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查字字典的方法法
音序查字法:
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的方法。多是在知道字的读音,不知道字形与释义的情况下用此种方法。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1.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节确定应查什么字母。2.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一字母,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正确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汉语字典或词典的条目,是按一定顺序有系统地排列起来的,要查找一个汉字或词或词条,就得熟悉字典、词典条目的排列顺序。
音序查字法是根据汉字的读音,按汉语拼音方案所用的26个字母的顺序,来查检汉字的方法。汉语拼音字母有26个,其中v只用来拼写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来语;i、u、ü三个单元音作音节第一个字母时,《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分别用y和w代替,或把y、w加在音节的前边。因此,实际充当音节第一个字母的只有23个,按音序编排的字典就是根据这23个字母的顺序排列汉字的。音序查字法的查字步骤如下。
(1)确定所查字读音的第一个字母,并在字典或词典《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母。例:开,读音k1i,第一个字母k。
(2)第一个字母相同,则按第二个字母的音序排列,第一二两个字母都相同,则按第三个字母的音序排列„„如此,找到要查找的那个音节在正文中的页码,再根据标明的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那个字。
(3)如果同一音节的字太多,字典一般依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顺序排列。如kai音节有三个声调,kai、kai、kai,查找“开”字,就得在阴平音节k1i所对应的正文页码中查找。
(4)如果知道要查的字的准确读音,并且又熟悉字母表,那就可以按字母顺序和四声顺序直接在正文中翻检所要查的字。现代一些字典、词典采用的查字法,还没有哪一种查字法被公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总有一些不足之处。音序查字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许多同学查字典之前,并不知道所要查的字的读音;二是不少同学对普通话和字母表不够熟悉。因而就无法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了。现代常用字典、词典,除了音序查字法外,还附有部首查字法,四角号码查字法和笔画查字法,遇到上述情况的同学,可用这三种查字法弥补其不足。
部首查字法
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
步骤:
1.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
2.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3.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4.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补充)部首查字法的运用:
部首的位置一般是:上、下、左、右、外;一般部首没有,可查中间。中间也没有可查左上角。几个不受同时具备,可按下面顺序查:上下都有,查上不查下左右都有,查左不查右;内外都有,查外不查内。独体字的查法:独体字是部首的查整体; 独体字不是部首的查起笔。
数笔画查字法:
根据汉字全字的笔画及起笔顺序查字典,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及部首时应用。
步骤: · 数清所查字的笔画数。· 翻到字典中的“部首检字表的第(三)部分“难检字笔画索引。”
3· 按这个字的笔画数查出这个字来,看清字旁所标页码。
4· 按此页码翻开字典正文,找到要查的字,即可查知该字的读音和意义。
4)三画查字法:
用汉字笔画起笔笔顺序的第一笔、第二笔和最后一笔的笔画编码来查汉字,其笔画编码为:1横
(一)、2竖(丨)、3撇(丿)、4点(丶)、5折(乛)、6折(乚)、7提(/)、8捺(乀)。
步骤: ·找出所查字起笔笔顺序的第一笔、第二笔和最后一笔的笔画编码。
·翻到三画查字中所查字的笔画编码,即可查知该字的读音和页码。
第二篇:小学作文:我的字典
我的字典
我有一位不会说话的好老师,那就是我在读二年级时,爸爸给我买的那本《新华字典》。你看它,深蓝色的外壳,约有四寸长、一寸厚。我非常爱惜它,每天我总要检查检查,看它丢失了没有;每次用它的时候,从不让它叠折一个角,用过它,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书包里。字典伴随着我度过了近四个春秋,现在我都快小学毕业了。它勤勤恳恳地帮助我,只要我有不懂的字,就毫不犹豫地请教它,它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我解释,让我获得新的知识。
有一次,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文章里有“玲珑”一词,我不懂是什么意思。当时我想:算了吧,不懂这个词也无关大局。可是又放心不下,眼前仿佛总是跳动着这两个字的字形,耳边仿佛总是听到这两个字的字音。它俩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去思考,探索它们的意义。
我赶忙去问爸爸,他正看着电视,品着茶,发觉我打搅了他,立刻教训我说:“上课不认真听讲,连这个简单词的意思都不知道,从小不好好钻研,长大怎能有出息呢?”一顿“大炮”轰得我不知所措,我嘴上承认了错误,心里可不舒服,心想:哼,爸爸满口大道理,讲得天花乱坠,但对我却一点儿也起不到帮助作用。我又跑去问妈妈,她正在洗衣服,妈妈没好气地说:“你没事,我还有事哩!别再找麻烦。”哎,两头碰钉子,这可真够倒霉的。猛然,我想起了心爱的伙伴——《新华字典》。我真傻,怎么不向它请教呢?还用得着去求爸爸妈妈?于是我连忙从书包里拿出了字典。当时,我真感激它,这可比求爸爸妈妈还要灵。我仔细想了想,它不正像我的一位好老师吗!还有一次,我打开书本做作业。那次作业可真多,我的笔不停地在纸上“刷刷”地写着,做完一题后,再做另一题时,我愣住了。这一题的要求是:解释带点的“完”字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我想,这下可又要辛苦辛苦我的“老师”啦。果然不了所料,这题里每个句子中都使用了那个相同的字,但它在每个句子里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我的眼睛都看花了,最后准备一句一句地解决。我先把每个句子读了几遍,细细体会它们的含义,然后请出我心爱的伙伴―《新华字典》,来探索这个多义字的秘密。
果然,“完”字有三种解释:其一,完整;其二,尽;其三,齐全。我把合适的解释都整整齐齐地写在后面,正确地完成了作业。这时,我又不由得感谢我的老师。从此,我对它更加珍爱,更加喜欢了。我的字典,现在已经很陈旧了:就像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一位年老多病的老爷爷一样,尽管这样,我还是把它保存得很好。它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我,而我只有好好学习,刻苦读书,来报答它对我的帮助。点评:
字典是我们常用的学习工具,小作者在描写时不仅对它的外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还着重就它的功能和用途进行了认识和说明,而且不是单纯地介绍、说明,小作者通过自己的分析和认识来谈体会,就显得真实而且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小作者举了两个实例。其一是探索“玲珑”二字的解释,小作者先向爸爸、妈妈咨询碰了打子,再去查字典,切身感受到字典的妙用。其二是字典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字多义的秘密。
文章对字典由新到旧的比喻很恰当:“就像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一位年老多病的老爷爷一样。”这个比喻很形象,容易让人理解。”
第三篇:绩效考核方法_排序考核法
第五种,排序考核法
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辅助性考核方式,就是建立排行榜,来自于传统的金榜提名,与社会上各类排行榜类似,发挥刺激作用,如各类体育竞赛的奖牌榜就是这种方式的典范。一般也会与奖罚挂钩。最典型的是末尾淘汰制,一般用于上山型人员。
销售系统的各类排行榜:
月度回款排行榜
月度销售额冠军
月度大客户冠军
还可以倒数排名,如全勤倒数排名、回款倒数排名
其他:
月度合理化建议排行榜,月度某类行动排行榜
第六种,关键业绩指标法(KPI)
这就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比较系统的绩效考核方法。KPI已经成为企业界的流行缩写了。
KPI是一种关键绩效指标的缩写,有两种说法:
一种美式说法,关键绩效指标即,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这是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说法。
另一种是来自英式,Key Process Indication。
现在,国内主要采用美式说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于考核的指标进行了归类,并对其中影响力最强的指标突出了出来,避免了指标的杂乱无章和如海的繁杂指标体系。何谓关键?
我们认为,关键指标主要是有两类:
一类是与岗位职责相关的指标;
一类是与上级要求完成任务的指标。
如何选取?
一般的做法是,用SMART原则选取可以执行的目标,从关键成功领域和关键价值树中寻找关键绩效指标。
这种做法在大企业中已经形成共识,并颇为盛行。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不要搞这么复杂,只要抓住“关键”二字即可:目前公司最为关注的、上级领导最为关心的,就是“关键”; 属于自身核心职责的、岗位中最为基本的,就是“关键”。
指标分类
选多少指标合适?
国富创新管理咨询公司拥有了9年的实践经验,为350多家企业提供了绩效考核的咨询,涉及行业20多个,一般先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系统的指标库,然后根据上述“关键”定义抽取KPI。
咨询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岗位上的KPI不宜过多,大概在5-7个,占其岗位考核指标库的30%。一般而言,30%以上的抽样基本上能够反映一个岗位的关键状态了。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数较多、事情比较复杂的部门,部门经理的KPI为5-7个;而一个人数较少、事务单一的部门,部门经理的KPI可能就是1-3个。指标太多了,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和工作量,不容易坚持。
确定KPI的关键要求:
首先,要确定上级或公司对于这个岗位的最重要要求(因为不同的阶段,公司领导对于一个岗位的关键要求也会略有不同)。
其次,将这种要求的结果定义加以明确。
第三,深入了解该岗位的核心职责及其对于首要任务的影响度。
第四,反复沟通该指标成为目标的可行性(是否符合SMART原则)。
例如,营销总监的指标第七种,平衡计分卡法(BSC)
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绩效考核方法,跨国公司和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方法。
这应该是目前最为综合型的一种方法。它拥有明显的综合性,或者叫做平衡性,基本上是综合了KPI、记分制、多方面考核的要素而集成的。
平衡计分卡的英文简称为BSC,是Balanced Score Card的缩写,源自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与诺朗顿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首席执行官David 诺顿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
一些专家认为,BSC太复杂,对于基础数据的依赖性太强,建议中小企业不要用,我觉得,这是偏见,或者研究不到位造成的。
该方法强调了“平衡”,尤其强调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核心是要求管理者不应仅仅突出财务指标的完成,还要照顾其他指标的完成,要求管理者在选取KPI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关注财务指标或其他指标。
在BSC的发明者看来,要首先公司的战略目标,需要关注四类指标,这四类指标相互制约,构建协同型组织,直接影响着战略目标的达成,因此,他们称由此四类指标组成的指标树为“战略地图”。
这四类指标包括:
财务类指标:这是基础性指标,公司存在的根基。
客户类指标:将满足客户需求行为指标化,关注客户满意。
内部运营指标:这是对于内部管理的评价。
学习与成长指标:这是对于公司长远发展投入的评价。
大家可以看到,这种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明显具有战略性,照顾了长远性,这是以往任何一种评价体系都没有照顾到的,至少没有将这些指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一个注重长远利益的公司一般愿意采用这种评价方式。
指标体系可以不完美,但是可以起步走。
一个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也可以对聘来的总经理以及中高层管理者进行BSC的考核,避免他们只关心某些指标,比如营销总监,不仅考核他经济业绩指标的完成,还要考核他对于制度建设、团队建设的指标,包括你在内部管理上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内部运营)、你给员工进行了什么样的培训(学习与成长)、你的任期内,客户满意度提升多少(客户类)。BSC基本上是KPI的高级分类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类指标不是同样的权重,可以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要求和阶段任务,选择不同的权重。
因此,BSC的平衡性是任何一种考核法不能比拟的:
关注了长远目标(成长)和短期目标(财务)的平衡;
关注了财务目标(财务)和非财目标(其他)的平衡;
关注了内部目标(运营)和外部目标(客户)的平衡。
有人问:周博士,这些指标如何选取呢?
其实,这种指标的选取与KPI指标的选取是一样的,只是KPI的高级分类方法,不过,它更注重这些指标对于战略目标的支撑度。
运用BSC方法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首先,公司四大类指标的权重取决于公司战略目标的重点,部门指标的权重取决于部门的任务重点和职责。
其次,要通过深入沟通注意目标值的上下平衡,与上级的目标值保持一致,以便形成公司的战略地图。
建议:下面指标的总和要大于总目标,避免完不成第三,提前做好宣传和相关技术的训练,通过各类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所有员工都清晰的理解这种方法的合理性。
第四,最好是与外部咨询顾问一起选取相关指标并构建BSC体系,因为其中需要耐心的大量沟通,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如指标权重的选择、指标值的测算、相关数据的采集。案例:某司法培训学校
第八种,经济附加值考核法(EVA)
EVA是经济附加值英文名称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简称,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的一套考核方法,主要用于股东对经营层的考核。
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考绩效考核方法,侧重于财务评价。
这是目前比较高级的一种考核方法,国资委对于央企采取了这样的考核方法。
其实,这也不像听起来那么高端,我们公司内训体系长期实施的净利润考核方法就是这种的变种,只是对于收入数据和成本数据的要求比较严格。从定义上看,EVA指标所考核的是一种在扣除了资本成本之后的营业利润。它不再是我们所说的会计利润,而成为一种经济利润(即扣除了机会成本)。所以,EVA指标与传统的会计指标不同,它是一种从投资者的角度,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指标体系。
它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EVA=税后利润-资本费用
其中:税后利润=营业利润-所得税额。
资本费用=总资本×平均资本费用率
其中:平均资本费用率=资本或股本费用率×资本构成率+负债费用率×负债构成率。
目前,我国使用如此考核方法的主要是些控股型的超大型企业,核心群体是中央企业,因其计算复杂、操作复杂,对于会计手段和数据收集的要求比较高,很多企业不敢使用,我建议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听听就可以了,以后规模大了或者上市以后再说。
而且,该方法强调财务指标体系,对其他指标有所忽略,因此,局限性比较明显,主要适合于投资控股型企业。
以上方法往往是混合使用,选择不能偏废,一定要将主动权把握在于自己手中,周博士推荐使用的是混合型考核,并与国富团队一起开发了混合型的国富考核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也可使用。
绩效管理的9大关键点:
关键点1: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要内部人员与外部专家相结合。
关键点2:绩效管理也是一把手工程,高层要有真正的决心
关键点3:绩效考核的具体操作部门要深入掌握工具和政策
关键点4:通过多层次沟通,统一思想、建立对话语言平台
关键点5:指标及指标体系要与当事人反复磨合,深入了解指标产生的源头关键点6:避免棘轮效应的负效应
关键点7:深入研究指标提取方法,注意对于人与事务的分类合理化
关键点8:不能完全依赖模式,要实现经验要素与客观要素的相结合关键点9:一定要与薪酬奖罚、任职任用相结合。
第四篇:记忆的方法(口诀法)
把所有的消息编成有押韵的歌谣来帮助记忆。这种把记忆内容根据其特点变成歌谣、民谣、顺口溜的形式来记忆的方法就是口诀记忆法,也称歌谣记忆法。口诀记忆运用很广泛。例如大家熟知的九九乘法歌,英语字母歌,珠算口诀,节气歌等。
珠心算口诀表
加法口诀表
项目/ 口诀直接加法(几上几)下五加法(下五去几)进十加法
(几去几进一)去五进十加法(几上几去五进一)一一上一一上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二二上二二上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三三上三三上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四四上四四上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
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 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 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 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减法口诀表
不进位加减法进位减法 直接减法
(几去几)破五减法
(几上几去五)直接退十减法
(几退一还几)借(退)十补五减法(几退一还五去几)一去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二去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三去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四去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 五去五五退一还五
六去六六退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 七去七七退一还三七退一还五去二 八去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 九去九九退一还一九退一还五去四
从上表的“加”来看共26个动珠码,“减”只是反向拨珠,加与减是一上一下和一去一回的还原关系,是一种动作相对形态。手指拨打到后来已在脑中形成条件反射,珠动数出,这是完成的“内化”的一种表现。训练珠心算从实拨到空拨,再到想拨,或同步进行等等,从心理上讲也是经过“珠算的动珠码映象”的形成,完成珠算的内化过程。由于动静结合一次成象,珠心算的运算过程实际上是每码至多3种模型的不断转换过程。珠算算法模式所具有的简捷性,正是我国珠算继承古代数学精准的成果。没有这样简捷的算法模式,珠心算的成功率是一个疑问;其次,也决不可能期望珠心算的技术普遍地被掌握。这如同英文26个字母可以包罗万象一样,26个珠算符号映象转换的简捷性正是珠心算成功的基本条件。
珠算除法有归除法和商除法两种.归除法用口诀进行计算,有九归口诀,退商口诀和商九口诀.九归口诀共61句: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二一添作五.三归(用3除):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四归(用4除):逢四进一,逢八进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余二,四三七余二.五归(用5除):逢五进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六归(用6除):逢六进一,逢十二进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六余四,六五八余二.七归(用7除):逢七进一,逢十四进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八归(用8除):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余二,八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九归(用9除):逢九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退商口诀共9句:
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九,商九口诀共9句: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叫“单归”;除数是两位或两位以上的除法叫“归除”,除数的首位叫“归”,以下各位叫“除”.如,除数是534的归除,叫“五归三四除”.即用五归口诀求商后,再用34除.珠心算口诀表 加法口诀表
项目/ 口诀直接加法(几上几)下五加法(下五去几)进十加法
(几去几进一)去五进十加法(几上几去五进一)一一上一一上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二二上二二上五去二去八进一 三三上三三上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四四上四四上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
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 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 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 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减法口诀表
不进位加减法进位减法 直接减法
(几去几)破五减法
(几上几去五)直接退十减法
(几退一还几)借(退)十补五减法(几退一还五去几)一去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二去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三去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四去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 五去五五退一还五
六去六六退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 七去七七退一还三七退一还五去二 八去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 九去九九退一还一九退一还五去四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匀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
第五篇: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
《“三步体验阅读”方法研究》成果报告
一、课题的整体概述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视野,发展思维和智慧,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只有搞好了阅读教学,才能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只有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独立阅读,也才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但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学生阅读习惯差,读中无收获。
调查显示,我校约有97%的学生阅读过程中基本不愿意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是老师要求的。95%的学生阅读的时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字典的习惯。82%的学生读书不用笔圈画,只关注故事情节和内容。这种现状决定了学生的阅读只流于形式或浅尝辄止,收获甚微。
2、教师阅读教学模式化,效率低。
我们所了解到的传统的语文教学不注重学生体验学习,不注重学生对语感、情感、美感的感悟、积淀、交流以及再创作,教学程序模式化,一般是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的:第一个环节,认识生字,理解词义,扫除“拦路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个环节,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第三个环节,领会中心思想,学习写作方法,处理练习题。这样的阅读教学,遮蔽了阅读的本质,事倍功半,致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
鉴于以上种种,我们觉得研究和探讨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就非常有必要了,为此,我们便提出了“三步体验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实验课题。
(二)课题的界说
“体验”是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客体时所感受到的无穷意味的心灵战栗。体验阅读教学是以情景资料为基础,以平等交流为主要方式,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精神升华为目的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对文本的一种创造性的感悟、理解和意义建构。
实验课题名称为“三步体验阅读”,三步即读通、读懂、读好,它强调了一个“读”字,重视了一个过程,即学习一篇课文,由指导学生读通开始,到指导学生读懂,最后读好。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核心,读好是升华。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的语文课程教学新理念和教学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实验目标
1、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探讨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初步构建“三步”体验阅读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研究“以读为本、以读为主、以读为讲”的教学新理念,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切实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学习阅读能力。
3、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营造学校良好的科研氛围,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妙悟”说——“体验”的重要
严羽曾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谈诗歌创作,认为“妙悟”比学历更重要。我以为“妙悟”若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便是用心去体验、去感悟,用灵性去创造。
2、建构主义理论——体验型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操作层面为:情境、协作、会话(交流)、意义建构。
3、接受美学——揭示阅读教学的本质
接受美学改变了传统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对作者意图的还原的观点,把读者的体验和创造放在了与作者同等的地位,也为我们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对话,使自己和文章交融,从而同化文章的意义,使它成为自己的体验。
4、“万物流变”说——知识是动态的,体验也是动态的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流变。“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你面前流动的总是新的河流。”知识也是能动的,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的体验、建构和整合。
5、《语文课程标准》——崭新的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以上5方面,为我们的“三步体验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成果
1、“三步体验阅读”模式
“三步体验阅读”模式为读通-读懂-读好。
第一步:读通课文(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阅读过程中的感知和理解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感知是理解的基础。如果没有从感知得到的文字符号和它们所携带的信息,理解就失去了前提。”“字词知觉的整体性也会给阅读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或在预习前、或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要求他们多读,边读边借助工具书,逐步扫除读书障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弄懂生字新词的意思,圈画出关键词语、重点句段,把不懂和似懂非懂的地方打上记号,做到心中有底,课堂上有疑而质,既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其次重点要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顺、读细、读正确、读熟练,达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大意,可以从课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从课文后的练习内容去把握,可以从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去把握等等。如《草船借箭》,就可以从题目入手去把握课文大意:“谁用草船向谁借箭?”“结果如何?”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对课文的一个大致印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就有基础了。这一步是三步阅读法的基础,教师只示范读书,指导学生读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去发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作好记录。
第二步:读懂课文(重点探讨从朗读角度入手)(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从读题质疑入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然后要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如“读了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等,这些语言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从入题处去读懂课文内容,从课始时去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从课文重点词句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要注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由教师讲懂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方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小黑板、挂图、微机等教学工具要进课堂,朗读要抓住重点词句、段落,以读代讲,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体会。如;教学《麻雀》一文大胆抓住三个重点句的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很好,教师指导得也细致。教师要多让学生想一想、评一评、议一议、做一做、画一画,把不懂的地方弄懂,如:在教学《詹天佑》时,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内容,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下火车的开法,画一画隧道的开凿法;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反复地读,细细地琢磨,对一些问题的设计提前花点心思,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体会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读出来,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们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如果说得不完整,不深刻,读得不正确,不完美,教师适当加
以点拔,引导学生发展;此外,在指导学生读懂词句、读懂课文时,要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难点问题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讨论、交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意识。质疑的范围可从题目入手,从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入手,像“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读了这个句子,这个段落你有什么体会”等之类的问题要引进课堂教学之中,鼓励大胆学生提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发动其他学生帮忙解答。要给每个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使人人能够从头到尾地读上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一步是三步阅读教学的关键,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为主线、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中心,落实朗读训练,加强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从课文“空白”处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受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受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小学语文的“空白”可以说无处不在:有的出现在课题中,有的出现在文中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空白点、动作空白点、语言空白点、神态空白点等,空白还可能出现在标点处,从而使文章蕴含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空白”的填补,可以说加入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是阅读与文本的对话,在“三步阅读法”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这些“空白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填补“空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一下空白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谈谈感受、练一练笔;可以去质疑一下空白点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更好地去读懂课文内容,使自己受到语文熏陶。
第三步:读好课文(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指导学生读好,使学生的思想、语言、情感等在读中得到升华。其落脚点必须是在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从有感情的角度深入指导学生去朗读课文。因为真挚的感情是朗读的生命,语速的快慢、重音与强调、停顿与连接、语调的抑扬等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标点,表示说话中不同的语声调和语气。
指导学生读好,要抓住能够对文中重难点起突破作用的词、句、段,从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方面加以指导训练,什么样的句子要读得欢快,什么样的句子要读得笑容满面,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这些问题需要教师要提前做大量的工作。学完课文,要带领学生品尝文中的韵味,领悟言外之意,欣赏文章特色,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一步是三步阅读法的深化,要多角度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理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出文章的情调、色彩,读出文章的抑扬顿挫、喜怒哀乐,真正做到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例如在《小马过河》一文,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要用吃惊的语气读小马的问话,用恐惧语气读松鼠竭力阻止小马过河的话,这样做到了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句中起修饰、限制、说明作用的词语,一般要读得重一点。如在《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朗读前,我先让学生找出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然后在这几个词语下面做重读标记,再请学生读这一句,注意把加点的词语读的重一点。学生按这种方法读,不仅读出了荷叶多、绿、大、圆的特点,而且体会到荷叶长得特别茂盛、充满生机。在《狼和小羊》一文中,狼第二次找到碴时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狼第一次找碴儿结果没有得逞,这里的“我听说”其实是狼又在想找什么理由吃掉小羊,所以要语速放,其余句子要读出狼凶狠的语气。
有感情地朗读只是“读好”课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还可运用多种方式检测学生是否读好课文,如让学生复述、背诵课文,对故事性强的课文可让学生有创意地延续下去或表演一下,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谈谈认识、体会等。
总之,三步阅读法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课前导入要新颖,课中手段要多样,指导朗读要到位,要面向全体,不能只抓一两个好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要让学生养成将教学新课文提前读几遍的好习惯。三步阅读教学法提倡读,并不等于教师不讲解,“读”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讲解仍然必不可少,只不过将繁琐的讲解砍去了许多,变讲为读,转换了一种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哪些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讲),哪些只要求学生了解的(略讲),在教学时决不可偏离。
3、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质。
“三步阅读法”的研究,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自主读书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和素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体现了“人人都能进步,人人都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目前,各年级学生初步养成了读通、读懂、读好课文的学习方法,阅读体验、自主探究、积极质疑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验班级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阅读课文的综合水平普遍较对口班级高0.2—0.3个百分点,学生的口语交流、听力写作、写字征文演讲等语文素质测试成绩逐年提高,发展态势良好,参加处级目标检测时实验班级也都名列前茅。
4、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课题的实施带动了大批老师参与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群体科研意识的增强,提高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一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我校语文教学已呈现出了指导学生去读通、读懂、读好课文的良好局面,课堂上出现了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书生互动、合作探究和活跃气氛。二是实验老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先后有6名老师成长为黄石、大冶两级骨干老师,张红兰、鲁丽等多名实验老师在市级以上语文评优课中获一、二等奖,有近1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获奖。
2、课题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
“十一五”课题研究以来,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实施深化研究,课题组成员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带头课改实践,带头撰写教学论文。全体语文老师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逐步在全校构建形成了“三步阅读法”的教学模式,并把模式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校各学科。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初步改变了分析串讲式的语文阅读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在多次的市级课题汇报课及市级评优课中,“三步阅读法”模式的应用成效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多次的市级教学视导和课题调研中,我校的课改工作、“三步阅读法”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领导专家的肯定,主持课题研究工作的副校长刘合平在2007年也被评为了黄石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大冶市小学教研工作先进单位。
六、课题研究反思
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进行了“三步阅读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尝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改变了语文教学中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的局面。但透过实验研究,发现的问题也不少,一是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脱节现象,课堂上部分老师在应用模式上还存在着畏难情绪;二是在这一模式操作过程中,在如何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上的方式、方法上,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已见成效,但在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好课文这个环节中,探究的目标过分分散,效果不是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