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读了法国的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写的《论美国的民主》不管怎么样还是有一点点的收获,开卷有益嘛,我们知道托克维尔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不断崛起发展的年代,在他之前,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体,在19世纪的前半期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法国各派别的斗争十分的尖锐,面对法国国内的革命形势,以及法国的政治上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托克维尔考察了美国的一些民主原则如“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尊重法制”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民情的影响。在今天我们看这本书,对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美国的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两部分,主要讲述了当时美国的民主对其国家的法律制度,政府的工作和国家事物所产生的影响,也论述到了美国的民主对美国的公民社会,人民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下卷主要是对民主社会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
书中介绍的神圣不可侵犯,和主权在民的思想。这些移民来美洲大陆的人的思想中保留着资产阶级思想家所大力倡导的一些理论和原则,同时一些来到美洲大陆的人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个国家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原先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是印第安人,他们过着贫穷的生活,航海大发现以后,美洲大陆成为欧洲人淘金的天堂。文明人将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的实践。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我们今天看来美国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的国家,这与其移民的构成和思想有着重要的关系,美洲大陆的移民基本上都是英国人,还有一些法国人,这些人是经历国资本主义思想的渲染的,我们知道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前,历史经历过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由于其在国内的贫穷和灾难,当他们在国内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只有选择离开,由于那时候的交通条件还不是特别的发达,可以说他们来到美洲大陆是冒生命危险的,他们来到了美洲大陆,原先在国内的贫穷和灾难使得他们更加的尊重和渴望自由和平等。可以说移民的欧洲人的脑海中所存在的民主的原则,是后来美国的民主制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原因。在今天我们看来,我们可以这样说民主的制度是不可以移植的,它是建立在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的传统的基础上的,是在一个国家土生土长的,而且也是适应一个国家人民的思想性格特点的。托克维尔也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都不要放弃完善民情的努力,也不要放弃以民情来改变,完善,和促进民主制度的希望,我们不能照搬美国人独特的思想和方法,而应根据上帝和时代为我们规定的社会情况采取自己的方法,建立我们自己的民主制度。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移民基本上没有什么思想上的障碍,他们要用他们开放的思维去建立实现一些崭新的想法,并用法律制度把它规范下来,比如说人民参与公共事物,以投票决定赋税,规定行政官员履行的职责,在这片土地上制定的法律已经全部的吸纳,并在事实上承认和确认,对于这些基本原则在当时大部分的欧洲人是无法理解的,在英国也没有实行这些原则。可以看出,移民过来的欧洲人的思想更加的开放和具有创新的精神。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就是美国人民的政治生活问题,那就是在一些欧洲的国家政治生
活一般是起源于社会的上层,然后再向基层发展,但是在美国这却是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首先是乡镇和县的成立,再到州的成立,最后才是联邦的成立,政治生活是由下向上不断展开的,而且乡镇已经完全确立了共和政体,政治生活已经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而且乡镇的民主显得尤其的重要,乡镇民主的实践是追求自由的人民壮大,积蓄自己力量所依靠的必要的途径,它与自由的关系就像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关系一样。乡镇的政权组织不仅向人民传授自由,而且让人民享受自由,并利用自由为其造福,即使一个国家可以建立一个自由的中央政府,但是如果没有乡镇政权组织拥有的自由,那它就不会具有真正自由的精神。这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的每个公民都和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可以方便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完善其政治人格,得到更多的政治熏陶,在今天我们看到美国的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比较高,参与能力比较强,也许就从美国政治生活的历史中可以找出很好的原因。他们早期的那种自下而上的政治的发展方式,使得人民有了很好的政治锻炼的机会。直到现在依然认为政治生活是和自己密不可分的。在回到托克维尔的书中提到的“人民主权原则”,也是在人民中广泛的传播,人民可以对它任意的评论,说出它的好处和弊端,这也与英国的殖民统治分不开,从英国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起,就把人民主权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人民主权原则在美国取得进展,也与美国人民的想象力密不可分的。它既可以已直接民主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间接民主的形式出现。也许美国和绝大部分的国家处理公共权力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同。其他的国家基本上是把政权从外部强加给社会,社会要接受政权的控制,美国却是权力和社会高度的统一,权力归于社会,社会持权自治。权力的来源是社会,人民在授予政府一定权力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权威地位和监督责任一并告知,所有说我们看到,美国的公民去积极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他们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才是权力的真正的来源,自己有能力去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监督也是自己的责任。
托克维尔尤其的赞赏美国的地方分权,认为美国的地方分权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政治效果,那就是爱国主义,美国人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关心着国家的利益,关心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他们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认为自己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他们会从国家的发展中分享成果,托克维尔认为地方分权制度有益于所有的国家,在民主的社会是最迫切需要的,他认为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都没有学会使用民主的公民是不可能在大的事情上运用民主的,软弱无权,不能因为共同利益联合起来的人民是不可能战胜暴政的。托克维尔的提法也许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其实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人民的民主思想,尤其是在基层,在一些弱势群体中。使他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一项民主制度,只要在社会上有了一项好的民主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和土壤,这项制度才能顺利的发挥作用。
在书中,托克维尔还对美国多数人的暴政做了很好的阐述,他认为这是美国民主固有的缺点,托克维尔认为:人民中的多数虽然有权决定管理国家的一切事物,但这是违反神意的,他对此也是很反感。对于美国民主政府的担心不是欧洲人所说的它的软弱无力,而是它的力量过于的强大,也不是美国所推行的极端的民主,而是对暴政的限制的措施太少。在托克维尔看来,人民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当一个或几个政党受到不公正的
待遇时,他们无处去申诉,因为它是由多数人制造并控制的,立法机关也不行,因为立法机关也代表着多数并服从多数,行政机关也不行,因为行政首长也是多数选出来的,他也必须对多数负责,公安机关也不行,因为警察也是多数人掌控下的。托克维尔认为只有给行政机关自行其事的权力,让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和行政权之外,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没有多数人暴政的民主政府。
托克维尔还对民主国家中信仰的作用做了一些叙述,如果一个社会缺少一种共同的信仰,他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也不会走向繁荣,而且还有可能走向灭亡,如果没有共同的信仰,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会是薄弱的,彼此是孤立的,所以说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整体的社会都需要信仰。托克维尔的叙述是很有道理的,像我们国家,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我们国家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要迈向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民还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也看到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那种积极性,随着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原来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的一些美好的想法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也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不管怎么样我们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新的时期和新的阶段还是要使人民有着统一的信仰,并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总之,看了这本书后还是有了一点收获,不过由于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同时由于自己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对书上的很多内容还不能理解和把握,但是通过读这本书,我想我们会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会有更好的认识,也会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
第二篇:《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读后感 一 作者生平及著作
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生于今伊夫林省塞纳河畔威尔内伊,1859年4月16日病逝于纳。家庭是诺曼底贵族。1823年由默兹的高级中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习法律,1827年出任凡尔赛初审法院法官。1830年与好友古斯达夫·德·博蒙商定,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向司法部请假,要求去美国考察其受到欧洲各国重视的新监狱制度。经过一番周折和亲友的斡旋,请求获准。其实,这只是表面的目的,他们真正目的是到这个国家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
1833年,他与博蒙写出《关于美国的监狱制度及其在法国的运用》的报告。这个报告后来被译成英、德、葡等几国文字。1835年,托克维尔成名之作《论美国的民主》上卷问世。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出版。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写成的《回忆录》,详述了二月革命的内幕。1856出版的《旧制度与革命》,也是一部名著,有多种文字译本。二 写作背景和由来
托克维尔认为,建立一个新世界,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他没有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政治体制的历史对比分析去创制这个民主理论,也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引用古希腊城邦和共和时期罗马的历史去说明当时资产阶级民主的过程,而认为当代的民主原则主要应当从当代的具体历史条件去总结和解释,不能用某种一般规律去总结和解释。
在托克维尔那个时代,这样能够最全面的表现出发展规律的民主的国家只有美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经历过这场革命的国家中找出一个使这场革命发展得最完美和最和平的国家,从而辨明革命自然应当产生的后果;如有可能,再探讨能使革命有益于人类的方法”(见本书上卷第17页)。这才是托克维尔去美国考察的真正目的,也是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由来。他希望客观地描述美国的民主,将其所见所闻忠实地报道出来。他在美国搜集大量资料,向权威人士请教,访问过广大地区。结果,利用他在社会学中首创的“访问法”,依据其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只在美国逗留九个月,就写出至今仍被世人赞誉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
托克维尔在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他的祖国。“我深信,这样在默默之中经常与法国对比,也是本书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对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政治风气表示愤慨。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在他看来是最反常的:居于人民之上的贵族对待人民的命运就像对待牲口那样只是同情而关心不足;一些人集财产、权势和悠闲于一身,另一些人终身劳动、粗野无知;人民拥护自由是他们把自由视为一切最大福利的源泉等。面对虽被七月革命打伤但仍很强大的君主政体,他以“身份平等、民主”毫无畏惧地提醒公众注意他的著作,希望共和制度岌岌可危的法国把视线转向美国,从中吸取更大的经验和教训;学习美国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效仿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适用于我们的东西,比如借鉴其法制原则、遵守纪律原则、保持政权均势的原则、实行真正自由原则。三 著作内容简介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总共有八个章节;依次介绍北美的外貌,英裔美国人的社会情况,美国的人民主权原则,美国的司法权及其对政治社会的影响,美国的政治审判,联邦宪法等
第二部分是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分析,这一部分有十个章节;作者分析了合众国的政党和政治社团,美国的出版自由,美国的民主政府及社会从中获得的真正好处,多数对美国无限权威及其后果,法制、民情、宗教等原因对美国维护民主共和政治的影响,概述美国境内的三个种族的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未来等。
这部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托克维尔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比较时说:“民主的法制一般趋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此,一般可以认为民主立法的目的比贵族立法的目的更有利于人类。(见本书上卷290页)”但他又认为,贵族制在治国和立法上优于民主制度。“贵族制度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会被一时的冲动所驱使。它有长远的计划,并善于在有利的时机使其实现。”即使如此,他也承认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英国的贵族制度。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民主的发展得利于联邦宪法的制定者,说麦迪逊、威尔逊、富兰克林、华盛顿、汉密尔顿等人品格高尚,有爱国精神;对联邦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规定了权力分享的原则与“控制与反控制”的制度,司法权的独立但又有限制,法院只能在审判当中抵触违宪的法律。托克维尔说,美国的宪法虽好,但不能夸大它对民主制度所作贡献,墨西哥照搬美国宪法并未使墨西哥富强。他认为,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按贡献对它们分级,自然环境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美国的民主的民情扎根于历史上形成的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经过发展壮大,促进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觉悟,并为后来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制度奠定基础。托克维尔把乡镇自治传统看成是人民主权和美国人在实践中确立的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
但是,无论是良好的法制,还是宗教信仰和乡镇自治的民主传统,都未能使美国从托克维尔继亚当斯、麦迪逊等人之后指出的“多数的暴政”状态中解放出来。托克维尔特别指出法学家在缓和“多数的暴政”的一些因素中作用。法学家在美国民主条件下是一个特殊阶层;从他们的思维方式、作风和爱好来说,他们是贵族;但从的利益和出身来说,他们又是属于人民,所以他们受到人民的信任。他还谈到陪审制度的政治作用,把有陪审员参与的法庭看成是免费的学校,向人民传授治国的艺术,培养公民的守法精神。其实,托克维尔并不想夸大陪审制度的影响和法学家的作用,因为这种影响和作用并没有遏制“多数的暴政”下的私刑。
资产阶级民主的最主要弊端是个人主义。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不同,它是资产阶级民主的直接产物,是整个民主运动所固有的力求社会平等的意志。在民主制度下,平等的社会价值高于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可能产生促使权力集中和权力独自再生的作用。随着平等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相互依赖关系虽有扩大但不够密切了。个人主义有使公民们逐渐拒绝参加社会生活的消极作用,人们总是很难放弃私事而去担任公职,于是把公益工作都推给国家,使国家走向集权道路。但是,美国人用“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学说来反对个人主义,而这种利益又使他们习惯于结社和合作。享有政治结社的无限自由,是美国能够出现各种社团的基础,使美国人从结社中了解自己的使命。另外,言论和出版自由也对抵制个人主义起了一定作用。美国人以自由抵制平等所造成的个人主义,并战胜了它。
作者在本书绪论中想象出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把法律视为自己创造,他们爱护法律,并且毫无怨言地服从法律;人们尊重政府的权威是因为必要,而不是它神圣;人们对国家首长的爱戴虽然不够强烈,但出自有理有节的真实情感。由于人人都有权利,而且他们的权利得到保障,所以人们之间将建立起坚定的信赖关系和一种不卑不亢的相互尊重关系。人民理解自己的真正利益之后,自然理解:要享受社会的公益,就必须尽自己的义务。这样,国家也会避免出现暴政和专横。我想,作者所设想的社会在今天的美国是真正实现了,这就是美国的民主。
四 关于中国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几点比较与思考
托克维尔说他之所以考察美国并不单纯出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尽管好奇心有时也很重要,是希望从美国找到我们可资借鉴的教训。夸奖美国的全部统治形式也不是他的全部目的,因为他认为任何法制都几乎不可能体现绝对的善,作者是想弄清民主的究竟。笔者在阅读本书上卷之后,结合美国民主得以统治的原因以及中国现在的政治制度,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探究两国政治制度的区别,希望从中找到我们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原则。
中美立法制度分析比较。美国联邦政府的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调和的精神,使这两个议院得以按照不同的原则组成。州独立的原则在组建参议院方面取胜,而国家主权学说在组建众议院方面占上风。每个州都向国会选派两名参议员,而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则按人口比例规定。美国立法机构只代表人民立法,而没有将人民组成单一制国家任务。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但制衡原则又导致了事实上总统在立法方面拥有重要权力,以至于同国会分享联邦立法权。中国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宪法明确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在中国现行的立法制度中,司法机关不具有立法主体地位,最高人民法院只能对属于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只能对属于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两国在立法方面的差异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从美国乃至西方国家立法制度中我们可以获得一定的经验和启示:立法主体和立法权限向多元化发展;鼓励社会公共组织和其他政党社团参与立法,发挥其特定作用;发展立法监督制度,合宪性审查机构专门化和程序司法化并不断加以完善;加快推进立法人员的职业化和立法技术的科学化。
中美司法制度分析比较。英裔美国人保留了各国在司法权上通有的特征,他们严格把司法权局限于有章可循的范围内。美国保存了司法权的三个显著特征:第一特征,表现在所有国家都是对案件进行裁判,只要没有依法提出诉讼的案件,司法权就没有用武之地;第二特征,是审理私人案件,而不能对全国的一般原则进行宣判;第三特征,是只有在请求它的时候,或用法律的术语来说,只有在它审理案件的时候,它才采取行动。司法权本身不是主动的,要想使它行动就得推动它。美国的法官跟其他国家的司法官员完全一样,但他们被授予巨大的政治权力,美国的法官有权宣布法律违宪。原因在于,美国人认为法官之有权对公民进行判决是根据宪法,而不是法律。换句话说,美国人允许法官可以不应用在他看来不违宪的法律(见本书上卷第123页)。我国的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监察权两部分,分别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在司法体制上,根据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机关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样我国就有了两大司法机关,这是我国司法体制的一个显著特色。我国司法制度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在总体上是各种司法制度中最为先进的历史类型,但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们还需要借鉴西方的某些司法原则,比如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审判公开、司法合法、无罪推定、罪刑相适应、以及独立适用于控方的起诉便宜主义、起诉状一本主义等。
中美行政制度分析比较。美国的立法者当时面临的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既倚靠多数,又有足够力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自由行事的行政权(见本书上卷第148页)。为维护共和制度,要求行政权的代表服从全国人民的意志,总统就是经过民意选举产生的最高行政官;宪法规定总统是联邦行政权的唯一代表,并防止他的意志从属于一个委员会的意志,他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报答人民。而且他在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监督和制约。参议院有权使总统的某些法令无效,但不能强迫总统采取行动与总统分享行政权,立法机构对行政权采取的行动是最直接的,但美国人总是设法不这样做。中国的行政制度是依据“议行合一制”原则建立和运作的,它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府所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原则。中国采取的议行合一制的基本特征是: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机关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各自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议行合一制实质上是“无分权,有分工”的制度。它比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更能体现人民意志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但是,二战以后美国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掀起的行政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制度改革有诸多启示:遵循市场法则,服务经济建设;明确改革目标,兼顾效率与公正;注重专家咨询意见,整合不同利益要求;把握分权规律,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障改革顺利进行。五 读书小结
通过阅读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上卷》,我对于美国的民主制度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既从中看出其制度的创新和完美之处,也认识到它的不足和弊端。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结合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比较政治学的某些方法将中国与美国的制度进行对比分析,由于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限制,列举比较的方面并不全面。而且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很多观点借鉴了徐育苗主编的《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当然我不是完全照搬,是将两本书中的观点进行归纳阐述,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这次的课外阅读,我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第三篇:《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在陈老师的推荐下,我抽空大致翻阅了一下法国作家托克维尔的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一书,这本书分为了上下两册,起初拿到这套书,对于平时看书很慢的我来说第一感觉就是好多,我怎么看得完。不过在看完绪论之后,发现这书还是很有意思的。接着就慢慢地开始抽空翻阅了起来。
首先介绍下作者托克维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论美国的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所以上下两卷可能在手法上有些区别。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是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卷一共有四个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
从绪论中我了解到了这本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托克维尔说:“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托克维尔在书中提到的中心是“两种制度,三个因素”。将英国的贵族制度和美国的民主制度进行比较。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始终离不开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作者反复提及——一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二是法律和制度,三是生活习惯和民情。这三种要素体现出的个性与特殊以至于我们国家不能完全照搬,而是需要选择性地进行借鉴、吸收,逐步完成本土化的过程,寻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制度。来详细说下这三个重要的因素
1、美国在地理环境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所在。北美土地广袤,资源丰富,有利于美国当地居民以及外来移民依靠劳动开发资源,逐渐创建美好的生活。在这过程中使得美国有了秩序和出现了社会繁荣。
2、在法律和制度方面,美国主要是联邦的形式、新英格兰式的乡镇制度和司法权。美国的联邦制度认为统治美国社会的政治原则,是在各州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托克维尔在考察政治制度时,为了解各州,从新英格兰的乡镇制度着手,认为乡镇制度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在这里,每个人是本身利益的最好决定者,是人民主权原则实施的最重要的应用。在美国,权力从个人出发,首先组成了乡镇生活,并且乡镇自由是新英兰地区的基础制度传统。认为“新英格兰居民之爱慕乡镇,并不是因为他们生于那里,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乡镇是一个自由而强大的集体。他们是乡镇的成员,而乡镇也值得他们经心管理。”并进而分析了县、州政府,重点分析了州政府的立法、行政分权以及行政分权的产生的效果。而司法制度方面,美国的法官是有权宣布法律违宪,这样法院可以纠正民主产生的偏差,以及约束和引导多数的公众运动而又从来不禁止这种运动的。
3、在生活习惯和民情方面,分析了宗教对维护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影响。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国民教育,特别是美国的经验学习对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有大帮助的,美国人主要不是从书本去汲取实际知识和实证思想,书本知识只能培养他们接受实际知识和实证思想的能力,他们从实际的生活实践中学习。
我想结合中国当前的民主情况谈谈有关民主制度在中国的现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下。
1、在法律与制度方面,中国人民与我国的法律距离很遥远。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法、不懂法。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不是很快。所以人们在于生活中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自制体系来自我约束。
2、地方的自治权:在新英格兰乡镇制度中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这不得不提到我们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一个好的实践蓝本,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我国的其他地区地方的自治性和独立性不够。每个地方政府都是在党中央的政策领导下实施着制度管理,而少了地方政府自制。虽然中央会定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人民的权力,表面上看上人民当家作主,但是仔细分析下就会发现目前中国的民主制度名不副实,这有表面。
3、人民对于自由观念:美国人民对于自由观念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但中国没有自由的土壤,中国脱胎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那一套等级森严的伦理纲常压抑中国人太久,从而对于民主自由等观念失去了敏感性。
总体来说,《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在接下去的空余时间内,我要把剩下没看完的部分继续看完,相信那时候会有更多不一样的体会与感悟吧!
社工1001潘齐策
第四篇:《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美式民主对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1831年,一位25岁的法国青年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在美国游历九个多月,在此期间,他以敏锐而独特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回到法国后,他写作了《论美国的民主》这样在社会学、政治学领域都堪称经典的著作。一百多年过去了,笔者很难理解九个月怎么能够让一个人如此了解美国的民主与法制;更难以想象的是托克维尔仅以他短短九个月的美国之行的经历就能够写出这样旷世经典。
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示了美国——一个在人类近现代史上令人震惊而又震撼的大国——是如何从一片荒蛮之地变成一个承载梦想和希望的热土,变成一个民主政治如此完善的现代化国家。如今虽距离托克维尔时代一百多年了,但是现在看来,托克维尔在书中的许多论述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在本书中,托克维尔全方位的分析了美国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的背景、条件和过程:自主治理消灭了贵族统治的根基、解决了多数暴政的问题;自然条件,提供了民主革命的适当空间;法律和司法制度,为民主提供了制度框架和保证;民情,则为民主制度提供了种种看不见的社会基础。
早在杰斐逊、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
第五篇:《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美式民主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启示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09行政管理
喻庆瑞
***8】
1831年,一位25岁的法国青年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在美国游历九个多月,在此期间,他以敏锐而独特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回到法国后,他写作了《论美国的民主》这样在社会学、政治学领域都堪称经典的著作。一百多年过去了,笔者很难理解九个月怎么能够让一个人如此了解美国的民主与法制;更难以想象的是托克维尔仅以他短短九个月的美国之行的经历就能够写出这样旷世经典。
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示了美国——一个在人类近现代史上令人震惊而又震撼的大国——是如何从一片荒蛮之地变成一个承载梦想和希望的热土,变成一个民主政治如此完善的现代化国家。如今虽距离托克维尔时代一百多年了,但是现在看来,托克维尔在书中的许多论述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在本书中,托克维尔全方位的分析了美国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的背景、条件和过程:自主治理消灭了贵族统治的根基、解决了多数暴政的问题;自然条件,提供了民主革命的适当空间;法律和司法制度,为民主提供了制度框架和保证;民情,则为民主制度提供了种种看不见的社会基础。而这一切有利条件使得美国一直走在政治现代化的最前沿,也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体制支撑和制度保障。
早在杰斐逊、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作为原则性条文写入其中,成为指引北美英属殖民地为独立而抗争的旗帜。在绪论中,托克维尔说,“我在合众国逗留期间见到一些新鲜事物,其中最引我注意的,莫过于身份平等”。托克维尔认为,“身份平等是一件根本的大事,而所有个别事物则好像是由它产生的,所以我总把他视为我的整个考察的集中点”。托克维尔把平等视为民主政治实施的前提,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只有实现了身份平等,才能保证平等的参与、平等的协商,为接下来的政治制度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虽然早在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颁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明确规定了“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新中国成立后,平等原则在新中国的宪法中得到进一步巩固。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体制原因,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大量存在,一方面影响广大人民的政治参与,另一方面造成社会不公平、影响社会稳定。近几年,为保障人民平等的政治参与,开始实行城乡按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同时开始试点取消城乡户籍差异的城乡统筹改革。这无疑会增加社会的公平,保证人民的平等参与权。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的第一部分第一章,描述了北美的地理特征,以及在殖民地时代到来之前北美印第安人文明的大体情况。托克维尔认为正是北美大陆得天独厚的地理特征造就了美式的民主,显然这是受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不过笔者不敢苟同,也许北美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资源对美国的文明发展和民主进程起到过促进作用,但是绝不可能是决定性的。美国民主传统绝不是北美大陆的独特地理特征造就的,而是欧洲工业文明尤其是英裔美国人所带来的独特的民情传统造就的。
相比较而言,中国一方面是一个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只占陆地面积的33%。因此中国被各种地形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样的地理特征一方面促使中国创造力独步天下的辉煌的农业文明,另一方面也延长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时间,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固步自封、等级森严的社会和民族特性。而后者一直以来都对近现代以来的民主化进程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虽然早在1912年,民国就成立了,但随后还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等许多逆历史潮流的政治闹剧,即便是其他诸如冯国璋、段祺瑞、曹锟、蒋介石之流也不过假民国之名而行专制之实,足见封建社会的荼毒之深。
如今已辛亥百年,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先生事业的民主共和事业。但是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恐怕不得不考虑中国的社会传统深刻影响,从而改造国民的精神面貌,着重培养国民的民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民主意识的建立也许比民主制度的建立更为关键和重要。
要考察美国的民主,必须考察美国的过去。
1620年9月16日,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了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木制帆船扬帆前往北美大陆。到达北美后,人民为了便于管理和协作,就订立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写在粗糙羊皮纸的文书,内容很简单,但它开创了一个先例,也树立了一个典范: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公意决定集体行动,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行使统治必须经过民众的同意;人民可以通过公议的契约建立秩序,而不是由人民之上的权威予以强加。“自治”意味着一切公共事务必须征得全体自由民的意见,由此开创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它标志着“政府需经被统治者的同意方可实行统治”这一原则得到认同并实施。从而成为北美民主自治传统的渊源。
托克维尔在第一部分的第二、三章中,分析了美国民主的英国渊源,以及这一渊源对于美国民主的影响。托克维尔认为,新英格兰或者说北美英属殖民地实施的很多政治制度原则,奠定了美国民主的制度基础:“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已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这些原则是: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赋税,为行政官员规定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加审判。所有这些,都未经讨论而在事实上确定下来。”显然,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深受以清教徒为主的英裔移民的传统的影响。
前面说过中国没有美国的新英格兰传统,有的是长期的专制统治的传统,缺乏民主共和政治理论的传统,在这样的社会状况基础上,建设中国式的民主,并成功地建设人人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主权的民主制度,必将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创造。
讨论完自然条件与民情传统,托克维尔开始探讨实践的规则。在接下来的一章里,托克维尔介绍了,美国的人民主权在乡镇中悄悄地成长起来,并通过美国的独立战争发展到州的层次。再加上继承法已经粉碎了地方势力,贵族们除了服从民主,别无选择。选举权的逐步扩大,也强化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此情况下,人民自己治理自己,而留给政府的那部分权力也微乎其微,并且薄弱得很,何况政府还要受人民的监督,服从建立政府的人民的权威。人民之对美国政界的统治,犹如上帝之统治宇宙。人民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凡事皆出自人民,并用于人民。
托克维尔在本章的许多观点,对于今天许多正在致力于发展民主制度、实现人民主权的国家仍具有启发性的价值。人民主权的确需要通过具体的制度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可以这样说,20世纪以来中国争取民主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止,但是人民主权在制度上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落实。因为中国争取的是抽象的价值意义上的民主,而没有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上落实人民主权。中国在21世纪要真正建设民主的政治,关键不在于空洞地呼喊人民主权,而在于如何在实践上把体现人民主权的制度规则建立起来,成为政治活动的基本的规则。为此,“胡温新政”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方面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包括社区自治、村民自治在内的基层民主自治。
托克维尔在第五章中有关美国乡镇自治的介绍对于我国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很有启发。新英格兰的乡镇民主与国家层面的民主不同,没有采用代议制,因此也没有乡镇议会。在任命行政官员之后,选举团便在一切方面领导他们,工作程序简便。乡镇的公务活动是极其繁多而又分得很细的。大部分行政权掌握在几个每年一选的名为“行政委员”的手里。行政委员会的运作是民主的:对于交付乡镇政权处理的一切事务,行政委员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处理公务都是自行负责,只是在工作中要按本乡镇居民早先通过的原则办事。他们如想对既定的事项做任何更改,或拟办一项新的事业,必须请示他们的权力的给与者。比如说,打算创办一所学校。这时,几位行政委员就要找一个日子,在事先指定的场所召集全体选民开会。会上,他们提出自己的要求,向大家说明满足此项要求的办法,需要多少款项,拟建于何处。大会就这一切问题进行讨论之后,便定出原则、选定地点、表决筹措费用的办法,然后责成行政委员执行大会的决议。
再来看看中国的基层民主,与美国民主的层级框架相比,中国政治制度的层级要复杂得多。中国的村基本上是一种行政村的建制,并不一定是单纯的以天然的自然村为基础的。村之上是乡镇,乡镇之上是县、县级市,县和县级市之上是省行政性的派出机关行署、自治州和地级市,在此之上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行政村、乡镇、县、地和省的结构,构成了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基本结构。而美国的乡镇之上只有县和州。在这样如此庞杂的框架之内,发展基层的民主和自由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美国的那种民主化的行政委员会的运作模式,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考虑给乡镇政府更多的权力,当然不只是自治权,还包括一定的财政权和人事权,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今乡镇政府的权责失衡问题。
美国民主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其健全的法律体系,时至今日,美国依然号称是世界上法律体系最完备的国家。当然更令人称赞的是其优良的司法传统和司法独立的原则。在接下来的六、七、八三章里,托克维尔论述了美国司法制度的运作过程和原则以及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制衡关系,并着重介绍人联邦宪法的制定、修改和发挥作用的原则。
托克维尔总结了司法权的三个普通特征:对案件进行裁判,没有案件,不能主动判断法律;只能审理私人案件,不能对全国的一般原则进行宣判;不告不理,司法权不是主动的。美国的法官拥有这样的司法权,但是他们还有巨大的政治权力,其关键在于“美国人认为法官之有权对公民进行判决是根据宪法,而不是根据法律。换句话说,美国人允许法官可以不应用在他看来是违宪的法律。”由此可见美国人对司法独立的重视程度。
托克维尔还注意到,公民可以向法院控告公职人员,在中国这就是典型的“民告官”,而且所有法官都可以判处公职人员。这一制度安排使得美国全体公职人员不仅向选民负责(民主),而且还向法院负责(法治)。托克维尔认为,政府官员向法院负责,有利于政府避免错误,并得到公民更多的尊重。
对当今中国来讲,如何使司法权力独立并发挥作用,同时又能够受到司法程序本身的控制,从而有利于法治本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难题。因为中国的宪法和法律虽然赋予了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司法权,但是我国并没有明文规定司法权是独立的,这可能与我们一贯不主张西方的三权分立有关。
托克维尔在第六章讲的政治审判有些像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不过美国是用司法程序来解决,而我们往往倾向于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美国政治审判的主要目的,是撤消滥用权限的官员的权力和不让这个公民以后再取得这种权力,这是一种具有司法判决形式的行政措施。跟我们的行政问责有异曲同工之妙。
谈及美国民主,不可不提联邦宪法,更不得不提他们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清朝福建巡抚、被《纽约时报》称为“东方伽利略”的徐继畬曾经这样评价华盛顿,“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①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②,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位中国传统的学者型高官把华盛顿的武装斗争和谋求民族独立,同中国的陈胜、吴广起义,乃至曹操、刘备的武装割据相比,虽然有些类比失当,但他对于华盛顿不肯称王,不搞世袭制,而实行民主选举,几乎有天下为公的精神,是十分钦佩的。还拿来与中国上古理想的“三代”政治相比附,推崇之高,可见一斑。就连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得知华盛顿拒绝称王时,也说:“如果华盛顿确实这样做,他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
要建立一个好政府、好国家,首先是制定一部好宪法。1797年,华盛顿从总统职位上离任,却留给了美国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和一套民主的体制。早在华盛顿初任总统的时候,他就说过:“我走在尚未踏实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为将可能成为以后历届总统的先例。” 华盛顿的确树立了一个榜样,杰斐逊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时,两党都要求他连任第三届。杰斐逊则明确表示:“华盛顿将军在任总统八年后自愿放弃竞选,树立了榜样,我要仿效他。再多几个这样的先例,就会对任何一个想要极力延长总统任期的后继者们排除惯例的企图,增加障碍。”像华盛顿一样,在杰斐逊心目中,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永远高于个人得失。
正是美国历代政治家的追求和人民对民主的支持,才保证了这个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好像釜底抽薪一样对最高权力进行制约,让人不敢去冒这天下之大不韪。这一制度后来扩展到全世界,今天绝大多数国家的最高权力都是有任期的。
更重要的是美国宪法的通过。在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在无数的口舌之战后,就各州向国会选派议员的名额问题上,终于达成了一个妥协:
国会实行两院制,众议院的议员就按照各州的人口比例来选派,以照顾人口众多的州;参议院的议员由每州选派两人,不论各州人口多少,以保障小州的平等地位。这也就是今天美国国会两院制的由来。
这使人口少的州也获得了足够得到尊重的地位。双方都不必追求自己利益完全彻底的满足,不谋求完全占上风,而是双方各自出让一部分利益,让对方也能获得有限满足,在利益平衡中实现合作,避免合作破裂。州权和联邦主权的矛盾也通过两院制得到了平衡,州的地区利益和联邦的国家利益通过复合的制度安排得到了有机的调和。
这点对于我们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维护中央的绝对权威;另一方面在中央统一指导的前提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①② 音“qin”,原意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此处为迅疾的样子。
通“美利坚”。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的第二部分探讨了美国人的具体的政治活动及其相应的微观制度安排,具体地说就是讨论美国的政党、社团、出版、民主治国、制约无线权威、多数暴政的制度等。第二部分给笔者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其惊世骇俗、高屋建瓴的两大预言。托克维尔认为种族问题是美国最为困难的问题,美国的制度再好,人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再大,似乎也无能为力,最终将爆发战争,果然不出所料,美国南北战争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出版25年后就爆发了。这一准确的预言虽然没有使美国避免战争,却为本书赢得了不少声誉,使得《论美国的民主》一时洛阳纸贵。在本书的结论部分,托克维尔说,“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突然跻身于各国之前列,而全世界也几乎同时承让了它们的存在和强大”。果不其然,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美国和以个人集权为原则的俄国分别主宰世界的一半的格局在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以实现,历史的发展恰好应验了了托克维尔的预言。如此绝妙的预言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历史也总是让人琢磨不透的。20世纪末,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一蹶不振。反观同时期的美国,天下无敌,雄霸天下,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
撇开预言,托克维尔在第二部分开篇的第一章简短的界定了美国的民主,简要的综述了民主国家的人民意志在政治上是如何体现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均由人民指定,并由人民本身组成惩治违法者的陪审团。各项制度,不仅在其原则上,而且在其作用的发挥上,都是民主的。因此,人民直接指定他们的代表,而且一般每年改选一次,以使代表们完全受制于人民。由此可见,真正的指导力量是人民;尽管政府的形式是代议制的,但人民的意见、偏好、利益、甚至激情对社会的经常影响,都不会遇到顽强的障碍。”
一般来说,民主治国在本质上都是多数治国,多数治国是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统治的。托克维尔也特别指出了这一点,但他认为,多数不应该实行暴政,民主的多数应该“主要由温和的公民构成,他们不是出于爱好,就是出于利益,而衷心希望国家富强。”因此,温和的多数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赢得多数者就能成为治国者。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盛行的是精英治国,从古代的“明君贤臣”到现在还是少数人的精英治理。中国离真正的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局该做的应该是稳步的“还政于民”,切实让广大人民参与到民主的构建和决策中来。
民主政治的胜利者是赢得多数者,而为了赢得多数,就需要组织政党。最核心的活动者就是政党。托克维尔说第二部分第二章说“政党是自由政府的固有灾祸,它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同样的性质和同样的本性。”政党是时代的产物,政党的性质与时代密切相关,“当国家感到灾难深重无法忍受时,就会出现全面改革其政治结构的思想。还有些时候,灾难更加深重,以致社会情况本身都要受到连累。这正是发生大革命和出现大政党的时代。”与此相反,在大变革时代之间,则易于出现政治阴谋和小党活动。
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所以任何国家要发展民主,并使之成熟和完善,可靠的政党制度是必要的。政党制度不是可以随意设计的,它与一个国家的民情有很高的相关度。根据托克维尔的论述,民主政治必然会有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不见得令所有的人都喜欢,但它是不可避免的,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有利于民主的政党,其本身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尊重民主制度的。另外,从阶级角度来说,只要市场经济,就会有贫富差异,在政党政治中,如何使富人失势,使穷人得势,使有权者不能通过权力赚钱,使有钱者远离权势,也是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课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和谐的党际关系,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得以成功运作的关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党际关系的基本建构原则。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政党政治将会如何发展,将与我国的民情、国情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根本格局应该不会大变。
美国号称是民族的熔炉,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现有人口3亿。自1820年美国政府开始统计入境移民以来,到目前美国已经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0万移民,目前每年仍接纳大约70万新移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接受的移民都要多。一方面,造就了美国多元的民族文化,一些移民还给美国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民族和种族冲突。
今天,美国的种族可能是世界上最杂多的,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的种族,但在托克维尔时代,则主要有三个种族:英裔美国人、印第安人和非洲裔美国人。在前文,托克维尔一直探讨的是英裔美国人的法律和民情,偶然说过印第安人,在第二部分第十章进一步讨论了印第安人和非洲裔美国人的状况和未来及其与美国民主之间的关系。对于美国来说,民主制度对印第安人来说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起到了毁灭的作用;民主制度对黑人来说,也起到了制造灾难的作用,成为当时非裔美国人的噩梦。因此,民主实际上并不是万能的;当然,没有民主是万万不能的,至少对今天的美国人是如此。
后来出于种种原因,美国出现了废奴运动。首先废奴的各州,最容易废奴,但黑人的境遇并未得到改善,黑人与白人之间的距离反而因法律上的平等而变得更大,因为法律易废,而民情难改,为了与法律的平等相均衡,民情反而变得更加种族主义。最后废奴的各州,由于黑人人口越来越多,废奴所导致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这与美国联邦体制所固有的分离趋向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使联邦分裂的危险,南北战争就这样爆发了。但是种族歧视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消除,因此才有了20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即便是在今日非裔美国人奥巴马执政的今天,仍然很难说,种族歧视得到了解决。
当代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受民族问题的困扰,“疆独”、“藏独”、“台独”甚嚣尘上,并和国际反华势力相互勾结,新疆7·5**,拉萨3·14**震惊全国。虽然中国儒家文化提倡“以和为贵”,但是整个中国社会在党国体制下缺乏必要的包容性,这也导致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缺乏政策上的灵活性。美国虽然也有种族问题,但是其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无疑是化解冲突顽疾的最强有力的解药。也许我们应该培育宽容、开放的社会氛围,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意愿聆听他们的声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司法体制和法律制度,但是其结果却是大量的法律得不到执行,法院判决也得不到执行,司法独立得不到保障,司法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在党国体制下,也有一整套完备的民主体制,但是民主参与率过低,民主不能反映民意,行政效率低下,官员腐败屡禁不止。现在,我们的民主发展还极其有限,但一旦充分实行了民主,是否就有能力控制别有用心的野心家、阴谋家不滥用民主呢?在这些方面,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是关键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好,人口压力大,也是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党国体制下,国民对正当使用自由、法治和民主制度的意识和能力的匮乏,加之几千年封建统治造成适合民主发展的民情的缺失,也许是21世纪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