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5篇

时间:2019-05-13 22:2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第一篇: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历史上的关羽,在其身后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不断推崇过程中形成的关羽文化,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如今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关羽文化正确估量、评判、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时俱进,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积极作用,这是研究关羽文化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

关羽文化的概念界定

这里首先要界定一下关羽文化这个概念。因为概念的界定涉及对关羽文化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不单纯是表述科学与否的问题。

现在出现有一种偏向,认为这一文化现象只能称关公文化,不能称关羽文化,好像唯有称关公文化才算正确。也有将关羽文化称为关帝文化,似乎关羽文化仅仅相对关帝而言,只是一种神灵文化。

不同的提法反映了对这一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从关羽文化的形成过程看,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其涵盖的主要方面是清楚的,那就是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的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这三个层面。因为关羽其人其事确有史实记载,他首先是个历史人物,由历史人物而成为艺术典型、成为关帝、武圣的,不是单凭想象生造出的艺术典型,也不是单为造神需要生造出的神灵。关羽文化跟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都分不开,是三个层面共同组成的文化概念。历史上的关羽,是关羽文化之源,它是关羽文化产生的基本前提。艺术形象关羽,神圣化的关羽,都由历史上的关羽衍生而来,没有历史上的关羽,也就不会有艺术形象的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历史上的关羽,本身是个令人景仰的英雄。他义勇刚烈,武艺超群,为人正直,在三国当时就受到人们的称赞。陈寿(三国志· 蜀书· 关羽传》,虽然记述过于简略,但其中刘关张“恩若兄弟”很不一般的关系,关羽对刘备“誓以共死”决不相背的情谊,刺斩袁绍大将颜良辞曹归刘的表现,刮骨疗毒的壮举,北攻襄樊“威震华夏”的煊赫,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他辞曹归刘时,一方面表示自己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终究不会留在曹营;一方面深感曹操待他之厚,直言必当要“立效以报曹公”才走。这一切都是曹操派张辽试探关羽心迹时关羽对张辽说的,关羽一点不隐伟。当斩颜良报答曹操后,即尽封曹操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这一走一辞,表现出关羽义重情长、忠贞不渝、磊落刚直的品格,与那些朝秦暮楚只为利禄乃至背主求荣、卖身投靠的三国过客,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三国诸多名将中显得非常突出,在历代名将中也是不多的。正是历史上关羽所显示的这种品格魅力,使他的人生大放光彩,为后人交口赞誉。而艺术形象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都没有离开历史上关羽的这些基木品格特点,只是一个通过艺术塑造使之更加典型化,一个通过尊奉使之神圣化而已。艺术形象关羽,是关羽文化之本,它是关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这个艺术形象.是从三国时代起到元末明初,在一千多年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通过源于历史而又不拘泥历史的高度典型化手法产生的。集中体现为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这个关羽,既反映了历史上关羽的基本面貌,又不等同于历史上的关羽。历史上的关羽,只是罗贯中笔下关羽形象的原型,艺术形象的关羽,吸取了先前民间传说的大量素材,特列是表现在宋、元三国平话和元代三国戏曲中的关羽故事。作者对这些故事进行筛选、加工、改造和再创作,使关羽形象臻于完美,关羽的品格特点更集中、更鲜明、更突出,从而给人的感染作用更真切更强烈。艺术形象关羽充分体现了文艺的功能。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戏曲、曲艺以及当代影视作品对此竟相烘托渲染,蔚为大观,使这一艺术形象进而深入人心,关羽其人进而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的问世,各类文艺品种据此对关羽故事的演绎,为关羽文化的播杨营造了极为浓厚的氛围,发挥着超越时代的深远影响。这种形响,是历史上的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都难以相比的。

神圣化的关羽,是关羽文化之表,它是关羽文化的一种神化表现形式。主要由历代帝王和儒、道、佛三教神圣化的关羽,已将历史上的关羽演变为关帝、武圣,即是神灵又是圣人,高居于庙堂之上,脱俗于尘世之间,它所侧重的是神灵,是圣人,而不更有血有肉的关羽;它所被尊奉的目的,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儒、道、佛三教为了扩大他们本教的影响,同人民群众对关羽的敬崇是截然不同的。尽管历代帝王和三教对关羽的尊奉和神圣化,在关羽文化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尽管神圣化的关羽在其基本属性上也突出了历史上关羽忠义大勇的特点,但将关羽神圣化毕竟是个历史现象,神化圣化只能风靡于特定的历史年代--中国封建时代一定的历史阶段,而不能延续久远。从文化的渊源来看,关羽文化也决不只是关帝文化,关帝、武圣只是关羽文化表现的一个方面。今天,我们更不应将关羽文化单纯看作关帝文化,使之继续披上神圣化的外衣,远离我们所要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我们应历史地正视其形成的全过程,客观地分析其产生的诸多因素;作为一种文化来审视,我们应抓住事物的本质,并更多地着眼其现实的价值,使之有利于为今天的社会需要服务。

根据以上简要剖析,我们认为将这一特定文化称之为关羽文化是比较科学的,它可以涵盖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这三个层面。诚然,单是历史上的关羽是不会形成关羽文化的,但历史上的关羽是艺术形象关羽和被神圣化的关羽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三个关羽一脉相承,都体现了历史上关羽忠义勇烈这些基本特点。近些年出版的一些三国文化专著,一般也都把关羽崇拜过程形成的文化形象称之为关羽文化。当然,有时候称之为关公文化也未始不可,《三国演义》 就常将关羽称为关公,民间也常常这样称呼关羽,这主要都是对关羽表示的一种尊敬。我们界定一种文化概念,要科学、严谨,既将合这一文化的内在特点,又有利于发挥其长远的社会作用。

关羽文化的基本内涵

关明文化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所褒扬的伦理道德和人格品质,又包括社会大众对世态、人生所表露的多种心理;既表现为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又表现为人们对神灵的礼拜。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在明、清两朝,上自最高统治者,下至芸芸众百姓,都对关神顶礼膜拜,这是关羽文化在历史上最为突出的表现。与此相关的建庙、祭祀、求签问卜等活动,颂扬关神为民众消灾弥难、为统治者保佑江山的种种神话、传说,都是关羽文化现象在从前社会生活中普遍的反映。除思想领域外,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也都有反映。封建皇帝为关羽加封王号、帝号、神号,主要是出自政治原因。民间利用关庙举行庙会.既是一种文化活动又是一种经贸活动。清祖努尔哈赤编造关羽显灵助其克敌制胜,是显示武圣在行兵打仗中发挥作用的神话;张献忠部将李定国在说书人劝说下,以关羽为榜样幡然归明,屡建奇功,成为明未主要将领之一,则是关羽文化反映于军事领域的真实事例。至于文化领域,更是关羽文化集中体现之所。从历代传说到宋代民间艺人“说三分”,金代院本,元代平话、杂剧,明、清小说、戏曲、曲艺,都是形象地展示关羽文化的主要舞台。元杂剧中4 0多出三国戏,有12 出是表现关羽的。清代的关羽戏文,多达36 出。1962 年李洪春编选的(关羽戏曲),收入有27 出。

关羽被人们不断推崇后,他的一招一式也趋向模式化。如他的造像(红脸、长髯、蚕目)、他身披的战袍(绿袍)、手中的武器(青龙堰月刀)、胯下的坐骑(赤兔马)、左右的侍从(关平、周仓)、捧读的书卷(《春秋》),都有固定的模式,成为关羽形象外在的特征。影响所及,关羽的画像(五代时已有)、各种打着关羽旗号的附会之作,如关帝真君的经文(《觉世真经》等)、暗含一首五言诗的关羽《风雨竹诗》碑,以及“汉寿亭侯”印等,也都被视为关羽文化的珍品。

上述种种,可以看出关羽文化在从前影响之大、反映之广。当然,这只是一些表象,问题的实质是关羽为什么如此受到敬重,这就要剖析一下关羽文化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一些学者时关羽崇拜现象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和专著,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忠义春秋》(梅铮铮著,1994 年8月初版,95年2月二版),巴蜀书社出版的《关羽崇拜研究》(蔡东洲、文延海著,2001年9月第一版), 都时关羽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相近的看法。《忠义春秋》认为:“忠是关羽文化的核心,义是关羽文化的精髓,武是关羽文化的魅力。”这个分析很有见地,跟我们所说关羽文化的主要内涵为忠义武勇是一致的。

关羽文化是属于精神领域的文化,忠、义、武勇是构成这一精神文化的主轴。它既符合历史上关羽的基本面貌,又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品格,这是关羽文化所以产生、形成并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崇尚忠义,把忠义视为一种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忠义之举历来为人们所交口赞美。忠义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和伦理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理解。在古代,忠的最高含义是忠君,义的含义则很广,泛指正义,一切合乎情理的行为皆可视之为义,如韩愈《原道》所说“行而宜之曰义。”儒家思想把义看作一种道德准则,特别强调忠和义的统一。封建统治者所赞许的义,也正是在忠君指导下的义,像梁山好汉那样的聚义行为是决不允许的。表现在关羽身上,忠和义是统一的,有时候又是矛盾的。他追随刘备兴复汉室,表示与刘备“誓以共死”,始终不渝,既表现出他对蜀先主刘备的忠,又表现出他对“恩若兄弟”的刘备的义。这是历史上关羽的真实写照。忠和义在关羽身上本不存在矛质,说有矛盾,是《三国演义》让关羽在华容道放曹造成的,因为这一义举与兴汉大业相背。《三国演义》着力描写关羽的义,关羽身上义的色彩实际比忠表现得更为突出。不仅表现为一种对刘备生死不渝的忠义,而且表现在信守然诺、知恩图报(辞曹归刘和放曹),关爱部下、宽仁大度(“善待卒伍”和小说虚构的义释黄忠)等方面,使关羽成为集忠义、信义、仁义于一身的“义绝”的典型。义对老百性来说是最亲近、最实际的,人民群众敬崇关羽,在很大程度上是敬崇关羽所表现的义,敬崇那个义重情长的关羽。

武勇是关羽文化的又一基本内涵。古人崇拜的英雄,都是以武勇见长的刚烈丈夫,这是一个民族生存意识和争斗精神的反映。武勇刚强,敢于斗争,才有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正是这种生存意识和争斗精神,熔铸了古人的英雄崇拜心理。历史上的关羽本是个英雄,他式艺高强,勇冠三军.“咸称万人之敌”,在两晋南北朝,关羽的武勇常见于史册,人们以“关、张之勇”比喻当时的名将。《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关羽武勇威猛的形象,除对斩颜良等史实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外,又虚构了温酒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把关羽的武勇威猛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使人备加推崇。于是,一个忠义凛然又武勇卓绝的三国英雄,最终被推上武圣人的顶峰。

关羽文化的内涵还可包括刚强坚毅、为人正直、注重感情等关羽品格特点,这些品格特点跟忠义武勇是相关的,可以用忠义武勇来涵盖。忠义武勇融为一体,足以显示关羽文化的魅力,足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延绵千秋的伟力。

关羽文化的社会价值

关羽文化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年代,不可否认其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利用尊奉关羽麻醉群众,愚弄人民,显然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为我们的民族所不齿的。这些糟粕应当清除。关羽崇拜中的封建迷信成分也早已落后于时代,不应提倡。我们的研究、探讨,应着眼于其积极的一面。

作为一种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文化,本身其有历史的厚度和传统文化的深度,有其不容置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今,关羽文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还比较广泛。我们应当讨关羽文化赋予时代的内涵,探讨其现实的价值,使之顺应时代的要求传承于当今,成为有益于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财富。

文化的传承作用就在于发掘其在前进的时代中可为现实服务的价值。关羽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主要可括概为以下方面:

凝聚民族合力价值。崇尚忠义武勇,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关羽文化植根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凝聚力和融合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激励海内外同胞心系祖国,报效中华,建设中华,无疑是关羽文化在当今最具时代意义的价值。由于关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海外侨胞和华人后裔中一直有着广泛的影响。海外华人聚居的社区,大多建有关庙。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华人社区,还在继续兴建。人们把兴建关庙、敬崇关羽,作为凝聚民族合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诚如一位海外侨胞所说:“因为关公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海外华人寄生异国异文化,亟需一种中心精神来凝聚吾民族的力量。”一些华人社区的关庙筹建委员会,把弘扬关羽为表率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情结,净化人的心灵,作为建庙的基本宗旨.并围绕建庙,开展同乡同宗结社等活动,增进华人之间的情谊。

关羽在台湾同胞中一向也有很高的声誉。台湾人民崇奉关羽,与大陆一脉相承,尊奉之风至今十分盛行。全岛现有200多家关羽祠庙,并在继续修建规模宏大的新关庙。有的关庙被列为岛内“一级古迹”。新竹县普天宫关羽塑像,连台座高达15丈,为目前海内外关羽塑像之最。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祭祖、旅游,常将参拜内地著名关庙列入行程,有的组团专程前来荆州关庙、当阳关陵朝拜。

今天,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华民族国际声望的日益提高,新时代的忠义观业已成为激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关羽文化必将进一步发挥凝聚民族合力、联系海内外炎黄后裔的精神纽带作用。

启迪社会道德价值。关羽文化所体现的传统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关羽文化的精髓所在。讲信义、重然诺,爵禄不以靡,金帛不为惑,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这些蕴含于关羽文化的道德品格和为人品质,历来为社会所认同、为世人所称道,而那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等不道德行为,都是为社会所不齿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伸张社会正义,反对一切违背人的良知的行为,更有其现实的意义。

现在,关羽神灵在商品大潮的簇拥下,走出庙堂分身于市井里巷,在有些熙熙攘攘的场合依然十分走红。人们走进一些企业、宾馆、店堂,常常可以见到关羽神像端坐于神龛之中,享受着人间烟火。人们供奉之意,大多主要并非出于对关羽的崇敬,而是期望关神爷给他们带来滚滚财源,带来福佑平安。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那里的买卖是否公平、是否正当,那里的经营是否讲信誉、讲诚实,也许是另一回事。但愿关神爷不要因此而真正脸红起来。

发展旅游经济价值。文化是一种资产,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资源。由于关羽的知名度不同寻常,关羽文化既是一种无形资产,又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重要资源。利用关羽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一方经济,业已成为关羽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的鲜明体现,并大有你追我赶、竞相争先之势。有的地方,关羽文化已成为那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著名品牌。有的地方为打造关羽文化品牌,举办研讨会,拍摄电视剧,营造宣传声势,使那里的知名度大有提升。有的地方修葺关庙,举办多种活动,乃至组织隆重祭拜。有的地方开发多种关羽文化旅游产品,从烟酒到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颇受游客和消费者青睐。

上述做法总的来说是应当肯定的。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开发利用关羽文化,还应注意提高其应有的文化品位。重视关羽文化的经济价值是对的,只着眼于商业目的是不够全面的。我们开发利用关羽文化,推进经济发展,应跟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很好结合起来。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辅相成,既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又收到弘扬中华文化的良好效果。简单重复从前关帝崇拜的某些做法,客观上继续使关羽文化神圣化,显然与时代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至于民间对关羽的朝拜、祭祀,我们不去提倡,但只要不违背有关政策,是可以允许的。当然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应该限于特定的场合。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毕竞早已不是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

第二篇:中医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中医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中医的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过程中,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它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不仅仅是治病的医术,而且还是治人的医道。《大医精诚》有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这里强调了医德的重要性,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大医体现了儒家伦理的道德要求,最核心的就是要怀有仁心,要行忠恕之道。“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医人之病与医国之病道理相通,故范仲淹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慨。传统文化称儒术为仁术,同样亦称医术为仁术,二者同具仁爱之心。中医是治病的人,不单是治人的病。这些都是中医人文精神之所在。所以说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传统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气候对生产的影响非常的大,为了很能够很好的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就是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中医药文化是包含和超越中医药本身的一种文化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融为一体,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当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掌握了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规律后总结出来的。根据节气和气候总结的农业谚语,对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和它有着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中医治病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所以养生在中医体系中显的格外重要,这里我们又不得不提出二十四节气养生,它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高度统一。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

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内经有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所以此时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她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中医治病也讲究“以平为期”,过犹不及,体现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给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中医学又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实践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动性。

中医药还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当中,除文学艺术、饮食起居外,民风民俗中也具有中医药色彩,如端午节家家将菖蒲艾叶插于门楣,饮雄黄酒,佩香囊以避邪驱瘟。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也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艾叶本身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功效。艾草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在门前挂艾草可用于避邪,也用于赶走蚊虫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达到了未病先防的目的,这种看似迷信,但的确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重阳节登高远眺、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补肝气、治头昏、降血压。从这些传统民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健康的渴望。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

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中医药已形成一道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景线。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远古或较久以前在中国区域内产生和发展的,世代流传至今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儒、道、佛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更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第三篇:民盟精神价值的文化内涵

民盟精神价值的文化内涵

民盟精神渊薮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凝结着许多我国古代先哲的政治智慧, 对传统道德思想的延续和传承表现得非常深刻。在民盟精神价值中,既蕴涵了切实的百姓日常礼仪规范, 又富含着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理想。民盟精神可以概括为: “立盟为公, 以天下为己任;正直正派、学有专长、甘于奉献;修德守身、淡泊名利、自尊自强。”第一, 以“天下”为重。“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这些隽永幽远的教诲, 深深震撼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灵, 成为中华儿女不甘凌辱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各个历史时期, 民盟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共产党同甘苦、共患难, 与广大民众同呼吸、共命运, 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献计出力, 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民盟的精神价值, 本质上镌刻着中华民族千年不朽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文化精神。

第二, 以“道德”为先。孔子主张: “志于道, 据于德”, “君子谋道不谋食”。道是理想的人格, 德是立身的准则。人生以求道为标的, 社会以遵守孝悌、忠恕、诚信、恭敬、智勇为秩序, 故此而有“朝闻道, 夕死可矣”之感叹。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深入人心的基本理念, 就是为有道之邦服务则是利国利民, 为无道之邦处事便是“助纣为虐”。说到底, 做人要立足于“ 道德”。

综观民盟前贤和才俊, 无不是修治的优秀典范。他们坦坦荡荡“真君子”, 行为谦恭合乎礼节, 处世诚信讲究道义。民盟首任领导人黄 炎培留给后人的座右铭: “言必守信, 行必踏实;有言必信, 无欲则刚”。

第三, “以仁爱”为本。“仁者爱人”。仁是人的本质特性, 仁的内核是“爱人”。“ 爱人”有三个层面,一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二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三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本精神是慷慨无私、助人为乐的, 它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 塑造着一种“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 济众”品格。

七十年来, 仁爱精神一直流淌在民盟的血脉之中,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 民盟坚持以“ 仁爱”为本, 光大了“关注民生”的人道精神、“扶贫支边”的济困精神、“ 乐以忘忧”的乐感精神、“ 烛光教育”的奉献精神等, 这些都是民盟成员今天获得终极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的生命动力。

第四, 以“和合”为贵。“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和”既是万物化生的根据和源泉, 亦是万物存在的一种状态, “ 和”可以理顺各种关系, 融合各种冲突, 从而达到化解矛盾而“和合”, 这便是“大本达道”的原则。

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民盟深明“合作福, 不合作祸”之大义, 保持着一种不偏不倚的谨严态度, 既不苟同也不立异, 为的是避免“同室操戈”, 求的是一致对外。抗战结束, 民盟以极大的仁爱之心促进国共和谈, 对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的成就, 表示十分欣慰, 认为这是“国家无限的幸福, 更是中国民主同盟多年来的愿望”。此后, 民盟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同盟、同志、同心、同德”, 与全体中华儿女一道, 和衷共济、和谐并进, 奋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的美好梦想。

第五, 以“ 文章”为尚。“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文章乃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等。我国历代有识之士对“文章”的定义, 远远超越了文章本身语言组合、思想表达的范畴, 成为道德修养处事之旨义、经世治国思想之典籍。70年来, 民盟一直自觉担当 “经国文章”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把“文章大业”、“学问人品”看得胜于生命, 甚至以言获罪也终生不悔。在民盟组织中, 有很多学者专家, 在学术领域堪称大师泰斗级领军人物, 但在盟内终其一生只是普通盟员。他们在孤寂与冷清的品味中, 沉淀思想、凝聚才思, 秉笔直书、振臂呐喊, 发出社会的强音, 不断谱写出精神的圣歌, 描绘出人生的壮丽篇章。

第六, 以“教化”为基。“教化”者, 指以教育为手段, 感化人的心灵, 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民盟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独立人格, 培植善良风气, 发展民主精神”, 以此奠定人民民主的基础, 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民盟拥有不少的教育大家如黄炎培、陶行知、梁漱溟等, 他们力倡教育是改造社会、移风易俗的动力,是社会治平的支撑, 主张平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机会的均等, 推行大众教育、职业教育、民主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 并且身体力行创办各种学校,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希冀通过教育拨开民众懵懂的迷雾, 让底层百姓在心灵沮丧和痛苦的挤压中, 唤起向前的决心, 振奋搏击的力量, 使善良的灵智发射光芒,而不走向自我人格的沦丧。

第四篇:文化内涵

第一章医院简介

三原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78年,由原城关地段医院易建而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以中医特色见长的综合性医院,是我县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残疾人鉴定定点医院。2010年与陕中附院建立协作关系,加挂陕中附院三原医院牌匾。医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咸阳市“优秀中医医院”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原县“文明标兵单位”。

医院位于县丰原街中段,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编制床位18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273名,其中卫技人员198名(高级职称18名,中级职称50名),医院拥有螺旋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C型臂、腹腔镜、电脑牵引床、CR及电透系统等30余种100多台件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设立两个门诊部,开设内科、脑病科、普外科、骨伤科、疼痛康复科等3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以及标准化的中西药房、制剂室。疼痛康复科、脑病科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医院坚持“中西并重,中医立院,特色强院”的办院方向,坚持走专病专科的发展之路,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针灸、推拿、按摩、火罐、刮痧、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中风病、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顽疾的治疗上,采用中医传统疗法配以中药制剂,内服外敷,疗效显著,颇受赞誉。专科、专病、专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医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弘扬、继承、传承、创新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注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医院文化

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及释义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由医标和太极图案组成,意喻中医阴阳平衡衡,天地人相合的中医药人文理念。

双鱼太极图案以绿色为背景,象征着生命与健康。十字医标,体现了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个理念,白十字代表以病人为中心,四颗红心代表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院训

爱中医,爱医院,爱同事,恪守医德,关爱病人。

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祝健康之完美。

医院精神

视病犹亲的人文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医院主题文化

弘扬祖国医学,继承、传承、创新中医

药文化,做中医人,树中医魂。

发展战略

中医名医云集、驰名中医药特色科室、渭北中医名院的“三名战略”。

发展定位

中西并重,中医特色突出,中医药优势明显,名医、名科、名药齐备,专科一流,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第五篇:深化法院文化的社会价值

深化法院文化的社会价值

2012年1月22日星期日 人民法院报

钟小凯

--------------------

在法院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法院文化提升法官素质、促进审判工作的工具价值,更要深挖法院文化的社会价值,以法院文化引领社会文化,使法院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全社会树立法治理念,最终建成法治社会。

法院文化既不是简单的“法院的文化”,也不能将其等同于审判文化或法官文化,法院文化必须以法官为中心、突出审判特色,不能脱离审判、疏远法官开展法院文化工作。同时,要从法律、法院、法官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法院群体精神品质,提炼出具有法院特色的法院文化目标。

法院文化并不是“法院的文化”,而是“关于法院”的文化。“法院的文化”必然将所有的法院工作都纳入法院文化的范畴。同时,不能将不是法院形成的文化成果但与法院高度关联的文化成就排除在法院文化的范畴外,这样就造成法院之外无法院文化。要意识到法院文化是“关于法院”的文化形式,是全社会在参与法院实践活动中淬炼而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法院文化的创建主体不应只是法官群体,不能将法院文化封闭在法院内。法院文化是整个社会关于法院的观念、看法及其关联载体,其核心内涵是“关于法院”的精神观念,而这种精神观念是法院群体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法院文化应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及当前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法院文化实现法院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并在法治语境下努力勾画中国特色的法院文化图景。

法院文化的渊源非常丰富,整个社会“关于法院”的观念、看法及文化构建都是法院文化的渊源,包括审判工作及其他法院实践,还包括法院外的文化表达,审判文化则侧重于在审判工作实践中的提炼升华。而且法院文化的创建主体是包括法院群体在内的全社会,而审判文化的主体更多的指向审判法官。法官文化是法官群体在审判实践中共同遵行的信念和价值观念,是在长期的审判实践、管理和组织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影响和决定法官行为的一系列职业意识、理念等文化要素的综合体现。但是法院文化比法官文化立意更高远,是全社会在参与法院实践活动中淬炼而来,而法官文化主要是依靠法官在审判工作中长期积累而养成。

法院文化的重心在法院精神的淬炼,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载体建设。内在的法院精神内涵是法院文化构成的基础部分,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从“关于法院”的各种思考和实践中提炼而来的具有法院特征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法院精神、职业道德、价值目标、群体意识等,以维护法院职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凝聚法院职业共同体的集体意识。

无形的价值理念的培育和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必须通过外在的物质载体来传递、来养成。通过法院建筑、法庭设施等外在的文化表意符号来养成法院文化也需一番工夫。作为表意法院文化的载体,应该具有与法院相关或者高度相关的文化特性。具体包括由法院的建筑、设施和装备等所构成的器物文化,审判礼仪、行为规范等所构成的行为文化,在审判活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法院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所构成的制度文化。

当前法院文化与社会的认可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化特质,发挥法院文化方法论工具价值,使法院精神对社会公众产生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社会公众自觉地以法院文化所昭示和倡导的公平正义方式为参照,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全社会树立法治理念,最终建成法治社会。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下载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支撑讲解

    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三个问题。 一、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二、中国梦需要思想和文化引领。三、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一、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1、黄炎培......

    自我意识的内涵和价值

    自我意识的内涵和价值 1什么是自我意识(内涵)?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

    地税文化内涵

    地税文化创建 一、地税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品行、一种责任、一种资源、一种动力。 二、意义: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地税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

    “和”的文化内涵

    “和”的文化内涵2013年10月14日来源:人民论坛10月上(总第418期)作者: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孔子研究院院长)传统经典中的“和”“和”的历史非常悠久......

    设计文化内涵

    设计直到现在,人们已渐渐地明白,设计是为人,而非产品或金钱,慢慢地明白了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 而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

    大学文化内涵

    大学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 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哈佛大学的校训就一个单词:truth(真理;有人把它译为:让 真理与你为友)。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1、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内涵什么是文化?它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