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时间:2019-05-13 22: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第一篇: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著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 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 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弗洛伊德所著的《精神分析引论》本书能大致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无论是对精神分析一无所知的读者,还是颇有研究的学者,都可以从此书中获益。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

华生创 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 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哲学背景: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第二篇:法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

法理学

法理学派代表人物

古希腊的正义和法治观念

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代表:

一、智者学派

正义就是遵循习惯和惯例而已——演变成后来的历史法学派

激进派: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演变成后来的分析实证学派奥斯丁的思想 法律是约定的善,而不是什么理想的正义或者自然的善——古典自然法 苏格拉底

二、柏拉图

《国家篇》(《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正义问题是其法律思想的主题。

——坚持城邦社会分工论,政治正义分为“自然的政治正义”和“习惯的政治正义”

三、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尼各马可论理学》

提出了法治的经典定义,建立了系统性的法治理论。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该是良好的法律”

——提出了分配正义与平均正义(矫正正义)的区分 ——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罗马法学:

一、特征:产生的先导性、内容的完备性、影响的深远性

二、代表人物:

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

——把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发展为系统的自然法论,区分了自然法和认定法,认为自然法是神的理性和自然正义,是衡量人定法的正当性标准 三、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帕比尼安、莫蒂斯蒂鲁斯 引证法 国法大全

欧洲中世纪法学:

3R运动——罗马法学的复兴、文艺复兴、宗教改

一、注释法学派——代表世界性的罗马法系形成,为西方两大法系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第一阶段:伊纳留、阿佐、阿库休斯;

第二阶段:阿尔伯特鲁斯、巴尔多鲁(最主要代表)、巴尔都斯

二、教会法学

三、经院哲学家的法律观 奥古斯丁:对教会法的影响很大 阿奎那——《神发大全》;四分法:永恒法、自然法、上帝法、人类法 西方近代法学的开新:

一、古典自然法学派——法律具有道德性;三个阶段、三大特征

17AD——17AD中叶: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霍布斯《利维坦》 17AD末——18AD中叶:洛克《政府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 19AD以后:

1、把“自然权利”宣称为简单的、自明的、无需争辩的若干公理性原则

2、“自然权利”是个体人拥有的基于人之本性的、不可剥夺和让渡的权利的权利

3、革新了传统的国家权力正当性理念

二、哲理学派: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以古典自然法学为直接出发点,研究重点是理想中的法,而不是实在法。用抽象推理的方法为研究方法,肯定或解释法律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三、历史学派——研究的对象是实然法

创始人:胡果

代表人:萨维尼 主张用历史的方法来研究法律

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习惯法,习惯法优于成文法

四、功利学派

边沁、密尔

五、分析实证学派

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

奥斯丁——提出主权、命令和制裁三要素说

西方现代法学的多元格局:

一、自然法的复兴

富勒《法律的道德性》:法律与道德区分开来,法律具有自身的道德性 法律内在道德八要素

二、新分析法学

凯尔森《纯粹法学》:法律规范与法律事实截然分开,从纯粹的规范的角度研究 哈特《法律的概念》——最低限度的自然法,将法律称作规则体系。

三、社会学法学

研究重点防在法律的社会目的、作用和效果上 庞德:社会控制论

霍姆斯:“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者

四、其他法学派

经济分析法学 代表人物:波斯纳 批判法学

代表人物:昂格尔

法理学与法哲学

法律体系法学体法系 法律继承与法律移植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法律事件与法律事实

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意识 法律效力和法律实效

法律责任法律义务法律制裁 法律汇编法典编纂 公民权与人权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民主 法治与人治

第十章各种法律分类 二 简述题

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 法律原则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 法律发展的规律 两大法系的主要特点 法律实现的条件 法律责任的必要性 我国司法基本原则 正当程序的功能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与国家的关系 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国法律传统的内容

第三篇:人格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观点分析

人格心理学流派

要说人格心理学流派,我们首先得说人格心理学,而要理解什么是人格心理学我们就得先知道什么是人格。书中把人格定义为源于个体自身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但我觉得我们要强调的一个点在于,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和跨情景地审查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当然,这也不等于说人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只要人格是存在的,并且行为不仅仅是对我们所处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可以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定义的第二个部分关注的是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在人的内心发生的,影响着人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还有一点很重要,根据这个定义,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都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这并不等于说外部环境对人格没有影响。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自然影响着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类型的人。

那么,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的产生根源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人格理论家和研究者提出的基本问题。人格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书中将人格心理学分为了六个流派,它们分别是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每个流派都查明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声称人的无意识对他们的行为差异影响很大,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的。生物学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因素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发射和期望的结果。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每个人对人格的问题的理解不同,他们会根据自己对每个流派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归类到某一个流派中去。他们都毫无疑问的会觉得自己认可的这个流派的理论比其他流派的理论更有意义。但是我们要学会辩证的去看待问题。每一个流派都是由众多值得尊敬的心理学家发展和推进的。虽然他们并非在每个问题上都是正确的,但是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我是谁”这个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举一个代表人物的例子来分析一下这六个流派。

首先是精神分析流派。精选分析流派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精神分析流派中第一个与弗洛伊德决裂的人。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继续发展他自己的学会,创办了自己的刊物,还为他新的心理学起了个名字: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对人格的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提出追求卓越,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以及出生顺序的影响。阿德勒认为,只有一种动机推动着人们,他们称之为寻求卓越,其他所有动机都可以归入其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出生就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的根源是虚弱无助的儿童需要依赖更年长更强壮的成人才能生存。从儿童意识到他们很弱小的这一刻起,就开始用一生的努力去战胜他们的自卑感。在阿德勒看来,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来客服生活中的阻碍,克服自卑感。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但是有一些事例说明,过度自卑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有些人有自卑情结,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的很多。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其产生无助感,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优越感。过度自卑的儿童和成人会拒绝或远离挑战而不是去战胜它们。但是阿德勒认为,成就本身并不是心理健康的指标。关键是把寻求卓越和社会兴趣结合起来。与弗洛伊德一样,阿德勒也认为出生后的头几年对人成年后的人格形成非常重要。然而阿德勒还强调父母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有两类父母行为特别容易导致儿童后来生活中的问题。第一种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会造成溺爱的危险。溺爱会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引起更强的自卑感。要做到不溺爱,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独立,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父母的第二种错误是对孩子的忽视。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在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成年以后不能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除此之外,阿德勒还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影响人格形成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在人格上不同于中间出生的孩子,中间的孩子又不同于最后出生的孩子。阿德勒认为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会受到父母过多的关注而过度溺爱,在其他孩子出生后,父母的关注被转移后,头生的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阿德勒对中间出生的孩子的看法更积极,他认为中间出生的孩子会形成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按照阿德勒的说法,中间出生的儿童更容易成为最有成就的人。阿德勒还发现,在难以教育的儿童中,头生儿的比例最大。但他感觉到最后出生的孩子也有问题,这些孩子在儿童期受到所有家人的溺爱。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往往依赖他人,缺乏个人主动性。阿德勒的理论描述可能适合于某些家庭,但也有很多例外。也就是说,虽然阿德勒的理论引发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我们还是要辩证的去对待他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特质流派。自人类使用语言以来,就试图描述人格。早期的特质理论家之一戈登·奥尔波特曾列举了英语中可以用来描述人的4000多个形容词,因此人格心理学家早期面对的一个挑战就是把所有的特征组合成一个适当的结构,最初用来区分和描述人格的一些尝试属于类型学体系。但是如今人格研究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放弃了类型学,虽然类型学在普通人中间仍然还有市场,但是心理学家已经用特质说取代了类型说。说到特质说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特质说的先驱之一-卡特尔。与其他理论家不同,卡特尔不是从有关人格要素的深刻理论起步的,他借用了其他学科的方法。卡特尔认为,化学家在研究之初不先假设哪些化学元素必然存在,心理学家也不该先入为主的提出一套人格特质的清单。卡特尔的很多研究都致力于查明究竟有多少种人格特质。在探索人格结构的过程中,卡特尔使用了因素分析这种统计技术。根据他的研究,他提出了根源特质的定义。卡特尔考察了大量来自不同方面的关于人格的信息,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16种基本特质,并在1949年发表了第一个得到广泛应用的人格测量版本:16项人格因素调查表,简称16PF。16PF的修订版至今仍然是应用广泛的人格问卷。著名的“大五人格模型”也是在卡特尔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说到生物学流派大家肯定首先能想到就是人格特质形成的遗传和环境谁输谁赢的问题。最常用的把遗传和环境影响分开的是双生子研究法,研究者运用双生子研究法把遗传和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区分开来,虽然遗传影响的准确度还不确定,但是大多来源的的结果一直显示,成人的人格确实受遗传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斯·艾森克的理论。汉斯·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定了自己的人格理论。他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认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这种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认知(智力)、意动(性格)、情感(气质)和躯体(体质)四个主要方面。后来他又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汉斯·艾森克是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人格的早期提倡者,他认为,可以在三个基本维度上给人划分人格,称为内外向型、神经质和精神质。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对刺激更敏感。一个著名的气质模型确定了三种气质维度:情绪型、活动型、交际型。心理学家认为气质主要是遗传来的,这些遗传倾向与经验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成年人的人格气质。理论家指出焦虑来自于社会拒绝。他们认为,由于独居降低了种族生存和繁衍的可能性,因此焦虑帮助了种族的生存。气质研究对教育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们使用了脑电图数据来测查个体在情绪上的差异。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两半球活动的几率的差异是遗传来的,这种差异使人们在体验消极或积极情绪的容易度上有所不同。一种肯定生物学流派的观点认为,它把人格心理学与生物学原则联系在一起。另外,这一流派的研究查明,关于人格发展的“白板”说模式在实践中有局限性。生物学流派的第三个优势是它非常强调实验研究。各种研究都证明遗传和环境对成人的人格发展都有影响。但是无论如何,已积累的证据仍有利的证明了成人人格中有显著的遗传成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学的成分。

在20世纪中期,心理学流派出现了两种主要的人性的理论。一种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另一个观点来自于行为主义者。但是仍然有很多心理学家难以接受这两种对人性的描述,尤其是弗洛伊德和行为主义的描述都忽视了人性中的一些重要方面。出于对这些关切的反应,所谓的第三势力“应运而生”。人本主义流派为人类描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图景。人本主义流派的观点有很多的来源,其中主要的两个领域就是在欧洲广泛影响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尤其是罗杰斯和马斯洛的研究。推进他们关于人的行为的新思想,成为了马斯洛和罗杰斯毕生的工作。他们的思想在心理学者当中找到了乐于倾听的听众,他们也因为看到其他流派的局限和不足而困扰。接下来我就主要来概述一下马斯洛的理论观点。马斯洛用职业生涯的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填平他在其他人格流派中发现的沟壑。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为背景,马斯洛提出了他的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定义-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其中匮乏动机是因缺乏一些必需的东西而产生的,一旦得到这些东西,匮乏动机就得到满足。从而就把需要转向成长动机,成长动机包括无私的给予别人爱以及人的独特潜力的发展。马斯洛划分了包括匮乏需要和成长需要在内的五种需要类型,并把他们合并成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模型中。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处于一个高低显著的层次中,必须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一般都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再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它可能会返回来使你的注意力再次转向它。在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是按照从低到高的这个层次向上前进的,知道支配着我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虽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但是他也承认不同文化中满足每一种需要的手段有所不同。他认为各种需要所属的层次在各种文化中都相同,只是满足需要的方式略有不同。

华生在20世纪早期创立了行为主义,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预测、可人工控制的外显行为。行为主义者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行为,人格是一个人的条件反射经验所导致的结果。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标榜为激进行为主义,偏好可观察的外在事件,拒绝使用像焦虑这样的内部状态来解释行为。社会学习理论者把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扩充。罗特用人的期望和对强化的评价来预言在许多可选择的行为中,哪个行为会被激发。班杜拉认为内部状态、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人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思维是有目的的并定向于未来,人可以通过观察来学习,但人是否会表现出通过这种学习获得的行为,取决于对奖励或惩罚的预期。行为矫正疗法以条件反射为原理。有些疗法如系统脱敏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代币制等疗法以操作条件反射为原理。班杜拉提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很重要。个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他适应生活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个人的观察学习能力亦对性格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对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既有肯定也有批评。肯定在于其实验基础和由其产生的心理治疗程序,批评包括它对自由意志和遗传因素的忽视,以及行为主义治疗师把患者的问题归结为可观察的行为。

认知人格理论认为,每个人人格的不同是由人们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引起的。乔治•凯利是个人建构理论的早期开创者。他认为,人有着去认识世界的本能。他把人比喻为科学家,总是力求更好预测将要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他把这一过程中使用的认知结构成为个人建构。凯利还认为,心理问题源于焦虑,焦虑是由人们不能预测事件引起的。认知心理学家描述了几种认知结构以解释个体差异和个体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图示是用来帮助我们知觉、组织和储存信息的认知结构。最重要的认知结构师有关我们自己的认知表征,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都与自我图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某一信息与我们自己有关系,我们能更容易地知觉到或回忆出。有关未来自我的认知表征会影响人的行为。但是不同自我概念如出现差异会导致消极情绪。阿尔伯特•艾利斯是从认知角度对心理治疗进行探讨的早期倡导者。他认为,当人们使用非理性观念时就会出现情绪问题。理性情绪疗法就是帮助来访者看到他们自己用了什么样的非理性观念并用合理的管理把取代之。在自我指导训练中,来访者学会用更恰当更积极的内心独白取代原来消极的。凯利用行为项目网技术来测量人们在建构方面的差异。认知流派对人格探讨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强有力的实验背景。另一个优势就是它是符合心理学的现代趋势和时代精神的。但是认知流派也受到了很多的批评。其主要问题在于,认知心理学家使用的概念都比较模糊,另一个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总是用认知去解释行为。认知学派没有一个概括的模型把所有研究工作组织起来。

第四篇: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自我介绍《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三、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学派,它与实用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

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它认为,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整体,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冲动的作用。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和安吉尔(1869~1949)。詹姆斯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安吉尔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尤其看重内省法,认为它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积极主张心理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及其生理基础和外部行为,看重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医疗心理学等。

第五篇:七大心理学流派

七大心理学流派

这七大心理学流派分别是——内容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格式塔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皮亚杰学派 神经生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学派--内容心理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他将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他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而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在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冯特一生治学严谨,论述丰硕。1865年,他出版的《人体生理学教本)}一书,曾得到与他同时代的恩格斯的肯定,此后,他接连出版了《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关于人类灵魂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和《生理心理学原理》等著作。这些成果,初步奠定了他他理论体系。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体系是庞大的,据他的女儿后来收集的书目看,冯特一生写了近500种著作,一个人每天若以60页的速度来阅读他的著作,要用整整两年半的时间。在这一点上,他甚至超过了后来几乎所有学派。

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由于“内容”与“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一致、故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该学派的理论兴盛了二三十年。

第二学派--行为主义学派

它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入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这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体思想是对19世纪末美国的另一个土生土长的心理学派--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学派的心理理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第三学派--格式塔学派

它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魏特曼、考夫卡和苛勒。这是在冯特的本国因反

对冯特的理论观点而产生的一大学派。“格式塔”这一古怪的名称,是对形状、完形、整体等意思的德文译音。

格式塔心理学最初是从感知觉运动的似动现象研究起的,但它以后的研究范围,基本上都还停留在感知觉的范围。格式塔心理学既反对冯特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各个元素,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的“S-R”公式。他们认为,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整体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具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整体并不简单地等于各部分的和。他们有一句名言:“整体总比部分相加还要多”。比如,把许多单个的音符放在一起,从它们的组合中会出现新东西(一支曲调),而这种新东西并不存在于任何个别的音符中;把四根线段组成一个正方形,它就已是具有一种新的性质的新的形式,它的含义比四根线段本身的含义多得多。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这对心理学的研究是个较大的贡献。但其不足是,它们研究只局限于感知觉的领域;另外,它的一些原则究竟是否能适用于心理学的全面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一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

第四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它对传统的心理学课题,如意识、感知觉、注意等不感兴趣,它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外部的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这种原始冲动的自由表现,所以,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意识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记忆的。无意识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的东西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还存在并伺机改头换面表现出来。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不仅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当为现代医学心理学之先声;另外,精神分析理论还在艺术创造、教育及其他人文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弗洛伊德学说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他的泛性论基本上是非科学服 而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因把精神提高到了物质之上,故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后来,由弗洛伊德的一些学生又发展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表现为不再那么强调人的本能作用,而开始重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因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百余年史中唯-一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派,它的许多理论至今仍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学派--皮亚杰学派

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瑞士,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该学派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智慧的结构和机能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他们认为,人类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主要是因为有机体内的同化和异化两种机能的协调,从而才使得有机体与环境取得了平衡的结果。皮亚杰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这一理论主要就是从纵向来研究人的各种认知的起源以及不同层次的发展形式的规律。在皮亚杰学派以前的各个学派,都是停留在成人正常的意识或病态的意识以及行为的横断面的研究上,而从未由儿童到老年纵向地全面地发展地去考察、去研究人类的智慧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皮亚杰学说对心理的研究,不能不说是心理史上的一个空前创举,它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认识论,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同时,对其他一些学科如认识论、逻辑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活动重视不够,对环境,特别是对教育的作用估计偏低,对人类智慧的结构化有些牵强武断。

第六学派--神经生理学派

它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代表人物有加拿大的潘菲尔德、瑞典的海登等一大批学者。该学派主要强调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它主要从解剖结构、生物化学组成、电活动等三个方面对脑及神经系统结构与探能进行研究。例如,对脑的蛋白质、核糖核酸化学物质的研究;对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的研究;对大脑的记忆过程的研究等等。目前国际上有相当一批学者,包括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他们有的甚至都不惜放弃原来已研究多年的课题而转向投入到对神经生理的研究中。

第七学派--认知心理学派

它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初,目前,正处于高潮。一般认为,奠基者是美国的耐塞和西蒙。认知心理学是在行为主义失败,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条件下产生的。该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应承认人的主观东西--意识,并认定,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为此认为,认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提供信息加工的模型。

认知心理学强调了意识(理性)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主动性,重视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制约,基本上博采了几大学派的长处,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较大贡献。认知心理学已表现出来的缺陷是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而集中于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下载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语言学简介及三大流派

    一 什么是文化语言学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一,概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世界上的人群主要有三类:正常人、精神病人和天才。其中,天才和精神病是人群中的两个“变态”,正常人是“常态”,以对这三类不同人......

    中国传统红木家具三大流派浅析-伍炳亮

    中国传统红木家具三大流派浅析-伍炳亮 中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两代,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发展达到了顶峰,政治、经济、文化都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家具制作也进入全盛......

    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

    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 陈 绩 现代西方法理学是现代西方国家法学中研究法律基本理论的学科。①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精神危机的日......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 Tag: 经济学 一、制度主义的兴起及流派划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上陷入持久的危机,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后一直占统治......

    三大数学流派简介.ppt.Convertor[小编整理]

    第十章材料3三大数学流派简介-----对数学基础的反思集合论在19世纪末由康托建立后,集合概念成为最基本、应用最广的一个概念,人们曾经相信,全部数学的基础理论可用集合概念统......

    田园诗及代表人物范文

    田园诗及代表人物 简介 田园诗是忒俄克里托斯(公元前310?-245?)首创的。他传下的诗有二十九首,这些诗描写西西里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清新可爱。古希腊的田园诗对后世欧......

    全国三大教学流派专家讲座学习报告

    全国三大教学流派专家讲座学习报告 2012年2月24日-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青岛开发区实验中学举行的全国三大教学流派专家讲座,下面向大家汇报一下这三天来的所闻所见和所得。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