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五”期间打造软实力问题研究
“十一五”期间打造软实力问题研究
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最早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他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对一个区域或城市来讲,综合竞争力同样存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层面。硬实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软实力主要通过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环境、市民素质以及城市美誉度等表现出来。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两者都是发展的核心要素,缺少了哪一方面都会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发展。经济实力是一个地区硬实力的核心和基础,但以经济发展水平为标志的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软实力的提升就更显重要和迫切。丽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既需要硬实力的持续增长,更需要软实力的巨大提升。软实力包涵的内容非常广,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就“十一五”期间打造软实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
软实力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力,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打造软实力首先必须提升文化力。丽水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黄帝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摄影文化、香菇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由于长期以来对文化的本质、概念、对象、范围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对文化力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丽水区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提升。在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渗透,文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个文化落后或有文化缺陷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很难提高,即使获得一时的增长,也难以为继。因此,“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丽水区域特色文化的整理、挖掘和提升。当务之急,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订出符合我市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鉴于我市实际情况,提升文化力,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由绚丽多彩的黄帝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摄影文化、香菇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等为主要内容构成的“绿谷文化”,是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必须积极加以继承。但继承是一方面,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特色文化就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就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终结者和守夜者。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实践,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在创新与发展中实现对“绿谷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继承与借鉴,赋予丽水文化更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风情歌舞剧《畲山风》的创作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二是要正确处理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市场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政府要通过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但仅仅凭我市有限的财政资金无法根本解决长期困扰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管理不足等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借助于民营经济的力量,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民营化发展战略,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深入挖掘、整理、恢复区域特色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三是要正确处理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双翼,两者可谓“和而不同”。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让事业单位“有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的发展,让经营主体有活力。“十一五”期间,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带动文化公益事业发展。一方面,应在保持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充分利用文化公益事业长期积累的资源,从人才和物质技术基础等方面培育和支持文化产业的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持和内在动力,提供产业化运作示范,从而带动和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
四是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文化需求就会迅速增长。2004年我市人均GDP为1278美元,其中市区为2133美元,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旺盛。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债较多。以我市现有的经济实力只能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文化建设重点应放在城市和市本级,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市本级带动各县(市),努力建成一批重大设施,创作一批名品,打造一批名景,打响一个名节(摄影文化节)。
二
人才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丽水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如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但现在这些制约正逐步缓解,而人才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逐步开始显现,“十一五”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这种制约将越来越突出。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人才总量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也不相匹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这是一个总的判断。“十一五”期间,要从打造和提升软实力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从战略高度抓好人才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成千上万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这是总的要求。具体来说,要抓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要着眼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切实加强对全市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谋划。认真编制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同时要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相关配套政策。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三者都非常重要,但最为关键是以事业留人。没有创业的平台、没有发展的机会、没有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人才是引不进来,即使引进来也是留不住,不但引进来的留不住,原来在丽水的也留不住。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让各类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要坚持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近几年来,在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方面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培养渠道,加大对本地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对公务员队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好自己的人才。
四是要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只有办好教育,才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十一五”期间,要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统筹城乡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构建体系完整、配置均衡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化、高中教育普及化、职业教育规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
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丽水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在哪里?从即期效益看,来自于招商引资,来自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归根到底还须来自于区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当前,我市的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体系的价值链低端,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赢利能力将越来越低,这是必然趋势。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提升产业结构,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依靠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来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关键是构建区域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十一五”期间,要通过构建区域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等专业化的中介服务,实现借力发展。这是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打造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大院大所、大企业几乎是空白,高等教育起步较迟,科技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因此,依托外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撑,研究开发我市产业急需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是“十一五”期间构建区域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现实选择。同时,要坚持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扩大科技领域的对外合作,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综合实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构建区域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首先要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地市一级政府,要通过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建立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培育创新主体,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不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
四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同样,一个城市和地区竞争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市民素质的高下。打造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市民素质的提高。“十一五”期间,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围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市民,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大、持久的活力。这是“十一五”时期市民素质建设的总体要求。
在市民素质建设的目标上,要以实施“市民素质工程”为载体,注重社会教育与自我提高相结合、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全面普及提高与个人自由发展相结合,使市民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成为思想道德水准高、科学文化素养好、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现代市民。在市民素质建设的重点上,要突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丰富和发扬“勤劳质朴、坚韧不拔、负重拼搏、务实创新”的丽水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精神支柱和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通过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载体,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活动,不断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目的。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市民素质建设的具体举措上,“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为机关干部和广大市民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样化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和条件。一是要加大选派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包括到上海、杭州和宁波等地)挂职锻炼力度,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要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市机关干部轮训一遍;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和后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力度,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提高培训质量,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五
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是反映一个城市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区域竞争的日益加剧,依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区域之间的竞争已逐步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到主要依靠优化环境上来。“十一五”期间,必须把优化发展软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人居环境、治安环境、生态环境等,着重打造一个办事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和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通过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行政服务环境的目标,是要通过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全面创新,大力推进个性服务、协同服务、创新服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争创服务新优势,打造服务新高地。一是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行政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的成本和办事成本,不断提升政府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并在制度建设上动脑筋,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逐步建立起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的长效机制。法治环境建设最关键是要保障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是要继续抓好“平安丽水”建设,严厉打击各类严重经济和刑事犯罪,创造一个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环境良好、企业平安经营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加快制订和完善保护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为保护各类产权权益、消除所有制歧视、保障合同交易安全、维护公平竞争提供法律保障;三是要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各种不法经营行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丽水要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不能不重视硬实力。没有硬实力这个物质基础,什么事情都不好办。但是,软实力同样重要,软实力是一种隐性资源,是一种潜在力量,我们绝不可因为它的内在形式而忽视它的存在,也不能把软实力当作“软指标”而视为可有可无。
第二篇:打造中国软实力
江海纵横2008年第1期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说明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而,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数以万计的民族,但很多民族都因精神支柱垮塌而消失在历史的空间。有的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而又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精神支柱牢不可破并能够与时俱进。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同样需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主导价值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从文化发展的规律说,一个社会的文化有主文化、亚文化之分,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念碰撞的时代,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建构中华主流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1.建构主流文化,必须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强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无从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用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构主流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求同以相辅相成。
2.建构主流文化,应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赋予时代性理论源于实践,文化同样也不能脱离实践而孤立地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理应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主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张洁云文化建设53江海纵横2008年第1期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说明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而,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数以万计的民族,但很多民族都因精神支柱垮塌而消失在历史的空间。有的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而又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精神支柱牢不可破并能够与时俱进。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同样需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主导价值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从文化发展的规律说,一个社会的文化有主文化、亚文化之分,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念碰撞的时代,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建构中华主流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1.建构主流文化,必须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强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无从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用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构主流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
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求同以相辅相成。2.建构主流文化,应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赋予时代性理论源于实践,文化同样也不能脱离实践而孤立地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理应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主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
第三篇: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
李耀明
【摘要】: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还处于发展中阶段,需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力求在宏观上把握“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规律,并尽力能为中国文化战略理论提出新的见解和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本文从“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其涵义、体现与特征,为全文打下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功能和意义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针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不足的事实,提出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涵义、体现与特征。这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按“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运用与发展的逻辑顺序分析文化软实力的涵义、主要体现与特征,即主要阐释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功能。在第一部分掌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理论之后,从第二部分开始着重研究中国文化软实力。这部分主要分析国际竞争力的形势,强调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从而引起我们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给予重视。第三部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与分析。这部分属于论文三要素“分析问题”的部分,一是肯定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有成绩:二是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为论文最后一部分“解决问题”提供针对性依据。第四部分: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这是全文的落脚点和归宿,重点为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出一些见解,一是增强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确立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原则;三是拓宽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四是落实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综合国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120
【目录】:
摘要4-5 Abstract5-7 文献综述7-15 引言15-17
一、文化软实力的涵义、体现及特征17-27(一)文化软实力的涵义及主要体现17-21(二)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21-27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功能27-31(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27-28(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功能28-31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分析31-35(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31-32(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不足的主要表现及原因32-35
四、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35-51(一)充分认识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35-36(二)明确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原则36-39(三)拓宽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和渠道39-44(四)落实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44-51 结束语51-53 参考文献53-55 致谢55-57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57
第四篇:打造文化软实力
打造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结硕果
...集团是一家具有60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建设、宣传企业文化,使集团的愿景、使命、规划和各种管理理念成为职工的积极追求和自觉行动,成为集团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核心,促进集团实现了规模式扩张和跨越式发展。集团被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省企业家协会、省企业文化研究会选树为“省企业文化示范单位”,集团公司及两家子公司被评为“省文明单位”。
一、深入谋划,战略引领,吹响集团文化建设的“集结号”
集团党委、董事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纳入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部署。一是坚持以战略引领文化,形成凝聚职工的奋斗目标。自2003年以来,先后提出了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海外业务和项目投资“四轮驱动”战略,做实做强、做强做大、做大做优“三步走”战略,打造百亿集团、提前实现集团“十一五”规划的跨越发展战略,母公司经营多元化、子公司管理扁平化、分公司体制法人化、项目部机制股份化,母公司转变为投资决策和战略管控中心的“四化一转”战略,做强两大主业、打造五大板块等战略,1均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全集团万名职工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与集团发展规划统一计划、同时落实、同步检查,使集团文化建设与集团愿景规划、品牌战略、人才战略、精品战略、创新战略等相匹配、相融合、相支撑。三是党委制定集团文化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软实力工程,把任务和职责分配到有关部门和人员,明确时限和质量要求,确保集团文化及时提升、各种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建设成效持续改进。近年来,集团文化建设系统成绩突出,为集团获得“省文明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进工会”、“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称号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理念武装,愿景激励,树立集团文化建设的“风向标”
集团万名职工发扬“优质、高效、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一丝不苟打造精品,实现了企业兴、职工富,打造了领军河北、多元发展的建工集团新形象。集团先后荣获国家、部、省级优质工程奖...余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项,彰显了集团的综合实力。集团继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位次提升了76位;连续第8次入选中国承包商企业60强,位次提升了9位;市场覆盖面已经扩大到30个省、市、自治区,美誉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强化。
回顾集团做大做强的历程,每当在集团爬坡进位的关键阶段,集团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宣传和树立的先进理念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全员入市的大讨论,催生了全员入市经营开发机制。2002年,党委大力宣传全员闯市场、人人扛指标的理念,重点强调思想入市、行动入市,奖励入市中标承揽工程的部门和主要贡献者。这场讨论促成了集团职工的思想和角色由行政管理主体向市场竞争主体的重大转变,开辟了集团新的发展道路。集团母公司产值规模连年跨越增长,从2002年到2012年扩大了50余倍。二是国有企业体制、民营企业机制观念的大讨论,加快了与市场接轨的步伐。“三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形成了上岗靠竞争、晋升靠业绩、收入靠贡献的改革成果,成为集团向百亿集团迈进的强大动力,全集团职工年均工资每年增长,住房和办公条件迅速改善;三是产值规模的大讨论,激发了母子公司职工“快鱼吃慢鱼”的危机感和做大做强、争当排头兵的紧迫感,实现了产值连续翻番,8年增长了10倍。四是产品、市场、经营、产业结构单一的大讨论,孕育了“四化一转”战略的实施,当前,集团正在形成以建筑施工、房地产为两大主业,建材物流、设计咨询、科技引领、海外业务、项目投资五大板块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成为集团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加速器”。
三、海纳百川,鼓励特色,培育集团文化建设的“百花
园”
集团不断整合企业文化,提出了集团经营理念、管理方针、市场理念、人才理念和集团职工行为准则,制订了集团VI系统使用范围和标准,颁行了《集团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范了工地各部位宣传内容和样式,对集团标志、名称等做出了统一规定。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各部室文化,由集团党委统一设计制作并公开张贴。
对于具有五、六十年光荣传统的子公司文化建设,集团尊重历史,鼓励各子公司在集团文化的大原则下进行探索完善,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集团文化、子公司文化、部门文化构成集团文化的立体结构,主次分明、相互映衬,极具企业特色和时代特色。
四、强化阵地,丰富载体,铸就集团文化建设的“桥头堡”
集团母子公司不但建立了报纸、板报、条幅、标语、橱窗、学习园地、图书室、娱乐室等传统阵地,而且利用电子和网络技术,建立了内外网站、电子屏幕等快捷阵地。利用这些阵地,集团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和发展成果,高扬主旋律,使这些阵地成为职工培养情操、钻研业务、丰富生活、健康休闲的重要去处,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快餐。
集团母子公司党委还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领导党群组织创设了书画摄影展、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卡
拉OK比赛及健步走、游泳等文化体育活动载体,定期开展活动。集团职工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正在组织第6届,成为集团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受到企业内外的广泛赞誉。每年暑期集团分批分期组织职工及其亲属休闲旅游,增进了职工之间、职工家属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企业报均多次被评为省会优秀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集团一个职工书屋被评为全国优秀职工书屋,多个工地图书室被评为省直建设职工“十佳书屋”。
五、多出人才,多创精品,扮靓集团文化建设的“新名片”
人才培养和使用等理念是集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员工,集团确立了“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撑起一摊”的理念,完善了青年培养、使用、考核、认定、奖励、淘汰的配套做法。对全体员工,集团形成了赛马场上选骏马、不拘一格聘中层的理念,和三年一竞聘、一年一考核的成熟做法。为加速职工成才,集团坚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逐年提高职工教育经费,为职工学习专业知识创造各种方便条件。每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各种专业的培训千余人次,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壹级建造师考前辅导,奖励考取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并向其发放津贴。集团与高校联办的硕士班成为青年才俊知识更新的好平台。目前集团共有中级以上技术人员近两千人,其中教授级高工近百人,享受国务院
特殊津贴专家。。人,国家认定的壹级项目经理和壹级建造师近四百人。集团拥有。。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撰写的。。部专著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十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省级以上工法近百项,取得国家专利数十项。广大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这些技术成果和发明创造既解决了诸多施工难题,也提升了工程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筑造的精品工程既是职工实践集团文化的成果,更成为深化文化创建、扮靓集团名片的新动力。
文化因发展而生,发展因文化而兴。发展的持续跨越源自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集团将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建设更加适应市场、更加善于更新、更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武装和激励职工创造科学发展的新辉煌!
第五篇:提升精气神 打造软实力
提升精气神 打造软实力
仅供参考 呵呵
古人云:“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精、气、神被认为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人的成长和生存需要精气神,成就事业更需要精气神。精气神是个人、集体、城市乃至国家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今年正逢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新时期呼唤新的精神激励,发展需要新的精神引领。“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江苏精神,已经成为提振江苏“两个率先”的“精气神”。而每一个城市同样有着自己的城市精神,它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江苏精神的引领下,省内各市的城市精神在不知不觉间与它对接、发扬,蕴蓄着更强大的发展劲头。对于高邮这个苏中古城来说,提升精气神就是要加强“五个高邮”建设,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提振精气神,是具有时代内涵、呼应人民期盼、推动社会发展的精气神。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提振精气神,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也是净化自我的过程。对党员干部来说,“精”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支柱,没有信念就如同没有支柱。支柱崩垮了,是最危险的;“气”是由“精”而生成的一种状态。精盛则气华,有好精神才有好气
势、好状态。好精神,可以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神”是由“精”和“气”所展示出的一种风采和形象。气势如虹、斗志昂扬,展示出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则是懒散的写照。精、气、神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我们要把精、气、神作为一个整体来提振,要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其内涵。良好的精气神,能充分凝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这种力量与客观条件相结合,就能形成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强大动力,就能敏锐地抓住和用好机遇,有效地解决和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工作和事业就充满希望。
保持良好的精气神,对个人、对事业都至关重要。激昂向上、充满活力的精、气、神,是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干好事业的内在动力。决胜现代化,人人作贡献,建设和谐美好的新高邮,党员干部要提振精气神,当好带头人。“精”神抖擞,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气”宇轩昂,做实施民心工程的带头人;“神”采飞扬,做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的带头人。做到像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