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中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时间:2019-05-13 23: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综合改革中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综合改革中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第一篇:农村综合改革中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农村综合改革中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规划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综合改革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对加快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年初,庆阳市委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制定印发了《中共庆阳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不同层级做出了系统的安排部署,同时制定出台了,细化了任务,明确了责任,对庆阳市的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时间表和达到的效果。到目前,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已全面完成,本次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重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了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无疑对加快庆阳市农村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市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人员,具体指导管理县级以下政府机构设置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经过近几年的不断下乡调研探索和研究,认为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在于乡镇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现就农村综合改革下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分析如下: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差距格局依然存在,现行经济体制仍然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力,以及干扰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要着力解决市场体制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就必须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要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就必须进行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它是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基层治理方式变革、加强自身建设谋求乡镇发展多维因素交互影响的先决条件。

一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村经济取得飞速发展。随之而来,农村经济成份也由单一的集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非公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转变,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单一的种植业向综合性的农林牧副等现代农业转变。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社会结构也随之变化,即由传统的单一的农村社会到新型农村经济和社会组织相继产生的转变过程,如各种专业合作社、互助社等;农民的思想意识观念也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臣民意识、对权威的敬畏和盲目服从、官本位等思想日益消退,而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发展意识、维权意识等思想观念日渐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迫切要求乡镇基层政府适应新时期农村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步伐,不断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当前,我国西部正处在城镇化迅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更需要发挥基层政府的协调服务、宏观指导与积极推动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迫切需要基层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先进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如果缺乏政府有效的干预和合理的引导,很容易出现市场的缺陷,呈现出小城镇的盲目开发和无序发展等现象。政府应发挥科学引导、宏观指导的作用,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在市场体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来弥补市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消除影响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性障碍。以我们庆阳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虽历经五次大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至目前,我市现行的乡镇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机构设置和行政管理权限上未与城镇化的要求相适应,政府机构设置庞大,条块分割严重,据统计,我市一些乡镇包括近年来分配的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各种项目人员,工作人员多达200多人,乡镇加挂行业机构牌子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乡镇多达40多个(绝大部分未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并要求有专门的阵地和专职工作人员,这样不仅造成职责交叉、工作扯皮,也因机构规模过小,使人力、财力分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致使工作效率低下。这种政府机构乱象无疑会造成在城镇化的决策执行中出现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为了保证城镇化的有序发展,必须解决政府的科学设置和管理、政府对社会经济制度的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创造必要的先决条件。

三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实现基层政府治理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研究员曾经指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仅仅着眼于机构精简、人员分流和职能转变,还需要着眼于治道变革的进程,与治道变革相适应”。这一论断道出了基层机构编制工作者的心声,在当前的农村综合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基层机构编制工作者要把从传统治理之道向现代治理之道的理念变化紧密结合到转变政府职能上,建立有限责任政府,提高自身的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进而构建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从现实来看,尽管经过多次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政府机构改革总是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政事不分,这不仅阻碍了农民和企业作为微观市场主体地位的发挥,挫伤了作为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单位的村民自治组织的活力。那么,要实现基层治理方式从全能到有限、从管理到服务、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切实消除全能政府的“父爱主义”,笔者在基层乡镇调研中发现,政府为了做得更好,大事小事、该管不该管全部管,整天忙死忙活,长此下去,逐渐就成了一个无限责任政府,这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一个问题是,从社会损害理论来讲,过度的照顾会使照顾者的功能弱化;第二个问题是承担无限责任可能会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笔者在基层调研时,有一个大学生村官告诉我,有个村民跑来告诉他,有人在他家门口贴“牛皮癣”,让我们派人给他刮掉,“牛皮癣”是谁的责任?是村上的责任吗?所以,为什么会导致公信力受影响,是因为老百姓遇到了千千万万个性化的矛盾问题之后,都习惯去找政府,政府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解决居民的眼前问题,老百姓马上就会觉得政府说话算不算数,既然说了有困难找政府,为什么不能帮我解决呢?我市个别县为了满足农民的需要,在县直、乡镇机关抽调大量人员,每个村组长期派驻三至五名工作人员,专门解决农民提出的一些问题,为农民服务,这种过度的照顾会使照顾者的功能弱化,长此下去,导致农民思想涣散,无所事事,你政府就应该为我服务,当我有困难时,你就应该管,不管我就闹,我就上访,因此,政府不能承担无限义务,改变“揽的宽”局面,必须减轻负担。笔者作为基层机构编制工作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建议下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应准确界定政府、市场与农村的关系,彻底转变乡镇政府从全能到有限、从管理到服务、从微观到宏观的局面,在组织上为农村综合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乡镇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进行过几次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但并没有有效解决乡镇政府深层矛盾和问题。也就是简单的设置几办几中心,没有有效解决机构膨胀和农村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对乡镇发展提供历史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对乡镇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乡镇政府工作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创新意识,提高政府凝聚力,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战斗力。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前提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乡镇政府作为我国行政体系最基层的地方政权组织,是乡镇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当然也应更好地全面推动和深化基层乡镇综合改革。近年来,党中央一贯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举措,已深入人心,收到了良好效果。2011?年乡镇机构改革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制定乡镇政府职能,为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指明了方向,为农村综合改革奠定了组织基础。

一要深化乡镇政府由“无限管理到无限服务”服务职能

201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由领导式管理向服务式管理转变,把无限管理、有限服务变为规范管理、无限服务,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乡镇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的职能得到了全面加强。同时,乡镇政府与县直部门间关系进一步理顺,机构进一步精简,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和紧迫意识明显增强,从而提高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与我们要达到的目的还差之甚远,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往往把地方政府作为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全能、无限政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无限责任乡镇政府的真实写照,受到传统行政理念的影响,一直有着“无限责任政府”的观念惯性,在发挥职能作用的过程中行使着直接管理微观经济的职权并紧抓着不放,习惯了干预一切、管理一切的模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乡镇政府基本职能定位在“有限责任政府”的层面,即乡镇政府在发挥其职能作用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一个合理的边界。因此,要坚决破除“无限政府”、“全能政府”的理念,应对一些不宜由政府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逐步交由群众或社会中介组织实施,变过去的直接管理经济为间接管理。通过培植市场主体、组建产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乡镇职能转换,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协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担当经济发展的主角,使乡镇工作从大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要不断强化从“人治到法治”依法管理职能

受长期人治传统思想的影响,官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法律意识淡薄,使乡镇政府在决策上带有很浓的人治色彩。如在我市的一些小城镇规划工作中,部分乡镇政府领导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而随意改变规划,造成大片土地浪费,被征土地农民多年无粮食吃。究其原因,还是传统的“人治”思想因素在作梗。由于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农民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人们在享受经济状况不断好转的同时,而民主法治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管理法规不健全,乡镇干部民主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战略,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从各个领域逐步完善依法治国措施,树立“公民至上,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树立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护法的理念。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如何建立法制政府、怎样才能履行法制政府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法律意识,有效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运行。但在近几年的乡镇政府运行中可以看出,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在涉及农民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和调整的时候,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对基层政府的形象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加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乡镇政府必须转变职能运行方式方法,严格按照法定的内容、程序、方式,不得随意的扩大自己的权力,随意增加农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义务指标。乡镇政府只有在法治基础上提供的服务才是规范化的服务。乡镇政府在创新服务的形式、方法、手段的同时,在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标准上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提供的规范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城镇化的有序快速发展。

三要逐步实现“微观管理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职能

去年,我参加了上海展望学院的一个培训班,有幸聆听了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教授的讲课,他讲到教育体制改革中,浙江长兴的教育券制度实践。他说“这一实践活动给我们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教育体制改革从最初形形色色的内容改革,到了其整体框架重构的时候,其实就是教育体制改革中最难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长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教育券有助于吸引民间资金,有利于促进竞争,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我以为,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这一制度是政府推出教育微观管理层面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转变。在经济领域,政府已逐步从许多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来,转而致力于宏观经济调控上。”浙江长兴的教育卷实践活动已过去十多年了,然而,给我们的启示将是永远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微观管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乡镇社会管理创新迫在眉睫,而转变乡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核心就是“抓大放小”,即由传统的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政府对农村的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给农村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持、财政支持和资源支持,政府在农村问题上应该起引导作用,不应该过分地干预农村的正常社会秩序。通过合理放权和宏观调控,进而实现乡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

四要稳步实现“直接干预到间接管理” 经济管理职能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乡镇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大多是属于以行政指令为主要手段的直接干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依然存在很多误区,部分乡镇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具体经济活动,甚至代替企业招商引资、投资决策,而忽视了为市场主体服务营造环境,政企不分,使企业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格格不入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从“直接干预”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显得尤为迫切,这就要求乡镇政府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实现由“经济管制”到“经济调节”上来,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经济活动,通过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秩序。

五要大力提倡从“专项管理到提供政策”公共服务职能

乡镇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由规范化的公共管理和高效的社会服务及稳定的社会保障构成的一个相互衔接和相互推进的行政运行体系,这就要求乡镇政府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乡镇的公共服务水平。乡镇政府作为行政层级最低的一级政府,是党和政府与农民、农村沟通的直接纽带,乡镇政府必须首先实现提供政策产品的基本职能,通过发放资料,举行各种培训班,不断满足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需求。其二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其三要切实维护好农村公共秩序。要从生产资料市场、农村生产活动、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农民生活习俗、农村消费市场、农村社会治安等公共秩序入手,通过建立管理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构建村级管理、社会参与、村民自治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通过维护公共秩序,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三、如何在农村综合改革中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改革。那么,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基层公共治理方式变革的必要保证。在农村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理顺乡镇政府机构、合理安排人员,显得更加重要。

(一)理顺县乡两级政府条块关系。

经过历次乡镇机构改革,目前,我市乡镇机构设置主要除四办六中心外,还有许多垂直管理的机构,包括设在各乡镇的小学、初中、卫生院、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国土资源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水利工作站、财政所、工商所、国税分局和地税所。另外,乡镇机构改革后,撤并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原畜牧兽医站、农机站和林业站,撤并在乡镇文化广播服务中心的原文化站,目前也实行垂直管理。

上述垂直管理机构的人权、财权在县上,但服务的对象在乡镇,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乡镇的管理、指导处于应付差事;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于体制问题,一些站所人员由于人事管理权在上,业务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挥,不服从乡镇统一指挥、调度,致使乡镇在管理调配上存在被动为难情绪,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另外,垂管机构职能与乡镇事业站所职能重叠,如文化站与文化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与动植物疫病防控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与民政工作站、财政所与农经财政服务中心等机构职能重叠。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今还没有经市级主管部门同意合并等,使乡镇机构难以消肿。因此,乡镇机构改革必须坚持上下联动,进一步理顺乡镇与县级政府关系,合理划分县乡职能,理顺好条块结合的关系,要加大力度同步推进县乡机构改革。

乡镇作为政府最小的一级政权组织,机构改革还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对区域经济较发达、城镇化进程较快的部分乡镇,应走扩权强镇的路子,县级职能部门要加大放权力度,能由乡镇管理的事情,尽可能下放到乡镇,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财政权、人事权、执法权、监督权、指导权,使乡镇政府责、权、利相一致,合理调配人、财、物的流动使用,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法律、法规规定由县级政府部门承担的责任,不能转给乡镇政府承担。同时,乡镇政府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市场监管等工作,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法律法规措施,加强对派驻机构的协调和监督。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人事管理机制。

建立灵活多样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是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能否有效妥善的安置分流人员,直接影响到乡镇改革的平稳和社会安定。因此必须切实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起富有生机活力、竞争开放的乡镇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以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履行政府职能。一要合理安置分流人员,由于乡镇基层政府处于政权系统的末梢,人员分流安置的渠道和范围相对狭窄,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安置全部在基层乡镇。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转变乡镇职能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以往乡镇机构改革的经验,要根据乡镇现有人员编制,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在满足乡镇工作的基础上,对多余的人员,一方面鼓励其积极参加市县(区)组织的各种招录招考,另一方面建议县(区)组织、人社部门对从乡镇借调到县直部门的人员,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能够按直接调动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即避免乡镇人浮于事的现象,又避免了长期借调人员多头管理的问题。也可采取县乡交流、乡镇之间互流、转岗、离岗兴业等方式,健全分流人员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分流人员转岗再就业过程中的顾虑,确保机构改革落到实处。二要选派视野开阔、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赴村任职,对表现优异的要提拔使用,同时,建立优秀村干部到乡镇任职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四要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估体系,以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方法,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使乡镇干部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热情。三要根据工作需要、农民需要和服务需要,千方百计拓宽高校毕业生的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将一些农机、农技、畜牧、市场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各种程序选拔到乡镇来,充实一批、淘汰一批;要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便民服务中心等岗位的管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学习,避免“一朝进机关,永远铁饭碗”,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三)建立精干高效协调的行政管理队伍。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下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要根据乡镇的产业情况、经济实力、区位布局以及农村特点,重点围绕职能转变,定岗定责,依法核定人员编制,建立精干务实高效的服务型乡镇,不搞一刀切。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特点设置贸易发展办、招商引资办、规划建设办等特色机构;一些经济规模小、人口数量少、面积小的乡镇,可以采取继续撤并的办法。其次,缩减行政管理层次。结合的乡镇党政班子换届,科学合理确定乡镇领导职数,大力提倡交叉任职,党委副书记与乡镇人大主席可兼任,党委成员可以兼副乡镇长,政府领导可以兼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切实精简人员机构,精干机关队伍。

(四)不断深化乡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目前,一些乡镇事业单位管理松散,人员素质低下,服务水平较差,很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革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迫在眉睫。而解决这一问题要立足当前乡镇工作的新特点,紧紧围绕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着分类实施、区别管理的原则,分阶段按步骤有序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按照中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标准,合理区分,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中小学校、卫生院等事业单位要整合资源,增强其社会效益;对经营性事业单位,运用市场机制进行改制,使之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原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统一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或委托乡镇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相应并入乡镇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对功能相近、重复设置、服务领域窄的事业单位进行整合重组,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另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业服务体系。要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作为乡镇政府,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社会化、多元化和契约化。

(五)加强乡镇政府的自身建设。

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缺少一个环节,都难以实现目的。其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就是重中之重,不仅需要外在动力的牵引,更需要内生驱动的保障,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乡镇政府的自身建设能力。要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机关干部业务培训,认真学习相关工作规章制度,掌握工作方法,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乡镇政府。通过举办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的审查论证。健全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曝光案件追查制度;要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改进机关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重心下移,倡导求真务实之风,控制各种考核、评比、达标活动。积极探索建立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以全新的乡镇政府形象服务农村综合改革。

第二篇: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乡镇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乡镇改革

古县镇党委书记柳扣兔

随着我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我镇的机构改革已经完成了领导职数的精减和一般职工的竞争上岗。领导职数由原来的18名减少为9名,书记、镇长两人变为“书记、镇长一肩挑”,3名副书记减为2名,5名副镇长减为4名(其中一名由副书记兼任)不再设副局级理论报告员、副局级计生助理员,专兼职党委委员。一般职工重新竞岗定岗。乡镇内部机构设臵由原来的“七站八所”改为一办两中心,即党政人大综合办公室(行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计生服务中心(事业)。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不仅仅是领导职数的减少,职工岗位的重新设臵和由安排岗位变为竞争上岗,更重要的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解决乡镇存在的诸多不相适应问题,如何转变乡镇职能,如何继续推进乡镇改革。

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着力解决好四个不适应

(一)机构设臵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原来“七站八所”的机构设臵和职能配臵,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通过2002年和这次乡镇机构改革这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改变了机构臃肿,冗员众多,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但一定要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二)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新形势下,广大农民最想的是增加收入,最怕的是负担反弹,最盼的是能掌握科技技能,最烦的是行政命令;最需要的是丰富的文化生活,最想摒弃的是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最企求的是能有大项目、大投入,最担心的是发展环境不能得到优化;最迫切的是有效的指导、引导、示范、服务,最担忧的是不能改变旧的工作模式。

(三)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懂政策、懂法规、懂经济、懂服务团结协作、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面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四)乡镇财力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我镇税费改革前镇政府“五统”达73.26万元,除专项支出外镇政府可支配资金60余万元,村提留款91.54万元。尽管改革后财政每年下拔一定的转移支付,但各村可用资金管理费仍不足。而乡镇政府机关就尤为突出,虽然财政每月下拔5000元办公经费,年终能够给一部分,但还远远不够。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二、做好五大工作,切实转变乡镇职能

(一)界定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合理界定,也就是要明确乡镇政府“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发挥好营造发展环境,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尤其要把工作重心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转到“抓项目、抓产业、抓服务”上来,把主要职责定位在“维护稳定、服务农民、促进发展”上来。根据“职责一致”原则,让镇政府在“越位”的地方“归位”,在“错位”的地方“让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扮演好其应该扮演的角色。要真正规范乡镇政府行为,需要上级政府依照乡镇一级承担的职能给予考核指导,不能延用旧的模式,上级部门也不应该偏离乡镇政府职能,为了为本部门服务而开展检查、竞赛甚至赞助、慰问等活动。

(二)转变观念,打造服务型政府。乡镇工作思路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服务上来,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由过去主要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民主和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采用政策宣传、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服务扶持等方式推进农村工作。更多地通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资上项,更多地通过培育产业大户,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协会组织、经纪人担当经济活动的主角。积极探索各种服务方式,集中力量解决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实现乡镇经济工作由行政推动型向服务指导型转变,由催种催收向产业化经营服务转变,由通过检查命令推动植树、农建等向以奖代助,示范引导转变。

(三)紧贴发展,促进增收。“发展是硬道理”,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财政增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要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突出抓好种养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劳务经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五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民间销售协会、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带头作用,逐步形成家庭搞种养,龙头企业搞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农村经济人队伍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农业基本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壮大以工业企业为主的骨干财源,从而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县财政转移支付能力,这样才能由以农养工,以农养政的时代真正转变为以工哺农,以转移支付养政的新时期,促进农业现代化,保证镇村两级正常运转。

(四)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必须努力提高乡镇干部把握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和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统揽全局,周密安排,审视度势,妥善处理。要密切注意社会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化解各种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认真研究,防范重大突发事件,研究农村产生矛盾的根源,做好应对和解决困难、风险以及矛盾的各项准备,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要善于因势利导、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为农村的稳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加强乡镇干部技能培训。除自学外,当前要紧紧围绕农村政策、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进行短、专、快的专题培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人员少就培训什么人员”。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当好“十员”,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做到“四力”(练内力、强定力、加压力、增动力),不断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坚持两大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要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成功,在乡镇机构设臵、领导班子配备等改革的基础上,还必须关注机构的职能和承担的责任,按照本地发

展需要,明确细化岗位职责,依照产业发展需要,组建工作队伍,推行两项改革”。

(一)改革乡镇工作模式,构建以服务为主的运作机制。在新的乡镇机构设臵基础上,大胆改革“个个领导都包片,每个干部都包村”的做法,把乡镇工作大体合并成为两大块,即党政事务和产业服务。对党政事务工作,把党政综合办公室,建设成精干高效的综合性工作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细化内部职责,保证日常事务的落实办理和新旧工作模式的有效对接。细化为两块,一是内部事务工作,包括日常事务和信访接待,二是组建新农村建设指导服务队。产业服务方面围绕本乡镇的主导产业和项目建设需要,组建产业服务队或办公室,实行专业化分工。把我镇事业机构设臵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并按其职责组建经营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经营管理、会计核算、对农村会计监督指导工作。组建两个服务队,一是农业产业化服务队,围绕我镇酥梨等主导产业提供服务,二是组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队,专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引进建设、重点项目手续代办、协办工作。计生服务中心要逐步建立、完善更科学的管理办法,不能只是做表、簿、卡、册而疏于服务,要用优质的服务,优惠政策的鼓励,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计生这一基本国策的落实,创造优良的人口环境。变过去的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二)改革干部管理考核方式,实行权责统一、效能管理,推行“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在推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整合人力资源,继续改革干部的管理考核方式。根据各自职责,制定新的干部管理机制,严格考核,实行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坚持权责一致,效能管理。要数量考核和质量效益并重。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评优树模直接挂钩,实行重奖重罚。对当年考核优秀、称职比率不达70%的给予警告,连续二年考核不达70%者给予辞退,对综合办、服务中心、内设办(队)负责人,每年进行述职测评,对测评优秀、称职比率不达70%者,当年即进行重新报名竞争上岗,再由党委、政府聘任或任命,真正使干部能上能下。

第三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职能转变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现行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机构臃肿, 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乡镇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最盼的是脱贫致富,最厌烦的是行政命令,最欢迎的是示范服务,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摒弃目的工作模式,把引导示范、服务农民为工作重点来抓。

3、乡镇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需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在建设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4、财政实际缺口大,基层运转难,实施农村税改后,尽管各级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但实际缺口仍然较大,乡镇一级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第四篇: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荐)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现行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机构臃肿, 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乡镇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最盼的是脱贫致富,最厌烦的是行政命令,最欢迎的是示范服务,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摒弃目的工作模式,把引导示范、服务农民为工作重点来抓。

3、乡镇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需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在建设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4、财政实际缺口大,基层运转难,实施农村税改后,尽管各级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但实际缺口仍然较大,乡镇一级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第一:界定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和合理界定,也就是要明确乡镇政府“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重点发挥好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尤其要把工作重心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上来。

第二,转变观念,打造服务政府。乡镇工作思路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服务上来,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要创新工作方法:①由过去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到为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民主和教育的手段,有针对性地采用政策宣传、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服务扶持等方式推进农村工作。②更好地培育产业大户,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协会组织来担当经济活动的主角。

第三,紧贴发展,促进财政增收。我县大多数乡镇财政较为困难,财政增收压力较大,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大力调整财政结构,转变过去依托农业人口、耕地和山林支撑乡镇财政增长的局面,把财源建设的重点由农业转向工商业。

第四,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努力提高乡镇干部把握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五,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加强乡镇干部技能型培训,除乡镇干部自学以外,当前要紧紧围绕农村政策,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同时要大量组织乡镇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本领,

第五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探索,做扎实的工作。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转变职能方向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温家宝总理强调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指明了方向。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乡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另一个是自主权小。乡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基本是按上面部署抓落实,上级部署啥抓啥。再一个是手段少。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很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的特点决定,其职能总的应是在落实国家经济调节相关政策措施,协助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搞好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循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吉林省一些地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在“两还”、“一剥离”、“四加强”上下了功夫。即:从催种催收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帮助农民拓宽生财之道;加强公共事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在改革实践中坚持这样探索下去,必将收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效应。

要把握好方向,积极稳妥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主要应把握好四点。一是积极主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应引导乡镇干部自觉转变观念,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二是循序渐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能一蹴而就,应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可能逐步进行。三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间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条件上有高有低,在步伐要求上也应有快有慢。四是在改革中推进。应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统一起来,根据必须行使的职能“量体制做”,设机构,定岗定员,使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要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需要社会组织以足够的能量承接下来。因而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目标模式,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其自治、自律等特点,处于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下放一些资源控制权。但在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政府又无力包揽下来,就需要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公共与利益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行业协会以其在会员间的公正、公平,社会中介以其在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公平,可依法发挥相应的管理、监督、公证等职能作用,促进有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组织通过承担政府不该管的事或管不了的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不可替代的社会

力量。

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应从乡镇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第一,政府主动“瘦身”,放权于社会。政府把可剥离的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社会服务组织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政府瘦身放权,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要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根据可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撤掉不该设的机构,精简不该设的岗位,从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没事找事做、挤占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等倾向。政府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但主要在于县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有职能,基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的。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下决心简政放权,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二,拆除“官办”门槛,坚持以民间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大“先天不足”是“官办”色彩浓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多数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人员来自机关或下属事业单位,往往按政府部门的意愿开展业务活动,不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市场效应。对于官办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应纳入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需要政府办的服务机构全面规范,净化职能,脱掉行政色彩,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运作。对于适合民间办的,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全面进行体制转换,逐步实现民办化。同时,应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而以政府小的付出,实现社会化的大服务。

第三,由小而大,在发展中整合。乡镇政府面向农村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应根据相关资源条件,由小抓起,由不规范的雏形抓起。农村中以能人带动型、专业户集聚型的专业协会、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供销等服务,并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负担。应以此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以城带乡,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设在大中城市的服务、培训、监督、公正、认证等社会服务机构,应面向周围农村张开服务网。这样,既可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环境,又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设在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向农村张网,是要有投入的。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扶持,支持社会化服务业下乡。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国家财政。为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强化缺位明显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增加公共财投入。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但除发达地方外,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很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由上而下,统筹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加大上级财政面向农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实现以公共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应设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用于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业,重点应该用于扶持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即:农业、牧业等技术推广;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民培训;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的专项投入,既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又可解决乡镇功能不全在转变职能上遇到的困惑。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县乡财政收入。面向农村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在产业政策上,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合理空间。农业产后部门,尤其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今后上项目,应布局在县(市)城区及小城镇。这样,不仅

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三,建立节约型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开元与节流并重。有些地方乡镇财政拮据,但并没有抑制住开支的膨胀,其节省开支的潜力远远大于精简人员。在解决“食之者众”的同时,还应解决食之者“奢”的问题。建立节约型政府,应以治奢作为突出口,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努力集约开支,调整支出机构,增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

四、围绕依法行政目标加强法制建设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也需要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问题。应以十年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法制化,行政行为法制化。

第一,依法规范国家公权力。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国家公权力在制衡关系上得到加强,公权力受到一定约束。但按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还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权力。首先,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权限。乡级作为基层政府,基本是按上级政府的部署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上而下压下来的任务。往往出现上边越位它越位,上边错位它错位。应进一步规范上级特别是县级政府职责,防止不问基层实际,一刀切式的往下压任务。其次,规范县级及其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有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凭借具有在农村兴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及掌握的人权,向乡镇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部门下达任务,很少考虑农村工作全局和基层实际,往往影响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这种“条块”关系,应考虑五点。其一,对乡镇政府工作部署,由县级政府“一个漏斗向下”,有关部门不能面向乡镇政府部署工作。其二,对乡镇工作考核,应由县级政府按国家的相应规定,统一确定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乡镇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设奖。其三,部门在农村兴办事业,应与乡镇政府各负其责,防止部门以督查者对乡镇政府指手划脚。其四,用于农村的财力、物力,尽可能由县级政府统一掌握。在财力、物力分配使用上,应当公开透明。其五,设在乡镇的事业站所,应强化当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乡镇政府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事业站所工作,并作为对事业站所业绩考核的基础。从而使事业站所的服务工作既能突出行业特点,又能符合当地需要。第二,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政权建设上相继清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但在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在基层搞形式、摆花架子之类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乡镇政府难以分神于公共服务。在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加强“四个控制”。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防止将“落实”演绎为繁衍会议。二是控制文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应防止“政出多门”,使基层无所适从的问题。三是控制检查评比。依法精选有实效的评比活动,取消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四是控制奖励。奖励是广泛使用的激励手段。但一部分乡镇,财政拮据,甚至举债维持运转,而先进乡镇的奖牌、奖状挂满“会议室”的墙壁。应依法规范,提高奖励效应,减轻基层政府压力。

第三,依法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的权益。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权益,是建立有限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应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法,加强执法监督,防止乡镇及其以上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下载农村综合改革中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综合改革中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探讨大全

    中共涡阳县委党校2012年春季第一期主体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探讨涡阳县公吉寺镇人民政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是农村。近来,时有发生的农村......

    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探讨

    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探讨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是农村。近来,时有发生的农村群体性事件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

    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定稿)(DOC)

    李克强:上下联动 攻坚克难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序论 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向农村的最基层的政府,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如......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合集五篇)

    切实转变职能促进乡镇工作和谐发展 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甚至是经营型转变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机遇。如何落实全面、协调、......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汇报材料范文

    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着力提升服务形象 构建阳光服务型政府中共沟门镇委员会沟门镇人民政府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我镇认真落实“执行好政策、发展好经济、提供好服务、维护......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大全5篇)

    2013年组织工作市级重点调研课题金城江区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研究中共金城江区委组织部课题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

    浅谈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是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与当前的政治经济......

    政府职能转变

    对南京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