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札记 读后感(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23:2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史札记 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史札记 读后感》。

第一篇:国史札记 读后感

《国史札记》读后感

林蕴晖教授的新作《国史札记》,充分利用近年来的新史料,钩沉梳理了建国以来党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廓清了一些历史之谜。该书虽以国史冠名,实则论述的还是建国后的中共党史,而且主要是关于党内高层一些重大事件的诸多问题。作者解读历史,从建国伊始一直

延伸到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之行,时间跨度很大。主要集中于这几个问题:

1、毛泽东与刘少奇政见分歧的发端与发展;

2、高岗、饶漱石事件的前因后果;

3、1950年代围绕工会工作方针的两次争论;

4、中苏两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分歧和关系破裂;

5、1958年军队反教条主义事件和1959年的庐山会议;

6、“大跃进”运动与1960年代的中国政治走向;

7、个人崇拜与“文化大革命”关系等等。

在这本书中,作者特别把1954年党内高层发生的高、饶事件作为解读建国后党内分歧和斗争的轴心问题,披露了一些新史料,发表了一些新观点。高、饶事件是建国以后第一次重大的党内斗争。长期以来,党史上一直把这一事件作为党内一次重大的“路线斗争”,称为“高、饶反党联盟”。“文革”之后的拨乱反正中,因高、饶事件被错误处理的一批领导干部得到平反,重新安排了工作。邓小平否定了高、饶事件是“路线斗争”的传统说法,但认为当时对高、饶的处理是正确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虽然称高、饶是 “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野心家,但过去路线斗争的说法是没有了。

近些年来,随着更多的史料浮出水面,对高、饶事件的再研究也重新提到了学者们的案头。一些在高岗事件中的历史当事人,出于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相继写了他们的回忆史料。其中,张明远的《我的回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张秀山的《我的八十五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和高岗秘书赵家梁等人的回忆,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情况,有非常重要的存史价值。我们从中得知,高、饶事件中的两次关键会议,1953年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比以往公布的情况复杂得多;高岗和饶漱石,各有各的问题,是很难“联盟”在一起的。特别是张秀山的回忆录中,首次披露了毛泽东在1953年初密令高岗调查刘少奇1929年在奉天被捕的事情。

作者在书中根据多年收集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新史料进行了梳理,澄清了关于高、饶事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新的认识和解读,比如,建国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建国方略上发生政见分歧,使毛泽东产生重选接班人的想法,意欲高岗为接班人;“批薄射刘”的财经会议,是毛泽东以新税制为靶子,通过批薄一波,达到把中央高层思想统一到过渡时期总路线上的结果;高、饶事件的处理,今天来看,并不是“比较宽的”,牵连了不少高级干部,如东北局一批领导干部的张张赵马郭“五虎将”冤案,如山东分局书记向明错案和上海公安局长扬帆冤案,都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据此,人们可以弄清高、饶事件发生的基本脉络。

高、饶事件是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的。这个教训是如何建立党内民主的协商机制,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党内不同的意见分歧。正是因为党内没有健全的民主机制,才有了1957年反冒进的批周恩来、陈云,才有了1959年庐山会议的彭德怀“反党集团”,才有了“文革”的打倒刘少奇,才有了„„。前车之鉴,读史者不得不深思。

第二篇:党史国史读后感

党史国史读后感

八年级二班

王玉稳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90多年辉煌的历程。

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多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了解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

第三篇:国史概要读后感

《国史概要》读后感

淮阳中学 陈向行

本书简介

《国史概要》对中国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知清代。内容共十四章、100节。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不断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成为许多高校的必修教材。到目前为止共出四版,展现了现代史学大师严谨的工作典范。

印象最深的三句话

1.轻视历史,不仅意味着数典忘祖,而且意味着否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因为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即将成为历史而载入史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历史。如果我们的后人也以轻视历史的态度来对待我们这个时代,那么我们这一代人作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就将变得毫无意义。

——樊树志

2.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鲁迅

3.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在。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

第一 让每个人都爱上历史

樊树志先生正如所言:“轻视历史,不仅意味着数典忘祖,而且意味着否定自身存在的价值。”

如果自己都不爱历史,必定教不好历史。作为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必须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把自己的学生带好,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的课。

第二 历史课是有生命力的的课,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带给学生。

(1)不要照本宣科。历史教师必须像樊树志先生一样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独到的见解,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而不是照本宣科,教死知识。(2)善于反思总结。历史教师必须善于反思总结,敢于直面错误,教会学生求真。不言满、不避讳,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教给学生。

第三 博晓古今,学贯中西。

历史是口老井。关于老井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人总演绎不尽它的奥秘。樊树志先生积三十年执教与研究心得,广泛吸收海内外学者新成果,真正做到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知识涵养令人汗颜。一个历史教师只有认真读书,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第四 引到学生阅读中外历史名著

本期推荐书目:《顾维钧回忆录》、《剑桥中国史》、《国史大纲》、《晚晴七十年》、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等。

第五 敬畏祖先,感叹时代的伟大

不朽的大思想家孔子、老子、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等人物。

伟大的政治家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康熙等。

爱国英雄屈原、苏武、岳飞、张治中等人。

科学家张衡、祖冲之、詹天佑、李四光等。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难以尽善尽美,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认真学习,认真工作一定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四篇:美国史读后感

从《光荣与梦想》看美国的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

200810201208历史乔敬科

前不久看了美国学者威廉·曼彻斯特写的《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让我从一定深度上了解了一下美国,书中将美国1932到1972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交往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介绍,在读者的面前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美国。在读这本书中,深切的感受到了美国的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以及美国式的民主。

平民政治是公民参与政治并在政治中体现平民意志的政治。精英政治是精英在政治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支配政权为精英所代表利益阶层服务的政治。读了这本书,我深切的感觉到美国的政治是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的结合,两者在一定基础之上统一于美国的政治体制之中但在具体政治运转中又不断的相互较量,已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当这种制约体系被打破的时候,美国就会出现一定的动荡就会重新进行较量以达到重新的平衡。

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美国在1932年时军事世界排名16位,现役部队人数只有132069人,坦克1000辆(统统过时的),飞机1509架,有唯一的机械化团(当年春天才组建的,由骑兵开路,战马有防芥子毒气的护腿),全国只有一位四星级将军——麦克阿瑟,下边没有三星级将军。美国的军力和他当时的经济实力严重不相符合,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才大规模的征兵和进行军事设备的增添,这中间军费问题一直受到美国国会的限制。这在今天我们看来不可想象,而这中间就恰恰体现了美国式的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的对决。美国人的纳税人意识非常的强,他们要求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要为了国家的正常开销服务,并且开销有理由,不能无故浪费。美国人当时正是认为在军费上开支是一种浪费,尽管美国的精英阶层已经认识到了军事开支的重要性,但平民阶层并没这种认识,所以美国的军费开支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当时不仅仅是美国的军费开支,连其他政府部门的开支也依然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比如,当时艾森豪威尔是少校,经常往国会里跑,但政府并没有给他配备车子,坐出租车的钱也不给,他时常要走到办公大楼门口填写一张申请表,才能领到两张电车代金币,然后在宾夕法尼亚大道等候电车去国会。在1945年副总统哈里·杜鲁门接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总统时他在谈及他在康涅狄格达到的公寓问题时还在强调说他的家具还要放在那里一段时间,但是本月房租已经支付,如果白宫还没重新布置好,他还要在支付一个月的房租,于此等等,可以看出美国在对待政府开支是多么的谨慎和严格,真是让人难以想象,这其中不难看出平民政治在中间所起到的制约作用。但美国的政治精英是不甘这样受到限制的,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时期,总统和政府的权利在不断的增大,军费开支也在和国会的抗衡之中逐渐增加。当然在政府的权利不断增加的同时,美国的政治腐败也越来越多,这在后来又遭到平民的反对从而又进一步被限制。政治精英在政治生活中对平民政治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集体暴政和集体决策失误的出现。有些政策或许会暂时损害人们现在的利益,但长久来看会使大众收益的,并非绝大多数人都能看到的,所以这就需要政治精英进行帮忙选择来不至于走错。

但美国的民主可以被世界其他国家模仿吗?美国在二战后就开始向世界推广它的民主方式,但这种民主真的适合其他国家吗?这也是我在看这本书时总是萦绕在心里的一个问题。这种权利的制约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专制和腐败,但对其他国家来说没有专制和腐败就是最好的政治选择了吗?从人类的整体发展来看,民主政治一定是逐渐进步的,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时期,民主并非是急切需要的,尤其是美国式的民主。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深深感觉到美国政府和国会之间的争执是如此的纷繁复杂,也正是美国历来有民主的文化背景,如果换做一个缺乏民主文化背景的国家,那一定会带来政治上的**的。政客之间的相互攻击,并且相互排斥对方的建议,有时甚至趋于无理,妨碍了整体利益,这是其他缺乏民主意识的国家所不能承受的。在当今时代,民主无可厚非,但对很多欠发达国家来看,稳定的政治政体才是主要的,只有政治稳定了社会的其他的功能才能正常运行,国家才能不断地朝前发展,人民大众才能生活安乐,如果追求政治民主,也要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进行。如果盲目学习美国式的民主只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不由得联想了当今的中国,目前中国有许多的学者都在强调进行民主改革,都想效仿美国,建立美国式的民主,他们的这些观点我赞同,只有他们的呼声才能唤醒绝大多数的人民的民主的意识,带能创造出民主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中国的民主才会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同时指日可待。但政府如此小心谨慎的改革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的这些政治精英应该也已经认识到了民主的发展趋势,他们站在权力的高度不得不从国家民族整体的利益来考虑,之所以还要保持现在的政治制度谨慎改革,也是看到了直接改革可能会带来的动荡,那动荡从整体上是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和民族的。

在这里我为美国式的民主感到惊叹同时也为中国当前的政治选择感到理解,并非所有国家都适合美国式的民主的。美国的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的对决如此的精彩和让人向往,但还要基于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背景,并且相信随着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祝福我的祖国!

第五篇:国史纲要读后感

天下大势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王雪 10102140218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读三国的时候反复 想到的就是这句话。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这样的朝代交替规 律像不会更改的真理一样,一遍遍的上演。当然在现在的年 代纵使有些地区有战乱,有暴力冲突,但是大部分国家趋于稳定的发展。我想这应该是因为,民主制度的广泛推行,天下或者说一个国家不再是一姓天下,人民不必为一个君主惟命是从,少了压迫,当然就少了反抗,人民都是有惰性的,可以姑且安逸的生活,谁会起来想到要振臂一呼,最多是无法忍受或者急于表达情绪而集体游行示威一下。

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年代,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人们习惯于某个天将之星来拯救自己并且被统治,被“牧”。但是虽然自愿被“牧”,但是发现被管理的很痛苦,或大势所趋,就起而反之,想来改变天下的格局。

说了这么多,似乎和本书没有很大的关系。三国是一个很典型的时期,在汉室衰微之际,天下**四起,很多人自立为王,妄想一统天下。唯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貌似名正言顺。在三国里,结果最好的应该就是枭雄曹操了,这应该多亏司马懿比诸葛亮活的时间长,当然曹操的儿子也比较多。司马懿,这个在读三国的时候恨透了的人,但也是

魏晋历史上很有分量的一个人物,纵使很有一番谋略,但是为人本性残忍,手腕毒辣,坚忍阴毒,在曹氏政权曹丕派众多眼线卧底监视的情况下可谓卧薪尝胆。不过也是曹操父子生性多疑,不信人,司马懿本是魏国建立的第一大功臣,但是却受到如此怀疑提防的对待。于是在曹氏子孙孱弱昏庸之际,司马懿以垂死之年,奋起一击,夺取曹爽手中权力。他的两个儿子司马昭、司马师继承他的遗业,终于颠覆了魏朝。

在这本书中,是陈寅恪老先生的讲演录,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真知灼见。在分析魏晋南北朝的更替中,陈老先生不仅阐述了魏晋政权的更替,也从中阐述了思想统治的或者认识状态的变化。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经历几次大起大落,在汉朝极受统治者的推崇,其中的君臣思想,孝义,礼教都作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更有举孝廉的这种制度,一时形成一种德大于才的风气。更有很多服膺儒家的儒家豪族,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时儒家豪族与非儒家的寒族就形成了当时的两个阶级。而曹操,是阉宦的后代,为人“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是典型的非儒家的寒族,与袁绍这种典型的儒家豪族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所以在曹操统治期间,他的崇尚与政策就由他的阶级出身决定,他重法术,鄙弃儒术。曹操三令,认为选人的标准是才而不是德,崇尚节俭,这就与儒家的思想背道而驰,相

距甚远了,摧毁儒家的精神堡垒。这是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上的一个大变革。但是曹操在获得许多寒族支持的情况下也得到了部分有才能的豪族士大夫的支持。但是这种阶级上的对立是难以消除的,尽管曹操在官渡一战大败袁绍,但是司马懿夺权以后,尽复东汉时代儒家豪族阶级统治全盛之局,结束了儒家豪族的暂时挫败。

可以说这是一次儒家与非儒家交锋,最终以儒家居胜,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儒家思想经过历代君王的吹捧,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根深蒂固,孔孟之道早已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我想应该很少有人之道,曹操这个一代枭雄曾经站在非儒家的阶级立场与儒家豪族所进行的斗争。不论曹操本人性格如何,在那样一个**的年代,那个没有什么背景的曹操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个朝代,我认为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当初选这本书,主要是对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很是喜欢,更是嵇康的推崇者。他的妻子是曹操曾孙之女,他崇尚自然出世,信仰老庄,与司马氏推崇的儒家入世思想格格不入,更是公然与司马氏为敌,傲骨铮铮,拒不为官,保持名节,在铸铁的生活中也铸造着自己的心境。

这是我个人对嵇康的推崇,在书中,陈寅恪老先生则有自己更客观的看法。我认为他对嵇康也是很欣赏的,认为他宁折不弯。但是阮籍,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摇摆不定,尽管

不满,但不公开与司马氏为敌,只是虚与委蛇,从容应对,才“苟且存活了下来”,开西晋清谈的风派。然而竹林七贤中的其他人,比如向秀等在嵇康被杀之后,完全改节失图,弃老庄之自然,遵周孔之名教。如此对比,更显示了嵇康真名士自风流的本色。

在这篇感想里面我主要就是讲了对人物的看法。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机,本就很混乱,更是出了许多昏庸无能的君主,反而一些名士占有更多的分量。曹操和嵇康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也是由人民推动的。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昏庸还是贤德,统治者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有的还起了导火索的作用。

尽管在这个时期,社会更多的是动荡,是战乱,是朝代的变更。但是历史就是在这样的变更中变化发展,以什么为依据来评判历史是进步的呢,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不断向着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状态在发展。

西晋时期官场溃烂,人们尚财之风盛行,其实于现在的社会状况也相差无几。但这个时期也是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出现了民族不再是以地域划分而是以文化划分的概念。五胡种族,北齐的鲜卑化和西胡化,都是一种发展。这个时期很重要的就是推动了南北的发展,主要是南方的发展。相比于现在南方的富庶,人们很难想象在魏晋以前,南方地区

是怎样的蛮荒和有待开化。

自八王之乱爆发以后,人口就开始流动。主要是北方人民避难流徙到各地,给那里带去文明。推动了各地区的均衡发展。追溯起来,南方现在的巨大发展,和西晋时的八王之乱是很有关系的。

人民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不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还是积极地,是主动点还是被动的。历史总是在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更替可能在中国以后的历史上永远不会再出现,但是那个时代的意义还有它留下的精神文明是不容抹杀的。

下载国史札记 读后感(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史札记 读后感(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史概要读后感

    《国史概要》读后感樊树志先生的《国史概要》是对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内容不是简单地以时间为轴描述社会发展的模式,而是从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以......

    《护理札记》读后感

    《护理札记》读后感——梦铃从开始学习护理,最常听到谈起的就是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的故事,接着老师们也让我们观看了关于南丁格尔的电影,从她的故事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

    《护理札记》读后感

    《护理札记》读后感 苏州永鼎医院血液科护士胡丽华1820年5月12日,在意大利的弗罗伦萨城,南丁格尔诞生在一个富有的英国名门之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培养了南丁格尔优秀的品......

    《护理札记》读后感

    读完《护理札记》,内心是深深被触动的,感叹先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东西,而且至今很多还为我们深深受用,记得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我所看见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

    护理札记读后感

    护理札记读后感(一)胃肠二病区周真玲曾经,刚进入临床的我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以及繁忙的工作,有点不知所措,加之专业知识的欠缺,陷入一片困顿。然而佛罗伦斯?南丁格尔曾经说过:"为尽......

    国文国史三十年读后感

    读后感: 近日,拜读了孔庆东老师的《国文国史三十年》一书,读后感触颇深。书中提及“中国近代的失败,败在精神”。华夏文明在经历了汉唐盛世之后,所谓的“蛮性”逐渐流失,尤其是从......

    《美国史》读后感(一)

    (题外话:1,早读完了书园买的《美国史》,想真正写点感受,由于信息量太大,很乱没啥头绪,现在能静下来点,慢慢找些支撑点写点东西,主要为了搞严重缺乏的刀币,我不是专业的啥啥,所以想啥写......

    《读毛泽东札记》读后感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读毛泽东札记》有感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 王全胜2010.7正如封底内容简介上的一句话:本书呈现的,是毛泽东读书做人的内修之道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陈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