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党支部建设参考方案
社科部党支部建设方案
高校党支部是党的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是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党委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针对当前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去富有成效地加强党支部建设以推动高校工作上新台阶,这是摆在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面前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经过调查和研讨,我们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党支部建设:
一、明确当前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具体工作方针和任务
联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的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将高校党支部的工作方针表述为“一中心,两加强”——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中心,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关心教职工生活为两翼,全面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方针的涵义分解如下: 1.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中心体现了高校党支部工作的特征
教学科研是党的中心工作在高校的具体对象。促使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是党支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支部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之所系。一个党支部是否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完成任务和工作成效如何?其根本的评价标准就是所在教研室的教学科研水平是否提高。党支部的一切工作均应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必须通过决策、组织、管理、保障、监督和思想工作等环节去推动教研室的教学科研不断上台阶。唯有如此,党的威信才能树立,党的作用才能体现。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科研中心得以落实的思想保障
思想教育应通过政治学习、组织生活、教研活动、日常管理、参观调查等中介达到以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统一教职工思想认识,形成对当前中心工作的共识为目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策略;分析总结本单位的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和教书育人思想的教育以及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民主、竞争、公平、效益、自主、开放等现代观念。支部要以改革的精神去探索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提高时效性。
3.加强关心教职工生活是关心群众生活、稳定教职工队伍、激发工作热情、强化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物质基础
毋庸讳言,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单位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单位的凝聚力。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以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对高校的投入仍不足以消灭分配上的“剪刀差”,以致于高校(院、系)不得不靠自己的“创收”来补足教职工的收入。因而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必然(现实如此)要协同行政一道去组织创收,增强单位的经济实力。诚然,加强经济实力并非仅是“赚钱”,党组织要发挥监督保证作用,使创收活动在合法和结合专业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它应有四个要素:(1)结合本单位教学科研情况的社会服务收入;(2)以关心群众生活为目标的生活福利的提高;(3)增加教学科研改革的资金基础;(4)为党支部开展各项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上述“一中心,两加强”的支部工作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把党支部工作机制比作一辆车,那么“一个中心”如同方向盘,方向盘上出了偏差,车子必须误入歧途甚至濒临险境,“两加强”恰似车子两轮,任何一轮的故障或偏废均会致使前进受阻。
二、全面强化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工作方针的首要保证。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支部组织建设应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以教研室为基地建立党支部
如同军队的党支部建在连队有助于加强党的战斗力一样,大学的党支部建在教研室有助于加强党的群众性、针对性、时效性。教研室是大学的基本组织单位。由于教学科研等业务上的共通性,教研室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在活动的目标、方式、内容上容易达成共识,有助于落实“一中心,两加强”的支部工作方针。支部工作直接面对具体人员和问题,便于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找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发挥核心作用。2.支部领导班子的科学产生(设置)设置合理的领导班子是加强支部建设的关键。由于党政领导不协调而导致工作陷入困境是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教研室的管理幅度小、工作十分具体等特点,我们认为应提倡党政合一,党支部的主要领导应采取“双肩挑”方式,即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教研室的主任或副主任,其优点是:(1)从领导体制上使党的监督保证作用落到实处,确保中心工作的有效进行;(2)有助于党政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减少党政不协调产生的矛盾,提高管理效能;(3)党绩与政绩合一有助于提高党的威信;(4)有助于全面统筹工作,克服思想教育工作的“两张皮”现象。总之,党政合一有助于管理的科学化和工作的高效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实施党政合一的领导班子的党支部均体现了较高的管理效能。3.加强党员自身的素质建设
党员的素质是支部战斗力的源泉。凡是党员素质高、工作积极主动的支部一定是有威信的好支部。一个优秀支部,主要特征表现为支部党员的素质高,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优秀教师绝大部分是党员,加之政治素质好,使党支部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在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是加强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4.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支部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完备的制度下,支部要依靠和运用制度的功能与机制,调节党内关系、规范党员行为、整顿党内秩序、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全面推动支部建设。从调查的情况分析,当前支部的制度建设重点是:(1)完善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和目标;(2)完善党员发展与教育制度;(3)坚持两周一次的支部组织生活制度;(4)每学期两次的民主生活制度;(5)每学期一次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制度;(6)据情况召开不定期的支委会议制度,等等。诚然,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贯彻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
5.加快发展优秀教师入党的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昭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从改善党的结构和促进国家发展的大局着眼,大力发展优秀知识分子入党是党组织建设的战略举措。当前党支部的发展任务其中心是积极发展青年教师入党,青年教工党员比例偏低及随老党员退休出现的“断层”趋势将会影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三、以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带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组织生活是学习理论、统一认识、交流思想、总结经验、统筹工作的阵地,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些年来,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生活不定期、活动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以及形式主义等问题,致使组织生活的质量与效率不高。如何改进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形式到内容更新和充实组织生活成为当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这方面不少高校的党支部做了有益的探索。1.将支部生活与教研室的日常业务活动结合起来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党支部工作中心的确立、党政合一领导体制的落实,围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开展党支部工作已成为必须,因此组织生活关心和讨论的内容不仅必须而且可能扩展到教研室的改革发展方面、教学改革和科技开发、学科专业建设、社会服务与创收问题、学生管理与教书育人问题。总之,拓宽组织生活关心的领域、丰富讨论内容、参与对单位重大问题的论证和决策,有助于改变以往那种只将组织生活与党内问题或政治学习挂钩的狭隘倾向,使党的工作面对中心工作、解决现实问题,找准党政工作的结合点,体现“必须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的精神,真正把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使全体党员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率先垂范,而且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成为先锋模范。2.更新组织生活方式
以往提到组织生活人们往往联想到“开会”,事实证明,单调的活动方式是组织生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高校与社会生活的隔阂而变成“象牙之塔”仍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囿于“围墙”之中,高校党员缺乏对生机勃勃的社会改革的感性认识,阻碍了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目前,不少高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组织生活增添新的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谓“走出去”,就是党员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的基层实际,参观访问、调查研究。邯郸在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涌现出一大批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先进党支部,他们以党支部的先锋作用促进经济改革,改革的成果(经济实力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则提高了党的威信,加强了党的建设。高校党员通过对改革开放成就的感性认识和优秀党建典型的采访调查,增强现实感、使命感,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借鉴党建工作的好思路、好方法。“走出去”还可以是结合专业的系列活动,如走访相关的企业和社会机构,了解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本地产业发展相关的科研支持、软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运用等。“走出去”还可以是去兄弟院校的对口单位取经;可以是轻松的“郊游”、“烧烤”等。“走出去”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增进党员之间的交流、了解和友情,加强支部的凝聚力,一些“坐下来开会”解决不了的问题,了解不到的情况,在“走出去”的轻松气氛中找到答案。
所谓“请进来”是指:(1)请校外的学者专家、优秀党务工作者、企业家等做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2)请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人士参加组织生活,听取他们对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前者可以通过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深入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重点解决一些认识上的难题;后者可以“兼听则明”,了解党外人士对党支部的期望和“旁观者清”的建议,扫除工作中的“盲点”,真正使工作面对群众、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关系到培养跨世纪人才任务的落实、关系到学校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篇: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
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
(一)党员发展工作,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起点。在一定意义上,没有一定质和量的学生党员,就没有建立学生党支部的前提,有学生党员才有学生党支部,有学生党支部才有学生党支部建设,所以学生党支部建设首先是抓党员发展工作。我们认为党员发展工作应遵循“七个步骤”。第一,抓教育普及,壮大积极分子队伍。这是党员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做细做实。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努力实现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尤其是要努力实现大学新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率达到100%,预备党员培训率达到100%。提高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吸引力。我们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成效显著,学生入党愿望强烈,热情高涨,壮大了积极分子队伍。据统计,2011年,全校共有1960名学生递交入党申请,超过学生总数的40%,其中物理系二、三年级达学生总数的90%,化学系达学生总数的60%,美术系达学生总数的50%。第二,抓培训,发挥党校的阵地与熔炉作用。培训是提高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基本理论武装积极分子,使之明确入党目的,端正入党动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解决思想入党问题。2011年以来,在各党总支(党支部)培训积极分子的基础上,学校党校举办了8期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员1976人,合格率达98%,优秀率超过25%,提高了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三,抓“推优”,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校团委结合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推优力度,扩大推优覆盖面,2011年共推荐1256名优秀学生作为发展对象,为“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奠定了基矗发展关口前移逐步实现,“三少三多”(低年级积极分子少、推优人数少、发展党员人数少和高年级积极分子多、推优人数多、发展党员人数多)格局逐步改变,党员分布不平衡状况及党员结构逐步改善。第四,抓衔接,做好与中学阶段的衔接工作。这是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中“一年级有党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展党员不可忽视的环节。新生录取入学之后,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出在中学已入党的预备党员数和正式党员数,已列为培养和发展对象的人数,已递交申请的积极分子人数。同时做好新生入学后递交申请的积极分子人数,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为一年级党员发展工作提供资料,奠定基础,把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发展工作衔接起来,保持持续性。第五,抓培养考察,发挥联系人的作用。培养考察是培养对象确定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落在联系人肩上,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发挥联系人的作用。联系人应从培养对象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入手,工作要增强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实效,做好登记。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翔实而准确的第一手培养考察资料,提出明确具体的发展意见。第六,抓发展,严把质量关。发展工作必须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我们围绕高年级“支部建在班上”和学生班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加大发展力度,党员逐年递增,比例逐年提高,队伍不断壮大。1999年以来,发展党员572人,其中2011年11名,2011年193名。2011年学生党员达学生总数的4.6%,其中小学教育系达到全系学生总数的9.3%。2011年全校党员500多人,其中学生党员300多人,超过学生总数的5%,工作总结《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第七,抓继续教育,保持连续性。优秀大学生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后,教育考察工作并没有结束。党员教育具有长期性,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继续做好预备期教育考察工作,进行先进性教育和更高层次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党性锻炼机会,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使之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按期转正,从根本上解决思想入党问题,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支部设置工作。学生党支部设置工作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环节。党支部设置科学不科学,规范不规范,合理不合理,关系到工作的成效,影响到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我们认为学生党支部设置工作应遵循“四个必须”。其一,必须纳入设置范畴,创新模式。学生党支部是学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学校党组织设置范畴。我们在调整组织设置过程中,根据全校党员的构成与分布情况,组建13个党总支,设置36个党支部,其中学生党支部15个,把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或班级,实现了学生党支部设置零的突破。革新原有党委—教工党支部—党小组旧模式,创新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党小组新模式,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其二,必须对照条件,遵守规定。学生党支部是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设置学生党支部必须对照党支部设置的条件,遵守《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办法》的规定,坚持便于管理的原则,做到科学、规范、合理、有效,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大学生“零距离”接触的优势及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独特作用。我们根据学生党员的构成和分布情况,对照条件按照规定设置的学生党支部,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其三,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党员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一定的规律性。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情况不同。党员比例、党员人数、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低年级发展得少,高年级发展得多;年级越低党员人数越少,年级越高党员人数越多;低年级党员人数少且预备党员多,高年级党员人数多且正式党员多,呈现倒金字塔结构。设置学生党支部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和各种情况,才能真正做到科学、规范、合理、有效。同时,要改善党员的分布结构,为学生党支部设置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全面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目标。其四,必须及时调整,保持连续性。学生党员人数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有的新生班级党员数是从零开始的;一年一届的毕业生党员就业,走向社会,学生党员数就会减少,呈现非连续性。必须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做到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可见学生党支部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三)干部配备工作。学生党支部干部配备是学生党支部建设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干部选配得好不好,关系到学生党支部班子力量的强弱,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党的团结和统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因而必须慎重。我们认为学生党支部干部配备工作应抓好“一个重点”、“两个环节”,注意“两个特点”。抓好“一个重点”,就是要抓好支部书记的选配工作。支部书记的选配是学生党支部干部配备的关键,支部书记是学生党支部的班长和支部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务必抓住这个关键,务必配强、配好支部书记。支部书记配得越强,配得越好,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得越好,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就越能充分地体现。抓好“两个环节”,就是要抓好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的选配环节和培训环节。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支部书记和支委岗位上来。同时,对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把学生党支部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注意“两个特点”,就是要注意学生党员自身特点和结构分布特点。学生党员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有创新精神,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经验不足,不够成熟,党性锻炼需要加强。学生党员的分布结构是不平衡的,低年级党员人数少,预备党员多,正式党员少,高年级党员人数多,正式党员多,相对成熟。支部书记的选配,在一般情况下可由学生党员担任,在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特殊情况下,可由教师党员担任。支委成员的选配,可由学生党员担任。同时,要加强学生党支部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导和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工作。
(四)工作机制创新。学生党建在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更加需要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学生党建必须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
第三篇:高校示范性党支部创建活动方案
高校示范性党支部创建活动方案
法学院各党支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水平,在我校改革发展中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开展示范性党支部创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党章》等党规为准绳,紧密结合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夯实基层党支部阵地,强化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意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总体目标
按照“示范带动,规范提高”的要求,努力建设班子健全、制度落实、教育经常、管理严格、监督有效、作用明显、群众拥护的基层党支部以及高素质党员队伍,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党员师生公认、服务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校级“示范性党支部”,充分发挥学校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示范性党支部建设要求
(一)完善组织设置
党支部工作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班子配备齐全,委员分工明确。支部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任期届满要按时换届,委员出缺要及时补选。
(二)健全工作制度
1.“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必须做到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小组会,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各党支部应分别做好党课记录,记载本党支部参加党课的党员人数、姓名、党课时间、内容等。
2.组织生活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党员必须自觉参加,支部书记要带头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
3.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结合年终工作考评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4.谈心制度。党支部书记和委员每年与所在支部的党员谈心不少于2次。做到党员在工作和职务变动时必谈;党员在受到表彰奖励或处罚批评时必谈;党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思想出现波动时必谈;党员在廉洁诚信方面群众有反映时必谈;对党员进行党性分析评议后必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5.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拓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结合实际明确党员责任区和先锋岗,开展主题实践、服务承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6.党费收缴管理使用。每月按时按标准收缴党费,党费管理使用严格规范。
7.发展党员制度。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和流程。
(三)规范台帐管理
1.党员信息台帐。建立党员信息动态管理台账,认真填写四川省党员基本信息登记卡和日常管理纪实表,记录党员个人基本情况及参加教育培训、奖惩、受助、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记录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基本情况;记录困难党员基本情况,近年来的主要帮扶措施等。
2.党组织生活台账。使用学校党委组织部统一印发的组织生活记录本,记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情况,记录开展党员主题活动情况,反映党员活动的方式、次数和特点。
3.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台帐。记录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措施和成效。
4.党费收缴台帐。记录支部每名党员缴纳党费的时间、金额情况。
(四)抓好硬件建设
1.建设活动阵地。有条件的党支部应建设固定的活动室,设置相应的支部生活园地,设有醒目的“支部活动室”或“党员之家”等标识牌;办公条件不允许的,可使用单位会议室等活动场所开展相关活动。
2.规范活动室布置。有专门“支部活动室”的,应在室内悬挂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支部组织机构等,设置党支部荣誉宣传栏、资料橱等。有条件的党支部,室内可配备电教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电视等。
(五)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立足岗位作贡献。
四、方法步骤
1.申报。校内各党支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创建活动具体方案报分党委、党总支审批(直属支部报组织部备案)。
2.设点。XX年3月底,各分党委、党总支对支部报送的活动方案和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评审,确定1-3个党支部作为示范性党支部。
3.创建。创建活动中,各示范支部要根据创建活动方案,求真务实、改进方法、完善制度、活跃载体、突出特色,切实提高支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4.示范推广。学校将选取有代表性的示范支部将其创建工作的方法经验以及创建活动中形成的各项成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交流推广。
五、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要把创建示范性党支部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地推进。分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要负总责、亲自抓,带头推示范性党支部建设,确保示范性党支部建设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2.务求实效。要紧密结合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把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建设队伍贯穿于示范性党支部建设的始终。因地制宜开展示范性党支部建设,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强化督查。学校党委组织部将采取集中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示范性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学校“七一”表彰将在示范性党支部中评选出优秀基层党组织。
请各党支部于3月28日晚上12:00前将本支部活动具体方案报学生党建办公室组织部备案。法学院分党委将对支部报送的活动方案和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评审,确定1-3个党支部作为示范性党支部。(邮箱:xx)
中共xx大学法学院分党委
XX年3月23日
第四篇:高校网站建设方案
深圳五洲科创科技有限公司高校网站建设方案网址:http://
高校网站建设方案
一、高校网站建设的意义
1.高校网站建设是高校的“商标”,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建立自己高校网站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网站的超时空特性,不仅能让地区内的人们了解高校,更可让世界了解你的高校。凭藉高校网站建设,高校就可成为教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花朵。
二、高校网站建设现状分析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要做到这点,统一的用户平台非常重要。以下我们通过分析高校校园网站建设中长期采用切块建设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统一开发供各部门共享共用网站集群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共用的网站管理系统、互动交流系统的网站集群建设的新理念,从而实现站群集中规范管理、站点间信息共享、内容发布及时准确、网站设计维护方便,以及网站的高安全性。
1.新形势下高校网站建设的思考
WEB2.0时代已经到来。快速的网页浏览和内容更新,易维护的网站管理成为了用户和网站设计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符合WEB2.0标准的网页设计便应运而生。WEB2.0网页设计标准包括:结构标准语言(Xml、Xhtml)、表现标准语言(CSS)、行为标准。个人认为制作符合WEB2.0标准的网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手:
一是用语义标记语言写页面,和XML接轨。
语义标记,也就是精确描述页面每一部分作用的标记。最常用的标记语言HTML和XHTML一般用于显示目的,设计者可以通过对HTML标签应用CSS来改变页面风格,利用CSS和DIV来灵活的进行网页布局。
二是整合AJAX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Ajax应用程序通过异步模式,优化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往返,减少了带宽占用,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三、高校校园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并且分布在各个相对独立的服务器中,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网站信息维护困难,技术要求高。
2.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和管理:
由于没有统一系统的规划,在各职能部门的网络、网站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各方面出现了信息难以交换,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各系统间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会对整个校园网络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产生影响。
3.应用缺乏有效集成:
由于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以及应用系统可能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开发,各应用系统间也缺乏集成,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交换。另外,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又暴露出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弊端。
4.系统升级更新维护成本高:
在非集中式的环境影响下,高校的管理体制相对松散,各部处与院系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不同应用系统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人员开发,个体差异很大。许多单位和部门的网站界面和功能多年都不曾进行过更新和升级,其原因之一就是系统更新和升级的成本太高,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
5.对IT技术的发展缺乏充分了解:
高校信息化的本质,简单地说就是以IT技术支持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发展。因此,要做好高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充分了解IT技术的发展趋势,使用成熟、先进而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来实施高校的信息化,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不会因为IT技术的发展而被迫改变技术路线。
四、高校网站建设的目标
1、整体功能概述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校园网站集群建设的概念,网站集群建设就是将各站点连为一体,支持全部站点的统一管理,将现有的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联系起来,使得同一组织内各个站点之间不再互相孤立。以统一的门户协同为来访者提供服务。来访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统一获得信息和服务。站点群管理是实现统一权限分配、统一导航和检索、消除“信息黑洞”和“信息孤岛”的基础。统一开发供各部门共享共用网站集群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共用的网站管理系统、互动交流系统。
网站集群建设模式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联合共建、互联互通;安全可信、先进可靠;经济实用、灵活方便;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指导思想,这种模式主要有五个优点: 一是能够资源共享。采用应用型的开发管理平台将可实现门户及部门网站信息的共享共用,可以形成全校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
二是多个站点的设计内容和数据存储和运行将能并处于同一软硬件环境中,节省大量软硬件的投资。
三是能够实现互联互通,通过站点维护与内容管理权限的分配,使得管理规范化,实现集群化管理。
四是采用基于组件化的设计使得动态网站的开发从程序开发层面提升到应用层面,可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各部门网站,可以协调部门建设网站步伐。
五是网站信息维护简便,降低了对技术要求,即使制作人员交替也不会对网站群的维护和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采用网站集群建设模式,比各部门都独立建设各自网站可节省资金,同时还解决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部门技术力量不足及设备和信息管理维护等问题。
2、集群功能特点
根据网站集群建设模式的目标要求,它应当是一个集站点群设计、开发、注册、部署、管理、调用及内容管理于一体的站点群支撑平台,根据业务特征可划分为站群管理平台、站点管理平台、内容管理平台、站点设计工具四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平台。
站群管理用于对站点群、服务和系统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站点管理用于对站点进行设置和管理,对设计和内容维护权限进行分配管理,对站点数据、系统日志和访问统计进行统一管理;
站点设计用于对站点的布局、栏目、应用等进行设计、制作、发布和升级;
内容管理能够允许多个用户依据不同的权限对站点内容进行即时的更新和维护管理。
这四个业务平台可通过目录服务整合成为一个可提供站群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平台。根据站点建设和管理维护过程中对人员的分工及要求,可将系统用户划分为如下角色:
站群管理员:操作站群系统管理平台,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服务申请的审核、站点实例建立等。
站点管理员:操作站点管理平台,管理某个站点,对该站点实例进行整体维护,如备份、恢复等;对该站点应用的设计、审核与维护权限进行分配。
站点设计员:操作站点设计平台,对站点实例进行设计、修改、发布和升级。
内容管理员:操作内容维护平台,根据站点管理员分配的权限,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维护或对维护完的结果进行审核和确认。
站群、站点和站点内容管理员的操作采用B/S结构来完成,使得远程适时维护成为可能,而站点设计员则可采用C/S结构的客户端站点设计工具,功能必须强大且操作简便,网站应用中大量繁杂代码和数据库表单均可通过所见即所得的简单操作(如:选择、拖拽、填空等)自动生成,可与Dreamweaver、FrontPage等页面制作工具结合使用,并允许用户离线设计和远程发布站点。
2.1.独立设计、信息共享:组织内部任何机构、团队甚至个人均可独立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站点;同一站点群内各站点之间的数据和信息可以相互共享,为构建企业级应用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2.2.集中管理、分散维护:整个系统权限由信息中心统一分配和管理,各子站点的设计和维护则由相应的分支机构/部门分散进行,从而使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均可参与网站应用的构建和维护。
2.3.统一导航,站群检索:通过可统一维护的导航功能,可将站点群中各个分散的站点链接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统一的门户形象呈现在浏览者面前;通过强大的站群检索功能,可在整个站点群的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2.4.站点分布,权限一致:对于复杂和大型的企业门户站点,可将应用分布到多个子站点,由各个分散的站点共同来承担整个站点的访问请求,这样即使其中个别子站点发生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余站点的使用,有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在整个站点群中,用户可使用统一的身份(权限)访问不同的应用。
3、目标展望
目前虽然高校内网站林立,但网站的制作风格和水平千差万别,优秀网站凤毛麟角。网站技术路线简单,服务器很多以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采用ASP技术,也还有少量网站大量地采用静态页面,信息量和功能相对简单,在安全性上易受黑客及病毒攻击,在管理上无法实现规范统一,在功能变更以及日常维护中工作量大而繁琐。高校网站集群化建设模式的设计理念将在实现站群集中规范管理、站点间信息共享、内容发布及时准确、网站设计维护方便的基础上,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3.1. 安全性:系统设计形成在各个层次之间,呈立体状的全面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数据链路层:保障链路线路通讯的畅通、可靠。适时留有备份、冗余线路,以保证链路的临时续接。可利用技术设备与机制,实现加密传输。保证链路层数据传输安全。
——操作系统层:采用主流、安全、标准、可靠的网络操作系统。充分发挥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与保护机制功能。全面、稳妥管理和保护操作系统安全。
——数据库系统层: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保护机制,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细致划分和合理布局数据库数据的增、删、改权限,实现数据库存储层的安全防范。利用数据库事务处理的回滚与提交技术,保障数据库数据存储的逻辑完整性。
——应用数据层:通过应用层系统管理员的用户管理、权限分配、口令管理、临时赋权实现各类各级用户安全访问体系。通过系统日志管理实现安全调查、追踪和安全评价。——日常管理层:通过建立日常工作管理制度,防止人为因素、病毒扩散等侵害。
3.2.先进性:系统网络结构、硬件设备选型、技术架构设计、软件平台选型、开发工具软件选型均应体现业内共识,并符合技术发展潮流的先进技术产品和平台,保障系统的先进性。
3.3.可扩展性:系统构架充分考虑与现有系统的连接,考虑应用系统的扩展。
3.4.稳定性:稳定性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系统应在高效性基础上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需兼顾、平衡、协调高效与稳定指标。在系统各类软硬件平台选型、参数调整、软件设计开发等方面充分考虑系统高效与稳定指标的平衡与协调。
3.5.开放性:在系统构架、采用技术、选用平台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开放性。选择产品都是开放平台,既有自己独特优势,又能与多家优秀的产品组合,共同构成一个开放的、易扩充的、稳定的、统一的系统。
3.6.可移植性:选择开放的应用平台,采用互联网主流纯JAVA技术开发,实现跨平台跨操作系统,以标准的接口与各种数据库相连。
从管理和领导重视的角度来讲,高校网站建设采用集群模式,其间融入了集中、规范、清晰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完善管理制度。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归口管理,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在网站建设、网络使用、信息管理、信息发布、信息建设、信息查阅、应用信息系统开发选型、信息产品制造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理顺工作职责,实行按规治网、按章办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坚持“高校策划、中心搭台、部门唱戏、齐抓共建”方针,强化标准规范和质量监督,切实推进网络互通和资源共享。
高校网站采用集群的建设模式,可参照教育部和各省颁布的标准,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结合当今先进技术,将可以把我们的高校校园网站建设好、管理好,提高办事效率,提升部门形象,这样,校园信息化建设将能不断推向前进,为我们高校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高校网站建设的后期维护
网站的生命力在于网站的内容,后期维护的重心应该是丰富网站的内容,坚持及时更新数据。高校网站应该不断添加和完善网站内容(比如院系资料、其他部门子网站等),及时发布学校的校园新闻,科研动态等信息,不能让学校网站成为一个空架子,华而不实。
另外网站的后期维护还包括网站重构,美化网站界面,优化程序设计等。只有坚持推陈出新,网站才会有吸引力,才能体现网站真正的价值所在。
六、结束语
网站建设是一门复杂的技术,高等院校有科研创新的使命,在网站的建设上更应该走在技术的前沿,如何构建符合WEB2.0标准的网站,进行内容与样式分离,增强网站的交互性能,提高高校网站的服务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个网站设计者去深入研究。
文章由深圳五洲科创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公司网址:http://
第五篇:高校无线网建设方案
附件2 学院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换为千兆接入到桌面。
校园网络建设背景
目前校园网为学校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电信运营商提供宿舍网维护、出口带宽。目前整个校园网有线部分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建设年限比较旧,建议可以逐步进行替换,将原有百兆更校园网有线接入认证NAS均在接入交换机,每台接入交换机都需要管理人员进行配置,网络面临了设备管理难得问题,需要进行将整体网络扁平集中认证。
校园内部也有移动WIFI,但是移动WIFI单独独立于校园网,学生移动终端使用原来越频繁,学校无法监控到学生日常上网行为。只有有线网络的校园网很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移动终端使用需求。校园网络项目总体目标如下:
地使用校园网络;
改善现有有线网络的网络体验;
校园网络总体目标
利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进一步扩展校园网的覆盖范围,使全校师生能够随时随地、方便高效 满足校内日益增长的移动终端如PDA、手机、平板电脑对互联网访问的需求;
提升校园网络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服务无所不在且安全优质,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营模式,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战略;
2.1 项目建设目标
侧重实际应用,覆盖校园内大部分区域(包括宿舍楼、教学楼),为教学和学习生活提供切实可用的无线网络环境;
采取通行的网络协议标准:目前无线局域网普遍采用802.11系列标准,因此校园无线局域网将主要支持802.11n/802.11ac标准,从而提供可供实际应用的相对稳定的网络通讯服务;
全面的无线网络支撑系统(包括无线网管、无线安全,无线计费等),以避免无线设备及软件之间的不兼容性或网络管理的混乱而导致的问题;
保证网络访问的安全性,支持802.1x、web-portal、MAC快速认证、pppoe认证等方式;并且此次需要实现有线网和无线网的统一认证; 集安全、管控、优化于一体的网络出口解决策略;
采用扁平化的网络构架、方便管理和扩展,迎合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2.2 项目建设要求
无线覆盖范围要求:
有线网络无法接入的室外场所:校园内一些场所很难实现网络有线接入,采用无线方式可以实现覆盖大范围室外空间的无线网络接入,本次建设主要包括体育馆、体育场、活动广场等。
有线网络使用不便或受限的室内空间:校园内一些室内场所空间较大,会产生许多人同时接入网络的需求,采用有线的方式只能提供少量接口,不能满足要求。用无线网络覆盖来解决相当数量的移动设备同时访问网络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楼楼、会议厅、图书馆、礼堂等;
持有大量无线终端的学生的生活场所:学校宿舍已经部署了有线网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使用手机、笔记本或者pad来上网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对于每个宿舍都进行无线网络的覆盖,并且对于每个房间来说,无线网络至少应满足8台以上终端的接入能力。
安全、认证、计费和管理要求:
为了阻止没有被授权的用户访问无线网络,以及防止对无线局域网数据流的非法侦听,无线网络要具有相应的安全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地址(MAC)过滤、服务区标识符(SSID)匹配、二层隔离、portal认证等;
无线局域网的终端认证支持Portal认证方式和802.1X安全认证方式(支持受保护的
PEAP(Protected EAP)),访问控制系统与认证计费系统相互配合实现终端接入认证,便于用户的使用及维护。同时在连续覆盖区域的认证上要充分考虑移动用户的易用性,达到一次认证,移动使用的目的;
校园网络结构要求:
无线接入所需布设的AP通过POE交换机接入校园网的核心层设备,同时办公有线网络的汇聚交换机与更换的核心设备相连,保证有线网络与和无线网络的融合。
简化原有网络结构:随着无线设备的大量加入,网络运维人员压力大,没有足够精力维护每台接入交换机,需要简化现有三层网络架构,使接入设备配置尽可能简单,减少运维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基于以上考虑骨干网采用扁平化网络架构,将认证网关上收至核心设备,使管理更加快捷高效。工程布线和安装要求:
室内部分:定好较为开阔位置,将网线走暗线敷设到位;挂在墙上,可利用设备本身自带的安装附件进行安装;如果需要遮蔽,则需要定制非金属安装盒;如果是挂在天花板上,则根据天花板的情况而定,若天花板是非金属结构,可以固定在天花板内。安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防盗问题。
室外部分:根据设备位置有两种布线方式。如果AP设备放置在楼顶或高架杆,则需要走网线和电源线;如果AP设备放置在室内,天线放置在室外,则需要走天线馈线。这两种方式馈线都需走铁管,贴防水胶布的方式处理,安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防盗。 供电部分:AP的供电可采用POE方式由接入的网络设备进行供电(无需本地供电)。
2.3 网络设计思路
通过此次校园网的建设,提供全校无线网络覆盖,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快速、稳定、便利的校园网接入方式,让学生和老师随时随地都可以访问校园网,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老师的教学、办公等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实现学校自主分区域、分时段、分权限的可控可管。对整体网络有如下的整体设计思路:
出口区域改造:出口区域改造设计出口网关设备、流量控制设备
网关设备:网关设备除了具有强大的NAT 功能、数据转发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多链路负载功能、负载保护功能等,当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拥塞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且进行智能调整; 流量控制设备:基于用户的服务、应用等条件进行灵活的流量控制;
核心区域改造:现有网络核心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网络改造及扩建的需求,需要对现有核心设备进行更换,原有的核心设备作为有线网络汇聚交换机与核心设备相连,用以利旧;
为了便于后期网络维护,网络整体架构采用扁平化模式,用户网关上收至核心交换机,同时办公有线网络部分设备采用原有的接入设备,通过认证上收,在保留相同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简化接入交换机的配置;
无线网络改造:本次无线校园涉及学生宿舍、实验楼、办公室、教室、体育场等,针对不同的覆盖场景选择不同的信号覆盖方案,宿舍采用面板AP进行信号覆盖,办公室及教学楼采用X-sense系列AP进行信号覆盖,室外区域大功率室外AP进行信号覆盖,具体说明如下: 办公区域:采用AP进行信号覆盖,支持802.11a/b/g/n/ac无线标准,单AP可达到1167Mbps的共享速率,AP采用POE供电,千兆上联至POE交换机,保证接入带宽;
宿舍区域:采用墙面式AP进行无线信号覆盖,为每个房间提供双频双流,最大300Mbps的单频接入速率,运营管理平台:通过部署系统与其它网络设备协同工作实现网络运营、增强全局安全的目的,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与无线控制器的联动实现基不同终端类型的身份验证,配合日志平台实现用户实名上网日志记录,配置出口设备实现基于用户身份的路由选择和带宽控制;
2.4 项目建设价值
通过本次的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可以为校企双方提供如下价值点:
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可用、好用的无线网络,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需求。
改善学校无线网络原有体验
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营模式,实现双方的共赢
帮助学校管理维护网络,提供专业的售后 3.1 方案设计原则
无缝信号覆盖
校园网络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的需求分析和部署环境的实际特点,学院的网络整体规划,需要本着以下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
本次无线校园网建设采取标准的802.11ac网络协议标准,提供不低于600Mbps的单个AP的无线带宽接入能力,提供高性能的无线覆盖;
无线信号覆盖学校的大部分区域,保证被覆盖需求的网络访问流畅,提供数据接入业务,让在此居住的学生能够快捷的访问丰富的校内资源。同时,必须利用现在的学院有线资源,做到有线、无线混合组网,避免学生投资的浪费。
支持多种服务
基于网络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无线网络规划应为未来发展多媒体、高带宽的无线宽带应用(如,无线语音应用、无线视频会议应用、无线监控、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等)打下基础,并提供低成本的无缝升级和先后兼容。无线系统需要具有IPv6协议和流量的分类转发和管理能力。
安全防护特性
网络必须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密码保护技术,灵活方便的权限设定和控制机制,使系统具有多种有效手段,防范各种形式对网络的非法入侵和内部攻击,以保证网络的实体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有效地保障正常的业务活动和防止内部信息数据不被非法窃取、篡改或泄漏。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网络融合兼容
本次建设的无线网络能够很好的与现有的学院校园网兼容,学生无论在宿舍区域还是在教学区域都采用统一身份准入系统,实现对学生访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认证。
网络的扩展性
在网络规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无线网络应满足在不改变主体架构与大部分设备的前提下,平滑实现升级和扩充,降低原有网络的硬件投资,并保证扩展后的系统可用性与稳定性。预留AC、AP可升级的能力,为未来无线校园网建设提供基础,无线网络要支持AC冗余扩展N+1的冗余备份能力;
网络建设过程尽量保护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保证各部门现有的计算机系统的使用,逐步过渡,有效保护学校投资,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一体化的综合网络系统。
高速的数据转发 网络链路和设备具备足够高的数据转发能力,保证各种信息的高质量无阻塞传输;交换系统具有很高的交换容量与多服务支持的能力,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
便捷的管理平台
为了让校园网能够良性、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校园网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学校需要对校园网进行学生接入管理管理,通过对上网的学生进行认证,记录上网学生的行为,为学校的网络管理提供便利的工具。
于此同时,对于本次网络中所涉及的无线AP、AC、交换机等设备能够实现无线、有线统一的管理,确保各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为学生公寓内的学生提供可靠的网络接入服务。
规范化标准化
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及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必须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要模块化、结构化、数据要代码化,以便于信息共享和交流及将来的维护。在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时,应用程序必须规范化、模块化和可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