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 优秀作文
河伯之丑与美 ——庄子《秋水》之启示
大学语文5班 江楚妍
炎热的午后,翻开厚厚的课本,读到《秋水》,庄子用浪漫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他心中那充满奇异色彩和奇思妙想的世界。海若的谦逊睿智无不令人赞叹,但河伯极具启迪的前后转变,更令我印象深刻。
河伯,即古老的黄河之神,在未见识到海若之美时,他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天下最美。诚然,河伯有骄傲的资本,中原陆上百川皆汇聚于黄河,黄河之气势雄伟确是没有哪条小江小河可以比得上的。然而,仅仅是因为自己是这一区域之冠便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最美”之头衔非己莫属亦未免太过骄傲自负了吧。
这就是河伯之丑。
不知天下之大,不懂宇宙之无穷,目光短浅,殊不知自己是只井底之蛙,头顶着的是那一块只有井口大的天空,脚踏着的是井底的淤泥,却以为自己拥有了天下。
然而河伯只是一个缩影,这种井底之蛙的心态似乎是很多人的通病——一旦到达了某种小有成就的境地,便开始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古有夜郎自大的成语典故;近代有清政府固步自封,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而惨遭西方列强侵略瓜分的沉痛教训。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小有成就,一跃成为经济大国之后,便有国民又开始做起“天朝大国”的美梦来了。实际上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才实施了那么一小步,经济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可事实上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东西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各种问题。若此时便开始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那么我们的“中国梦”必定会难以实现。所以,我们不但要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还要努力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文化实力、法律法制等各方面的实力,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突围而出。
虽然河伯有值得非议的地方,然而河伯毕竟是神明,倒也显现出了神明该有的胸襟和气度。在见识到了海若之美后,他没有嫉妒,没有出言相讥。他先是由衷地发出赞叹,然后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目光短浅、贻笑大方。
这就是河伯之美。
河伯之美,在于他毫不修饰的真实态度。这种态度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斥着虚情假意的社会显得尤为坦率可爱。如今,社会越来越功利,而人们也越来越懂得用面具来隐藏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
河伯之美,在于他勇于修正的精神。一个人存在不足并没什么,努力完善自我便是了。犯错也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认错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
比起智者海若,具有两面性的河伯似乎更接近我们普通人。而河伯的丑与美确实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关于修身方面的启发。
学 无 止 境
——庄子《秋水》之启示
大学语文5班 陈晓君
曾经有一个徒弟,自以为把师傅的所有技巧都已经学到手了,于是向师傅辞行。
师傅拿出一个罐子,往里一颗颗装鹅卵石,直到装满一罐。
师傅问徒弟:“满了吗?”
徒弟说:“这下真的满了。”
师傅又往罐子里加了一些水„„
徒弟终于从这悟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今读《秋水》一文,我对学无止境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秋水》是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作品。他虚构了黄河神河伯与北海身海若这两个人物的对话,揭示了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会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哲理。是的,人活于世,切不可满足于现今的所学所知,人应往更开阔处坚持不懈地追求新的知识,因为学无止境。
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之时,河伯看到“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乎“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矣”。所幸,他后来“顺流而东,至于北海”看到了北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了自己的眼光狭窄,见识浅陋。
生活中,同样也不乏像河伯这样的人。他们生活于一方之地,自以为己之所见所闻便是整个世界。他们不思进取,不去学习新的知识,习惯固步自封。
生命不息,我们学习的脚步也应当不止。
现已68岁的“月亮妈妈”徐秀珍是广西桂林市人,她本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即便如此,她却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从1996年开始,她便夜以继日学习英语。每次一干完农活,就捧起英语书来看,就连在梦中也在背英语单词。渐渐地,她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她利用桂林外国游客多的优势,跟着他们学习了不同的语言,并在1998年9月破格取得了当地旅游部门颁发的导游证。目前,“月亮妈妈”已学会了11国语言。
“月亮妈妈”因为知道学无止境,所以才在繁忙的农活之余抽空学习外语,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广西桂林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鲁迅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华人首富李嘉诚坚持每晚看书学习,坚持了几十年;今年91岁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活到老学到老,86岁开始使用电脑,86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现在又打算当“博客”„„
身为祖国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河伯——最终走出崖涘看到大海。
2013年10月23日
河伯之丑与美
——庄子《秋水》之启示
大学语文
5班 黄茵茵
读了庄子的《秋水》 ,我不禁为其超凡脱俗的哲理所震撼。秋雨按时而降,众多川流汹涌汇入黄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黄河神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了。可见河伯眼界狭窄,见识浅薄,有些骄傲自大。这就是河伯之丑。但幸亏河伯并未停止脚步,而是继续顺流东下,来到北海边,看到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他终于“自识其丑”——意识到了自己浅薄与自大。河伯态度的转变体现他能知错能改,及时反省自身的不足。这就是河伯之美。
从河伯丑的一面不禁让我想到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一直打到北京,摧毁了明王朝。但后来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中。可见自古骄傲难成功,这是真理。
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薄。后来,看到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无边无际的大海,便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见识浅陋。河伯态度的转变表现了它善于反省自身的美德。它的美德也深深启发了我们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才能长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能满足现状,要跳出自身狭隘的圈子,开阔视野。
相比宇宙万物,人是微不足道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很有限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栗。因此,我们应学习河伯的美,时时刻刻保持自知的人生态度。
河伯的丑与美深深启发了我,我们应保持戒骄戒躁,擅于自省的态度。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
2013年10月20日
海
若 之 美
——庄子《秋水》之启示 大学语文5班 麦晓彤
自古以来,在中国,谦逊乃是最让人推崇的美德。近读庄子《秋水》,我感觉庄子则以寓言形式给我们塑造了北海若这一谦逊、厚德、自明的楷模形象。
相对于自满的河伯而言,海若最突出的美非谦逊莫属。“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已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然而海若却说:“人率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北海飘渺无边,一望无际,万川归之,而海若却不以之自傲,这种谦逊的胸怀,你能说它不美么?
除了谦逊之外,海若之美还体现在他厚德这一高尚的品质中。河伯曾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狂妄自大,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才省悟到自己的“丑”。但是,海若并未以此厌恶、蔑视河伯,反而耐心地解答河伯的疑问,这份雅量又岂是常人能够做到的。正是因为海若这份容人的雅量,正是海若厚德的这份品质,才使他身上的美更加耀眼,也使河伯羞愧不已。你能说它不美么?
海若之美不仅在于谦逊、厚德,更在于他的自明。海若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人贵有自知之明。海若坦然说自己相对于宇宙也不过是如蝼蚁般,更让人认识到海若具有宽阔的眼界,具有自知之明的美!海若仿佛也在用这自知之美激励着你我,大海如此谦逊,而我们更不可自满。
海若从庄子的笔间跃出来,让你我看到了他谦逊、厚德、自知的美,也暗示了庄子对这些品质的赞美及向往,启示我们做人应有的品质,使人不得不赞叹这个角色所蕴含的高尚。《秋水》沿着河、海、天,最后到达道的境界的思路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越来越广阔无垠,越来越美妙的境界之中。
学无止境
——读庄子《秋水》的启示
大学语文12班 黄林珊
读完《秋水》我明白了宇宙无穷,认识有限,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充实自己的道理。
人的认识总难免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文中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时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与语道者,束于教也。”意思是和井中之蛙不能谈论大海,是因为它拘泥于生存空间的局限;和夏虫不能谈论冬天的冰雪,是因为它拘泥于时节的局限;和不讲道理的人不能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们受教化的局限。人的认识总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除上述的时间、空间和受教化程度外,有时还会因科学技术的限制而使认识不够全面。所以,学无止境,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说我已经学成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总有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总自认为高人一等,大有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自信。而我的这种优越感在某天晚上的一款电视节目中被彻底粉碎。
近几年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更是推出了一站到底这一类答题大型综艺节目。我的爸爸妈妈格外的喜欢看,也带动着我爱上了这个节目。一天,忘了当时在谈论什么,说着说着,妈妈说道:“你不是老说自己多厉害嘛!看看这些题你能答中几道。”为了证明自己,我自然是一口应承下来。于是,我站在电视机旁跟着选手答题,几轮下来,准确率不超40%。我只觉得特丢脸!妈妈却拉过我的手:“妹啊,咱这读书啊是没有到头的,总也有学不完的知识,不能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不知自己有几斤几两了,要记住‘学海无涯苦作舟!’你还有的学呢。”这些话一直记在我心中,每当我自满或不耐烦学习时,我总会记起妈妈说的这些话,记得那时候妈妈的手很暖,很暖。于是我又鼓起劲来学习!
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至大学为止,从小就被大人提着耳跟教育: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就好了!读大学才能找到工作赚钱养家,处于这种社会氛围中,我们不免有学到大学就可停止了的错觉。为改变这种尴尬的现况,我们必须宏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重视文化的发展及传承。庄子的《秋水》如给我们当头一棒,连古人都懂的道理,我们怎能忽视!宇宙无穷,认识有限,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太过浅薄而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学无止境,我们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我们要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实现中国梦亦需容忍
大学语文5班
肖亮
读完《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我越发觉得人若要进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我们需要得到包容谅解就先得谅解包容别人,就像这社会这世界给予我们的,以及我们所应该去报答的。这篇文章是胡适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所得出的认识,容忍远比自由重要,而只有以足够的容忍作基础,才会有足够的自由。人如此,实现中国梦亦如此。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清楚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项基本要求,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还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俗话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激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意义。因此,我们民族间的同胞要相互容忍,相互体谅,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相互包容,万众一心,同心协力,才能使中国梦早日变成现实,使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
容忍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容忍不等于纵容。容忍是建立在每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上的,要学会容忍,首先可以从广泛阅读经典开始。学会容忍不同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容忍,这样才可以活得真正的自由。
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喜同而恶异”是人性中“软肋”,所有的争吵也都是因为与己所持意见相左而产生。然而中国自古就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格言。试想,人的肚子里怎么可能装下一条船呢?这当然是指的肚量。但是的确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容忍的雅量。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56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只有13亿多人口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也就是民族间要学会容忍,学会包容,学会关爱,中国梦才会真正变为现实!
2013年10月23日
实现中国梦亦需容忍
大学语文5班
陈玩朋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辉煌的文明多如流沙,却无一能像中华文明般源远流长。凭什么?凭什么中华文明能屹立不倒?凭武力?成吉思汗的铁骑帝国在中华文明下“俯首称臣”;凭国土?罗马帝国的“无边疆土”最终土崩瓦解;凭先进生产力?公元前2500年的雅玛文明早已无影无踪。我认为,中华文明凭的是兼收并蓄的包容气度。
所谓兼收并蓄正是以容忍为前提的、以我为主的吸收式发展。正是这种气魄的逐渐丧失,中华民族才会在近代历史中历尽磨难。值得庆幸的是,在几代仁人志士的努力下,如今,中华民族站了起来。然而,要想真正让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我们仍需进一步开阔胸怀,提高容忍能力。
中国政治需要容忍。“文化大革命”永远都是中国人民身上的伤疤,藏不了,也暂时好不全。这场民族浩劫正是由于政治党派本身不自信、不容忍造成的。政治民主的进程从来都是艰辛的,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的进程有时快,有时慢,却从未停下。容忍能让这条路上流的鲜血少一些。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政治运动不也是让印度人民过上相对好的生活了吗?
中国社会需要容忍。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耐性越来越弱。自行车不够快,用汽车;汽车不够快,用火车;火车不够快,用飞机„...交通越来越便捷固然是好事,但你听街上禁止鸣笛标示牌附近此起彼伏的鸣笛声,火车和飞机航班误点的破口大骂„„先不管事情的缘由,单看人们的反应,你会惊奇,文明社会中人们的容忍气度哪里去了?现在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既然是大国,又还在高速发展,问题必多。而人们对于层出不穷的问题先是愤怒,再是展现无能为力的麻木。这正是缺少容忍的表现。我在这说的容忍不是一味的退让,更不是可怕的麻木,而是清楚明白问题必然会有,也必须要解决的积极态度。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先人的话,至今仍振聋发聩。
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还很长,但容忍当是这条路的基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越大的梦想,越应有容忍的气度。有容忍,中国才会有发展。
第二篇:大学语文心得体会优秀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门必修课。然而,到了大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离我们渐行渐远。选修一门语文,蓦然发现,久违了的亲切感又回来了,还有丝丝缕缕的新鲜感和幸福感。
汉语——我们的母语。尽管买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体验到的不进食学到博大精深文学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对母语的强烈热爱。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长沙,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第三篇:大学语文作文).doc
5、尊重给人自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别人,是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
故事很感人,那位纽约商人是的确令人敬佩的,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别人,不仅可使自己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更可使他人拥有自尊与自信。铅笔推销员事业的成功的起点,仅仅是纽约商人简短的几句话,但正是这买笔的尊重让推销员从乞丐的自卑中解脱出来,自信地踏上崭新的经商之路。可见,尊重他人是重要的,它可以让失望的人们看到光明,自卑的人们找到自信,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英国著名女作家舒拉·布鲁姆的成功得益于作文教师对她的尊重。她曾回忆老师给她的鼓舞:“永远不要后悔你所做过的任何事,它们全是经验。甚至让你出过丑,那也是宝贵的经验,你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而更加富有。” 尊重他人犹如明灯,为陷入自卑的黑暗中的人们照亮前行的路,犹如蜡烛,点燃失意人的希望之火。相反,不尊重别人,轻则伤害他人的自尊,重则埋没有用之材。油画家凡高不就是生前作品得不到尊重与肯定,郁郁寡欢而死的吗? 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应互相尊重。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尊严,强国与弱国应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各国在维护本国国格的同时,也应尊重别国。
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少人拜倒于金钱,忘记了自尊。为了钱,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这种人理所当然难以得到他人尊重。同时,一些人因为有几个钱,便目中无人,自认为“有钱便是爷”,他们同不自尊的人一样,无法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快乐。因为他们不明白: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总之,对自己,对他人,人与人,国与国,都应学会尊重,正如普希金的一句话:“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 我们一齐来努力,让世界充满尊重!
6、擦出生命的火花
有这样一则寓言:虹看到弧形的桥,向它说,它的生命比自己长久。而桥却说:“你那么美丽,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 桥的话提示了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所创造的价值。七彩的虹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她的光彩却引来天下人的瞩望和惊奇,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令人永远想到虹的光辉。古人说的“气贯长虹”,今人形容的“谁持彩练当空舞”,都是对虹的真情赞美。可见,生命纵使短暂,假若能用这短暂的生命擦出火花,那这生命就是永存的。
生命不仅仅属于每个人自己,还属于他所处的社会。所以,人应该在有限的岁月中创造多一些的价值。夏完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少年,最后慷慨就义,其生命虽短,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30多岁就离开了我们,可是那部世界著名的《简·爱》却永远流传在人们心中,放着光彩。
肉体是短暂的,精神是永存的。生命之美在于创造、奉献。以你的生命去投入吧,磨擦出生命的火花。像英勇牺牲的董存端,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张秉贵,像呕心沥血的孔繁森,这些人正是在不同的时代里,利用有限的生命,全心奉献社会,擦出了生命中最美的火花。
像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像外国的歌德、但丁、普希金,全都创造了生命不能承受之美,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超越了生命形式,给后人带来了最美的记忆。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命之美,在于你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的程度。努力投入吧,努力奋斗吧,去创造出生命中最亮的火花。人的一生不可能成为一颗恒星,那就让我们在“岁月银河”中做一颗灿烂的流星;人不可能美好永驻,那就让我们做一支红烛,用光芒照亮别人。
愿人们都能擦出生命中最美的火花!
7、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宝贵的,他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可是,人究竞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呢? 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地混日子吗?是整天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过那公子哥儿的生活吗? 还是日夜打着小算盘,不顾他人,只想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吗? 都不是!我们说:能够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名言。是啊,活着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是生命有无价值的分水岭。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许多优秀人物,如夏禹为了治水,在外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时珍为了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情愿餐风饮露,出没于深山老林之中,花了四十年功夫,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他们都名垂千古,博得人民的称赞。在现代,更有无数革命志士把个人的生命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全部和宝贵的生命都贡献给了人类解放事业,为我们创造了今天这样美好的生活。可以说,他们的生命的价值,达到了正数的极限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言。确实,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是临危不苟,舍生取义,还是奴颜婢膝,畏死偷生,这是检验生命有无价值的又一重要标尺。文天祥以他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的名言,殊死抗元,九死不悔,最后被捕,囚禁三年,拒绝大元宰相的诱惑,慷慨就义,连敌人也叹服不止。这样的生命,真可说是永垂不朽呢!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更是英雄辈出,远远胜过古人,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蔡永祥、欧阳海„„真是举不胜举。他们为人类的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光照史册,砥砺后人。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他停止生命以后,还能以他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这是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的确,死后还能以他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民服务,这等于生命在延续,价值是无可估量的。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是为着人类的幸福去奋斗的,其生命的价值一定不仅表现在生前,而且表现在死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双目失明、周身瘫痪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写成《纲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直到现在,这本书还鼓舞激励着全世界的进步青年蓬勃向上。他贡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何等巨大呀!我国古代的李冰父子为了解决当地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修成了泽被后世的都江堰。毕生为了提高印刷效率,经过多次试验,冲破重重组挠,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多少年后,中外各国人民尚受其惠。他们贡献给人类的物质财富,同样使后人讴歌不已。可以说,这些人的生命,一直活到今天,乃至今后。在当代,更是不乏其例,用不着一一列举。反之,有些人只是贪图享受,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与草木同腐朽,这个世界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这种人的生命价值,可以说等于零。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把个人的“幸福”建筑在多数人痛苦的基础上,甚至丧心病狂地卖国求荣,或者鱼肉人民,谗害正直。这些人的存在,对于人类只是一种灾难。他们的死使人民拍手称快。这种人的生命价值,该如何说呢?只能说是达到负数的极限。
当然,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世界观对生命的价值的理解是不同的。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跟他们谈“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那无异于对牛弹琴。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以雷锋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青春闪耀着灿烂的火花,让生命有真正的价值。
9、说“勤”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
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第四篇:大学语文作文
死神 姓名:学号:专业:永生 ——读《三体》有感
作为一个资深的科幻爱好者,如果有人要我推荐科幻作品,那么《三体》三部曲一定是我的首选。从地球往事开始到黑暗森林再到死神永生,无与伦比的想象,一本比一本更加让人惊叹。直接用第三部“死神永生”作为这次写作的标题是因为我觉得没有比它更适合阐述这三部曲梭描绘的绮丽的想象和深邃的思想了。科幻作家王晋康曾评价这本书为“对历史和现实的一次思想实验,将人类的灵魂暴露于冷酷的星空中,遥远的异世界如梦如幻,却像一面镜子,更深刻地映照出人类自身。一部比现实更真实、比神话更空灵的科幻小说。”
对我而言,这部小说更是对想象力极限的挑战,宏伟的背景下渲染着各式各样瑰丽的小科幻,而这些小科幻,对整体文章又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部写的是物理学家汪淼从发现自己所拍摄的照片上显示有倒计时开始,后来警方找他合作,他按照警方给他的网址进入了一个叫做“三体”的游戏,并成功发现游戏中三体世界的规律,潜入地球三体叛军中,协助警方抓获三体叛军为止。而这,并不意味着结束,作者很巧妙地在三体叛军最高统帅叶文洁的自述中刻画了她的一生,文中写的人没有好坏,只有信仰的不同,叶文洁是个普通的人,经历过文革,因为表现出对天文学高超的研究被调到当时探索是否有外星生命的红岸基地,却偶然发现半人马星座上有智能生命,然后利用发射台发出了对地球来说相当于毁灭文书的信息“到地球来吧,我将帮助你们得到它。”游戏中的三体世界便是真实三体世界的影子,它们承受着极端混乱的气候折磨,汪淼看到的倒计时便是三体舰队到达地球的倒计时,而此时,三体世界派出的两粒一维“智子”已经锁死了人类的科学。以悬疑开始,以更大的悬念结束,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汪淼刻板又聪明,警官史强大大咧咧又勇敢果断,叶文洁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为信仰牺牲一切的坚定,随着故事图景的慢慢展开,一幅宏大的宇宙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赞叹的同时不由得让人心生敬畏。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零道德的宇宙文明完全可能存在,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三体》的第二部为我们揭示了“黑暗森林”法则,作者开篇便借助主人公罗辑正在研究的宇宙社会学提出猜疑链和技术爆炸,随着故事的发展,后来才揭晓这两个概念,猜疑链即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的善和恶,也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还是恶,相对于另一个文明而言也是这样;技术爆炸则是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爆炸,而接触更高级的文明可能会促使这种爆炸从而超越更高级的文明。因此得出黑暗森林结论: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潜藏其中竭力让自己不被发现,如果发现了别的文明,能做的只有开枪消灭之。如果一个文明暴露自己,那将很快被消灭。罗辑找到了控制三体舰队的方法,如果三体舰队不停止对地球的攻占,他将把三体星球的银河坐标向整个宇宙公布,最后,三体世界不得不妥协,只要罗辑一秒钟握着控制器,他们一秒钟不敢入侵。全书揭示了残酷冰冷的黑暗森林法则,宇宙中潜藏着各种文明,地球文明更是岌岌可危,从第一部人类文明和三体世界俩个文明过渡到第二部全宇宙范围内更宏大的图景,震撼以及零道德文明的彻骨寒意是对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的最好诠释。如果说第二部只用黑暗森林法则隐写了宇宙中的其他文明,那么第三部便正面描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文章以女科学家程心的两次决定贯穿全文,当时罗辑必须找到能接替他的执剑人,程心当选后从罗辑手中接过控制器的那一刻,三体世界留在太阳系的武器便开始进攻地球,而程心对于毁灭一个文明的恐惧让她扔掉了手中的控制器,三体世界占领地球,并让全部人类迁往澳大利亚。一艘原来逃亡太空的飞船引爆了开关,三体世界被毁,三体舰队撤离,人类重新回归家园。
程心原来的上司维德欲研制曲率驱动飞船被程心制止,后来被证实程心这次的决定断了人类存活得可能性,最后以地球的毁灭结束。文章中也有很多令人惊叹的想象以及深刻的思想,一个极限的环境会对人类的思想造成什么影响,而这种影响反过来会造成什么样的行为?在描述从地球逃逸在外太空生存的几艘飞船时,作者写道他们为了生存互相攻击抢夺对方飞船上的资源并食用对方船员的尸体,文中后来指出在当时的情况下,人类已经失去了原先的道德标准,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外太空的舰队文明,这是对人性在极限情况下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人惊叹,引人深思。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对于维数这个长盛不衰而又让人难以理解的话题的诠释,作者以一种将人画到纸上的魔法比喻三维世界到二维世界的坍塌,从而引申出宇宙间各文明斗争中威力最大的武器是维度武器,地球就是被维度武器(二向箔)攻击从三维变到二维而灭亡的,就好像地球被压扁成了一张纸。
人类文明如果有性别,那一定是女性,不管是叶文洁坚定地向三体世界发送引来人类杀身之祸的信息,还是程心两次决定所导致的大部分人类的灭亡,我更觉得她们是人类文明的最佳缩影。我无法断言程心的决定是对或错,全世界选择的她,而她则是全世界的代言人,文中有句话说“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除此之外,只剩运气。”人类有爱,人类有自己的道德体系,而同时人类傲慢地用自己的道德体系去假想也适用于宇宙的道德体系,程心惧怕毁灭另一个文明而扔掉手中的控制器时,以及放弃光速飞船时,再者企图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审判星舰文明,但是整个宇宙是黑暗而残酷的,人类幼稚的傲慢最终葬送了自己,扼杀了延续。
个体的命运如此让扼腕,但个体在文明面前,却微不足道;文明的毁灭是如此的让人颤栗,但文明在时间面前,不过沧海一粟;时间是如此的无情和永恒,但时间在宇宙的终结时,也已经黯然失色;宇宙的终极命运无可争议的压倒一切,然而文明在此刻却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尊严;在众多文明当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更是以小小的责任感,让文明的火种跨过时间与空间的尺度,把骄傲标注到了宇宙之上。正如文中所讨论的一样,大自然最不自然的地方正是它最自然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终会到期,回归运动的声音响起了,有文明号召大家把从大宇宙中偷的质量归还给大宇宙,让宇宙得以坍缩之后重生,不知是谁发出的,不知有谁能听到,更不知有谁能做到,归还质量,藏起记忆,携起火种,然后在每一棵树下点起和平的篝火。
事物都是相对的,即使放眼宇宙的宽度,也处处可见人性道德。书籍是心灵的窗口,如果我们不能真的飞上太空,至少可以借助想象让我们翱翔宇宙,站得更高,视野也会更宽广,而这样一部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界,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小说,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可以称为新的中国神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不思考,上帝连发笑都不屑。对于这样一部能够让人深思的文章,我想以文中那句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话作为结束“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
(字数:2766)
第五篇:大学语文作文
一时无聊,把大学语文作业发上来(原来我已经不懂得写应试作文了,连给老师看的作文都乱来了)
我看屈原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题目(原题目大概是:屈原将爱国与忠君联系起来是否具有局限性,这会不会影响后代人对他的敬仰?)的时候,我的回答已经出来了:“是,但是不会。”然而,只回答五个字恐怕不合老师您的胃口,那我就姑且将自己内心的具体想法陈述一遍吧。
首先,屈原的爱国思想有没有局限性?这个真的有而且可以有,我可以明确表态!稍微对屈原有点了解的就知道,他那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爱国思想始终走不出“忠君”这座围城。在他的眼里,热爱国家与热爱楚王之间完全是等价的,因此,辅佐楚王以求王图霸业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虽九死而无悔的屈原心中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但是悲剧的是,我们的屈原并不知道啊:目光短浅智力有限的楚王始终与我们伟大的屈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沟通障碍。屈原他是百般劝说死皮赖脸低声下气,却奈何神女有心,襄王无梦,楚王依旧对他连正眼也不瞧一下,整天跟那些奸邪小人亲亲我我,可谓将屈原的心从头到尾伤了个遍。于是,遭受一连串悲剧打击的屈原只得将自己的难言的爱国心与悲天悯人的诗人情怀交付滚滚东流的汩罗江,此举不仅催生了端午节并赋予之深厚的文化背景(虽然后来被棒子国申请世遗),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也完成了从封建士大夫到流芳千古的伟大诗人的蜕
变,一举两得,悲壮而唯美。
好了,讲完“真的有”,现在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说“可以有”。不可否认,屈原的爱国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但是,这局限是合情合理的!在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乃皇帝老儿之“家天下”,而非今日贫苦大众之“公天下”。君主作为全国统治者,一举一动皆可牵动整个国家。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君主不贤那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屈原将爱国之心寄于忠君之上确实无可厚非。再说,屈原并非超越时空的神圣人物,他不得不接受时代的局限,如果让一个不肯一心一意辅佐君王却又贴着爱国标签的屈原出现在战火纷飞人人自危的战国时期,未免有点不合时宜吧?
谈完第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第二个问题吧。我的回答是:“不会。”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种局限是无法避免的。也许在擅长批判性思维的今人看来,这是伟人身上挥之不去的瑕疵。我们以现代人的认识高度来看,可能会觉得屈原的认识未免也太落后了吧,但是在两千年前,像屈原这样既忠君又爱国还写得一手好诗的三好男人你上哪找去?总结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是:屈原作为一位世界性文化名人,他的局限性爱国思想非但没有影响我对他的正面评价,相反,如此浓厚的悲剧性色彩让我觉得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更加形象化,具体可感。悲剧性的主人翁总能够更深刻地引起大家的共鸣,哈姆雷特罗密欧朱丽叶白毛女如此,我们的屈原也是如此。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全部回答,敬请老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