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推进《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为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特编制《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人才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底,集团公司共有正式员工17421人,员工平均年龄31.38岁,其中男员工12163人,占比69.8%;女员工5258人,占比30.2%;少数民族员工3266人,占比18.74%。本科以上学历1967人,占员工总数的11.29%;大专学历4153人,占员工总数的23.84%。
三支队伍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有管理人员671人,技术人员2131人,技能人员14619人。
管理人员队伍现状
注:管理人才队伍现有集团公司级管理人员120人,子公司级管理人员551人,其中女性82人,少数民族39人,80后管理人员(35岁以下)238人。
技术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聘用高级技术人员3人,副高级12人,主任级37人,副主任219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2.71%。
技能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有高级技师7人,技师50人,高级工197人,中级工1485人,初级工1818人,高级工以上的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人员总数的1.74%
二、“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取得的成绩
人才队伍作用发挥显著。“十二五”期间,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推动人才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第二次腾飞,提供了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集团公司的三支人才队伍的总量不断增大,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不断增多,人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在管理经营、新产品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公关、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少数民族各类人才数量逐年增长,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加快各类人才培养、选聘、使用等方式和机制创新,建立了培养引进的开发机制、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了集团公司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创建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集团公司有1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得自治区有突出优秀专家,32人入选自治区级以上各类人才选拔培养工程。
人才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集团公司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工艺设备情况,组织228位相关 技术技能人员,制定了16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标准培训教材,填补了化工行业职业标准培训资料的空白。积极推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同国家技能人才鉴定工作接轨,规范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11年11月经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集团公司成立了29个职业,5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鉴定站,填补了氯碱行业、PVC行业在自治区职业鉴定工作的空白。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推进,公司技能人员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人才发展投入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各类人才发展和开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人才资金政策支持。截止2015年,集团公司积极争取国家社保补贴5349.9万元,其中单位部分3990.81万元,个人享受1356.09万元。技能培训、鉴定补贴137.01万元:重点工种培训补贴29.59万元;初、中级技能培训补贴14.02万元;托克逊少数民族培训班补贴31万元;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62.4万元。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现有人才队伍状况还不完全适应集团公司长远发展和“十三五”规划战略实施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种类单一。公司生产管理型和生产技术型人才居多,如氯碱行业作为龙头企业,公司技术人员领军人才少。集团公司将进入的纺织、石油化工等行业缺乏人才储备。二是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合理。集团公司近十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才断层仍然存在。华泰、阜康工业园是在三年左右建成的,员工是在两到三年间 集中招聘的,以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主。公司现在25—35岁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没有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三是创新高端人才还比较缺乏。集团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各种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总量短缺,人才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人才强企战略,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一主两翼、三环联动”的两大战略定位,以提高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引进、用好高端紧缺人才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调整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开发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实现集团公司第三次腾飞、挺进世界500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突出前瞻性。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与集团公司“十三五”规划相配套,保持人才规划与产业规划的一致性,着重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素质的生产一线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突出重点领域。适应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引进金融、贸易、全产业链经营和新涉足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促 进形成“一主两翼、三环联动”的产业格局,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缺乏、各板块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突出创新性。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创新人才发展理念,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力度,改革原有薪酬体系,在人才政策和用人机制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突出实用性。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明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重要举措,大力开发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四、发展目标
围绕集团公司“十三五”规划“一主两翼、三环联动”的两大战略定位要求,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类人才队伍。根据氯碱主业做到世界第一,石油化工、纺织粘胶一体化“两翼齐飞”;以实体经济为根基,金融产业为支撑,资本运作为动力,产业、资本、金融“三环联动”的产业布局,到2020年,集团公司总人数达到25000人。其中,管理人员占比不高于4%,技术人才占比不低于16%,技能队伍占比不超过80%,高技能人才在技能队伍中占比达到10%,少数民族员工占比逐步达到25%。
(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围绕集团公司的战略布局,着力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带领企业创新发展的优秀企业家和 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2020年,集团公司管理人才数量占员工总数比例不高于4%,少数民族管理人才在管理人才总数中的占比翻一番(达到10%),女性管理人才占比达到管理人才总数的15%,35岁以下管理人才占比不低于管理人才总数的50%,储备管理人才达到各级管理人才数量的2倍。根据集团公司“一主两翼”的产业布局要求,到2020年,各级管理人才(子公司中层以上)总数不超过1000人。其中:氯碱主业不超过410人,纺织、粘胶板块不超过260人,石油化工、煤化工板块不超过180人;健康产业、金融领域、贸易领域、全产业链经营领域总共不超过150人。
(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围绕集团公司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实现各公司发展所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到2020年,技术人才数量占员工总数比例不低于16%;树立集团公司在氯碱、电石、粘胶、纺纱等行业和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引进一批企业紧缺的金融、贸易、纺织、健康产业等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其中,领军人才及技术骨干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0%。
1、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氯碱主业(含氯碱、电石、热电等专业):立足现状,发挥优势,内部培养提升;建立行业专家库,选拔树立20名技术领军人才,培养200名技术青年骨干人才。两翼之纺织、粘胶纤维板块:内部培养为主、行业引进为辅,选拔和储备技术人才900人;选拔树立10名技术领军人才,培养100名技术青年骨干人才。
两翼之石油化工、煤化工板块:石油化工板块,引进和储备技术人才1750人;煤化工引进和储备技术人才300人。
研发类技术人员:为加快PVC应用领域拓展和差别化粘胶纤维生产步伐,“十三五”期间,研发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由现在的2%提升到3%,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占研发人员总数40%,引进一批国内外具有研究成果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健康产业:引进和储备水产养殖、种植、畜牧、生态养老休闲等专业技术人才约80人。
2、金融、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金融领域:引进和储备银行、证券、融资租赁、信托等专业的高端技术人才约90人。
贸易领域:引进和培养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专业技术人才约50人。
全产业链经营领域: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平台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约100人。
(三)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围绕集团公司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培养、引进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和重大项目实施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等领军型高技能人才。每年培养高级工、技 师、高级技师等实用技能人才350名以上,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数量占技能人员总数的10%以上。建成各专业(工种)技能大师工作室30个。每年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350名以上,到2020年,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2000人以上。
五、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任务
(一)统筹战略布局培养人才。通过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年轻人才、储备核心人才,优化现有人才结构,建立人才储备梯队,为集团公司“十三五”规划实施配置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实现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和各板块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的目标,各板块在“十三五”期间,形成较为明显的人才优势:氯碱板块,建成全国氯碱、电石、热电领域一流的人才队伍;纺织板块,达到疆内人才领先;金融、贸易、全产业链经营等领域,形成明显的人才竞争优势;煤化工、石油化工、健康产业,匹配可起到牵头作用的行业高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要有一定比例的跨区域、跨行业轮岗培养和发展。同时,重视企业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培养既懂党务政工、又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围绕产业布局培养人才。按照集团公司“一主两翼”的产业布局,突出引进和培养新涉足产业管理、技术人才。
1、氯碱主业人才发展应立足现状、内部提升,逐步建立公司在行业的专家人才地位。
2、粘胶纺织一体化和石油化工产业,按照与氯碱主业“两 翼齐飞”的产业定位,其人才发展布局作为产业人才发展的重点。随着粘胶纤维和纺纱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该板块应立足现状,培养和引进行业内高端人才,为纤维产品差别化、多样化以及差别化粘胶纤维研发中心的运作储备高端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3、石油化工板块,利用国内、疆内成熟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优势,为石油化工油品加工—PX—PTA的发展引进行业内高端技术管理人才。
4、为发展以博斯腾湖野生鱼、生态牛羊养殖为基础的健康食品业,以及在后峡、丰收电厂或中心城区发展健康养老业,按照外聘和返聘的方式,引进行业内的高端人才。
(三)着眼长远发培养人才。围绕集团公司“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金融、贸易和全产业链经营等业务的需要,突出引进和培养资本运作、金融、贸易、产业链管理领域高层次人才,建立服务产业、资本、金融“三环联动”的人才新格局。以香港公司和霍尔果斯融资租赁公司为平台,积极取得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资质,引进人才,发展金融产业;探索实行实体经济+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引进培养互联网高端人才。利用上海、香港等金融中心、人才中心的优势,为金融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XX物产为平台,以贸易金融为支撑点,开展产业贸易,人才配备以外部引进为主,内部培养为辅。以蓝天物流为平台,发展现代物流和全供应链管理,为适应采购、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经营需要,在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同 时,以3年时间为周期,实现采购从业人员不低于50%的轮岗和调整。
六、具体措施
(一)大力开展各类人才培训。一是与区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针对各类人才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以专项培训、综合培训、专题研修等多种形式,分类组织开展人才理念更新、知识更新拓展、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技术适应、创新创业等能力提升训练,提升岗位适应、职业发展能力。利用援疆省市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采取双向挂职、“走出去”和“请进来”培训的方式,为企业培养紧缺专业人才。二是积极争取纳入自治区优秀企业家培养、自治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自治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工程选拔计划,以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业务知识水平为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培训。争取培养10名自治区优秀企业家,20名自治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根据集团公司管理人员现状,制定有针对性培训方案,从管理心理学、组织变革、危机管理、品牌建设、领导力、领导艺术、专业管理等多维度设计课程。到2020年,公司现有各级管理人员每人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90课时,外送培训人数约达到管理干部总人数的50%。
(二)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一是实施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依托XX大学(XX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各公司、园区的培训基地,完善内部培训培养制度,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 业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技能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每年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350名以上,到2020年,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2000人以上。二是实施XX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到2020年,在氯碱、电石、热电和粘胶、纺织等产业板块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技能大师在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制定《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三是积极组织参加自治区、行业或企业、院校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同时积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国际技能大赛、组队参加国家技能竞赛,使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广泛开展企业内部的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三)建立各类人才成长的实践基地。一是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选送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培训机构、援疆省市、大企业大集团、区内外知名院校,进行多岗位锻炼。注重选派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少数民族经营管理人才到区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到知名院校学习培训。二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训、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技能人才成果交流等活动。三是在公司比较成熟的氯碱、电石、热电和粘胶纤维、纺织等产业板块推行XX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技术领军人才作为该专业的技术带头人,带动技术提升、难题攻克。四是选拔综合素质好、经营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及时放到集团公司新开拓的经营领域、高新企业以及生产经营困难企业、重大项目建设等关键岗位上担当重任,使其在艰苦复杂环境中磨练成长、提高能力。
(四)大力引进各类紧缺人才。一是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扩大选人用人视野,通过市场化选聘、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选拔高级经营管理者、中层及以下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一批紧缺的金融、贸易、互联网、全产业链经营领域的高级管理人才。利用北京公司和上海公司的优势开展招聘。二是紧紧围绕公司发展重点领域和行业,充分利用自治区“柔性人才引进项目”、“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紧缺人才引进工程”等政策,采取全职引进、柔性引进或依据重大工程、科研项目急需引进等形式,有计划地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研发工作人员引进方面,灵活采取进驻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合作、技术入股、讲学等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来公司服务。三是建立与项目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在项目招商引资中加大引进符合企业产业发展方向、行业紧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力度。
(五)加强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实施创新人才 培养计划,以集团公司的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园区为载体,创新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开展创新活动,引导技术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创造新技术、打造新模式。二是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工程项目、天山英才工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等平台,围绕集团公司重点发展领域和项目,培养一批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后备科技骨干人才。三是以集团公司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能力和新产品开发为重点,以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在氯碱化工、煤化工、粘胶纺织等领域,通过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岗位培训等项目,开展培养培训工作和知识更新教育。
(六)建立各类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人才有效激励。大力表彰奖励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不断提升人才经济待遇。探索建立以考核评价结果为基础,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相挂钩、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衔接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办实事,妥善解决好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二是建立各类人才储备机制。实施人才储备库动态管理,每年要根据储备人员考核情况,调整各级储备库。在已成熟的氯碱、纺织、电力板块建立管理人才储备库,制定《管理人才储备库管理办法》,将管理人才储备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及时掌握国内同行业人才基础情况,引进一批有工作经验中级技术人员。加强企业内部培养,通过招聘、岗位培养等形式,培养一批基层技术人才。到2020年,为金融、贸 易、全产业链经营、纺织、健康产业、石油化工、煤化工板块储备培养一批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三是建立科学的企业薪酬制度,根据不同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职责、风险和实际贡献,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合理确定薪酬水平。提高关键岗位、急需紧缺人才的薪酬水平。鼓励员工参与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并给予奖励。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向一线流动,在岗位等级、待遇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七)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发展机制。一是加强对人才的考核,分层次、分类别对各类人才和入库储备人才基础素质、综合能力和业绩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培训培养的依据。二是以岗位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层人才岗位发展通道,引导人才实现职业发展,为各类基层人才提供在本职岗位发展进步的职业台阶。三是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结合生产、技能岗位要求,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强化经营管理人才的绩效考核,突出岗位特点,关注经营业绩,看重实际能力,增强考核测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人力资源部牵头负责人才规划的组织实施,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部门和责任人,抓好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贯彻落实工作。各子公司、分公司和各部室要按照人才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重点任务、人才政策和机制建设的落实方 案,努力形成各公司、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发展工作运行机制。
(二)实施人才规划动态管理。动态修订人才规划,建立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定期检查重点任务和人才工程的推进情况。建立对各公司、各部门的人才培养的考核办法,把推动规划实施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规划实施效果与单位绩效评估、干部业绩考核相结合,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适时指导,形成规划实施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规划的落实。建立集团公司人才信息系统和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做好调查统计、需求预测、成果共享、技能展示等工作,促进人才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业绩档案,强化全员绩效管理。
(三)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通过各类媒体、集团公司网站、招聘平台、内部刊物等平台大力宣传“十三五”人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及时宣传人才战略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宣传公司各类人才的典型事迹,形成全集团公司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各公司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地位,努力营造支持创业、激励创新、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园区“十三五”人才工作总结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
园区“十三五”人才工作总结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
“十三五”以来,园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认真履行园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按照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园区人才工作,推进人才工作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园区“十三五”期间人才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人才工作情况
1.人才总量持续扩张。截至目前,园区人才总量242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3112人,高技能人才4962人。
2.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逐年增长,截至目前,从学历层次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2340人,专科学历3906人,高中及以上学历为16036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5周岁以下人才比重占40%;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26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才692人,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才1149人;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二产业36916人,第三产业2673人,人才资源随着产业结构同步发展,呈现向第三产转移的态势,新兴产业人才快速增长。
3.招才引智成果丰硕。通过每年的春秋季“招才引智进高校”活动、各类公开招聘等先后共引进各类人才3200余人,实现园区高层次人才的全面提升。
4.人才市场有效整合。园区人力资源市场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市场功能日趋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主渠道作用日益突出,形成以市场招聘信息宣传栏、苏宿人才网、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的招聘宣传模式,开发了一套集就业、人才信息于一体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和人才现状。“十三五”期间,先后有6500家(次)用人单位入场招聘,8万人(次)入市应聘,约2万多人通过市场实现流动与就业。
园区“十三五”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人才发展现状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领军和拔尖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相对比较缺乏;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分布还不够合理;人才创业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缺乏与创业创新相匹配的投融资体系,社会化、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地位尚未普遍确立,用人单位的主体意识不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二、人才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将是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园区经济加速济转变的关键期。在新一轮拓园的形势下,园区人才发展既迎来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来看,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才工作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人才资源支撑,使科技、人才的地位更加凸显。
从挑战来看,“十四五”期间园区将处于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阶段,产业的转型升级迸发出巨大的人才需求,对人才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三、“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举措
(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大力推进产学研交流合作
实现与8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电子信息类、机电控制类、教育类等人才总量不低于4500人。充分利用科技部门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定期上门征集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反馈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合作开发,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在园区的转化。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加大引才力度,加快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二)继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
将进一步结合园区特色产业,以各类平台建设为抓手,引导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并按照认定办法进行申报,以争取省市两级相关政策支持。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加大引才力度,加快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三)抓好各类人才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与苏州工业园区对接,吸取苏州工业园区在人才培训工作上的成功经验,开发符合园区企业需求的培训项目;
二是依托园区人才计划和园区产业特点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三是加强对园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工作方式,实施“节点倒逼工作法”,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企业家培训台帐,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与教育培训情况进行存档,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升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培训5000人(次)以上。第三篇:某集团公司人才引进、培养、发展规划
某某建设集团公司人才引进、培养、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以及二0一二年“练内功、强体质、保增长、增效益、重民生、保稳定”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创造效益和推动集团公司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划。其核心思想是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及“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律,确立未来3~5年人才引进、培养、发展工作目标及思路。
一、人才引进、培养、发展规划依据
(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
*****建设集团公司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兵某部于1955年集体转业组建而成的大型中央施工企业,隶属于国家建工部。上世纪70年代末改由**省领导,现隶属于*****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
集团公司目前拥有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壹级,水利水电总承包、市政总承包贰级,公路路基、桥梁工程、钢结构、起重设备安装、混凝土预制构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叁级和房地产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检测、监理、物业管理等20余项资质。企业总资产3.5亿元,年施工能力20亿元以上,施工面积100万平方米。
2010年,我公司正式更名并成立集团公司。为适应集团管理体制,公司总部需要建设以职能管理为主体的专业人才队伍,分子公司需要建设以生产管理为主体的专业人才队伍。2011年,集团公司根据内外部形势制订了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两轮驱动,定项投资,多元经营,跨越发展,实现集团公司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集团公司把培养和储备人才作为破解制约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瓶颈的战略性举措。2012年,集团公司又提出了行政工作的总体目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项目盈利能力,“练内功、强体质、保增长、增效益、重民生、促稳定”,同时确定了2012年经济目标:完成企业总产值16亿元,承接任务20亿元,实现新增资产和利润600万元以上。
(二)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截止2012年3月1日,集团公司共有在册员工****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专业技术人才510人,工勤技能人员******人;实际在岗人员*****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318人,工勤技能人员****人。
1.人才年龄结构
集团公司在岗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年龄结构分布如下:
表一:人才年龄结构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集团公司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是41~50岁年龄层的员工,31~40岁的人员所占比例偏小,如不及时补充,5~10年后很难保持人才供给的延续性。
2.人才学历结构
表二:人才学历结构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集团公司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其次是高中、中专,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和集团公司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管理密集型企业转变的战略规划下,整个人才队伍的知识水平亟待提高。
3.人才职称结构
集团公司目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405人,其中在岗293人,分布如下:
表三:人才职称结构表(数据部分为:在册数/在岗数)
可以看出,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其次,经济和财会专业人员作为企业的必备人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所占比例较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晋升意味着该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趋于完善,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积累,如经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要求,会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
此外,注册建造师人数较少,难以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
综上,可以看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首先,人才断层,中坚力量年龄偏大、干劲不足、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其次,人才队伍整体知识水平难以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要求;再次,人才素质结构有所失衡,经济、会计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须进一步提高;最后,注册建造师持证人员队伍急需扩大。
二、人才引进规划
人才引进的目标是做到人才与岗位匹配、人才与组织匹配以及人才与组织发展匹配。只有实现这三个匹配,引进的人力资源才具备了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的前提。将此项基本要求与公司人力资源需求相结合,规划如下:
(一)人才岗位匹配工作规划
做好人岗匹配,首先要明确岗位要求,其次要在招聘时识别人才的能力、潜力,估计其胜任力。此项工作未来3~5年的重点是:建立并逐步完善招聘工作流程,开展岗位职责和能力分析,提高招聘人员归纳总结和辩能识人的能力,具体策略有:
1.做好人才需求预测,确定空缺岗位;
2.根据过去两年的“职工月工作考核登记表”及离岗人员、主管领导描述,结合公司、部门的发展需要,提炼空缺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职责;
3.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岗位所需人才的学历、工作经验、能力素质等条件;
4.根据确定的人才要求,选择合适的选拔渠道(内部晋升、社会招聘或校园招聘等)和筛选方法。
(二).人才与组织匹配工作规划
实现人才与组织的匹配,重点是实现将组织对人才的要求与人才对组织的需求二者之间的匹配。如果二者不相匹配,会导致员工适应不了工作环境,绩效难以提高。此项工作未来3~5年的工作重点是:
1.提炼企业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的企业文化,选择适合本企业文化的人才;
2.对招聘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之能考虑空缺岗位所属的主管领导及工作团队的特点,选择能与工作团队良好合作的人才;
3.明确企业现阶段所能提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选择能够接受当前和未来几年薪酬福利水平的人才。
(三)人才与组织发展匹配工作规划
实现人才与组织发展的匹配,首先要明确组织的发展战略,其次要识别人才的潜力,还要采取相关措施,留住核心人才。根据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此项工作未来3~5年的工作重点是:
1.调查市场薪酬水平,适当调整薪酬结构或出台相关补贴政策,给予紧缺专业人才、持证人员较高于市场水平的待遇,引进适合本公司的高层次人才;
2.适当加大社会招聘力度,弥补人才年龄断层,特别是会计和经济类人员;
3.提高学历、职称要求,应聘管理人员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4.招聘经营管理人才时,着眼于社会资源、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
5.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时,要适当注重学习和应试能力,考察应聘人员的学习成绩或考证情况。
三、人才培养规划
目前集团公司开展的主要是建筑施工“五大员”的培训。由于集团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加之2011年“五七工、家属工纳入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工作”占用人力资源部大量精力,对于新入职人员以及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开展的培训较少,外部培训也没有系统的计划。今后3~5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建立合理的培训流程,加大对新入职人员以及中层、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一)建立合理的培训流程
1.根据公司发展目标,编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开展培训需求调查;
2.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结果,确定内部培训讲师和外部培训机构,共同制订
内训和外训计划;
3.制订培训预算,报董事长审批;
4.执行培训计划;
5.开展培训效果追踪
(二)新入职人员培训工作规划
新入职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开展两次,培训内容如下:
1.公司简介、公司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讲解;
2.公司人事制度和财务报销、文件收发流程的讲解;
3.请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三)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规划
副科级、科级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的重点是:管理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的提升,行业发展现状等;培训方式以内训为主,可从外部聘请讲师;个别业务骨干可考虑参加专业培训机构的相关培训。
(四)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规划
基层管理人员的开发重点是: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与工作态度。另外,根据集团公司现阶段的需求,适时开展职称申报事项和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技巧的培训。培训方式为内部培训,聘请公司内部相关业务人员作讲师。
四、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要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企业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其次向员工传达企业每阶段的发展目标,帮助员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提供相关支持;再次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到自身和企业的事业中去。此项工作的重点有:
(1)不断提升集团公司的社会形象,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使员工乐于加入本企业,奉献本企业;
(2)提高现有和未来员工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技能,创造友好、合作的工作氛围;
(3)人力资源部要帮助员工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个人优势、发展愿望与企业远景目标相结合,推动个人和企业共赢;
(4)确立基层单位人才培养的各项举措,把人才培养纳入基层领导考核体系当中,明确人才培养也是领导的职责;
(5)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6)出台考取各类执业及职业资格的奖励政策,在偏重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对经济、管理、财务、法律等相关专业人才也适当进行奖励,推动集团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十三五发展规划
山城镇中心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育局的有关指示精神,特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
(一)基本情况
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坐落在美丽的红旗山下,始创于1936年,学校占地面积3439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3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按照省颁标准配备各类专用教室,配齐仪器设备,建设了天网、地网,校园网,教学设备日臻完善,逐步走向现代化。
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2252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38人,专任教师13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学历116人,占专任教师88%;省级骨干教师4人,地级骨干教师10人,县级骨干教师24人。
(二)办学经验和优势
1、山城镇政府尊师重教氛围浓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
2、学校制度逐步健全,管理规范,运行机制初显高效。学校建立了如《山城镇中心校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山城镇中心校教职工考勤制度》、《山城镇中心校学生量化管理》等核心制度,学校基本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3、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团结协作的传统职业精神,可塑性强;行政干部队伍廉洁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担当,积极性高。
4、学校秉承七十多年的优良办学传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良好的团队精神、浓郁的学校文化、书香特色校园、“体艺2+1”特色教育、严格高效的教育管理等办学特色逐渐形成。
(三)面临的问题
1、社会需求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既关注学科成绩,又关注全面健康发展。社会及家庭对学校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务必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2、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全域化教育综合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教育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学校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行为。
3、教师年龄、学科结构的现状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近年来,学校增加了一批新教师。年轻教师充满干劲和活力,但明显缺乏经验,同年级同学科急需有老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缺少名师的引领,骨干教师、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另外,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体、音、美等技能学科师资薄弱,专职教师明显不足。
4、学校硬件设施的相对老化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规模,配套的功能室也显得不完善,部分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久,老化陈旧,如信息技术设备、学生图书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需要投入不小的资金,分阶段分步骤更新、添置。
5、学校管理方面:(1)缺乏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有待更新。(2)学校在德育教育、校本研修、师生发展等方面没有建立起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的运行机制,没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3)评价体制方面的改革要不断探索。
6、学校校园的周边环境亟待改善:附近居民车辆无序停放,家长接送车辆无处停放,雨天交通拥堵;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现象严重影响学校师生安全等。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办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的办学宗旨,发扬学校蜜蜂精神,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发挥梅河口市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梅河口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定位:
1、办学理念:内涵发展育人 精细管理办校
2、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领航,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服务。
3、办学愿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学校和美
4、学校精神:包容 互融 共荣
5、办学特色:打造书香校园 发展“体艺2+1”特色学校
6、“三风一训”:
校训:修德 启智 健体 育能 校风:和谐 严肃 活泼 励学 教风:博学精业 厚爱育人 学风:善思好问 勤学求新
(三)办学目标:
总体目标:拓展学校的办学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夯实学校的人文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全面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努力扩大教育空间,配置高标准设备,改善教育环境,强化安全保障;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优化师资队伍,挖掘优质资源,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促进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为梅河口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1、学校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15-2016):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章程,健全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学校运行机制,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巩固养成教育成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大力开展学校新一轮创业,严格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
中期目标(2016-2018):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严格高效和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加快学校特色创建步伐,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远期目标(2018-2020);努力实现学校愿景,这三年着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总结、提炼、升华学校管理,形成管理示范学校、德育先进学校、“体艺2+1”特色学校、打造一批省、市、校名教师、骨干教师,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目标。
2、教师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合作探索、创新高效”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主要表现在:
生命价值得到体现: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做到教学相长,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教师师德高尚清纯:爱心、公正、尊重、责任感是教师德性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能为人师表,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对工作的尽心,对社会的善心。
教育教学技艺娴熟: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无痕地教育学生,灵活地、巧妙地、游刃有余高效地驾驭课堂教学。
课程开发能力较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智慧开发者。
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强,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不断学习者、思考者、思想者、研究者。
信息技术有效运用: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3、学生发展目标 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社会人才,做到基础牢、习惯好、会实践、能创造,使山城镇中心校的学生形象特征鲜明,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文明礼貌、幸福快乐。
基础牢: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积累学习底蕴、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多方面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网络技术,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有良好的心态、健强的体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习惯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观,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会实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协调统一的意识,以各种社团、协会、小组活动为载体,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本领。
能创造: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好奇,有创新精神,遇事总爱思考为什么,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不断地形成认知冲突,不断地试图解决问题。
三、“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1)建设食堂,彻底解决学生分批吃午餐的现象。(2)各种专用室配备齐全达标,设备仪器充足,合理使用,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图书馆调整扩容,建设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创建示范图书馆。(3)信息技术设备方面: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实现校园网络全面覆盖。(4)建设橡胶跑道、人造草足球场等运动场地,添置体育运动器材,各种运动设施规范达标。(5)构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学校物防技防设施水平,与社区相关部门实现联网,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现代化。(6)校园文化质量明显提升:书香文化长廊以鲜明的主题展现;前后教学楼各楼层楼道文化氛围浓厚,各配套教室主题鲜明,班级文化布置体现个性。
2、规模与质量:(1)控制学生规模。班级数控制在40班以内,班生数控制在45人以内,全校学生总数控制在1800人以内。(2)人人接受教育。保证本学区内适龄儿童100%入学接受教育,应届毕业生毕业率100%,评价实行等级制,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99%,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健康文明,有礼有节,善于与人合作。(3)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大力发展地方与校本课程,学生个性发展良好;配齐并提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品生(品社)、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的教育水平,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4)增强学生体质。建立学生体质测试系统,及时监管学生体质情况;科学安排学生学习、生活、锻炼,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5)校内教育均衡。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活动,让每个学生享受同样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加强师德教育,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同质的教育教学对待,创造条件给予每一个学生均衡地表现、发挥、发展的机会等。
3、师资水平:(1)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2)学历达标。学历按要求100%达标,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80%以上。(3)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全员参加计算机培训,人人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测试合格,人人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增强运用信息技术汲取优质教育资源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普通话全部达标。普通话人人达到二级乙等以上,50%达到二甲以上水平,其中语文老师人人达到二甲,不断鼓励教师提高普通话应用水平,并向更高等级迈进。(5)学科带头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搭建多元实践交流平台,让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力求在“十三五”期间培养一批在本地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辐射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6)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的晋职与评先评优考核内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形成良好氛围,人人参与教育科研,人人有研究子课题,“十三五”期间学校至少完成五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科研成果得到推广。(7)进修培训。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老师有进修培训以及外出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机构举办的各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的活动,力争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每学年人人都有机会外出参加专业进修培训或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4、学校管理:(1)班子建设。行政班子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勤政廉政,积极进取,服务意识强,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有专长,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中有较高威望。(2)制度创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人,以规范科学的制度激励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相关教育法律规定、教育政策要求等,对学校现有“三五制”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修订与充实,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3)民主管理。坚持服务育人思想,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依靠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监督制度。(4)完善评价机制。完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更新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学校健康高效地发展。
5、安全工作:(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安全措施,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健全安全保护网络体系,加强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师生及学校财产安全。(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加强与部队、公安、社区联防队等共建单位联系,多元化地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关注安全动态,切实做好联共联防保安的工作制度,给学校多一分安全保障。(3)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网络。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早会、班队会、多媒体视频等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4)切实落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学校教职工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处室、年段组各司其职,全体老师协作负责的安全体系。
6、办学特色。没有课程的支撑,任何办学特色的生命力都不能持久。学校坚持“和而不同”的课程理念,坚持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上足上好国家课程。(1)体育教育特色。创建“体艺2+1”特色学校、吉林省武术传统学校,把篮球、足球项目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三到六年级每周一节,让学生在课程教育中掌握篮球、足球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体验团队合作,提升生命质量。(2)艺术教育特色。依托少年宫活动,创新艺术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既享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又有机会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每年开展“体育艺术节”,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3)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已按规定建设,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努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它教育的协调发展。(4)书香校园特色。在“书香校园”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凸显办学特色,体现优质教育,形成教育品牌,走出一条新课程改革校本化的成功之路。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实施规划的执行力。(1)分工明确,落实工作责任。
校长室负责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章程制定,统筹协调各部门、处室的日常工作。
德育处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安全卫生工作、学生自主化管理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教务处负责教学教科研工作的规划实施、教职工队伍建设、师生学习型创建、学生自主化学习培养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总务处负责学校总务工作的规划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和学校服务保障工作。
(2)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严格实行“三五制”管理,健全制度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科学决策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包保责任制管理,加强部门工作责任,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会议制度,坚持安排部署和总结汇报工作的全体教职工周例会制。
2、优化用人机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1)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学校中层行政实行“四制”管理,分别为竞争上岗制、民主考核制、任期年限制、责任追究制,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创先争优、富有战斗力的有机整体。
(2)教师要求刚柔相济。全体教师实行“五制”,即岗位目标责任制、全员聘任制、责任包保制、量化考核制和奖惩激励制。在制度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努力使教师集体形成自觉遵纪守规、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民主和谐的良好人文氛围,让这种柔性的人文自律成为学校刚性管理的补充。
(3)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强化班主任“八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法规意识、公平意识、人本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建立班主任的选拔、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班主任热爱班主任岗位、注重班级管理的创新和热爱学生的情怀,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班级管理水平和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队伍。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以每月德育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强化德育工作的直观性和时效性。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基地两个主阵地的德育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事事参与、全程参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特色。
(2)突出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工作;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搭建教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和内部交流;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学校教学工作按“抓六常、促五创”(常规、常态、常训、常查、常比、常测;创先、创优、创效、创特、创新)的管理理念,狠抓落实,常抓常新。
(3)大力推进“科研兴校”工程。以校本科研为基础,着力破解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4、硬化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发展。(1)努力加强学校硬环境建设。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办学条件改善的再次跨越,基本实现校园“四化”(美化、绿化、净化、现代化),教学配套多功能用房充足,教学设备齐全、领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现代化、网络化。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治理,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2)努力强化学校软环境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强内力,行为文化塑形象,精神文化铸品牌”的文化建设理念,全面加强学校历史文化、道德文化、人文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让学校彰显艺苑色彩。
四、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规划的落实,需要保障机制。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1、注重舆论宣传
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办学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融为一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与自己发展的关系,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如果不经常对已有观念进行反思、更新,已有观念往往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从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适应学生发展的现代学校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与文化自觉。
(二)组织保障
学校应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
1、健全组织,科学管理。发挥党总支在学校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建立工会组织,建立教代会制度,发挥其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作用;发挥领导班子的导向、凝聚、指导带头作用,形成团结、协调、勇于改革、务实创新的坚强集体。
2、依法治教,规范管理。依照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规范,发展规范,依法治教。引导全校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引导全体教师端正教学行为,引导学校的管理部门端正领导和管理行为,做到建立规范——执行规范——发展规范——超越规范。
3、按需设立,配齐科室。学校要本着“按需设立”的原则,建立健全中层机构。各科室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学校将给予各处室相应的权利,避免有职无权、有权无职的现象。
4、重心下移,人本管理。把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强化对教师的个案管理,为教师的个体发展提供条件、机会和宽松的氛围,创导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三)资源保障
1、后勤保障。后勤部门要强化细节管理,树立管理育人,管理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杜绝乱收费,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等规定。实施收费、招生“阳光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财产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做到购物登记造册,借出登记办理手续。要管好、用好现代化教学设施,发挥其最大效益。全体教职工要强化校产保护管理意识,倡导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养成良好习惯,构建节约型学校。学校将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不断地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学生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经费,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
2、安全保障。不断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制订防范措施,落实上级、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条例》精神,建立应急机制,排除隐患,确保校园安全,创建平安文明校园。
3、资料保障。进一步规范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确保资料完整齐全,各部门继续负责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材料齐全,完整规范、数字准确。同时,全面实行电子化管理文书档案材料的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评估保障
1、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处室、各年级、各班级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学校除工作计划外,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
2、建立评估体系。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十三五”期间,学校要以《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与行动,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各种关系,在“崇德尚礼 笃学求真”核心理念引导下,以“现代”超一流的意识积极促进全面创新,为梅河口市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新贡献。
山城镇中心校 2015年9月
第五篇:经济管理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院
经济管理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取得重大发展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发展建设极为关键的五年,为使我系在“十三五”期间各方面的工作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协调发展,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一)取得的成绩
1、系部调整整合
学院从2015年建立经济管理系,将师资力量、课程、实践实训等进行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2、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成功申报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餐饮管理专业。新专业的申报成功进一步推动我系和学院的发展。
打造院级“教学团队”,带动全系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我系校级课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顺利结题。
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老师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获立项通过,我系教师申报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1项结题4项在研。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结题4项在研。校级课题《导游服务技能》优秀课程建设顺利结题。
3、专接本工作取得成效 我系成立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本科班,加上原有的会计班,我系共有4个本科班,考试通过率较高,本科班的教学组织提升了我系人才培养层次也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工作成效显著。
4、实践教学开展得较好,有一定特色
设计制作校内实训室标牌,做到每个实训室简介、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上墙。并对餐饮服务实训室和形体礼仪实训室进行重新设计和装修,已经投入使用。
为使实习实训有序开展取得成效,我系预先制订相关计划,各项资料齐全,做到校外实习必有协议、有实习鉴定表,校内实习必有实习报告。通过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教学的组织安排,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5、学生管理工作成绩显著。我系不断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突出“严、细、实”。坚持“深入学生经常化,工作方法科学化,解决问题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建立了学生日常操行量化考核系统,逐步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规范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推进学生工作上新台阶。同时,积极开展礼仪大赛、征文、文娱晚会、技能竞赛、大学生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文化系部建设收效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部在转型建设阶段,急需学校的政策扶持和加强内涵建设; 2.系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效果还需进一步提高;系部文化建设还需深化。
3.专业课教师总体职称低,科研能力弱;对口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4.缺乏必要的实训设施,教学组织、专业竞赛水平受限。
二、“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实现系部转型提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办学规模适度发展,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努力把我系建设成为和谐院系、创新院系、实力院系。
(二)具体发展目标 1.办学规模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立足**,面向**,服务商贸行业发展,到2020年,将院系建设成为拥有休闲与观光、商贸服务两个专业群,在校生1500左右。
2、实训条件建设
加大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重视加强与改进实习、实训教学规范管理,保证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对校内实训室进行装修、添置设备和购买相应软件。新建综合会计模拟实训室,购买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沙盘模拟软件,重新装修客房服务实训室。重点建设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以现代化校内实训场所。争取建成1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
深化与校外实训单位合作力度和深度。探索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如为企业员工培训、教师挂职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专业建设与教材开发、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合作,新增20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3.专业建设
根据“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要求,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对现有专业适时调整、优化和提升,优化休闲与观光、商贸服务两个专业群,打造校内有较大影响、1-2个省内有影响的特色专业。
4.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力度,培养2-3名专业带头人和3-5名骨干教师。引进高职称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组织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进一步改善在职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机制和氛围。鼓励系部各位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提升学历水平,积极申报高级职称。
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达到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加强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要进一步落实专业负责人制,强化专业负责人的职能,优化专业教学团队。力争在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等培养工作上有所突破。
5.教研与科研
坚持“以教研科研促教改、以教研科研带队伍、以教研科研强服务”的方针,积极配合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着力推进教研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教、科研工作,培育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创新能力较强的教研科研团队。
6.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树立“专业化、特色化”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和“双转移”战略,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新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建立稳定、长期的校政、校企、校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招生就业
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积极开展招生,全员参与,实行招生责任制。构建招生和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使专业与产业高度对接,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继续完善“项目驱动”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
全面开展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不断推进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主动引入行业人才需求的标准,加大“双证书”推行力度。
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机制。抓好学风建设,严格考核,营造刻苦学习的氛围,注重德育内涵的提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系部发展规划。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以更新职教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完善学院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政校企合作拓展就业空间,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就业长效机制。
(二)推进人才强院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教学和管理团队 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把好人才引进质量关,着力优化师资结构,重点引进高职称、高技能、高学历等高层次人才。师资配置要向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倾斜。
实施师资培养“三项”工程。一是实施“双高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培养对象在签约期内晋升高级职称,鼓励资助青年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博士学位。同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现有“双高人才”的引领作用,形成人才梯队。二是实施“双师素质”工程,完善“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技能资格聘任制度,有效激励教师获取“双师素质”资格。三是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重点支持方向明确、队伍稳定、业绩突出的教学团队建设,构建由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技能的兼职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新模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服务区域转型升级,打造教育特色品牌
增强教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教研科研工作体系,完善教研科研激励机制,逐步将教研科研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和个人考核体系,提高教师教研科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教研科研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教研科研骨干力量和带头人,提升团队整体科研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批具有系部特色、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地方产业特色和需求,建立和完善教研科研合作机制,鼓励师生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四)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
以办学理念、校训、办学特色为核心,凝炼学院精神,建立系统的系部价值理念。推进行为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系部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师生严谨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学习态度。搭建成长平台,创造良好氛围,实现系部发展与师生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重视师生法制教育,大力开展校园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
(五)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修订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抓好制度的制订、宣传、落实、监督四个环节,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在贯彻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完善我系的教学管理制度、系部日常管理纪律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教师考核制度、实习就业管理制度、班导师考核制度等重要制度,形成班导师例会、教研室工作例会、系部每周大扫除等惯常性、周期性的管理方式,使系部管理变得简单有效。
四、规划实施
“十三五”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未来五年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落实。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和宣讲规划内容,使系部老师认知和认同规划,成为共同的愿景、自觉的行动。按照本规划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切实提高规划执行力。
建立动态的规划监测、评估和完善机制。定期监测规划目标的执行进度,并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及时修订规划。根据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