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绍兴地方戏曲》课后感
绍兴地方戏曲
这个学期我选的艺术类选修课是绍兴地方戏曲,我是经管学院的,但是我对戏剧是一直挺感兴趣的,然后我就选择了这门绍兴地方戏曲的课程,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带我们走进绍兴的戏曲世界。老师依次给我们讲述绍兴地方戏曲的内容,然后对各类如越剧、绍剧、莲花落等剧种的起源和发展加以充分的讲述,运用PPT和视频图文并茂的讲解,绍兴戏曲诗情画意的想象令人心驰神往。倘佯在美好的剧中,感受到了绍兴地方戏曲特别是越剧的魅力。
一、下面是我通过上课和课后自己搜集的一些关于绍兴地方戏曲的资料简介:
绍兴的戏曲传统绵长,剧种、曲种多样,声腔、唱腔丰富,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最有代表性的戏曲是越剧、绍剧、新昌高腔和莲花落。1.越剧
汉族戏曲之一,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民间剧团更有成千上万。建国后,越剧多次随周恩来总理出访各国,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用来招待外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是影响最广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现在已成为风靡全国,驰誉海内外的全国性剧种。它原来是浙江嵊县农村的小戏班,也不叫越剧,后称为“越剧”。它最早称落地唱书,以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或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等。越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音乐。越剧唱词最见的句式有七字句、带冠七字句、十字句;常用的主要腔调是四工调、尺调、弦下调;唱腔的基本板式是中板,常用的还有快板、慢中板、慢板、快板、快中板、散板、连板、嚣板、清板等。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2.绍剧
中国汉族戏曲剧种。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一带。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绍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一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电影后,发行七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曾风靡全国,声播海外。1950年定名为绍剧。
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源出于秦腔,受到戈阳腔、赣剧、徽戏等剧种的影响,并吸收了流行于绍兴地区的余姚腔、新昌高腔以及民间戏曲的特色,逐步发展成为绍兴乱弹。新中国成立后,绍剧的剧目、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绍剧的主要唱腔有“二凡”、“三五七”。绍剧音乐曲调丰富,音调高亢激越,旋律节奏急速明快,声音清脆刚劲,善于表达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加上唱白通俗易懂,表现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绍剧的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题材或小说,传说中爱国的、勇于反抗的人物和故事,流传的剧目达300多个:如整理改编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火焰山》等传统剧目;新编的《于谦》、《百岁挂帅》、《葫芦案》等历史剧、故事剧;现代戏《血泪荡》、《阿Q 正传》、《血馒头》等。3.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一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一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一定价值。4.绍兴莲花落
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
“莲花落”是说唱艺术,是曲艺艺术门类中的一大曲种。在这一曲种内部,还可以按地域的不同而细分,如:江西莲花落、闽东莲花落、太原莲花落、陕北莲花落、汉中莲花落、十不闲莲花落、广西零零落、山东落子等,以及本文将要专题阐述的“绍兴莲花落”。“绍兴莲花落”作为大概念“莲花落”中的一种,现今它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被并称为浙江四大曲种。
“绍兴莲花落”的流行地域主要在绍兴、上虞、余姚、慈溪、萧山和杭州一带。因为,其说白唱词采用的是绍兴方言炼话,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其音乐唱腔朴实流畅,娓娓动听;其故事情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特别为绍兴人所喜爱,尤其是深受绍兴农村群众的钟爱。
2006年,“绍兴莲花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上课之感受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戏曲,但是其中最为印象深刻的还是越剧,而且对越剧的各种故事掌握的程度也是最高的。越剧,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历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1953年底拍竣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当时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记录;更为主要的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此片被周恩来多次用来招待各国政要和记者,被赞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国际舆论对红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怀疑由此冰释。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亦源出自越剧唱腔。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扩大了越剧在国内外的影响,捧红了一个剧种。
越剧剧本主要取材于浪漫的爱情故事,没有特技,也没有武打场面。越剧的服装模仿二十世纪初中国浅色时髦的服饰。最著名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和《西厢记》。越剧唱腔清丽、委婉而富有抒情色彩,它的表演虚实结合,动作优雅。越剧以复杂的身体动作和脸部、眼部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特别是妇女的喜爱。当地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放映了很多越剧的优秀曲目,但是很遗憾,我只能记忆起那么几部剧。其中《西施断缆》印象最为深刻:
《西施断缆》主要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94年),西施的故乡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夫妇和上大夫范蠡入吴为奴,受尽耻辱,养马三年后才被放回。西施与范蠡早有百年之约,久别重逢欲行婚礼,不料吴王闻西施绝色,逼令勾践献美。勾践为复国大计决定献出西施。范蠡悲愤交织,但为越国百姓免遭涂炭,忍痛割爱。痴情的西施,闻之肝肠寸断,在毁容不成后绝望投江,以死抗争,被下大夫文种救起。后她被越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壮举所震撼,毅然决定“舍身去、别家园„„纵然今生难回还,能换个国泰民安心也甘!”高举长剑,砍断缆绳,别亲东去„„
让我们追溯一下这部剧的由来。作者于1985年先创作《西施》,经几度演出后,锲而不舍,另辟蹊径,再改写成此剧,终于成功地塑造了这个既有外表美、更有心灵美的绝代佳人西施的光辉形象。全剧在西施挥剑断缆,“扬蛾入吴关”的高潮中嘎然而止,令人回肠荡气,余味无穷。
1995年以《西施》为剧名由诸暨越剧团参加浙江省第六届戏剧节演出,获剧本奖、优秀演出奖,陈伟龙获优秀导演奖,顾达昌、胡梦桥获优秀音乐奖,罗志摩获优秀舞美奖,余芳获服装设计奖,乐队获伴奏奖,杨立本获司鼓奖。1996年,《西施》经再度修改定名《西施断缆》。由杨小青、陈伟龙导演加工排练,于12月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顾达昌、胡梦桥获“文华音乐奖”。剧本还获“田汉戏剧文学奖”和“鲁迅文艺特别奖”。
1996年《西施断缆》发表于浙江《戏文》杂志第四期。1997年,由周柳萍主演西施,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1998年,由阮逊(执笔)、吕建华、陈伟龙改编成戏曲电视连续剧,在情节上有所发展,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诸暨市人民政府、浙江剧协影视部联合拍摄,导演张志明,摄影裘康茂。陈男饰西施,梁伟平饰范蠡,程伟兵饰勾践,张伟忠饰伯嚭。
1998年由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VCD。
面对西施,我们沉默了;面对历史,我们沉默了;面对这部剧,我沉默了„„ 这部剧留给我很深很深的印象,有时候午夜梦回时也会感受到西施的痛苦和揪心,以及对这么一位弱女子的深深怜惜„„我总会想,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没有掠夺,如果没有“貌美”的西施,那么那位“平凡”的西施一定会与范蠡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享受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正如黄梅戏《天仙配》唱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但是现实却让这部剧流传下来,它是属于我们的瑰宝,是我们千百年文化的沉淀,更是我们戏曲界的一朵“牡丹”。往事不可追,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从中体会一些,哪怕是一丢丢的艺术气息所带来的精神食粮!
三、对绍兴地方戏曲的认识
绍兴是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戏曲作为这其中重要的一环同样是在越地开花结果。继往开来,绍兴地方戏曲得到了新的继承和发展。像我们绍兴的越剧,越剧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如今各类高校都创建了越剧社团或相关组织,越迷人群不再限于中老年人,反而更加年轻化;“越女争锋”等形式的选秀节目也带给大家发展的舞台与眼耳的享受;人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越剧团下乡演出的次数也在增加,越剧以她特有的风格正逐渐在获得更多人的喜爱。而对于绍剧呢,绍剧剧目也在各大剧院和学校的文体演出占据重要一席,还有新昌高腔和绍兴莲花落,都为广大民众所传唱,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绍兴的地方各类戏曲会在本土深深扎根,并且走向全国和世界。
第二篇:绍兴地方戏曲欣赏
绍剧《生命的飞翔》观后感
转眼间,这一学期的绍兴地方戏曲课已经结课了。在短短十余次的课程学习中,周老师带着我们欣赏了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而其中给我留下映像最深的是绍剧《生命的飞翔》。
这部根据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创作的作品,通过绍剧高亢激越的唱腔和豪放洒脱、文武兼备的演剧风格,生动再现了邱光华机组5位烈士的英雄风采。随着剧情的展开,军人家属为抗震救灾互让帐篷、军人及军属为救百姓先人后己等一系列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一呈现,再次把观众带回全国军民合力同心抗震救灾的情景中。“我以前从来没有演过军人的角色,但看了剧本以后,被邱光华机组的事迹深深打动,下决心一定要扮演好邱光华的角色。”在剧中饰演邱光华的国家一级演员姚百青说。
绍剧《生命的飞翔》以抗震救灾英雄邱光华机组的英模事迹为原型,用戏曲艺术的形式,塑造了邱光华机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英勇无畏、勇于奉献的英雄主义群像,热情讴歌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汶川大地震后,浙江省剧协副主席吕建华受中国剧协委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体验生活,被邱光华机组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先后四次深入第一线搜集素材,六易其稿,创作出剧本《生命的飞翔》。中国剧协多次组织专家研讨剧本。
绍剧是绍兴的地方戏,是鲁迅笔下社戏的主要内容,以猴戏著称。观众们熟悉的也多是绍剧中的古装戏。最终敲定以绍剧演绎《生命的飞翔》,源于绍剧高亢激越的唱腔和豪放洒脱、文武兼备的演剧风格最能反映剧本所体现的英雄风采。浙江绍剧团团长在接受新浪娱乐独家对话时表示,演职员们也接受了全新的挑战,这些舞台上活灵活现的猴戏演员,为了演好军人进行了一个月的集中军训,并专程赴四川灾区某陆航团体验生活。
更令人意外的是,绍剧演员姚百青此前最擅长的是演猪八戒,而在《生命的飞翔》中,他却成功地塑造了我军英雄飞行员邱光华。姚百青表示,演员们除了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在传统绍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表演方面的改进。他说:“《生命的飞翔》不是纯绍剧,打破了程式化的东西,进行创新。身段动作、对白等,都与绍兴当地的社戏不同。" 编剧吕建华,当地震仍在肆虐时,以艺术工作者的强烈责任性和敏锐洞察力,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浙江文联的支持下,参加了由中宣部统一组织的五个小分队之一的“中国文联抗震救灾体验生活小分队”,三赴灾区采访。亲眼目睹了地震灾区震慑人心的惨烈现状,感受了抗震救灾英雄们感人肺腑的豪迈壮举。经历了寻找邱光华直升机机组英雄下落的过程,深深为英雄们的事迹所感动。在写出了报告文学和诗歌的同时,决心以戏剧形式来为英雄高唱颂歌。于是,现代戏曲《生命的飞翔》由此诞生。
剧本经多方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后,浙江绍剧团朱燕团长怀着对灾区人民的爱心和对英雄的崇敬,主动接招,大胆应战,挑起了创排该剧的重任。在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广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2月,组织了工作班子,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艰苦创排。该剧由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中国戏剧家协会;绍兴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联合制作。浙江绍剧团承演。确定由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裴福林和我联合执导;由资深绍剧音乐家,一级作曲罗萍和一级演奏员张海江担任唱腔设计;一级作曲谈声贤担任音乐制作;由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主任李威担任舞美设计,舞美系副主任马路,副教授彭丁煌分别担任灯光设计和服装设计;二级演员屠建华担任技导等。演员阵容更是强大:由一级演员姚百青领衔主演,一级演员马超英,刘建杨,周剑瑛,钱小宝,姒元法;和二级演员薛永良,郭劲松,沈宏良,施洁净,龚萌芽,章金刚,顾全荣,赵树春等倾巢上阵。加上刚毕业几年的一批虎虎生威的青年演员,可谓绍剧史上一次最强演出组合。
该剧于2009年6月14日在成都首演。此后又在成都、杭州、绍兴等地演出了17场,两万人观看了演出。据导演陈伟龙透露,巡演过程中,主创们边演边改,根据观众审美整整修改了16稿,尽可能地寻找更多感动点。将大量现代元素融入表演、舞美、灯光中,剧情也在逐步变紧凑
我不是绍兴人,这也是我第一次看绍剧,虽然个别台词我还听不清楚,但演员真挚的表演和该剧表现出来的解放军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精神让我倍受感动。该剧主要讲述了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副师职飞行员邱光华在汶川大地震中,带领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四名机组人员,在极为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挑战极限,60多次飞越灾区执行任务。他给家乡父老送去帐篷,却唯独没有送给自己的父母;他有机会接自己的母亲回成都养伤,但还是把机会让给了更困难的受灾群众;他甚至不顾妻子的担忧,把儿子带上了抗震救灾的最前线„„这一幕幕场景无不重现了烈士的战友情、母子情、父女情、夫妻情和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壮烈情怀。军人的丰碑,是军人及其亲属们以巨大的牺牲和付出凝结而成。邱光华机组五位英雄,在毒雾弥漫,气流肆虐的时刻,面对死亡,义无反顾,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线忠诚„„
同时,该剧演员的表演细腻真挚,舞美也很有创意。舞台上停靠的直升飞机,飞机飞行中的群山背景,都很有特色。特别是飞机失事前机组人员与恶劣天气的搏斗场面,导演充分发挥了空间想象力,文戏通过武演,显示了独特魅力。现场掌声不断,充分表达了绍兴人民对抗震英雄的敬意。
该剧播放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被邱光华等五位英雄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自己的思想认识不够,与优秀共产党员的差距还很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以这五位英雄人物为榜样,努力学习,依法行事,做到公正、公平。同时,我将时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第三篇:课后感
上新思域培训机构内训课有感 南阳新思域训练培训机构是一家致力于学习世界大师智慧,实践应用并帮助更多人成功的学习机构.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培训、企业内训,拓展训练与军训,及连锁超市、便利店与管理咨询的专业咨询.新思域训练培训机构总经理、首席讲师、中原励志心灵导师、企业顾问马景科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可以做,有很多行业可以赚钱,但是没有哪个行业比帮助别人成功和改变命运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多年来,他先后帮助数百家企业和零售卖场业绩提升和成功蜕变。为更好的帮助别人,帮助更好多的人.他先后投资大量金钱和时间,学习世界顶尖成功人士的成功法则,曾接受过世界华人成功学权威陈安之老师中国大陆很多课程的多次培训,先后学习过余世维、翟鸿森、于丹、史玉柱、马云等成功人士的智慧,在不断的实践中融会贯通,总结了大量被验证有效的成功思想和方法,将之融合在自己的培训体系中,帮助了很多人重新获得了自信和成功,使很多企业业绩得以迅速提升。
通过新思域马景科老师两天的讲解让我们队销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定了人人可以销售的信心,提升的销售的技巧,掌握了实践性超强的销售方法,让销售变得简单,首先非常感谢马老师,并在此做些简单的分享。
一,心态第一
销售技巧培训课程,心态篇是必备的内容。岂不是大道理?是的,但不去深入的研究和琢磨,就不会理解和运用,所以说心态第一。销售上所说的心态多指你是如何看待失败和得与失,是否能够宽容失败和拒绝?销售员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如果你真正敢说拒绝算什么的话,看清楚两个字“真正”,那么你就能赢。规律就是这样,没有刻意去寻找,但很容易在某瞬间会得到找到,要是越想得到,就是偏偏不到手。
二,销售技巧
真正的武林高手,不会执着于招数。真正的销售高手,不会执着于技巧。每个客户都的性格和观点立场等都不同,再说成功经验很难复制运用,这些我们都是知道的。销售重的技巧是创意和创新。很多销售员当被一个客户拒绝之后,便怨天尤人,总在怪责自己没技巧方法去搞定客户,然后鼓不起信心和激情继续工作下去。这实在是一个不能犯的毛病,要明白,电话销售之所以每天要拨打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电话,就是因为拒绝率高。面对客户拒绝,最好的技巧就是迅速地拨打下一个客户电话,不要浪费在一个客户身上,不要因为某个客户拒绝而丧失信心。客户拒绝是因为那个不是你的准客户。
三,坚持与运气
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勤奋和坚持,销售工作尤其更如此。印象中真的不少销售员跟我抱怨过说做了多久多久都没有出单,想放弃了。一个月,几个月没出单,这很正常,不能怪能力问题。销售就是在碰运气,比如说你每天在勤奋地打电话刚好遇上一个正好有需求的客户,那么就容易成交出单。四,热情
赞美恭维是讲求真实和艺术的。赞美不得体就被误为是拍马屁,那么给客户不良印象,接着后面的工作就难以开展。赞美,一定要是切合实际和现实。激情过涨,太强的抱负也是不好。因为这些人都是接受不了失败的,被洗脑后心里总是能容许成功不能宽容失败,一旦失败后经不起打击,行为吓人。五,用知识服人
不学习就是退步,而销售行业是不拒知识的,用知识去征服客户我想是销售的最高境界了。很多市场营销课程强调综合知识强,博学多闻,天文地理历史,这样就容易找到与客户共鸣的话题,容易接触客户和客户沟通。人都是这样,只服有能力或者是能力强的人,客户也是如此。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去学习,不断提升综合能力,让客户服你。要做到这一点是很艰难的,可是困难总是能够克服和突破的。
2012-12-27
第四篇:戏曲鉴赏课后总结
戏曲鉴赏课后总结
戏曲,中国的国粹,应该说我小时候对戏曲是很抵触的。但长大后,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个性都摈弃似乎很悲催,我极力的反对全盘西化,但对于戏曲,平时在现代音乐和戏曲之间做选择,我往往还是倾向于现代流行音乐。我认为这是从小到大,接触戏曲的机会是少之甚少,可谓是极少导致的。如果在小学开设戏曲的选修课,是不是结果就会不一样了。我很希望国家、学校能多多的重视这方面的熏陶。至少要让国人明白我们有自己的音乐,自己的民族特色,我觉得我们完全不应该去排斥、厌恶她。应该在心里留一块地方去接纳她,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这个学期的戏曲鉴赏课的学习,我倒是学会了几首自己蛮喜欢的戏曲唱段,例如:《卖水》(之前我从来都没有听到过,而且我觉得像这种西皮流水形式的京剧,似乎更让我们能接受,唱着唱着也觉得很有意思,越唱越喜欢。)《凤还巢》“母亲不可心太偏”(其中的尖音字也挺有意思的,另外特别是湖广音、中州韵的念白我甚是喜欢,我觉得特别有韵味。如果是普通话的,就没有那种感觉了,就不是那个调调了。)《沙家浜》的那个“今日同饮庆功酒”(感觉十分的熟悉,想必是小时候听过只是一直不知道曲名罢了。)另外我还想说,京剧版的《苏三起解》比越剧版的好听得不知多少倍,越剧版的怎么听都觉得是怪腔怪调,难听死了,这就是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怪。
以前我就蛮喜欢一首现代京戏《说唱脸谱》,其中的“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紫色的天王 托宝塔,绿色的魔鬼 斗夜叉,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 笑哈哈„„”我一直以为真的有这么一段京剧,后来才知道这些歌词只是传统老唱段的曲名集合来的。还有一个我相当喜欢的京剧唱段,赵群版的《红娘·佳期》红娘唱段,低沉婉转的反四平调,尤其是前面那一句“看他二人,**将门关闭,已称心愿,老夫人啊老夫人!你是枉费了心机哟!”声音特别的空灵,我是没想到京剧也能唱的这么美,别有一番缠绵悱恻的入骨情柔。还有湖南的花鼓戏《补锅》我也很喜欢,特别是“刘大娘,我笑呵呵,笑呵呵”的唱段,真是太有喜感了。今年过年我准备回家给爷爷奶奶唱上几段拿手的,逗他们开开心。
我以前可以说完全没有去留意戏曲这方面的学习,甚至认为她是可有可无的,毫无兴趣可言。可现在我发现其中的乐趣韵味和她承载的民族文化,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我希望像这种了解感受戏曲文化魅力的机会应该多一点,特别在小学、初中、高中。可以说,我中小学生时代的音乐体育课往往都会被其它的(语数英)文化课剥夺。似乎音乐对孩子一点都不重要,只是一味的强调文化课的成绩,可以说是很变态的。但我比较庆幸的是,我母亲是一个特别爱音乐的人,所以从小我就耳濡目染的,因此对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我听音乐那叫相当的杂,不限国内国外,不限曲种、风格、形式。只要是我觉得好听,我就会听。对于戏曲,这种中国特有的演唱方式,今年才算是正正的涉足。有时可能比起戏曲所唱的,我对戏曲演唱者的服饰、发饰、装扮更感兴趣,实在是太精美了,美不胜收。可能是学美术专业的缘故吧!
再讲个题外话,我特别支持汉服的复兴,怎么日本和韩国他们逢年过节的都有和服和韩服穿,美死了,我们中国人真的只能是羡慕嫉妒恨啊!我觉得传统服饰、传统戏曲、传统文化都非常的吸引人。我期待着国家能大力的倡导、重视和鼓励汉服的复兴,并付诸实践。这种复兴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照搬照抄,必然要有所继承有所发展。
我永远都认为传统的民族的才是最美的。
第五篇:地方戏曲鉴赏心得
绍兴地方戏曲鉴赏心得
这个学期我们参加了地方戏曲鉴赏的选修课,了解了绍兴地方戏剧的历史、种类、唱腔等基础知识,还欣赏了越剧,莲花落,新昌高调的一些优秀曲目。
其中我最喜欢越剧。越剧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清末起源于绍兴嵊州,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越剧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昆剧、绍剧、话剧等的精华,曲风婉转优美,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为题材。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播放了越剧《西施断缆》,我深受感动。
西施断缆主要讲述了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夫妇和上大夫范蠡入吴为奴。西施苦等范蠡早三年终于重逢将要举行婚礼。不料吴王逼勾践献美。范蠡虽有万般不忍,但为了黎民百姓免遭涂炭,忍痛割爱。西施听闻后几番抗争最后被越王卧薪尝胆的决心所震撼,为了百姓的安危,最后决定前往吴国。
西施出场时一身素雅蓝衣,如清水芙蓉般清新脱俗。轻蹙娥眉,难掩淡淡的忧伤,原来她在思念远方的范蠡。范蠡出现后,浣纱姐妹的嬉闹让气氛变得欢快热烈。范蠡与西施定下婚约,西施满心欢欣又娇羞无限,好像她所有的喜乐都系于范蠡一身。这样单纯而又痴情的西施真是我见犹怜。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它把人推向幸福的高潮,又狠狠摔到地上。这厢西施正欢天喜地地试嫁衣,那边伯噽正威逼勾践献出西施。
可怜西施听到自己将要被送到吴国后吓得六神无主,悲愤交加地跑出王宫。此时范蠡不在身边,她,一个弱女子,陷入了深深的无助。绝世美貌竟引来如此祸端,西施决定即使毁容也不要去吴国,只要范蠡不嫌弃自己就好。还好有母亲和姐妹及时赶到,西施才没有做傻事。范蠡归来,西施又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范蠡身上,希望范蠡能说服勾践。不想范蠡从宫中回来后竟狠心让西施去吴国。大概是精神的支柱都崩塌了吧,此时的西施绝望到了极点,鲜红的嫁衣成了刺眼的讽刺。西施跌坐在地上,啜泣着问范蠡:“你今天一定要给我一个回答,你究竟还爱不爱我?”这话已经近乎是乞求了,乞求范蠡能顾念旧情。可范蠡的回答掐灭了她最后一点希望的灯火:“越国不兴,范蠡不走,要你去吴国,也是范蠡的决定。”之后拂袖离去。舞台上响起小燕子的歌谣,曾经他是她的梁和泥,如今梁倒屋塌,何处是像燕子的安身之所?身心俱冷的西施捧着定情的纱巾声声泣泪,万念俱灰下投身于滚滚江水„„.听到西施投江的消息,范蠡悔恨交加,吐血晕厥。西施怎么会知道范蠡是怎样的心如刀割?世人只道范蠡无情无能,连自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可是一边是情深意重的心上人,一边是报仇雪恨的大计,教他如何取舍。范蠡并不是无情无义,他也曾想就算壮志未酬,归隐山林也要和西施在一起,但是他不能。如果他和西施远走高飞,自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越国的百姓该怎么办?吴国必定大兵压境,百姓生灵涂炭,这样的事情范蠡是决计做不出的。所以他宁愿假装绝情,伤害西施,也要让西施到吴国去。其实他的心里又能比西施好过到哪
去呢?
西施被文种救起后醒来见到越国夫人。西施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华发早生的大婶竟是年仅三十岁的越国夫人。原来越国夫人随勾践入吴为奴,受尽屈辱,导致未老先衰。西施看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仇的决心,再加上构建夫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西施终于下定决心入吴。她慷慨激昂地唱道:“纵然今生难回还,能换个国泰民安心也甘!”西施的目光坚定如铁,此时她终于能抛下个人的幸福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了。
面对范蠡,西施还是会软弱,会哭泣,所以她不敢打开门让范蠡进来,只敢隔着门听他的声音。门外,范蠡满心关切与愧疚。这一幕看得人心里酸酸的。他们俩都是那么善良,都深爱着对方,可命运的皮鞭却无情地将这对苦命鸳鸯生生拆散。一道门却是咫尺天涯,从此萧郎是路人。范蠡相约功成后归隐山林的承诺让西施抛却了最后一丝顾虑,两人含泪拜别。
临行前,西施穿着华丽的嫁衣,眼里却饱含着苦涩的泪水。她就要离开了,离开美丽的故乡,离开养育她的母亲,离开她最爱的的范郎,去到那遥远陌生的吴国,委身于自己的仇人。也许再也回不来了,她环顾四周想把故国的一切烙在心里。别过越王与母亲,她与范蠡无言以对,个中滋味又岂是言语所能表达的,只有用依依不舍的眼神和晶莹的泪花来做最后的诀别。西施登上船含泪道:“解缆!”此时范蠡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又把缆绳系上。西施拔出长剑,挽了个剑花,砍断缆绳。她的去留已经不是她个人或是范蠡所能决定的了,所以她
必须下这个狠心砍断缆绳。这一剑砍断了缆绳,也挥别了对故国的牵念,也挥别了当初那个江边浣纱幼稚单纯的小女孩了。这一剑表明了她为了黎民百姓,舍生取义的勇气和决心。她已经蜕变成成熟独立的女人。
对于西施,我是充满同情的。人人羡慕的美貌却是她今生幸福的绊脚石。她像一叶浮萍,怎么挣扎都逃不出命运的漩涡。她只是希望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可这个简单的心愿却成了奢望。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的心上人却因为国仇家恨推开了她,这种心碎的感觉是彻骨的。最初的西施是个没有主见,对范蠡充满依赖的小女人,经历这场变故后,就像幼虫经历了一番挣扎终于能展开美丽的翅膀,她开始变得坚强勇敢,甚至愿意为了国家牺牲自己。
《西施断缆》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越剧,情节跌宕起伏。剧中演员的表演真挚感人,富有感染力,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戏剧里的百态人生就是我们生活的缩影。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戏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