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思考

时间:2019-05-13 23:5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思考》。

第一篇: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思考

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思考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使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导致出现了部分农民工返乡的现象。这一现象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又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稳定。农民工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推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如派出工作组到输入地城市了解企业用工信息,为返乡农民工召开专场招聘会,开展送岗下乡活动。另一方面,各地要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结合国家和地方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并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当地企业就业。

二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根据返乡农民工生活实际,本着方便于民、注重实效原则,集中与分散结合、短训和常日班交叉,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安排农民工就地就近培训。根据转移就业需要,结合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开设专业和课程,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转岗技能培训、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和实用技术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利用再就业培训基地、就 业训练中心等培训机构的现有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加大积极就业政策的普惠力度,认真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

三是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农民工求职的合法权益。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向职业中介机构和求职者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严厉打击以职业中介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取缔“黑中介”,加强对职业中介的监管,规范用人单位招工行为,为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有力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充分落实政府减负稳岗政策,允许困难企业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允许困难企业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保证社会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一定阶段内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鼓励困难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实现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

五是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从农民工返乡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准入门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审批、税收减免、优化环境等多方面予以帮扶。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他们调整经营思路,改善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广大创业者不仅要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结合实际,协调沟通工商、税务、财政等职能部门,营造良好服务创业软环境,尽最大努力推行便民措施,为创业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符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大力推行返乡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扶持政策,规范农村返乡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申请程序,建立并推进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的联动机制,努力解决好返乡创业人员在创业之初或做大做强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篇:沙区农民工本地化就业问题及对策思考

沙区农民工本地化就业问题及对策思考

郑思珂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截止今年2月,沙区农民工返乡总量达2000多人。如何实现返乡农民工就业本地化,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并激励他们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沙区农民工本地化就业问题及做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沙区农民工本地化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落后导致农民工热衷于“马路市场”

区人力资源市场旁的马路上经常聚集着众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宁愿在马路边上等工作,也不愿主动出击找工作,更不去看相关的需求信息。一些农民工根本不考虑自身的特长和技术,更多的是考虑工资的多少和工作的辛苦程度。认为没有技术也能找到活,往往是他们滞留在马路上却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

(二)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导致“政府热、农民冷”的状况凸显 劳动技能方面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再就业的难度。尽管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培训工程,却没有得到更多农民工的热捧。一些农民工表示,他们急需要新技能的培训,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非常及时。但眼下有些培训针对性不强,对提高就业能力的作用有限。他们最希望培训方式就是直接到企业接受用工培训,这种培训针对性、实践操作性强,培训后就业岗位也有保障,学习时也就能更加安心。

(三)城市社会文化差异导致市民对农民工有疏离感 受城乡户籍长期分割的影响,城市的社会文化中客观形成了对农村乃至农村农民工的歧视,在城市就业机制和城市居民的包容性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城市社会文化对农民工的排斥。通过在沙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现场了解到:就业招聘中同等条件下主城市民仍然享受优先权,有的用工单位甚至明确要求需要有本地城市户籍,这更是排除了农民工。

(四)权益保障力度不够延缓农民工就业本地化

在社会保障方面,虽然政策有很多规定,但大多数农民工并未参加养老保险,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就更少。一些城市的公共服务部门也尚未把农民工纳入进来,使他们不能向像本地的市民那样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必要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服务。沙区目前开放的公办学校中学仅五所;小学九所,数量少且处于较为偏僻的地段,不便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土湾片区专为农民工朋友修建的“阳光公寓”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妥善解决农民工生活居住问题。

(五)制度障碍导致农民工就业本地化处于劣势 在特殊户籍制度下,完全实现就业和户籍同时转移的农民工比例还不高。放开限制和降低城市户口的门槛反而由以前单纯的户籍有形壁垒,转变成为了学历、技能、高昂住房费用等无形成本。一大批农民工虽然在城市里有固定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却并未在城市落户;虽然他们的劳动方式、生活水平与其他市民已经没有了很大的本质差别,但从社会管理制度以及农民工自身思想观念来说,他们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这也使得部分在城市定居的农民工仅仅把所在城市当作谋生的场所,而始终无法产生“家”的归属感。

二、促进沙区农民工就业本地化的措施

(一)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

一是要稳定现有企业生产经营,抓住项目不放松,大力支持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扩大生产。只有企业发展了,农民工本地化就业就不难了。二是在选择发展经济的道路和经济技术模式时,我们应兼顾产业结构水平、生产方式先进性和就业吸纳能力,克服过去那种一味强调提高产业结构水平,追求高新技术而忽视就业的做法。既可借鉴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郭劲松所提出的通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来解决农民工本地化就来的建议,也可借助区西部现代物流园建设,规划一个集纺织、棉花、纺织机械一体的纺织市场,使农民工拥有更多自主选择工作的权利,使农民工不至于成为土地与工厂之间的无巢候鸟。

(二)拓宽就业门路,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 农民工采取非正规就业方式,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满足了城镇居民多方面的劳务需求。因此,在短期内,我们依然要认识到非正规就业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到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弊端,加大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引导机制,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和金融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允许农民工自主雇佣,多渠道灵活就业。

(三)优化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扶助机制

首先,应当建立农民工就业促进机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需有效的沟通,增加相互间的关系强度,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联席会对行动规则、资源配置集体行动等作出协调管理。其次,应在农民工流出地建立相应的就业促进组织。长期以来,农民工流出地政府在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的作用往往被忽略。因此政府应制定农民工有序流动的促进政策,结合本地区的有效资源与城市政府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

(四)畅通信息渠道,帮助农民工有序就业

面对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不畅给农民工就业带来的障碍,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的信息传递以及发布体系,在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的基础上,作好就业信息体系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求职指南、维权注意事项和举报电话的公布与发放;依托互联网,建立更为详实、全面的农民工人力资源数据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筛选;积极与企业合作,切实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时向全社会发布最新的招聘信息,积极引导农民工在城市有序的就业。

(五)尽最大可能把农民工纳入社保,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

目前,我区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不能满足农民工的需要。因而在针对不同农民工需要建立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农民工就业本地化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建立多层次、灵活的社保机制。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的前提下,允许单位为农民工选择基本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提高企业和职工的自主选择性。其次,降低农民工参保“门槛”本着“低进低出”的原则,对于农民工的养老待遇妥善处理。第三,允许农民工以个人的名义参加养老保险并允许一次性交纳,这样有利用提高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工的长远利益。第四,加强统一管理,实现合理方便的社保异地转移,对于在同一统筹区范围内流动的人员,只转移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而对于跨统筹区流动的人员,将基金和保险关系一同转移,待农民工达到了退休年龄便将其所有的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到其所在地的社会保险机构,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六)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其基本素质和技能

首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搞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政府在培训形式上,可以充分整合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合理布置培训网点,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根据市场需要和农民就业意向选择培训内容,有的放矢的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见习基地;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及培训成本高支付能力低的现实,还可以采取多方渠道集资,提供免费培训等方式来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其次,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体系。一是应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加大城市中农民工子女“两免一补”的力度;其次简化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手续;二是降低民办学校的办学“门槛”,鼓励和支持打工子弟校学校的发展。再次,要增强其法律意识和市场意识。加强对农民工法律及市场意识的培养,全面提升其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提高整体素质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七)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是营造浓厚的返乡投资氛围。把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像招商引资工作一样摆上重要日程,加大发展形势、潜在优势和优惠政策的宣传。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或启动资金,对返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完善优惠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具体的优惠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力争把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捆绑使用,给返乡人员以最大扶持。

(作者系沙坪坝区就业服务管理局综合科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何庆安)

第三篇:浅谈城市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

城市农民工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按照市委办公室通知要求,市总工会针对农民工就业问题在全市工会系统内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调研显示,目前我市有农民工533529人,其中外出务工218353人,本地务工153023人,其余滞留在家。有培训愿望的农民工53533人,占本地务工人员的35%;已接受培训的28903人,占本地务工人员的18.9%;培训后就业的24101人,占本地务工人员的15.7%;要求到省内外就业的55383人,占滞留在家人员的34.2%。

二、目前工会所做工作

1、强化创业就业培训。一是与星源电脑学校联合启动了“财富创业计划”,为农民工提供的“培训+资金”模式的创业服务。市星源电脑学校负责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进行电脑维修、广告设计、建筑装潢、商务规划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毕业后扶持他们在乡镇和农村开设网点创业;缺乏创业资金的,市总工会给与一定的小额创业借款。这种成本低、效率高的创业模式帮助创业者消除了技能贫乏和资金匮乏的困扰,自8月份实施以来,已培训人员36人,其中4人实现了成功创业。二是与食品中专、绿业电脑学校、丰华技校、振华技校联合成立了“市总工会创业培训基地”,依托社会力量和学校优势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短、平、快”项目培训,以此来加速创业步伐、缩短创业周期,引导和扶持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尽快走上创业之路。三是针对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如何在法治社会中健康创业,8月份,我们与市司法局联手,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为主要内容, 委派专业律师对市直各技校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们免费开展法律培训、进行法律充电,为依法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各县区总工会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把创业培训的前沿推向了农村一线。如舞阳县总工会建立了“中心+基地”的教育培训模式,制定了《农民工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深入到乡村,根据农民工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八期培训班,培训农民工600余人。

2、加大小额借款力度。创业资金一直是农民工难以逾越的鸿沟,是难以体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困扰。为了帮助农民工美梦成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今年我们放宽借款条件、扩大借款规模,对有创业项目的农民工和返乡创业人员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年来,三级工会组织共发放小额借款155万元,其中市总本级发放75万元。

3、拓宽创业就业渠道。一是4月底与劳动局联合召开了“迎五

一、送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组织了67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6904个,3690人当场达成了用工意向。二是5月份与劳动局、工商联共同组织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53家用人单位提供5570个就业岗位,帮助2120人实现了再就业。三是在胖德荭商贸有限公司、咸亨酒楼设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336人。目前市总工会已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9个。四是5月份开展了“饯行党员承诺、帮扶困难职工”活动,要求全市党员干部通过技能培训、提供信息、担保贷款、协调政策等措施,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帮扶对象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4、实施创业就业指导。一是与市科协、市老科协联合开展开了“送科技进企业”活动,为有创业欲望的职工群众输送科技知识,对创业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分析市场可行性,切实帮助创业者选好、选准创业项目。至目前,已深入到银鸽公司、物资集团、天桥街办事处等18个单位提供了科技服务,帮助确定创业项目27个。二是印制了《法律政策100问》,深入到企业和社区中广泛发放,引导创业人员遵纪守法、依法创业,充分利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创业项目。

三、存在问题

1、因企业受到冲击,就业形势严峻。我市企业本来就不发达,受金融风暴影响,现有企业受到冲击,用工大量减少,对劳动力转移输出影响较大,大量农民工返乡使本来就有限的就业岗位形势更加严峻,目前还有10余万的农民工滞留在家,他们都需要外出务工。

2、就业能力薄弱。返乡农民工大部份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一技之长,缺乏信息平台,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在2007年市总工会开展的《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显示:初中以下文凭52689人,占68.4%;高中中专文凭21152人,占27.4%,大专以上文凭3219人,仅占4.2%。

3、创办企业困难。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融资难、人才缺、土地紧张等困境,急需政府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4、影响社会稳定。如不妥善处理好农民工的培训、转移、就业、社保、土地经营、权益维护等相关问题,就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如何帮助农民工实现创业就业,如何把他们转变为促进漯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也是急需解决的紧要问题。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农民工信息库。充分利用数字乡村等信息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基本情况,并结合当地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农业生产特点提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转移对

策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做好服务奠定基础。

2、抓好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各级部门应密切配合,利用当前农闲和春节后大量农民工外出时机,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认真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种养业科技培训、农民工创业培训等,优先做好对需要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免费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维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再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为他们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3、做好就近就地转移。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规模养殖企业等,为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务工提供就业岗位。认真贯彻落实温总理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农田水利建设、沼气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农业项目,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引导农民工为乡村建设作出贡献。与农业、工商、税务、国土、金融等部门加强联系,对有创业发展愿望的返乡农民工,积极支持他们创办、领办企业,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并在办证、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

4、为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提供服务。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通过媒体、墙报、传单及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将准确的用工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工,引导农民工有组织、合理有序地输出,避免转移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 拓展服务领域,为其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主动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对接,积极主动与用工企业联系、沟通,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提供服务,进一步推进劳务经济发展。

第四篇:农民工就业问题

【申论热点】农民工就业问题

一、背景链接

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古人说:“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一个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某项工作,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获取生活资料,维持生计、改善生活。

就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归根到底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创造出来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就业问题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变数,使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农民工就业问题就是挑战之一。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在看到农民工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们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二、社会现状

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灵活就业为主,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和个体两大部门,所占比重分别为21.8%、36.2%,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6.9%、4.2%,无固定单位的农民工占到28.8%。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为主,处于频繁流动状况,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二)岗位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

农民工主要从事搬运(重庆方言称之为“棒棒”)、建筑、加工制造和服务四大行业。其中,“棒棒”纯属体力劳动,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如泥瓦工、钢筋切割工等拥有少量技术,加工制造业如纺织业的农民工和从事住宿、餐饮和服务行业的农民工,其技术含量也十分有限。

(三)劳动时间长,合法权益受损。

农民工每月工作天数和每天工作小时数都已超出法定劳动时间,他们的休息权受到了严重侵害。另外,农民工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还面临克扣工资、职业病、工伤事故的威胁。与城镇居民相比,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活成本,承受更大的职业风险。

(四)工资水平偏低,实际收入增长有限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一些措施,如加大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企业侵害农民工利益行业的监管力度等,农民工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500 元及以下的占8.2%,500~800 元的占25.0%,800 以上的占66.8%。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尤其是医疗成本、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等的上涨,导致农民工生活成本成倍增长,除去生活开支后,其实际收入增长十分有限,生活水平改善并不大。

(五)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缺乏

近年来,我国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仍显不足,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调查发现,26.1%的农民工遭遇过工伤事故,其中只有13.2%的农民工得到了雇主的全额医疗等费用;养老、医疗保险的参保率都很低,分别为10.9%、18.1%;65.8%的农民工在城市有过失业的经历,享受过政府失业补助的仅占6.3%。

2、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农民工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且由于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同时,由于农民工收入不稳定,大多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导致社会保险关系中断,使得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形同虚设。调查显示,在参保的农民工中,有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断的分别为8.6%、13.1%,其中,因工作单位或工作地方改变而中断的分别为51.9%、59.5%,因经费困难中断的分别为41.4%、36.7%。

3、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缺乏。在社会救助方面,49.1%的农民工在城市遭遇过生活陷入困境无法生存的情况,其中,得到亲朋好友救助的占66.6%,而得到政府救助的仅占3.4%,没有得到任何救助的占28.6%。在社会福利及公共服务方面,农民工也没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三、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并提升其安全预期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在工业社会里,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中,不应将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对立起来,而应在两大政策体系之间寻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有效机制。就业为社会保障提供前提和基础,就业为劳动者参与社会保险创造了必要条件,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又有效地解除着劳动者的诸多后顾之忧。

(二)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

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农民工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文化、技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与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城市劳动力的需求,其就业空间越来越窄,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低下就成了农民工获取公平就业机会和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瓶颈。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二元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必须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统筹城乡就业,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居民公平就业。

(四)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农民工就业机会

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加大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控力度。

第五篇:农民工就业问题

农民工就业问题

说农民工问题不容回避,是因为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它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要探讨农民进城的利弊得失,而是如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是“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强农民工培训,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就业承受很大压力。一方面用人单位提供了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农民工找不到活干,出现了 “有工无人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多数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次,农民工就业意识有所提高,在选择单位时不仅仅从工资方面考虑,对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各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目前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大部分是18至25岁的年青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也基本上没干过什么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却对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要求过高,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市场需要的劳动力有一定的职业技能门槛,而许多劳动力因为缺乏技能而被关在就业的大门外。目前许多企业急需的,并不是那些普通民工,而是立即能上岗的熟练工。而没有技术特长的民工,四处奔波也难以找到工作。所谓的“民工荒”,实际是紧缺熟练工。因此大部分农民工如果找到工作,基本是没有门槛而只需要力气的低技术、低收入的体力活。这个问题表现出来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民工和其他劳动力的就业门槛在逐渐提高。没有一定职业技能民工,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竞争。

二.农民工进城就业存在的问题

近来,农民进城就业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是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培训薄弱,制约了农民进城就业能力的提高。目前,农民进城就业能力普遍偏低,农职业培训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农业、劳动、教育、工会等部门都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但缺乏统一计划和协调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培训内容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主观性培训较多,技能性和“订单式”培训较少;培训师资和培训教材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二是合法权益没能得到有效保护。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很多民工未签劳动合同,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缺乏基础。二是农民工基本上没有定量或固定的劳动时间。据调查,有73.3%的民工工作在10小时以上,最长的达13个小时。三是用工单位没给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和提供工伤费用。四是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依然存在。五是进城就业民工受歧视的现象仍有发生。六是民工法律意识仍很淡薄。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36.7%的民工选择“找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

四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看病无保障。调查显示,有医疗保险的只有3.3%,还有96.7%的民工没有办理医疗保险。他们生病以后只有16.7%的人会选择直接去医院,83.3%的人是自己随便买点药吃或硬扛。

五是民工子女入学“门槛”高。在被调查的130位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中,有学龄(幼龄)子女的78人,其中有33.1%的民工带着子女外出进城务工,并在就业城市上学,入学收费与当地城市人子女相同的占66.9%,还有33.3%的民工子女因没有城市户口需要交纳较高的各种费用才能入学。

六是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制约着农民进城就业。近年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还存在着领导机构不明确、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就业的政策规定和相关法律、统计指标及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农民进城就业。三.促进农民工外出寻求就业机会的措施

一.是用渐进的方式改善户籍制度,授予农村外出务工者与永久居民类似的基本权利。加强法律和行政体系,确保农民工作为输入地长期居民的权利,包括购买或租赁房屋的权利,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和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同时,至少保留输出地居民的一部分权利(特别是对土地的权利),继续维系他们和家乡的关系,保持他们对于家乡的认同感。

二.是进一步促进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之间的合作,使他们能够共同设置相关的服务机构,共同支付为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提供公共产品所需的资金。三.是四是促进把农民工纳入决策机制的形成,也就是说在决策中也能够考虑到他们的利益,使农村外出务工群体无论对输出地还是输入地的事务,都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四.是确保农民工得到公平的待遇。废除任何限制农村劳动者在城镇寻找工作或者临时性工作的不公平限制;确保法律程序的实施,包括和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签订合同,及时发工资,不找任何理由拖延或者克扣工资;改善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农村外出务工的女性劳动者,包括健康、卫生和安全;为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提供以自愿为基础的技术和法律培训,不能征收任何不合理的费用;为他们的子女受教育安排不同的渠道,使其子女在教育上所获得的待遇和城市居民的子女不应有所差异;加强适当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就业、卫生和法律援助。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

(1)坚持了一分为二,两点论,两分法,体现在既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看到了当前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2)还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看到了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我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政府与社会以及社会成员收入悬殊等方面.(3)看到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大.(4)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在无论是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还是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都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做到合情合理合法.

下载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就业问题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态分析 在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就业状态调研中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收入的影响较为严重。如何化解影响农民工就业危机成为了突出问题,使农民......

    农民工就业问题

    农民工就业问题 —— 2011年暑假由于社会实践需要,我于8月24号从城镇回来一趟乡下的老家。这是个偏远的小山村,大概两百户人家,每家的年轻人都到大城市打工挣钱,村里只有一些孤......

    农民工就业问题

    四川警察学院 农民工就业问题思考 年 级 2010级区 队 二区队 专 业 交通管理专业 姓 名 易 凯 学 号 1028402021 2011年10月 一、背景链接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更......

    农民工就业问题(含五篇)

    农民工就业问题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眼下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收到了严重......

    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

    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形势分析当前我国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从城镇这一块来看,2010年光大学毕业生就有630万,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大学......

    浅谈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并特别强......

    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

    返乡农民工社会地位的调查分析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 一、相关新闻背景及现状??? 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透露,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全国大......

    农民工就业问题论文

    农民工是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农民工就业问题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农民工就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