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美和善都是一种社会价值观,都要以真理为基础,社会生活中的同一事物,同一行为,既可作善与恶的评价,也可作美与丑的评价,社会生活是离不开善的,善在美的后面,是美的本原,美与善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不论学习,还是做人,我们都希望“尽善尽美”。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灵产生“善”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渗透德育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下一代。
一、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
挖掘好美术“欣赏课”教学,能在无形间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比如,我们三年级美术课中有一个教学内容是我认识的画家一课时,我打破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欣赏教学的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革命历史名画《血衣》、《怒吼吧,中国》、《万言千语》、《初踏黄金路》„„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血衣》用不同场景描绘了贫困人民同斗争地主的动人场面,对阶级社会压迫下的控诉;《怒吼吧,中国》用粗狂有力的线条刻画出在祖国危难时期贫苦大众仍要用尽全身所有的力量进行挣扎的;《初踏黄金路》描绘的是在金色的阳光下,西藏翻身农奴第一次从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喜获粮食丰收的情景„„
通过多媒体教学欣赏,学生们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进一步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继承革命传统,以昂扬振奋的精神与热情,建设着社会主义,致力“四化”建设的美好情感。
二、巧抓“绘画”基础,用情感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通过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
例如:三年级美术《城市换新貌》《迷人的夜景》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导入时播放2001年7月13日宣布北京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成功时人们欢呼游行的场面,从而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所闻,让学生记住我们的城市因为社会的进步,每天都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北京深申奥成功、世界杯男足出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振奋人心的场面,而后出示《入关之夜》、《我们赢了》、《好日子》、《难忘的时刻》等精彩的作品。然后,我有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辅导,如:2008年我与奥运会,福娃的约定、游奥运福娃乐园„„在喜庆和欢庆的日子里,怎样通过画面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呢?我开始辅导学生根据故事设计画面的构图和人物动态,及画面色彩的选择,通过画面来表现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创作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为此,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让学生在知道和认识祖国的今天,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巧传“手工”方法,灵活渗透德育
手工制作,能激进学生的创作欲望。如果学生能把一件普通的废品通过自己的创作,变成一件艺术品,那会使学生有多高兴呢!相信他就会时刻关注生活,创作美。
不同技法,区别对待,在技法的指导上,巧妙地与德育挂钩。使学生边掌握技能边受教育。例如:在《飞向太空》一课中,通过播放“神州六号”、“嫦娥一号”探月的影片后,介绍今天我国科技的高速进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们通过废塑料瓶等生活中垃圾材料再应用进行制作航天器。学生自己动手去制做造型,有助于打破现代学生眼高手低,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毛病,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学生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手工制作课中认真挖掘德育因素,就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踏实勤劳的生活态度。
四、巧施“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美术节,举行学生书画展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展览,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例如本学期我校举办“七彩画笔,画出童心梦想”的美术节中,由一至五年级学生通过自己的画笔和巧手,将自己眼中和心中的梦想描绘得非常美丽,五彩缤纷的画面充满了童心和童趣,画出了孩子们对做个“讲文明、有礼貌”小公民的愿望与决心。
再如,举办学校手工作品展,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树叶等生活中的旧用品进行利用和创造,让孩子们制作出各种妙趣横生的物品。教育了孩子们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审美意识和变废为宝的品质。
总之。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美和善都是一种社会价值观,都要以真理为基础,社会生活中的同一事物,同一行为,既可作善与恶的评价,也可作美与丑的评价,社会生活是离不开善的,善在美的后面,是美的本原,美与善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不论学习,还是做人,我们都希望“尽善尽美”。虽然美育和德育各有其独立的特点,但是,在教学中应相互渗透,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下一代。只有德艺双馨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第二篇: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探索
浅谈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为首”已是如今教育的共识,评价教育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培养出有用的人才,但人才是否有用,不仅要看其智育得到如何的发展,还要看其“德”的修养。如果一个人的“德”出现问题,那他的“智”越好,可能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新课改在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并引起学生共鸣。“课课有 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句话已深入人心。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自己美术课堂上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为 基础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位优秀的老师,不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在教学中慢慢向学生言传做人处世的道理。而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整个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课堂教学里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师德为先
1.教师的德高为范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积极的教学风貌,有正确的言行引导,让学生正真体会到这是一门陶冶高尚情操的正规的课,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正确认知是对其进行德育自然渗透的前提和保证。
2、从细节体现尊重
上课——起立——敬礼——坐下,这似乎是我校各个班一套固定“课前”模式,但每次课堂的此环节,我都是毕恭毕敬像学生一样站直,受到学生的行礼后我会弯下 腰来,态度诚恳的鞠躬,同时向同学问好,并请学生入座。一直以来我都这样,无一列外,因为我告诫孩子们,尊重是一个相互的。此时的教师更应该放低身态,以 身作则。
二、课堂渗透
要想达到德育的自然渗透,就必须把德育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下面根据美术教材教学的安排分四部分进行阐述。
(1)欣赏与评述课程中德育的自然渗透
1、在欣赏课中结合作品的内容及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为简洁有效的渗透方式。
每一优秀的美术作品,它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我们美术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欣赏时要好好及时的把这种精神传达给学生。如在欣赏《草原姐妹》的雕塑作品时,我重点讲解的是关于草原小姐妹的背景故事,即是在冰天雪地里抗击风雪,保护集体羊群的无私奉献精神,是要让学生明白集体利益大于一切,要有集体荣誉感。在欣赏中国画《翻身奴隶的儿女》时面对一群对知识无限渴望的臧族孩子席地而坐,认真学习的场面,对比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的场景,让孩子感受和平带来的温馨,增进学生的民族情感。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我们捍卫民族尊严的神圣职责,追求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2、结合作品创作过程及历史背景的介绍进行德育的自然渗透,这样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土陶品时,讲解人类进化的过程,告诉学生艺术起源的历史,让学生懂得艺术的魅力,并且正确评价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不盲目拿当今比对,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3、结合作品作者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不但能改变上课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很自然的对其进行德育教育。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让同学明白艺术家的成功都是来自与勤奋,执著。梵高坎坷曲折而又短暂的一生,可以让学生从中懂得,对艺术的追求应该坚持不懈,不管遇到怎样的处境,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要迎难而上,要相信,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4、结合当下美术的各种流派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能锻炼学生对当代复杂的美术流派及美术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现代人的特质,关注美术的情感。
(2)造型与表现课程中德育的自然渗透 教绘画国画时,介绍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学画梅·兰·竹·菊的画法时,不妨指出梅的“香自苦寒”,兰的“香远益清”。竹的“高风亮节”菊的“傲霜怒放”,让学生明白,做人也应具有如“梅兰竹菊”般坚贞高洁的品质。同时在教授学生具体绘画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 样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讲述画家学画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教育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与之作斗争,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性格。
同时绘画的题材选择以正面的思想情感进行引导,如对水、电、石油资源的保护、温室效应的积极应对、爱好动物善待生命等。
(3)设计与应用教学中德育的自然渗透
在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设计作品,告诫孩子们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观念,像立体,装饰化的设计,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来创造出美的作品,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变废为宝的神奇也让其明白这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表现,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又如贺卡制作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凝聚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表达着诚挚的祝福,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彼此的友情,从而有益于创造出和睦友善的同学,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4)综合与探索课程中德育的自然渗透 “综合”是基础教育共同探讨的问题,皆在培养和提高人对文化整合的认识和追求,如美术与音乐、语文、数学、科学的综合,培养学生形成大文化观,美术与科技与文化综合运用意识,策划意识与能力,科技与艺术双翼齐备的人格。
总之,德育是教育中永远不变的首位。如何成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老师在不断探索的课题,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把德育恰到好处的融入美术教学中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第三篇: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探索
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组 :靳小涛
“德育为首”已是如今教育的共识,评价教育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培养出有用的人才,但人才是否有用,不仅要看其智育得到如何的发展,还要看其“德”的修养。如果一个人的“德”出现问题,那他的“智”越好,可能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
新课改在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并引起学生共鸣。“课课有 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句话已深入人心。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自己美术课堂上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为 基础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位优秀的老师,不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在教学中慢慢向学生言传做人处世的道理。而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同样担负着对学 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整个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课堂教学里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师德为先
1.教师的德高为范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积极的教学风貌,有正确的言行引导,让学生正真体会到这是一门陶冶高尚情操的正规的课,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正确认知是对其进行德育自然渗透的前提和保证。
2、从细节体现尊重
上课——起立——敬礼——坐下,这似乎是我校各个班一套固定“课前”模式,但每次课堂的此环节,我都是毕恭毕敬像学生一样站直,受到学生的行礼后我会弯下 腰来,态度诚恳的鞠躬,同时向同学问好,并请学生入座。一直以来我都这样,无一列外,因为我告诫孩子们,尊重是一个相互的。此时的教师更应该放低身态,以 身作则。
二、课堂渗透
要想达到德育的自然渗透,就必须把德育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下面根据美术教材教学的安排分四部分进行阐述。
(1)欣赏与评述课程中德育的自然渗透
1、在欣赏课中结合作品的内容及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为简洁有效的渗透方式。
每一优秀的美术作品,它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我们美术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欣赏时要好好及时的把这种精神传达给学生。如在欣赏《草原姐妹》的雕塑作品 时,我重点讲解的是关于草原小姐妹的背景故事,即是在冰天雪地里抗击风雪,保护集体羊群的无私奉献精神,是要让学生明白集体利益大于一切,要有集体荣誉 感。在欣赏中国画《翻身奴隶的儿女》时面对一群对知识无限渴望的臧族孩子席地而坐,认真学习的场面,对比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的场景,让孩子感受和平带来的温馨,增进学生的民族情感。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我们捍卫民族尊严的神圣职责,追求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2、结合作品创作过程及历史背景的介绍进行德育的自然渗透,这样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土陶品《白陶鬹》时,讲解人类进化的过程,告诉学生艺术起源的历史,让学生懂得艺术的魅力,并且正确评价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不盲目拿当今比对,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3、结合作品作者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不但能改变上课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很自然的对其进行德育教育。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让同学明白艺术家的成功都是来自与勤奋,执著;梵高坎坷曲折而又短暂的一生,可以让学生从中懂得:对艺术的追求应该坚持不懈,不管遇到怎样的处境,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要迎难而上,要相信: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4、结合当下美术的各种流派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能锻炼学生对当代复杂的美术流派及美术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现代人的特质,关注美术的情感。
(2)造型与表现课程中德育的自然渗透
教绘画国画时,介绍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学画梅·兰·竹·菊的画法时,不妨指出梅的“香自苦寒”,兰的“香远益清”。竹的“高风亮节”菊的“傲霜怒放”,让学生明白,做人也应具有如“梅兰竹菊”般坚贞高洁的品质。同时在教授学生具体绘画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 样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讲述画家学画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教育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与之作斗争,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性格。
同时绘画的题材选择以正面的思想情感进行引导,如对水、电、石油资源的保护、温室效应的积极应对、爱好动物善待生命等。
(3)设计与应用教学中德育的自然渗透
在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设计作品,告诫孩子们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观念,像立体,装饰化的设计,通过利用生活 中的废品来创造出美的作品,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变废为宝的神奇也让其明白这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表现,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又如贺卡制作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凝聚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表达着诚挚的祝福,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彼此的友情,从而有益于创造出和睦友善的同学,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4)综合与探索课程中德育的自然渗透
“综合”是基础教育共同探讨的问题,皆在培养和提高人对文化整合的认识和追求,如美术与音乐、语文、数学、科学的综合,培养学生形成大文化观,美术与科技与文化综合运用意识,策划意识与能力,科技与艺术双翼齐备的人格。
总之,德育是教育中永远不变的首位。如何成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老师在不断探索的课题,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把德育恰到好处的融入美术教学中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他们从现代化信息中所接收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给学生正确收集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使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现代化的技术,使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现代网络技术中传播的信息不全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因而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是必要的。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在初步认识计算机和了解它的应用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我国现在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展望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充满信心,以此来正确引导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并牢记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将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劲头高涨,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达到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正确引导学习,上机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抱有浓厚兴趣的,但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多小学生会不辨是非,深受糟粕毒害,并沉陷其中!
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浪潮中,各种知识参杂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大多数小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很多学生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之中,危害显而易见: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精神恍惚等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就成了我的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3、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基本操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便于识别)的好习惯。如果老师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之后,又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填好上机记录、关机并且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以准备给下一节课的同学上课。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4、在安全使用计算机方面,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word基础和应用时,讲一讲有关文件完整性和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文件的丢失和损害,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保护自己建立的文件。此外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有哪些常见的病毒,各有什么危害,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以及如何预防、检测和消除这些病毒。可通过实例(欢乐时光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也可要求学生围绕“病毒”这一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主题讨论会。
5、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协作精神,渗透德育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布置较复杂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或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培养出更多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创造型人才,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在信息技术课中进一步加强渗透德育教育。在把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
第五篇: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要重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现行的数学新版教材中,拓展阅读介绍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一些相关的数学家的故事,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此外,笔者在平时讲授时,结合国情,在生产总值、钢产量、粮食产量的增长等国情资料上寻找接合点,编拟富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解国家经济增长,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利用相关的数学问题渗透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
数学应用在生活中经常可见,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应用联系,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思想教育。当前,在青少年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比较淡薄,颂扬公民美德,渗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需提倡发扬。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编拟这方面的应用题,有助于渗透这种传统美德教育。如为鼓励节约用电,某地对用户用电收费标准做如下规定:如果每月每户用电低于100度(含100度),那么每度电价按0.53元/度收费;如果月用电量在100度—400度的部分,电价每度加0.03元;月用电量超过400度的部分,电价每度加0.10元。某户居民在两个月分别用电98度和280度,他这两个月应分别缴纳电费多少元? 在讲解这个例子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计算以上例中的结果,对照不同的收费标准,会采用哪个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是省电的那种情况。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后要节约水电,提倡低碳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通过对数学规范解题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认真,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笔者在讲授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函数图像的知识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确定点位置的工具,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可以将这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确定下来。在上课时把教室当做一个平面坐标系,每个学生给定自己的坐标。笔者指出,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可以认为存在着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位置来发展自己。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成为有用的技工类人才而努力学习。
四、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技工学校的数学教材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授业与传道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数学教学中可渗透以下观点:(1)运动、发展的观点。在数学中,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而产生、归纳、发展、应用的。(2)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在解某些系数中会有字母的方程组时,可视未知数为已知数、已知数为未知数;这些方法就是对立统一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运用。(3)量变质变的观点。数学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辩证过程,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尽量创造条件,如使用彩色粉笔作图,或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把其间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生动逼真。(4)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内部的诸因素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五、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要求学生做到学习上自我检查,行为上自我修养,活动上自我组织,纪律上自我约束,生活上自我管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任务,使他们能较早地形成集体主义观念。教学活动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我们向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总之,教师应主动琢磨、思考,把教材、学生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多地寓德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