致 B:略高于人体身高

C:局部信息标识的设置高度可根据具体场所的客观情况来定。

⑧悬挂式设置的标识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m ⑨柱式设置的标识的下边缘距地面高度宜在2m左右。

五、绿道及河流环境保护

六、河流类型分析

1、①季节性河流:一般分布在较干旱的地区,气候条件对它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有时候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干旱区的河流均为时令河(季节性河流);半干旱区的较大河流可以为常流河,较小河流则为季节河;季节性河流一般以雨水补给为主,季节性融雪为辅。流域内雨量集中,枯水期流量小,洪水期流量大,水位变幅比较大。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河流 自然形成的季节性河流是内陆湿地的一种,具有湿地的生态特性,人为季节性河流的演变也使其逐渐向湿地类型过渡

季节性河流中,由于来水量减少,河道的纵横断面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横断面上表现为河宽减小、平滩流量下的断面面积降低;纵断面上,由于流量的减少,河流所需的水面坡度变缓,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汛期时,会对下游河段的防洪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取合理的断面形式是治理季节性河流的键。②城市排涝河流 ③城市景观河道

2、水源:雨水补给,只在降雨期间及降雨停止后一段时间内存在,所以补给速度很快,季节性明显

地下水补给,地区分布不明显,补给缓慢而稳定,随季节性变化不大

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补给过程连续,但仅能持续一段时间,其发生时间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增加而推迟

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综合性补给类型

第四篇:城市成长理论学习体会

城市成长理论学习体会

城市成长管理(Urban Growth Management)是指政府运用一定的技术、工具、计划及行动,对城市发展的区位、时序、速度、质量和成本等进行有目的的直接或间接引导或控制。它起源于1970年代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并于1980年代在美国掀起了城市成长管理的第二次高潮,1990年代以来,美国已进入城市成长管理的“精明成长”(Smart Growth)时代,并已把城市成长管理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无序蔓延和增长而引发的许多城市问题,与美国当时所面临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国城市发展应该借鉴美国城市成长管理的经验。为了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促进城市健康和有序地可持续发展,应把城市成长管理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城市公共政策来加以研究和实施。

因此,探讨我国目前实行城市成长管理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城市成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我国城市成长管理的内容以及实施城市成长管理的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中国目前实行城市成长管理的必要性

(1)面对当前日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的挑战,中国实行城市成长管理已迫在眉睫。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从1978年~2004年,中国的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60多个,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城市人口由1.7亿增加到5A亿。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5%左右。中国将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完成的城市化过程。

快速城市化发展必然引起因城市无限制增长和蔓延而引发的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如城市建成区盲目扩张、大量农田和自然土地被侵吞、土地的低密度开发及浪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交通拥挤、老城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公共服务滞后等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安全问题。

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面临以下几大问题的严峻挑战:(1)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严重短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快速进程必然引发城市建成区的扩大,更多的非城市用地将转化为城市用地,这将会使我国土地资源的短缺形势更加严峻;(2)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以及水污染等城市病已经出现,空间布局不能得到有机地疏散,造成城市“摊大饼”,不堪重负;(3)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滞后。如城市新区开发中基础设施不配套等;(4)历史建筑破坏严重;(5)旧城区改造与复兴。这些都给我国目前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美国实行了30多年的城市成长管理政策,有效地遏制了城市的蔓延,保护了土地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了社区生活质量,保持和恢复了旧城区的活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目前的城市管理迫切需要实行城市成长管理政策,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实现城市成长管理,是贯彻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对当前中国的城市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要协调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旨在使城市空间成长与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旧城区改造、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物保护、社区生活质量改善等和谐发展。从城市成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看,城市成长管理的核心与和谐发展的思想不谋而合,是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3、中国城市成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误区

中国城市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三大误区。误区之一:认为城市的发展必然引发“城市病”。这是由于建国之初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所造成的。误区之二: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误区之三:认为城市发展的结果应当是均衡分布遍地开花。这种城市发展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缓慢。

对城市化应有积极的认识,城市化是不发达国家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城市化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地管理城市发展。城市的快速成长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城市成长的方式进行合理地调控,注重城市发展的质量,控制城市发展的区位、时序、速度和质量。

(2)政策偏差

中国城市成长管理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受认识误区的影响,从1950年代以后,我国制定了“控制大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在1978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上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1980年,国家城市发展方针进一步完善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1990年又将城市发展方针修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并将其写入我国首部城市规划法。这主要是从户口管理角度而不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制定城市发展方针,导致我国城市发展政策在很长时期内背离了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事实上,城市化发展进程受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制约,城市规模受多种条件和经济因素制约,不宜人为控制,世界城市化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城市增长迅速。

(3)立法滞后

城市发展政策的偏差影响到我国城市管理立法的制定,并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成长管理立法的严重滞后。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规划条例》,1989年制定了《城市规划法》,于1990年开始实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法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以及不适应中国目前快速城市化进程新形势的问题。而美国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实行城市成长管理政策,在同时期的1990年代已经发展到城市成长管理的“精明成长”时代。而且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的周期太长,严重滞后于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立法没有明确城市成长管理的重要性,目标不够明确和具体,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许多地方存在自相矛盾,而且城市成长管理立法不够完善,这导致我国实施城市成长管理的技术与工具的严重缺乏。

4、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内容

借鉴国外城市成长管理的实践和经验,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具体内容有:

(1)对城市发展区位进行引导或调控

对城市发展区位进行引导或调控是指引导或控制城市的空间成长模式,即明确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和区位。

(2)对城市发展时序进行引导或调控

对城市发展时序进行引导或调控是指引导或控制城市的时间成长模式,即明确城市在时间上的发展方向和区位。

(3)对城市发展速度进行引导或调控

对城市发展速度进行引导或调控是指引导或控制城市的成长速率。城市的成长速率的调控要依具体的情形加以判断,如当城市建成区的扩张速率超过城市的人口增长速率时就要控制城市建成区的发展速度;当城市建成区的扩张速率小于城市的人口增长速率时就要加快城市建成区的发展速度。

(4)对城市发展质量进行引导或调控

对城市发展质量进行引导或调控是指引导城市向环境友好型、生活舒适型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城市成长管理的终极目标。

5、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对策

(1)把城市成长管理上升为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

我国城市发展由于受历史和政治架构的原因很少对城市成长管理加以关注,导致了许多城市管理问题的产生。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对城市成长管理政策的重视和相关研究的开展。城市成长管理在国外已经作为城市公共政策来加以研究和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我国,应把城市成长管理作为城市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国外城市成长管理的内容、工具、程序和改革做法,对我国的城市成长管理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各项城市成长管理的方针、原则、措施、计划和行为规范。

(2)加强城市成长管理的区域管制

国外在近几十年来,很重视区域管制在城市成长管理中的作用。早在1967年,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大都市区就通过州立法,建立了区域规划机构,也有许多州与州之间的区域城市成长管理机构。我国目前应积极探索城市成长管理的区域管制模式,树立城市成长管理的整体观和集群发展观,防止各自为政,自然开发。尤其是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群、都市圈,急需建立城市成长管理的区域管制机构。

(3)建立完善的城市成长管理法律制度

改进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建立我国城市成长管理的法律制度,充分发挥立法作为城市成长管理的技术和工具功能,以作为应对我国目前城市问题的强有力武器。借鉴国外

城市成长管理的工具和立法经验,建立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市成长管理法律制度。

(4)充分发挥遥感与GIS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城市成长管理中的作用

遥感手段已经是城市管理新的信息源,SPOT全色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已经达到10m,印度IRS的地面分辨率已经达到5.8m,可以用来编制l;50000~1:25000比例尺的城市图。IKONOS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已经达到lm,可以用来编制1:10006比例尺的城市图。作为城市管理主要信息源的航空相片,可用来编制1:21100~1:500比例尺的城市图。GIS已成为综合管理和分析各种城市管理数据来源的重要工具。应充分利用遥感与CIS等信息技术,定期监测我国城市成长的时间、空间模式及其变化,对城市成长进行有效的时序管理。

第五篇: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专题

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一书,从社会学和行政学,管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一下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了解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对我国社区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社区改革经验的总结,从理论上对社区管理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区自治管理,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社区发展对于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国家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民主化进程,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也必须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同时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区管理理论的研究,以使更好地发挥社区建设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也不断加快。从而,要搞好城市管理,就必须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让社区在城市管理方而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再次,在我国城市管理中,传统的“街道模式正在逐步向现代“社区模式”转变。尤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而要及时有效地将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必须增强社区的功能和责任,强化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对于中国城市社区的管理,我认为要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方法,推动社区管理向实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区管理的社会化和网络化。要加强社区管理的建设,促进社区管理的合理化和专业化,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管理体系,促进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建章立制,健全法规,促进社区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对社区自治的认识需要避免三个误区:一是社区自治仅仅是社区组织的自主权或者说仅仅是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之间权责利的分化;二是社区自治仅仅是地方自治;三是社区自治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权”,事实上,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分化,各自成为独立权利主体,特别是它们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治理社区公共事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领域、市场领域、社区领域分化以及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客观需要。

总之,搞好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既需要领导重视,加慢宜传引导,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扩大服务队伍,更需安制定优息政策,加强法制建设。

下载城市触媒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触媒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生态理论相关论文读书笔记

    城市生态理论相关论文读书笔记——关于城市生态理论发展与实践 一、 论文题目和出处 读的论文题目为《芬兰生态城市》,出自2009年第3期《江苏城市规划》;《打造“深绿型”生......

    2014年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一、行政监督理论 建立在“天赋权利”、“权力恶”、“社会高于国家” 等观念基础上的近现代西方国家监督制度理论,对权力制约与监督进行了大量、......

    城市管理学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心得 一、行政监督理论 建立在“天赋权利”、“权力恶”、“社会高于国家” 等观念基础上的近现代西方国家监督制度理论,对权力制约与监督进行了大量、......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产品之光触媒(5篇)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产品之光触媒 产品介绍:光触媒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TiO2) 其主要功能有净化空气、抗菌防霉、抗污除臭、亲水自洁等等 而它的应用范围则有家居场所、公共场所......

    第三章 城市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理论

    2城市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理论 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工业、汽车、家用电器、交通等各个领域,其在交通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城市交通信号模糊控制。本章在阐述模糊控制原理的基础......

    城市-03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学习《城市管理学》,使我了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而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构建和谐城市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

    城市街道景观改造理论与经验

    城市街道景观改造理论与经验 一、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区主要街道市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办字〔2009〕19号) 桥西区、桥东区、邢台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

    城市文明现象 理论研讨征文

    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在普通中凸显高尚 ——学习以张家港市移动公司曹丽萍为代表的 张闻明现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1年3月28日) 日前,中共张家港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张闻明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