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推荐)

时间:2019-05-13 23:0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推荐)》。

第一篇: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推荐)

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

罗马法,即是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公元前8 世纪罗马国家产生至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这个时期的法律,又包括查士丁尼时期东罗马帝国的法律。它随着古罗马社会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形成。不仅积极的影响了中世纪的许多国家,同时对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也产生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一.罗马法精神对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

罗马法流传至今仍不减其影响,就在于其蕴涵的罗马法精神。罗马法精神包括自然法精神,理性精神和私法精神。

1.自然法精神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现代社会愈来愈趋向于认为实定法是唯一的法的渊源从而导致法律沦为肆意统治的合法根据。这与罗马法是相违背的。在罗马法中自然法与市民法二者是不一样的市民法只是自然法抽象指令的具体化且自然法高于市民法市民法必须以自然法为坐标和准绳。伯尔曼有言曰“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僵化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为狂信”。这样的声音现在听起来仍震聋发溃。一个人没有信仰会导致狂妄一个社会没有信仰会导致混乱。而目前很多法治国家受各种现代思潮以及行政权力扩张的事实影响法律信仰正遭受严重的危机。而自然法是崇尚法律的法律被当作宗教一样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按照这种精神设计的法治社会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帝国里的国王就是法律为。执政者“不外是因他是被赋予有法律权力的公仆因而他应该被看作是国家的象征、表象或代表依照国家的法律所表示的社会意志而行动。所以他没有意志没有权力有的只是法律的意志、法律的权力。”这些言论是对一切被称为“社会公仆”的执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目前法治进程中“权力至上”的有力鞭策。因此借鉴罗马法的自然法精神对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无必要。

2.理性精神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罗马法的理性主要表现为法律推理与研究的方法、模范的法律制度、法律的分类模式和法典化倾向及成就。理性的力量尽管并不是无穷的但其重要性亦不容忽视。在法律创制过程中是以理性为先导还是以经验为先导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如果在立法中全部遵循“摸着石头过河”或“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思路而不充分利用理性的 思维去思考,去推理,去完善,那么我国的立法工作永远不会完成,我国的法治现代化建设也不会有任何的成就。

3.私法精神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所谓的私法精神,即是——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即为私法精神的真义,私法精神主要表现为平等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罗马法高扬的私法精神造就了这样一种信念私权不应为国家公权任意粗暴干涉。某种意义上这限制了国家公权力的误用与滥用。不惟如是罗马私法精神的全球传播也激发了社会主体的独立意识为主体摆脱各种形式的依赖关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平等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作为私法精神的体现一直以来就没有被人们所遗忘。相反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当代中国重提私法精神还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中国法律制度体系的形成基础与罗马法的关系。,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实现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基础 中国法律制度体系有着历史悠久的成文法立法活动,鉴于中国善于对规则进行体系形成于清末民初。在法律制度 体系形成模式的选择上,鉴于中国化的阐释,鉴于中国社会活动需要体系相对完整、内容相对充实的成文法,故而在清末民初的立法活动中,偶然之内包含必然地选择了欧洲大陆的立法模式。由于欧陆国家均以罗马法为其立法的重要基础,因而在中国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成基础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罗马法的很大影响。如罗马法中规定的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私人权利平等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诸多具体制度和原则都可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中看到

三。中国现代法治基本理念与罗马法的关系。

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是关注人,二是关注权利,三是关注权利行使与限制,四是关注公权力行使的程序公正,五是关注公共利益的保护。这些理念也正是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仔细观察罗马法的原始文献,我们会发现:首先,在罗马法中,人是其始终关注的核心,因此,在其立法体系“三分法”(即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中就是以人为第一位且在物法和诉讼法中亦将其放置在核心地位上;其次,在罗马法中,“权利”和“法”用同一个单词表达,这就将法与权利紧紧联系在一起,彰示出法以权利为核心的理念;再次,在私权的架构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现代民法中,基本上是以罗马法规定的权利为基础而延伸发展出现在的权利体系,并且在权利的行使和限制上也多受罗马法相关内容的启发甚至是直接继受;最后,在罗马法中,将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与公权力的行使和限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后世启发颇多。

综上所述,罗马法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别具一格的特色和充实丰富的内容影响了世界法制发展的进程,它不但成为大陆法系的基石,而且也对我国法制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毫无疑问,借鉴罗马法以及其他优秀法律,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选择,也是推动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动力源泉。

第二篇:古代罗马法的内容、精神及对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范文模版]

学号:50807xxxxx

姓名:red 古代罗马法的内容、精神及对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

内容提要:在古代世界法律文化的体系中,罗马法是一朵多姿多彩的奇葩。罗马法被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成文的法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最完备的形式”。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罗马法精神适应罗马社会商品经济交易要求,反映罗马时代文化特质与政治结构的抽象的观念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罗马法的复兴运动打破了西方中世纪法律思想的沉寂,使神学垄断下的欧洲再一次激起了对古典法律及其观念的探索,为西方近代法治思想的孕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罗马法 公民法与万民法 人法、物法和诉讼法 自然法精神 法治平等 权利

本文就古代罗马法的内容、精神及对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古代罗马法进行探索,罗马法的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以及理性精神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筑为成熟的罗马法体系。罗马法曾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中所体现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价值。

一、古代罗马法的内容

首先我们有对罗马法的一个分类。罗马法学家从不同角度,将罗马法划分为四类:公法和私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市民法和长官法。其中罗马私法的结构和体系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部份,其体系结构是相当完备和科学的,至今的法律体系仍深受影响。

我认为罗马法内容上有下面几个特点:罗马法以其立法以私法为核心;对法理的精深研究;强烈的实践色彩;丰富完备的法律系统。罗马法并不是某一个立法文献的名称,而是史学界乃至法学界基本认可的从公元前6世纪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改革到公元7世纪东罗马帝国开始转变为封建社会为止,这整个历史时期罗马奴隶制国家所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①。因此,罗马法作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②,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体系丰富宏大。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罗马法的雏形,也是罗马法发展早期阶段即共和国前期的法律。这部法典就其阶级实质来说,是为了保护贵族奴隶主利益的,用法律形式维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是因为法律已经编制成明确条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武断。同时,法律中某些规定多少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从这些方面说,铜表法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并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罗马法发展时期,即共和国后期是公民法与万民法两体系并存的时代。事实上,从法律内容看,公元前.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全都属于公民法。所谓公民法,亦称市民法,就是指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行的法律。包括民众大会和元老院所通过的带有规范性的决议以及习惯法规范③。公民法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其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则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但由于公民法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①周楠:《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P1-2 ②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P248 ③林榕年:《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P66

学号:50807xxxxx

姓名:red 如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其内容又带有明显的保守性和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等等①罗马的公民法便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公民法只赋予罗马公民以法律权利,不论他们居住在什么地区,而对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的广大居民,则不予保护,处理纠纷时,适用他们各自的本国法。为了解决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内部以及他们同罗马居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逐渐形成一套“万民法”。“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通过罗马最高裁判员的司法活动所指定的。它是按照罗马奴隶主阶级的需要,吸收了各民族已有的法律成果,在较为复杂关系中发展起来的②。其内容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特别是有关所有权和契约的规范。万民法的体系比公民法更加完备,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要求。

罗马法传统的结构被法学家划分为“公”、“私”法两大部分。公法包括宗教祭祀活动的规范,主要是保护国家最高利益的规范。私法包括财产所有权、债、家庭婚姻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划③。罗马私法的体系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个部分,体现了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本质的法律关系问题,是罗马法中最主要的内容。人法又称身份法,是关于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人的法律地位,各种权利的取得和丧失,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包括人和婚姻家庭两个部分。物法是罗马私法的主体,实体法的核心,由物权法、继承法和债权法三部分构成。在罗马法上,物权是反映权利人得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权利。罗马法学家认为,所有权是物权的核心,是权利人得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最完全的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和永续性三个特征。至于债权法,古罗马时期,采取“概括继承”的原则,即继承人必须继承被继承人的所有遗产和全部债务。同时在罗马法中,债是依法得使他人为一定给付的法律联系。私法中另一主要内容诉讼法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指对损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④。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他们时,也许会发现许多当时已有的法制和观念并不逊色于如今。所以当我们面对未来时,我们实在应当想一想昨天的情形以及昨天发展到今天的历程,同时思考这一情形及这一历程如何在可能的方向上演变为未来的目标。

二、古代罗马法的精神

法的精神是指法律制度包含的法的观念,是指支配法律现象⑤和法律文化体系的价值信念系统,是时代精神⑥在社会法律领域的贯彻,是时代法律文化的内在精神特质,是对法律制度运行和发展起支配作用的法律价值基础,是一个民族法律价值的灵魂⑦。

罗马法精神适应罗马社会商品经济交易要求,反映罗马时代文化特质与政治结构的抽象的观念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

自然法精神为我国民法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自然法不是实在的或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精神包括公平精神、理性精神和人权精神三个方面。由于自然法不是实在法,它只是一定的理念和原则,对实在法起着统摄、指引作用。为此,我国法学家在自然法精神的指导下,对民法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将自然法精神的理念贯彻到实在法的制订和实施上,从而推动了我国民法的发展。

①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P389-390 ②于贵信:《古代罗马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P341 ③于贵信:《古代罗马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P346 ④何勤华:《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7年。P92-P97 ⑤张乃根:《论西方法的精神:一个比较法的初步研究》,载《比较法研究》1996年第1期。⑥公丕样:《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P232 ⑦刘旺洪:《利益衡平:现代市场经济的法的精神》,载《法制现代化研究》(第一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学号:50807xxxxx

姓名:red 自然法表现为一种哲学思潮,此可在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土多德处略见端倪。其后,它被斯多葛派学者所继承,并与法律发生密切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的灵魂人物当推西塞罗。西塞罗教导我们说: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雨永恒的。罗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再者,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一法律的制定者、颁布者和执行者”①。

私法精神确定了我国民法发展的基本理念。罗马法中大量篇幅皆为有关私法的规定。虽然私法条文的多寡只是从侧面说明了罗马人对个人利益的重视,还不能必然推论出罗马人已经具有了现代人的私权意识。但是在自然法精神的沐浴下,罗马人做到了这一点,其私法精神迄今仍为学者津津乐道。

体现罗马私法精神的第—个理念为平等。假如说罗马法制度是不平等的,那么这个结沦几乎不需要论证,因为罗马法规定“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隶”,阶级差别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最大的不平等。罗马私法精神的第二个体现为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意味着法律主体能够依己的意志独立地作为或不作为,不受外部其它人的干涉。但这种作为或不作为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罗马法的原则“公法不得被私人简约所变通”、“私人协议不变通公法”②,即为意思自治的外部制约的表现之一。

理性精神是我国民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论基础。根据斯多葛派的观点,自然法就是理性法,人作为宇宙自然一部分,本质上是一种理性动物,在服从理性的过程中就是服从自然法,尊重自然法也就是尊重人自身的理性。诚实信用源于理性精神中的“善意”,也就是理性精神中的“本着善心对待人,不存在不存在偏见并抛弃邪恶的情感”,因此,我国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当恪守诺言,履行义务,不隐瞒真相,不弄虚作假,不欺诈。

重视理性的作用,在某程度上有助于法律专业化的目标实现。一般而言,法学家和法律职业者所受的训练足以使他们摆脱各种偶然性的支配,他们更多时候是依赖于他们所受训练,运用分析推理、辩证推理的方法来运作法律;并且,高瞻远瞩是他们区别于非法学家职业群体的标志之一。他们也重视经验,但他们不是用直觉去体验,而是理性地去分析、归纳、推理这些经验。总之,尽管他们的理性有限,但他们会最大程度地运用理性并且其结果总是大多符合于理性。

三、古代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

罗马法是罗马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罗马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虽然产生于古代罗马,然而,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孕育它生长的社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罗马法不只是罗马人的法律,而是全人类的法律;它不只是罗马人的文化遗产,而更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罗马法的继受和影响,主要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从早期的人文主义学派开始,法国的法学家就开始致力于对私法进行体系化的处理。法国民法典作为在近代民事立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并且对近代西方国家民事立法有广泛影响的立法,其中包含了很多源自罗马法的经典性条款。主要有: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488条:“满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除结婚章规定的例外外,有能力为民事生活上的一切行为”;第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适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律所禁止的使用不在

①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P14 ②王涌:《私权的概念》,载《公法》第1期(1999),法律出版社,1999年。P389

学号:50807xxxxx

姓名:red 此限”;第546条:“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第552条“土地所有权并包含该地上空或地下的所有权”;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第1382条、1383条:“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行为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任何人不仅对其行为所致的损害,而且对其过失或懈怠所致的损害,负赔偿的责任”。

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性。总的来讲,德国继受罗马法的程度最深,范围最广泛,以至于“早期的日耳曼法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全部被取代了”。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移植”,在这一过程中,德国的固有习惯法被外来的罗马法排挤得几乎消失于无形。而德国的民商法中,对罗马法的继承主要是法人制度和债权两个方面。

总结起来,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罗马法尤其私法为其本质特征所规定,能够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成为市民阶级或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且客观上也推动了资产阶级统一国家法制的进程;与罗马私法发展并行不悖的是,罗马程序法通过贯彻实施私法也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其中特别是某些诉讼制度和司法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现代资产阶级法制与民主原则的先声。如罗马法中的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私人权利平等原则、遗嘱自由原则等等,都毫不例外的给后世国家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影响;罗马法不仅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是我们研究资产阶级法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学说及其罗马法学发展的成果,也成为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古代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意义深远,它在一般民众的心中所建立的不是对罗马法的遵从和信任,而是对法的遵从和信任。它真正使对法律缺乏感知和认识、以及信任的中世纪人认识到:法律是理性和正义的。法律不仅仅意味着约束,也意味着权利。只有依赖法律,才有社会的秩序和安全,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正如达维德指出:“罗马法研究的恢复,首先是把法看成世俗秩序的基础本身这一观念的恢复。”②

近代西方一批主张法治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就是在这些观念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法治观念早就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脑海里。在这些观念中,法律是理性与正义的产物,法律与人的权利和利益密切相连,合法性和合法政府的原则,国家应当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另瓦,在这些观念中,神的世界和世俗的世界正在分离,法律与宗教教义的界限也开始明朗,法律与道德也不再是同一概念,法律必须是一切人必须遵从的、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的行为准则。所以古法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治理念是具有灵魂性内核的影响作用的。

四、结语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探讨,我们纵观历史古今中外,古代罗马法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精神对各国的法律发展都产生了源远流长的影响,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必将被历代学者传唱其精髓,彰显人文法制的熠熠光辉。

①周楠、吴文翰等主编:《罗马法》,群众出版社,1983年。P50 ②[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P49

第三篇:浅析罗马法对英国法的影响

浅析罗马法对英国法的影响

内容摘要

英国法是罗马法系外的法律体系。由于人种和文化上的差异,政治上不强烈的需求以及罗马法复兴时间上的姗姗来迟,英国法走向了一条独立的发展道路。但是,英国法许多法律部门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有些甚至直接继受至罗马法,或者说存在直接的渊源联系。英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是片断式的继受,具体规则原则的继受,选择性的继受,体系下的继受。英国法与罗马法的相似之处远远超出了人们曾经的想象,甚至如果我想寻找罗马古代社会法的痕迹,那么我们应该首先转向英国法。

关键词 罗马法 英国法 体系外的继受 古典罗马法 衡平原则

第一节 引言

如果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近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两朵奇葩,那么,罗马法无疑是古代法律体系中的翘楚。罗马法对大陆法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法国法系,还是德国法系,均深深地烙上了罗马法的烙印。甚至可以说,没有罗马法就没有大陆法系——至少不会是现在样子的大陆法系。然而,谈到罗马法对英美法的影响,学术界大多学者认为罗马法对英美法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很小或者微乎其微,有些学者甚至否认罗马法对英美法的影响,仿佛罗马法是英美法系体系外的异类。然而,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笔者带着疑惑,主要针对罗马法对英国法的影响,进行一番探讨,希望有所发现,以解心中之疑惑。

第二节 罗马法系外的英国法

英国(英格兰)地处欧洲大陆的边缘,当欧洲大陆如火如荼地展开罗马法复兴运动的时候,英国却无动于衷,从地域上看,似乎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但是,地域上的偏远,并不是英国排斥罗马法的深层次原因,不然就无法解释同样地处不列颠的苏格兰为什么全盘接受了罗马法。英国没有全盘接受罗马法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种和文化上的差异。

英国大地上最早的定居的民族是凯尔特人,后来罗马人入侵,将英格兰并入罗马的版图,并修筑了哈德良长城,以保护英格兰。之后,蛮族入侵罗马帝国,而侵入英格兰的日尔曼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与侵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日尔曼人不同,后者的部落包括汪达尔人,哥特人等,他们早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前就已经进入了罗马帝国的疆域,并熟悉了罗马文明——如果不是接受的话。他们对罗马文明并不排斥。而英格兰则相反。“来自北海沿岸的弗里斯人、朱特人、盎格鲁和撒克逊人,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同时从海上入侵,在这种冲击下,罗马文明几乎荡然无存。英格兰岛与大陆的背景不同,他不是补充人员式的日尔曼殖民化,而是移民式的日尔曼殖民化。” 如是乎,罗马文明(包括罗马法)从英格兰消失了。而继盎格鲁和撒克逊人之后的是来自法国的诺曼人于1066年征服了英格兰。诺曼人虽然是从法国入侵的,但他们是来自北欧的日尔曼人,即维京人,于熟悉罗马文明的法国人不同。诺曼人的文化是日尔曼式的,而非罗马式的。这样,英格兰彻底和罗马文化分道扬镳了,只留下历史尘埃里的哈德良长城依旧在北方的风雪中守候。

第二,英格兰对罗马法政治上的需求不如大陆法系国家强烈。由于“诺曼入侵”是异族征服,因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客观上使诺曼人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政体才能统治英国。为此,威廉一世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建立起了当时欧洲独一无二的、以强大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体。在此基础上,11世纪初,英格兰建立起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权。罗马法在公法方面的理论是崇拜权力,西欧各国的君主都“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割据势力的理论依据。《学说汇编》第一句就指出:‘君皇决定的事具有法律效力’。” 促成君主专制的但由于威廉一世的措施已使英国建立起来了坚不可摧的强大王权,所以英国就不像西欧大陆国家一样,迫切地需要这种强化王权的法律理论为其政治服务。

第三,罗马法复兴时间上的姗姗来迟。

罗马法的复兴始于12世纪初,经过注释法学派、沿革法理学派等对罗马法的研究和总结,“在15-16世纪的欧洲各国出现普遍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并最终使罗马法成为现代各国制定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的基础。” 然而,自从1066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开始,普通法便开始产生,到亨利二世(1154-1189年)时,普通法已经基本形成。所以,当欧洲大陆开始复兴罗马法的时候,英国普通法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到15、16世纪时,英国判例法体系已经确立,不可能像大陆一样接受罗马法体系。

由于上述原因,英国法便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

第三节 英国法——体系下的继受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英国法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受中世纪罗马法复兴后的罗马法体系的影响。然而,这是不是说明英国法没有受罗马法的影响呢?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罗马法。如果我们仅仅将罗马法定义为经过中世纪法学家研究发扬的罗马法学派的学说,那么,英国法无疑游离于罗马法之外。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集中于古典罗马法,即在罗马国家适用的罗马法,那么我们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前一种观点未免有失公正。它把罗马法仅仅局限于后人发挥改造的体系化的罗马法,而非原汁原味的罗马法,并且以此作为英国没有继受罗马法的根据。多么荒谬啊!我们知道,法国沿革法理学派研究罗马法之后,经过后人的继续发扬,有了《拿破仑民法典》 ;德国历史法学派的研究成果为《德国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基础(虽然他们反对德国编纂统一的法典,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德国编纂法典的反动)。英国是法制文化发达的国家,并不是一个法制继受国家。我们没有人会对德国没有继受法国民法体系产生疑问,因为他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文化。同样,英国也如此,作为一个“傲慢”的民族,英格兰人怎么会否定自己的法律文化,接受法国或者德国的法律呢?就算英国要接受罗马法,他们也不会把自己归化如法国或者德国法系,他们会自己开创一种完全不同的道路和体系。不然,英国就不是日不落帝国!况且,如果我们的视角从古典罗马法出发,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结论。

英国受古典罗马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国法对古典罗马法的具体规则、制度以及原则的继受。英国法虽然没有接受大陆法学家体系化的罗马法,但是却从古典罗马法中汲取营养,并加以吸收发扬,形成了自己的规则,制度原则。例如英美法的衡平原则。“罗马人是衡平法的最早实践者,最高裁判官法就是典型的罗马衡平法。英国人借用了这一现成的概念,将它发展为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梅因在《古代法》中也对二者进行了比较,虽然没有说英国的衡平法渊源出自罗马法,但是却承认二者惊人的相似。另外,英国的令状制度和罗马法的程式诉讼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让人产生迷惑,以为他们有什么渊源联系。而二者打破其桎梏的方式也是惊人的相似——都是法官创造新的令状或程序。如果要举一个罗马法对英国法具体制度的影响,可以以诽谤制度为例。“罗马法中,对诽谤行为的划分主要是以诽谤究竟是否私下还是公开发表,是否属于特定的内容为依据的,而并非以口头还是书面的表达方式作为划分标准。早期诽谤性的歌谣和后期的匿名的讽刺诗一起构成了刑事性诽谤。是否属于刑事诽谤的范畴并不取决于发表的形式,而是取决于所陈述的事实的性质、传播的范围以及它的匿名性。” “罗马的刑事诽谤法律规则是在1606年的De Libellis Famosis 案中正式被导入英国的法律体系的。”“判决要点如下:‘任何的书面诽谤,或者是针对普通平民的,或者是针对官员或其他公众人物的。即使诽谤是针对普通平民的,也仍然要严惩。因为虽然这一诽谤只是针对个人的,但是它将刺激这个家族中的所有成员、亲戚、朋友起来复仇,由此就会造成争斗从而破坏社会的安宁与和平,导致流血牺牲和其他巨大的麻烦。如果这一诽谤是针对官员或其他公众人物的,那这就是一种更大的冒犯。因为这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安宁,而且是对政府的诽谤和丑化。试想,国王指派和选拔来治理他的国民的大臣居然被指控说是腐败或邪恶的,还有比这更大的对政府的诋毁和丑化吗?’” 这样,罗马法的规则被完整引入了英国判例法。但是,由于判例法的灵活性,英国法在引入罗马法规则的时候,法官往往加入自己的意见,而且,考虑到后来的判例的影响,先前的规则往往被变的面目全非,发现罗马法的痕迹已经不再那么明显了。

第二,对某些法律部门如商法、海商法的影响。

罗马法对英国法的许多法律部门直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成为了其主要的渊源。当然,其对各个部门的影响并不是相同的,而是因不同的部门而有所差别。对有些部门影响及其深刻,而另一些则没有这么强烈。根据罗马法对英国法各部门的影响的强烈程度,可以将这些部门分为一下几类。

(一)英国的商法在其形成初期,大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例如英国的信托法,侵权法。但是,罗马法对这些部门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这些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对罗马法平行的借鉴。换句话说,这些部门的自主发展与这些部门对罗马法的吸收是平行进行的。例如,英国信托法的起源是王权通过税收对臣民财产的控制。英国臣民通过设定信托来逃避财产税。英国自己的土壤产生了自己的法律,而英国人又从罗马法那里找到了知音,于是,罗马法的概念、术语、规则被英国人心满意足地拿了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是社会和法的发展的本质规律的原因,罗马人和英国人法律实践产生了相同的法律需要,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在这些情况下英国法对罗马法的吸收是无可置疑的。不然,英国法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罗马法律术语?很难想象英国人会自己创造一个制度,但是却舍弃英语,而以拉丁语来命名。难不成英国人是疯子?理性的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他们有渊源联系。

(二)对罗马法的直接的接受。

这一点在海商法中尤其明显。海商法的渊源起自传说中的罗德海商法。“海事法中最有特点的共同海损法律制度,其基本原则明确地记载在东罗马帝国皇帝Justinian一世时编纂的法典上,因而罗德法也就成了人们引证的根据”。罗德海商法到中世纪时的版本之一有奥列隆法(当然有新的海上习惯的汇入,但这并不代表以前习惯的废除)。中世纪的英国直接承认了奥列隆法的规则。“奥列隆法及其他海商法典的有关规定,即便在今天仍然为英国法院广泛引用。” 可以看出英国海商法是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笔者一直疑惑,为什么古典罗马法和早期英国法会如此地相似?想一想罗马和英国地法官都用衡平原则断案,想一想罗马的程式诉讼和英国的令状制度(以及“无令状即无救济”),想一想罗马人为解决程式诉讼的弊端而创造的新的程序和英国人新创造的令状,再想一想罗马法官和英国法官通过审判创造的法律(裁判官法和判例法),我们会迷失在自己的思考中。这时候我们会问,到底是经过后人发挥的体系化的罗马法(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更接近罗马社会的法律呢?还是英国法更与古典罗马法相似?且不问英国法和罗马法的渊源关系,如果我想寻找罗马古代社会法的痕迹,那么我们应该首先转向英国法。也需是法律发展的本质规律,也许是历史的巧合,罗马法和英国法成了孪生兄弟。

第四节 结语

如果我们说英国法全盘继受了罗马法或者说英国法起源于罗马法,那么这无疑是不合适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法否认罗马法对英国法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这种影响无疑是十分深刻的,甚至我们可以用“继受”这个词。

法国法系与德国法系把罗马法发挥成了概念法学,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法律体系。英国人并没有这么做。由于上文中提到的原因,英国人采用了另外的方式,即在自己体系下对罗马法的继受。英国法没有采用中世纪的大陆人对罗马法的注释,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不屑于再去接受大陆的体系。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生产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行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于是,英国法在不经意间重复着罗马法曾经的轨迹,当他意识到在自己的轨迹之前曾经走过的罗马法的时候,他们便一拍即合。英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是片断式的继受,具体规则原则的继受,选择性的继受,体系下的继受。

当然,经过漫长的岁月,新的判例不断出现,旧的规则慢慢地改变。今天的英国法的规则即便是那些曾经继受自罗马法的规则,也大多面目全非。只有从历史上的判例中才能窥见罗马法的影子,只留下数不清的拉丁术语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们他们曾经走的那么的近。

参考文献

1、德尼兹•加亚尔等著,蔡鸿滨、桂裕芳译,《欧洲史》,海南出版社,2000

2、周枏,《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

3、林榕年、叶秋华编,《外国法制史》,2003

4、梅因,《古代法》,九州出版社,2007

5、施春强,《英美诽谤法的历史发展》,华东政法学院硕士论文

6、吉尔摩、布莱克,《海商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8、Holdsworth A history of English Law, 1922

第四篇: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士大夫及其统治阶级的天朝幻梦,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力图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这一系列现化运动的起点。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他们在中央已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但这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特别是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改变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清政府长期以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境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洋务派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科学技术落后的悲哀。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于基础。第二,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观念。第三,开新型军事形式先河。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政府觉得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第四,开源广进、人才培养。在文化观念意识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立国”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在社会经济方面,洋务派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推进了现代化运动,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若干特征,使古老的中国终于向开放和现代化迈进了一步。

总而言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第五篇: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经典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以往人们对抗日战争历史经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方面,而实际上,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发生过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如果说甲午战争已经表明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则完全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0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假设没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工业化步伐必将大大加快。这种假设虽然已经无法得到历史的验证,但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始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这都是有事实为根据,因而也是合乎逻辑的假设。

但是,假设毕竟没有成为现实,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先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1/3的森林、铁矿和煤矿;4/10的铁路;7/10的大豆产量;2/5的出口贸易;以及93%的石油;55%的黄金。另据统计,至1932年底,中国政府在东北的损失达178亿元,加上私人损失,不下200亿元。在全面侵华的8年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80%以上。这些城市聚集着中国几乎全部的现代化工业。这些工业,有的直接损毁于炮火之中,有的因战争而失去运转的条件导致关闭,有的被迫内迁损毁于途中。在沦陷区,日军不仅任意掠夺公私财产,还截留税收,把持金融,并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以掠夺中国资源财富为目标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据1995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直接财产损失是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是5000亿美元。对于一个本来就十分贫穷的中国来说,上述战争损失不仅使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难以为继,还足以使它的经济全面崩溃。

第二,中国的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本来就不是中国社会内部自身现代性积累和成熟的结果,而是对外部挑战所做出的回应,因此主张将其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抗日战争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外生型”性质,同时使得新的“自发内生型”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悄然开启。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抗日战争无疑地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于“七七”事变不久即在著名的《抗日救亡十大纲领》中提出了“改革政治机构”的要求,与此同时,其他政治派别也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而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也只能顺应潮流,在全国开放了民主。尽管这种民主是十分有限的,但却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国民党因抗战所需开放的“民主”

是以国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为条件的。如果离开了这个条件,“民主”随时都要被关闭。因此,政治民主还需要另外的社会条件作为支撑,这个条件就是进步力量能够很好地发挥对社会的主导作用。而这个条件,在抗日战争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不具备的。但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由于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已经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民主与独裁的较量中,后者就很难占到上风了。而进步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样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

另外,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而言,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与现代国家的民主制度仍有很大不同,但这些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确实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这也是现代化因素的积累。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看。前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指的就是日本侵略对战前中国积累起来的现代化经济的严重破坏。但是,也正是由于日本侵略对中国经济的摧残,迫使中国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是应对的结果。战时经济体制是一种被迫的应变措施,它的实施一方面是通过金融、物资、资源的统制,集中了抗日战争所需的财力物力,一方面又使官僚资本扩大了势力,从而压缩了民族资本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从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这种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被称作工业化传动的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由于它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在那里并不具备实现现代化经济的条件。但是共产党制订与实施的包括减租减息,鼓励垦荒,发放农贷,发展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不仅使抗日力量在贫困的地区得以生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又为后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从这点来看,这是现代化因素的积累。

再次从国家主权层面来看。自1842年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诸多基本主权,因此,中国一直没有取得完整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地位。但是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尤其是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的时候,这种状况很快得到了改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已经独自与日本作战4年,并且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兵力。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得美、英等国不能不对中国加以重视。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给中国造成的损失

从1931年到1945年,是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展开了人类史上最凶残的屠杀,对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罕见的摧残与毁灭。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研究所卡修跃博士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与破坏是多方面的。

人口损失;残害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日军不仅在战场上给中国抗战官兵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使无数无辜的中国平民成为冤魂。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海滨,西到重庆,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工会日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极其广泛,几乎占中国2/3和国土;在时间持续上极其久长,几乎涵盖了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直其败亡的14年。

在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残杀暴行中,日军用尽了能够了想象出来的所有残忍的手段。日军对中国人民所采取的残杀手段,多达25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人类理性所无法想象。“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手段,大多数也用在中国妇女和儿童的身上。”

财产损失:间接损失至少有5000亿美元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财产损失,数目同样是巨大的惊人的。”战争期间,日军所到之处,疯狂地掠夺公私财产,破坏文化遗产,开采矿藏森林资源,发行伪钞,焚毁炸毁军民用设施,中华民族的物质精华,几被侵者洗劫一空。

数年来一直进行抗战时期中国损失问题研究的专家认为,当时中国只有西藏、新疆两个省级行政区末直接受到战祸摧残,其余省份曾全部或部分的沦陷,或局部成为战区,许多城市、乡镇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

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

当然,由于战争状态下的局限,抗战损失调查不论从时间的完整上,还是从空间的覆盖上,都极不完全,”“日本侵略战争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破坏与毁灭,几乎不可能寻出准确的答案。

日本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的伤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严重阻碍,需要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社会进步:延缓中国发展近半个世纪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遭受损失最惨重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了这场战争,付出过像中国这样惨重的牺牲与代价。

战后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出于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美好愿望,放弃了战争损失赔偿要求。

但是,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损失赔偿要求,并不意味对我们民族所曾受到灾难与损失遗忘。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军队当年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恶与反人道暴行。

事实摆在眼前,这是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XX(我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这段沉痛历史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害。

八年抗战为中国赢得大国地位 洗雪

百年耻辱

中国人民经历八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不仅赢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一、八年抗战为中国赢得大国地位

1.跻身四强之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26个抗击法西斯的国家于1942年1月1~2日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联合国宣言》的签名是分两批进行的,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比其他国家提前一天签字,排在26个国家之首;其他22国则于第二天签字,并按国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这种签名方式表明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正式出现在国际文件和国际舞台上。1943年11月,举行开罗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向蒋介石表示,中国应取得它作为四强之一的地位,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四强小组机构并参与拟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在美国人眼中,中国与美、英、苏同属二战四大强国。“美国人把中国看作几乎同大英帝国相等的参战大国,并且带着偏爱把中国军队同俄国军队相提并论”。“当民意调查机构向美国人民询问,他们认为哪些国家在一个国际组织中应拥有最

大的发言权,13%的人把中国同英国、俄国、美国相提并论”。(《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下册第474页,[美]罗伯特·达莱克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频频出席大国会议。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同西方大国领导人坐在一起谋划世界格局,这次会议不仅为中国收复日本占领的领土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奠定了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1944年8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首次筹建联合国的四大国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4月,参加了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另外,1944年夏天中国还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

3.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1943年10月莫斯科召开的美英苏外长会议上,在美国的坚持下,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布要建立一种世界普遍安全的制度,并成立一个国际组织进行监督,从而肯定了中国在建立未来的联合国组织中的特殊地位。1944年8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首次筹建联合国的四大国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并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章程的制定工作。1945年4月,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代表共同组成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意志。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反对强权政治,强调国家和各族平等、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积极为弱小国家伸张正义,使中国在创建联合国中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被与会国一致肯定,中国被确认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进一步在国际法上确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二、八年抗战为中国洗雪百年国耻

1.1943年废约高潮的掀起。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和《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宣布取消美、英两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取消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终止该条约及其附件给予两国的一切权利等等。在美、英的影响下,其他在华享有特权的国家也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中国签订新约。

2.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由中、美、英首脑在开罗会议上发布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在波茨坦会议上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再次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这就在国际法上明确承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终于收回了台湾、澎湖等领土主权。

遗憾的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又陷入内战的深渊,中国依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踯躅不前。一个不独立不富强的中国是没有实力保障在战时取得的政治大国地位的,因此中国也没有真正获得美、英、苏等国的平等相待。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才真正得以确立。

下载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罗马法对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的影响

    罗马法对法国法的影响: 法国也是接受罗马法最早的国家之一。12世纪开始,有大批学者到波伦亚大学学习。大约在此后200年间,法国法学基本受意大利注释法学派支配。法国效法意大利......

    法治中国对律师执业的影响

    法治中国对律师执业的影响 摘要 随着法治中国成为国家战略规划的核心,律师作为法律职业人也获得了更优良的执业环境。因此,当下的律师应当从整个行业出发,认真践行法治理念, 在......

    西方法律史(古罗马法对西方法律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古罗马法律文化对西方文化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对我国儒家文化发展所具有的作用? 在西方传统中,人们习惯称西方文化为“基督教文化”,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 1。以苏格拉底......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资料收集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资料收集 1.中国传统文化 含义: “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试论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试论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姓名:王凤丽 学号:2011416060 院系:印刷学院 专业:印刷工程 【摘要】在先秦诸子中,针对社会问题,儒家提倡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而道家则认......

    罗马法继承制度及其对当代继承制度的影响(精选5篇)

    外国法制史101211106 王居霞 从罗马法制萌芽到中国法制未来 ——论罗马继承权制度对我国继承法的启示 摘要: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力......

    入世10年对中国法治的影响评述

    入世10年对中国法治的影响评述 上传: flzhiying 更新时间:2011-12-12 阅读: 138 http:///showArticle.asp?id=3126 自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至今已经整整10年时间......

    罗马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论罗马法精神及现代意义 裴朝甫 2011级 法律硕士(法学) 摘要:罗马法是对世界法律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法律体系,它对教会法和日耳曼法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作用于奴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