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导学案苏科版[推荐]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导学案 苏科版
学习目标
① 了解归纳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② ②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过程
(一)高考真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12 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①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②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 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2.阅读这首宋诗,完成问题(2012 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5分)(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2 安徽卷)
①
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4.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2011 福建卷)
①
晓至湖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②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③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11 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②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2011 湖南)
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三)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
1.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2.厌恶官场,向往隐逸,淡泊宁静,志趣高远(1)常出现的景物有: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2)常出现的人物有: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3.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四)写景的方法
1.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2.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3.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结合(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例如:①虚实结合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②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③点面结合 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
⑤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⑥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⑦修辞手法(五)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参见《名师伴你行》277页《古诗中常见的意象》。)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 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三、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8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08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6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 全国1卷)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4.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2010 北京卷)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 重庆卷)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2010 浙江卷)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第二篇:山水田园诗(导学案)
【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表达的情感内容】
1、描绘自然风光的宁静悠闲等特点,表现对美景的喜爱以及轻松喜悦的心情;淡远超逸的心境;胸襟开阔,豪放旷达等品质;伤春悲秋的感叹。山水写景诗、伤春悲秋诗 “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向往闲适恬淡(自由随意、悠闲逸致)的田园生活(归隐生活);向往人们之间朴素的情感(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现实中遭遇挫折(贬谪)后,把田园当成是心灵的港湾。
①放下: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寄托着他们决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乐观旷达的情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②放不下:身处田园是为了寻求安慰,却内心不平静,无法排解知音难觅,孤独无聊,抒发怀才不遇、心怀天下的苦闷。“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常见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特别是山水写景诗,表现景色宁静的特点。“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白描,多用于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在诗歌中,指不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衬托(情与景的关系)正衬: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景色——喜悦乐观的情感,清冷寂静的景色——孤独无聊的情感;反衬: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景色——孤独无聊的情感,怀才不遇的苦闷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题型:意境(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景物特点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写景技巧】
景物的特点:
⒈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的变化;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
⒉从作者描写景物的画面色彩入手分析。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⒊从作者描写景物的动态和静态入手分析。
重要诗人:王维、陶渊明、杜甫陆游(内容)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1)答: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2)答: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诗中有三个字是全诗的关键,你认为是哪三个字?请填在横线上。(2分)(2)第三、四句虚写风吹船停的情景,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7.(1)“不系船”(因为后三句的意思都从三个字生出。第二句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船靠江村,夜深人倦,正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第三、四句交代了“不系船”却能安然睡觉的原因。)(2)①妙在可以让我们见出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②妙在可以让我们品味到钓者悠闲生活的情趣。
③妙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生活随性顺意的态度。
④妙在使诗意在一、二句基础上进一层,笔法更显曲折,诗意更耐人寻味。(答出两点即可)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1 “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2 结合全诗,请指出“桃花流水然窅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 1 首先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而愉快的气氛。其次,“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色彩,造成悬念,引人深思。
2 表达的感情是欣赏、赞叹。诗人把它当作一种令人神往的美,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天然”美,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之美。借此表现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社日”是古代农村祭祀土神的日子,每年春秋两次。本诗通过春社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景象?
诗歌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即借助具体鲜明的形象(人、物、景、事等)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本诗展示了古代春社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农村生活富足、民风淳厚、欢乐祥和的景象。
(2)赏析本诗艺术上的特点。
本诗写社日,不正面着笔而侧面烘托:粮丰畜旺,民富节兴。尤其是通过“家家扶得醉人归”的生活细节,表现村民节日的欢乐,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令人回味不已。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解析](1)第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怜爱。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
(2)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参考答案】
12.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第三篇:2013山水田园诗学案(教师版)
高二山水田园诗学案(高二)
一、经典诵读:
归田园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诗歌描写了一个肩扛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的诗人形象,末句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以景为诗源,以理为诗尾。前四句的“心”与“地”正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只要“心远”,无论在何地都不会受世俗喧嚣的干扰。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人景融为一体。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前两句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用以反衬春山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山之幽静。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三)
范成大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赏析】诗的前两句,从正面描写日常农村静景。蝴蝶双双在菜花田里飞来飞去;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临,村子里十分恬静。诗的后两句写茶商到来采购茶叶时,却连鸡犬都震动了,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动来反衬静。首句写动景,但它却加深了“日长无客到田家”的静。
三、四句写动景,却反衬了整首诗所描写的静。其次,“蝴蝶双双入菜花”是抓住了农村静景的细节特点来描写的。
二、山水田园诗简介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谢灵运乃是开山水诗一派的巨匠。唐代田园诗、山水诗两种风格汇流,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三、鉴赏方法: 【主题分类】
1、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王维《汉江临泛》;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如陶渊明《归田园居》 ;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4、流露出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王维《过香积寺》。
【解题思路】
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1分析意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他们往往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诗人常会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况。...2.看表达方式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等
③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3.明确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等。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三、课文研读: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
找出诗中意象:积雨,空林,烟火,藜、黍(蒸藜炊黍的农妇),东菑,水田,白鹭,夏木,黄鹂,山,朝槿,松,露葵,(诗人,野老,人,海鸥)。概括意境与感情: 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个阔远幽静、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的心境。
景物描写的角度及特点:声、色、动、静,叠音词 艺术手法: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静态;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辛夷坞》
《辋川集》是王维精心创作的一组山水诗,这组山水诗十分别致:它全是五言绝句,每一首诗的题目都是辋川山谷中一处游地的名称,而且每一首诗后面都附有他的好友斐迪的一首形式完全相同的和作。
《辋川集》作于唐开元末年,这时正值王维政治上的靠山张九龄被罢官贬职,李林甫上台执政,政治相当黑暗的时期。李林甫是个阴险狠毒的奸臣,外表廉慎,内包凶险,残害忠良,悖德反经,且尤忌文学之士。王维是李林甫的政敌张九龄一手提拔起来的,在朝廷作的是谏官,政治主张与李林甫尖锐对立,因此随时都可能被李林甫致于绝境。这一点王维当时看得很清楚,他便十分惶恐不安,最后不得不以退隐作掩护,装着万事不关心的样子,过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集》组诗正是在这种受压抑的情况下写成的,因此它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抒见逐之情,言济世之志,述退隐之乐。意象:辛夷花(当春天来到,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的灿烂,显示着一派春光。)涧户(山花,春草,小溪······)意境和情感:
由花开写到花落,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营造了寂寞冷清的意境。表达自己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表现诗人宁静淡泊的情怀。
《宿建德江》
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羁旅之愁 的情感。全诗的诗眼是“ 愁 ”字。
《终南望馀雪》
《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诗。
思考: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1)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2)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用了对比手法,把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与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作对比。抒发了自己隐居的乐趣与志向。
《终南山》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是韩愈的诗友,被时人称为“孟诗韩笔”,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诗歌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用了夸张 手法,突出诗人在终南山所见景色 雄奇险怪 的特点。通过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两句抒发诗人 归隐山林、淡泊明志的情志。
五、强化训练:
1、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2、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颔联“万壑有声含晚霞,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试从表现手法、修辞方面加以赏析。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拟人化,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山峰在夕阳下耸立的静默形象;同时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万壑有声”与“数峰无语”,一动一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2)结合全诗,体会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全诗摄初黄之菊,万壑晚簌,无语数峰,胭脂叶落,日暮夕阳,雪香荞麦的山村,秋天日暮晚景等意象入诗,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浓郁的思乡之情。
第四篇:唐诗复习之山水田园诗学案学生版
班级 姓名 学号
唐诗复习之山水田园诗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归纳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3、学以致用,鉴赏理解此类题材诗歌的主旨。
一、山水田园诗的概念和产生发展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是: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描写景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二、鉴赏指导
1、学法指导
鉴赏这类诗歌,一要注意意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景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景与情、物与志的“契合点”。
2、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画面的共同特征:视觉角度----开阔、优美,听觉角度----宁静,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3、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主题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表达隐居山林之乐,闲适恬淡之情,对安静纯朴自由生活的向往。
(3)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注意:有时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4、写景技巧
(1)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2)常用表现手法:反衬(以动衬静)、对比。
(3)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用典。
(4)运用描写技巧:工笔、白描。
5、鉴赏思路:景 —— 意境—— 情感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鉴赏高考题目中的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班级 姓名 学号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四、课堂练习
1、阅读鉴赏,回答问题。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附:课内诗歌赏析
1、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赏析】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在画人的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神态安逸,闲情潇洒,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感。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第五篇:诗歌鉴赏二轮学案之山水田园诗【教师版】[定稿]
诗歌鉴赏二轮学案之山水田园诗
【典型题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内容)这两句视觉听觉的角度,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结构:承上启下)承上: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启下: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任性自然、淡泊清高,的情怀。
【反思总结】
①关于山水田园诗
由晋代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怀,由南朝(宋)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描写山水之胜抒发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盛唐山水田园诗】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代表诗人为孟浩然与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②鉴赏常用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等。
(3)艺术风格: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自然。③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 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常见描写手法有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明衬暗、渲染、白描等。
【再试身手】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水流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解: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析: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试题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