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暨南大学线性代数测试题
线性代数测试练习题
一、选择与填空(每题2分,共40分)
a111、若行列式Da21a12a22a32a134a112a113a122a213a222a313a32a13a23。a33a31a231,则H4a21a334a31(A)-12
(B)12
(C)-24
(D)24
2、n级排列p1p2pn的逆序数与顺序数分别为p与q,则pq。
2x1x2x30
3、齐次线性方程组x1kx2x30有非零解,则。
kxxx0123(A)k4(B)k1(C)k1且k4(D)k1或k4
10421
14、四阶行列式D06024102,Aij是相应的代数余子式,则2A41A42A432A44 02kk5、A、B、C是n阶矩阵,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IA2(IA)(IA)(B)(AB)kAB
22(C)如果AB,则AB或AB(D)ABTTAB
OA
6、A、B为n阶可逆矩阵,则BOO(A)1BOA1(B)1OAOB1(A)1OAA1B1(D)OOO 1B
17、A为n阶矩阵,且r(A)n1,则r(A*)=
(A)1 或n1(B)0 或n1(C)1或0
(D)以上都不对。
8、A、B为3阶可逆矩阵,且A2,B3。则2(AB)。
9、已知向量(1,1,0)被向量组1(1,0,1),2(0,1,0),3(0,0,1)线性表出,则相应的表出系数是
(A)1,1,1(B)1,1,1(C)1,1,1(D)1,1,1
10、A是mn矩阵,r(A)r(0rn),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x0的任何一个基础解系都含nr个线性无关解向量;(B)X是ns矩阵,且AX0,则r(X)nr;
T1(C)是m维列向量,r(A,)r,则可被A的列向量组线性表示;(D)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比有无穷多组解;
11、已知mn齐次方程组Ax0,且r(A)r,1,2,,nr是方程组的nr个
线性无关解向量,则Ax0的基础解系为(A)1,2,,nr,12nr
(B)1,21,32,…,nrnr1,nr(C)12,23,…,nr1nr,nr1(D)1,2,,nr,12nr,12、A为n阶矩阵,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n;
(B)A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列秩为n;
(C)A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当x0时,Ax0;
(D)A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每一行都是非零向量。
13、设=2是矩阵A的特征值,则矩阵
12A的特征值是:。3(A)4343(B)(C)(D) 3434100
14、与矩阵A010相似的矩阵是 002110110101101(A)021(B)010(C)010(D)021 001002002002001
15、矩阵Ax10可对角化,则x。
100123
16、矩阵A1x2,B与A相似,且1、2、3是其特征值,则x。
001
17、A为n阶实对称矩阵,则
(A)A的n个特征向量两两正交;(B)A的n个特征向量是单位正交向量组;(C)是A的k重特征值,则r(IA)nk;(D)是A的k重特征值,则r(IA)k;
12x1
18、二次型f(x1,x2)(x1,x2)x的系数矩阵是。
432
19、设A、B是n阶的合同矩阵,则。
(A)A与B相似(B)AB
(C)A与B有相同的特征值(D)r(A)r(B)20、n阶对称矩阵A为正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二次型xTAx的负惯性指数为0;(B)有矩阵C使得ACTC(C)A没有负特征值(D)A与单位矩阵合同
二、计算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x111111y121、求实数x、y的值,使得0。
11x111111y01011
22、A111,B20,且AXBB,求X。10153x1x2x33
23、设线性方程组x1x2x32。讨论当取何值时,方程组有解和无解?
xxx2123并当有无穷多组解时,用导出组的基础解系与特解写出通解公式。
24、求向量1(1,2,1,5),2(2,1,1,1),3(4,3,1,11)的一组极大无关组,并用它表示其余的向量。
25、求正交变换xQy化二次型f(x1,x2,x3)3x1+3x34x1x2+8x1x3+4x2x3为标准型。并指出二次型的正、负惯性指数,和规范型。
三、证明题(每题5分)
26、证明:正定矩阵的伴随矩阵也是正定矩阵。
27、A是mn矩阵,证明:方程组Ax0与AAx0是同解方程组。
T22
第二篇:线性代数阶段测试题
线性代数阶段测试题
(一)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
abc111123=-5a-2b+3c_________。1.行列式21413252.行列式的代数余子式A31=-42__________, A23=-10__________。
3.若将行列式D的某两行互换,再将其中某一列每个元素都反号,则行列式的值 _I 不变_________。
4.若行列式每行元素之和都为零,则此行列式的值为 0__________。31ax1bx2mcxdx2n的系数满足 m不等于n_________时,方程组有唯一解。5.线形方程组
1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
31125231.若 A.0 B.30 x2=2,则x(D)C.7
D.4 0002.d00c00b00a002(D)
A.abcd B.-abcd C.2abcd D.-2abcd 102 3.0233137044534中的代数余子式A34为(B)
A.0 B.36 C.12 D.-12 4.将n阶行列式D中所有元素都反号、形成的行列式的值为(B)A.0 B.D C.-D D.(1)D na11a12a31a32a13a112a123a13a21a22a235.若 A.D B.2D C.-6D D.6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5分)
a212a223a23a33=D,则a312a323a33(D)
12x2x1132=0,方程的解为x(AD)1.若 A.1 B.2 C.0 D.7 E.-7 2.以下哪些情况,行列式的值为零(ACE)A.行列式某行元素全为0 B.行列式某列元素的余子式全为0 C.行列式某行元素全部相等 D.行列式两行互换
E.行列式某两列元素对应相等
axb03.c0dx(BDCE)
abx0cd0x A.ab0xb0 B.cdx0dx
ab0xb0 C.0dxcdx axb0axb0cd0x D.axc0E.b0dx
4.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行列式的值一定不变(CDE)A.行列式转置 B.行列式两列互换
C.行列式某一列元素全部反号 D.行列式某两列元素全部反号 E.行列式的第一行乘以2,最后一列乘以2
a11a12a13a21a22a23a31a32a33,记A11是元素a11的代数余子式,则(BCX)
A.a12A12a22A22a32A32A 5.设A= B.a11A13a21A23a31A330 C.a11A11a12A12a13A13A D.a11A12a21A22a31A32A E.a21A12a22A22a23A32A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
x1220x202x11.解方程:=0 ——答: X1=0,X2=1,X3=-1 a11a12a31a32a136a115a114a12a13a21a22a232.若——答: =12
6a215a214a22a23a33=2,求 6a315a314a32a33
2131123.求51——答: X=5 41x57162中x的系数 231302511962 1114.计算2——答:-26 5.若某四阶行列式第三行元素依次为a312,a327,a332,a345对应的余子式依次为M31——答: =12 6,M321,M333,M342,,求此行列式的值。
1236.已知1111257210x71= 0,求x。
——答: X=-5.5 010...00...002...............07.求n000...n10...0
——答: 0.5n(n-1)
3x15x2x342x13x22x335x4x2x2238.用克莱姆法则求解方程组:1
——答:
五、证明题(5分)
x1x2x3b1x1x2x3b2xxxb233对于任何实数b1,b2,b3, 都有唯一解。当λ≠1和-2时,线性方程组1——答:
第三篇: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测试题参考答案
“线性代数”测试题参考答案
1102001.设矩阵A121,B050,问:A是否可逆?若A可逆,求A1B.(15分)223005
解:因为
110100
A121111341„„3分
223243
所以A可逆。利用初等行变换求A1,即
110100110100
121010011110
2
23001
043201
1101001100
0111101
01053
01641
000164
100
431
010531
001641
431
即A1531
„„10分
641
由矩阵乘法得
431
A1B5312008155
05010155„„15分
641
00512205
2.当取何值时,线性方程组
x1x2x42
x12x2x34x43
2x13x2x35x42
有解,在有解的情况下求方程组的全部解.(20分)
解:(1)因为
01 11
1A1
21 0
0
211012
011321431
315201132101211310003
101
当3时,r(A)= r([A B]),所以方程组AX=B有解.„„5分(2)3时,由
2110110121
011301131
1
00033000000
得AX=B的一般解为:
x1x32x41,其中x3,x4为自由元„„10分
x2x33x41
令x3= 0,x4= 0,得特解X0 =(1,1,0,0)对应的齐次方程组AX = O的一般解为
x1x32x4,其中x3,x4为自由元
x2x33x4
令x3=1,x4=0得X1=(1,1,1,0);
令x3=0,x4=1得X2=(2,3,0,1).„„17分AX = O的一个基础解系为:{ X1,X2 }.
AX = B的通解为:XX0k1X1k2X2,其中k1,k2为任意常数.„„20分
1,5,2),3.设向量组1(1,2,4,1),2(4,8,16,4),3(3,4(2,3,1,1),求这个向量组的秩以及它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15分)
解:因为
1
2
(1 2 3 4)=
41
48164
3152
23 11
10
00
4000
3571
21
070710
4000
3100
2
1„„8分 20
所以,r(1,2,3,4)= 3.„„10分
它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是 1,3,4(或2,3,4).„„15分 4.用配方法将二次型f(x1,x2,x3)x12x1x24x1x32x22x2x36x3化为标准型,并求出所作的满秩变换.(15分)解:
f(x1,x2,x3)x12x1x24x1x32x22x2x36x3
(x1x24x32x1x24x1x34x2x3)(x26x2x39x3)7x3(x1x22x3)(x23x3)7x3 令
y1x1x22x3,即得
f(x1,x2,x3)y1y27y3由式解出x1,x2,x3,即得
y2x23x3,y3x3(*)
x1y1y25y3
x2y23y3
xy
33
或写成x1115y1
x2013y2 1x300y3
5.用配方法将二次型f(x1,x2,x3)4x1x22x1x32x2x3化为标准型,并求出所作的满秩变换.(15分)
x1y1y2
解:做线性替换x2y1y2,(*)
xy
33
得f(x1,x2,x3)4(y1y2)2(y1y2)y32(y1y2)y3
4y14y24y1y3 22
1用配方法,得f(x22
1,x2,x3)4(y12
y23)4y2y3
令z1
1y1
y3,z2y2,z3y3(**)即得f(xx2
1,x2,3)4z14z2z3
x11
z1z2z3
由(*)和(**)式解出x
x11,x2,x3,即得
2z1z22z3
x3z3
1
x1
112或写成1z1x211x2300
1z2 z3
6.试证:设n阶方阵A满足A2I,AAT
I,试证A为对称矩阵.(10分)证明:因为 A2I,AAT
I且
AT
IAT
A2
AT
A(AAT)AIA
所以A为对称矩阵。„„10分7.设A,B同为n阶方阵,I为n阶单位矩阵,且A=1BI),若B2=I,则A2
=A.(10分)
证明:因为
A2-AA(AI)=1
BI)(BI)
=1
(B2-I)0
则A2
=A
第四篇: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
一、前言:
暨南大学是中国一所极具特色的学校,其出名不仅由于它在近代的各种跌宕起伏的变迁,更在于它是一所对外开放的大学,它融合了许多国家的学子,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发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发扬着中华民族有容乃大的品格,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东西方文化的人才。
二、学校简介:
暨南大学是由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三方联合共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教育部领导的一所具有文、史、理、工、医、经、管、法、教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996年成为了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之一。暨南大学为中国最早开设商科教育的国立高等学府之一,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也是中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暨南大学学科健全,同时具备“国际性”、“外向型”的特点。名牌专业以经管新闻为主。现位于中国广东,现任校长胡军。校训“忠信笃敬”
三、历史轨迹 :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将暨南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南京时期(1906——1923)
暨南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国内第一所华侨学府——暨南学堂。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海外华侨的人数已达700万之多。这些身在海外的华人饱受殖民统治者的歧视与压迫,甚至连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于是华侨归国学习的要求日益强烈。起先清政府认为“人民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将华侨视为“化外之民”。后来迫于内外交困,清政府不得不改变其侨务政策,并开始关心华侨教育。暨南学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上海时期(1923——1941)
暨南学堂停办以后,海外华侨和国内教育界人士都强烈要求恢复暨南学堂,却遭到袁世凯的百般阻挠,直到1917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才批准恢复暨南学堂。在黄培炎的主持下,暨南学堂于1918年在原校址复学,并改名为国立暨南学校。当时学校设有中学部和师范科(中专性质),已由补习学校的性质过渡成正式培养归侨子弟的学校了。1919年,中学部(旧部四年毕业)在三年级以上分为文科和理科。1921年夏,增设商科大学——又称国立暨南商科大学,后迁至上海,与当时的国立东南大学合办上海商科大学。1922年,在南京增设女子中学部,同时原与东南大学合办的上海商科大学开始在真茹独立办校。1924年,商科大学三、四年级停办,南京部分全部迁到上海真茹。学校人数升至500余人,学科类别也由五系增至八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上海真茹的国立暨南学校改组为国立暨南大学。
福建建阳时期(1941——1946)
1941年,鉴于时局日益艰险,学校未雨绸缪,着手为内迁做准备,在福建建阳童游镇设立分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暨大师生从上海出发,经长途跋涉,于1942年6月抵达建阳,遂将分校改为校本部。抗日战争结束后又回到了上海一段时间。
广州重建时期(1958——1970)
此时的暨南大学虽然仍力图继续按照侨校的特点进行办学,无奈在几经战乱之后,侨生生源锐减,因此暨南大学不得不再次停办。随后,暨南大学的院系分别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当时仍愿意归国学习的部分侨生被安置于燕京大学(后属北京大学)。
解放几年后,华侨归国学习的愿望再次高涨。1958年9月,在原广州华侨补习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以后,暨南大学终于再度开学。然而由于其侨校的特殊性质,在文革时期第三次停办,当时学校的院系被胡乱并入了其他院校,校址则让出来给了第一军医大学。直到1978年秋,经过多方努力,尤其是在叶剑英的大力支持下,暨南大学得以再次复校。
现状
如今的暨南大学,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特色明显。海外及港澳台学生高居全国高校之首,来自境外的研究生占全国高校海外及港澳台研究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无愧“华侨最高学府”的称号。
暨大被称为“中国第一侨校”。1906年清政府为“宏教泽而系侨情”设学于南京。1960年许多东南亚华侨青年来暨南大学学习汉语,其中以印度尼西亚侨生最多。其中每4个人中就有3个是来自东南亚的侨生,当时暨南大学就被誉为“华侨学生的摇篮”。
四、暨南大学历届领导人
暨南学堂创办人 端方
暨南学堂堂长 国立暨南大学校长 郑洪年(1907-1909.1,1927.6-1934.1)
暨南大学学堂堂长 杨熙昌(1909.1-1911.10)
国立暨南学校校长 赵正平(1918-1920夏,1921秋-1925夏)
国立暨南学校校长 柯成懋(1920夏-1921秋)
国立暨南学校校长 姜琦(1925秋-1927夏)
国立暨南大学代代校长 沈鹏飞(1934.1-1935.7)
国立暨南大学校长 何炳松(1935.7-1946.5)
国立暨南大学校长 李寿雍(1946.6-1949.5)
暨南大学校长 陶铸(1958.6-1963.1)
暨南大学校长 陈序经(1963.1-1964夏)
暨南大学校长 杨康华(1964.3-1970.3,1979.8-1983.10)
暨南大学校长 梁灵光(1983.10-1991.6)
暨南大学校长 周耀明(1991.6-1995.12)
暨南大学校长 刘人怀(1995.12-2005.12)
暨南大学校长 胡军(2005.12-至今)
主要校长风采
创始人:端方,清朝晚期,两江总督、朝廷重臣端方于1905年呈递5筹设暨南学堂6奏折,获清政府批准,并在南京筹办招收归国侨生的暨南学堂。1907年3月上旬,首批来自爪哇的归国侨生抵达上海,然后转到南京,这是华侨学生回国求学开始。1907年3月23日,暨南学堂正式开学,国内第一所华侨学府从此诞生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暨南学堂被迫停办。虽然学堂仅办了4年多,但为华侨学生回国求学打开了大门。暨南的名字已传遍南洋,为后来暨南学校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激发了海内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各地华侨热心办学。
郑洪年,(1907-1909.1,1927.6-1934.1)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郑洪年为校长。郑到职之后,即提出改组与扩建计划。他表示:“鉴于侨胞处于殖民政府铁蹄之下,受尽帝国主义之蹂躏,暨南教育非提高程度,扩充为完善大学,不足以增进侨胞之地位,不足以谋适应其特殊环境,不足以使华侨父老咸达自由平等之目的。”并计划将暨南学校/扩充为一完善之大学,改商科为商学院,并增设农学院、文哲学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艺术学院五门,以期从质量上完成华侨之最高学府。使华侨子弟得享受世界高深的知识,与祖国优美的文化,以为他日参加祖国一切运动,及提高华侨地位之准备1927年9月5日,国立暨南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此时,商科大学改为商学院,原有系科改组为工商管理学、银行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以及普通商业学等5科,继续招生,4个年级俱全。经过两年的努力,至1929年,除商学院外,相继成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其中文学院下设中国语文学、外国语文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社会学4个系;理学院下设数学、物理学、生物学3个系;教育学院下设教育学、心理学2个系以及师资专修科;1930年又成立法学院,下设法律系及外交领事专科。至此,国立暨南大学拥有5个学院、16个系和2个专科,成为一个完全的大学。
廖承志,(1963.2-1970.3)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20世纪50年代后期,筹建一所全日制、正规的华侨高等学府的条件基本成熟。为适应侨生回国升学的需要,在陶铸、廖承志等的大力推动下,1958年9月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时任中央侨务委员会主任的廖承志,对暨南大学的重建工作始终予以热情关怀。他认为暨南大学办学目的就是接纳海外的炎黄子孙,让大家共沐中华文化。当广东开始筹建暨南大学时,中侨委即拨专款人民币100万元资助。廖承志主任还身体力行,多次莅校视察指导工作,就如何办好暨南大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如1960年11月,在听取广东省副省长、暨南大学建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嘉人关于暨南大学工作的汇报后,他就暨南大学的发展规模、专业设置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
1962年3月7日,中侨委廖承志主任到暨南大学视察工作,他对陶铸校长提出的新的办学方针作了具体的补充,并要求学校草拟贯彻新办学方针的方案。同年3月下旬,在北京听取暨南大学王越副校长的汇报时,又着重指出:/各科系专业不宜设置过多,新闻及对外贸易专业应招收侨生;暨南大学还须艰苦奋斗,搞好基础课,提高教学质量。他对师资问题也十分关心,积极向暨南大学推荐师资人选。五六十年代在侨务工作中仍存在左倾思想,华侨的身份被人怀疑,同时华侨对国内的政治教育也心存顾虑。他针对学校任用人才存在的偏向问题着重强调:物色师资时对政治素质应作全面、正确的权衡。针对暨南大学招收华侨、港澳学生和台湾省籍学生较多的情况,他指出:/华侨、港澳学生在各方面都同国内学生不同,有其特殊的地方,不能简单化,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正确地、耐心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工作,使学生好像在家里一样感到温暖。
在他的过问下,1961年8月11日,中侨委与教育部联合发出了有关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暨南大学主要招收归侨学生和港澳青年。
现任校长:胡军,教育领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原有的教育体制沿袭多年,积弊已深。去年教师节前夕,汪洋书记到暨南大学要求为高校教师创造一个可以凝心静气钻研学问的环境。随后,暨大启动了一项名为“宁静致远”的工程。
针对这些问题,暨南大学校长胡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多次提及改革之难:大学改革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要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改变沿袭多年的成规,树立真正的大学文化和形象,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不仅要勇于改革,更要善于改革,要学会“软磨硬泡”。对于大学改革,他有三点主要观点。1.“三风”建设,不在强制而在自律。2.改革难点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
3.人才培养注重原始创新能力
五、大学主流思想变革
1.恪守“忠信笃敬”校训
暨南大学 “忠信笃敬”的校训出自 《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校训具体何时由谁首先提出已无从考究,但现在流传下来的校训是30年代曾主事暨南11年的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何炳松的题词。暨南办学命途多舛,曾几度播迁、停办,解放后在广州重建的暨南大学,原有校训已不复存在,直至1994,年才正式恢复 “忠信笃敬”校训。
“忠信笃敬”的本意是“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学校恢复校训后,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给校训注释了新的内涵。校训的恢复和沿用,不仅充分体现了暨南大学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更给予暨南师生以极大的鼓舞与鞭策,并以此为准绳,自律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对搞好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品位,对外树立良好品牌具有深远的意义。
2.倡导“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的暨南精神
暨南师生历来就有爱国爱校的传统,早在20世纪20年代,暨南迁入上海真如不久,就有大批富有爱国热情的侨生和国内生积极投身到国内兴起的反帝反军阀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暨南师生不论是在上海“孤岛”,还是在建阳山城,均以各种形式积极进行抗日活动,被称之为“东南民主堡垒”。在这些斗争中,较为著名的是1940-1941年的“上海孤岛”时期,学校处在日伪势力的四面包围中,但暨大师生有坚定的爱国立场,坚持民族气节,不向日伪低头,表明学校的态度是“汉曹不两立,忠奸不并存”。在日寇攻入租界后,暨大师生悲壮地上完著名的“最后一课”后关闭学校,以示不做日伪统治下的顺民。著名文学家、时任暨大文学院院长的郑振铎教授在《蛰居散记》一书中记述了暨大的“最后一课”的情景。解放后,在广州重建的暨南大学继承了先辈们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的光荣传统,力求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吸引更多的港澳台、海外学子前来求学,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鉴于暨南大学的办学成就与地位,在学校建校90周年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欣然为学校90周年校庆题词:“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给暨南师生和各地校友以莫大鼓舞。全体师生众志成城,自强不息,努力工作,在199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之后,学校正式发文,确定以江主席的题词“爱国爱校、团结奋进”作为暨南精神,并号召全校师生以此为精神动力做好本职工作。正是这种精神的鼓舞,近年来,暨南大学走上了跨越式的发展轨道,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
3.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要抢占高等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获得海内外学子对学校的认可,暨南大学适时对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01年建校95周年前夕,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提出了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即遵循“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办学理念,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侨校”是暨南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学校办学的特色和生命;而“名校”则是要求学校上水平、上档次,跻身一流行列,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所在。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求学校在保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特色基础上,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海内外对学校的认可度.参考资料:
1.360百科——暨南大学 2.暨南大学官方网站
3.3.360留学网——暨南大学
4.卢建民,夏泉,UIS视角下暨南大学的品牌战略 5.暨南大学校史编写组,暨南校史,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暨南大学校史
暨南大学校史
○1911年一落
○1918年复校
○1949年再落
○1958年再复
○1970年三落
○1978年三复
1925年10月,只有师范文凭的曹聚仁被聘到国立暨南学校大学部,“一本正经做起教授来”。那时,国立暨南学校已经从南京迁到上海的真如。同事帮曹聚仁找了一位帮工的女佣,但女工的亲友们一直弄不清楚,“济南大学”为什么不在山东而在上海的乡间?“暨南”的校名,更让她们糊涂。曹聚仁对她们讲了好多回、“可是又是'尚书',又是'尧典',又是什么'朔南暨',太不容易搅了。”
时至今日,暨南大学的学生仍不乏这种尴尬。介绍学校时,总要在前面加上“广州”二字才能讲清。今年3月前,在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上搜索“暨南大学”,还曾被好心地提示,“你要找的是不是济南大学?”
为着复杂的校名,让曹聚仁会忍不住“真想打他几十板手心”的端方,就是百年前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的创办人。
1906年,两江总督端方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允许“南洋各岛及檀香山、旧金山等处侨民”回南京读书,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之后,在南京薛家巷成立专门学堂,并取《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之意,命名“暨南学堂”,意为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和文化教育传播到南洋等海外各地。
2006年11月16日,暨南大学将自己的历史渊源追溯到百年前的暨南学堂,隆重纪念学校的百年发展。
1906:端方奏请成立暨南学堂
1908年,新加坡华侨学生林邦彦被当地侨会选派到暨南学堂读书时,学校的老师除了举人、贡生、秀才外,还有日本和德国的留学生。有位老举人上国文课时唾沫四溅,遭到印尼侨生的反对,差点罢课。
学堂为侨生定制了统一的校服,全用黑色,黑革履,黑呢帽,帽边镶金丝线。出门旅行的时候,俨然是陆军学生,威风凛凛。在回忆录中谈到郊游时,林邦彦更是对骑小毛驴的技巧津津乐道。
与他同批的还有后来成为新加坡大学校长的李光前。一次骑毛驴出去玩时,李光前跌掉了两颗门牙。
当时的南京市民称他们为“洋少爷”。在市民们看来,这帮学生面色黝黑,穿着奇装异服,说着不知哪国的“鸟语”,还擅长打架,虽然出手大方,实在让人敬而远之。
林邦彦是从新加坡回国求学的第一批华侨学生。为防止倭寇和来自海上的反清力量,清政府长期厉行海禁政策,严禁官民出洋,并把海外华侨视为“化外顽民”、“天朝莠民”。海外华侨在居住国遭受欺凌和屠杀,清政府反而认定是“孽由自作”,“朝廷概不与闻”。
一直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才不得不调整侨务政策,于1893年正式宣布废除海禁,将海外侨民与内地人同等看待。
1901年实行“新政”后,清政府更鼓励国内师生到南洋各华侨学校执教。随着海外侨校的增多,清政府及沿海督抚还不断派人到南洋各地“劝学”、“视学”,调查南洋华侨教育的情况。
1905年,端方受清政府委派,作为五大臣之一出洋考察宪政。端方从欧洲回国,途经南洋,受到当地华侨商人和华侨学校师生列队欢迎,“大为感动”。在林邦彦看来,这是促使端方奏请成立暨南学堂、免费招收华侨学生回国就学的原因之一。
1906年11月,被派到南洋考察华侨教育的钱恂,这位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的兄长,从爪哇拍电报给端方,说大约有30名华侨学生想回国在南京念书。已经是两江总督的端方立即表示赞同,之后上奏朝廷。
1907年2月底,第一批华侨学生21人抵达南京。3月23日,暨南学堂正式开学,成为国内第一所为培植海外华侨子弟而设的学校。为表示重视,端方还亲自与21名侨生及全体教职工合影。1909年时,学堂有学生167人,来自爪哇的有70多人。1911年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入川前,端方还给每个学生送了一幅自己的肖像。
1910年进入暨南学堂的陈维龙,是来自吉隆坡的侨生,在回国前,念过几年私塾和半年新学堂,经学很熟悉,英文、算术却很差。回国后又发现自己缺乏中国历史知识,为此,陈维龙特意向国文老师请教,老师回答说,“那很简单,你把《纲鉴易知录》看一看,就能应付裕如。”当时南京书店无存货,陈维龙赶紧向上海商务印书馆订了一套,“收到时把我吓昏了,原来它一套书一共有一百几十册”。
陈维龙英文不好,却又碰到一位留学日本的英文老师。他一直记得这位老师教的英文对话:“请问先生贵姓?”(What is your honourable sirname?)“敝姓陈。”(My humble sirname is Chen.)
让陈维龙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教经学的江先生,背后被学生称为“江道德”。他最喜欢说“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为人确也规矩中正。遇有学生犯错,他并不责罚,反而约他们到家中喝茶,细声细气地讲道理给学生听,让他们记起自己的抱负和父母的期望。往往学生都“痛哭流涕,声明要痛改前非”。
暨南学堂的第一首校歌,据说歌词是游历南洋多年的康有为所写。不过陈维龙念书的时候,唱的校歌是另外一首《孔子颂》,歌词是“圣德与天齐,大哉孔子何巍巍,一匹夫虽未自称南面,救世心万古昭垂”。
暨南学堂的学生是没有了辫子的一群。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驻守南京的张勋领着“辫子军”攻进南京城后,曾运来大炮对着暨南学堂。学堂赶紧把学生送到上海避难,大部分侨生返回南洋,小部分参加了革命军,而暨南学堂也因此停办。
1927:郑洪年升级国立暨南大学
1917年,战事稍停。11月1日,教育部批准恢复暨南学堂,委派江苏教育司司长黄炎培为筹办员。黄炎培邀请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中华学校校长赵正平共同筹划恢复暨南。
他们很快拟定了《暨南学校章程》和《暨南学校规复宣言并招生启》。“招生启”介绍了暨南学校创办的缘由:“今将原有之暨南学校从新恢复,扩充规模,改良办法,分设专科,并经营有利于华侨教育之各种事业,总以华侨子弟回国者得受适宜之教育,造成有用之青年,以增进华侨文明程度,发达华侨实业为宗旨。”
1918年3月1日,暨南学校补习科正式开课。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校长为赵正平。5月,开始招收内地学生,以便与侨生互相取长补短。9月9日,暨南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当时有侨生70人,内地生40人。
暨南学校将“忠信笃敬”作为校训,并由清末状元张謇亲笔书写匾额,取意孔子的《论语》:“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923年,为了适应学生的增多,并创建大学部,暨南学校从南京迁到上海的真如。真如是宝山县下的小乡镇,离上海十余里地,有沪宁火车经过。
赵正平之后,暨南原教务主任姜琦接任校长职务。姜琦思想开明,在他治下,暨南学校更进一步扩充发展。但暨南学校升级为“暨南大学”,还是要等到1927年6月郑洪年上任。
在曹聚仁心目中,真正能体现暨南精神的正是姜琦、郑洪年两位校长主政的时期。“那便是侨生最多,富有青春力朝气蓬勃的时期”。
郑洪年曾师从康有为,1927年起历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交通部、工商部、建设部次长等各种职务,对教育问题也非常重视,以教育救国为己任。1907年首次归国的21名侨生到达上海后,也是由郑洪年接到南京。
担任暨南学校校长后,郑洪年力主将商科改为商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农学院、文哲学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和艺术院五门,将暨南学校扩充为当时惟一的华侨大学---国立暨南大学。
郑洪年希望从质量上完善华侨之最高学府的创建,“使华侨子弟得享受世界高深的知识,与祖国优美的文化,以为他日参加祖国一切运动,及提高华侨地位之准备”。他主张“知行并进,实事求是”,将应用技术课程作为大学的必修课;强调华侨的需要,开设《南洋概况》为全校的必修课;还规定每个本科生要掌握两门外语,第一外语为英语,第二外语从法、日、德、荷兰、马来五种文字中选一种。国内生则必须从荷兰、马来文中选一种,以便毕业后派到南洋服务。
郑洪年曾说,“余任事之初,以集中人才为先图,其学有所长,德行足为学子表率者,无远近皆以礼先之。”鲁迅、蔡元培、马叙伦、胡适、郑振铎等都曾应邀到校讲演。夏?尊、周谷城、周建人、曹聚仁、潘序伦、潘光旦、叶公超、梁实秋、许德珩、洪深、黄宾虹、陶冷月、孙大雨等人则被延聘来校任教。
曹聚仁在暨南学校教外国学生读《浮生六记》、《老残游记》;教中国学生读《天演论》、《拊掌录》。在他看来,这些思想方法论和文学批评一类的著作,在过渡时代,对于语文入门,是非常有用的。而他所用的教材,多取自周氏兄弟的《域外小说集》、林琴南的《拊掌录》这样用古文体翻译的西洋文学名著,“一方面可以养成青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一面也介绍了西洋文学名著”。
在真如时期,暨南学校的侨生占了学生总数的95%以上,“每逢假日,真如车站一眼看去,都是戴着形形色色的帽子、近于'小黑炭'型的小伙子。”
真如时的暨南大学,学生最多时有1700多人,这让校史专家马兴中印象最为深刻。在解放前,大学规模能上千人就已经不错了。
真如乡间的农民则把暨南师生看作另外圈子中的人,学生被当成从海外回来的王子,“腰缠十万贯,骑鹤来上海”。“因此,他们的鸡也特别值钱,鸡蛋也比上海的贵”。曹聚仁在回忆录中说。
“一?二八”事变后,暨南大学的师生积极参加救亡图存的运动,引起了国民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1934年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以“视察教育和筹募基金”的名义,调郑洪年前往南洋。校长职务由沈鹏飞代理。
1935年,历史学者何炳松接任校长。
何炳松就职后,在第一次全校大会上指出:“现在国势阽危,国难严重,许多人已经无书可读……我们在有书可读之时,应努力读书。”他提出的培养目标是:“要造成复兴民族之斗士,不要造成争权夺利的政客。况且暨南比其他大学另有特殊之使命,将来本校毕业同学,必须能向海外发展,能在外界立足”。
之后“八一三”事变,真如成为战火的中心,暨南大学只能再度播迁。1938年,暨南大学迁到上海公共租界。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为日本军占领,暨南大学又播迁到福建建阳。
1945:何炳松掌校10周年
“不准穿裙子”
文革初,华南师范学院的一群红卫兵要来暨大“造反”,声明要“剃光飞机头,剪光牛仔裤”,还要肃清穿裙子的“资产阶级小姐”,暨大学生以“穿裙子”为主题跟他们展开辩论。暨大主张“可以穿裙子”,华师坚持“不准穿
裙子”。暨大论证人类穿衣是以穿裙子开始的,并且男女不分,如果不准女人穿裙子,也应该禁止男人穿裤子。结果暨大大获全胜。
演说会是暨大的一项传统。早在1925年,学校就成立了演说会,每周开展一次演讲。1929年的上海高校演讲比赛中,暨大学生夺得国语演说冠军和英语演说冠亚军。
1943年,18岁的福建少年陈默从南平考入国立暨南大学,选了国际贸易系,因为“可以赚洋人的钱”。入校前,陈默已经知道“何炳松”这个名字,他高中念的外国历史课本就是何炳松编的。
那时,何炳松已经在国立暨南大学当了8年校长。他还需要在校长位子上苦苦坚持3年。
何炳松由官费送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史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他在国内最先传播鲁滨逊的“新史学”,力图以西方史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中国传统史学精华。1935年1月,他与王新民等9人联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提出“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应以“此事此地的需要”为基础,保持中国的特殊性,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加以批判地继承,同时也对欧美文化进行批判地吸收。这就是现代史上有名的“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体现在治校上,何炳松大力提倡“忠信笃敬”的校训,重视道德教化,以传统文化培养侨生的品格;主张学以致用,学术救国;在学术思想上,同样兼收并蓄,还在1944年邀请《资本论》的译者之一王亚南到校讲座。
陈默认为何炳松校长“很了不起”。一方面,可以跟教育部要到钱,虽然经费很少,但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还是很买何炳松的面子;第二,何炳松在教育界、知识界威望很高,能够请到那么多有名的教授,到福建建阳那样艰苦的山区教学。
回想当年的艰苦,暨大校友总会副会长陈默很感慨。点的桐油灯,能用两根灯草就很不错了。作为校舍的孔子庙,也没有灯,上课就需要早早去,抢靠南的、窗户边上的座位,才不会太费眼。
何炳松在一次周会上流着眼泪说:“大家生活太苦了,我都知道,点灯的桐油买不起,作笔记的墨水买不起,先生们的太太,有做小生意的,赚那么一角钱二角钱,有的教授连换洗长衫也没有……”
1944年,数位教授提议在1945年6月隆重举行纪念何炳松校长掌校10周年活动。他们在提案中说:“本校虽有四十年之历史,校长任职十年者以何先生为第一人;国内各大学校长能任职十年者亦殊不多见。况何先生接事于校局兀臬之际,支撑于困难严重之时,经营擘划,艰苦卓绝,校誉日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尤能不避艰险,毅然内迁。上海大学不啻十数,而能完全内迁者,仅有本校,大学校长内来者,仅有何先生一人。”
1945年6月1日开始,纪念活动持续了3天。毕业学生自发为他排演了平剧晚会。徐克仁当时在《群英会》中扮演周瑜,他回忆选平剧的原因是,全校师生都知道何校长对昆曲有特殊研究,但学校里没人会唱,他们决定排演平剧以代。
印象中,陈默还记得何炳松爱喝点小酒,但生活清贫,只能拿乡间的黄酒代替。在10周年活动的晚宴上,200多名毕业生每位“奉半觞为寿”,何炳松“一一尽之无难色”。
1945年8月,抗战终于胜利。暨南大学开始着手迁回上海的事宜。何炳松惨淡经营,呕心沥血,都要找到合适的校址了,却被一纸调令发到国立英士大学当校长。他曾给学生阮毅成发过电报,称“不得已力疾拜命”,准备鞠躬尽瘁了。但因长期劳累过度,1946年7月病逝于上海,时年56岁。
郑振铎在悼念文章中写道,何炳松“做了十多年的暨大校长,暨大的学术空气始终是纯洁的。……学术研究的自由,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干涉。”
任过台湾《中央日报》社长的阮毅成认为,何炳松的史学是可以与梁启超并称的。梁启超晚年不问政治,专心著述讲学,留下许多著作。而何炳松的西洋通史,临死前还缺三分之一没有完稿。
暨南大学复员回沪后,受内战影响,侨生比例非常低。曹聚仁1949年春重回暨大教书时,他班上30多个学生,侨生仅3人。
1949年,暨南大学只有20余名教职员和40余名学生追随时任校长的李寿雍去台湾。
1949年6月,暨大被接管。7月12日,暨大教授陈炳相向军管会要求取消人类学系,理由为人类学目前所教内容“为反动课程”,学生人数极少,且“多要转系”。
8月2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表军教字第一号命令,将暨南大学恢复为华侨高级学府,原有文、法、商及理学院分别并入复旦及交通大学,地理学系并入南京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人类学系并入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暂时停办。
1958:复办;1978:再复办
在1935年那场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中,跟何炳松的“文化本位”针锋相对的,是陈序经的“全盘西化”。28年后,陈序经也来到暨南大学担任校长。
1958年,在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大力扶持下,暨南大学得以重建。陶铸担任了重建后的第一任校长。陶铸将暨南大学的办学方针确定为“办成尽可能符合海外侨胞的愿望与要求,具有特色的综合性华侨大学”。并进行院系调整,以“面向华南,面向东南亚,面向亚热带,面向海洋”。
“文革”中,这被批判为“让暨大在1958年的大跃进声中上马,暗地里却又死抱着要把暨大办成资产阶级大学的罪恶计划不放。”
现在是校史专家的马兴中,1961年进入暨南大学中文系。他记得那时候除了文科生,暨大的理科生也要学习中文写作。而且,学校里还开了“西方经济学”,讲起证券股票。这在当时国内大学极之罕见。
1963年1月,受陶铸的邀请,陈序经担任了暨南大学重建后的第二任校长。周恩来曾经说,陈序经是“最善于团结高级知识分子的学者专家,能聘请到一级教授任教的教育家”。
陈序经曾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政治学和社会学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涉猎文化诸领域,率先使用了“文化学”的概念,并运用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历史与现实问题,在1930年代提出了颇多争议的“全盘西化论”。
陈序经的口头禅是“我是为教授服务的”。他认为建一流大学就是要抓名教授。对所请的名教授的学术经历和特长,陈序经不用去人事部门翻档案,就能如数家珍。
在校园里碰到教师,年届六旬的陈序经总要停步问候。学校专门为他配备的小车(由暨大香港校董费彝民捐赠),也往往成了他搭载教师们的巴士。
担任校长后,他主持制定了暨南大学“十年培养提高师资规划”,提出要在十年内把暨大办成一所规模完善、质量优良的重点大学。但一年后,陈序经被调任南开大学校长。
1966年,“文革”开始,暨南大学停止招生,但学校里还有1000多人。
1970年1月,林彪想把第一军医大学搬到广州,取代暨南大学,就口头上称国务院同意将“房子已经空起来”的暨南大学转交给军方。2月,口头通知暨南大学革委会,宣布撤销暨南大学,并在2月12日确定了搬迁计划。
5天后,《关于撤销暨南大学的请示报告》才被起草。到3月5日,广东省革委会才正式下发撤销暨南大学的通知。
这一停,又是8年。
1978年10月,暨南大学再度复办。在此之前的4月1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恢复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有关问题的请示》,指出复办后的暨南大学“以招收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籍青年学生为主,同时也要招收少部分国内的学生(以国内的归侨和侨眷的子女为主)”,还特别规定对华侨、港澳学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
根据上级的决定,暨南大学停办时调到广州地区4所院校的教职员工,原则上均应调回,分配给4校的原暨大的设备、图书,归还暨大。被占的原暨大校园、校舍也一并归还。
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张晓辉,是1986年研究生毕业到暨大工作的。那时候,暨大的校长是梁灵光。1983年3月就任省委书记、省长的梁灵光,同年10月兼暨南大学校长,至1991年6月卸任。
梁灵光与暨南大学的渊源早在1930年代便已开始。暨南大学的救国会就是在校园附近的梁灵光寓所成立的。梁灵光其时在上海读中学。
“一二?九”运动后,19岁的梁灵光随暨大学生代表团赴南京请愿,火车上遇到了暨大学生朱含章。暨南大学的学生抢占了火车头,后来成为梁的夫人的朱含章也到火车头协助铲煤。
在张晓辉看来,梁灵光任内的8年,奠定了暨南大学这20多年来发展的基础。
这8年里,暨南大学采取适应海外、港澳实际的做法,扩大对外招生。从1980年开始,暨大就实行对华侨、港澳学生单独命题、提前考试和录取。1983年和1984年又先后在香港和澳门设立了考场。1985年和1986年报考暨大的境外考生超过2000人。至1988年侨属子弟已占暨大学生人数的90%,成为名符其实的华侨最高学府。
1988年,蒋经国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余乃述教授成为1949年后到母校暨南大学参观访问的第一位台湾暨南校友。
经过台湾和海外部分暨大校友的长期努力,台湾的“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决定在台湾开办一所暨南大学。经过几年的筹备,该校于1995年招生开学,定名为“暨南国际大学”。
经过郑洪年、何炳松、陈序经等校长不断努力,暨大建立了“孔子学院”的传统。今年是暨大百年校庆,孔子被“请”回校园刘斌/摄
郑洪年掌校时间(1906年-1909年)(1927年-1934年)
何炳松掌校时间(1935年-1946年)
陈序经掌校时间(1963年-1964年)
1907年,第一批华侨学生21人抵达南京,两江总督、暨大创办人端方十分重视,与侨生和教职员工合影留念
1926年国立暨南学校校徽
目前在使用的暨南大学校徽
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中国首次组团参加,其中9名暨大学生分别参加了田径、篮球和足球三项比赛。好动的侨生为暨大建立起了强势的体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