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文明现象 理论研讨征文
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在普通中凸显高尚
——学习以张家港市移动公司曹丽萍为代表的
张闻明现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1年3月28日)
日前,中共张家港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张闻明现象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张闻明现象信念坚定、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不惧困难、谦虚低调的人格魅力,扎根基层、敬业守责的务实作风,一心为民的无私情怀,凝心聚力的团队意识。
以张家港市移动公司曹丽萍为代表的张闻明现象先进事迹在张家港市一时间广为传颂,其爱岗敬业、敢做善事、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张家港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在当今时代张闻明现象以信念和坚强的意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无私奉献,不断超越自己、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豪气,在助人为乐中前行,在默默奉献中成长,正是靠着这种实干的精神,曹丽萍和她的同事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帮助别人,这份乐观的信念从不动摇,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战胜困难,走出了一条助人为乐、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弘扬张家港精神文明的新路子。
张闻明现象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曹丽萍是一个朴素而平凡的人,凭着对理想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从接触工作到现在,在平凡的岗位上,耐得住平淡,守得住寂寞,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曹丽萍让一个原本平淡的岗位闪亮光彩;使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小事”变成感召人们心灵的动人故事。在曹丽萍的身上,尽情地折射人生的美德,彰显高尚的风范,在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在执着之中铸就着光辉。
张闻明现象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令人震撼。在曹丽萍平凡身影背后所散发出的特有魅力,让人备受启发,备受鼓舞。张闻明现象是时代的楷模,优秀共青团员的典范。曹丽萍犹如一面光辉的旗帜,激励党员干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勇前进。我认为,向张闻明现象学习,就要特别学习张闻明现象的三种精神。
一是坚定信念、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张闻明现象精神的灵魂。曹丽萍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始终保持旺盛的干事创业的斗志和献身精神,恪尽职守,圆满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曹丽萍始终把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心里始终想着群众。在采访完张闻明现象先进事迹以后,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不禁感叹:在我们的身边和周围,居然有这么多人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却不留姓名和真实地址,实在是难得。
二是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张闻明现象精神的核心。2003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曹丽萍在朋友那儿看到了一本名为《挑战》的书,其中湖北省五峰县三坪小学校长宋芳蓉的事迹打 动了她的心:宋芳蓉从15岁起就在那个深山里教学,自己打工、卖血帮家贫的孩子交学费。曹丽萍非常钦佩宋老师,也非常让她感动:这么多年为山里的孩子默默 无闻奉献了这么多,既当爹又当娘。宋芳蓉曾在199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获得中国首届“五四奖章”和国际消除贫困奖,受到过江泽民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胡总书记还带头将自己一个 月的工资捐献出来,成立了三坪希望基金会,用于救助当地家庭贫困的学生。曹丽萍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省下吃一顿肯德基的钱,就能帮助更多的孩子。
曹丽萍就是凭着这种伟大的信念,一点一滴地为湖北五峰山区的孩子们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普通员工曹丽萍以一颗善良的爱心,无私奉献。曹丽萍实现了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伟大人生价值的目标。她用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了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
三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张闻明现象精神的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张闻明现象以曹丽萍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时的诺言。曹丽萍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为了使山区的孩子尽快摆脱困境,曹丽萍带着《挑战》这本书和同事商量:如何资助三坪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致决定:在同事们中展开募捐活动。宋芳 蓉的事迹、行为和她那种高尚的情操,感动了张家港市移动公司的团员青年,感动了公司所有的员工,他们积极、踊跃的开始捐款。公司的徐总都被他们的行为感动 了,也积极的加入其中:大家都想为山里的孩子默默地作点事情,因为他们太贫苦、太不容易了。
很快,大家就捐了600元钱,由曹丽萍执笔,并以张闻明的名义写了一封信,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连同汇款一起寄给了三坪小学的宋芳蓉:希望用这笔钱来帮 助家庭贫困的孩子。他们起的这个叫张闻明的化名,其谐音里蕴含着张家港是个全国文明城市的意思。教师节前,大家又捐了1000块钱,曹丽萍又代表大家把这 笔钱寄给了他们,并祝他们节日快乐。随后,曹丽萍又给他们寄了一些牙膏、毛巾、驱蚊药、香皂之类的日常用品。
一个人做些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曹丽萍十年如一日长年累月的坚持。奉献之路是无止境的,张闻明现象还在继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的含义。
曹丽萍的精神感动了不少公司员工,如今,在张家港分公司,一线服务人员全部佩戴“张闻明服务使者”胸牌上岗,进社区、进集团,开展“张闻明真情服务月”、“张闻明新春便民服务”等活动,为客户送服务、送资讯上门,仅2008年,就深入社区、小学、单位设摊服务2800余次。每月一次的“张闻明服务之星”评比活动,已经成为员工赛成绩、比贡献的展示平台。
张闻明现象的这些先进事迹,只是我们通过媒体和报纸的宣传而得知,曹丽萍所做所为的,一定不仅仅是这些。让我感动的是,也不仅仅是这些。曹丽萍十年如一日,在艰难的环境中勤勉敬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俭奉献、无私奉献。这位有强大爱心和执着恒心的普通员工,凭着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湖北贫穷山区的孩子有书念、有衣穿,曹丽萍总是在最困难的地方出现,也总是让所在之处在一步一步艰难的突围中获得新生。在曹丽萍的心里,有山区的孩子,有人民,唯独没有曹丽萍自己;有困难,有方法,有信念,唯独没有退却。作为一名基层员工,张闻明现象也为我们诠释了一名共青团员的豪情本色,张闻明现象的行为正在一点一滴的感染着每一个人。
我深深地感受到张闻明现象的事迹非常感人,其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在普通中凸显崇高,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青团员作为建设科学发展时代先锋的光辉风采,给党旗添了彩,给共青团员的形象增了光。正如曹福龙书记说的“我们要在全市上下大力宣传张闻明现象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张闻明现象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曹丽萍善于团结、凝聚人心的工作作风,弘扬曹丽萍爱岗敬业、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各行各业涌现更多张闻明现象式的优秀共青团员”。
张闻明现象那无私奉献的事迹,是对张家港精神的延伸,也是对我们的一个莫大的鼓励。曹丽萍的事迹,如知时春雨,细润着每一个追求进步的心灵;曹丽萍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如灼灼火炬,点燃人们攻坚克难的激情。所到之处,人们聆听着、沉思着、践行着,并纷纷表示要让楷模的精神化为奋然前行的力量,要像张闻明现象那样无私奉献„„
张家港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市,需要大力弘扬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许许多多个像张闻明现象这样的优秀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敢干敢闯,勇于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机关同样需要张闻明现象精神,只有无私奉献,才能勇于创新实现突破,才能推动机关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张闻明现象的事迹为学习榜样,把弘扬张闻明现象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当前全党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对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张闻明现象的事迹为动力,立足本职岗位,勤奋敬业,尽心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张家港机关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第二篇: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征文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征文
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正确的群众观
丰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刘天悦
“两个务必”的提出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半个多世纪以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但身体力行“两个务必”,而且不断赋予“两个务必”崭新内涵,始终倡导全党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使“两个务必”思想不断丰富发展,使“两个务必”作风不断地得 到保持和发扬,鲜明地体现了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成为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作风。
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不仅以此可以团结更多的人们,可以增长知识,而且也会减少错误,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在新的历史时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意义。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结合新的历史实际,继续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并使其进一步得到保持和发扬。早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当党正处在向执掌政权地位转变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28页)并号召全党同志务必经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就要反对骄做自满。党的领导干部的骄做自满,会发展成夸大个人作用,看不见群众力量,甚至会发展到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只能听恭维话,不能听批评意见,破坏民主集中制。因此,我们要在党员中,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经常进行反骄破满的教育。
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尚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畏艰苦著称,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事。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勤俭节
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战胜艰难困苦的精神动力,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是腐败问题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
在日常生活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往往是和进取、乐观向上等追求紧密相连,而随意挥霍浪费资源,常常是与颓废、消沉等不良心绪分不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可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侵袭,增强政治免疫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克服自私自利、奢侈腐化、萎靡不振等不良风气。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容易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甚至骄奢淫逸、贪图享受。以炫耀财富为自我满足的心态,反映了思想的浅薄、愚昧和精神的缺失。崇尚节俭的人,必然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节俭,有“节”才能俭,守住做人的“贞节”,守住为官的“气节”,这是做人的本分,为官的本分。
三、坚持正确的群众观,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组织开
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要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权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想办的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敏锐感知群众冷暖,关切群众诉求,通过不断提升服务社会水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等多种方式,解决丰南职业教育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强联系、团结、服务群众的能力;就是要善于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聚集民力;就是要在制度框架内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在两年的河北省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我校分别帮扶了尖字沽乡望马泊北街村和黄各庄镇王洪庄村。驻村工作组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结合村情实际,组织谋划实施了望马泊北街村的低压线套改、特色文化广场建设,王洪庄村多功能厅及居家养老中心建设等一大批帮扶项目和民生工程,深受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不断摸索,我们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功能,实现互利共赢。形成了六种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培养、入企提供技术服务、聘企业专技人员担
任兼职教师、培训在岗职工、引企入校生产、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学校先后与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等3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学校、企业共管共育互利共赢。
23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生产性实习搭建了良好平台。特别是与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企业“共育、共管”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了具备适应能力强、专业技能高、职业素养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组建师生技术攻关小组,深入各大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工作。几年来为国丰钢铁有限公司、达丰焦化厂、丰益机械设备厂等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难题年均50余次。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还和我校合作建立了职工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和机电技术研发室。双向互融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为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条件。
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全方位开展三农培训,以阳光工程为主线,积极开展职前、职后技能培训,与政府职能部门及大中型企业结合,开展特种工培训、在岗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党员及农民技术培训、农村双带头人工程教学培训等各类长短期培训,年培训达11000多人,另外,学校还为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进行职工技能鉴定,让企业职工、农村青年、农村党员在接受培训后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两个务必”的实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密切党组织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使基层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与群众的切实需求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只有依靠、联系、团结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为群众说真话、办真事、动真情,才能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坚持“两个务必”,扎实走群众路线,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群众的拥护,才能为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三篇: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参考选题
附件:
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参考选题
1.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理论创新研究
2.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进程与经验
3.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4.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与实践
5.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6.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7.中国共产党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8.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
11.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1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保持党的优良传统研究
13.新时期创先争优的实践、理论和制度创新及其成果
14.高校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15.创先争优与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16.发扬党内民主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研究
17.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
18.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建设探索
19.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及其历史经验
20.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21.党员队伍发展与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
22.创先争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3.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24.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
25.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26.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7.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28.深化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29.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
30.建立健全我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3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32.我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
3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34.高校群众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第四篇:群众路线理论研讨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办活动”,而在于转作风,让民心成为工作成败的衡量标准,让民意成为工作努力的方向。
XX区红十字会在独立运行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全省红十字系统的先进典型,正是有着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工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一、贯彻群众路线,贵在认识提高,重在行动落实,关
键要紧抓一个“实”字。
一是内容要真实。要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将教育实践活动与建设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博爱在太平”救助平台相结合,与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关爱生命相结合,与实施中国红十字总会“博爱家园”项目相结合,与开展应急救援和赈灾活动相结合,与宣传发动无偿献血、人体器官、干细胞捐献相结合,与推动组织建设和宣传工作相结合,与努力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相结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
二是方式要朴实。坚决杜绝以脱离群众的方式搞群众路线教育。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措施效果实不实,就是我们党员干部有没有党性,心里是不是真正有群众。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摆和反思现行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中存在哪些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就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工作学习,主动问计于民,主动求教于民,做到边学边改,边改边落实,边落实边提高,真正建立人民心中信任称道的红十字会。
三是成果要落实。带着我们服务本领不够强、干事热情要加强、思维方式待突破,工作效率再提高、精神状态更饱满等问题和要求,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不断启发提高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汇聚强大的“正能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重拾信心,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困难群众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推动红十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最终落在一个“效“字。
一是抢抓机遇求高效。弘扬红十字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宗旨高度契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教育活动的现实需要。黄山区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在开展人道救助、反映民生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展红十字事业,有利于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黄山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把握机遇,珍惜当前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红十字事业高效运行。
二是群众满意是绩效。黄山区红十字会机构独立时间短,人道救助事业尚在探索中艰难前进。大病、天灾和车祸等因素致贫的特困人群还有很多,他们十分迫切的求助愿望和当前救助资金筹资难的问题成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面对问题红十字会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消除畏难情绪,着力提高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人道救助事业中来才能破解这一难题,让捐献者放心,让受助者得到尊重,让群众满意。
三是引导群众建长效。黄山区要想发展成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在公益慈善和应急救护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人们心中的意识还没有牢固形成。红十字会作为国际人道救助团体,有责任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入手,弘扬公益慈善理念、提高“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互助互爱互救意识,真正把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植入民心,形成民风,建立起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信访工作理论研讨
中国信访轨制的窘境及其改造前途探析
一、引言
信访制度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党和政府高度看重信访工作,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设置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获得了很大的功效。信访制度是社会的安全阀,对社会的稳定起着很大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利益关系的调剂和变更,出现了一些新情形新问题新矛盾,导致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事件呈回升趋势,对此一些地便利提出了要“以法治访”、“严格打击越级上访”,并以此为依据,对人民的正常上访进行“围、追、堵、截”,侵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1]。而且在2004年还出现了“信访洪峰”。从这一点上看:在严格的“信访洪峰”局势的背地,除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悟及其本身权利维护的诉求得不到解决等原因之外,转型时代社会结构性矛盾始终未能有效解决、各级国家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懈怠失职等,也是引发信访量剧增的主要起因。同时这也更进一步阐明:在我国实施多年的信访制度已经出现了困境,其作为社会的安全阀,已经出现了裂痕,其制度的设计及其运作中存在的缺点已露出。我们知道没有保险阀制度或平安阀制度不齐备的社会结构,都是僵化的社会结构,因此也是埋伏危机的社会结构。僵化的社会结构比机动的社会结构更轻易引起抵触。因此,面对作为我国社会的安全阀的信访制度已出现了裂缝,我们就必须理性求解中国现行信访制度的困境,以更好的寻求其改革出路。
二、中国信访制度的困境之征表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了能给现行的信访制度找到出路,我们就必须感性的找出及剖析现行信访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笔者经由综合分析,以为中国现行的信访制度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多少个方面:
窘境一:信访轨制构造庞杂,机构之间沟通不畅
在横向上,中国的信访机构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党、政府、人大和两院分离设有信访机构。这五个机构负责处理各自领域来自社会的抒发信息。但这些信息所波及到的问题大多须要政府来解决,于是表达信息还必须经过一个向政府转移的进程。然而政府的信访机构也仅仅是一个接受信息的部门,它缺乏解决问题的权能。因此,会集到政府信访部门的表达信息还得经过一次时空转移,信访部门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然后提交政府相干机构。这样,制度结构的复杂性影响了沟通速度。更重要的是,因为权力结构的复杂性而下降了沟通品质。这种制度结构不仅处理信息的才能较低,而且还会因信息处理不当引发其余针对政治体系的政治压力。当代中国的沟通制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它主要是为处理非政治问题和非私家问题而设置的,这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之后对社会局势的断定以及政治制度的性质有关[2]。改革开放之后,沟通制度根本上还是连续了传统的模式,在好处需要多元化的今天,这种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纵向上,信访制度未构成体系的结构,信访部门的层级关系与所属机构的层级关系不完整一致,如下一级政府受上一级政府的领导,而下一级政府的信访部门与上一级信访部门的关系却不存在领导关联。有关条例规定,信访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保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3]。信访部门履行“块块”领导,这样,信访系统就缺乏完全性和一致性,越级沟通或信访的现象屡有产生,信访秩序凌乱常常打断国家权力部门的程序性活动,影响了国家权力体系的正常运作。
困境二:信访制度被异化,功效错位,机构错位越位的景象不足为奇
中国的信访制度确立于1951年,当年6月7日,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议》。1982年以前的信访反映的问题多是“政治型”,在解决个人政治问题上,信访制度曾施展了一定的作用。1982年当前的信访可以概括为“安宁团结型信访”,信访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化解纠纷、实现救济。我们知道“安定团结型问题”如:化解纠纷,调停,权利救济、腐烂、乱收费、打击上访应该由司法部门解决,但1982年后直到今天的信访工作主要是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解释“功能错位”是信访制度的一个凸起问题。上访者想反映的答复涉及到土地、基层选举、腐朽、乱收费、打击上访等各个方面,但信访部门并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既然信访部门没有权力和能力解决这些问题,那他们又怎么或用什么方式和手腕来处理这些问题呢?据笔者了解相称一部分信访事项的处理应用的是法治以外的方法:如强压,或让步,或哄骗等。同时由于面对大批的群体信访或矛盾激化的各类个体信访,上有领导指令化解的压力,下有群众极其不满的怨气,信访部门在解决信访事项的过程中处于两难的地步。由此在这种工作状态下,信访机构错位、越位的现象层出不穷,执政者预期的社会稳定的目的非但没有实现,反而陷入一种更为恐怖的恶性轮回之中。同时上访者也往往把信访看成了优于其它行政救济、甚至国家司法救济的一种特别权利。他们在当地有关部门解决不了问题后,动辄上访,这直接导致了司法权威在人们心目中的弱化,最初只是供人们提看法、提议的信访制度,后来却变异为一种权利救济的最佳方式,这种异化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困境三:人治色彩浓重,不拥有行政权力的信访机构有时权力无限且不受制约
从法律地位看,信访工作机构并不存在行政的职能和权力,也不是独自序列的国家机构,其处置信访事项的权能有限,不能够也不可能去解决本应由负有一定职责的国家机关办理的社会事务。那么,赋予信访机构必定的职权是否就能有效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呢?谜底是否认的。现行的信访制度早已冲破了秘书性质的工作机构的定位,从现行的信访工作模式看,不具备行政权力的信访机构有时权利无穷且不受制约,其工作的触角往往延长到社会生涯的各个范畴,有时甚至替换行使了国家机关的一局部职能;以引导批示为信访督办的依据带有人治颜色,而“转达室”和“邮局”式的归口转处,只能导致多数信访群体对国家和政府发生更大的扫兴与不满。总之,宏大的信访机构和众多的信访工作职员非但不彻底化解一直出现的社会抵触,反而有可能成为中国走向法治化过程中的一股消解力气[4]。
困境四:上访人的清官情结重大,诉讼案件类信访增多
依照信访主体利益念头划分,公民信访活动的内容请求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恳求解决个人或群体的矛盾和艰苦,曾道人,即反映问题、陈说要求;二是对党政机关的工作提出批驳倡议等;三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守法渎职行为进行控诉、揭发;四是向国家机关咨询有关政策。目前我国公民信访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三个方面,足球网址大全,并且多数是针对诉讼案件的(包括刑事和民事案件),非诉讼案件的极少。也就是说,目前信访主体的信访动机偏向单一化,对于法律诉讼案件的信访成为焦点。应该否认,少数诉讼案件的上访,是由于司法不公引起的,然而,有的却是因为败诉方对法律不懂得、曲解引起的。有学者指出“公民针对诉讼案件的上访,属于法律规定的申述或申请再审,都是诉讼行为,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不应盲目”,“信访固然也是为了寻求正义,但它本质上还是历史上的”清官情结“,期盼以”人治“的气力来实现公正与正义,而这无疑对”法治“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在基本上延缓正义的到来”[5]。
困境五:信访成本较高,但效益较低
目前信访的成本包含:一是信访者信访材料及邮寄通信费用。不少信访者为了能使所反应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都将资料打印、复印若干份,而后用快件分辨寄给有关党政机关,这是一笔较大的开销;二是信访交通生活费用。这重要指那些从偏僻地域到省城或者进京上访的。他们坐车、吃饭等生活破费也占了主要的一部门;三是因为上访和等候有关受理部门回答延误的误工(农)用度。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其数目相称可观,但实际问题被解决的是十分少的。在一项调查中:在接收考察的2000多人中,只有3人表现由于上访才使本人的问题得到懂得决,而解决的办法还是有关领导人做了批示,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器重[6],天线宝宝心水论坛。可见信访本钱较高,但效益较低。
三、中国信访制度的改革出路--依法治访
由于中国的现行的信访制度存在上述困境,因此必须改革。那怎样去改?是强化还是弱化抑或全体颠覆?在这些问题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笔者认为在改革中国现行的信访制度之前必须对公民信访权利进行再意识。依据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得悉:信访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从历史的角度看:信访活动在任何社会都存在。因此,信访制度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信访权利是与信访行为所指向的其他实质性权利相结合的,如治权利,民事权利或经济权利等。因此我们不能分开信访行为所指向的实质权利来谈信访权利。同时我们也知道任何一项权利都不是漫无边际的,他也是要受到约束和制约的,所以同样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的信访权利也受到束缚、不能任意扩大,否则社会将会陷入混乱无序之中,对信访权利的保障也无从谈起。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一切惟法律至上,而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用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进行保障,但我国现行的信访行为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须用法律解决的问题却得不到法律的解决,比方说,应诉讼终结的案件应当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但有些部门或个人以保障信访权利为由避开法律,用人治的方式去解决,从而使中国的法治受到破坏。同时我们也必须理性的看到:我国信访制度有时所起的作用是在党政领导的个人作用下所发挥的,但这种作用与法治的关系不甚亲密。
通过以上对信访权利的再认识,笔者以为:夸张和强调信访的种种长处、作用,科学信访制度是不可取的,只会导致社会成员对信访制度的更多误会。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信访制度的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一律扼杀信访制度也是不可取的。为了使得信访制度成为中国是实上有效的解决纠纷的良性制度,就必须让他在法治下重构,以取得新生。走出信访困境,必须实现以法治为内容的信访制度改革。假如我们仅仅只是着眼于从信访量上如何化解或扼制这股来势汹涌的洪峰,只是自上而下地再三指令或大声呐喊重视和解决信访中的各类矛盾,进一步扩展信访处理的范畴,那么这套已经运行多年的复杂的制度部署依然会让政府、社会和信访机构以及信访群体在付出极大代价的同时,持续品味破坏法治所带来的恶果。对信访制度的改革应与全部社会体制改革接洽起来,采用渐进方式实现以法治为内容的信访制度改革,而扩至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理顺各类信访的处理渠道、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应当是中国信访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7]。笔者以为对信访制度的改革详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尽快出台《信访法》。古代法治的真理就是:所有社会行动须处在法律的把持之下。信访活动也不例外。因而我国必需尽快出台《信访法》,健全信访法律系统,实现信访的程序化、法制化。咱们知道任何国度的国民的政治参加必需要有畅通的、制度化的渠道予以保障。根据我国政治介入的社会主义性质跟信访体系的现状,信访立法已经成为火烧眉毛的义务。从建国到当初,对于信访的破法仍是空缺,对信访的性质、地位、作用、准则、程序等划定,仅仅限于条例或者文件当中,我国宪法上赋予的公民信访的法律正当性与事实中缺少操作性的法律条文之间的错位,使得信访运动和信访工作前后、高低不一致,也使得信访受理部分基础上处于“名不正,言不顺”、工作也是“批批转转”的情况中。同时我们晓得国务院于1995年制定了信访条例,虽对保障国民的权力起到踊跃的作用,但行政法规的在法律体制中的位置和效率等级与与信访的宪法地位不相当。因此,我们国家应尽快制订《信访法》。
(二)统一信访受理机构。我国现行的信访制度结构复杂,从中心层次来看,国务院设立国家信访局,中纪委、高法院和高检院设立信访室,中央各部委设立信访办;从处所档次来看,都设立了相应的信访处(科、办)等。目前信访机构在设置布局上存在较大弊病。一是布局过于疏散,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和谐。如国务院在设立国家信访局的同时,其所属的各部委也设立了信访办,分散了信访受理资源。二是国家司法机构内部设立信访机构,有损坏司法公平的嫌疑。现在,“两高”均设立了信访招待部门,负责有关诉讼案件问题的信访受理。我们认为,对法律体系的诉讼问题,应当通过畸形的司法渠道来解决。所以,应该在各级人大设立同一的信访受理机构,因为信访制度在我国事作为政府性的民意表白机构存在的,而人大恰是民心代表机构,将之放在人大,更有利于听取民意、反映民情,体现公民的意志,通情达理[8]。
(三)改革司法机关的信访制度,同时使信访制度与司法制度相连接。司法权威是法治的内容,在全社会形成尊敬司法裁决,建立司法最终裁判权威的气氛,有利于社会的稳固。因此我们要转变司法机关中现有的诉讼类信访案件按行政化信访处理的模式,要将其纳入正常的审讯监视程序之中并加以必要的限度。同时,让权力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社会成员)与法律监督联合起来,增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威望。由于司法权是终极的裁判权。因此,信访制度所确立的接济不是最终的救援,当信访救济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那就应当让位于司法。所以在我国进行信访制度改革时也要留神使信访制度与司法制度相衔接,以使公民的权利得到充足的救济。
(四)树立信访代理制度,全讯新2。现代社会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在各个领域接踵涌现了各种代办机构,这些机构和组织的呈现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与实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信访制度中,笔者认为也可以鉴戒和引入代理制度。但在信访制度中,必须明白信访署理的机构为非政府组织或干部自治组织,因为不行使国家权力的非政府组织或大众自治组织,能站在比拟公正的态度上,保护公民个人的权利。同时必须激励和搀扶各类非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逐步介入到信访代理领域,让它们承当起底本就不需要政府过多参与的社会领域中的社会义务,如社会责任工作者对各类信访人群的任务心理劝导、法律支援、政策征询和社会关心等,以期造成现代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社会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