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哑巴与春天等三篇阅读及答案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能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 开头第一段 作者用浓厚的笔墨写春天的景色,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析第(4)段画线句“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的语言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⑥⑦节都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这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石油的污染
①当前,海洋的污染正在日趋加剧,其中海洋的石油污染尤为严重。这是由于石油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运输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大型油轮的营运成本较低,而经济效益却很高,因此,在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建造的油轮吨位越来越大,往往在20万吨以上。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2/3经海路运输,经常运行在航道上的油轮大约有7000艘之多。大型油轮失事以后,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人海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此外,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
②这些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危害。石油溢出后,使污染区内的甲壳类和鱼类迅速死亡,海鸟也难以幸免。因为原油能损害羽毛的功能,使海鸟体温降低,其游泳和飞翔能力降低,最后冻饿而死。据统计,每年死于石油污染的海鸟多达数十万只,而甲壳类和鱼类根本无法统计。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其结果一方面使海洋产氧量减少;另一方面,藻类生长不良也影响和制约了海洋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影响。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污染海域的鱼虾及甲壳类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海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海水中的氯烃,如DDT、毒杀芬等农药和聚氯联苯等,并把这些毒物浓集到海水表层,对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和晚上浮上海面活动的鱼苗产生有害影响,甚至直接触杀。
③石油一旦泄漏而流入海洋后应及时采取的措施,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围栏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以避免再进一步大面积的扩展,然后要尽快地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进入海洋的石油,一部分可直接挥发而进入空气;一部分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极慢化学分解,而绝大部分石油污染都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目前已经知道细菌、放线菌、真菌中有70个属,约200多个种能氧化降解石油。在近海、海湾等处,因海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物质,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较多,石油流入此海域后,较容易被氧化分解掉。然而,由于外洋海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缺乏,石油降解菌的增殖受到制约,那里的石油降解菌很少,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1.第一段文字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绝大部分石油污染都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中的“绝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说“死于石油污染的海鸟多达数十万只”与“甲壳类和鱼类根本无法统计”作比较,是说明石油污染对鱼类造成的危害远远胜过对鸟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说海水中“约200多个种能氧化降解石油”,这里用数字是为了更准确说明海洋自身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可以消除石油污染,人们可以完全不必担心它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出现的“据调查”“据统计”“据分析”这些文字,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围绕海洋石油污染,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红叶的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①盖,以期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但忙碌的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它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②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
③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蓦地就生出一丝羞耻。我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莫名的惆怅。..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④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都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本文有改动)[注]①沤(òu):长时间的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 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9.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 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4分)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返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②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节选自欧阳修的《连处士墓表》,有改.动)
[注]①赒(zhōu):救济,接济。②粜(tiào):卖出粮食。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C.以牛自归(返回)D.厚遗以遣之(送走)..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一布衣终于家
贤于材人远矣 ..B.而能使人如此
人不知而不愠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以为顺流下矣 ..D.当为连公行丧
为人谋而不忠乎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20.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①
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②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③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川。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川早发”的“早”?(2分)(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3分)参考答案:
1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为下文的伤感的情绪作铺垫。春天指老哑巴所期待的美好的生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平等的生活权利,有尊严的社会地位。推动情节发展。2.(1)①自然界的积雪;②人与人之间的冷漠。(2分。每点1分)(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在小镇上的身份、生活地位的卑微和渺小,以及在周围人的歧视下窘迫的生活状况。(2分。每点1分)
3.(1)自然界的春天;(2)充满着爱与美的生活环境;(3)有平等的生活权利;(4)有尊严的生存地位。(4分。每点1分)
4.作品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第二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 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第六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第七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同情与怀念,深化了主题。(6分)1.说明海洋石油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引出下文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造成巨大严重危害的科学分析,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2.不能删去。绝大部分表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石油污染都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一部分可直接挥发而进入空气,一部分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极慢化学分解;如删去,就变成全部,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举例子、列数字,说明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十分巨大,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4.①文中这里并不是比较两者的受害程度大小,而只是举例说明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十分巨大,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更说明要尽快遏制这种现象的加剧。
②这里列数字不是为了说明人们不必担心海洋石油污染,而只是说明近海石油相对容易净化,而外海更难消除污染,进一步说明人们更应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4分,各2分。指出错误1分,简述理由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5.说明所写内容是有科学依据和事实数据的,并不是随便说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内容的可信度。(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6.①造成当前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②石油污染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原因;③石油污染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④人们对石油流入海洋后应及时采取的补救措施。(4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四点及以上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
9.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
(3分,写出一个要点得2分,写出两个要点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0.①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②想到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而无暇赏景,且天天衰老。(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1.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了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结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坛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我”的情感: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5分。形象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情感2分,两种情感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C(3分)
18.B D(4分,各2分)
19.⑴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⑵(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运回应山。(4分,各2分。内容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通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山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在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乐善好施、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4分,材料分析2分,人物品质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1.(1)月落、残星、露湿、天光
(2分,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两个得2分)
(2)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一种孤独的心境,表达离别螺川时的伤感 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涯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开螺川的依恋之情。(3分。内容分析2分,情感揭示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第二篇:与哑巴英语说再见范文
与“哑巴”英语说再见
兴宁市第二小学黄文苑
中小学生的英语有一个非常普遍又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又“聋”又“哑”。小学生刚说英语时个个都很有兴趣,但由于这个问题使他们的兴趣由开始的“豪情万丈”逐渐变得“冷若冰霜”,最后是“金口难开”,令教师和家长们头痛不已。让小学生开口说英语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一、引导策略
1、激发动机,树立信心。初学英语的学生虽然词汇量有限,但通常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所以我们对学生应该多一些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始终处于无畏与自信的兴奋状态,主动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学生主动说了一句极为简单的句子如:I like my school.教师都要用赞赏的语气鼓励他:You are good!如果有孩子在课后悄悄地对你说:“ Miss,I love you.” 你应该非常开心地对他说:“Thank you.Me,too.”同时告诉他这样的话对爸爸妈妈应该常说。相信在这样的激励下,这位孩子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一定会拥有强烈的开口欲望与自信。因此“少责备,多赞识”是引导学生由不会说到会说,由怕说到想说、敢说和能说的重要原则。
2、创设情景,培养语感。我们如果想要学生学会在真实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就必须创造运用英语的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有一位同学生病了,老师关心地说:Tom is not very well today.What can we do to help him?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关心地询问这位生病的同学: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Have you got a cold? Do you want some water? Can I take you to the doctor?真实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在大量说的活动中,学生逐渐增强了语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他们的英语表达会日趋准确、灵活和流利。
3、联系实际,创新活用。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必须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所以英语教师引导学生说的话题要从课本引伸到现实,从抽象过渡到具体,从故事联系到实际,从规则引导到运用。教师要让学生尽快能真正用所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按照创新活用的要求,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潜在的言语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说出新的思路。在教What time is it ?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想想What other things can tell us the time?学生会说出The moom.The sun.The trees.The candles.My Shadow.等等让我们惊讶而振奋的答案。不过,话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教师可结合说的内容或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词汇或句型,降低难度,提高兴趣,逐渐使学生获得用英语直接进行思维的能力。
4、形成习惯,熟能生巧。学生所处的是汉语言环境,要让他们进入英语的门槛,学习陌生的语言,就得把学生从汉语言环境中拉出来,让他们抬头看见英语,张口说出英语,养成说英语的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形成,除了靠老师传授语言知识以外,主要是靠学生大量的语言实践,尤其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课后学英语用英语。只要学生在校园里、在课后敢于说英语用英语,那么“开口”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
classroom English 到everyday English,从asking the way 到going shopping,让学生有限的英语得到无限的延伸,让学生交流的话题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量上做足了功夫,学生的语言能力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即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地步。
二、训练方法
如何对开口说英语进行实际的操作呢?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从模仿操练到综合运用两个角度,针对开口说英语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实践,验证和筛选。
1、游戏玩中说:英语游戏中有很多是通过说来展开的,如:猜谜,传话,抢答等。采用游戏形式,按照胜负规则展开比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热情。
2、日常交谈说:提倡学生在课外多用所学到的英语进行交流,可采用English day或每周定期英语电话交流等方式,从课堂英语、校园英语到日常交际英语,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带头做说英语的表率,为学生说英语创造一个大的语言环境。
3、动作反应说:运用全身反应法(T.P.R)进行操练,学生边看动作边说出动作所表达的意思。这种活动尤其受到中低年级学生的欢迎。
4、句型转换说:此方式属常规句型语法操练。如把肯定句变为否定句等。在语法教学中,通过比较转换,学生可以自己发现一些有规律的东西。
5、机械模仿说:常用方式是模仿老师和录音带的语音语调跟说,利用这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训练,对他们形成漂亮、地道的语音语调十分有益。
6、简单回答说:这里是指根据情景——图片和故事进行的理解性回答听说练习,可采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
7、完句填充说:教师口头说一个意思不完整的句子,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完句。如:I have to go to ___because I have got a bad cold.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练一些关键词较有帮助。
8、扮演角色说:学生对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或动物角色说英语非常感兴趣。在表演过程中,他们逐渐感悟到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的人物即使是同样的意思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教师坚持这样引导,学生的英语就会说得越来越地道、得体。
在新时期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如何让学生在本国的语言环境下轻松、愉快、高效地学会英语,必须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英语学习的规律出发,以生为本。面对目前新课程标对“说”的要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和研究。我们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和科学的方法,在少年儿童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使他们一开始接触英语,就能把它作为一个思想交流的工具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全面落实英语教学中的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盲人与哑巴活动策划
盲人与哑巴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体会到珍惜、责任。想想我和我自己的关系,我和团队的关系、团队和我的关系。
二、活动内容:
首先由主持人开场,每人选一人作为你的搭档,搭档与搭档面对面站在一起。选择当盲人或者哑巴。盲人将手机,眼镜,以及身上所有硬物交给助教。所有人不要说话。承诺任何时候,不管多么难受或不习惯,都不要把眼罩取下来,并始终保持不说话。助教将眼罩发给哑巴,哑巴帮助眼前的盲人朋友带上眼罩。所有哑巴请你帮助你眼前的盲人盲人原地坐下,哑巴也和你面前的搭档原地面对坐下。
所有哑巴也请闭上眼睛,给自己一个自由冥想的空间。想一下你眼前的这个伙伴,想一下他身上的每一个特征。现在,问一下你自己:坐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你愿不愿意把他作为你最亲密的伙伴,你愿不愿意把他作为你生命中的亲人,愿意的话请点一下头。
哑巴和盲人经历一段艰辛的路程,从北区篮球场出发,经历端水,搬书,喂饭等一系列障碍,穿过南区,返回到北区小花园。各障碍点会有各助教负责,在小花园后期的跟踪活动。如下:
搭档找地方坐下,主持人说话:刚刚,扮演瞎子的人,你的眼前看不当光明,你的世界一片黑暗。你回想一下,有没有珍惜过,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刚刚陪你走玩那段艰难坎坷的那个人?你是否用心记得他的特征?
所有的哑巴闭上眼睛,好好想想:如果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你能像刚刚一起走过那段艰难坎坷路途那样去关心、帮助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事业将会是什么样子?你将会有多大的成功?而现实生活中你已经错过了许多原本应该珍惜的机会!包括你身边的亲人,战友……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将如何度过?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将会对一直默默帮助你的人,给过很多支持的人说些什么?为什么非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三、路程障碍:
(1)端水:由哑巴指引盲人,把水杯从a点端到b点,水杯中的水不要掉到地上。地点:体育馆旁。
(2)搬书:由哑巴指引盲人,把书从小花园搬到南区教学楼下。
(3)喂饭:由哑巴指引盲人,把勺子中的饭喂给盲人,一共两勺,不能把饭掉到地上。地点:大活。
(4)上下楼梯:哑巴和盲人一起配合上下三层楼梯。
(5)阶梯教室:在南一二三阶梯教室里绕一圈。
(6)小石路:盲人与哑巴都要经过小花园的石子路。
四、活动时间:周六上午八点半
五、活动地点:北区篮球场(下雨到大活内)
六、活动对象:九代助教
第四篇:《春》习题及答案
《春》
1、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
2、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答案:具体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景图。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案:写出了春风的轻柔。
4、请用两个以上的成语来概括朱自清《春》的景色? 答案: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婀娜多姿,生机勃勃.5、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用了七组比喻句。是哪七句?
答案: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6、《春》中连用“牛毛”、“花针”、“细丝”来描绘春雨,仿佛让我们真的感受到了细密的雨丝。请你也试一试,用三种事物来描述空中的云。
答案:云是最寻常的,天天都有。看,像瓦块,像羽毛,像鱼鳞,飘飘荡荡,悠闲自得。
7、《春》第七段看,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什么? 答案: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无限的活力和希望.8、朱自清的《春》中为什么说“雨是最寻常的”
答案:因为最寻常的,往往也是最珍贵的,也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这样写正是为了挖掘对雨的深切认识感受,突出雨不平凡的另一面。
9、朱自清的《春》的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句,有什么好处? 答案: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纵情地赞美了春天予以春天的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10、《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 是什么意思?
答案: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杨柳也柔和地轻拂着。
11、《春》中“一年之计在于春” 是什么意思?
答案: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
12、《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哪里?
答案:出自于宋代释志南的是《绝句》。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仗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3、《春》中“一年之计在于春” 出自哪里? 答案:出自南朝·梁·萧绎的《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明代无名氏的《白兔记 牧牛》也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寅(凌晨3-5时)。春若不耕,秋无所望。”
14、《春》的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案:《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至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15、《春》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一个“春”字写了()、()、(),而且具体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景图。把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展现了出来。答案:新、美、力。
16、体会下列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有动感的字: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来时,也能让人断魂。答案:漫,涌。
17请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诗歌含义描绘你眼中春天?
答案:春天到了,园子里的花开得十分鲜艳,一枝枝开得火红的红杏已经长出了墙外。夜里下起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春风缠绵柔美,像弦乐伴奏,有许多花瓣在风雨中撒落在地上。伴着雨季和狂风,春天的时光也慢慢流逝,天黑了,关上了屋门,可以打发黄昏的日子,但是却没有办法留住春天的脚步。
18、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用了两组排比句。是哪两句? 答案:
第一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第二组: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的修辞;“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春天的脚步近了”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这用的是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灵性,给人以亲切的感觉,表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3、概括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第1自然段在段落结构上的作用。答:写盼春的心情。突出盼,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4“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出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5、你能说出“偷偷的”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答:(1)“偷偷的”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2)“嫩嫩的,绿绿的“本应该放在小草的前面,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4、“风轻敲敲的,草软绵绵的”这是借风写草,这与上下文又什么联系? 答: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设下了伏笔。
6、文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句话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与本段描写的景物有何关系
答:这句话在用词上富于动感,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天真活泼的童趣,从侧面衬托出绿草如茵的可爱,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的快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竞相盛开,互不相让的动态。、本段描写景物,是调动人的哪些感官来写的? 答:视觉、听觉、嗅觉。
3、本段文字描写春花运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请找出虚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虚写的句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好处:由春花联想到秋实,开拓了更美的意境。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答:不好,“叫”只是单纯声音上的感受,“闹”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能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着一“闹”字,境界全出,内涵要丰富得多
5、本文写的是春花,为什么要写到“蝴蝶”和“蜜蜂”呢?
答:侧面突出春花春样多、花色艳、花味香的特点,正是因为春花的芬芳和美艳才引来蜜蜂和蝴蝶嬉戏其中。
6、对春花图的描写,作者采用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突出了春花怎样的特点?
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香气浓郁,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这与上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呼应。
8、“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而联想到果实累累,是虚写。如果删去“仿佛”,就变成春天的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1、“„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比喻)抚摸(拟人)着你”
:运用引用、比喻、拟人。从触觉的角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和柔情。
2“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春风的味道------芳香。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是从听觉角度写春风的和悦。鸟儿的歌声传达出鸟儿对春天的喜悦之情。
4、在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春风的?
答:作者用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以嗅觉写春风的香气,以听觉写春风的和悦,这样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以生动的笔墨写出春风的神韵。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赏析: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细长的特点,三个喻体形象且惹人喜 爱;“斜织”、“薄烟”状春雨紧密、迷蒙,形象贴切,唤起了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笼”字表明透过雨雾还可以隐约看见人家的屋顶,一个“笼”字,写出了春雨朦胧的景象。
2、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指出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作用是烘托出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的气氛。
1、赏析8、9、10自然段: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三个比喻又构成排比,从气势上描写出了勃勃生机的春天。
2、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三个比喻合并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点明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能强调春的不同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第五篇:盲人与哑巴拓展游戏心得体会
盲人与哑巴拓展游戏心得体会
盲人与哑巴拓展游戏心得体会
盲人与哑巴拓展游戏心得体会
“拓展训练”这个名词对于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向来只是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相关的介绍,却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在印象里似乎就是进行一些团队项目,目的是为了进行一些团体意识的训练等等,带着种种的好奇与疑问,20xx年10月19日我们参加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的学员在河南师范大学一起举行了“拓展训练”。
我们开展的拓展训练是:盲人与哑巴。这是一个互帮互助的游戏,一个能给人感触让人心动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两个人一组,一个是盲人(戴着眼罩),一个哑巴,要求是让哑巴带领盲人,走过一段坎坷的道路,要保护盲人不受伤害,整个过程中不能说话。
当我做盲人的时候,当眼睛被蒙上的一瞬间,我心里好恐慌,真的有种失明的恐惧,紧紧抓住同伴的胳膊,生怕他就此抛下我,让我独自一人面对黑暗和危险。但是我的哑巴伙伴轻轻的扶着我,慢慢向前走去,开始我很害怕,总是怕前方是不是有障碍。我们也发生争吵,但我的伙伴很悉心,慢慢的我也相信他依赖他了,我在不安中我坦然接受自己是个“瞎子”的事实,把整个自己都交给了同伴。我在他的引领下慢慢从障碍物绕过去,伙伴时而扶我站定时,时而示意我蹲下,我们合作默契,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胜利到达终点。
游戏结束了,但这个游戏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那柔软的地方,忙碌的生活,工作的压力,可能让我们无暇顾及生活中细细的感动,也许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互助,但这个游戏
把生活还原,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就和毫不犹豫的伸出手,帮助他们;得到别人帮助时,别忘了说声谢谢。作为“盲人”因为黑暗和恐惧,也更能体会到“哑巴”对于自己一点一滴的关怀,从每一个温馨的提示,到细心的参扶,我认为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细心、专注地感受来自别人的帮助与关怀。
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是他们支持我把每个学生前途命运的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在物质和精神上,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帮助、理解和宽容,配合我一起工作、学习、是我工作的又一个动力,使我在教师这个舞台上进一步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牵我手的时候,温暖有力。我期望,我的“盲人”,也能知道,牵你手的时候,也是温暖有力,值得信任的。永远我都记得,在我肩上的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永远我都记得,伴我成长的背影,用父母沧桑的岁月,换我一生的幸福和快乐!
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担当责任,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工作,感谢给你提供工作平台的人,感谢同事,感谢走进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珍惜亲情,学会了感恩,建立了彼此信任,有了共同的责任,为共同的承诺一起努力,每个人发挥潜质,形成才能互补,相互协作,在强大的凝聚力下实现双赢,谱写出你我人生华丽无憾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