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支点——写在国发〔2012〕2号[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22:4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支点——写在国发〔2012〕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支点——写在国发〔2012〕2号》。

第一篇: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支点——写在国发〔2012〕2号

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支点——写在国发〔2012〕2号

文件颁布之际

一个地方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使我省又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这一步必将在贵州发展的里程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贵州高原沸腾了!

这是龙年新春来临之际,国家送给贵州4千万各族儿女的一份特别厚礼,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寄托着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着贵州发展的壮美图景。

在贵州后发赶超、提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发2号文件强势给力,无疑是动力、是东风、是及时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获得了强大支点,进一步托起了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与希望!

在全国大棋盘上,中央的每一步“落子”,都有其深刻的背景。

在牢牢把握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发展“黄金机遇期”,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文件的出台,应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顺应时代的战略安排,是心系国运、情牵民生的智慧结晶。

“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件开宗明义,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道出了贵州加快发展的特殊重大意义。

“五大战略定位”、“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两步走”发展目标、“四大经济区”空间布局„„文件凸显了贵州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了贵州的比较优势和潜力所在,如此高瞻远瞩、慧眼如炬,谋划的定是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手笔,作出的定是开创贵州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大战略!

“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

能否走好贵州这着棋,实现好中央的战略意图,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但更为关键的是,贵州要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作出更大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透过字字千钧的文件背后,那一幕幕关心、支持和帮助贵州发展的感人场景,依然清晰定格在人们记忆中„„

我们不会忘记,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给予贵州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7年前,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吹响了贵州努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号角,激励着贵州人自强不息、砥砺奋进。近年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和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加快贵州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仅2011年就有20位中央高层领导和30多位正省部级领导亲临我省考察指导工作,给予多方支持,为贵州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支持贵州发展的意图在国家层面渐渐清晰起来„„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贵州发展大计,在省委的带领下,省几大班子领导殚精竭虑、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从北上京津到南下港澳,从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到长三角,学习先进经验,招商引资,寻求多方合作。为了得到中央部委更多支持,省委书记、省长多次赴京汇报工作,多次带队“跑部”、“跑委”„„一次次真切的诉说,一回回艰辛的付出,终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给贵州量身打造一个“拔穷根”的政策支持文件,去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42个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到我省调研。158人兵分12路,奔赴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特区)深入调研。从田间地头到工矿学校,从苗乡侗寨到街道社区,他们为贵州经济诊断把脉,为贵州发展细心求解,把汗水和智慧化作了文件中饱含深情、切合实际的举措。

“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烟瘴之地、蛮荒之邦”„„一度不被外界看好的贵州,发展困难重重、筚路蓝缕。这是贵州历史上最沉重的悲情。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加大对贵州的支持和投入,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制约因素,发展过程步履艰难,在全国发展“挂末”的状况长期未能改变。

然而,贵州的贫穷是富饶的贫穷,是缺乏开发的贫穷。这个被誉为中国的宝贝之州,有着江南煤海之称,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自然风光神奇迷人,生态气候优势独具。坐拥“富矿”,却是全国发展短板中的短板,2010年贵州人均GDP为1.3万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左右。“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贵州追赶全国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贵州发展不能总是垫底,我们也要奋力爬高”、“贵州加快发展,需要自力更生,也需要外援,尤其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这样的呼声其情亦真、其意亦切、其时亦久!

经过努力,去年以来,从《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到全省66个县列入全国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毕节和铜仁撤地建市,再到国发2号文件出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项项“顶层设计”相继出台,贵州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前所未有。

细阅文件,令人欣喜地发现,所有关系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文件中都有充分的反映,许多我省多年希望办的事、希望实施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在文件中都有明确的表述。文件的出台,如春雨沁润黔中儿女久渴的心田,似东风鼓足贵州蓄势待发的风帆。

人们细细地思考着文件、咀嚼着文件,尽管角度不同,但却有着这样的共识:文件充分肯定和提升了贵州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创造了不少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全省生产总值5702亿元,首次年增加超千亿元,增速位列全国第三,多项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速一改往年全国挂末位次。这些无疑为文件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在推动贵州发展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发展思路,为文件提供了决策基础。“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破交通水利瓶颈、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开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重大举措,在文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既是中央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舞,更坚定了我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信心。

水到渠成,源自坚持不懈的耕耘和开拓。地方发展愿望上升为国家战略,文件精神转化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必将催生一场波澜壮阔、广泛深刻的大变革。

从全国角度看贵州,以贵州实际谋发展。文件11个部分、54条发展方略,条条真金白银,句句力透纸背。翻开文件,一股“实、新、快”的气息扑面而来。

“实”在切合实际、措施扎实,这是文件最大的特点。文件结合我省实际,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七个方面提出了119项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突破性政策,并明确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允许开展电力直供、以质抵量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等,这些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效应将很快显现。

“新”在创新实践、允许先行,这是文件最大的亮点。文件明确了在贵州实施的试点13项、示范17项、重要规划13项和重大工程项目176项。批准我省做试点示范,就是允许我们先行先试、先人一步、率先突破。

“快”在希望殷切、愿望迫切,这是文件最大的看点。一项决策,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一纸蓝图,饱含多少发展希望。文件全文使用“加快”一词达53次、“加大”一词达41次、“加强”一词达65次。我们从中分明听到了当代贵州脉搏强劲的跳动。

文件既立意高远,又步履坚实。“到2015年,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规划的每一方面均列出了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翻开它,差别化产业政策、电价改革、村镇银行、农村清洁工程、学校“小餐桌”、特岗医生„„一个个令人心动的关键词频频跳入眼中。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些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文件的字里行间。

当前,读懂文件,是当前全省上下最重大、最紧迫的要务。我们必须埋下头来学,下苦功夫钻,真正做到文件的精神实质懂、主要观点熟、引申含义清、良苦用意明。要认真消化、吸收文件精神,围绕文件中提出的后发赶超路径、建设贵安新区等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以调研推动工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文件给了一个让全国让世界倾听贵州故事的机会,贵州将以后发赶超的跌宕情节吸引全国、感动世界。

这个故事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回答好文件提出的“走后发赶超之路”这道历史性难题,使贵州经济尽快冲出“洼地”,实现跨越发展。

走后发赶超之路,就要鼓足赶超之气。“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实现后发赶超,各级干部群众都将经历一场智慧和意志的考验。我们要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构筑贵州精神高地。只要我们树雄心、立壮志,拿出贵州人的胆气豪气,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夙兴夜寐、奋起直追,就没有翻越不了的高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创造后发赶超的“贵州速度”。

走后发赶超之路,就要找准赶超之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贵州实际出发,学别人的先进经验、走别人的成功路子,绕开别人走过的弯路。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赶、也要转,既要快、也要好,既要工业强省、也要生态立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和谐发展之路。

走后发赶超之路,就要善施赶超之策。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同步。要善于“扬长补短”,既发挥水火互济、文化多彩、生态良好等比较优势,在“借力赶超”中实现我省比较优势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又抓紧“补短”,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等短板,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要优化布局,激活“板块”,充分发挥黔中经济区“发动机”、“火车头”的带动引领作用,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利用毕水兴和“三州”民族地区能源资源富集、特色突出等优长,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两翼”作用,共同推动贵州经济的腾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面前,贵州要打好后发赶超这场“翻身仗”,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高地举起改革开放这面大旗。

在历史的坐标上,鲜明地标注着贵州人改革开放的勇气和胆识,延伸着贵州人的光荣与梦想。无论是顶云公社的包产到户,还是湄潭、金沙率先实行耕地“生不增、死不减”的政策;无论是建立毕节、安顺两大试验区,还是创建“四在农家”„„贵州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个重要进步,都是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结果。

文件允许我省试点示范,就是鼓励我们先行先试、大胆改革。这是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这是与传统落后体制作决裂的最佳时机。要通过深化各项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决我省国有经济实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支柱产业支撑不力等问题。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该管的进一步管好、该放的进一步放开,加快推进扩权强县,增强发展活力,为文件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环境。

贵州的落后,更多的是封闭带来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空间、能源、耕地的限制,不是贫困的决定性约束条件。这启示我们,贵州要想摆脱现实的封闭、历史的窠臼和大山的阻隔,就必须增强世界意识,扩大开放,借力赶超。近年来,我省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户,一系列重要会展成功举办,在中国西南版图上,一个开放奋进的新贵州形象跃动而出。借力文件,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以更大的勇气“走出去”、“请进来”,打好招商引资系列“组合拳”,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去展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以对话增进了解,以沟通扩大交流,以合作赢得更大发展。

打破常规,奋发图强,让我们在“改革”与“开放”中闯出一方新天地,闯出一个新时代,闯出一个新贵州!

上一个千年,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载了多少梦想、多少憧憬、多少奋斗、多少牺牲。如今,这一壮丽的事业正大步推进,指日可待。历史选择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就要无愧于时代。

今后几年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好比赛跑中的“极点时刻”,只有突破极点,才能实现后发赶超,到达胜利的终点。

关键时期,就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大的执行力。“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当前,能否抓住文件提供的政策机遇,是对全省上下的一次“大考”。我省贯彻文件的实施意见已经出台,各级各部门要把项目任务排出时间表、路线图,要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向外争取合作力度,特别要加紧和国家各部委全面联动、无缝对接,及早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早论证、早立项、早报批,切实把政策用到极致,争取到国家最大的支持,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应”。

实干是真功夫,落实更是真本事。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任务抓落实,防止工作失之于“粗”、失之于“虚”。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四帮四促”、“创先争优”等活动,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做到行动早、出手快,不争论、不折腾,任何时候都不分神、不松劲,一天也不耽误地推进发展。让每一个人的点滴努力,汇聚成贵州加速发展的强大力量。

10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豪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2000多年后,在东经103°~109°、北纬24°~29°之间一块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国发2号文件为支点,4000万勤劳智慧的贵州儿女,正从真实可触的现实发力,奋力压动历史性跨越的杠杆。

征程开启豪情在,蓄势腾飞何壮哉。贵州发展,一往无前;贵州前景,魅力无限!

第二篇: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支点

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支点

余心声

——写在国发〔2012〕2号文件颁布之际

一个地方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使我省又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这一步必将在贵州发展的里程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贵州高原沸腾了!

这是龙年新春来临之际,国家送给贵州4千万各族儿女的一份特别厚礼,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寄托着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着贵州发展的壮美图景。

在贵州后发赶超、提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发2号文件强势给力,无疑是动力、是东风、是及时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获得了强大支点,进一步托起了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与希望!

在全国大棋盘上,中央的每一步“落子”,都有其深刻的背景。

在牢牢把握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发展“黄金机遇期”,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文件的出台,应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顺应时代的战略安排,是心系国运、情牵民生的智慧结晶。

“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件开宗明义,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道出了贵州加快发展的特殊重大意义。

“五大战略定位”、“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两步走”发展目标、“四大经济区”空间布局„„文件凸显了贵州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了贵州的比较优势和潜力所在,如此高瞻远瞩、慧眼如炬,谋划的定是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手笔,作出的定是开创贵州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大战略!

“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

能否走好贵州这着棋,实现好中央的战略意图,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但更为关键的是,贵州要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作出更大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经过努力,去年以来,从《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到全省66个县列入全国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毕节和铜仁撤地建市,再到国发2号文件出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项项“顶层设计”相继出台,贵州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前所未有。

细阅文件,令人欣喜地发现,所有关系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文件中都有充分的反映,许多我省多年希望办的事、希望实施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在文件中都有明确的表述。文件的出台,如春雨沁润黔中儿女久渴的心田,似东风鼓足贵州蓄势待发的风帆。

人们细细地思考着文件、咀嚼着文件,尽管角度不同,但却有着这样的共识:文件充分肯定和提升了贵州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创造了不少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全省生产总值5702亿元,首次年增加超千亿元,增速位列全国第三,多项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速一改往年全国挂末位次。这些无疑为文件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在推动贵州发展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发展思路,为文件提供了决策基础。“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破交通水利瓶颈、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开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重大举措,在文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既是中央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舞,更坚定了我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信心。

水到渠成,源自坚持不懈的耕耘和开拓。地方发展愿望上升为国家战略,文件精神转化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必将催生一场波澜壮阔、广泛深刻的大变革。

从全国角度看贵州,以贵州实际谋发展。文件11个部分、54条发展方略,条条真金白银,句句力透纸背。翻开文件,一股“实、新、快”的气息扑面而来。

“实”在切合实际、措施扎实,这是文件最大的特点。文件结合我省实际,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七个方面提出了119项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突破性政策,并明确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允许开展电力直供、以质抵量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等,这些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效应将很快显现。

势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又抓紧“补短”,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等短板,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要优化布局,激活“板块”,充分发挥黔中经济区“发动机”、“火车头”的带动引领作用,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利用毕水兴和“三州”民族地区能源资源富集、特色突出等优长,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两翼”作用,共同推动贵州经济的腾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面前,贵州要打好后发赶超这场“翻身仗”,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高地举起改革开放这面大旗。

在历史的坐标上,鲜明地标注着贵州人改革开放的勇气和胆识,延伸着贵州人的光荣与梦想。无论是顶云公社的包产到户,还是湄潭、金沙率先实行耕地“生不增、死不减”的政策;无论是建立毕节、安顺两大试验区,还是创建“四在农家”„„贵州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个重要进步,都是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结果。

文件允许我省试点示范,就是鼓励我们先行先试、大胆改革。这是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这是与传统落后体制作决裂的最佳时机。要通过深化各项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决我省国有经济实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支柱产业支撑不力等问题。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该管的进一步管好、该放的进一步放开,加快推进扩权强县,增强发展活力,为文件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环境。

贵州的落后,更多的是封闭带来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空间、能源、耕地的限制,不是贫困的决定性约束条件。这启示我们,贵州要想摆脱现实的封闭、历史的窠臼和大山的阻隔,就必须增强世界意识,扩大开放,借力赶超。近年来,我省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户,一系列重要会展成功举办,在中国西南版图上,一个开放奋进的新贵州形象跃动而出。借力文件,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以更大的勇气“走出去”、“请进来”,打好招商引资系列“组合拳”,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去展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以对话增进了解,以沟通扩大交流,以合作赢得更大发展。

打破常规,奋发图强,让我们在“改革”与“开放”中闯出一方新天地,闯出一个新时代,闯出一个新贵州!

上一个千年,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载了多少梦想、多少憧憬、多少奋斗、多少牺牲。如今,这一壮丽的事业正大步推进,指日可待。历史选择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就要无愧于时代。

黑山县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规划难执行,乱建的现象难制止,近年来虽有改善,但仍不尽人意。黑山县委县政府在2009年3月份城市建设专题会议上指出:要认真解决目前存在的城市规划性不强、百姓居住条件差等问题,认真做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分步实施。要下大力气抓好三件事,一是新区建设坚持高起点,吸取老城建设的教训,要规划设计好,实现 “显山、露水、透绿”浑然天成的效果。二是老城改造不能操之过急,要分步进行。三是打通路、建小区、修广场、种大树,通过城市建设把黑山的美丽景象展现出来。

黑山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要“实现一大目标、破解两个难题,处理好三大关系”的城建指导方针。实现一大目标,就是要实现居者有其房;破解两个难题,第一个就是破解拆迁难题,第二个就是破解融资难题;处理好三大关系,就是被拆迁群众、到黑山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开发商和政府的利益关系,调整定位了百姓利益第一,开发商利益第二,政府利益第三的原则。政府用房地产开发所得到的税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拆迁群众补偿、补贴,鼓励上楼。

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科学规划,要突出“腾地让路,腾地让绿、腾地建小区、腾地修广场”,真正把大树栽进城,绿带移进城,鲜花植进城,将半面北山引进城,建设名副其实的“黑山城”。实现山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和谐格局。黑山以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完善现有的规划。路不修则已,修则笔直宽阔,广场不建则已,建则宏伟壮观,树不栽则已,栽则绿树成荫,楼不建则已,建则质高形新。此前,黑山县南北两个广场面积狭小,拥挤不堪,晚上游人散步,摩肩接踵。城市绿地建设严重不足,硬覆盖面积也有欠账。黑山的城建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引进外地的新思维、新理念。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站在历史的高度,大手笔考虑到未来的三十年、五十年,为未来留足新人口增加的居住空间和文化、餐饮、娱乐场所,与黑山新区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包括物流中心在内的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地把黄家壕、孤家子、东边村、下湾子、十里村、营房、羊肠河均划在县城规划之内,南与大虎山接壤,北与北边壕毗邻,把羊肠河作为黑山的护城河。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逐步缓解城乡矛盾,需要逐渐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动力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持久巨大,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黑山县通过学习外地经验,在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中逐渐统一了思想:城市化进程缓慢不是生产力不允许,是观念不允许;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允许,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不允许。如果不加速城市化建设进程,拉动内需就流于空述,永远摆脱不了落后、贫困的局面。

二、以人为本,依法拆迁,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应有的合法权益

要建广厦千万间,旧城拆迁必为先。在今年4月29日的黑山县城市建设大会上,县委县政府指出,城市建设是解决百姓居住环境的需要,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未来黑山打造区域性中等城市的需要,黑山县城市建设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和潜力,要下大决心、花更多的精力抓城市建设。

这次城建会议之后,广大群众拍手称快,积极响应。黑山县政府以“毛地拍卖、净地出让”形式成功拍卖了县城三宗地块,共11万平方米。县城房地产开发总面积61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44万平方米,准备开工面积17万平方米,加上八道壕棚户区改造项目40.1万平方米,年末将完成100万平方米。目前,县城应拆迁的509户中,已签约504户,签约率达99.02%。

黑山县结合本地实际,对八道壕煤矿棚户区进行改造。八道壕煤矿棚户区拆迁户数共计6186户,拆迁总面积62.16万平方米,总投资5.6亿元。此外,还有烽

第三篇:《历史性的跨越》读后心得

以中国中铁人为傲——读《历史性的跨越》有感

近日阅读了《中国中铁改革发展十年回顾与思考——历史性的跨越》一书,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铁的光辉历史,阐述了中国中铁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十年多来发生巨变,最终跻身于世界500强,成为亚洲最大建筑企业的光辉历程,该书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还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轨迹。

读后感触良多,十分感慨,由衷自豪!

石大华书记作为中国中铁十年改革中的亲历者、参与者和领导者,他以多重的视角,理性思考了1997年到2006年中国中铁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全面叙述和分析了中国中铁十年间跨越发展的历程。对中国中铁十年的逆境求索、壮大崛起进行了详尽分析,阐述了中国中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发展的艰辛之路。详细分析了中国中铁几任班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国中铁今天的辉煌,他们面对重重困难,凭借执着的坚定信念,将企业带出困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一年前,在1998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开始艰难转型的时候,由于历史原因,正处于患难危亡之时。在这段时期中,大批职工待岗息工,企业体制过于保守,职工观念过于陈旧,历史负担十分沉重,施工任务严重不足,离退休和部分职工生活十分困难。但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中铁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挫折中不断进步,艰难地奋斗与创新,打响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发展改革攻坚战。中国中铁的十年发展史,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一段创业史,更是中国中铁员工队伍艰苦奋斗、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拼搏求真的历程,十年中,中国中铁的工程人开山辟路,填壑铺桥,南征北战,风餐露宿,在为企业发展不断抛洒热血的同时,也为祖国的铁路和基础建设而默默奉献着。记载了中国中铁浓厚而执着的企业文化,更铭刻着中国中铁人开拓进取、不畏风险、一往无前的精神,更是中国中铁几十万员工勤劳、勇敢、奉献的结晶。它不是夸耀,也不是树碑,它平实地记载了中国中铁发展的历程,概括了中国中铁发展的丰富经验,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中铁几代人的艰辛,它展示了由一个疾病缠身的老企业变成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建设集团、世界五百强的现代企业传奇,由一个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的巨大转折,由一个国内大企业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历史转型。我们不仅要铭记那些为中国中铁发展无私奉献的中国中铁人,还要不断学习与获取他们的优良品质。中国中铁改革发展实践,充分体现了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始终坚持了“以人为本”,坚持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

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企业就能够发展,企业就能够实现一次次的跨越。今天中国中铁已经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未来的中国中铁必将继续勇往直前,再造辉煌!

第四篇:国发1980,135号文件

国务院批转广西壮族自治区

关于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

(国发[1980]135号)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革命委员会),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近几年在处理边界地区纠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了成功经验。现将他们《关于我区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转发给你们一阅。

当前,有不少省、自治区的一些地方,因山林、草原、水利、矿产等权属的争议不断在双方接壤地区发生纠纷,甚至引起大规模的械斗,使这些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不应有的损失,既影响安定团结,又妨碍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希望有关省、区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做法,抓紧处理边界纠纷,使矛盾尽快得到解决,以利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九八零年五月二十三日

关于我区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

国务院:

我区在历史上遗留着许多土地、山林、水利纠纷,有些和兄弟省接壤的社队也和对方存在一些边界争执。多年来,随着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新的矛盾又不断出现,双方为了山林、地界互相争执,械斗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党的纪律、政策和法律无法贯彻执行,纠纷普遍增多。参与纠纷、械斗的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甚至千余人,械斗动用的器械,不仅有土枪土炮,还有民兵武器炸药。凡是发生纠纷,械斗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生产建设。迅速地处理好这一问题,是这些地方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

为了消除这一不安定团结的因素,巩固和发展我区的大好形势,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早在一九七五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就着手解决纠纷问题,全区上下,经过六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全区历年来累计发生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六万六千九百二十三起。到一九七九年底止,共处理了六万二千八百八十五起,占百分之九十三点九。其中,我区与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四省共有边界纠纷四百五十四起,已处理三百七十七起,占百分之八十三。

大量的纠纷取得了妥善处理,使这方面的来信来访大大减少,械斗伤亡事件逐年下降。据统计,一九七四年全区共发生械斗五百二十六次,死二十七人,伤一千五百五十人,到一九七七年下降为三十四次,死五人,伤二百零九人。解决了纠纷的地方,人心稳定、治安良好、精力集中,生产不断发展。

我区处理纠纷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处理纠纷工作的领导。

处理纠纷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层层加强领导,才能搞好,经过请示自治区党委同意,自治区于一九七三年底成立了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领导小组,由区党委书记覃应机同志兼任组长。一位区党委常委和区农办副主任兼任副组长,区直属农、林、水和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并从这些部门抽调干部,组成办公室,专门负责处理纠纷工作。各地、市、县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全区共有二百二十五名县以上领导干部,九百九十二名公社领导同志,以及六百四十名专职干部负责这项工作。由于加强了领导,充实了力量,处理纠纷的工作,很快就在各地陆续展开。

为了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自治区处理纠纷领导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八次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自治区党委和革委会四次批转了领导小组的情况报告、会议纪要,有力地指导了处理纠纷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区党委的部置。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都把处理纠纷工作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前几年,各地派工作队下去时,都把处理纠纷列为工作队的一项任务平时,各地在布置中心工作的同时,也布置处理纠纷工作,在下乡检查工作时,也检查处理纠纷工作;在召开干部会议时,也讲处理纠纷工作,反复强调要把这项工作搞好。由于贯彻了领导挂帅亲自动手,分级负责的原则,使处理纠纷工作开展顺利,解决迅速。

二、做好纠纷地区的干部思想工作。

我区的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绝大部门是在生产资料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发生的。这些纠纷,一般不是个人与个人的纠纷,而是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营单位之间的矛盾。

五、六十年代期间,社队群众对山权、林木、地域的需求矛盾并不突出。后来,由于人口增加,生产发展等情况的变化、争执日增多。特别是一些发生过械斗,打死打伤过人的地方,更是互算旧账,纠缠不休。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纠纷的发生和解决,党员和干部起着决定的作用。干部不点头,纠纷闹不起来,干部不同意,纠纷解决不了。许多纠纷长期解决不了,就是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思想不通。因此,层层做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是解决好纠纷的关键。自治区要求各级处理纠纷的干部要敢于负责,敢于支持正确意见,纠正错误意见;要坚持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层层打通思想,阻力在哪一层,就重点做好哪一层的工作。要着重讲清处理好纠纷与发展安定团结,搞好生产建设的关系,帮助有关干部和群众克服本位主义、宗派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做到讲党性,讲团结,讲政策,讲风格,按照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考虑双方利益,互谅互让地解决问题。如上思、宁明两县之间的山林纠纷,经过学习政策,调查研究,双方一致同意原来的争议区应属宁明县范围。但上思县的一些生产队在山下有水田,历来在山上打柴放牧,要求按历史习惯给予照顾。开始宁明县的社队干部和社员代表不同意,经过该县负责同志做社队干部的思想工作,按历史习惯照顾了对方的要求,达成了协议。事实证明,只要干部的思想通了,群众的工作就迎刃而解。同志们说,处理纠纷千难万难,干部思想路线对头就不难。

三、搞好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落实党的政策

土地、山林、水利纠纷情况错综复杂,原因多种多样,要使纠纷处理得当,必须深入实际,勘看现场,通过调查会,个别访问等方式,了解纠纷的历史和现状,弄清纠纷的前因后果和争执的焦点。自治区党委书记覃应机同志为解决我区博白、贺县与广东的廉江、连山县的多次纠纷,曾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社队,并会同广东省委冠庆延同志一起调查研究,反复协商,使两省区边界社队多年的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各地领导同志也都纷纷深入实际,就地解决问题。如柳州地区的有关领导同志为了处理好三门江林场与社队的纠纷,用四十九天时间,跑遍了纠纷的现场,弄清了纠纷的真相。同时,把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政策,和协商处理纠纷紧密结合起来,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便于各地干部群众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自治区处理纠纷办公室把党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处理纠纷的政策、规定、法律法令,连同《自治区处理土地、山林、山利纠纷工作会议纪要》,摘编成《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工作手册》印发到各地。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一般都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关于涉及县界的问题,即要承认界线,又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矛盾解决什么矛盾。讲清楚处理纠纷,不是重新划县界;只能根据双方群众历来生产管理的习惯,经过协商,合理划分生产管区。如有超县界的地方,作插花处理。

(二)关于证据问题。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政策、规定、法律、法令,一般应以土改、合作化、四固定时的定论为依据。对于解放后党政机关的处理决定和双方商定的协议,应当维护。

(三)处理国营农、林场等企事业单位与社队的纠纷,应兼顾全民和集体的利益,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的关系。已经划定了场界,手续完备的应当维护,社队群众因原定场界不合理,致使生产生活确有困难的,要妥善解决。原来场界不清,手续不完备的,应通过双方协商,划清场界,完善手续。

(四)要从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本着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考虑双方群众的利益,解决双方群众的实际问题。

四、发挥当地党和政府的作用,把纠纷解决在基层纠纷发生在群众之中,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最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应当充分发挥当地党、政领导的作用。在当地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相信和依靠群众、解决自己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把纠纷解决在基层的原则,我们要求各地,凡是生产队之间的矛盾,就不要扩大到大队;凡是大队之间的矛盾,就不要扩大到公社、县、地区。地、县内的纠纷,分别由地、县负责处理。双方多次处理不下的问题,报告上一级政府协助处理。钟山县燕塘公社板冠生产队和平西大队毛看生产队,为了争夺五百多亩山林,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发生争执,旧社会曾到伪南京政府告状,解放后多次调解也未能解决,是闹了三百多年的老大难纠纷。一九七五年,公社党委召集双方开会,谈危害、讲政策、摆前途,双方都提高了觉悟,互谅互让。最后,这五百亩山林,由板冠生产队占三分之二,毛看生产队占三分之一,妥善的解决了问题。博白是我区纠纷最多的一个县,纠纷多时达到四千四百四十五起。一九七五年,县里决定集中力量抓紧处理,县、社分别用开会学习的办法,组织双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批判本位主义,宗派主义、无政府主义,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增强革命团结,通过协商,解决矛盾,一年之内全县处理了二千三百三十一起纠纷。到一九七九年底,他们已处理了四千三百六十七起,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全区已处理六万多起纠纷,绝大部分都是由当地党和政府负责处理的。

对于处理与外省的纠纷,一般也由当地会同对方共同处理。富川县与湖南江永县的边界纠纷,有些是多次处理不下的问题。过去他们一直认为,跨省的纠纷县里解决不了。一九七四年全区处理纠纷工作会议以后,富川和江永两县的同志共同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要把两个县的事当作一个县的事来办。经过双方发动群众,调查研究,协商处理,已有二十六起得到了解决。全州县庙头公社与湖南省有关的四十三起纠纷,由双方公社协商处理了四十一起。资源县梅溪大队与湖南省新宁县茶山大队的十六起纠纷,都是双方大队自己解决的。这两个大队原来双方争议十二亩山林,经协商划给了梅溪大队。后来梅溪大队党支部研究,这片山林在对方境内,由茶山大队管理较为方便,就主动让给了茶山大队。而茶山大队考虑到梅溪缺少石山,每次过境开山取石还要收费(每万斤石头收三十元,谷二十五斤)便将一处石山让给梅溪大队开采,双方都表现了互谅互让的精神,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事实证明,只要路线对头,指导思想明确,依靠基层组织,即使是跨省的纠纷,也可以解决好。

我区处理纠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地方产生了松动情绪,把处理纠纷工作的人员调回了原单位,工作无人负责,遗留的纠纷案件,多数是老大难问题,处理进度较慢。为了继续把处理纠纷工作搞好,我们已在三月上旬召开地、市处理纠纷办公室负责人会议,总结了工作,研究了措施。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到会讲了话,强调各地要继续加强领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区直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分工负责,抓住重点,进一步做好工作。对多次协商处理不下的纠纷,要继续进行调解;如调解无效的,也可以采取政府或法院裁决的办法,历史遗留的纠纷处理完毕,在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纠纷,由法院按法律程序处理。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一九八0年三月三十日

第五篇:历史性的跨越国旗下的演讲稿

同学们:

这几天慈溪人讲得最多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奠基。昨天,公元2003年6月8日,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光辉日子,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工程在庵东隆重奠基,几代慈溪人的梦想将成为现实。我们为此而欢呼!

百年沧桑、百年企盼,为了在唐涂宋地上打开一条连接上海、走向世界、奔向美好生活的通道,慈溪人面对茫茫大海、面对经济大潮,坚持与海奋斗其乐无穷。从1914年虞洽卿创办三北轮埠公司,到1990年国内第一条跨海慈沪直达气垫船开通,再到1993年大胆设想建设跨海大桥:从围海涂、造水库、垦荒种棉植粮,到开发建设120平方千米的杭州湾新区,无不倾注了几代慈溪人整整一个世纪的艰苦耕耘、苦苦追求。

如今,大桥奠基,慈溪人终于盛世梦圆。

大桥奠基,不仅标志着慈溪人的世纪夙愿将成为现实,更标志着慈溪将跨人崭新的大桥经济时代,昂首挺立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群之中。

跨越天堑,跨越梦想,跨越时空,百万慈溪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精神振奋,豪情满怀。因为大桥建设给慈溪谋取更快、更大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三北大地也将因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而变得更加繁荣多姿、生机勃发。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大桥的情况: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庵东海星村水路湾,全长36千米,其中桥长35.67千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中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建成后缩短的距离将是150千米以上。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千米,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总投资118亿元。

大桥从2003年开工,2008年建成,2009年通车。大桥通车后,必将大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融入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24时交通圈。

我们祝贺大桥奠基,我们企盼大桥早日建成!

同学们,再过五年,一年级的同学小学毕业了,六年级的同学己成为髙三学生。让我们努力吧!勤奋学习呀!让我们的知识与大桥建设共延长,到时乘车从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上到更广阔的天地追求新的知识吧!

下载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支点——写在国发〔2012〕2号[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支点——写在国发〔2012〕2号[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国发2012_2号文件心得体会

    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贯彻和落实国发2号文件,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这项宏伟事业中,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

    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5篇

    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唐方信〔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六盘水市建设经济强县的现状分析,提出建设经济强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市历史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民政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最终版]

    改革开放三十年民政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民政部恢复成立30周年。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民政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

    关于建军节的作文:我军通信兵的三次历史性跨越五篇

    关于建军节的作文:我军通信兵的三次历史性跨越 ●第一次历史性跨越??从无到有、初步发展的跨越。我军通信兵部队成立于八一南昌起义中,当时是作为保障起义的作战指挥和各部队......

    勇担支点建设重任奋力推进跨越发展

    勇担支点建设重任 奋力推进跨越发展 中共宜昌市委 宜昌市人民政府 2012年第1期 ——经济建设 2011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确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一手抓经济发......

    20XX年是公司发展跨越历史性阶段的一年

    20XX年是公司发展跨越历史性阶段的一年,在##的带领下,经过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积极开拓,并一切按照公司制度的要求,采取了精心革新,细致调整,等一系列得力的举措......

    实现历史性跨越 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共5则)

    实现历史性跨越 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国发〔2012〕37 号)

    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2〕3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