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版七年级地理上期末复习资料(推荐)
龙湖镇中
七年级地理(广东版)上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40米 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是半圆形,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本初子午线就是0度经线,东经(E)在0度经线的东边,西经(W)在西边,东经往东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往西越来越大,最大度数180度。西经180度和东经180度是同一条经线,叫180度经线。
4、纬线是圆形,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等,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赤道以南为南纬(S),属于南半球,南纬向南度数逐渐增大;赤道以北为北纬(N),属于北半球,北纬向北逐渐增大,到了两极成了点。南纬、北纬最大度数都是90度。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经线,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纬线。
6、北回归线是北纬23.5度,南回归线是南纬23.5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北极圈是北纬66.5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是北温带;南级圈是南纬66.5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是南温带。北极是北纬90度,北极圈到北极是北寒带;南极是南纬90度,南极圈到南极是南寒带。
7、低纬度地区是0°到南北纬30°;中纬度地区是北纬30°到北纬60度,南纬30°到南纬60°;高纬度地区是北纬60°到北纬90°,南纬60°到南纬90°。
8、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1、产生昼夜更替;
2、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球绕太阳不停地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9、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大约是一年。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端指向北极星。地球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1、昼夜长短变化;
2、产生了四季变化;
3、产生了五个热量带;
4、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第二章 学用地图
10、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
11、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1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
1、数字表示法;
2、线段表示法;
3、文字表示法。
13、图幅一样,比例尺大小不同,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就不同。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要读懂地图,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了解比例尺的大小,确定地图上的方向,再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信息。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14、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仅占29﹪。俗话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5、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四周环海的小块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水域的狭窄水道。
16、全球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17、跨纬度最大的洲是亚洲;跨经度最大的洲是南极洲;最热的洲是非洲;最冷的洲是南极洲。
18、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丹麦海峡。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大的洋是北冰洋;最冷的洋是北冰洋。
19、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20、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1、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22、山顶的等高线四周低,中间高。盆地的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山脊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23、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的两侧等高线较高。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叠。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是陡坡。
25、陆地可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6、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丘陵、山地、高原一般用黄褐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27、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地形图的种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高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它们都是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的。世界最大的平原中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30、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31、以下事例说明海陆是不断变化着的: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台湾海峡底部发现森林的遗迹;
3、渤海内发现海河故道遗迹;
4、日本用城市垃圾填海造陆。
3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并从三方面证明了这一学说:
1、南美洲和非洲轮廓相吻合;
2、动物相似;
3、古地层相似。
33、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是多个板块拼合成的,全球有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它们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中,使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等,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4、目前,海洋环境正遭到人为破坏:海洋石油污染、海洋垃圾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这样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35、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
36、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37、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38、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的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世界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七月,南半球则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则出现在7月。
39、气温随空间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C;水平方向上,全球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受海陆吸热放热的影响,同纬度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40、地图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等温线,它的弯曲方向和疏密情况就是气温在这一地区的气温分布状况。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较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
41、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42、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
43、世界降水的空间差异很大,全球降水分布的规律主要体现在:
1、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副热带东岸多雨,西岸少雨;
3、温带沿海多,内陆少;
4、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4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45、同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流经沿岸的洋流性质不同气候有差异:暖流经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寒流经过,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46、降水季节差异类型分:
1、赤道工区为全年多雨型;
2、两极地区、副热带大陆西部和内陆、温带内陆为全年少雨型;
3、副热带、温带大陆东部为夏雨型;
4、30°—40°大陆西岸为冬雨型。
4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东岸的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性气候、西岸的地中海气候;温带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另外还有寒带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11类。
49、季风气候的共同特征是雨热同期。
50、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1、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匀均。全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
52、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内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53、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54、人口稠密的地区要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55、在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
56、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信的人口数,单位是人/平方千米。为了人类的可持继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7、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了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自然环境恶化、劳动力短缺、饥饿贫困等多方面的后果。
58、世界的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59、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体毛偏少。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和西部出有分布。
60、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窄而高,嘴唇较薄,体毛较多。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中亚、南亚、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大洋洲。
61、黑色人种皮肤呈黑色,头发卷曲,嘴唇厚。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中部。
62、各人种的体质特殊是长期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因而种族无优劣之分,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63、世界上大约有2000多种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六种: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4、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65、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等东亚、东南亚地区。
66、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南亚、大洋洲、非洲南部和东部。67、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68、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非洲北部。69、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
70、俄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欧、亚洲西北部和北部。71、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72、佛教始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经典是《大藏经》,是三藏经的集结。节日是佛诞节,建筑是佛塔和寺院。
第二篇:广东乡土地理复习资料
广东乡土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位臵与区划
1、广东省的地理位臵及面积: 广东省(简称粵,省会是广州)地处我国大陆的最南端,面临太平洋。东临福建,西依广西,北接湖南、江西,东北部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南毗邻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西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南临南海,是我国通往南亚、大洋洲、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海上交通要冲和对外交往的“南大门”。(海陆位臵及相对位臵)广东省经纬跨度大,全境处于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北回归线沿南澳—从化—开封横贯广东。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7%;同时还拥有海洋国土面积约为41.9万平方千米。广东现建有北回归线标志塔三座,分别位于汕头的鸡笼山、从化的太平镇、开封的江口镇。注:能说出广东的地理位臵及面积大小;能简单评价广东地理位臵的优越性;知道北回归线的地理意义;能说出北回归线穿过我省的哪些地方,并有哪几座北回归线标志塔(标志北回归线经过地方的建筑物)。
2、广东的行政区划: 广东目前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全省现辖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和54个市直辖区及东沙群岛。21个地级市分别是: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佛山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惠州市、汕尾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
广东省的四大地理区域是:东西两翼、北部山区以及珠江三角洲。(注: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级市以及相邻的市有哪些;知道我省沿海的地级市有哪些;知道广东除了行政区划外,还根据省内各地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又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第二章:自然环境与资源
1、优越的自然环境: ⑴地形特征:广东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地貌复杂,主要地形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粤东(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平行排列的中、低山,自东向西依次是: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粤西(主要有:天露山—1254米,位于漠阳江的东侧、大云雾山—1140米,位于漠阳江的西侧、云开大山—1704米,都为东北-西南走向)、粤北部(广东省最高峰是位于北部的南岭山地的石坑崆:海拔为1902米,东西走向的南岭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岭北之水流向长江,岭南之水流向珠江,同时南岭也起到抵御寒潮南侵的作用。),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广东的四大名山是:罗浮山、丹霞山、鼎湖山、西樵山)丘陵:全省大部分土地都是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粤东的梅县、五华,粤北的南雄、仁化,粤西的罗定等。对发展农、林、牧业都有利。台地:主要分部在粤西的湛江市、茂名市,粤东的海陆丰、惠来南部和粤中一部分地区(如电白、高州以西),台地最大的不足是水源缺乏,土瘦而带酸性,但光热充足,开发潜力较大。
平原:分为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主要分布在粤中与沿海地区。省内最大的平原是珠江三角洲,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居全国三角洲的第二位;潮汕平原是省内第二大平原。广东总的地形特点是:丘陵、山地分布广且比较低矮,平原面积不大;山脉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有“黄金海岸”之称;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全省大陆海岸线东起潮州饶平县的大埕湾头,西至湛江廉江县的英罗港洗米河口,全长3368.1千米,居全国各省第一位;广东还有大小岛屿759个,仅次于浙江、福建、居全国第三位,主要有南澳岛、上川岛、海陵岛、东海岛、硇洲岛等;全省有五个对外国船舶开放的港口,分别是广州港、黄埔港、汕头港、汕尾港和湛江港,其中黄埔港和湛江港是我国主要的远洋运输港口。)⑵气候特征与灾害性天气: 广东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地球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由于北倚南岭,南向海洋,处于大陆与大洋之间,是夏季风和冬季风必经之地,每逢夏季(4~9月)受强烈海洋性气流影响,多偏南风,气温高,雨水多;冬季(10~3月)则受强盛的大陆气流控制,多偏北风,气温稍低,雨水少。因此广东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广东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火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大多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mm以上。其中有三个多雨区(降水超过2000mm的地区),两个少雨区(降水量不足1400mm的地区),除受夏季风(主要是受湿润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影响外,地形对降水的分布的影响巨大。(广东全年雨季分为两段:4~6月为前汛期,7~9月为后汛期,4~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灾害性天气: 低温阴雨—常出现在春季,多以北部地区最为常见; 旱涝频繁—干旱出现的机会约两年一次,影响较大的是春旱和秋旱(即是三月旱和八月旱,特别是冬春连旱;广东的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4~9月,多会造成洪涝灾害; 台风频繁—广东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每年自6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台风影响广东的集中时期,平均每年约有10次影响广东,其中又以7月初至9月中旬为台风登陆广东的盛期,平均每年有4次登陆,占登陆我国台风总数的42%,台风常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如吹毁庄稼、房屋,引起洪水等,但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减轻或解除伏旱。寒潮—寒潮是指使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降低10℃,且极端最低气温达5℃以下的冷空气活动。若在48小时内降温达14℃以下的则为强寒潮。广东的寒潮大致出现在1月上旬末,终止于2月中旬初,全年活动时间约1个半月;寒潮入侵后,容易出现霜冻天气,晚冬或早春的寒潮对越冬作物、春耕生产的影响较大。寒露风—是我国水稻产区常见的一种低温冷害天气,是北方冷空气入侵而引起的。除此还有冰雹、龙卷风等灾害。广东气候的主要特征是:①气候温暖,积温高,大部分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火热,冬短较暧,降水充沛,雨热同期。);②雨量充沛,雨季长(平均降雨是在120天以上);③沿海夏秋间多台风、暴雨,冬春在寒潮侵袭。⑶河流特征:广东河流众多,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漠阳江、潭江、榕江、连江等河流,全省河川径流总量为1860亿立方米。广东的河流具有流量大、含 3 沙量小、汛期长、终年不冻和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珠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的第四长河,也是广东省最大的河流,全长为2214千米,有“南方大动脉”之称,其流域面积达45.4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3492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13%,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位。珠江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统一的发源地,也没有共同的出海水道,这也是它有别于世界各大河流的奇特之处。它是由北江、西江和东江汇流于三角洲河网区,最后经(自北往南)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虎跳门及崖门等八大门汇入南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入海”的特殊水系特征。广东水能资源丰富,水力理论蕴藏量为1073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容量为666万千瓦,已开发约为60%。(注:结合广东土地利用结构图,理解“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意义;知道广东的气候特征和灾害天气;能看懂一些常用的气象预警信号;台风到达前后天气有何不同,台风有何功过?广东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珠江的特征;目前广东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建筑物组成和作用。)
2、丰富的自然资源:广东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植物种类6000多种;珍稀动物700多种;水力资源丰富;鱼类800多种;矿藏ll6种,开发前景良好。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广东省是我国人口较多且较稠密的省份之一。根据2005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测算.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为9194万人.其中本省户籍人口约79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02‰。全省人口较稠密的区域主要是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地区.居住于本省的人口分属于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9030万人.占总人口的98.21%;少数民族人口164万人,占1.79%,主要有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等。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广东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经济区域,即作为中心城市的广州、深圳和保持领先发展地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居中间状态的粤东粤西两翼地区,相对较为落后的广大山区。广东省常用经济区域划分简表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佛山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江门市 惠州市区 惠东县 博罗县 肇庆市区 高要市 四会市 山区县(市、区):从化市 南澳县 仁化县 南雄市 始兴县 翁源县 新丰县 曲江区 乳源县 乐昌市 东源县 和平县龙川县 紫金县 连平县 梅江区 梅 县 蕉岭县 大埔县 丰顺县 五华县 兴宁市平远县 惠东县龙门县 海丰县 陆河县 阳春市 高州市 信宜市 高要市 广宁县 德庆县 封开县 怀集县 清新县 英德市 佛冈县 连山县 连南县 连州市 阳山县 饶平县 潮安县 普宁市 揭西县 新兴县 罗定市 云城区 郁南县 云安县 东西两翼地区:4 东翼:汕头市 汕尾市 潮州市 揭阳市 西翼:湛江市 茂名市 阳江市
第五章: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第六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 历史文化和交通
广东简称粤,因古为百越民族的聚居地而得名。广东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广东十多万年前已有“曲江马坝人”生息繁衍。公元前887年,在现今广州建有“楚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促进岭南发展。秦末汉初,曾一度称南越国;汉代,番禺是全国著名都会;唐代,广州开设“市舶司”,成为著名对外贸易港口。至清代,佛山成为全国手工业中心和四大名镇之一。广东是我国现代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近代和现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广州起义的发生地和策源地,涌现了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廖仲恺、孙中山、彭湃、叶挺、叶剑英等一大批杰出历史人物。广东久远的历史形成了浓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广东汉语方言主要有三种: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方言和闽方言。地方曲艺主要有:广东音乐、粤剧、潮剧、汉剧、雷剧、山歌剧等。广东青山绿水,气候宜人,名胜古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广州白云山和西汉南越王墓、肇庆鼎湖山和七星岩、惠州西湖、南海西樵山、博罗罗浮山、仁化丹霞山、清远飞霞山、番禺莲花山、韶关南华寺以及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和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广东交通发达,以广州为中心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目前,铁路有京广、广茂、广
九、黎湛、广梅汕、京
九、梅坎诸线。铁路营业里程已由1978年的l003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l883公里;公路有105、106、107、205、323、324等十多条国道,全省公路主干线均实现无渡口通车,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140公里。主要海运港口有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珠海等;民用机场有广州、深圳、汕头、湛江、梅州、珠海、佛山等七个,是全国机场分布密度最大的省份。
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广东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l85.8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70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13.7%,超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率4个百分点,远高于世界同期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为6.3:49.5:44.2;全年进出口总额4279.8亿美元,其中出口2381.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1.3%;全省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1806.01亿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1%和48.3%。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02所,成人高等院校20所。在校研究生4.4万人,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87.47万人和29.56万人,每万人口普通、成人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105.35人和35.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48.9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71.02万人;全省初中在校生462.7万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100%;小学在校生1067.0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8%。科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科学技术人员138万人;已建立省及省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227个;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9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l0680亿元。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省现有各类艺术团体13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0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29个,博物馆、纪念馆148个;广播电台22座,电视台24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1%,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4%。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l6054个,其中医院(含卫生院)2397个,医院床位l8.8万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9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1.87万人;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惠州、肇庆、江门等市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到2005年底,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惠州、江门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深圳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深圳市、中山市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广州市、东莞市、惠州市获得首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第三篇: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读图,完成 题.
关于地球仪、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仪的形状与地球实际形状相同 B.地球仪上的地轴在实际地球上存在 C.所有线段均是一个圆圈但长短各不同 D.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故可指示南北方向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正确的做法是()A.面对地球仪时,自左向右拨动球体 B.从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旋转球体 C.手握底座,整体逆时针旋转地球仪 D.移动地球仪沿椭圆轨道做水平运动
从图中所示地球仪上可以读出我国()A.位于亚洲南部,东临太平洋 B.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大部分处于东半球、低纬度 D.领土全部属于北温带
2.图 为“甲乙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甲同学演示太阳,伸平手臂代表太阳直射光线;乙同学演示地球,针举手臂代表赤道平面.图 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 题.
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A.甲同学应适时改变自己的位置 B.甲同学手臂伸展角度应上下变化 C.乙同学运动的轨迹应该为圆形 D.乙同学手臂伸展角度应保持不变
图 中乙同学所处位置与图 所示日期对应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3.王思参加北海公园地理实践活动,出发前通过电子地图查找了路线,活动中拍摄了很多照片.图 为“北海公园局部图”,图 为“白塔景观照片”,读图,完成 题.
与传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的优点是()A.信息量小 B.便于更新 C.图幅较大 D.内容不变
永安桥的长度为 米,图 的比例尺约为()A.B.C.D.拍摄图 照片时,王思同学所站位置为()A.① B.② C.③ D.④
4.各省简称的由来背后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依据所学,完成 题.
下列关于省级行政区简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河北省的简称“齐”由此而来 B.古时安庆府和徽州府合并成安徽省,因徽州经济繁荣故安徽省简称“徽” C.章江与贡江交汇而成的赣江纵贯全省,故江西省简称“赣”
D.地处云岭以南的云南省,古时为大理国所在地,云南省故简称“理”
下列所述四省中,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A.河北省 B.安徽省 C.湖南省 D.云南省
5.图为“中国地形剖面图”(沿北纬 度).读图,完成 题.
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A.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大致呈斜坡状分布 C.南高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大致呈斜坡状分布
关于我国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大河东流,沟通南北 B.落差巨大,水能丰富
C.阻碍了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D.冬季冷空气无法影响东部沿海
6.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读图,完成 题.
关于黄土高原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屋脊,冰川广布 B.地面平坦,一望无根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表崎岖,峰岭起伏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的突出特点是()A.流量不变 B.含沙量增大 C.流量聚减 D.含沙量聚减
黄河()
A.流域内没有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B.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 C.干流河段及支流终年可以通航 D.下游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
7.小龙爸爸 月初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差.出发前,小龙为爸爸查阅天气状况,如图所示,读图,完成 题.
月 日香港的天气是()A.晴 B.阴 C.多云 D.雾
由图可知北京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气温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不同 B.经度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海拔不同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北京市均属季风气候,降水的共同特征是()A.全年多雨 B.常年干燥 C.夏季多雨 D.冬季多雨
8.图为“中国 年 月期间发生的某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题.
该自然灾害是()A.地震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月期间,该自然灾害频发在()
①喜马拉雅山脉 ②横断山脉 ③大兴安岭 ④台湾山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9.我国陆地面积大约是 万平方千米.________.
10.我国西北部人口稠密,东南部人口稀疏.________.
1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没有外流河.________(判断对错)
12.我国 月平均气温 等温线东段大致经过秦岭-淮河.________.
13.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使我国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高.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14.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定向越野比赛.图为“定向越野路线图”.请帮助小明解决他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
竞赛前小明先通过读图确定方向.该地图依据________确定方向.依据图示路线小明从起点出发,应向________方向进行可到达点标 .
小明从点标 到点标 选择了沿图中所示直线行进,他穿越的地形部位为 :________,:________.在该路段行进过程中,小明发现其东侧坡度较西侧坡度________(陡,缓).
到达点标 后,由于疏忽,小明多跑了点标 至点标 的单程路程,其直线距离约________米.
从点标 到点标,你会选择什么路线行进,请把你的路线画在图中,并说明你所选择路线的理由. 理由:________.
15.读图 “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入”、图 “漫画”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世纪 年代以来,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四十多年中,我国先后施行“一孩政策”、“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等计划生育政策.年 月,我国提出将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资料二:联合国规定,如果一个国家人口中 岁以上人口超过,或者 岁以上人口超过,便是人口老龄化.年我国 岁以上人口比重为.,预计 年将达到..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较________(高、低);从 年至 年,人口总量________(迅速、缓慢)增加; 世纪 年代以来,________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人口增速变________(快、慢);进入 世纪 年代以后,由于________等问题日益突显,我国开始逐步调整人口发展政策.
我国将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________(单项选择). A.因经济发达足以养活更多人口 B.可能缓慢未来我国劳动力不足 C.目的是防止人口总量急剧下降 D.能够扭转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针对漫画中出现的养老问题,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两点).
16.读图 “中国四横四纵高速铁路线分布图”、图 “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中国是世界高铁博物馆,其运营总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一半以上.高铁现跨越了各种地形和不同的气候区.
北京–深圳高铁全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主要经过的地形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横”高铁中,青岛–太原线经①________山脉,到达________高原;上海–成都线经②________山脉,到达________盆地;上海–昆明线经③________山脉,到达________高原,与“四纵”高铁线相比,我国四横高铁线均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________级阶梯,修建难度更大.
彤彤寒假从北京乘高铁到广州探亲,读图 可知,彤彤一路感觉气温越来越________,降水形式由雪变成了________.与北京冬季的干冷相比,广州相比________.彤彤在旅途中亲身感受到了北京的________气候与广州的_______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一些差异.
雪雪暑假从上海乘高铁到兰州旅游,一路会感觉空气越来越________(湿润、干燥),这是因为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多________少,从________向________逐渐减少. 17.读图“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发源于________山脉,曲折东流,最终注入________海.
与黄河相比,长江具有流量________(大、小),________(有,无)结冰期等特点,航运价值________(高、低).
从上、中、下游看,长江落差最大的河段是__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目前长江干流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水利枢纽.
长江流域的灌溉农业自古就很发达,其中位于上游支岷江上的________灌区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灌区之一.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的________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起点,该工程最终将长江水输送到北京.
每年夏季,长江流域易发生________灾害,造成此灾害夏季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答案】D;A;B 【解析】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仪,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地球仪可以用颜色、符号、文字等来表示地理事物.;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解答】解: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故 错误;
地球仪上的地轴在地球上是人们设想的;故 错误;
地球仪上所有线段不是圆圈;故 错误;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故可指示南北方向,故 正确.
故选: .;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面对地球仪时,应从左向右转动地球仪;由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转动,由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转动.
故选: .;解:读图分析可知,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依据题意. 故选: . 2.【答案】D;C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解:读图可知,甲同学为太阳,太阳位置不动,故选项、错误.乙同学代表地球,地球运动的轨迹应该为椭圆形,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故选项 错误,选项 正确.根据题意.
故选: .;解:读图可知,图 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 月 日前后;图 中的③位置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 月 日前后,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图 中乙同学处在③位置时与图 所示日期对应,根据题意. 故选: .
3.【答案】B;C;A 【解析】地球在转同要绕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球公转时地轴公转轨平面成.的定角,就使得一年内太阳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产生的现季节的变化和高度角的变化.;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转叫地球公转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的固定倾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规在南北回线之移,产生的现象是季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与公轨道平面.的定角,这就使得一年,太光的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间移动,产生的现是节变化和太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解:地球转的向是自西向东;
空格/地球公转示图看出,当地球公转到点时阳直射赤道,为半球的分,半球的春季,此全昼夜等长,时间为 月 日后;
/ 从地球公意图看,当球公转到 点时,太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最,一天为北半球的至日,间为 月 日后;
/空 此时 月 日,根据以上分析,地球应该公转中的 点 和 月 日)之间.
;夏至日;等长;春季; ; .;解: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东;
/ 从地球转意图看,当球公转到点时太阳直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南半球的季,此全球夜等长时间为 月 日前后;
/空//空格空格/ 为 月,根据上分析,地球该公转到图中 点(月 日)和 点(月 日)间.
空/ 地公示意图看出,地公转到 时,太直射回归线,北半获得的阳光热多,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时间为月 日前后;
;夏日; ;昼等;春季 ; .;解:地球公转的是自西向东; 故答为:
球公转意看出地球转到点时,太射北回,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北半球的夏至日,时为月 日前后;
/格//空格 地球转示图看出,当地公转到 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的秋分,南半的春,此时球夜等长,时间为 月 日前后; ;夏至日; 昼夜等长;春季 ;. 4.【答案】C;D 【解析】河北省的简称是冀,安徽省的简称是皖,江西省的简称是赣,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或滇.;我国有 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解答】解:河北省的简称是冀,安徽省的简称是皖,江西省的简称是赣,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或滇,选项 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解:河北、安徽、湖南三省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以汉族为主.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 故选:
5.【答案】A;B 【解析】地势是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故选: .;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阶梯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有丰富的水能;故选项 符合题意. 故选: .
6.【答案】C;B;D 【解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 万千米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 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 米.;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来自于中游流域.;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 省区,呈大“几”字形,注入渤海,全长 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解答】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故选: .;解: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来自于中游流域. 故选: .;解:读图分析可知:
黄河流域内有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故 错误;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 错误; 黄河干流河段及支流冬季结冰,不可以通航,故 错误;
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泥沙淤积,河床太高,形成了“地上河”,故 正确;依据题意. 故选: .
7.【答案】C;A;C 【解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答】解:读图可知,月 日香港的天气是多云.
故选: .;解: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因此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另外,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所以冬季(月)北京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气温差异较大.
故选: .;解:读图可知,北京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香港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京市和香港的共同特点为夏季多雨.根据题意. 故选: .
8.【答案】A;B 【解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为: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的一列是台湾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是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小兴安岭等.
【解答】解: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读图可知,图中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区等地,大多属于板块交界地带,是我国地震的多发区;故选项 符合题意.
故选: .;解:依据山脉及自然灾害位置可知,月期间,该自然灾害频发在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台湾山脉,及大兴安岭东部的东北平原;依据题意. 故选: . 9.【答案】√
【解析】我国领土面积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解答】解:我国领土面积 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 10.【答案】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南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北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故答案为: . 11.【答案】
【解析】中国外流区面积 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 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 .
【解答】解: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本区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西北地区湖泊数量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故答案为: . 12.【答案】√
【解析】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解答】解:中国 月等温线的分布有如下特点: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而且分布比较密集.黑龙江北部的漠河附近月平均气温约
以下,海南岛南部 月平均气温则在 左右,南北温度差近
.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一淮河线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故答案为:√. 13.【答案】√
【解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 . 【解答】解: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不稳定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故答案为:√.
14.【答案】指向标,东北;山谷,山顶,陡;;为了不踩踏人工草地,应走公路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平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解答】解:读图可知,竞赛前小明先通过读图确定方向.该地图依据指向标确定方向.依据图示路线小明从起点出发,应向东北方向进行可到达点标 .;小明从点标 到点标 选择了沿图中所示直线行进,他穿越的地形部位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在该路段行进过程中,小明发现其东侧等高线密集,西侧等高线稀疏,故东侧比西侧坡度较坡.;点标 至点标 的图示距离为 厘米,其直线距离约 厘米
米.;从点标 到点标,为了不踩踏人工草地,应选择沿着公路前进.
15.【答案】低,迅速,计划生育,慢,人口老龄化;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答】解: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较低.从 年至 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自 世纪 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 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进入 世纪 年代以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显,我国开始逐步调整人口发展政策.;世纪 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年 月 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针对漫画中出现的养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一是调整生育政策,二是健全养老制度.
16.【答案】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太行,黄土,巫山,四川,雪峰,云贵,二,三;高,雨水,温和,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干燥,东,西,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读图可得,①是太行山,②是巫山,③是雪峰山.;【解答】解: 北京–深圳高铁全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经过的地形区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四横”高铁中,青岛–太原线经①太行山脉,到达黄土高原;上海–成都线经②巫山山脉,到达四川盆地;上海–昆明线经③雪峰山脉,到达云贵高原,与“四纵”高铁线相比,我国四横高铁线均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修建难度更大.;从北京乘高铁到广州感觉气温越来越高,降水形式由雪变成了雨水.与北京冬季的干冷相比,广州相比温和.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从上海乘高铁到兰州,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是因为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17.【答案】唐古拉,东;大,无,高;上游,水能,三峡;都江堰,丹江口;洪涝,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地区河湖淤塞排水不畅等
【解析】长江源自唐古拉山,最终注入东海,全长 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总落差 多米),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北麓,曲折东流,干流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东海.;与黄河相比,长江流量大;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无结冰期;长江下游河段江阔水深,流量大,航运价值高.;从上、中、下游看,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总落差 多米),江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长江干流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三峡,位于湖北省.;长江流域的灌溉农业自古就很发达,其中位于上游支岷江上的都江堰灌区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灌区之一.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起点,该工程最终将长江水输送到北京,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长江中游部分河段因河道弯曲易发生洪涝灾害;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有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地区河湖淤塞排水不畅等.
第四篇:初一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球体。(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经度范围是0°~180°,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20°W和160°E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小于20°的无论什么符号,与20°W比较,小于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大于160°的与160°E比较,大于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6.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用经纬网
7、一般经纬网的判读:
(1)有0°纬线和0°经线的,以0°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经线为界左西经右东经;
(2)无0纬线和0°经线的,对于纬度来说由下向上逐渐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由左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8.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和五带。
10.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称春分日,3、4、5三月为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称为夏至日,6、7、8三月为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称为秋分日,9、10、11三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称为冬至日,12、1、2三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11.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五带特点: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1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3.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线段型、数字型、文字型
比例尺大小判断: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小围大尺详内容,大围小尺略内容”
14.通常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方向;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北;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1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16.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走势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鞍部位于山顶间,陡崖重叠等高线。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
2.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按大面积大小划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最大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大印北。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3.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
欧洲和非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4.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6.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例如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日本、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
7.据测量,亚洲与非洲之间,红海几千万年以后将成为新的大洋;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几千万年后可能消失。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2、天气符号:P58 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多云、阴天;风力风向等
风向: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
风力: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 的可能性越大。
4、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气温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个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气温的测定:一日4次(8时、14时、20时、2时);日均温(除以4),年均温的计算。
3.气温日(年)变化: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4.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反之。
5、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
6、气温曲线图读取:①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②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③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④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7、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步。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数值越大,气温越高;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减少
8、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海陆因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同纬度,海拨高、气温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
三、降水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条件:水汽;气温下降;有凝结核
降水量的测定: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计总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将水的季节变化。
4、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降水量相等。
5、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地形因素: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珠穆朗玛峰南坡);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气候
1、气候的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
2、气候类型的分布
纬度因素影响: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海陆因素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5、影响气候的分布的因素:地形因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纬度位置: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陆位置: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6、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增多的原因一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二是砍伐森林。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一、世界人口
1、总数:65亿,2006年3月
2、增长: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增长迅速。
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4、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5、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人口的疏密程度即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集中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气候湿润、农、工业最早、最快地区。
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北美洲(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四大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6、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教育、医疗等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合理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7、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a乡村人口增长快造成劳动力过剩;b.城乡差别大:城市有较
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乡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人口迁移主要形式: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迁移。
8、划分人种的依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9、人种的分布: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美国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 英语-范围最广 西班牙语-拉丁美洲
2、联合国六大语言及分布: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和其前殖民地
西班牙语: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3、世界的宗教: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宗教 发源地 分布 建筑物及经书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欧洲、美洲及大洋洲教堂、《圣经》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清真寺、《古兰经》
佛教 古印度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庙宇、《藏经》
4、中国的回教和清真教属于伊斯兰教(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一支(藏族、蒙古族、满族等信仰)
三、聚落
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叫做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组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聚落的类型: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3、①乡村聚落有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等不同类型。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
4、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5、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
6、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严寒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干燥,冬冷夏热利用厚厚的黄土层,冬暖夏凉。
傣族竹楼(高架屋)潮湿,炎热多雨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干燥,风沙大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减少热量的传入和沙漠的热风。
7、湿热地区--双层结构、屋顶倾斜(坡形屋);寒冷地区--墙厚窗小;炎热干旱-屋顶平(平顶屋)、窗小厚墙
6、聚落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中国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安徽皖南的西递、宏村、福建客家的土楼等。
8、聚落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应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数量: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丹麦)
3、面积大小:记住面积居世界前6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记住国家轮廓图、分布。
4、人口多少: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超过10亿。亚洲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6个国家
5、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6、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
7、国界: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限。它是国家各自行使主权的范围。(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跨两大洲的国家及所跨大洲:俄罗斯(亚欧)、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
8、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中国)。
9、占世界人口84%发展中国家只占世界20%的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发达国家人口占16%,国民生产总值却占80%。
10、中国的航天工业,核工业,印度的软件业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11、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历史上受殖民侵略。
12、发达国家大多位于北半球,以“北”代指;而南半球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以“南”代指。“南北对话”:国际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的商谈。“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13、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
14、联合国的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15、联合国: 5 大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了解六大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安全理事会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组织
16、国际贸易方面,发达国家以计算机、汽车、轮船、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赚钱多;发展中国家以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价格低廉,赚钱少。发达国家的农业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而发展中国家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第五篇:八下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5、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邻,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制度: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实行“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陆。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可以进行紧密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影响: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迅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所以西气东输可以改善东部的环境。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2、自然状况:
(1)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位于第二级阶梯,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
(2)黄土物质来源——“风成说”占主导地位,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3、水土流失:
原因:(1)自然:黄土土质疏松的特性;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2)人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危害:(1)带走地表肥沃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向黄河下游输送泥沙,使下游形成“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
4、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和塌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
5、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
(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2)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