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作文 新2014
月,正慢慢下沉,渐渐藏在茫茫海雾间,模糊了轮廓。拂晓之风吹来,黎明将至。远望碣石沧桑,潇湘壮阔。悠远深邃,大路看不到尽头。隐约听到晓之车声声银铃。天又快亮了。不知这月明之夜,多少人被月华唤起往日记忆,思绪随月飘飞,飞回家人身边!“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团聚,更是一种只能在月夜做的梦!只得待此生尽,来世续前缘。“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落月的余辉撒满江边花林,枫树。拂晓之光将冲破月的朦胧。而残月之辉下,树影依旧摇曳,摇动着别绪,无法排遣„„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那究竟何谓意境呢?有的学者认为,意境就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我想,讲通俗一点,意境就是萦绕在人们情愫中的一种向往,一种期待,一种理想化了的环境。那么,我们就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来具体看一看所谓的“意境”。
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这首流传千古的《春江花月夜》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难得的佳作。其用词看似清淡如水,实则华丽流畅,意境深远自不必说。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全诗透着一股淡淡的悲伤与哀愁。但是在这首诗中也反映出了一种对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以及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伤感与惆怅。所以这里不仅有悲伤,而更多的是一种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意境并不是一味的悲伤哀愁的,而是仍有轻快明媚的。这首诗达到了诗情画意与哲理的高度统一,而意境美的主要特征在这首诗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诗题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所集中体现的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全诗也正是由这五个事物构成了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诗人在一开篇便就题而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画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仿佛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都被月光涤荡成梦幻一般的银灰色,春江花月夜因此显得格外幽静恬美。这种空间的全景式展示,营造出通体晶莹澄静的审美意境,也更突出了“月”所处的中心位置,而“月”也正是如此美景生发的活力源头,由此所呈现出的美的意境正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的。
在这里,张若虚并不是在单单地写景,而是将情与景交融,蕴味悠长。诗人以“春江潮水”和“月夜”作为开始,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使人立刻有一种圣洁的心情。由此作为过渡,诗人很自然的就引出了他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诗人在这里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他并不是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这正符合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月亮是一种永恒而宁静的存在,诗人通过“月”创造出了广阔深远的时空意境。在这首诗中,诗人有着强烈的宇宙意识和空间意识,他将启人心智、发人思索的情感隐藏在深邃悠远辽阔的时空氛围中,吸引着读者在时空意境中去探寻真谛。
同时,因为月亮在传统的文化中承担了孤独失意的美学意味,所以作者又以此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思妇游子的悲愁上。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但是,诗人并没有直接书写游子思妇的感情,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景色表述,以景喻人,以景衬托自己的心情。如,“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诗人将那一份悠长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明月,来诉说思妇的悲和泪。月光引起的情思深深搅扰着
她,望着月光,思念着远方的爱人,希望以这月光来遥寄相思之情。而接下来,诗人又以落花、流水等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
诗人不仅仅用了月夜、花林等这样的实景来创造意境,而且还运用了虚景的配合。这种虚实相生,使得诗中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实景,可以让人想到无尽的事物和环境,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些东西也许在诗人的笔下并没有出现,或是诗人并没有去细说,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也就达到了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效果了。
通过分析《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意境美的主要特征。诗中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诗人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将这种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点点洒在读者的心上。诗人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开头,以感叹幽忧别情收尾,将情、景、理水乳交融,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幽深意境,别有一番神韵。
那么,意境到底是什么呢?《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意境其实就是这样,它可以在一瞬间触动你的某根神经,引起你的共鸣,调动你的激情。当然,人的处境不同,心中的意境就不同。像《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也许不同的人读,所体会出来的东西也会不同。意境作为人的意识形态中的东西,绝对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什么人就向往什么样的意境。所以说,意境存于人心
。从情感的性质来说,隋炀帝的宫廷趣味,被张若虚消解为民间的思念,就像张子容的“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的西施浣纱,介于民间和贵族之间,张若虚也将之改变成游子思妇的情意,统一了“春江花月夜”的意象群落。张若虚统一的魄力,表现在让江海连成一片上。在一般的宫体诗作中,明月只与江、与潮水联系,构成“流波将月”的景象。张若虚对之作了变动:第一,明月不但与江而且与海联系起来,视野就大大开阔了,视点提高了。第二,让明月与海潮共生,平远不动的暮江和明月互动,营造了 “滟滟随波千万里” 的宏大景观。这就不仅仅是江海相连的平衡的静态,而且隐含着微微的动态。这既是客观可视的景象,又是主观可感的心态,二者的统一,蕴涵着高视点、广视野,这不仅是视境,而且是意境。第三,让月光普照,把春、江、花、月、夜平列的意象,变成由月光主导的意象群落。用月的特征(光华)来统一江、海、花的大视野。第四,用月光把这个广阔的景观透明化: 《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长篇歌行体,采用的是乐府旧题。此诗虽为旧题,但作者用其独特的才情和能创造力使旧题化腐朽为神奇,让旧题产生了新内容,新意境,创造出了“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从诗歌《春江花月夜》题来赏析。该诗的题目就开门见山的给出“春”“江”“花”“月”“夜”五种物象组合成的画面。且这五种物象组合在一起非常和谐自然,没有带一点凡尘,无任何雕饰。如果能身临其境会感觉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花”“月”都是静景,而只有江是动景,因而《春江花月夜》这题给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生动的画面。该题首先给人以诱发和开拓了审美想象空间。
这首《春江花月夜》前面的诗句写景与后面诗句抒情相结合,从而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诗人由写美景到经过自己的思考,联想到是空的无限,生命的无限,最后再想到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通过这样对比,诗人的诗句使我体会到人生苦短,一个人与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整个宇宙相比人显得是那么渺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诗人由写景升化到抒情,写人生哲理,则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耐人寻味,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读者也随着诗人一起思考人生。
第二篇:大学语文新讲授重点
新《大学语文实用教程》讲授重点
重点讲授篇目及讲授重点:
诗歌概说:a.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b.诗歌的文体特征:
1、集中概括的抒情。
2、借助意象的想像。
3、复沓铺排的修辞。
4、分行排列的语言。
5、含蓄朦胧的意蕴。
2.渔父
(1)了解屈原与楚辞;(2)了解本文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文体特点。(3)理解本文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楚辞》
今天我们所说的《楚辞》有两种含义:①诗体名。战国时兴起于楚国。其名最早见于两汉前期。是源于江淮流域的歌谣,受到北方《诗经》的影响。主要作者是屈原。他所作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奠定了该诗体的文学地位。②诗总集。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注释。收战国楚屈原、宋王及汉淮南小山、东方朔等及王逸自作辞赋。共十七卷。
《渔父》采用了“设为问答”的方式,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效果。文章中,屈原、渔父形象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言语往来中,他们各畅所志,把这两种人生选择明白清晰地呈露在读者面前。借助这两个形象的对比,屈原身处困厄时内心的挣扎得到了完全的表现。而这种“问答”的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3.春江花月夜
(1)领会本诗“春、江、花、月、夜”的境界美。(2)了解张若虚,理解其咏月的表现手法。
(3)体会这首诗中复杂交织的种种人生感慨,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并分析画意、诗情、哲理相互融汇的艺术特色。(4)深刻理解下列诗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背诵全诗。
乐府: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了解七言律诗和李商隐
;(2)掌握本诗的抒情层次。了解颔联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以及颈联推己及人的表达作用。(3)重点掌握的句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重点掌握的词语: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5)背诵全诗。
7.《长恨歌》
(1)认识这首诗所表现的李、杨之间忠贞不 渝的爱情,以及作者既满怀同 情又不 无讥刺的复 新《大学语文实用教程》讲授重点
杂感情;
(2)具体分析这首诗中心理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3)通过解读本诗,了解长篇叙事诗的诗体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丰富:将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精心构思,情节曲折生动,富有神话和浪漫色彩;人物形象完整鲜明,生动具体;
(4)了解白居易及其创作特点,了解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他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文学主张。
(5)记住、理解诗中的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理解第二、三节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技巧;
8.声声慢
(1)了解李清照及易安体;
(2)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3)掌握物境与心境相融的表现手法,体会全词的艺术价值;(4)了解本词在遣词用字、韵律运用与布局谋篇上的独特之处;(5)重点掌握的句子和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背诵全词。
9.摸鱼儿(更能消…)辛弃疾
(1)了解作者和他的词作以豪放为主,兼及“清而丽,婉约而妩媚”的风格;
(2)把握词作内涵及其艺术特点: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惜春、宫怨这些幽美意象的内涵等;
(3)重点掌握的句子和词语: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4)背诵全词。
10.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
掌握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和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并划分层次。了解全词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和纯用白描、自然本色的的艺术特点。重点掌握的句子:
(1)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2)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重点掌握的词语:
(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2)望故乡渺邈。(3)何事苦淹留。
(4)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背诵本首词的上片。星星变奏曲
(江河)新《大学语文实用教程》讲授重点
(1)了解江河;
(2)把握本诗意象的内涵;(3)熟读课文,散文概说:a.散文概念: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题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学的、艺术的表现手段,自由地展现主体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的文学文体。b.散文的特征:1.形神两旺的散文本质。
2.见情见性的散文气韵。3.启心益智的散文理趣。4.多姿多彩的散文语体。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了解孔子及《论语》;
(2)把握先秦语录体散文的文体特点、语言风格和艺术特征。(3)了解先秦儒家学派在人生理想方面的复杂倾向。
(4)能以文章第二层次“四弟子言志”为例,简要说明《论语》记言、记事的艺术特征:子路好勇而少谦逊,冉有知规守礼,颇为谦和,公西华志向远大,善于辞令,曾皙优游自在,仪容欣悦。这段文字通过对话与动作、态度的描写,以简洁而又贴切细密的笔触,将人与事描摹得眉睫皆动,情态宛然。孔子在教育方面标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宗旨。(5)以文章第三个层次孔子评志为例,体会孔子教育艺术的微妙之处。
孔子评志,方法很巧妙,他先倾听三个学生的表述,然后通过曾皙的发问,夫子再作回答。将前三人的志向、态度做了小结,解释了他哂笑子路,以及认同公西华的原因。这表现出孔子施教的两种特点:
一、鼓励学生的自由发挥,肯定学生的个性。即便是子路那样空言大话似的志向,孔子也只是微笑而已,并没有申斥子路。即肯定了冉有、公西赤二人的“治国”大志,也肯定了曾皙追求精神理想境界的志向。
二、善于从细节处引导学生。在短暂的对话中,孔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既定的“真理”或“标准”,巧妙地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
14.《庄子.秋水(节选)》
(1)了解庄子及道家学说的相关内容;(2)理解文章主旨及其说理的艺术与特点;(3)掌握重点词句的用法与意义: a.望洋向若而叹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15.《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把握冯谖的性格特征,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重点掌握并翻译下列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3)窃以为君市义。重点掌握的词语:(1)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3)孟尝君怪之。新《大学语文实用教程》讲授重点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5)驱而之薛。
(6)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7.五代史伶官传序(1)了解欧阳修;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其思想意义;(3)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4)掌握有关词句的意义: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常困于所弱
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论快乐
(1)了解钱钟书;
(2)理解文章关于“快乐”的意义阐释: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思考对如何理解“快乐”;
20.论学问(培根)
(1)了解培根;
(2)理解文章关于“学问”用途的阐释:
(3)记住重点语段: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21.一片叶子
(东山魁一)(1)了解东山魁一;
(2)理解文章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3)结合课文内涵谈谈自己的人生意义、生命轮回意义的思考。
小说概说:a、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B、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C.微型小说: 篇幅字数在1500字左右的是微型小说。其特点是简单实用的情节模型、机智灵巧的构思方法、快节奏、大信息量的叙述语言。
23:《世说新语》二则
(1)了解《世说新语》与刘义庆;(2)理解文段内容与艺术特点;(3)掌握重点词句:
a.愀然变色
b.楚囚相对
c.造门不前而返
d.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26.麦琪的礼物
(1)了解 欧〃亨利及其小说创作的特点;(2)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及内涵意义;(3)分析小说是怎样刻画德拉形象的;新《大学语文实用教程》讲授重点
戏剧概说:
a.戏剧是演员扮演人物,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演员、导演、剧本和舞台美术构成戏剧的四要素。
b.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是描写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破灭的戏剧。目的是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7.长亭送别
(1)了解《西厢记》与王实甫;(2)理解《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形象特点;(3)了解本折戏中的曲词的艺术特点;(4)解析重点曲词: a.【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c.【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8.雷雨
第二幕(节选)(1)了解话剧、《雷雨》及曹禺;(2)把握剧本的主题及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3)重点理解周朴园与鲁妈的对话,并能据此分析周朴园、鲁妈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网络文学概说:a.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b.网络文学的文体特征
1、依托网络的电子文本;
2、超文本链接的立体构成;
3、多媒体演绎的综合艺术;
4、追求简约的语言表达.演讲稿概说:a.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为演讲所准备的讲话文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文体。
b.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
2、感染性。
3、口头性。
科普小品概说:a.科学小品主要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以文学性的语言、手法和灵活多样的手段来实现其科普的使命的实用类文体。
b.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
1、严谨的科学性。
2、生动的小品性。
3、科普的使命性。
4、通俗的大众性。
新闻文体概说:a.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文体是记述新近发生事实和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的新闻写作的体裁。
b.新闻文体的基本特点是对于有价值的新闻的采写与评论,因此,是否表达了新闻应有的新闻价值是判定新闻文体的重要标准。
1、时间性;
2、接近性。
3、显著性。
4、重要性。
5、人情味。
第三篇:大学语文作文).doc
5、尊重给人自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别人,是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
故事很感人,那位纽约商人是的确令人敬佩的,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别人,不仅可使自己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更可使他人拥有自尊与自信。铅笔推销员事业的成功的起点,仅仅是纽约商人简短的几句话,但正是这买笔的尊重让推销员从乞丐的自卑中解脱出来,自信地踏上崭新的经商之路。可见,尊重他人是重要的,它可以让失望的人们看到光明,自卑的人们找到自信,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英国著名女作家舒拉·布鲁姆的成功得益于作文教师对她的尊重。她曾回忆老师给她的鼓舞:“永远不要后悔你所做过的任何事,它们全是经验。甚至让你出过丑,那也是宝贵的经验,你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而更加富有。” 尊重他人犹如明灯,为陷入自卑的黑暗中的人们照亮前行的路,犹如蜡烛,点燃失意人的希望之火。相反,不尊重别人,轻则伤害他人的自尊,重则埋没有用之材。油画家凡高不就是生前作品得不到尊重与肯定,郁郁寡欢而死的吗? 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应互相尊重。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尊严,强国与弱国应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各国在维护本国国格的同时,也应尊重别国。
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少人拜倒于金钱,忘记了自尊。为了钱,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这种人理所当然难以得到他人尊重。同时,一些人因为有几个钱,便目中无人,自认为“有钱便是爷”,他们同不自尊的人一样,无法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快乐。因为他们不明白: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总之,对自己,对他人,人与人,国与国,都应学会尊重,正如普希金的一句话:“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 我们一齐来努力,让世界充满尊重!
6、擦出生命的火花
有这样一则寓言:虹看到弧形的桥,向它说,它的生命比自己长久。而桥却说:“你那么美丽,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 桥的话提示了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所创造的价值。七彩的虹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她的光彩却引来天下人的瞩望和惊奇,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令人永远想到虹的光辉。古人说的“气贯长虹”,今人形容的“谁持彩练当空舞”,都是对虹的真情赞美。可见,生命纵使短暂,假若能用这短暂的生命擦出火花,那这生命就是永存的。
生命不仅仅属于每个人自己,还属于他所处的社会。所以,人应该在有限的岁月中创造多一些的价值。夏完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少年,最后慷慨就义,其生命虽短,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30多岁就离开了我们,可是那部世界著名的《简·爱》却永远流传在人们心中,放着光彩。
肉体是短暂的,精神是永存的。生命之美在于创造、奉献。以你的生命去投入吧,磨擦出生命的火花。像英勇牺牲的董存端,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张秉贵,像呕心沥血的孔繁森,这些人正是在不同的时代里,利用有限的生命,全心奉献社会,擦出了生命中最美的火花。
像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像外国的歌德、但丁、普希金,全都创造了生命不能承受之美,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超越了生命形式,给后人带来了最美的记忆。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命之美,在于你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的程度。努力投入吧,努力奋斗吧,去创造出生命中最亮的火花。人的一生不可能成为一颗恒星,那就让我们在“岁月银河”中做一颗灿烂的流星;人不可能美好永驻,那就让我们做一支红烛,用光芒照亮别人。
愿人们都能擦出生命中最美的火花!
7、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宝贵的,他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可是,人究竞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呢? 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地混日子吗?是整天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过那公子哥儿的生活吗? 还是日夜打着小算盘,不顾他人,只想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吗? 都不是!我们说:能够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名言。是啊,活着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是生命有无价值的分水岭。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许多优秀人物,如夏禹为了治水,在外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时珍为了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情愿餐风饮露,出没于深山老林之中,花了四十年功夫,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他们都名垂千古,博得人民的称赞。在现代,更有无数革命志士把个人的生命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全部和宝贵的生命都贡献给了人类解放事业,为我们创造了今天这样美好的生活。可以说,他们的生命的价值,达到了正数的极限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言。确实,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是临危不苟,舍生取义,还是奴颜婢膝,畏死偷生,这是检验生命有无价值的又一重要标尺。文天祥以他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的名言,殊死抗元,九死不悔,最后被捕,囚禁三年,拒绝大元宰相的诱惑,慷慨就义,连敌人也叹服不止。这样的生命,真可说是永垂不朽呢!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更是英雄辈出,远远胜过古人,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蔡永祥、欧阳海„„真是举不胜举。他们为人类的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光照史册,砥砺后人。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他停止生命以后,还能以他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这是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的确,死后还能以他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民服务,这等于生命在延续,价值是无可估量的。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是为着人类的幸福去奋斗的,其生命的价值一定不仅表现在生前,而且表现在死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双目失明、周身瘫痪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写成《纲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直到现在,这本书还鼓舞激励着全世界的进步青年蓬勃向上。他贡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何等巨大呀!我国古代的李冰父子为了解决当地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修成了泽被后世的都江堰。毕生为了提高印刷效率,经过多次试验,冲破重重组挠,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多少年后,中外各国人民尚受其惠。他们贡献给人类的物质财富,同样使后人讴歌不已。可以说,这些人的生命,一直活到今天,乃至今后。在当代,更是不乏其例,用不着一一列举。反之,有些人只是贪图享受,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与草木同腐朽,这个世界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这种人的生命价值,可以说等于零。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把个人的“幸福”建筑在多数人痛苦的基础上,甚至丧心病狂地卖国求荣,或者鱼肉人民,谗害正直。这些人的存在,对于人类只是一种灾难。他们的死使人民拍手称快。这种人的生命价值,该如何说呢?只能说是达到负数的极限。
当然,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世界观对生命的价值的理解是不同的。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跟他们谈“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那无异于对牛弹琴。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以雷锋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青春闪耀着灿烂的火花,让生命有真正的价值。
9、说“勤”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
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第四篇:大学语文作文
死神 姓名:学号:专业:永生 ——读《三体》有感
作为一个资深的科幻爱好者,如果有人要我推荐科幻作品,那么《三体》三部曲一定是我的首选。从地球往事开始到黑暗森林再到死神永生,无与伦比的想象,一本比一本更加让人惊叹。直接用第三部“死神永生”作为这次写作的标题是因为我觉得没有比它更适合阐述这三部曲梭描绘的绮丽的想象和深邃的思想了。科幻作家王晋康曾评价这本书为“对历史和现实的一次思想实验,将人类的灵魂暴露于冷酷的星空中,遥远的异世界如梦如幻,却像一面镜子,更深刻地映照出人类自身。一部比现实更真实、比神话更空灵的科幻小说。”
对我而言,这部小说更是对想象力极限的挑战,宏伟的背景下渲染着各式各样瑰丽的小科幻,而这些小科幻,对整体文章又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部写的是物理学家汪淼从发现自己所拍摄的照片上显示有倒计时开始,后来警方找他合作,他按照警方给他的网址进入了一个叫做“三体”的游戏,并成功发现游戏中三体世界的规律,潜入地球三体叛军中,协助警方抓获三体叛军为止。而这,并不意味着结束,作者很巧妙地在三体叛军最高统帅叶文洁的自述中刻画了她的一生,文中写的人没有好坏,只有信仰的不同,叶文洁是个普通的人,经历过文革,因为表现出对天文学高超的研究被调到当时探索是否有外星生命的红岸基地,却偶然发现半人马星座上有智能生命,然后利用发射台发出了对地球来说相当于毁灭文书的信息“到地球来吧,我将帮助你们得到它。”游戏中的三体世界便是真实三体世界的影子,它们承受着极端混乱的气候折磨,汪淼看到的倒计时便是三体舰队到达地球的倒计时,而此时,三体世界派出的两粒一维“智子”已经锁死了人类的科学。以悬疑开始,以更大的悬念结束,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汪淼刻板又聪明,警官史强大大咧咧又勇敢果断,叶文洁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为信仰牺牲一切的坚定,随着故事图景的慢慢展开,一幅宏大的宇宙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赞叹的同时不由得让人心生敬畏。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零道德的宇宙文明完全可能存在,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三体》的第二部为我们揭示了“黑暗森林”法则,作者开篇便借助主人公罗辑正在研究的宇宙社会学提出猜疑链和技术爆炸,随着故事的发展,后来才揭晓这两个概念,猜疑链即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的善和恶,也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还是恶,相对于另一个文明而言也是这样;技术爆炸则是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爆炸,而接触更高级的文明可能会促使这种爆炸从而超越更高级的文明。因此得出黑暗森林结论: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潜藏其中竭力让自己不被发现,如果发现了别的文明,能做的只有开枪消灭之。如果一个文明暴露自己,那将很快被消灭。罗辑找到了控制三体舰队的方法,如果三体舰队不停止对地球的攻占,他将把三体星球的银河坐标向整个宇宙公布,最后,三体世界不得不妥协,只要罗辑一秒钟握着控制器,他们一秒钟不敢入侵。全书揭示了残酷冰冷的黑暗森林法则,宇宙中潜藏着各种文明,地球文明更是岌岌可危,从第一部人类文明和三体世界俩个文明过渡到第二部全宇宙范围内更宏大的图景,震撼以及零道德文明的彻骨寒意是对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的最好诠释。如果说第二部只用黑暗森林法则隐写了宇宙中的其他文明,那么第三部便正面描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文章以女科学家程心的两次决定贯穿全文,当时罗辑必须找到能接替他的执剑人,程心当选后从罗辑手中接过控制器的那一刻,三体世界留在太阳系的武器便开始进攻地球,而程心对于毁灭一个文明的恐惧让她扔掉了手中的控制器,三体世界占领地球,并让全部人类迁往澳大利亚。一艘原来逃亡太空的飞船引爆了开关,三体世界被毁,三体舰队撤离,人类重新回归家园。
程心原来的上司维德欲研制曲率驱动飞船被程心制止,后来被证实程心这次的决定断了人类存活得可能性,最后以地球的毁灭结束。文章中也有很多令人惊叹的想象以及深刻的思想,一个极限的环境会对人类的思想造成什么影响,而这种影响反过来会造成什么样的行为?在描述从地球逃逸在外太空生存的几艘飞船时,作者写道他们为了生存互相攻击抢夺对方飞船上的资源并食用对方船员的尸体,文中后来指出在当时的情况下,人类已经失去了原先的道德标准,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外太空的舰队文明,这是对人性在极限情况下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人惊叹,引人深思。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对于维数这个长盛不衰而又让人难以理解的话题的诠释,作者以一种将人画到纸上的魔法比喻三维世界到二维世界的坍塌,从而引申出宇宙间各文明斗争中威力最大的武器是维度武器,地球就是被维度武器(二向箔)攻击从三维变到二维而灭亡的,就好像地球被压扁成了一张纸。
人类文明如果有性别,那一定是女性,不管是叶文洁坚定地向三体世界发送引来人类杀身之祸的信息,还是程心两次决定所导致的大部分人类的灭亡,我更觉得她们是人类文明的最佳缩影。我无法断言程心的决定是对或错,全世界选择的她,而她则是全世界的代言人,文中有句话说“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除此之外,只剩运气。”人类有爱,人类有自己的道德体系,而同时人类傲慢地用自己的道德体系去假想也适用于宇宙的道德体系,程心惧怕毁灭另一个文明而扔掉手中的控制器时,以及放弃光速飞船时,再者企图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审判星舰文明,但是整个宇宙是黑暗而残酷的,人类幼稚的傲慢最终葬送了自己,扼杀了延续。
个体的命运如此让扼腕,但个体在文明面前,却微不足道;文明的毁灭是如此的让人颤栗,但文明在时间面前,不过沧海一粟;时间是如此的无情和永恒,但时间在宇宙的终结时,也已经黯然失色;宇宙的终极命运无可争议的压倒一切,然而文明在此刻却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尊严;在众多文明当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更是以小小的责任感,让文明的火种跨过时间与空间的尺度,把骄傲标注到了宇宙之上。正如文中所讨论的一样,大自然最不自然的地方正是它最自然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终会到期,回归运动的声音响起了,有文明号召大家把从大宇宙中偷的质量归还给大宇宙,让宇宙得以坍缩之后重生,不知是谁发出的,不知有谁能听到,更不知有谁能做到,归还质量,藏起记忆,携起火种,然后在每一棵树下点起和平的篝火。
事物都是相对的,即使放眼宇宙的宽度,也处处可见人性道德。书籍是心灵的窗口,如果我们不能真的飞上太空,至少可以借助想象让我们翱翔宇宙,站得更高,视野也会更宽广,而这样一部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界,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小说,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可以称为新的中国神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不思考,上帝连发笑都不屑。对于这样一部能够让人深思的文章,我想以文中那句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话作为结束“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
(字数:2766)
第五篇:大学语文作文
一时无聊,把大学语文作业发上来(原来我已经不懂得写应试作文了,连给老师看的作文都乱来了)
我看屈原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题目(原题目大概是:屈原将爱国与忠君联系起来是否具有局限性,这会不会影响后代人对他的敬仰?)的时候,我的回答已经出来了:“是,但是不会。”然而,只回答五个字恐怕不合老师您的胃口,那我就姑且将自己内心的具体想法陈述一遍吧。
首先,屈原的爱国思想有没有局限性?这个真的有而且可以有,我可以明确表态!稍微对屈原有点了解的就知道,他那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爱国思想始终走不出“忠君”这座围城。在他的眼里,热爱国家与热爱楚王之间完全是等价的,因此,辅佐楚王以求王图霸业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虽九死而无悔的屈原心中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但是悲剧的是,我们的屈原并不知道啊:目光短浅智力有限的楚王始终与我们伟大的屈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沟通障碍。屈原他是百般劝说死皮赖脸低声下气,却奈何神女有心,襄王无梦,楚王依旧对他连正眼也不瞧一下,整天跟那些奸邪小人亲亲我我,可谓将屈原的心从头到尾伤了个遍。于是,遭受一连串悲剧打击的屈原只得将自己的难言的爱国心与悲天悯人的诗人情怀交付滚滚东流的汩罗江,此举不仅催生了端午节并赋予之深厚的文化背景(虽然后来被棒子国申请世遗),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也完成了从封建士大夫到流芳千古的伟大诗人的蜕
变,一举两得,悲壮而唯美。
好了,讲完“真的有”,现在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说“可以有”。不可否认,屈原的爱国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但是,这局限是合情合理的!在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乃皇帝老儿之“家天下”,而非今日贫苦大众之“公天下”。君主作为全国统治者,一举一动皆可牵动整个国家。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君主不贤那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屈原将爱国之心寄于忠君之上确实无可厚非。再说,屈原并非超越时空的神圣人物,他不得不接受时代的局限,如果让一个不肯一心一意辅佐君王却又贴着爱国标签的屈原出现在战火纷飞人人自危的战国时期,未免有点不合时宜吧?
谈完第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第二个问题吧。我的回答是:“不会。”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种局限是无法避免的。也许在擅长批判性思维的今人看来,这是伟人身上挥之不去的瑕疵。我们以现代人的认识高度来看,可能会觉得屈原的认识未免也太落后了吧,但是在两千年前,像屈原这样既忠君又爱国还写得一手好诗的三好男人你上哪找去?总结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是:屈原作为一位世界性文化名人,他的局限性爱国思想非但没有影响我对他的正面评价,相反,如此浓厚的悲剧性色彩让我觉得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更加形象化,具体可感。悲剧性的主人翁总能够更深刻地引起大家的共鸣,哈姆雷特罗密欧朱丽叶白毛女如此,我们的屈原也是如此。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全部回答,敬请老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