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真理》读书笔记
《论真理》读书笔记
培根的《论真理》不知道大家读完之后有什么想法,从中又有什么感悟呢?以下是《论真理》读书笔记,一起去看看吧!
《论真理》读书笔记1 本书是一个对话集,作者是一个佛教上师,其主要观点分散在几十年跨度的一些对话中。
自我是思想创造出来的一种意识,并成为思想的中心。自我是众多幻相、分裂和对立的根源,是看到真理的最大障碍。
整个“心理”就是“我”,以自我为中心的整个活动都是由思想创造出来的。
个体的心灵,明显是狭隘、琐碎、残忍、丑陋、自私、傲慢的。
只有自我不存在时,爱才存在。
以自我为中心的实体常常会说:“我会变成别的样子”,这个“变成”就暗示着心理的时间。
物理的时间是存在的,是实相;心理上的时间是思想创造的,是一种幻觉。思想发明了时间来获得安全感,因为有了时间,就可以把“目标”推给“明天”,时间是心理完成某些事情的工具。如果心理上没有明天,我们的行为会不同。
时间就是衡量,人们用时间当作衡量进步的方法。
时间是一种活动,一种从这里到那里的活动,思想也是活动。
时间,只是记忆的元素。
时间,是心灵的产品;心灵是时间造成的结果。我们心里想的、感觉的、记忆的,基本都是时间的结果。
而真理是没有时间性的。
记忆,表达着我们没有活在当下。我们总是将当下当作实现未来的工具,所以我们就无法全然认识自我—当下的自我。
记忆,一直在强化“我”和“我的”,它妨碍了我们对生命的了解。只要“实现、完成、成为”的欲望存在,记忆就会被强化,而通过记忆产生行动,行动就会进一步制约心灵。
因此,心灵是过去的产物,是一种受限制的状态。我们的心灵已经被头脑的产物填满了。
过去通过记忆修正现在,走进未来。
不依赖记忆的体验是一回事,以记忆去体验是另外一回事。若你对一件事只有一个印象、记忆,那显然是不完整的体验。
真理并非记忆。
习惯,经由教育、环境、记忆产生。
习惯是令人舒服的,它是确定的、没有疑问的、没有忧虑的,所以心灵喜欢创造习惯。
心灵创造习惯之后,是习惯在支配心灵,心灵会被自己所创造的记忆、欲望、恐惧所围绕,使你不能看到或直接体会到任何事。
心灵总是活在习惯中,总是追求结果,讨厌不确定。
习惯某种思考模式的心灵,很难思考新的理念。
《论真理》读书笔记2 “真理是什么东西?”彼拉多当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说。他提这个问题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数心随境变,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种枷锁,会使思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是。虽然作为一种学派的怀疑论早已消逝,但持这种观点者仍大有人在——尽管他们的观念未必像古人那样清晰而透彻。
使人们宁愿追随诡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也不仅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后期希腊有一位哲学家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欺世诡言竟能如此迷人,尽管它们既非像诗歌那样优美,又不像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因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来得梦幻和华丽。
对世人来说,真理犹如珍珠,它要在阳光的照耀下才变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种红玉或钻石,需要借助摇曳不定的烛光而幻化出五色缤纷的浮光。
真真假假的诡言会给人带来愉快。假如一旦把人们内心中那种种虚荣心、虚妄的自我估计、各种异想天开的揣想都消除掉,许多人的内心将会显露出原来是多么渺小、空虚、丑陋,以至连自己都要感到厌恶。对这一点,难道有谁会怀疑吗?
感悟:谎言----虚伪的代名词(不包括善意的),文中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人们之所以愿意去追随诡言是为了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人性,一个强壮到不能再伟大的事物,却又同时渺小到不能再脆弱,追随诡言,是在逃避,去逃避那些内心中的某些事物被活生生、血淋淋地揭开。文中说得不错,气炸地行为像蛇,只能靠肚皮爬行。没有任何罪恶比虚伪和背叛更可耻的!所以蒙田在研究“骗子”这个词为何如此可憎时说得好:“深思一下吧!说谎者是这样的一类人,他敢于狂妄地面对上帝,却不敢勇敢地面对世人!”
正是如此!曾经有一个预言,说基督返回人间的时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诚实者的时刻——而谎言就是请求上帝来执行末日审判的丧钟之声。对于虚伪和欺诈者们,这乃是一个严肃的警告啊!别真的让童年成为最“纯真”的时光,然后永远尘封在回忆最深的角落里。
第二篇:培根随笔 论真理 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
论真理
读书笔记
作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崇尚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他同时也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提出过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好句:
1.真理在世人眼中其价值也许等于一颗珍珠,在日光之下看起来最好;但是它决够不上那在各种不同的光线下显得最美的钻石和红玉底价值。理解:运用比喻,写出真理的价值。
2.曾经有个预言,说基督重临的时候,他将在地上找不到信实;所以谎言可说是请上帝来裁判人类全体的最后的钟声。对于虚假和背信底罪恶再不能比这个说法揭露得更高明了。理解: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善戏谑的彼拉多曾说:“真理是什么呢?”说了之后并且不肯等候回答。理解:由彼拉多的话起笔,引出下文。
4.可是“真理”这件东西可说是一种无隐无饰的白昼之光,世间的那些歌剧、扮演、庆典在这种光之下所显露的,远不如灯烛之光所显露的庄严美丽。理解:比喻论证,写出真理的庄严美丽。评价:
该书体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通透洞察,实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与其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第三篇:读培根论真理有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th and Fallacy
On Monday, when we talk about of truth by Bacon, Bacon said that truth must be as pure as pearl with any impurities.But I don’t think that it can be used to explaining phenomena in the daily life.As we all know, truth has two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bsoluteness and relativity.That is to say, truth is absolutely right at some atmosphere and on some condition.However, if the atmosphere has changed, truth will become a fallacy, which we usually call relative truth.Provided relative truth exists, I think we can’t say pure truth.In middle school, we often meet such a condition that your teachers said what you had learnt from primary school is wrong.We can’t acceptable when hearing these words.But these words also had been bolt out from those high teachers.What happened? Doesn’t the teacher have enough knowledge to teach u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answer is wrong.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ruth” in middle school become a fallacy.Therefore, in my opinion, truth always has some shortcomings which need the late-comers’ improvement.Most of middle teachers must have known that what he teaches students will be overthrew with the increase of knowledge.That fallacy turns into truth needs a lot of time.It also proves that truth isn’t like pearl.There is another famous example.The truth is Heliocentrism of Europe in middle Ages which opposed geocentric theo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the sun isn’t the centre of the universe.So Heliocentrism isn’t also truth.We can boldly suppose that what we firm believe will become fallacies in the future.We should use developmental view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view of philosophy to see issues all over the world, every thing has two sides.That is to say, truth is tomorrow’s fallacies.Nowadays because of the interpretability for phenomena in daily life, the people who say some truth are also noble and respected.When I talk with my roommates about my criticism of pure truth, most of them disagree with me.I want to say I often have doubtful view to see each issue, which
maybe is 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
第四篇:培根随笔论真理摘抄
《论真理》是培根《培根随笔》中的一篇,是其优秀的论文之一。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论真理摘抄,一起来看一下吧。
1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真理》
当上帝创造宇宙的那几日中,他所创造的头一件东西就是感官底光明;他所创造的末一件东西就是理智底光明;从那以后直到如今在他工作完毕而休息的期间内,他底作为全是以他底圣灵昭示世人。最初他在物或浑沌底面上吹吐光明;然后他由人底面目中吹入光明;到如今他还在往他的选民面目之中吐射光明。有一派哲学在别的方面都不如他派,可是有一位诗人为这派哲学增光不少。这位诗人曾说:“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簸荡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底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底种种经过最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底高峰(一座高出一切的山陵,在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澄清而宁静的)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只要看的人对这种光景永存恻隐而不要自满,那末以上的话可算是说得好极了。当然,一个人底心若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归宿,并且以真理为地轴而动转,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心得:
这段话表达了培根对真理的崇敬之情。他认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级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认知则是最高级的认知,可见他对真理的推崇。在他看来,只要拥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显得无比光明和快乐,就是人间的天堂。应该敬佩这位先哲,这个追求真理的先驱者,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英雄。
2摘自培根随笔之《论死亡》
外斯帕显死时还说笑话;他坐在一个凳子上说:“我想我正在变神哪”。加尔巴临死作壮语说:“砍罢!假如这是有益于罗马人民的”。一边说着一边伸颈就死。塞普谛米犹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他说:“假如还有什么我应该做的事,快点来吧”。诸如此类。那些画廊派的哲学家把死底价值抬得太高了,并且因为他们对于死准备过甚,遂使死在人看起来更为可怕。“他把生命底终结算做自然底恩惠之一”。说这句话的那人比较说得对的多了。死与生同其自然;也许在一个婴儿方面生与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种热烈的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不觉得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但是,尤要者,请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和希望后所唱的“如今请你让你底仆人离去”。死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受人爱”。
心得:
看完这段文字后心灵都不由清明了些,仿若醍醐灌顶。自从懂事后知晓死亡,就一直怀着畏惧的心理,有的时候甚至埋怨科技的发达,因为明白世界本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总觉得死后的虚无是最深刻的恐惧。但是培根早在几百年前就说到“生与死同期自然”,都是自然的恩惠,所以要平淡待之,要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3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宗教一统》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底主要维系,那末要是它本身能居于统一底真正维系之中,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关于宗教的争执和分裂是异教徒所没有的恶事。原因是异教徒底宗教并无任何固定不移的信仰而只有仪式和典礼。他们教会中底主要宗师和长老乃是诗人,从这个就可以想到他们底宗教是什么样的一种宗教了。但是真正的上帝有这种性质,就是他是个“忌邪的神”;因此他底崇奉和宗教便决不容有混杂和伴侣。所以我们想关于教会底统一说几句话,所说的是其结果如何;其界限如何;其方法如何。统一底结果(仅次于得上帝底喜悦,而得上帝底喜悦是至善至美的)有二,一是对教会以外的人的,一是对教会以内的人的。对于前者,无疑地异端和分裂是各种丑事中之最丑者;真的,这两桩事甚至比伤风败俗还坏。因为,如同在肉体上创伤或割裂是比一时不良的体液为劣,在精神上亦复如此。所以再没有比“统一底破坏”更能使在外者不入教堂,在内者急欲出外的了。因此,到了这种情形的时候——就是,有的人说“看哪,他在旷野之中”。又有人说:“看哪,他在密室之内”。那就是说,有的人在异端的秘会里找寻基督,又有人在教堂的外表上找寻基督——在这种时候我们底耳中须常有那句话——“不要出去”。
心得:
我对宗教怀着一些敬畏的情绪,看到电视里朝圣的人们,看到教堂里虔诚祷告的人们,总觉得会有些东西高于三尺神明,让这个世界多了些神秘的色彩。我想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们,总是会对所作所为有所顾忌,有所期待,绝望之时不忘,得意之时不忘,所以人生得以平和从容,也不枉一种恩赐。想起一个朋友去澳大利亚后就入了基督教,我虽然有时无法理解,却为她的虔诚感动。
4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复仇》
确信所罗门有言:“人有怨仇而不报是他底光荣”。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并且是叫不回来了;明智的人留心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已经够忙的了;所以那些劳劳于过去的事情的人简直是枉费心力而已。没有人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而是为了要给自己取得利益、乐趣、或荣誉、或类此的事情的。因此为什么我要对着某人因为他爱自己胜于爱我而生气呢?并且即令有人纯粹因为生性本恶而作了恶,那又怎么样?也不过象荆棘一样;荆棘刺人抓人因为它们不会作别的事啊。复仇中最可原谅的一种就是为了报没有法律纠正的那一种仇的;可是在这种情形里那报仇的人也应当留神,他那报复的行为要没有法律惩罚才好;否则他底仇人仍然要占先的,因为二人之间吃亏底比例乃是二比一也。有些人在报仇底时节要对方知道这报复是从那里来的。
心得:
看到这段文字的第一反应是各种复仇的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无聊了,复仇,爱情,如是而已。也想起很多复仇名篇,比如《呼啸山庄》。最开始看《呼啸山庄》是懵懂的,对于主角希斯克利夫的形象也不置可否。读到这里时也有些唏嘘不已。若人人都知晓得如此明白,懂得放手,又何来这么多爱恨情仇呢。
5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困厄》
但是用平凡的话来说,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在伦理上讲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幸运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所诏示的上帝底恩惠更为明显。然而即在《旧约》之中,如谛听大卫底琴音,就一定可以听见与欢颂一般多的哀歌;并且圣灵的画笔在形容约伯底苦难上比在形容所罗门底幸福上致力得多了。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在针工与刺绣中,我们常见,若在一片阴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漂亮的花样,比在一片浅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暗郁的花样悦目得多;从这眼中的乐趣上推断心中的乐趣罢。无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心得:
读完这段话,想起来的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来古往今来,人们对磨难的认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又想起来老师曾经讲过的小故事,只记得主题是如果不能战胜苦难,那就没有资格说苦难是财富。是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其筋骨,但若在磨难之中孱弱得死去,又如何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呢。所以,我们必须有面对厄运的勇气,让厄运锻炼我们,让生命更加完整。
6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父母与子嗣》
父母底欢欣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底忧愁与畏惧亦是如此。他们底欢欣他们不能说,他们底忧惧他们也不肯说。子嗣使劳苦变甜,但是也使不幸更苦。他们增加人生底忧虑,但是他们减轻关于死亡的记忆。由生殖而传种是动物同有的;但是名声、德行与功业则是人类特有的;而最伟大的事业是从无后嗣的人来的这种事实也是确实可见的;这些人是在他们底躯体底影象无从表现之后努力想表现他们精神底影象的。所以,无后代的人倒是最关心后代的人了。首先树立家业的人们是对于他们底子嗣最为纵容的;他们把子嗣看做不但是本族底继嗣,而且也是自己事业底继续;因此,他们对自己底子嗣与自己所造的事物都是一样的看法。
心得:
觉得一些感性的东西,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出来更加的有味道,也更加合理,让人在共鸣的同时也油然产生一种启迪之感。父母的苦和甜都不曾细说,只有小孩有资格喜形于色;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责任,让父母甜也让父母苦。我想血脉亲情是不论历经多少年多少代都无法磨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面对小孩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也要有孝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感。
7摘自培根随笔之《论恋爱》
所以昔人说得好。“要恋爱而又要明哲是不可能的”。这一种弱点也不是仅仅在旁人眼中看得出来,而在所爱底眼中看不出来的;反之,这种弱点,在被爱者底眼中是最显明的,除非其人底爱情是得到了回报。因为,爱情底报酬永远是这样,要不是回爱,就是一种内心的隐藏的轻蔑,这条定理是真的。由此可见人们更应当如何提防这种情欲,因为它不但使人失去别的事物,简直连自己也保不住。至于其他的损失,古诗人底故事表现得极好;就是喜爱海伦的人是舍弃了攸诺和派拉斯底赏赐的。因为无论何人若过于重视爱情,则自将放弃财富与智慧也。这种情欲泛滥的时候正是在人心力极弱的时候;那就是在一个人最繁荣或最困厄的时候——虽然困厄是不甚受人注意过的。这两个时候都是燃起爱火并使之更为热烈的,由此足见“爱”是“愚”之子也。有些人,即在心中不能不有爱的时候,仍能使它受约束,并且把它与人生底要务严格分开,这些人可算做事极当;因为“爱”若是一旦参与正事,就要扰害人们底福利,并且使他们无术坚守自己底目的。
心得:
想起 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在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爱也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之一。诚如培根所说,恋爱人幸福,也可能让人痛苦,甚至癫狂。可是没有爱情的人生到底是有缺憾的。所以不管怎么说,都应该用非常友善的姿态,期待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8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勇》
人性之中总以愚者底部分比智者底部分为多;因此那些能够引动人心中愚蠢之一部的才能是最有力的了。同这个非常之相似的,就是在世务中的勇气:头一件是什么?勇气:第二件第三件是什么?勇气。可是勇气不过是无识与卑贱的产儿,比较别的关于世务的知识贱得多了。然而它真能迷惑并控制那些见识浮浅或胆量不足的人,而这种人又是数目最多的。更甚者,勇气也能把有智之人在他们意志不坚强的时候克服了。因此我们常见勇气在民治国家中曾有奇效,而在有统治阶级或君主的国家中则不如此之甚:又勇气总是在勇敢的人们初次活动的时候功效大,而以后就没有这样大了;因为勇气是不善于守信的。对于人底肉体既有江湖医生;对政治团体也确是有江湖医生的;这就是那些担任奏奇功,而也许在两三次试验里有好运气的人;但是他们缺乏真知识的原理,所以是不能持久的。真的,你可以看到许多大胆的人们屡次实行谟罕默德底奇迹。谟罕默德教民众相信他,说他要把某一座山叫到他面前,然后从那座山顶上为那些信奉他底教律的人祈祷。民众都聚集在一起了;谟罕默德一次又一次地叫那座山到他面前来;然而那座山屹立不动。在这时候,他一点也不沮丧,反而说道:“要是山不肯到谟罕默德这儿来,那么谟罕默德要到山那儿去了”。
心得:
本以为培根是歌颂勇者的,不过培根在这里似乎是想说勇者只是莽夫,的确,有时候智慧会稍高一筹,比如诸葛亮和周瑜的好几回合。但我还是很推崇勇气的。我希望自己是个勇敢的人,心灵勇敢,坚定不移,这样,才可以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勇者无畏,有时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品质。
第五篇: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魅力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魅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一代一代先人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许多优秀的、正确的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思想路线。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从而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政策方针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正确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然而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西方有着天壤之别如何用它来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次会议指明了革命的新出路但是却滋长了左倾情绪。20世纪30年代初期王明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以至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为什么中国的民主革命在开始的时候屡屡受挫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来引领全党以至于犯了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从而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斗争道路。在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基于当时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随后在1929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分析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解决中国的革命与建设问题。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态度。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坦诚便是企业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任何企业都应秉持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营,一旦违背这个原则,最终受损的往往是违反的那一方。
以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为例,事后证明该危机是相关不负责的供应商所造成的,当然这也暴露出了肯德基自身的管理问题,但当时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采取的措施是自揭其丑,没有托辞,勇于承担责任,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的立场,首先使各主流媒体对它所持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肯德基自查出„苏丹红1号‟”、“愿承担法律责任”、“肯德基将赔偿”等几百条标题醒目的报道,使社会公众感到了肯德基纠错的诚意,仅距声明发表5天后,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协同各联合执法部门,向北京肯德基发出了恢复销售通知书,肯德基很快重新赢得市场。
而三鹿奶粉事件无疑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奶粉中被指含有三聚氰胺、三鹿集团成为众矢之的时,三鹿集团向外界发布的信息是矢口否认,但在9月15日下午,在河北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石家庄三鹿集团副总裁张振岭宣读了《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社会各界的公开信》,就„问题奶粉‟事故向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消费者表示最诚挚的道歉,短短三天内前后自相矛盾的言行,暴露出三鹿集团先前披露的信息是谎言。在披露真实信息方面,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在于为逃避责任而掩盖事实真相。事实上,即使某些信息的传播会对企业不利,也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在公众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化不利为有利。
信息的传播讲求真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的经营亦是如此,但不单单是企业经营方面,无论什么方面,我们都应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来对待。
那什么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呢?我们看似对它很熟悉,但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也就更说不上做到了。比如说有些人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像唯物主义,辩证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随便什么都能长篇大论讲一大堆,但是一遇到实际事情,一坐到办公桌前面,或是到了工厂里,农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干净净了,无法将所学灵活运用,工作自然也无法得心应手了,这就像三国演义里的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却无法审时度势,随机应战,结果导致失败。学校里亦然如此,有时候同学们的政治讨论非常热烈,有些同学提问题提得极好,也能作出很精辟的结论,却无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没有将他们得到的结论或道理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作风中去。当我们到社会上去工作的时候,只会理论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联系实际,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工作,关注社会发展和进步,了解社会,认知社会。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的儿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意。”唐代颜师古对其中的“实事求是”所作注释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本义是指真诚地依据事实真相探求古书的真义,即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任务。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矢前进的方向。” 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指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的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而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主观要符合客观,人们的思想意识要如实地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不能客观符合主观,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识来取舍或剪裁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实际”,非片面的实际,而是许多事实的总和,是多方面的客观实际;非静止不变的实际,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发展中国所需要的不可欠缺的科学精神,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从被迫战略转移走向主动战略进攻,由遭受严重挫折走向发展壮大,这一伟大转变是我们党领导红军用理想信念铸就的辉煌,更是弘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结果.历史昭示我们,没有这种科学精神,就没有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表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它蕴含着党和红军乃至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才得以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人民军队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如果说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党和军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胜利,那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每个人都应当以崇高的使命感,自觉弘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现今我们的社会似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昨天还是物价平稳,今天我的早饭价格就涨了一倍;上周股市还“牛”劲十足,这周就大幅跌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一个社会发展的因素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每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一般都不会是一朝
一夕的,不能说清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的,也不会是由一个因素造成的。比如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说:国家为毕业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教育部门的统计,当年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也就是说,有30%的应届大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还没有找到工作。200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是413万,其中30%没有找到工作,也就是说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再加上2007年毕业大学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了82万,所以2007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因此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是大学生就业理念就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另外大学生对月薪期望值过高,一开始进社会工作就希望工作既轻松,薪酬也高,这样自然很难找到工作了。所以当我看到大学生应聘搓澡工这条新闻的时候,我想了很多。
“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在我看来和“北大学生卖猪肉”、“×华学生卖糖葫芦”之类新闻大同小异,只不过这次涉及的人数较多,不能再把它当作个例来看了,所以引起的争议和讨论就会更多一些。其实这些新闻或者现象都是一面社会的子,反射出的都是一些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对这一事件,有些人表示可以理解,“无可厚非”,“大学生可以放下架子了”,甚至有人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相当一部分则持反对意见,说这是“人才浪费”,是“大学生精神衰落的写照”。我觉得不论哪方的观点都是有其道理的,但我不能加入任何一方的阵营,我觉得考虑一件事情应该综合各个方面,站在不同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所以,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
设想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几乎为零,又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让我衣食无忧,如果刚好我所学的专业的岗位这几年社会需求饱和,我该怎么办?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份薪酬诱人,技术门槛不高的工作摆在面前,我想聪明人都会动心的,何不试试,走一步看一步。我想,这也许也是大多数应聘大学生的心理吧。大学生这种放下架子,竞聘低阶层工作的行为应该算是某种概念上的解放思想。在课堂上我们所理解的解放思想,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新问题,我们应该“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作传统习惯的奴隶”,小平同志还说过,“在求实的基础上,看准了的,就大胆尝试,大胆地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理论联系实际,在就业上,就要权衡自身实力和社会状况,寻找就业出路,觉得有发展前途就不妨去尝试,不要为旧的思路所禁锢,不妨另辟蹊径。正像课上一位同学说的,大学生应聘搓澡工,思路就会和没上过大学的不一样,大学生更可能对这一行业进行创新,没准若干年后就成了什么“搓澡大王”之类的百万富翁了。作为一名就业大军中的千万分之一,我们面对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只有拓宽思路,放开视野才能抓住更多成功机会。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对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灯塔。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加去努力研究学习实事求是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重要性。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和追求。脚踏实地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脚踏实地也就是以实事为依据,努力一步一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然而,作为我们学生让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所以我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一点一滴的去积累。学习当然也包括学习怎么去做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做人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
“实事求是是当代大学生的做人根本”我们要怎么才可以做到呢?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其次: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德望这段时间里努力是自己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再次: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完成几件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事。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是沉迷于校园恋情,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