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法(大全)
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法,它是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轮流搭配而成。始于甲子,终于癸亥。一个轮回需要60年,称为一甲子。
传说在这60年里面,每一年天上都会派一位神仙出来值年,他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祸福,老百姓尊称这些神仙为值年太岁,60年就有60位太岁,所以统称为60甲子神。
太岁神从南北朝开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君:神名。太岁君,神也。道书以六十甲子,每岁轮值,掌理人间祸福之神,为值年太岁,俗称为岁君也。系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殷元帅者,商朝纣王之幼子也。幼遭国难,家破人亡,蒙申真人收为抚养,授以道法,後乃行道为神。秉性刚直慈仁,常为世人驱邪救难,天庭悉其功果,授以都雷太岁之职,掌地司汤儿院,综管人间祸福,祛除邪魅,奖善罚恶,为主宰人间罪福之神。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也。
【犯太岁】
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曰: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记载:“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因此,无论是那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困厄,身体多病变,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
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什么叫做犯太岁?犯其实即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
“年冲”即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蛇年,属蛇者即为年冲;
“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凡是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庙里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
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
【附表:六十太岁星君的姓名】(太岁名称有五种版本,这里全部列举如下)
版本一:殷雷镇宅中宫秘符-正一五雷显应坛
甲子金辨 乙丑陈才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訾广 乙亥吴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龚仲 庚辰章德 辛己郑祖
壬午陆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杰 乙酉蒋嵩 丙戌白敏 丁亥封济
戊子郑堂 己丑潘佑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斝
甲午章诚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康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焘
庚子卢超 辛丑汤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诚 乙巳吴遂
丙午文哲 丁未缪丙 戊申喻志 己酉程实 庚戌猊秘 辛亥叶坚
壬子丘德 癸丑林朴 甲寅张朝 乙卯万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黎卿 己未傅傥 庚申毛梓 辛酉石政 壬戌洪克 癸亥卢程
版本二:岁君解厄延生法忏-道藏辑要
甲子金辩 乙丑陈林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熹 壬申刘玉 癸酉康忠 甲戌詹广 乙亥伍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方仲 庚辰董德 辛己郑祖
壬午陆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杰 乙酉蒋崇 丙戌白敏 丁亥封济
戊子郑镗 己丑潘佑 庚寅邬柏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时斝
甲午章嗣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唐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焘
庚子卢超 辛丑杨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成 乙巳吴遂
丙午文祈 丁未缪丙 戊申俞昌 己酉程宝 庚戌倪秘 辛亥叶坚
壬子邶德 癸丑朱雍 甲寅张朝 乙卯万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黎卿 己未傅傥 庚申毛粹 辛酉石政 壬戌洪克 癸亥卢经
版本三:道教神仙画集
甲子金辨 乙丑陈材 丙寅耿章 丁卯沈兴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济 辛未李素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施广 乙亥任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先 己卯龙仲 庚辰董德 辛己郑但
壬午陆明 癸未魏仁 乙酉蒋崇 甲申方杰 丙戌白敏 丁亥封济
戊子邹铛 己丑傅佑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单
甲午章词 乙未杨仙 丙申管仲 丁酉唐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太
庚子卢秘 辛丑杨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诚 乙巳吴遂
丙午文哲 丁未缪丙 戊申徐浩 己酉程宝 庚戌倪秘 辛亥叶坚
壬子丘德 癸丑朱得 甲寅张朝 乙卯万清 丙辰辛亚 丁巳杨彦
戊午黎卿 己未傅党 庚申毛梓 辛酉石政 壬戌洪充 癸亥虞程
版本四:北京白云观-元辰殿
甲子金赤 乙丑陈秦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素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誓广 乙亥伍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伍仲 庚辰重德 辛己郑祖
壬午路明 癸未魏明 甲申方公 乙酉蒋专 丙戌向般 丁亥封济
戊子郢班 己丑潘佑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舜
甲午张词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唐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寿
庚子卢起 辛丑汤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成 乙巳吴遂
丙午文折 丁未缪丙 戊申俞志 己酉程寅 庚戌化秋 辛亥叶坚
壬子卸德 癸丑林簿 甲寅张朝 乙卯方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妙黎 己未傅税 庚申毛幸 辛酉文政 壬戌洪范 癸亥卢程
版本五:黄历
甲子金赤 乙丑陈素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素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誓广 乙亥吴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伍仲 庚辰重祖 辛己郑德
壬午路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公 乙酉蒋专 丙戌向敏 丁亥封齐
戊子郢班 己丑潘信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舜
甲午张词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康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寿
庚子卢起 辛丑汤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成 乙巳吴遂
丙午文折 丁未僇丙 戊申俞志 己酉程寅 庚戌化秋 辛亥叶坚
壬子邱德 癸丑林簿 甲寅张朝 乙卯方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姚黎 己未傅悦 庚申毛幸 辛酉文政 壬戌洪范 癸亥虞程
第二篇:干支纪年和纪日算法
干支纪年和纪日算法(怎样从已知年份和日期得到对应的干支纪年和纪日)摘要:
从已知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很简单: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和蔡勒公式很相像,如下:
g = 4C + [C/4] + 5y + [y/4] + [3*(M+1)/ 5] + d5 * 7(mod 60)= 55,即戊午的序号是55.这和上面的对照表的是一致的。一般地,若天干的序号为m,地支的序号为n,则干支的序号为:
x ≡ 6m[(Y-1)/100] + [(Y-1)/400] + D + 15,(3)
其中Y是年份,D是累积天数,[...]表示取商数,也就是只取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把G除以60,余数就是干支的序号。或者把G除以10或12,可以直接得到日天干和日地支。不过,和形式相似的求星期的公式一样,这个公式还不够简炼,特别是第一项(Y-1)*5,在Y为四位数年份时,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个较大的四位数或五位数,口算很不方便。
我们用推导蔡勒公式的办法,可以改进这个公式。先来看和年份有关的部分的改进。我们知道,按公历的置闰规则,一个世纪的总天数可能是36524天,或36525天。如果这个世纪中末尾为00的年份是闰年,这个世纪就只有36525天;否则就只有36524天。我们不妨称有36524天的世纪为“平世纪”,有36525天的世纪为“闰世纪”。对于平世纪,因为
36524 mod 60 = 44,所以,每过一个平世纪,同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4个序号。同样,每过一个闰世纪,同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5个序号。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计算每个世纪第一年(年份末尾为01)3月1日的公式:
G = 44C + [C/4] + 15,(4)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
而计算任一年3月1日的干支的公式也可以很快得到:
G = 44C + [C/4] + 5(y-1)+ [y/4] + 15,即
G = 44C + [C/4] + 5y + [y/4] + 10,(5)
其中y是年份后两位数字。
下面我们再列出每月天数:
月
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天
数
28(29)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减30后的
剩余天数 1-2(-1)1 0 1 0 1 1 0 1 0 1
如果把1月和2月看成是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同样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D’ ≡ [3*(M+1)/ 5] + d2 + i(mod 12)(奇数月i=0,偶数月i=6),(7)
其中,D’是从3月1日开始算起的累积天数,M是月份,d是日数。把(6)(7)两式和(5)式合起来,再进行适当的化简,就得到了计算公历任意一天的天干和地支的公式:
g = 4C + [C/4] + 5y + [y/4] + [3*(M+1)/ 5] + d1,可以看出它们的形式非常相似,区别仅仅是几个常数的不同。
尽管现在中国已经不用干支纪日了,但有时还是需要计算日干支的。比如,历法有所谓“三伏”和“入梅”“出梅”,都和日干支有关。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是指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入梅和出梅是指江南一带梅雨季节的开始和结束,本来是和气候有关的用语。但因为古代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无法准确预测三伏和入出梅的时间,所以就在历书上硬性规定几个日子作为三伏开始和入出梅的日子,这样确定一个大致的日期以备参考。现在虽然有了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但三伏和入出梅作为一种传统历法,仍然流传下来。
历法规定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开始,共十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开始,十天或二十天;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共十天。中伏的长度之所以不固定,是因为夏至、立秋的日期和庚日的日期是逐年浮动的,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可能是夏至之后的第五个庚日,也可能是第六个庚日。如果是前者,中伏就只有十天;如果是后者,中伏就长达二十天。注意如果夏至当天是庚日,夏至之后第一个庚日是指夏至之后第十天,而不是夏至当天,这时初伏第一天就是夏至之后第三十天。同样,如果立秋当天是庚日,末伏第一天就是立秋之后第十天,而不是立秋当天。入梅则是指芒种之后的第一个丙日,出梅是指小暑之后的第一个未日,也有同样的规定。
知道了这些,我们可以算一下2004年的初伏、中伏和末伏都是什么日子。这需要先知道夏至和立秋的日子。如果知道夏至是6月21日,立秋是8月7日,那么运用公式(8),夏至这天的g为:
g = 4 * 20 + [20/4] + 5*4 + [4/4] + [3*(6+1)/ 5] + 213 = 128,个位数是8,天干是辛。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夏至之后第29天,也就是7月20日,这天也就是初伏第一天。中伏第一天则是7月30日。同样可算出立秋这天的g为:
g = 4 * 20 + [20/4] + 5*4 + [4/4] + [3*(8+1)/ 5] + 73 = 115,是个戊日。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立秋之后第2天,也即8月9日,这天就是末伏第一天。由此也可知,2004年的中伏只有十天。同样可以由芒种和小暑两节气的日期,算出2004年的入梅日和出梅日分别是6月6日和7月15日。
反过来,知道了年干支和日干支,求相应的年份和日期就相对麻烦一点了。因为干支是循环使用的,所以必须先知道欲求对应年份和日期的干支是属于哪一次循环。比如我们预先用公式(2)算出来1864、1924、1984年都是甲子年,如果要知道戊戌变法是哪一年,首先要确定它是十九世纪末的事情,也即是属于1864年开始的这一个循环里。那么,我们用公式(1)可以算出来戊戌的序号是35,于是戊戌年就是(1864-1)+35=1898年。之所以要先减一,是因为甲子的序号为1,需要把这个序号先减去。
至于日干支,因为古书里的日干支总是和年、月配合使用的,所以不难确定它属于哪个循环。比如《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的日子是崇祯十六年三月丁未。崇祯十六年就是公元1644年。三月虽然是农历的三月,但我们知道农历的日期在公历里虽然是浮动的,但也不出一定的范围,比如农历三月初一,总是在公历3月22日到4月19日之间浮动。因此,先来算1644年3月22日的干支。我们有:
g = 4 * 16 + [16/4] + 5 * 44 + [44/4] + [3*(3+1)/ 5] + 223 = 320,个位数是0,z = g + 4C + 10 = 320 + 64 + 10 = 394,除以12余10,所以这一天的干支是癸酉,其序号为6*0-5*10+60=10。而丁未的序号是6*4-5*8+60=44,在癸未之后34天,因此三月丁未肯定是3月22日之后34天,即4月25日。这就是说,崇祯自缢的日子是1644年4月25日,这和查万年历的结果是一致的。
第三篇:公元纪年法教学设计
公元纪年法
一、教学背景
公元纪年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学生从七年级一开始学习历史,就会接触到历史纪年的一系列概念。所以通过一节微课的方式把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纪年概念和计算方法系统和全面的教给他们,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知道简单的公元纪年的方法及简单的年代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计算,使学生掌握公元前后年份的计算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纪年方式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公元纪年数轴了解这种国际通行的纪年方法。教学难点:公元纪年的推算
四、教法 学法
讲授法 学生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都知道今年是公元2014年。公元纪年法是世界上最通用的纪年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纪年的方法,这对我们今后历史课的学习将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新课教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1.了解公元纪年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观念。2.培养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一、任务明确了以后,我们就来学一下公元纪年这一概念,其实这一概念里又包括三个子概念。分别是公元、世纪和年代。下面我们来分别学习:
公元:即公历的纪元。以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往前推算,称为公元前某年(B.C.),往后推算,称为公元某年(A.D.)。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正式采用公元纪年。
世纪:公元纪年法把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年代:我们把一个世纪里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时间和年代的计算。
首先,时间差的计算。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的公式就是:A-B=C。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一个是公元前,一个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的公式就是:A+B-1=C 其次,世纪、年代的计算。世纪的计算,是在公元前或公元后年份的百位数字上加“1”。比如今年是2014年,就是21世纪。一般一个世纪中,最初20年称“初期”。比如今年是2014年就可以称为21世纪初。
二、中国其它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组合,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直到癸亥,共组成六十个单位,称六十甲子。
帝号纪年法: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纪年法,它用君主或王公的名号纪其在位的年次,如“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此种纪年法一直沿用至西汉初年。年号纪年法:“年号”是历代皇帝专门用来纪年的名称。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纪年始于公元前140年西汉武帝时期,以后新君即位,照例于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元,称改元。历代相承。其间一帝在位,往往多次更改年号,亦称改元。(譬如汉武帝在位54年,使用年号11个;武则天称帝15年,使用年号13个。)明清行一帝一元制,中途皆不改元。
年号一般用两字,偶尔也有三字(如南朝梁武帝用“中大通”、“中大同”)、四字(如武则天用“天册万岁”,宋太宗用“太平兴国”)的。
民国纪年法: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决定改用公历,但以民国纪年,由是1912年即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一直沿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六、教学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都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公元纪年的概念和推算方法。不过大家要想熟练掌握的话还要结合我为大家提供的进阶练习多加思考和练习。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大纪年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2.8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割香港;赔款2100万两。关税协定。
1858.8中英《天津条约》开放沿海沿江9个城市;英兵船可驶入口岸传教士可自由出入;赔款400万两。1858.8中法《天津条约》开入沿海沿江6个城市;法兵船可驶入口岸传教士可自由出入;赔款200万两。1860.10中英《北京条约》开放天津;割九龙;赔款800万两。
1860.10 中法《北京条约》开放天津;赔款800万。1895.4 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澎湖、台湾及附近岛屿;赔款2亿两;开放四个城市;允许日本在中国办厂。
1901.9《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允许各国在山海关到北京铁路沿线驻军;永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853年1月12日)(3)定都南京(1853年3月20日)(4)北伐和西征: 北伐(1853年5月8日—1855年5月31日)西征(1853年6月—1856年4月)(5)天京事变(1856年9月)(6)太平天国后期,重建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1.兴起(1843-1851)18432.发展(1851-1853)太平天国胜利进军1853年定都天京 3.全盛(1853-1856)军事:北伐、西征、天京城外破围政治:《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局限性 4.衰落(1851-1864)标志:1856年天京事变内因:政权异化、腐败、内讧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等;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0年 美国侵略朝鲜,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胜利; “一五”计划开始执行; 社会主义改造开始;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第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公私合营; 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万隆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提出发展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0年代中期,确立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58年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 三年天灾 1961年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60年代初 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 文革开始,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1967年 “二月逆流”;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71年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1976年 文革结束。1977年 恢复高考。1978年 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迎来又一个春天;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80年 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1982年 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 中英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香港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赢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1985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86年 提出和制定“863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 中共十三大召开,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90年代 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就业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1995年 江泽民提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7.1,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12.20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世纪末 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2000年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1年 北京申奥成功;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 中共十六大召开,形成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2003年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升上太空,首位宇航员是杨利伟。2008年 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
第五篇:中国古代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来历
中国古代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来历者。外国亦有这种纪年方法,如印度、希腊、埃及。十二生肖亦称“十二相属”,“十二属”。用于记录年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鸡等。赵翼《馀馀丛考》卷三十四谓十二相属之说在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属相,是用十二种动物为名称的纪年方法。如2002年是马年、2003年是羊年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呢?这种方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为了让人们根据时节耕作,就想办法教会人们纪时。后来,玉皇大帝决定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每过一年就更换一种动物,十二年后再重新换一轮。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动物的不同来纪年了。
消息传出后,天下所有的动物都想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位,好让人类记住自己,于是纷纷赶往天廷,接受玉皇大帝的挑选。玉皇大帝见动物们如此踊跃,十分高兴。他组织动物们进行比赛,谁胜了就可以入选。
第一场比赛是小老鼠和巨大的大象搏斗。老鼠机敏灵活,突然钻进了大象的鼻子,把大象急得团团转,赢得了动物们的掌声。于是,玉皇大帝宣布老鼠赢了,让它排在了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接下来的十一位胜出者依次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于是,十二生肖就这样产生了。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生动的神话,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其实,早在60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通过对天象的观察,发现了太阳和月亮一年要会合十二次,而且每次会合的位置都不同的现象。于是,古人将太阳运行一圈的轨道分为十二等分,即十二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为“地支”,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为了纪年、纪日,人们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为“天干”,与“地支”相互配合使用。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由来。
“天干地支”纪时的方法已经非常方便,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十二生肖与之配合呢?比如我们常听到“子鼠”、“丑牛”等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崇敬动物,对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有着一种图腾情结。比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蒙、维、藏族等,都有自己民族的十二兽法用以纪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种图腾情结就与天干地支联系起来,并用于纪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