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人民政府战新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3 23:3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菏泽市人民政府战新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菏泽市人民政府战新实施意见》。

第一篇:菏泽市人民政府战新实施意见

菏泽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实施意见

菏政发〔2011〕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1〕15号),深入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处理好市场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引导推动、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等方面的关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突出发展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机电设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高技术产业化,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提前部署,统筹规划。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及时推动,统筹规划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好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各项政策,统筹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

2.突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做好科技创新储备、领军人才储备和产业化储备,围绕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发展主动权,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掌握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施一批技术领先的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3.立足实际,重点突破。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结合行业发展潜力、产业带动效应、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化前景等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突破和带动作用的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聚集区,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

4.健全政策,宽松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公共支撑体系,落实财政激励、税收补贴、投融资扶持等方面政策,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防止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5.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良好体制机制。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力争达到26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其中新医药、新能源和高端机电设备制造产业成长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科技创新整体发展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培植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具备较大产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成为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和生产的重要基地。

二、突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新医药产业。

1.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充分发挥我市化学原料药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优势,大力发展大环内酯类和半合成抗生素,打造以抗生素为主的特色原料药品牌。积极推进产品系列化,大力发展配套的中间体生产,延长产业链。主动承接从国内一线城市转移的关联企业,利用新版GMP的机遇,提升产业集聚度。加快现有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企业相关国际认证,大力引进国外一流的关联产业入驻园区,促进园区化学原料药及制剂走向国际市场。

2.现代中药。充分发挥我市中药材资源优势,进一步改造中药生产加工工艺和剂型,提高中药质量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建设进程,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提取、饮片加工、中成药、制剂开发与生产的优势产业集群。

3.生物制药。将生物制药作为未来生物医药的发展方向,加快生物制药产业的培育,依托山东步长制药、方明制药等现有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大力引进和培育相关的生物制药企业,促进现代中药与生物制药相结合的产业发展。

4.医疗器械。注重培育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开发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装置,加快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的开发和生产,重点发展关节系统用的生物活性修复替换材料、医用胶原膜、特效医用胶布介入性治疗材料、检测试剂等。低端产品鼓励发展穿刺类注射器、留置针、输液器及羊肠线、缝合线、塑胶手套、无纺布等产品。

5.现代医药物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推动生物医药发展,大力建设现代医药物流。重点支持步长和海王医药物流建设,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二)新能源产业。

1.新能源发电。大力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积极发展黄灰秸秆混烧技术,拓展生物质燃料种类,大力发展高效生物质发电项目。加快牡丹区、曹县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步伐,开展好大唐鄄城生物质发电、成武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取得核准批复。在经济较发达、城镇化进程较快的中心县城建设垃圾发电厂。依托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配套建设沼气发电项目。在风力资源较为丰富的黄河滩区、大型水库开展风场测风等前期工作,分期建设单机1.5MW以上的大型风电机组。充分利用荒地、水库坡面、城乡建筑物屋顶、南立面墙实施地面光伏电站、屋顶光伏电站和建筑一体化光伏电站工程,鼓励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光伏电站一体化建设,增强光伏产业竞争力。

2.太阳能热利用。按照新建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同步建设的原则,在城市新建和改扩建的住宅、公共建筑中全面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

3.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一是沼气利用。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加快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工业有机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沼气工程。二是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利用。采用分散的小型化加工和建设大型加工厂相结合的方式,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为大工业用户或城乡居民提供生物质商品燃料。

4.太阳能装备制造。围绕硅锭、硅片、压线、电池片、电池组件、地面光伏电站产业链,着力发展光伏一体化项目。重点发展转换效率稳定,原材料来源简单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同时兼顾发展转化率较高的硅基薄膜电池。将单县舜亦新能源公司打造成集光伏发电产业研发、设备制造及光伏电站建设为一体的大型光伏发电龙头企业。

5.半导体照明。鼓励和支持衬底材料生产和加工技术、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技术、大功率白光制造技术、光伏与LED结合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围绕LED碳化硅衬底材料、高亮度发光外延片、大功率发光二极管、芯片、器件及终端应用产品的产业链条,发展一批高端LED产业化项目,形成完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打造一家集产业研发、设备制造于一体,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高端LED生产制造企业。

(三)新材料产业。

1.特种金属材料。加快镁铝合金、高性能电子铜箔、高性能电池电极材料、集成电路用低弧度金属压延丝等新型材料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培植以牡丹区为主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集群。支持华盛荣镁业镁合金宽幅型材和板带挤压技术、蜂窝板/夹层板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支持广源铜带高精超薄电子压延铜带箔的技术研发,形成一体化生产能力;支持天宇科技动力镍氢电池用泡沫镍材料、日升科技新型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研发,形成年产单晶铜键合引线批量生产能力。

2.高性能纤维材料。打造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等三大产业链,满足航空航天、高端机电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需求。加强技术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开发成套设备,生产高端产品。重点支持方明集团年产5000吨间位芳纶、2000吨对位芳纶项目,呈祥公司年产复合材料20万吨、玻璃纤维10万吨项目。

3.建筑新材料。重点搞好建筑用阻热节能型材、超白光伏玻璃、高分子复合阻燃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抓好金奥36万吨超白压延玻璃、巨益新型建筑型材、成武外墙阻燃高分子材料项目建设,尽快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全力打造巨野建筑新材料产业集群。

4.半导体材料。开发半导体材料提纯、单晶的制备、薄膜外延生长技术。重点支持中厦电子半导体敏感材料的研究开发及规模化生产,形成陶瓷芯片、压热敏电阻5000万只/年生产能力,贴片式敏感电子元件10亿只/年生产能力。

(四)高端机电制造。

1.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集成制造(CIM)等技术,开发新型轴承、节能喷油泵、喷油嘴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加快专用工程机械整机一体化研发,抓好广源铜带新型轴承、华星油嘴节能油泵油嘴、单县湖西高强度轴承、通达机械液压静力压桩机、恒远起重机等项目建设;支持曹县广胜机械采用呋喃树脂砂工艺生产合金钢铸件的技术引进,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支持巨野矿山机械精密封防水防尘托辊的研发及产业化。形成郓城工程机械、巨野矿山设备等相关产业集群。

2.电力装备制造。重点开发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高压封闭式组合电器(GIS)、核电配套设备、风电设备制造等产业。重点搞好达驰超高压变压器、高效节能变压器、多功能组合变压器、专用变压器的研发与生产,将达驰集团打造成集研发、生产于一体,引领变压器发展潮流的大型电工电气集团。把成武打造成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生产基地。加快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升级,联合外地企业,加快推进大型风电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着力发展大容量风电机组、发电机以及机械传动、控制等子系统,形成从材料、叶片、塔筒、主轴、控制系统、发电机到风电机组的产业链。重点支持以巨野巨益新能源为龙头的风力发电设备企业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准确把握国内外新技术发展趋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政府各类科技专项的引领作用,立足自主创新,鼓励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集中力量掌握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二)引导多种形式的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健全创新平台的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孵化基地,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积极推进产业化示范工程,缩短高技术成果转化周期,加快产业化进程。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展一批由骨干企业牵头,相关中小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合作创新深入开展,引导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由技术转让向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方面转化,逐步建立成果共有、利益共享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

(四)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大力发展研发服务、设计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风险投资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业态,为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五)加快落实知识产权战略。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强化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依法保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完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我市企业参加各类标准制定,对参与或牵头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在安排和申请科技专项资金时优先给予支持。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理念,实行高层次人才无障碍引进等政策,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项目为载体,实施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凝聚工程,重点引进一批省内外和海外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优化院校学科设置,发展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新兴学科专业,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积极培养产业发展亟需的各类专业和实用技术人才。加强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共建,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股权、期权、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类人才向战略新兴产业集聚。

(七)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自主创新,到2015年,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

四、深化开放合作,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空间

(一)强化招商引资。加大专业招商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符合我市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上下游配套项目。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产业招商和“补链式”专业招商,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形成集群化发展。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强区域合作交流,通过招商、嫁接,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来菏兴业。

(二)强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国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鼓励海外人才携科技成果到我市进行产业化发展;吸引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和国际知名专家到我市兼职。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重点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武汉、西安等地区和城市的对接与合作。

(三)提高利用外资的产业技术水平。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引导更多的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商到我市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着力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到我市投资创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外资企业到我市设立合作基地和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聚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支持企业走向国外。鼓励我市企业到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国际创新平台,共享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源,运用先进的研发手段,不断开发先进技术和产品,为国内企业跨越发展提供支撑。支持我市高技术企业到境外建立营销网络,拓宽发展空间,提高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统筹现有相关各类专项资金,形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全市各类与产业培育、技术研发相关的专项资金,在不改变现有管理权限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二是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培育及获得上级资金支持的项目配套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县区要落实相关配套资金,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市引导资金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决定资金投向,并提出安排意见。三是抢抓国家、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机遇,多渠道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对我市新兴产业项目的支持。四是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所得税减免、进口设备免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二)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新模式。每年筛选确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产业基地,搞好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扶持。进一步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引导设立一批专业担保公司,扩大担保资金总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境内外上市步伐,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到主板、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选择一批信用等级高、还本付息能力强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鼓励非上市企业充分利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股权交易,推动一批高风险、高收益、尚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融资。

(四)加快推动创业投资发展。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特别是积极争取设立中央、省财政参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设立地方财政参股的创投基金。吸引国企、民企、外资等各类社会资本在我市设立创投基金,助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五)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为载体,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避免盲目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培植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配套发展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产业链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式发展。发挥政府采购的拉动作用,调整政府采购目录,优先采购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及时发布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信息,引导企业主动规避贸易壁垒、汇率波动等风险。优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供地,可按不低于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的70%执行土地出让底价。

(六)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及信息网络,大力宣传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先进典型,及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

(一)建立企业主动追求创新的内在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高技术的战略投资者,采取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引导国有资本向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向科技、人才、品牌等优势企业集聚。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融资条件,搞好配套服务,加快发展创新型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大型企业和垄断行业企业的改组改造、并购联合,使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

(二)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扶持应用型科研院所转换机制,主动与企业建立紧密的经济、科技合作关系,兴办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基地,采取技术入股等方式,联合兴办创新型企业,形成资源共享、技术共创、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新机制。

(三)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深化行政审批、财税、投融资、土地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七、加强统筹协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成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规划引导。组织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政策引导,合理配置人才、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综合效益。

(三)建立考核制度。尽快建立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变化的统计指标体系,定期检查,及时督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第二篇: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范文)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

菏政发〔2007〕3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贯彻《山东省人民省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鲁政发〔2007〕40号)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现就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重大意义

质量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质量水平是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从2002年我市正式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以来,全市认真贯彻实施《质量振兴纲要》精神,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全面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质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整体质量水平不高、质量意识不强、品牌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实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切实把质量兴市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来抓,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着力抓好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质量信用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围绕我市六大主导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更新与应用,重点完善农产品、食品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食品总体质量水平;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培育知名品牌,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到今年年底,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农产品、食品、医药产品等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乡镇以上政府所在地的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检测范围,基本解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违禁农药、兽药、鱼药、饲料添加剂的问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的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解决县区政府所在地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经营问题,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县区城市定点屠宰率实现100%,县区政府所在地城区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关于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生产经营100%建立质量档案;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到2010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达到150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3个以上。9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定检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中国名牌产品3个以上,山东名牌产品30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1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5件以上,山东著名商标100件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居全国前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着力抓好工程质量。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推行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加强建设市场产品质量监督,遏止质量低劣产品进入建设工地。

到2010年,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70%以上,争创建设工程鲁班奖2个以上。

(三)引导提升服务质量。以5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及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质量监管体制。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促进计量诚信建设,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国内较高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现代服务企业。

到2010年,服务质量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参与制(修)订5项以上地方服务标准,培育10个以上省级服务名牌企业。

(四)优化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小流域污染、大气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清洁生产。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到2010年,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5%以上,三条主要河流的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2%以上。

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培育六大产业、建设三大基地和发展服务业,大力培植骨干企业,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质量意识,全面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售后服务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研发经费,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突出发挥名牌战略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名牌、服务业名牌、农产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建立较为完善的名牌支持、培育、振兴、引进和保护机制,积极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即支持壮大一批现有国家级、省级名牌(含国家免检、驰名、著名商标),培育发展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名牌,振兴一批老品牌、老字号,引进聚集一批省内外知名名牌。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区域性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市科学、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注重加强质量检验检测平台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建设,重视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加效益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要围绕我市六大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着重抓好涉及产品安全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检测检验水平,建立技术装备精、检测水平高、支撑能力强的区域公共检测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

(五)不断完善质量信用体系。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引导企业增强诚信意识,提高信用等级,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

(六)切实加强质量平安建设。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质量监管职能,全面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药品、肉禽质量、消费品、进出口产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进出口商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全面构建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要确保资源开采、工程建设、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的质量安全,努力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经济安全运行。

五、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质量法制建设。要加大质量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制售伪劣食品、伪劣农资等与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违法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公正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质量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加强质量普法工作,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推进责任政府、诚信政府、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质量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加强质量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提高质量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快推进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制度,落实有关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参加全国统一的质量工程师考试。

(四)加大质量工作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实施质量兴市、质检机构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组织重点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所必需的经费。积极引导支持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研发经费,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建立政府奖励和扶持机制。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省级及省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免检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企业给予一定扶持;对在招商引资中吸引外地知名品牌落户的给予奖励。各县区应相应进行配套奖励。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确保质量兴市目标的实现。市政府成立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定期调度各县区、各部门实施质量兴市工作情况;向市政府提出提高质量水平的政策建议;协调解决质量兴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质量兴市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组织实施对各县区、各部门质量兴市工作的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明确责任,加强配合,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县区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把质量工作纳入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质量兴县区、兴企、兴业活动;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市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质量兴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由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按组织考核。

附件:菏泽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

二○○七年九月十七日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农保试点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按照国务院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部署,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我省部分地区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现就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农保试点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试点要继续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基本原则,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分担个人(家庭)、集体、政府责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坚持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按规定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二、任务目标

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 1 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按照国家要求,全省2009年10%的县(市、区)列入国家新农保试点范围,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省范围内争取进入国家试点的地区2015年达到50%,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全省已经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地区,要继续做好试点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照本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四、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我省目前缴费标准暂定为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8个档次,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缴费档次。参保农民原则上按年缴费,特殊情况允许农民适时缴费,并建立弹性缴费机制。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农民多缴费,多缴多得。具体缴费标准和缴费方式由各地确定。

(二)集体补助。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三)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中央和省级财政按照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 予试点地区补助,省级及省级以下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其中省级财政承担20元。对于选择600元以上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试点地区财政可在原有补贴基础上适当增加补贴。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应按照最低缴费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

(四)建立准备金。试点地区财政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准备金用于个人账户支付缺口和今后地方调整待遇的支出,准备金进入统筹账户。

五、建立个人账户

试点地区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各级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和领取条件

新农保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试点地区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65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55元,省级财政承担10元。试点地区在此基础上可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具体标准和资金由各地自行确定和安排。

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参保人不满领取养老金年龄或领取不足10年去世的,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余额;无法定继承人和受益人的,个人账户剩余部分 并入统筹账户。

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的,从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缴费未满15年的,补缴满15后可享受基础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超过60周岁的农村居民,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加社会保险。为了提高保障水平,允许其适当缴费,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同时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

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对于长期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1年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5%,但最高不超过50%,提高的基础养老金由试点地区政府承担,七、待遇调整

建立待遇调整机制,基础养老金水平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予以调整,中央基础养老金调整标准由国家确定,试点地区基础养老金提高部分调整标准由各地确定。

八、制度衔接

对于试点前参加原农保的人员,已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在原有待遇不变的同时,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未达到领取年龄的,应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原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标准折算成缴费年限,达到领取年龄时享受相应待遇。

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按照新农保规定缴费,达到领取年龄后享受新农保待遇,同时按照原渠道继续享受被征地农民养 4 老保险待遇。

村干部参加新农保的,任职期间按照村干部养老保险标准缴费,离职后按照新农保标准继续缴费,达到领取年龄享受新农保待遇。

参保人在省内异地转移时,其个人账户部分随人全部转移。新农保与农民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衔接办法以及跨省转移办法待国家确定。

九、基金管理和监督

新农保基金要按照规定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定期结息。要探索建立健全基金的风险防范和调剂机制,确保基金安全。目前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

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农保经办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和支付,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挪用和挤占。

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要将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农保基金的使用、投资运营等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事关基金安全的事项及时进行处置。试点地区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参保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十、经办管理服务

各市、县(区)要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进一步明确经办机构的职能、编制和人员,试点地区乡镇(社居委)应 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并确定专职人员,村级配备农保专管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再提取管理费。各地财政要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同时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原则上每年按每位参保农民补助5元的标准给予农保经办机构经费补助。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各项业务程序和操作流程,要建立全省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社会保障卡工本费由试点地区政府承担。试点地区要认真记录参保人员的参保登记、缴费申报、业务核算、待遇支付、账户查询等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注重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试点工作领导,成立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人民政府分管省长任组长,负责研究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试点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将其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试点工作,要将试点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试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 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

十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

试点地区要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和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并报省新农保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试点工作启动后,各试点地区要建立每月调度制度,及时掌握试点进度,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新农保领导小组报告。

十三、积极做好舆论宣传

新农保试点政策性强、群众性强,既要广泛宣传,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各地要通过新闻媒体及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提高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鼓励和吸引群众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保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篇: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

菏政办发〔2011〕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认真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10‟10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城市棚户区改造,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根本目的。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实施、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统一实施。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市、县区联动,以县区为主。各县区政府是本辖区棚户区改造的组织实施主体,全权负责棚户区改造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搞好服务,提高效率,确保棚户区改造的顺利推进。

4.依法改造,阳光操作。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公开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标准和程序,征收、建设、回迁安置等重要环节要实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5.统筹兼顾,配套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改造范围、标准、目标和任务

(一)改造范围。

城市规划区内和规划区外独立单位的国有土地上,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房屋使用年限较长、房屋质量较差、使用功能不全、基础设施简陋的居住区域。

(二)改造标准。

1.安置回迁居民的户型面积标准应符合国家住房建设标准,符合当地居民住房实际情况和居民的收入水平,以中小户型为主,具体标准为套型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90平方米。企业配套资金建设的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可比规定标准适当增加,但应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

2.改造新建小区应保证设施配套齐全,按照规划,搞好硬化、绿化、亮化,做到道路畅通、环境整洁,满足居民入住使用的基本要求。提倡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型住宅。

(三)改造目标和任务。

按照省政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体要求,在2010年我市已改造完成棚户区2130户,13.59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力争2011年再改造棚户区4960户,38.205万平方米,基本完成我市的棚户区改造任务。

三、改造方式

(一)综合开发。

我市现存棚户区零星分散,单独运作成本高、难度大。应采取将城市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就近整合、项目捆绑的办法,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配套建设、系统改造。

(二)政府主导。

1.对具备市场运作条件的棚户区,在严格限定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实力、资质等级和企业信用等条件的基础上,由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开发企业,同时限定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利润。监督企业按有关规定、标准实施安置用房和配套工程建设。

2、对不具备市场运作条件的棚户区,由县区政府负责组织征收改造。各级政府要建设部分廉租住房用于实物配租,并优先安置棚户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住。

四、政策措施

(一)资金筹措政策。

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1.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减免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机关费用,对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可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根据改造项目特点合理确定信贷条件,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要在信贷资金规模上给予保障。有条件的县区可建立棚户区改造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

3.加大市场融资力度。要充分发挥市级融资平台的作用,通过转借形式为棚户区改造提供资金支持;动员棚户区居民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棚户区改造;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代建、置换、信贷等形式参与棚户区改造。

(二)税费优惠政策。

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涉及的经营性收费减半征收。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棚户区居民因征收而重新购买的普通住房价款未超出征收补偿款的免征契税,承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用地可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土地供应政策。

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可以

划拨方式供地,应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已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棚户区改造要与相邻的零星棚户片区、不配套的低层楼房以及旧厂区统筹规划,采用就近整合或项目捆绑等方式,进行集中连片改造。异地改建中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程序;涉及占用耕地的,应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四)征收补偿政策。

棚户区改造采取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两种方式,由被征收人自愿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房屋以被征收房屋的产权登记面积为准,违章建筑除外。安置房建设以就近为主;异地建设的,应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区域。

(五)住房保障政策。

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原则上要配建一定比例的廉租住房,由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确定;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保障条件的被征收人,通过相应保障方式优先安排。

五、组织实施

(一)编制规划计划。

各县区政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棚户区改造任务及资金筹集情况,编制实施规划和改造建设计划、用地计划,把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二)严格建房审批和房屋交易。

停止办理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区域内各类房屋的新建、扩建、改建、翻建等审批手续;停止办理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的房屋买卖、交换、析产、分割、赠与、出租等手续。对于擅自新建、扩建、改建、翻建房屋或改变现有房屋使用性质的,一律不予安置补偿;对于单位所属,原用途为办公、仓储或经营的非住宅房屋,不得擅自作为住宅房屋进行分配;对于确属危房需要翻建的,也必须按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相关部门按规定程序严格审查办理。

(三)确保工程质量。

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抓好施工图审查、招标、建设监理、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按照节能

省地环保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使用功能和小区绿化等方面,应与同一小区内商品房保持标准一致,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不让困难群众受歧视。

(四)强化物业管理。

棚户区新建安置小区可采取自助式管理模式,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组建物业服务机构,实行物业低收费,特困家庭适当减免。要适当增加棚户区新建安置小区公共建筑面积,按照房屋总建筑面积3‰的比例,建设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和居民公共活动用房;按照房屋总建筑面积4‰的比例,建设经营用房,公建出租、经营收入用于物业服务。

(五)严格规范运作。

在棚改工作中,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全过程阳光操作,切实把棚改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廉政工程。制定棚改方案特别是征收安置方案前,要事前征询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要在征一补一的前提下,适当奖励,实行阶梯式价格。严格执行征收政策法规,确保各项保障、补偿标准落实到位,保证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在棚户区征收改造中的主导作用,实行阳光征收,做到征收项目、主体、程序、补偿安置标准合法和征收补偿安置资金、安置房源到位,做好征收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切实防止引发不安定因素。

六、加强领导

(一)落实工作责任。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棚户区改造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和考核验收等工作,棚改所涉及的公安、信访、发改、经信、财政、国资、地税、人行、开发办、国土、房管、建设、规划、城管、广播电视等部门及各县区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确保棚改工作顺利实施。各县区政府是辖区内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投资主体和实施主体,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棚户区改造的组织机构,制定棚户区改造计划,具体负责项目的宣传、土地供应、立项、融资、规划、征收、建设、工程质量、回迁安置和社会稳定等工作。

(二)强化督查奖惩。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纳入对各县区、各相关部门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与各县区、各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绩效问责和考核奖惩机制。各县区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市对各县区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进展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及土地供应开发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工作不落实、进度跟不上、措施不到位、质量有问题或配合不积极的县区进行约谈和问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法规政策和棚户区改造的意义,准确解读政策措施,使广大城市居民理解和支持棚户区改造,为棚户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第五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国有林场,县直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切实解决当前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管控,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建设空间品质提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xx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监督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编制城乡规划、高品位实施城乡建设、高标准推进城乡管理,加快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旅游城市,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绿色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县提供坚实的城乡发展平台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乡土文化,彰显梅山特色;坚持山水为脉,强化生态环保理念;坚持功能为要,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工作目标。全面提升全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实现城乡发展方式有效转变、城乡特色风貌有力彰显、城乡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城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城镇人口达到72万人以上;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成效显著,形成宜居宜旅宜业、乡土文化特色鲜明的城乡环境,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着力实施“旅游立县·五化融合”战略,根据我县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突出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统筹协调“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交通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等有机衔接融合,促进各项规划协调统一,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到2020年底,初步实现以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域旅游规划、交通规划、林业规划等的“多规融合”体系,建立“多规融合”协调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多规融合”统筹工作格局,突出中心县域、中心镇和特色村打造,突出产业发展平台的整合提升,实现县域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总体要求。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1.完善规划体系。要以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以海绵城市规划为母本,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以专业规划为支撑,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层次清晰、上下衔接的县城规划体系;要重视和加强城市设计,抓紧制定城市设计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技术导则,尽快完成城市设计编制工作;要加快完成已修编镇(乡)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新编制或修编的镇(乡)规划和集镇规划应当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

2.加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突出近期建设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指导作用。各级应当根据县城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通过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合理确定城乡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合理确定近期城乡重点发展区域和用地布局。

3.加强县城规划区重要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行政中心、体育场馆、城市公园、公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车站、商业中心等重要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他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可以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重要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评审应当采取专家评审和公众评审相结合的办法,以实现评审的公平公正。

4.加强高铁新城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高铁新城规划。高铁新城的行政中心、体育场馆、城市公园、公共广场、车站、商业中心等重要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其他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可以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高铁新城核心区域和重要地块由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近期建设规划确定,定期更新。

(二)强化规划衔接

1.迅速拓展“多规融合”领域。编制县域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以及集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落实交通、水利、旅游、安全、消防、电力、通信、环保等经济和社会事业相关要求。近期要尽快完成县域内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工作,并要积极推进“多规融合”工作,加快建立县域全覆盖的“多规合一”体系。

2.着力健全“多规融合”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县“多规融合”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全面领导“多规融合”工作,协调解决“多规融合”重大问题,决策重大事项,以保证各部门规划编制、实施及更新的有效衔接,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3.尽快搭建“多规融合”信息共享平台。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信息联动平台,实现规划、国土、发改、环保、旅游、农业、文化、林业等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与更新,为实施“多规融合”协调机制和规划管控提供保障,并与项目审批流程有效衔接,提高城乡规划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4.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利、旅游、林业等部门和资江沿岸乡镇做好资江沿岸规划编制工作,做到资江沿岸规划全覆盖。

(三)加强老城区规划管理

上梅街道上梅西路以北、城西路工农河路以东、城北路以南、滨江北路以西为老城区(具体范围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划定的为准)。老城区改造应当集中连片改造,原则上不得单独审批建设项目,危旧房及水、火灾房屋等特殊情况确需改造的,应采用异地安置、易地安置、货币征收补偿等方式。个别特殊情况确需原址改造的,审批时规划技术指标不得超出原建筑物规划技术指标,且不得影响近期建设。

(四)改革规划管理体制

1.进一步完善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建设工程批前、批后管理机制,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系机制,形成规划管理合力。

2.推进规划执法体制改革。要按照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理顺执法职能,整合执法力量,推进规划执法行政处罚权向城市综合执法集中的工作。同时要推动规划执法向乡镇(场、区、街道,以下称乡镇)延伸,促进城乡规划执法全覆盖。全面落实违法建设治理相关规章制度,强化乡镇人民政府违法建设治理的属地管理责任。

3.健全规划管理机构。健全完善乡镇规划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建立社区和村专(兼)职规划管理员制度,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全覆盖。

4.改革乡镇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方式和流程,提高行政许可效率。积极推进乡镇电子政务的建立工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争取在2020年实现乡镇集体土地上建设项目网上审批。同时探索乡镇集体土地上建设项目部门联审机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许可效率。

(五)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规划意识

1.推进科学监测工作。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逐步推进动态监测工作。要加强县城和高铁新城的遥感动态监测,逐步采用遥感技术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进行动态监测。要建立城乡规划实施统计分析半年报告制度和动态监测报告制度。

2.建立培训制度。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有计划组织本部门规划业务人员到国内先进省、市学习,聘请国内高水平的专家对本系统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尽快提高规划工作整体水平,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

3.加强规划宣传。各级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做好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规划意识。

(六)严格规划执法

1.严格规划实施管理。严格依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给定规划条件对项目进行规划审批,完善建设项目调整容积率、用地性质制度和程序,坚决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大力推行“阳光规划”,规范信息公开渠道、内容、形式和期限,增强规划审批透明度。

2.畅通违法建设举报渠道。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积极受理群众对违法建设的举报和控告,及时核查处理。

3.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指导和监督。县城市综合执法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厉查处县城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的职责,强化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县建设、工商、公安、供电、供水、供气等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确保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不动产登记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和房屋使用性质及规划部门竣工核实情况核发不动产权证书;县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许可的用途批准注册场所的工商登记;县公安局要做好违法建设查处过程中治安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严格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

1.严格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考核评价监督问责机制,确定考核体系和标准,定期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通报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台账管理,细化分解责任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落实决策责任制度。要按照《xx省行政程序规定》(省人民政府令第x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证目录的通知》(x政函〔2016〕x号)的规定,将县城总体规划、重要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修改、县城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等纳入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应当听证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实行责任到人、记录在案、问题倒查的决策事项终身负责制。要建立领导干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规划和容积率调整记录在案制度,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记录工作,承担不记录在案的责任。

3.强化责任追究制度。要严格实行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认真查处城乡规划违法违纪案件,按照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规定,严肃追究领导干部干预或擅自修改城乡规划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加大对政府部门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对于违反规定调整土地用途、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核发规划许可的部门及其有关人员,按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二)强化经费保障

为确保各项规划编制及实施,各级应当将县城、乡镇和村庄的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规划编制经费和管理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县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规划专项经费管理的有关制度,明确专项经费申报、审批和拨付程序,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截留等行为的发生。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规划编制和管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县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三)依法接受人大监督

1.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城乡规划工作要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以下简称县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县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监督。县政府每年应向县人大或其常委会报告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各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应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规划工作实施情况,并报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规划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定期进行检查。

2.强化人大对重大项目的监督权。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3月以前将当年重大建设项目报县人大常委会,由县人大常委会确定视察时间及视察内容。对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视察意见,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回复。

3.县城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各项专项规划、核心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前,应当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经批准的城乡规划不得随意修改。符合法定条件确需修改的,应依法定程序进行,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下载菏泽市人民政府战新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菏泽市人民政府战新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定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实施意见

    正定县人民政府 关于完善和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

    琼质技监标函„2010‟12号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征求《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服务国际旅游......

    镇人民政府关于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合集)

    **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各村、镇政府各部门,镇直各企事业单位: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激活农村发展要素......

    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食盐管理工作实施意见(5篇模版)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中央、省驻xx有关单位:为加强食盐管理,保障食盐科学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保护消费者身体健......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菏泽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市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2年7月6日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

    陕西省人民政府林权改革实施意见大全

    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2009年2月3日)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粤府〔2012〕11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推动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我省产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