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阅读复习思路
得法于课内
用法在课外
——散文阅读复习思路
一、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的要求: 1.总目标中的要求: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要求:
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散文的特点和基本阅读思路:
九年级下册《谈谈散文》中给散文的定义是:“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情。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莫怀戚的《散步》等。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或直抒胸臆,或触景抒情,洋溢着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也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
议论散文,或称哲理性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议论散文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如冰心的《谈生命》、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等。
我校对散文的复习,主要依据升学指导,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记叙散文如《美丽如初》《呵护那一点光》《坐在最后一排》等。抒情散文如《子夜昙花》《野菊花》《闲读梧桐》《追念滕子京》等。议论散文如《感动是一种养分》《攀登我的南山》等。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散文呢?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因此,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哲理散文,作者所抒发的感悟是贯穿始终的。
那么,如何把握这种思想感情呢?
1.从分析材料入手。从事入手,由事悟情。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背影》等。(这种分析主旨的思路比较适合叙事类散文)。《美丽如初》就是通过母亲在街口等我回家,表现了深沉美好的母爱。
2.从分析形象入手。抓住形象特征,体会象征意义。如《谈生命》 《紫藤萝瀑布》(这种分析主旨的思路比较适合抒情类散文。)《子夜昙花》借昙花抒发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热烈赞美,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和理解。
3.从关键词句入手。标题中的关键字眼,文中的关键语句,如首尾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等。《攀登我的南山》这一题目中的“南山”就是关键字眼,指追求的一种精神的高度,指远离世俗欲望的崇高的精神家园。
三、散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应对策略: 散文阅读的基本思路: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局部探究,理清思路——研读赏析,品味语言——揣摩探究,深层理解——拓展体验,感悟反思
(一)整体感知类
1.概括内容:答题要完整(即记叙要素全)、语言要简洁。2.提炼主题:结合关键语句,加以提炼升华,考虑要全面。以课内阅读《谈生命》为例,谈谈此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过程和一般规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独特的感悟。)
2.结合文意,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整体感知原则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务必做到对文章内容及行文思路有整体理解。应做到“三关注”:关注标题、关注开头结尾、关注抒情议论句。力求做到概括内容完整,语言简洁;提炼主旨时要结合关键语句,挖掘深层内涵。
(二)研读赏析类 1.局部探究: 1.理解语句内容。2.理解语段内容。3.探究部分语段作用。
如《谈生命》中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破壳出土——春天繁华似锦——夏天绿叶成阴,呈现累累果实——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暗示了人生的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生命消亡的历程。)
局部探究题的答题技巧:找准答题区位,结合语段内容,联系文章中旨,语句简洁准确 3.品味语言:
①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与作用——首先解释词语,然后写出它所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出其中蕴涵的情感或对中心的作用。如《谈生命》中根据上下文,理解“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形容波浪平静(波平浪静),文中指在生命行程中战胜艰难险阻后的那种愉悦从容的心态。)
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首先点明手法名称,然后结合这一手法的运用写出它所表达的内容及好处,最后写出其中蕴含的情感或对中心的作用。如《谈生命》“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
句话的意蕴和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①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现实中确实有的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②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起到突出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就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阐释了生命的意义。
4.写作技法:答题思路与前面手法的答题思路一致,但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有全局意识。如局部探究中曾提过的两道例题。
用于开头:开门见山、铺垫、引出下文 用于中间:过渡作用
承上启下 用于结尾: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用于全文:首尾照应、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前后对比、叙议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三)体验感悟类
1.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寻找关键信息。如《生命的暗示》第六题谈对句子的“理解与思考”。《生命的一抹》第六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句的感悟。《残雪断想》第五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第六题这句话“含有深刻哲理”“请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做简要评析。《鱼和树》谈谈其中“蕴涵的意思”。
2.抓取关键性词语,诠释句子内涵。
3.联系实际谈体验或感受——注意审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答题思路:一是先表明观点,后具体阐述,如《生命的暗示》第六题;二是先叙述事例,后写出感受或评论,如《生命的一抹》第六题。
体验感悟答题技巧
原则:紧扣文本,不可另起炉灶。
引 引原文中感触最深的人、事、物、话 议
就引用部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四步
联
联系熟悉的原文以外感受最深的人事物 结
重申总结自己的观点、看法
总之,散文阅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总体原则:
1.读懂文章,确保主旨理解到位,切忌一遍读完直接作答。2.审请题目,确保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切忌答非所问。
3.答题注意准确全面:手法明确;联系原文具体内容;联系文章中心;注意由表及里,思路清楚。4.语言表述完整通顺,尽量不要出现病句或错别字。
第二篇:散文答题思路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
阅读三步骤:仔细审题,寻找有效信息(散文阅读中尤其明显)
回归文本,精读上下语段
筛选整合,尽量用原文词句回答
一、事物特点概括题型 答题要点:
1.从全文中寻找相关词句 2.对字词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掉语意重合的词句 3.如果只概括事物本身特点,一般不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概括
4.托物言志类文章概括景物特点时,随着文本升华,可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概括(如“二月兰”的“执着”蒲公英的“思乡”)
二、指代性题目(词的含义)答题要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往往是有比喻义的,答出本体。
2、注意修饰词与中心语
3、注意修饰语的感情色彩,中心词的词性(如“美丽的声音”)
三、考句子的含义及作用题(段落作用题)。答题要点:
1、“含义”往往包含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作用”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作用,二是结构作用。
3、内容作用往往包含:为下文作铺垫、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结构作用包含:承上启下、总结、总起、引出下文。
4、段落的“作用”也从2、3两点考虑。
四、句子理解题(“为什么”“原因”“怎样理解”)答题要点:
1.做到句不离段,要回归文本 2.有时要围绕中心回答
3.从“为什么”入手,把问题分解开提问,不要遗漏答题点。(例如:为什么说蒲公英是“到城里寻找它的亲戚”?题目可以分解为:为什么蒲公英在城里有亲戚?为什么要寻找?)
五、考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语言特点题 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抒情 描写 说明
写作手法:对比 衬托 象征(白描)以小见大 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 联想 以物喻人 先抑后扬 语言特点:有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
感强。同时还有人称的变化,例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六、中心理解题 答题要点:
1、中心理解题 一般出现在题目最后,以选择的形式出现,拿到文章后先阅读文本,同时参照该题提示来对主旨理解(先做中心理解题)
2、中心的推出,要结合原文中句子与段落来进行表述,切记紧扣文本,阐述具体,不可笼统。
3、注意文本开头、结尾、标题、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尤其是文章末尾的段落。
4、一般回答为什么选该选项时不用排除法来做,要结合内容正面阐述。
七、赏析类题型 答题要点:
ⅰ、分清赏析题的三种类型:人物描写赏析、环境描写赏析、景物描写赏析。
2、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描写,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心理.3、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景物的特点与人物的情感。(不一定都有,不过为了体现思路完整性,还是全部答上去)
4、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烘托性格;交代背景。
5、答题时要规范完整,答出表现手法、主要内容、以及表达效果三步骤。
6、赏析类题答表现手法时,句子中只要运用了修辞的,都先答修辞。
7、要回归语段,在文中寻找相关信息。
8、景物类赏析要明确陈述的主体。(如《青青庭院》中通过石榴花的红来衬托出绿)
八、概括性题型 答题要点:
1、对核心事件的概括,要包含起因经过与结果。
2、对多个事件的概括,越简洁越好
3、注意关键修饰词
PS.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我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第三篇:散文复习
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24日
高二语文期中复习训练——散文阅读
【知识要点】
一、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描写
描写的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表现人物。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
三、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表现手法
1、象征
2、衬托
3、先抑后扬
4、托物言志
5、借景抒情
6、虚实结合7、动静相衬
8、以小见大
9、渲染烘托
【习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0分)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24日
听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学科网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转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学科网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 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
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
1、为什么在文章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订正: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24日
(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订正:
(2)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订正:
3、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订正:
4、“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根据全文进行分析。(6分)
订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0分)雪中六盘 张承志
①我感谢六盘山。
②离开沙沟乡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白雪使晚暮中的好水两岸依然明亮,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一路小村瓦顶的高房静静地屹立在庄院一角,切开的山坡上偶有一排废弃的窑洞,仿佛大山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这个多年前的老友。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体味着这一切,继续走向这苍茫雪谷的纵深处。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快速前行,我们的心已在六盘。
③人间的事就是这样,当一切都已远逝,当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涛一样卷持着自己浮沉而下的时候,人们有时会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随着成年,随着见识和缺憾的积累,人们会开始懂得这印象、这心境的可贵。因为它只这么闪烁一瞬,然后就消失,就熄灭,就永远失而不得了。它在消失和熄灭的时候,带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历史,当你知道已经真的失去了它的时候,你会感到额头上又添了一道皱纹,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
④我感谢六盘山。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它为我唤醒了已经沉睡了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 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24日
染黑的流淌着道道汗水的脸,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击般的感触。从那以后近二十年过去了,荒凉的岷山道,雪封的远山近村,脚上的冻伤和背上的重负,连同那个脸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驮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胧中觉得自己心里似乎还存留着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
⑤所以我感谢六盘山。哪怕是短暂的接触也好,哪怕我还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尽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尽管我深知当我们在顶峰欢呼雀跃之后,朝下山道上迈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对这座山峰的永诀。
⑥我仍然感谢六盘山。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唤醒的那个印象已经再也不会沉睡了。当我望着在雪幕后雄伟地缓缓升起的、那颜色灰蒙的静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鳞甲般的丛丛树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无际的大地上不可思议的梯田、村庄的地图时,我久久地想着这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经历的一切。从岷山道上那背炭的农民开始,一直到沙沟乡面容坚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许许多多的熟识面影,仿佛在向我启示着什么。
⑦来到和尚铺,回首望六盘,顶峰和山口已经被山峦遮住了。想起昨天夜宿的杨河乡,只觉得天关难越。眼前路道分三岔,固原城举步可接。我知道,此别六盘山就是告别西海固;前面虽路程尚远,但我这次严冬远行的计划已经结束。
⑧巍巍六盘山还在冬雪中无言地默立着,荒瘠的岭脉沿着路左一字排开。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
⑨再见,我质朴、刚强的六盘山!
(选自《风土与山河》,有删改)1.文中的六盘山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订正: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描写了作者前往六盘山途中所见之景,请分析其表达特色。(4分)
订正: 3.文章第④段叙写“我”在岷山道上与背炭农民相遇之事,从全文结构看有何作用?(6分)
订正: 4.作者在文中反复表达“感谢六盘山”,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订正: 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24日
高二语文期中复习训练——散文阅读答案
一、参考答案
1、结构:照应文题,引出话题;(2分)内容: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2分)2(1)雨声就像乐师是演唱的伴奏者一样,也是人们抒发情怀的伴奏者;(2分)人们喜欢雨声因为它能很好地寄托不同的感受与情怀。(1分)
(2)正处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几天晴朗的日子;(1分)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2分)3(1)将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情思区分开来;(2)直述其事其情,省去文字过渡;(3)丰富文章思想内涵。(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4、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每点2分)
二、参考答案
1、①道路崎岖;②山势雄伟;③植被茂盛;④质朴、刚强。
2、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1分),按由下到上顺序,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1分)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展开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1分)。
3、运用细节描写(1分),说明背炭农民给“我”的印象之深(1分);插叙相遇之事(1分),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行文思路(1分);承上启下(1分),既与上文“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等议论抒情相呼应,又为下文作者“感谢六盘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1分)。
4、①六盘山唤醒了作者心中已经淡忘了的美好印象;②六盘山让作者思考过往的人生历程;③六盘山让作者汲取了前行的力量;④六盘山启示作者应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⑤六盘山激发了作者的寻根意识。(写到3点即得6分)
高二语文期中复习训练——散文阅读答案
一、参考答案
1、结构:照应文题,引出话题;(2分)内容: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2分)2(1)雨声就像乐师是演唱的伴奏者一样,也是人们抒发情怀的伴奏者;(2分)人们喜欢雨声因为它能很好地寄托不同的感受与情怀。(1分)
(3)正处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几天晴朗的日子;(1分)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2分)3(1)将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情思区分开来;(2)直述其事其情,省去文字过渡;(3)丰富文章思想内涵。(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每点2分)
三、参考答案
1、①道路崎岖;②山势雄伟;③植被茂盛;④质朴、刚强。
2、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1分),按由下到上顺序,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1分)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展开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1分)。
3、运用细节描写(1分),说明背炭农民给“我”的印象之深(1分);插叙相遇之事(1分),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行文思路(1分);承上启下(1分),既与上文“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 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24日
等议论抒情相呼应,又为下文作者“感谢六盘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1分)。
4、①六盘山唤醒了作者心中已经淡忘了的美好印象;②六盘山让作者思考过往的人生历程;③六盘山让作者汲取了前行的力量;④六盘山启示作者应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⑤六盘山激发了作者的寻根意识。(写到3点即得6分)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24日
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6年10月24日
第四篇:审计复习思路
审计的总体思路
(一)审计的最终产品:审计报告(第19章)
事务所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出具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报表是否公允,是否合法。是出具无保留的报告、还是保留、否定意见的报告。
出具报告要根据什么?当然是审计证据
(二)审计证据(第7章)
审计报告需要审计证据的支持,要出报告,必须得搜集证据。哪些证据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必须加以区分。这是第7章的内容
接下来是如何搜集证据
(三)审计程序(8-11及13-17章)
搜集审计证据,必须实施审计程序,教材中列举了8大程序,包括检查文件和记录、检查有形资产等。这些内容包括在教材的13-17章的审计实务中。考试考的是如何运用。书上内容很多,其实考的是最核心的内容,包括:
1、每一章的内控
2、特色的审计程序:必须非常熟练,应该说得把这些程序如何操作得背下来,因为有可能会考简答题。
A、应收帐款的函证
B、存货监盘(尤其关注特殊存货如何盘点:教材中有一个表格,非常重要)
C、查找未入帐的应付帐款
D、分析性复核(尤其是收入的分析性程序)
E、现金监盘
F、银行存款的函证
实施审计程序的思路
第一步:先实行风险评估程序(9-11章的内容)
新准则强调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这三章非常重要,08年考了二道综合题,占了40分的比重。要深刻理解教材中列出的28种存在风险的情况,每一种情况都可以改编成考题。建议把07、08年的风险评估的考题做上10遍,理解一下出题的思路和如何应答。只有把解题思路搞清了,这部分才算真正理解。漫无目的地背书是没多少意义的,背要背最精典的部分。现在考试考的是细节,大标题可能考不到的。
第二步:进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考试考的是运用,也就是说如何操作。建议大家也是多研究历所内控的考题,另外研究书上13-17章列出的内部的表格,非常重要。第三步:实质性程序
也就是运用八大程序,查一下被审计单位的帐到底有没有问题,是不是符合准则的要求。这是第13-17章的内容。重点要关注的还是上面写的那几个特色程序
(四)审计基础知识及审计方法(3-8章)
知道了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出报告,要出报告必须搜集证据,要搜集证据必须要实施程序,接下来就是要了解审计的基知识。
教材的第一、二章大体了解即可,这里一般不考
第三章:审计的基本要素,重点是鉴证业务的要素等。这里刘圣妮讲得不错,很形象,很生动。
第四章:事务所的质量控制,重点理解三级复核制度
第五章:法律责任:掌握CPA在什么情况下要承担赔偿责任,重点是司法解释。08年考了一个简答
第六章:目标、程序、认定:很重要,但是很抽象。建议大家看一下每年的考题及答案,再来学这一章会好一点。每年一个简答,5分左右,必考的第八章:重要性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出报告时要根据重要性水平来判断出什么类型的报告。
第十二章:抽样听老范的课吧。抽样他讲得的最细的。每年考5分左右,必考的。
这几章是基础知识,不成系统,一点一点掌握吧。这几章是为后面的章节服务的
第五篇:小升初散文复习专题
散文、寓言、童话阅读
一、知识点回顾
1、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突出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即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方法也不拘一格,但表述的中心意思明确集中。
2、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散文三类。
A.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B.抒情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C.说理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
二、散文的阅读方法
1、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研究其过渡和照应。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情为线等。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4、品情感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方面:
D、象征E、“物”的形象。
三、阅读一组短文,答题。
(一)蝉和狐狸
1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2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
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3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了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4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
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5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二)狐狸和葡萄
1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2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就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
萄。
3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到得到葡萄。○
4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走边说“葡萄还没有成熟,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5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三)狐狸和葡萄
1有一只狐狸,在路上闲逛时,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葡萄园,果实累累,每颗○
葡萄看起来都很可口,让他垂涎欲滴。
2葡萄园的四周围着铁栏杆,狐狸想从栏杆的缝隙钻进园内,却因身体太胖了,钻不○
过去。于是狐狸决定减肥,让自己瘦下来。他在园外饿了三天三夜后,(果然居然既然)变苗条了,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顺利地钻进葡萄园内。狐狸在园内饱餐一顿。葡萄真是又香又甜啊!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心满意足了。但当他想溜出园外时,却发现自己又因为吃得太胖而钻不出栏杆,于是只好又在园内饿了三天三夜,瘦得跟原先一样时,才顺利地钻出园外。
3回到外面世界的狐狸,看到园内的葡萄,不禁感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第(一)则寓言故事,答题。
(1)“圈套”一词字面上的意思是___套住东西的圈儿_____
故事里面的“圈套”具体是指___狐狸诱骗蝉的计谋___
(2)仔细阅读第○2短中狐狸说的话,想一想:狐狸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蝉吗?狐狸在想些什么呢?请你把狐狸当时的心里活动写出来。
_____狐狸想:只要蝉一飞下来我就可以尝到美味了。__
(3)仔细阅读第○4段中蝉的话,想一想:听了狐狸的赞美,蝉会想写什么呢?请你把蝉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____蝉想:狡猾的狐狸,肯定在打我的主意。哼,让我先试探试探他。____
(4)你一定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吧,比较一下,我们会发现蝉比乌鸦____聪明、有戒心____
2、阅读第(二)则寓言故事,答题。
(1)仔细读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想象狐狸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____无可奈何地回头望了望___,边走边说“葡萄还没有成熟,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我们想到这样一个俗语:
___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_____
1、阅读第(三)则寓言故事,答题。
(1)把第○2段中不恰当的词语画去。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皇天不负有心人”的理解。
____工夫没有白费,终于有了结果____
(3)结合短文的内容,给短文补写一个结尾。
回到外面世界的狐狸,看到园内的葡萄,不禁感叹: ___我的肚子仍旧空空如_____
4、综合答题。
(1)你肯定读过不少寓言故事,今天又读了三则。你认为寓言故事有哪些特点? _______故事生动有趣、蕴涵的道理令人回味。_______
(2)同样是狐狸,在不同的寓言故事中以不同的形象出现,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这三则寓言故事中狐狸的不通形象。
第(一)则寓言故事中狐狸的形象:________阴险、狡诈_
第(二)则寓言故事中狐狸的形象:_______自欺欺人_____
第(三)则寓言故事中狐狸的形象:______愚笨、贪吃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献给母亲的歌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摘下,做成围巾,献给妈妈。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里开辟一片瓜园;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淳淳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这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着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1、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____妈妈给我们吃好吃的_____
(2)_____每到茶余饭后,妈妈都会把我们集中在一起,询问学习,与我们谈话 ____
(3)_____在孩子将要远行时,妈妈缝补这孩子的衣服_____
2、说出文中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的教导”必做“春天的雨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对“我们”十分关心,询问“我们”的学习时,语气非常和蔼,语言十分恳切。_________
3、课文第3自然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第4自然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_____不矛盾,因为前一处所说的“心明眼亮”是与前文“我们”劝母亲休息作对比,意思是说母亲虽然年龄大了,却看问题明白敏锐。第4自然段则说的是妈妈视力不好,仍为远行的孩子操劳。____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明中心_____
5、就像文中的“我”想“摘白云”“摘雪梅”送给妈妈一样,请你也写一件你想为妈妈做的事。
______我想为妈妈织一件厚实的毛衣。这样,再冷的冬天她也不会感到寒冷。_______
五、挑战名校
登山人
三个人去登山。
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斗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人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吧!”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第三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A适可而止B知难而进C知难而退D气喘吁吁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适可而止:______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文中指第二个人爬到半山就放弃了。__
3、用“___________”画出写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登山时退下来的真正原因的词句。
4、用“„„„„„”画出反映第三个人勇于攀登的词语。
5、用“||”把短文分成两段,概括出第一段的意思。
_____第一段段意:三个人去爬山,第一个人畏惧困难,第二个人半途而废,两个人都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爬上了山顶。____
6、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C)
A 动作描写B外貌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活动描写
(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D)
A说明人们做事要善于判断,适可而止B 说明人们处理问题有好的方式 C说明这座山很难攀登D 赞扬不畏险阻、勇于攀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