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典故渊源研究

时间:2019-05-13 22: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伯乐”典故渊源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伯乐”典故渊源研究》。

第一篇:“伯乐”典故渊源研究

作者简介:王文静(1985—),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南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2)

摘 要: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当他把千里马找到并带回给楚王,楚王听了他的话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关键词:伯乐 伯乐相马 孙阳 伯乐顾 伯乐一顾 马伯乐

中图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

一、“伯乐”典故典词收集

(一)典词

伯乐 伯乐相马 孙阳 伯乐顾 伯乐一顾 马伯乐

(二)典词出处

①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②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③伯乐 伯乐本名孙阳,一说他乃赵简子御者,善相马,字子良,又称王良。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二、“伯乐”典故源流梳理

春秋 秦穆公 时人,姓 孙,名 阳,以善相马著称。他认为一般的良马“可形容筋骨相”;相天下绝伦的千里马,则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列子·说符》。《庄子·马蹄》:“及至 伯乐,曰:‘我善治马。’” 陆德明 释文:“ 伯乐,姓 孙,名 阳,善驭马。”《吕氏春秋·观表》:“古之善相马者„„若 赵 之 王良,秦 之 伯乐 九方堙,尤尽其妙矣。”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之一:“臣闻騏驥长鸣,伯乐 昭其能。”

三、“伯乐”典故使用考察:

(一)先秦

《九辩》(先秦·宋玉)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九章 怀沙 其五》(先秦·屈原)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二)南北朝

《鞠歌行》(南北朝·谢惠连)翔驰骑。千里姿。伯乐不举谁能知。南荆璧。万金赀。卞和不斫与石离。年难留。时易陨。厉志莫赏徒劳疲。沮齐音。溺赵吹。匠石善运郢不危。

(三)唐诗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唐·元稹)渥洼徒自有权奇,伯乐书名世始知。竞走墙前希得俊,高县日下表无私。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珍重刘繇因首荐,为君送和碧云诗。

《天马歌》(唐·李白)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投知》(唐·李咸用)西望长安路几千,迟回不为别家难。酌量才地心虽动,点检囊装意又阑。自是远人多蹇滞,近来仙榜半孤寒。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

《马诗二十三首 其一十八》(唐·李贺)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祗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吴坂》(唐·汪遵)七言绝句 押齐韵引用典故:伯乐 盐车 蜷局盐车万里蹄,忽逢良鉴始能嘶。不缘伯乐称奇骨,几与驽骀价一齐。

《赋得骐骥长鸣》(唐·陈去疾)五言排律押阳韵引用典故:伯乐 三年鸟

骐骥忻知己,嘶鸣忽异常。积悲摅怨抑,一举彻穹苍。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何言从蹇踬,今日逐腾骧。牛皂休维絷,天衢恣陆梁。向非逢伯乐,谁足见其长。

《马》(唐·陈凝)五言律诗 押尤韵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咏马》(唐·韩琮)七言律诗 押庚韵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四)宋词

《洗马次十一兄之道韵》(宋·晃冲之)霰桥春水波鳞鳞,桥边结束何圉人。解鞍傍水入洗马,飞龙九尺凌漪沦。风鬃雾鬣才一沐,玉花照影光满身。月题却贯黄金勒,更觉闪艳开精神。主人贵想不必问,特赐内厩天麒麟。

《李寅之招饮同登九江城》(宋·方回)覆却罔攸测,理乱非所任。兀兀兔株意,哀哀莺谷音。识骥伯乐眼,放麑西巴心。怀惠在夙昔,观过匪斯今。

《醉蓬莱》(宋·王之道)正薰风解愠,萱草忘忧,黄梅新霁。缥缈歌台,半金衣公子。丹桂香中,碧梧枝上,两两飞还止。似说当年,而今时候,长庚诞贵。恩厚随龙,官崇御带,二十横金,玉阶寸地。须信骅骝,一日能千里。况遇王良伯乐,算九万、何劳睥睨。磊落金盘,华阳白李,休辞沈醉。

《赠孙先生》(宋·石介)押灰韵 世无伯乐不识马,眼看骐骥如驽骀。先生今年四十四,才似皋夔胡为哉。泰山山下水照石,溪声濊濊白云堆。我居其间构茅屋,先生先生归去来。

《读苏子瞻韩干马图诗》(宋·张耒)我虽不见韩干马,一读公诗如见者。韩生画马常苦肥,肉中藏骨以为奇。开元有臣善司牧,四十万匹屯山谷。养之罕用食之丰,力不曾施空长肉。韩生图像无乃然,我谓韩生巧未全,君不见昔时骐骥人未得,饥守盐车惟有骨。昂藏不受尘土侵,伯乐未来空伫立。骐骥乏食肉常臞,韩生不写瘦马驹。谁能为骥传之图,不如凡马饱青刍。

第二篇:“玉壶”典故源流研究

摘要:“玉壶”的典故最早出自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东魏》:“学洽闻,奉玉壶以挺誉”。“玉壶”的典故形式不多,主要有“冰壶”、“鲍壶冰”、“冰壶秋月”、“一壶冰”、“玉壶冰”、“玉壶清”等形式。“玉壶”的典故被后世应用广泛,尤其是唐、宋和明、清时期,且应用形式灵活多样。“玉壶”典故内涵丰富,除了表示纯洁完美的品格外,还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其现实意义亦十分丰富。

关键词:玉壶;典故溯源;变体形式;使用情况;内涵;意义

作者简介:邵珊(1989.12-),安徽亳州人,现就读于湖南省中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专业。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124-02

引言

公生明,廉生威。做人要清正廉洁,当视名利淡如水

纵观古今,你会发现在流逝许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淡泊以廉洁,宁静以修身的足迹,指引着后来者继往开来,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

我国有八千多年的文明史,有其丰富的廉洁文化底蕴和灿烂成果。历史上有“杨震拒金”、不贪为宝”、“玉壶”、“拔葵去织”、“一钱太守”、“甘棠遗爱”、“羊续悬鱼”、“廉泉让水”、“两袖清风”等廉洁的典故。拥有廉洁品质的人是公正的,拒绝不正当诱惑的,于现代社会滚滚红尘浪滔天中永远保持自己最初的信念的人。他们不会受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不会因为名利而放弃操守。

推广廉洁文化的今天,加强廉洁教育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将选取廉洁典故之——“玉壶”来研究,以求获得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一、“玉壶”典故溯源

(一)典故溯源

【玉壶】yù hú

【典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据现存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玉壶”作为固定的典故形式最先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陆机《乐府下》:“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用来赞扬人的廉洁、淡泊之志。此后,“玉壶”典故广为流传,常见于后世各类文献。

(二)典故释义及典型

【玉壶】玉制的壶。古代君子以玉喻德,取其喻义,以玉壶喻操守。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羊士谔《守郡累年俄及知命聊以言志》:“南国疑逋客,东山作老夫。登朝非大隐,出谷是真愚。气直惭龙剑,心清爱玉壶。” 李白《对雪醉后赠王历阳》:“有身莫犯飞龙鳞,有手莫辫猛虎须。君看昔日汝南市,白头仙人隐玉壶。” 钱谦益《列朝诗集》:“稽首金马荣,澡身玉壶洁。”

“玉壶”因其外表质地晶莹粹白,被大家用来比喻人明净磊落、廉洁正直。

“玉壶”被大家广为熟知是出自王昌龄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任江宁丞时送别朋友辛渐乘舟去洛阳而作,表明了自己为官的清廉无私。作者对辛渐说,你到洛阳之后,假如故亲旧友问起我时,你就说我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高尚的情操,决不放弃对玉洁冰清人格的追求。

“玉壶”这个典故形式被固定沿用下去,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延伸了许多典型,用来比喻那些廉洁的人。

【典型】冰壶、鲍壶冰、冰壶秋月、一壶冰、玉壶冰、玉壶清、玉壶

二、“玉壶”变体形式考察

“玉壶”典故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变体形式较少,当时只有“玉壶”和“玉壶冰”两种形式。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东魏》:“学洽闻,奉玉壶以挺誉”

陆机《乐府下》:“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唐宋时期为中华民族最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繁盛时期,在这时期,文人辈出,文学体裁丰富多样,特别是诗词文化发展到了顶峰。“玉壶 ”典故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灵活应用,其变体形式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最全面,后代基本都沿用了这一时期的变形,如“鲍壶冰”、“冰壶”、“一壶冰”、“玉壶冰”、“玉壶清”、“玉壶”、“冰壶秋月”等。

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逾,其实情溢于辞,顾惟疏芜,曷用酬戴,辄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涤濯临清济,巉岩倚碧嵩。鲍壶冰皎洁,王佩玉丁东。处剧张京兆,通经戴侍中。”

杜光庭《读书台》:“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许浑《寓怀》:“盘金明绣带,动珮响罗襦。素手怨瑶瑟,清心悲玉壶。春华坐销落,未忍泣蘼芜。”

脱脱《列传第一八七·道学·二刘绚 李吁 谢良佐 游酢 张绎 苏昞 尹焞 杨时 罗从彦 李侗》:“沙县邓迪尝谓松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

元代的“玉壶”使用状况基本承袭了唐宋的用法,也没有衍生出新兴变体形式,但是却不再用“鲍壶冰”这一变体形式。此时“玉壶”应用于元曲中,这算是一个新的文学体裁的应用。

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调笑令】看江上晚来堪画,玩冰壶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吴莱《次韵秋望》:“暮鸦归处断霞明,搔首风前万里情。烟抹山光翠屏冷,水涵天影玉壶清。”

明清时期,“玉壶”典故又出现了新的使用高峰期,且被应用的文学体裁多为小说,使用频率比前期都高。仍然没有出现新的变体形式。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官况托冰壶,友谊敦芳醑,数载梦中孤,今日樽前聚。”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

民国至现在,“玉壶”典故仍然被沿用,但只普遍使用“玉壶冰”和“玉壶清”。

丘逢甲、仓海著《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十一(戊申稿)·《虫豸诗八首(著涒吟社题)》:“附骥亦云幸,营营殊可憎。未容遽集此,赖有玉壶冰。”

胡传《台湾日记与禀启》卷一·《绩溪胡传》:“誓众可椎金马碎,盟心常似玉壶清,只嫌辜负如椽笔,未勒黎山纪荡平。”

三、“玉壶”典故的历代使用情况

(一)词语结构

“玉壶”典故在历代文献中出现时,词语结构多为偏正式,如“玉壶”、“冰壶”、“一壶冰”、“鲍壶冰”、“玉壶冰”等;此外还有主谓式,如“玉壶清”;联合式有“冰壶秋月”。

(二)句法结构

“玉壶”在文献中使用,从句法结构上来看,多作宾语,也可作主语和谓语,在诗词中可独立成句。

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霞水散吟啸,松筠奉琴觞。冰壶避皎洁,武库羞锋铓。”(主语)

白居易《醉后戏题》:“今夜酒醺罗绮暖,被君融尽玉壶冰。”(宾语)

洪咨夔《平斋词·水调歌头》:“炎云溽雾收尽,宇宙一冰壶。”(谓语)

《全宋词》·无名氏《水调歌》:“东阁识风度,南极粲光明。看精神,秋夜月,玉壶冰。”(独立成句)

(三)语法修辞

“玉壶”典故在历代文献中多用在比喻句中,而且多是暗喻,本体不出现,玉壶是喻体。古人多用此典故来增强文章的形象色彩,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其中有不用比喻词的,如:

辛弃疾《稼轩词·满江红》:“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有用比喻词的,多用“如”和“似”,如:

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杨泽民《醉桃源》:“十年依旧破衫青。空书制敕绫。但知心似玉壶冰。”

(四)用作标题

“玉壶”典故用作标题,除了《玉壶清话》外,其它的多出现在诗歌中,且多用“玉壶冰”这一典型。

潘炎《清如玉壶冰》:“琰玉性惟坚,成壶体更圆。虚心含景象,应物受寒泉。”

王季友《玉壶冰》:“玉壶知素结,止水复中澄。坚白能虚受,清寒得自凝。”

钱众仲《玉壶冰》:“冬律初阴结,寒冰贮玉壶。霜姿虽异禀,虹气亦相符。”

四、“玉壶”典故的意义

“玉壶”作为古人经常引用的典故,通过其鲜明的形象性,比喻了那些廉洁公正、光明磊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的高尚人格。它告诉我们无论在多么污秽繁杂的环境中,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信念,严于律己,不为外界所诱惑。坚持做一个冰清玉洁,表里澄澈,光明磊落的人。其核心内涵——廉洁,千百年来影响、激励了不知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国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反腐倡廉”,宣传廉洁思想,树立廉洁榜样,使廉洁光荣,腐败可耻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廉洁体现在很多方面:社会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政治方面特别指向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各级干部要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执政为民;组织方面指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要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廉洁,公正廉明,清白无污。其意义十分重要。

(一)廉洁是立徳之基

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具备了廉洁的美德,才能构建良好的人格基础。廉洁做人才能保持名节和人格尊严,做人清廉自守,做官才能廉洁奉公。东汉时期的“举孝廉”,就是在一定的群众范围内推选孝道廉洁的人做官,这种推选考察的方法和现在考察干部的“德”和“廉”是一致的。由于廉洁对人品的重要,历史上先后出现一些以廉洁树立人格的著名廉吏,如东汉“一钱太守”刘宠,明代“二不尚书”范景文,清代“三汤巡抚”汤斌,东汉“四知先生”杨震,还有宋代的“包青天”包拯、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等,他们因为廉洁公正成为道德模范、名垂千古。

(二)廉洁是建党之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党员干部在正确行使权力时,就必须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正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另外党员干部要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做不到廉洁自律,就没有人相信,也就没有号召力。

我们党从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创立和发展了一系列廉政建设理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颁发了一系列干部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这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深刻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们党执政实践的进步和提升。

(三)廉洁是执政之本

春秋齐国政治家管子则将廉的问题上升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他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即礼、义、廉、丑。齐国大夫晏子也肯定“廉”的重大意义,指出“廉”是执政之本。

国家干部要认真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公、为民,即是“廉洁”。群众拥护、百姓支持的就是一个好干部,但是要想得民心,拿捏好执政之要,关键在于“廉洁”。一个兴廉洁清正之风的国家干部,肯定受百姓爱戴,一个造福群众,惠及天下的政府,肯定政权牢固。

结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的典故一直都被大家铭记于心,廉洁的品格一直被我们颂扬。廉洁是立徳之基;廉洁是建党之要;廉洁是执政之本。

第三篇:陆游诗中典故与其爱国主义思想渊源的文献综述1

陆游爱国主义诗篇用典探析的文献综述

谢志刚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用典是陆游诗的突出特征之一,而爱国主义又是其诗的灵魂。那么在陆游诗中这两者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在陆游诗歌中,哪些典故是着重表现爱国主义情怀的?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典故中的人或事又有什么关联性?笔者查阅了图书,电子期刊后,发现近现代真正研究爱国主义思想和典故之间的关系的相关书籍、文章很少。河南大学中文系王立群教授在《陆游爱国诗章的雷同现象》一文中提到了陆游在其诗中频繁使用一些典故的现象。李永红在《从陆游的咏史诗看其爱国主义思想》一文中说明了陆游通过咏史诗借古讽今、赞叹先贤,同时总结历史兴亡规律,宣传强国固本的治国主张。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渊源是与一些历史人物所分不开的。他们的事迹或多或少对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有着影响。

一、用典

用典,又称“使事”,“用事”,即在诗文创作中征引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经史子集、民谣俗语中的语句。江苏徐州的郭健敏在其文《浅谈古代诗文中的用典》中谈到用典有三个特点一是用古事,二是用古语,三是借古说今。他认为古人喜欢用典的原因是受到问题的制约,显示作者的博学多才,还受特定的文学时尚影响。

一、典故中的屈原与陆游

陆游与屈原是我国古代两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以自己的生命熔铸成不朽的爱国诗篇,激励着后人,陆游继承了其爱国思想并加以发展。滨州师范的王坤认为在《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谈到陆游继承了屈原的风格,并发展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他谈到屈原和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十分相似的。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他的祖国楚国本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政治制度比较落后。当时楚国的国君楚怀王虚荣贪婪,刚愎自用,政治态度反复多变,开始时重用屈原,后受小人蒙蔽,疏远了屈原,而且目光短浅,信谗易怒,在一班佞臣和张仪的包围蒙蔽下,采取绝齐事秦的妥协投降路线,失去了齐国的强大外援,自陷于孤立被动的境地,最后被秦国软禁了三年,客死于秦。楚怀王的儿子顷襄王更加昏庸无道,即位后重用佞臣,对秦俯首贴耳,唯命是从,最终导致了亡国的悲剧。而陆游的南宋的背景也类似。同时,屈原与陆游的成长经历也相似。这些是陆游这么推崇屈原的重要原因。宁波大学的张宏洪在《论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承传》一文中说明陆游和屈原,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承传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抱负,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陆游将我国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同时他在另一篇《论屈原对陆游的影响》的文章中谈到屈原对陆游思想上的影响,主要在于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及爱国者的为人品格。屈原和陆游,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传承关系;屈原有“ 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 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 美政”理想,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屈原在诗作中以真挚高尚的情感抒写出“ 真我”、“ 真生活”的精神和淋漓尽致地揭露、抨击时弊的精神,对陆游也有直接影响,陆游进而提出“ 诗家三昧”的概念和“ 诗外功夫”、“ 经世致用”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对当时、后世的诗文创作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

二、西汉的北击匈奴与陆游

关于直接研究陆游与西汉时期的匈奴在爱国主义领域里有何关系的文章不多,研究西汉中的爱国主义人物也可以与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篇:渊源六一

渊源“六·一”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从此以后,每年的6月1日,各国儿童举行集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第五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渊源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研究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同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来说,更是要通过理论研究,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与自信,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素质。

黄守宏在《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发展上既有顺利推进、不断取得成就的时期,也有遇到挫折、走弯路的时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正确与否。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认识我国新的发展历史方位,是保证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和各项工作切合国际实情、发展阶段的关键,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了的科学真理,也是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根本指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变化趋势、外部条件等,精准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做好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王晓辉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把握了这个核心要义,就把握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住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

总书记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称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对我们党的新时代行动指南与行动纲领相互关系的精辟概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行动指南,又要有体现党的指导思想的行动纲领。这两者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又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是携手共进,又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的历史时期,属于党的行动纲领层面的总路线和基本路线,都是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行动指南相伴而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总政策及三大纲领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伴而生。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就可以看到,它们共同而各有侧重的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条主线。前者更多的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者更多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贯彻落实上,系统回答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因为这样,党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基本”。施芝鸿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一文中指出,“五个基本”中,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管长远的。相对而言,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有些内容已经随着实践和理论发展而发展了。这次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此前提出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正因为这样,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这“五个基本”简化整合为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三个基本”。上述简化的整合,既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坚持同与时俱进发展的有机统一,也体现了既往与开来、承前与启后的有机统一。为了加深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回过头去看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下这段论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这段话表明,早在十年前我党就已经意识到,原先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三大纲领,已经涵盖不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和总布局的宽广内涵了。党的十九大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简化整合原先的“五个基本”,不但符合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而且也符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要求。这同时也表明,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我们要突破前人,后入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习近平同志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是强调继承性、二是强调创新性、三是强调时代性”的论述,是对这一规律的精辟概括和科学启示。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这些更多把握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规律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前列,确保始终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始终波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彼岸,确保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上便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研究规程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又有怎样的一个前景和道路?为此,我们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并从中找到了答案。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这两个阶段分别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既要看到二者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上的一致性,看到它们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又要看到这两个阶段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的重大区别。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没有低级阶段的发展,也不会有高级阶段的到来。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在当代世界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背叛

虽然社会主义阶段距离共产主义社会尚远,而且社会主义本身也是不完善的,但我们必须满腔热忱、脚踏实地地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试图跳过社会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试图人为地缩短社会主义时期,急于迈向共产主义,超越社会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也是有害的。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大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世界在变化,形式在发展,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并更加深入学习了解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首先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要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最后是要把握好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如此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科研的条件,充分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份力量。

下载“伯乐”典故渊源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伯乐”典故渊源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国际法渊源的研究方法论文(精选多篇)

    一、国际法渊源研究丰富、系统、综合为基本原则“国际法的各项研究首重资料” ,不论是价值评判、实证分析,还是批判解构、政策定向,国际法的学术研究必建立在对国际法渊源的研......

    医师注意义务产生的渊源——医师的注意义务系列研究

    【摘要】 医师注意义务的渊源既要考虑切实保护患者的利益,又要考虑将注意义务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医师注意义务的渊源应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具体操作规程,以及职务......

    伯乐奖-演讲稿

    伯乐奖----演讲稿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在这里发言。在今年的评选中,我非常荣幸的被评选为伯乐!再一次感谢大家! 现在对于竞争激烈的设计行业来说,如何培养一支......

    伯乐奖管理办法

    ****伯乐奖实施管理办法 一、目的 公司的成长依赖于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也依赖于优秀人才的不断加盟。公司在不断从社会上各种渠道招贤纳才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公司内部员工推荐......

    议论文:千里马·伯乐

    议论文:千里马·伯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

    公司内部伯乐机制

    揭阳市****自选商场 店面管理文件PDZX-GL-04 ***88自选内部伯乐机制 一、设立目的:通过鼓励员工推荐合适人才的方式,为提高内部推荐的积极性,拓宽公司人才引进的渠道,促进公司......

    自由主义渊源及主要观点

    自由主义简述 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对国家(城邦)......

    企业文化的渊源

    企业文化的渊源 ——《中国企业资本——动力之源》序(中) 苍狼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这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精神文明往往是伴随着物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