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研究田野调查调查手册

时间:2019-05-13 23:2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媒介研究田野调查调查手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媒介研究田野调查调查手册》。

第一篇:媒介研究田野调查调查手册

媒介研究田野调查调查手册(大纲)

郭建斌 2010年12月日7日

近年来,一直想编写一个关于媒介研究的田野调查手册,因为在人类学界,已经有几个这方面的很好的手册,如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编订的notes and queries on anthropology(1874-1951年),中国学者汪宁生的《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1996年)等,但是由于很多想法并不成熟,不敢轻易动手。因为本周让研究生读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那本手册的中译本(周云水等,2009),为了讲这次课,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我逼着自己动手写了这样一个提纲。因为是临时写就的,肯定有很多的问题,我的想法是拿出这样一个提纲来让研究生批判,因为时间关系,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为了更为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我把这个“手册”贴在这里。欢迎各位有兴趣的看官留下宝贵的意见。

一、媒介的种类

虽然我们说这样的研究所针对的是与人类使用媒介有关的社会活动,但是在一开始,我们还是需要对这里所说的媒介做一个大致的范围限定。自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媒介,包括了传播研究中通常涉及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也包括被纳入“新媒体”范畴的手机、网络(具体包括博客、播客、tiwtter/facebook等等)等,这些媒体的具体形态十分繁多,无法一一列举,我们的想法是所有那些与那些与新的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人们用于传播、交流的各种具体方式,都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媒体的范畴,同时也包括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与所谓“传统”媒体融合之后所形成的那些具体形态。

在对于上述媒体的研究中,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还可以关注一些可能被忽视的具体形态,如过去使用的录像机,现在所使用的VD等,这方面在以往的人类学研究中,已经被一些人类学家所关注,如美国人类学家在对加拿大和澳洲土著的研究中所关注到的indigenous media,Jenny Chio在对中国西南农村的研究中所提出的village media,这些不同的名称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当地人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来表现自己的文化或生活,只不过前者主要是由国家或相关组织为当地人提供某种传播技术手段,而后者则完全是当地人自发地运用一些传播技术手段。

除了以上这些以外,也有人类学家曾经对录音机(包括录音磁带)等进行过研究(xxx),在中国的农村,较之1980年代,这类东西已经不那么的普及,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那些受到城市里的流行趋势影响的MP3/MP4/PM5等等,这些东西同样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媒介的范畴(这些研究并不仅限于农村,也包括城市)。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这样一些音频、视频播放已经被装进汽车、摩托车内,这样一些流动的空间内的那些具体的媒介形态,也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范畴。

除了上述这样一些外来的传媒媒介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那些本地人自己发明的传播媒介或传播方式,这方面的情况,在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编订的《人类学的询问与记录》(notes and queries on anthropology)也有较为详尽的说明(p192-193),在这里不在详述。因此,以上所说的媒介,所涉及的具体种类是十分繁杂的,从这样一些具体技术或产品的来源上,我们可以把它们暂时分为外来的与本土的两种类型。就以往的媒介研究中,我们对于外来的媒介的使用关注得较多,而对于本土的媒介形态,似乎关注不够,因此在这里才做了这样的区分。划分媒介的类型不是我们这样一个调查手册的本意,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一种划分可以拓展我们对于媒介的理解的视野,并在实地调查中去拓展媒介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把我们的关注点落到对那些具体媒介形态的使用上。

二、针对媒介的调查

如前所述,因为具体的媒介形态十分复杂,因此在这里我们也无法对每一种具体的媒介形态的调查方法做一一的介绍,因此,我们在这里只是以某些目前较为常见的媒介形态为例(这也因为我们在对这些具体的媒介研究的一些经验),具体介绍对这些媒介进行研究时的一些具体方法,然后,我们将从一般意义上的媒介研究出发,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指导意见。1.电视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由于电视机的广泛普及,很多问题似乎不会去想和问。说到电视,我们通常会想到的是电视里所播放的节目,而忽略了其他的更多的东西。沿着这样的思路,说到电视研究,我们的思路就自然而然地指向了节目及其影响方面,这也就是传播学中所说的“效果研究”。其实,就人类学的电视研究来说,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在以往对一些农村地区的电视研究中,有研究者问过这样的一些问题:电视机从哪里来?谁在看?在哪里看?怎么看?看什么?等等(郭建斌,2005)。除了这样一些问题之外,在一个一般的城市家庭中,我们也可以问这样的问题:电视机摆在哪里?它在整个家庭空间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个家庭换了多少台电视机?不同时期电视机的摆放位置和电视机柜等又有怎样的不同?甚至还可以去访问一些生产电视机柜的人,了解不同时期专门摆放电视机的柜子的变化。当然如果你对电视机本身感兴趣,也可以去找一些设计、生产者,从生产技术的角度来考察电视机生产技术方面的变化。这样一些内容与电视节目本身均没有关系,但是这些问题对于电视的研究,同样是有意义的。

如果从内容方面来考察,一般来说,通常就是生产、传输和观看三个环节。如果你觉得一时无法弄清一个大的电视台的完整的情况,你可以选择一个小的电视台,只要这个电视台有自己制作的节目,你就可以针对他们所生产的节目了解他们的内容生产情况。或者说,你可以从某个大的电视台的某类或某个具体的节目入手,来深入了解这类或个节目的具体的生产情况。这当然要能够参与到这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除了观察之外,还要对有关的人员做一些访问。

传输虽然只是一个技术活,但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那些制作电视节目内容的人,也通常对这方面的情况没有太大兴趣,似乎这方面的工作过于的单调且没有创造性。但是因为这个环节是整个电视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在我们的研究中也不应该忽略它的存在。在电视还未使用卫星来传输信号的时候,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后是通过交通工具把录像带送到其他地方播出。在使用卫星传输电视信号的早期,很多地方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差转台,在那个时期,差转台的数量,也成了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在使用卫星传输电视信号之后,有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这样的技术变革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对于电视信号的接收,目前有的地方使用的是地面卫星接收天线(俗称“锅盖”),有的地方是通过有线电视接收电视信号,在有线电视信号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购买。这样的一些技术活其实并非仅有技术方面的意义,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些技术变革放到一个更为宽泛的社会背景下来看,其技术的社会意义也就自然地彰显出来了,并且在这样的一些技术环节中,还存在着较为激烈的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比如说那些所谓的“非法”的地面卫星接收装置,比如说现在的卫星信号(中星九号)的不断升级,等等。还比如说国家与国家之间对电视信号的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等等。

对于电视观看的研究,其实是以往的媒介人类学以及文化研究重点关注的方面。对于具体的观看场景中的观察,肯定是最为重要的,这包括是一些什么人在看?是自家人,还是有邻居或亲戚来一起看?他们的座次是随意的还是有着某种特殊的安排?电视里播放的内容是什么?他们在看的过程中是否还在做其他的事情?他们是否会就电视节目中的内容进行议论?是如何议论的?谁在掌握着遥控器?他如何使用遥控器?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什么事情?等等,这样,都是对一个具体的观看场景中的观察中通常会注意到的方面。

其实,要考察电视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仅仅停留在那些具体的观看场景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他们不看电视的时候是否会就曾经看过的某些电视节目进行议论,为什么他们会在这个时候议论电视节目中的那些内容?他们是如何议论的?这样的一些议论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

从以上这些内容来看,即便只是针对电视这样一种媒介,可以考察的方面是很多的。对于某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说,我们很难对上述所有的方面都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于某个具体的课题,只能选择某个具体的方面来入手。即便如此,对于其他方面,虽然没有十分深入的了解,但是也需要尽可能地掌握一些资料。

这样的一种思路,对于报纸、广播、电影、互联网等媒介的研究,也有相似的地方。

2.电影

以往对于电影的研究,关注的最多的是电影文本,但是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同样可以把研究的面拓得很宽。上面所说到的对于电视研究的那样一个思路,也可以应用到对于电影的研究中。但是由于这两种媒介本身做存在的一些差异,在具体的研究、观察上,也会有很多的不同,因此,在这里,我主要从两者的区别方面来谈。

一般来说,电影生产的环节似乎要比电视复杂得多,这就给研究电影的生产带来的很大的困难,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点,电影的生产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研究的空间。如果有条件,你当然可以对某个电影复杂的生产过程进行完整的考察,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你也可以从生产环节中某个你能够掌控的方面来入手。曾经有研究者对纪录片《德拉姆》的拍摄过程中的摄影机(包括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互视问题进行过研究(张静红,2007),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

在采用数字传输之前,电影的发行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运输拷贝,并且有专门的电影发行部门,如同以往很多报纸是通过邮局来发行的。

与电视不同,电影放映的技术门槛较高,需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电影放映员也是研究电影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在那些农村地区,电影放映员要经常到不同的村子放电影,在有些当地人不懂电影中的语言的地方,电影放映员在放映过程中还要对影片内容进行翻译。这方面的情况,均要具体询问。

和电视不同,看电影通常还有专门的场所,有些地方有电影院,有些地方是露天电影。电影院是一个地方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朱蕾,潘忠党,1999)。即便对于那些中小城市,从电影院的变迁也是考察当地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蒋俊佩,forthcoming)。一般来说,因为看电影的人较多,对于电影的观看场景的观察要比看电视复杂得多,但是这也并非是说这样的观察不可能完成,你可以置身一个具体的放映场景中,对整个观影环境以及某些你能够观察到的具体情境进行观察。若有可能,尽可能对观众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描述,如性别、年龄等,若有可能,了解更加详细的情况。

对于电影的研究,我们还可以做一种时间跨度更大的考察,比如说那些10几年前或几十年前看过的电影给这些人留下的什么样的记忆,他们如何回忆以前看电影的各种各样的经历。这样一种从社会或集体记忆的角度对于电影的研究,也是非常有趣的。

3.手机

对于手机的研究,同样可以从生产到消费的流程来考察,即可以关注手机生产的技术革新方面,如“山寨机”的生产,等,也可以对生产手机的工厂进行考察。这方面,有些类似的研究是值得参考的(潘毅,2008)。

手机的流通环节,可以考察各种手机销售店。那些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的各种各样的手机“卖场”都值得去考察。各种手机“卖场”在不同的城市中都具有极高的表征意义。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对不同的手机信号的发布公司进行研究。虽然这方面更多地会涉及商业方面的竞争,但同样可以进行关注。

关于手机使用方面的情况,由于手机本身的私人性,其使用对象相对比较具体,当然这方面的情况也十分复杂。如他/她所使用的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机?是如何得到的?他/她经常使用手机的哪些功能?各种功能的具体使用情况怎样?他/她用手机主要联系一些什么样的人?大致的花费情况怎样?等等。

对于有些农村地区,还有一个是手机信号方面的问题,手机信号来自什么地方?具体情况如何?也可以进行关注。

4.木刻

这是一种当地人自己发明的媒介,这种媒介的情况和那些外来的媒介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这里简单介绍一种。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见不到这种媒介了,但至少在有些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这样的东西。或者说还有些地方传统文化的掌握者还知道这些东西。既然如此,在田野作业中,我们还是可以去研究这种媒介。

对于这种媒介的研究,自然不能使用以上对于电视、电影、手机的研究方法,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这种媒介存在于哪个时期,用来干什么?怎么做?如何用等等这样一些问题。当然,我们还可对这种东西的消失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

其实,在现在的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都属于我们这些所说的媒介的范畴,如青铜器或陶器上的图形或文字,鼓或号角,碑文等等。从媒介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这些东西的传播价值方面。

5.对于那些经由生产和流通换届的媒介,通常可以按流程来进行考察,如:(1)生产(2)分配(3)交换(4)消费

6.对于那些地方性媒介,可以从具体的使用情况来考察,如:(1)什么样的媒介?(2)怎么用?(3)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三、与媒介相关的社会背景

虽然我们的关注点是媒介,但是我们并不希望仅仅盯着媒介而不关注其他的方面。在我们看来,媒介只是我们考察的一个切入点,或者说这里所说的媒介研究只是从媒介这样一个具体的方面入手,我们最终要考察的其实是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因此,这里所说的媒介研究准确的来说是从媒介的视角入手,从一个侧面对当地人社会生活做出一种解释。只所以做这样的强调,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只是人类学的方法或理论取向,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和取向,我们希望能够从传播的角度独立地提出一些研究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一种不同于以往那些现有学科的研究不同的回答。在我们看来,这本身也是丰富人类理论知识的一种合理的路径。

既然如此,从广义上来说,以往人类学研究中所关注的那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背景的范畴。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在这里也就没有讲这方面问题的必要了,因为在现有的那些各种各样的人类学研究手册中,几乎都已经多次说过了。

但是在我们看来,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这样简单地把“媒介”加“人类学研究”的做法也违背了我们编写这样一个调查手册的本意。在这里,我们要从那些与媒介紧密相关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入手,来讲述那些相关的社会背景。1.社会背景(从制度到日常生活)

(1)社会制度:这并非是要把整个社会制度的全面、详细的考察,只是说在我们对于媒介的研究中,需要关注与某种媒介相关的制度环境,如研究中国农村电视,不能不关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研究中国农村电影,不能不关注“2131工程”,等等。无论我们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那个环节进行考察,这些相关的制度背景都是必须的。

(2)日常生活:媒介研究,说到底还是对人的研究,但是一说到媒介研究,我们往往会更多地关注与媒介直接关联的那些内容,而忽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在媒介研究中,我们也强调要对所研究的那些人的日常生活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注。这包括个人及其家庭背景、经济来源、居住环境、生活规律、生产生活情况等。这方面的有些具体内容,也可以见相关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手册。

2.媒介环境(包括交通):即便我们在调查之前已经确定了以某种媒介作为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我们同样需要对其他媒介的情况进行关注。在很多农村地区进行媒介研究,我们认为交通是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其他媒介之外,道路和交通方面的情况是我们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3.具体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情景

4.社会交往

参考文献:

英国皇家人类学会 编订《人类学的询问与记录》(周云水,许韶明,谭青松译),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年

朱蕾,潘忠党,《改革时代的时间竞赛与时间象征:变化中的中国都市影院考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e Studies, 2(1),33-57,1999.郭建斌,《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张静红,《田野合作中的互视——怒江茶马古道上的一次影视记录分析》,郭建斌主编,《文化适应于传播》,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0-198页。

潘毅,《中国女工:新兴打工阶级的呼唤》,(任焰译),明报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文物出版社,1996年。

第二篇:田野调查手册

田野调查手册

简介

田野调查概述

2.1

田野调查是什么?.2.2

谁需要做田野调查?

2.3

田调在搜集什么资料?

田野调查前置作业

3.1

行前装备

3.2

小组分工

搜集资料

4.1

媒体教材出版搜集.4.2

网络线上资源检索

田野调查工作实务

5.1

图照拍摄

5.2

采访记录.5.3

田野笔记

田调数据处理

6.1

前言

6.2

田调资料的流失

6.3

田调数据处理的远景.简介 田野调查(Field Study)是近几十年来新兴且热门的研究方法,其实践与应用的范畴亦相当广泛,尤其在设定与开展研究课题之前,往往要透过各种实地参与的经历与过程,待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之后,才能够在研究工作上有所进展。

不论是从事艺术文化保存的工作,或是地方文史的研究者,甚或是现职于中小学的教学工作等,为了拓展研究视野和补强学术的深度,或是自行编制补充教学的教材等,都有可能要参与实际的田野调查。

有关田野调查记录工作的准则与要点,虽然有其严谨的学术规范与要求,实务进行中也可以透过自己的经验累积来弹性调整,但是若欲在日后将田野搜集的成果资料,转换为数字模式的多媒体教材时,那么从一开始田野工作执行上,就必须慎重采用何种的作业方式。本单元较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为多媒体教材的制作,预留更多的应用与空间,以避免规格不符而重复作业。因此田野工作上除了技术性的机械操作能力之外,更应该思考与建立一套永续搭配性的作业模式,以因应未来各种教材与前瞻发展的需求。

为了广结各界同好,交换彼此的田野心得,在此诚邀 各界先进的赐教,为日后田野调查的工作模式,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规划与改进,以发挥更大成果效益。

田野调查概述

2.1

田野调查是什么?

田野调查是 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田野调查」原文“field study”或“field research”,其中“field”直译为「田野」,亦即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搜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因此,田野调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辅助过程,更是研究者可以多多善加应用的利器。

2.2

谁需要做田野调查?

只要是要从事实务性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都可能需要透过实地的田调工作来达成目的。故就其功能性而言,不论是从事文化保存工作、地方文史研究甚,或现职于中小学教学工作等,尤其为了因应乡土艺术教学、九年一贯课程统整,以及小班教学精神等政策的落实,有关自行编制或补充教学教材之工作,是目前改进现有教科书编印不足的最佳解决之道,不仅可以灵活支持教学进度的设计,增进课程单元的内容深度,活化实质上的教学效益。

针对九年一贯或小班教学计画执行而言,在编制规划辅助补充教材的之前,可能有几个重点仍必须思索:

(一)首先是如何来提升学习兴致?

(二)内容安排与组料组合会否重复教科书的僵化信息?

(三)另就教材本身的效益而言,其往后的延伸性和衍生性是否能兼及?

由于研究内容或教材设计,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会随着各地方人文、地文和水文的差异,便有其不尽相同的范畴与见论,因此与其抄袭或引用学者论点之余,也应同时亲自下到田野做实地的记录见闻,如此必可强化研究的深度;若欲转化为教学教材时,更须再整合成为「学习」与「信息」并具的多媒体教材,让同业老师与任教的学生,均藉由该批教材的提供,互动地扩充课程单元内的视野与格局。

为了达到这个期望与目标,不妨就参考笔者所提之浅见着手,也就是透过田野和搜集工作,来增进学术研究与教学教材的品质,一改老旧或概念相袭的片面知识学习模式,同时再补充更新而活化的信息资料,相信在未来的研究工作或教学活动上,会有更丰富而多元的成果效益。

2.3

田调在搜集什么资料?

田野调查是要到现场实地记录与工作,而这些记录成果更是可以带回,或再次转换成为研究展示的成果,这种透过田野调查的实地采访和记录,便是第一手宝贵资料的取得,至于最典型的资料搜集型态,不外乎有下列四大项目:

(一)采访记录:藉由受访者的口述、操作或表演者示范的录制,所搜集到最直接的影、音记录,若再摘录写成为文字稿,并且再经过严谨内、外考证之后定稿,此份文稿即是最忠实的田野采访纪实。

(二)拍摄记录:针对现场实地的古建聚落、造型艺术或重要人物的拍摄记录,其搜集到第一手的影像图照资料,是田野纪实专文中不可缺少的左证图像来源。

(三)翻制记录:田野过程中若征得原收藏者同意,翻印或翻拍传世祖谱、古籍、图稿、剧本、谱例、秘籍或老照片等珍贵资料,更是日后进一步研究的基本材料。

(四)测绘记录:有关空间现场的实地测量,或是造型艺术品的大小尺寸,以及仿真方式的简图或描图等,有实际的数据与简图,方便日后资料整理和现场复原的仿真。

田野调查前置作业

3.1

行前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田野工作所需配备的器材工具,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原则上是能够方便行事、工作便利,以及能够维护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在轻便且易携带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考量配备的范围。因此举凡能够设想得到的文献图籍、文具器材、摄录器材、随身装备、特殊仪器、雨具、药品„„等,能够齐全又不造成行动负担者为佳。

3.2

小组分工

田野调查是属团队工作(team work)的性质,因此需要团体同心协力、集思广益,同时执行上要达到分工合作及分工合宜,才不致格局太小而无工作成效。田野小组分工方式:

(一)采访编制:记者、助理、音控、文字

(二)拍摄编制:导演、场记、摄影、灯光 4

搜集资料

为了有效获得田野调查的成果,延伸现有信息的范围与不足,行前必须增补其它相关的资料搜集。一般所搜集的资料多是以平面的书籍出版品为主,事实上除了图书出版品之外,还有其它的媒体出版也是具有参考价值。下列以乡土艺术教学为例,略做补充的说明:

4.1

媒体教材出版搜集

媒体教材是指非书性的出版品,一般也就是指影、音节目,或是拜当今数字信息化的科技昌明之赐,出现整合影、音、像之多媒体出版品。调查市场上已经发行的媒体节目,均可做为乡土艺术教学的辅助教材,远比自行筹资规划制作要来得便捷,有关最常见媒体产品的属性,约略可分为下列三类:

1.音乐类──录制地方传统戏曲、传统音乐表演之音乐出版品,市面常见者为录音带和光盘(CD)。

2.影像类──拍摄音乐戏曲、工艺美术、地方风土或艺师匠人之影像出版品,市面常见者为录像带和激光视盘(VCD)。

3.多媒体──结合影音像资料汇编之数字化节目,并透过计算机读取系统的播映,是当今较为先进的应用媒体产品。

4.2

网络线上资源检索

相关信息网站的检索,是世纪末网络环境(Net work)所带来的便利性,能够透过网络资源查询乡土教材的网址相当多,包括

1.社区网站,2.民俗网站3.教育资源,4.学术网络 5.专题网站

在当前网际网络发达的时代里,如何善用此庞大的资源已经是不可忽视,然而新兴网站的架设犹如雨后春笋,有些网站却因乏人管理而资料陈旧,甚至关闭而未为所知,所以只有不断地造访网站的数据库,以及随时上搜索引擎查询新网站,如此才能掌握最新的脉动。

田野调查工作实务

5.1

图照拍摄

拍摄技术在现代化数字科技进步之后,已逐渐开始颠覆传统的作业模式,但不论是采用何种系统的作业模式,原则上均要符合忠实而完整的精神,以利图像复原仿真与后制作业的进行。一般来说田野调查的拍摄工作,之前多有如下的程序:

(一)普查记录

首先针对被拍摄对象进行普查工作,进而忠实记录拍摄对象的现况,以增进日后拍摄完毕之后,能够再做图像比对或对照的了解;另外也可透过普查过程,来观察拍摄对象的细节,以确定将要拍摄时的重点,同时也可事先仿真拍摄的实况,如此便能掌握被拍图像数量与拍摄的内容。只要拍摄之前的普查记录愈落实,则待拍摄工作完成之后,将来图像的记录便可以愈精确而完整。

澎湖马公天后宫 1999.11 台湾艺术学院雕塑系

(二)测量记录

不论现代化数字科技如何地进步,拍摄技术必须同时与测量记录搭配应用,拍摄对象物的体积大小,是图像档案建立的基本资料,图像本身具备实体空间因素,更不能缺乏测量数据做为仿真。因此具体的测量数据,是日后测绘、比例图的计算时的重要参考基础。同时拍摄前的测量工作,还可顺便测量出拍摄位置与定点,或是规划出环绕路径的卫星轨道,如此便可做360度环绕拍摄,然后进行3D立体动画的绘制。

金门琼林风狮爷 1999.04 澎湖马公天后宫 1999.11 台湾艺术学院雕塑系

(三)拍摄工作

拍摄工作的品质好坏,就在于操控光学仪器或数字影像的技术是否良好;光源充足也是摄影上不可或缺的要件,所以在工作分组上,应该一并考量灯光控制与提供的编制;还有如何发挥团队合作的效益,也会影响到拍摄的成果。

嘉义城隍庙 1999.04 鹿港龙山寺 1999.04 台湾艺术学院雕塑系

(四)拍摄工作编组

1.导演:

主导拍摄工作的指挥者,并掌控拍摄内容、取景角度,以及相关工作事宜。

2.场记:

协助导演做好拍摄记录,包括图像序号与底片编号,同时根据普查之编号检索拍摄的对象,并确实清点是否遗漏,以及临时增删与变更事宜。

3.摄影:

实际执行拍摄的任务,但须按照导演的指令,再行完成拍摄事宜,每完成一个拍摄动作,必须清楚回报,以利场记做好登录。

4.灯光:

协助摄影工作,提供完善之光源,摄影品质之良窳,端赖灯光控制是否得宜。

5.2

采访记录

田野调查另一重点记录,是对人的口述采访,与图像拍摄相互搭配应用,透过口述记录转化成文字记述,再经内考证、外考证筛选之后,即是第一手资料的田调纪实。

(一)准备工作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并不只限于器材、电池和录音耗材的准备上,在此之前还有更重要的调查工作,也就是研究查询被采访者的学经历和专长资料,或是将要采访主题的人时地物之背景资料。尤其是在出发之前,负责实际采访的人员,必须事先备妥将要发问的问题,同时也要另案的配套问题待命,如此才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采访成效。

(二)考证工作

采访完毕后即获得宝贵的口述记录,当然将来可以转换文字,或是收音转制成多媒体。不过口述的记录,往往接近于口述历史或回忆录的形式,是否能够完全采信?这是研究者必须面临的考验。

在此不妨借助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即对史料进行内部考证、外部考证:

1.内部考证:是指对被采访者的考证,从其过往的人品、德行和诚信来看,以及受访时的态度等,来判断对应时的内容可信度。

2.外部考证:是针对采访内容上加以客观求证,由于任何人在交待过去的事迹时,难免会有口误,或是一时将人时地物的事实混淆,此时的查证可帮助双方厘清,避免日后以讹传讹。

不论如何,有关于考证的方法有相当多,但原则上身为田野调查的采访记录者,首要工作是在忠实记录各项资料,包括受访者的原音资料及口述文稿。相关的考证工作应属事后的研究范围,切勿在田野调查的期间,因查证尚未完全而妄下定论。

(三)工作编组

1.记者:

主导采访工作进程,事前备妥背景资料,汇整采访重点、问题,以及临时应变与紧急突发等事宜。

2.助理:

协助记者数据汇整与场面控制,同时可配合记者,向受访者交叉请益问题。

3.音控:

全程监录采访的过程,确实检查机器运作正常,收音效果良好,以及空白带是否充足。

4.记录:

摘记口述中之关键词词(Key word),若有不明应适时发问,以利事后录音转文字稿之进行。

5.3

田野笔记

在田野调查工作的过程之中,相关的现场笔记亦非常重要,为了方便区分日后在使用上的属性,约略可以分为「田野日志」与「田野杂记」两种类型:

(一)「田野日志」

是指田野工作期间的一般纪实,以较为客观和理性的态度,钜细靡遗地记下所有的见闻,透过实地临场的经验和纪实,来补强学术研究探讨上的左证。

(二)「田野杂记」

在此则是记录工作期间当下的感受和心得,以记录者当时的角度、看法、立场或心情来阐述,在莫过于极端、偏执的冲动下,内容上可以较为主观和感性的传述,日后可以转化成游记或文学性的撰文基础。

不论是客观理性的记录,或是主观感性的心得,只要是忠实于当时的见闻与当下的观感,都是尽力去还原与追忆田调现场的重大线索,而且两者必须同时发挥互补和互动的效应,才尽可能呈现出田调现场的完整性。

尤其当这些文字记录,是要延伸为推广性的教材时,若过度着重于理性而平铺的学术报告,则丧失了阅读的趣味性与可看性,这是很难发挥推广教学的效益;但若太过强调自我主观的陈述论说,甚且毫无客观的事实可做依据,如此则不具备做为教材参考的价值了。客观与主观如何拿捏?尺度如何才能得宜?全端赖于当时田野调查过程中,「田野日志」与「田野杂记」的记录是否详实和完整。

田调数据处理

6.1

前言

自从十九世纪末「光学」(optics)科技问世之后,出现以曝光、感光及显影技术为呈现的图照摄影(photography),接着又出现将感光胶卷快速卷动之下,形成连续动作记录的影像摄影(film);同时当模拟式的记录模式广被应用之后,声音的保存更可透过唱针或磁头,从电唱片或录音带中读取到数据原音。从此人类的历史文明,走向更新的纪元。

时序进入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不论是图像、影像等拍摄的器材与耗材,或是各种等级的录音设备及价位,可以说已经是相当地普及化,因此任何机构或个人,多有机会能够去接触实际的操作,或者是以此做为专责的职务。

以身为地方文史研究或是教学工作者而言,如何来拓展研究的资源,或教学教材的搜集,最简便的解决之道,乃透过田野调查与记录,获得第一手的原始素材和资料,接着进一步根据自身的教学研究内容,继续规划与制作各类型的衍生多媒体。

多媒体的工作乍看之下,宛如是相当艰巨的工程,事实上在今天数字科技化的时代里,套装式应用软件已经带来相当便利的条件,对于从事第一线田野调查的工作者而言,并非是想象中那般困难,只要在田调资料后续处理的过程上,注意到下文所举的事项,相信可以让田调成果有更丰富生动的展现。

6.2

田调资料的流失

田野调查所搜集的成果记录资料,固然富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这些原始资料仍会随着岁月与人为因素,最终也有生命终结的一刻,这是从事资料搜集与记录工作者,无法避免与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有关田野记录资料的生命结束,究竟是要如何说起?

(一)材质毁损

田野记录的图像所使用之相片、底片、幻灯片和胶卷,或是影音资料的录像带、录音带等格式,就材质本身来说,深受自然气候和保存条件的限制,故不论防潮设备如何精良,时间一久依然会有化学性的氧化、退色和发霉,录像带、录音带亦会有受潮、消磁等情形。一旦发生了材质性的损坏,则再多么珍贵的图像记录,也只好徒负奈何。因此,如何转换成耐久性的材质格式,是田野搜集工作首先正视的问题。

(二)规格不定

随着科技化的演进和更新,造成各种田野记录的规格系统紊乱,例如图照规格中有4x5、120或135的分别,其变异性与功能各不相同,其中只有135格式才能适用于幻灯片播放;至于影像部份则较为严重,例如有放映式的8厘米、35厘米胶卷,也有V8、Hi-

8、Beta、VHS、Super-VHS、Beta-Cam的录像带格式,在这么多的机械规格之中,除了品质效果落差甚大之外,其播映系统是完全不兼容,尤其是有些器材根本已经在市面上停产淘汰,空有这些宝贵资料又要如何来读取和研究使用?若是如此这些记录不就形同废弃物?因此,我们更要思索田野记录资料的终端储存系统,应该要放在器材系统兼容性较高,而且至少在短时间内不易受时代汰换的先进规格中。

(三)检索不易

当田野调查工作多年之后,其成果记录必然会累积到可观的数量,接着便将要面临到如何检索使用的问题。造成检索不易的因素,可以概分为两个层面:

1.是在资料搜集前置作业上的疏失,如文字记录不详实、目录汇编不精确,甚至连最基本的标题、制作、地点、日期、来源等记载都缺乏,如此,愈庞大的成果资料,反而愈造成整理或检索上的严重困扰。

2.是后续自动化检索系统的缺乏,此项是本单元强调的重点,因为不论资料多寡与良窳,一但在使用上搜索不易或是根本寻找不到时,这批资料的下场与档案毁损并无差异。事实上透过现代科技来建立检索系统,以目前的条件并非困难之事,唯一要求是必须符合数字化的储存模式。当然也可以仰赖人工的查询模式,只是越到后来会更耗时又费力,既知如此何不在一开始就确立数字式规格。不论如何,若空有丰富的数据库,却很难有效而快速地检索使用,那么就形同一座无用的宝库,最后只有被闲置和遗忘。(四)前瞻不足

从事田野调查的工作,无非是想要对主题有着最忠实的记录,但同时也应该为这些成果记录资料,预做更具前瞻性和生命力延伸的规划,换言之田野记录所建立的数据库,不仅只于消极、被动式在检索机能上,反而必须透过后续的整合与开发计画,才能产生更积极而主动的生命延展力。

这些辛苦累积下来的田野记录,下列有几点观念不妨拿来自我试问:

1.未来是否具备衍生开发制作的条件,如果可能性都没有的话,即使被检索出来的影、音和图像数据,又能发挥什么性质的延伸功用?

2.所谓衍生开发制作的能力,系指这些影、音和图像数据的品质,能否再次编辑或剪辑制作成为新产品?

3.资料的储存规格是否具备资源共享的便利性?假若这些条件都符合具备的话,何不更进一步来编写企划脚本,主动开发制作乡土艺术教学各类型应用的辅助教材?

6.3

田调数据处理的远景

基于从事乡土艺术教学的教师立场,进行田野调查与记录工作时,除了避免资料生命的快速终结之外,究竟其前瞻的意义和远景在哪里?事实上若能针对前述所提及的四个问题,一一克服之后,至少已经是在实践田野记录的前瞻性目标。在此简单提出二点作业原则来探讨:

(一)数字化储存

数字化(digitize)是新兴资料储存的系统格式,也是当今高科技时代所带来的新观念,简而言之,系将各种田野搜集的成果资料,经由外围设备格式化之后转存进入计算机中,从此即可面对前述所出现的问题来迎刃而解:

1.储存材质之恒久性

目前有关图照部份最广为应用的方式,即是转存成为「图照光盘」(Photo CD),录像带部份则可压制成为「影像光盘」(Video CD)的模式,声音部份亦可透过计算机录音程序,做成WAV或MP3的格式烧录在光盘里。这些数字化储存在光盘片的后影、音、像等资料,若不是人为刻意的刮损破坏,事实上较不受制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在讲求安全性及恒久性之下,可经由计算机再从烧录机来制作资料备份。当然新颖的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更可以将所拍摄的资料直接读取,再存入计算机硬盘中或烧录成光盘,省去不少扫瞄、格式化等的麻烦。不论如何,计算机硬盘毕竟有限,故仅能提供作业时的暂存空间,最后还是要以光盘片做为终端储存区,此乃顾及安全性、恒久性之外,另一种经济因素的考量。

2.读取规格之简易性

经过数字化之后的影音像资料,在当今的计算机软件环境中大多可以兼容,例如:Photo CD内的图档(graphic files),可以预先设定成压缩档”*.jpg”、普通位图”*.bmp”,以及高密度输出的绘图文件”*.pict”或”*.psd”(photoshop),这些档案多可在现行通用的绘图软件中读取。还有Video CD内的影像文件(video files),常见者有*.dat或 MPEG解压缩的形式,凡Windows 95以上多可在Microsoft所配备的附属应用软件下读取;同时又可透过影像剪辑软件,转存为较小格式的”*.avi“(video for window),以及”*.mov”(quick time)等格式,读取系统也并不困难。声音档中的*.wav也是相当容易读取,至于新兴的MP3格式有其专属软件,但目前要取得并不困难。

3.检索系统之便利性

上述数字化的影音像资料格式一旦建立之后,本身即可经由后制作业的过程,设计各种不同程度与需求的查询程序系统,或是建立联结(link)与关键词(key word)的搜索条件,日后在检索与查询使用上,就可以快速而有效地找到资料对象,对于教学、研究与自修者具有相当大的效益性。

4.衍生制作之前瞻性

事实上因应乡土艺术教学时,所搜集到的田野调查记录资料,其数字化的效益并不仅止于要解决前三项的基本问题,反而在此具有更积极的前瞻性目的,也就是如何藉由已经完成数字化的成果资料,开发撰写各型教材应用的企划脚本与构想,以及在计算机数字操作环境系统之中,迅速完成各种多元化的衍生制作,例如专书出版、影带出版、演示文稿系统、查询系统、网页制作等。(详细项目请详下文(二)「前瞻性企划」)

(二)前瞻性企划

执行数字化处理之后的影音像记录资料,只要再赋予更实际的企划脚本,即可开发更为前瞻性的衍生制作成品。「衍生制作」的效益概念,是来自于数字资料的「资源共享」性,并且能够在数字操作系统之中,达到便利、快捷及无限次的使用。故从「前瞻性」作业模式的角度来看,田调记录工作应该要讲求一套具备一贯性、效率性的模式,也就是从一开始在执行记录制作之时,就必须想到记录资料搜集建文件的规格,以及未来如何将资料成果继续衍生制作。按照现行的科技条件,并前瞻未来下一世纪的适用趋势,将图像记录资料数字处理之后,再继续延伸其应用生命的延展力,可能是较具前瞻性的作业模式规划。

就「衍生制作」的完整流程而言,一般可概分为三大阶段:

1.第一阶段──前置作业

为素材搜集的阶段,不论采访录制、图像拍摄、文字搜集等实际执行工作与调查过程之中,所征集或撰写的田野记录,图像、影像、音质和文字记录的丰富与否,是直接关系到未来资料建文件品质的好坏。

2.第二阶段──数字作业

所有资料尚未进入数字化建文件储存之前,都只能被视做暂时储存状态而已,因为录音带、录像带、底片、相片和幻灯片等的保存期限并不长,更谈不上进一步的检索和制作。当所搜集的资料转制为Photo CD、Video CD和声音档案片之后,这些田野成果记录资料,不仅已经具备永久储存的条件,更是未来执行衍生制作的基本素材来源(source)。

3.第三阶段──后制作业

也就是本文所强调的后续「衍生制作」。奠基于上述已经完成数字处理的影音像和文字source资料,然后研发各种类型的制作企划,再进一步编撰实际的脚本内容,接着就可正式执行「后制作」的共作。在此举出现行市场最通行的五项产品:

(1)专书出版:透过自动化编辑软件系统,整合图像文件和文字文件资料之后,进行计算机版面编排,三校之后输出网片,即可上机印制与装订成书出版。

(2)影带出版:编写剪辑剧本与旁白脚本,然后藉由数字剪辑软件串接合成,并经影音特效处理之后,即可完成精华篇或专题性的影带出版品。

(3)演示文稿系统:编写企划大纲与演示文稿内容之脚本,然后结合影、音、像和文字等资料,再应用各型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多媒体之演示文稿节目,以发挥最大的导览说明功效。

(4)查询系统:编写企划架构与旁白脚本,然后结合影、音、像和文字等资料,再应用各型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发行光盘产品(CD Title),或是辅助教学产品(CAI)。

(5)网页制作:以前述数字资料为基础,藉由通用的标记语言(HTML)编写网页,然后加载http//兼容的WWW(world wild web)之环境中,便可在Internet世界开放各界浏览及查询使用。

第三篇:田野调查

潮汕文化

杨嘉琳120501241何嘉雯1205012235

张惠云1205012236杨丽1205012103

B12工本6班-旅游与酒店管理

【概述】

古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汕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汕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汕文化”,并给它以如下界定:

首先,潮汕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潮汕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广东省的最东端,与福建省毗邻,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地形大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绵延起伏,东南瀚海连天,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其次,潮汕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它们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它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在这些文化特质中,语言是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一种。因而,我们把潮汕文化理解为,由讲潮汕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其三,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在自成体系之后,由于潮汕人的迁徙,潮汕文化向海外传播,同时吸收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断发展。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清中叶著称一时的广帮商人,主要由广州帮和潮州帮商人组成,潮商在国内的东南沿海及江南一带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国、新加坡一带颇有势力。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汕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化潜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即潮汕话,又称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戏剧音乐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州音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三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笛套音乐;以潮州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州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1957年潮州音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由此可见,潮州音乐已被视为稀世奇珍。潮汕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流行于潮汕一带的英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据说它起源于明代中期,是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形式分有“前棚”和“后棚”之分,现已大多简化只有前棚表演,表演时画着梁山好汉脸谱的演员手持双棒或圆鼓起舞,气势粗犷雄壮。编辑本段潮汕工艺

潮州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专访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潮州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在应用上则大致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陈设等四类。在潮州,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誉称。

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现,明、清两代更趋成熟。《潮州府志》云:“潮州妇女多勤纺织”,“织任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清末,潮州还出现过二十四名“绣花状元”,并赴南京参加全国刺绣比赛。潮绣讲究构图均称,色彩浓烈,富丽堂皇,其品种大致可分为日用品、欣赏品和剧服三种,形式有绒绣、纱绣、金银线绣、珠绣四大类。针法千变万化,主要有“过桥”、“銮乾”、“历艮”、“二针锁”、“三针锁”、“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针”、“乱针”、“点绣”等六十多种。潮绣因其瑰丽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深受青睐。

此外,还有巧夺天工的潮州抽纱,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灯,潮州剪纸,潮州银饰,潮州陶瓷,潮州嵌瓷,潮州石雕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潮汕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从平面上可分为方案和楼寨,从外围方式上可分为围墙和围楼。在潮阳,这种集居式住宅称为“图库”。海滨贫民旧时所居多为涂(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织成墙体的茅屋。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至迟在北宋已开始烧制贝壳灰,以贝灰为主体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为盛行,不仅应用于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应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仅应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

潮汕土楼主要分布于饶平县和潮州市凤凰山区及其余脉,如潮安县铁铺镇平原地区。

潮汕人文

潮汕善堂是最具潮汕人文色彩的代表,它是一种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的慈善机构。在这种善堂文化的熏陶下,潮人多乐于做慈善事业。

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繁多,且保留着很多中原传统文化,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盐灶拖神等等习俗。潮汕饮食

潮州菜源于潮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潮州菜可追溯到汉。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 “……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

潮汕小吃,品种繁多,香味可口,让人尝试以后绝对想再尝。信手拈来就有西天巷蚝烙、贡咕鹅肉、老姐猪脚饭、老妈宫粽球、朥糕,以及各类粿品、甜品。牛肉丸。潮汕濒临太平洋,海产资源丰富,为汕头港一带流行,制作鱼丸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鱼丸的制作,潮汕民间传说始于公元前三四百的楚国,那时的平王喜欢食鱼,一日无鱼便食不甘味。不过这位楚平王平日骄横惯了,性格残暴,谁也惹不得他,否则生命难保。可笑的是他吃鱼时,如果不小心让鱼骨鱼刺给哽了喉,他从不责埋自己粗心,而总是怪罪厨师,把他杀掉,这可就太难办,太难侍候了。有一天,御厨由一位新来的厨子主理,他家上有老母下有幼子,很为自己的性命忱忧。经过苦思,他想出了一个妙法:“大王要食的不就是鱼肉而不是鱼刺鱼骨嘛?干脆先想法把鱼肉和鱼刺鱼骨分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净肉加上配料煮熟以新菜肴的名义供上去,即使得不到大王的首肯,起码也保住了自己的头颅,他就按这法子做了。据说,这就是鱼丸最初时的雏形。后来,因为这种新颖别致的吃鱼方法得到楚平王的赞许和赏赐,它也就传出了宫墙外,传到了南方,传到了潮汕,经过本地厨师的花样翻新,它富有潮汕特色,赢得四方宾客喷啧称赞。

潮州打冷,主要是各类卤水,腌制河鲜等具有潮州饮食特色的冷菜。

潮州功夫茶,中国的茶道。

潮汕工夫茶。工夫茶是潮汕地区极富地方色彩的茶道文化,它历史悠久,植根于千家万户,几乎可以说,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人冲泡工夫茶,它在冲法上,不论是器具、用水、程序、饮法,都极具潮汕地方风味,我们甚至可以说,工夫茶是潮人的代表特征。首先,我们从潮汕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潮州菜和工夫茶都是极带潮汕地方特色的文化,且一“饮”一“食”,又同属潮汕饮食文化。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潮汕饮食文化的形式便互相靠拢,借以更突出其地方色彩和特色;其次是工夫茶在潮汕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凡亲朋好友聚会,接待客人都要用工夫茶相待,而潮菜筵席同样是一种社交形式或亲朋好友聚会的形式,因而同样要用上工夫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工夫茶的最突出特点是量少而茶水浓醇,茶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但喝下去却满口茶香,回味无穷,因而这种茶道形式,便十分适合筵席间饮用。潮州菜席间上工夫茶,确实给潮州菜增色不少,既增添潮菜地方色彩,又符合人们的饮食规律,当人们吃完一道浓郁的菜肴后,喝上一小杯工夫茶,既解肥腻,又清除口腔中的杂味,以便能更好地品尝下一道菜肴的美味,因而使人们在进食的过程中,变得有韵律和节奏。在潮菜筵席中,上工夫茶的程序一般是当客人入座后,便要上第一道工夫茶,以后席间穿插上2~3次,且最好上在较肥腻的菜肴之后,当筵席结束时,又要上最后一道工夫茶。

牛肉丸。潮汕濒临太平洋,海产资源丰富,为汕头港一带流行,制作鱼丸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鱼丸的制作,潮汕民间传说始于公元前三四百的楚国,那时的平王喜欢食鱼,一日无鱼便食不甘味。不过这位楚平王平日骄横惯了,性格残暴,谁也惹不得他,否则生命难保。可笑的是他吃鱼时,如果不小心让鱼骨鱼刺给哽了喉,他从不责埋自己粗心,而总是怪罪厨师,把他杀掉,这可就太难办,太难侍候了。有一天,御厨由一位新来的厨子主理,他家上有老母下有幼子,很为自己的性命忱忧。经过苦思,他想出了一个妙法:“大王要食的不就是鱼肉而不是鱼刺鱼骨嘛?干脆先想法把鱼肉和鱼刺鱼骨分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净肉加上配料煮熟以新菜肴的名义供上去,即使得不到大王的首肯,起码也保住了自己的头颅,他就按这法子做了。据说,这就是鱼丸最初时的雏形。后来,因为这种新颖别致的吃鱼方法得到楚平王的赞许和赏赐,它也就传出了宫墙外,传到了南方,传到了潮汕,经过本地厨师的花样翻新,它富有潮汕特色,赢得四方宾客喷啧称赞。

粿文化,糜文化,也是潮汕饮食的一大特色。潮汕赋

潮汕赋

借五岳浩气,纳昆仑龙恩。抱神龟玉柱,揽日月辰星。晒天地万物,威镇①潮汕矣。

粤闽之交,襟海背山。美丽富饶,无欲有容。夏无醒者,冬绝严寒。史载潮土,五千余年。秦汉以降,各族和睦。山风海涛,涤荡心胸。共历沧桑,柔中寓刚。

刻苦耐劳,谦恭和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江河行地,日月经天。涛声依旧,潮人永存。卓越贡献,举世闻名。薪尽火传,历久弥许。兼告开放,源远流长。

尤睹潮史,源于两晋。时郡立揭,福享流域。西辖粤惠,东连闽浦。北跨兴梅,南据海涯。天地之间,生灵万物。各茁奇葩,无不攀天。为添意如,浦惠两地。

另立郡卫。重溯海阳。唐宋贤俊,岭南丽珠。韩公文道,永铭潮汕。璀璨文化,独树一帜。风流人物,萌芽千秋。八俊七贤②,功勋无量。

绣山丽水,环绕三江。两寺相映,玄山开元③。鸿雁群集,海碧蓝天。令其天意,府居潮安。地灵人杰,盛水洞天。大明大德,清月清风④。时冠二林,文武状元⑤。

今朝盛世,天地和谐。巍巍新都,四市九县。土沃园博,瀚林之乡。江山如画,海纳百川。宏港明珠,独占鳌头。春秋彭湃,民众夸赞。林君子丰,时振英港。

许氏涤新,经书立传。庄翁世平,德高望重。泰斗宗熙,谱写史章。陶朱嘉诚,楷模一鉴。高贤林立,胜举难书。俊彦贤达,漫笔延闻。

潮人当今,千千万万。根扎广宇,四海和颜。五洲共济,百业辉煌。尤以商贾,驰名宇环。大鹏展翅,龙凤高翔。亿万裔孙,旭日朝阳。金黎鼎盛,奇花异树。

目目芳菲,无一不妍。古今美德,团聚骨肉。风呈水起,诚信相传。故曰“三江水汇脉相连,傲骨花开四海妍。八俊七贤今再现,潮人商贾遍大千”。

美哉、美哉!。厚德 载 物,潮汕潮人也

丁亥春月华仙人陈少慈写于泰龙斋

第四篇:田野调查

上大学前就听一些同学讲大学后会有很多的实践机会,它不像高中一样只是在背书。上大学后一个学期,我发现自己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实践。而在第二个学期开始,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实践,内容就是去做一个社区调查。

其实一开始自己接到这样一个任务,真的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自己也是刚刚开始学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嘛,更何况自己一个实践都没有做个,经验方面就更不用讲啦。

在知道要做社区调查后,我们很快也找好了人并组成了以马凯旋同学为组长的团队。在组团后,我们也就开始讨论定课题的事情,那时的我也是没有什么方向的,我认为一个社区有太多方面的东西调查了,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行调查。在听过我们小组同学的讨论后,我们基本定了调查的方向是教育方面的。在和老师讨论后,老师认为我们的课题太大了,不好做。于是我们又开始讨论课题的事情了。我们组中有一个回族的同学,他很想对北京的回族的文化方面做一个调查,于是,我们把课题更细的定到了家庭教育对回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方面。有了课题,我们接下来就要定调查的地点了。我们的组长之前寒假在北京薛营回族村做过支教,所以她建议我们去那里。而我们在认为那地方太偏远,不方便调查后,我和组内的成员又上网找了一个在朝阳区的常营回族村,考虑到这离我们学校比较近,于是我们就初定调查地点在那了。在没有对常营回族村有太大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小组成员做了一次初探,但我们去到常营后才发现这里已经发展成一个城市的小区了,对原来农村面貌的保存已经不在了。所以我们也就一致认为这个调查地点对我们的课题不好做。于是我们又把调查地点放回了薛营回族村。从课题的选定和调查地点的选定中,我知道了原来定一个研究课题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经过很多的讨论;查找资料等才能定出一个好的课题来。在找调查地点时,我也知道要先对选定的调查地点最好要有一个初探,看看那个地点是否符合自己定的课题,是否让自己的课题更好的展开等。

在完成课题后,我们也开始分工写开题报告了。我们小组每个人都负责开题报告的一部分,当然分工也是组长来的了。在组长的分配下,我负责的是开题报告的课题研究的局限性和创造点的撰写工作。在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也是头脑一片空白啊,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于是我就翻阅正在学习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和上网找相关的资料,但经过多次的查找后,我还是没有找到好的资料,于是,我就根据自己的观点开始写了,第一次嘛,当然格式什么的都不知道,后来在交给我们组长后,她帮我修改了很多的东西,真是很佩服我们的组长的。在之后,我们再一次聚集讨论的时候,组长拿出了我们的开题报告还有两份的访谈提纲,我一看到也就纳闷了,因为之前组长也没有跟我们说要做访谈提纲的事情。原来这些都是组长一个人在做啊。我再次佩服我们的组长,她的确有很好的领队能力啊。在那时我才发现,做一个领队也是不简单的,他要承担比组员更多的工作。在队长中,我学会了很多事情,真想下次有机会自己也当一下领队,锻炼一下自己也是件好事。

当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小组也对薛营回族村做了一次初探,尽管之前我们的领队来过,但这样的程序也是必要的嘛。在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也终于来到了薛营回族村,当来到村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很干,比北京的城区干很多,会让我这种南方人受不了。之后,我们来到了村委会,本来是打算找一个我们的一个师兄找点有关本村的资料的,因为他在这做村官嘛。但是很可惜他不在。于是我们就和村委会传达室的大爷做了一个访谈。这个访谈主要是我们组长来做的,而我当然也就是在一旁做笔记和学习学习啦。

在组长对大爷做访谈的过程中,我学会很多有关访谈方面的知识,例如怎样去控制问题,怎样去追问问题等等。其实访谈也并不是我们平时的纯聊天啊。在对大爷做完访谈后,我们在村子了走了一下,对村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初探回来后,我们就分工做整理,最有意思的是我分到了整理当地清真寺旧碑文的工作,在一开始时,我看那个碑文图片上面的字就不是很清楚,而且那些都是繁体字。在苦看了很久后,我还是没能把全部的字翻译出来。好在我略懂一些ps技术,把图片整了一下,那些字也就清楚多了。接下来就是翻译工作,还好,自己平时在家看的大都是香港的电视台,对繁体字有一点的认识,翻译这方面也就很快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断句了,我自己的的古文能力很有限,只能大致的断了一下。好在我想起了一个历史学基地班的同学,于是找了她帮忙,谢天谢地啊!真是感激那位同学,帮了我一个大忙啊。

第五篇:媒介素养调查问卷

关于当代大学师范生媒介素养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正在为我的毕业论文做一项研究,衷心地希望您能给予协助。本调查旨在了解您对媒介素养的看法。您所提供的真实情况和宝贵意见,对于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感受回答,帮助我完成本项研究。我保证对您的信息严格保密。衷心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

你的资料:A、性别男()女()B、年级 1()2()3()4()

C、专业文()理工()D、来自 城镇()农村()

1、您平时接触的媒介种类和平均每天使用的时间(请给接触过的媒介勾出时间)1小时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

A、网络()()()()

B、报刊()()()()

C、电视()()()()

D、广播()()()()

E、手机()()()()

2、以上您最喜欢的一种媒介是()

A、网络B、报刊C、电视D、广播E、手机

3、您每月在媒介上的消费()

A、30元以下B、30~50元C、50~100元D、100元以上

4、您经常在哪上网()

A、机房B、寝室C、网吧D、家里

5、您是怎样学会上网的()

A、自学B、朋友亲戚教的 C、中学老师教的 D、大学老师教的 E、上培训班

6、你接触各种媒介的动机是()(可多选)

A、与人交流B、获取新闻C、休闲娱乐D、消磨时间E、学习需要

7、您感兴趣的媒体内容是()(可多选)

A、新闻B、招聘就业信息C、专业知识D、影视娱乐E、生活咨询

8、您对各种媒介传达给您的信息怀疑吗()

A经常怀疑B、偶尔怀疑C、不怀疑D、不确定

9、您觉得利用媒介能否解决现实问题()

A、可以B、不一定C、不可以D、不知道

10、对所获得的媒介内容能否进行主动的选择()

A、可以B、有时可以C、不可以D、不知道

11、你会()(可多选)

A、文献检索B、课件制作C、网页制作D、photoshopE、视频拍摄与编辑(DV)

12、您在哪些媒体上发布过信息()(可多选)

A、广播 B、电视 C、报纸 D、书刊杂志E、网络 F、手机

13、您认为媒介对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如何()

A、非常有影响B、有影响C、没什么影响D、一点影响也没有

14、能否对媒介的传播内容或方式作出评价()

A、可以B、有时可以C、不可以D、不知道

下载媒介研究田野调查调查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媒介研究田野调查调查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田野调查法

    目 录 1田野调查法 1.1 概念 1.2 工作程序 1.3 注意事项 2工作程序具体描述 2.1 准备阶段 2.2 开始阶段 2.3 调查阶段 1田野调查法 概念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

    田野调查操作手册

    田野调查操作手册 来源: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作者: 蒋立松 第一部分 田野调查概述 一、什么是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又称为田野工作,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 一、 什么是田野作业  田野作业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进入特定的文化群体中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人解释为“实地调查”、“实地工作”、“实地研究”。......

    民俗学田野调查格式。

     田野报告撰写准则 一、田野调查报告题目 特定地点、特定主题  如:当代乌鲁木齐回族节日习俗 福建东山歌册调查 南音与泉州民众生活 云南大理白族火把节调查 1. 调查地点历......

    高中生媒介素养调查论文(最终定稿)

    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为15—18岁的高中在校学生,其中男生人数为121人,占总人数的47%;女生人数为136人,占总人数的53%。男女人数比例基本持平。在学生生源地方面,江苏省......

    受众媒介素养调查实践

    受众媒介素养调查实践 一、 甘肃某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二、 兰州市榆中农村受众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三、 榆中县中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四、 兰州市民媒介素养调查研......

    民族学田野调查复习

    田野调查复习民族中心主义:指人们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理解其他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来理解和判断其他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

    田野调查问卷调查设计

    附件一 一、预期工作进度 2012年7月: 前期问卷,设备和出行物资的准备。(500份问卷) 2012年8-9月: 实地田野调查,资料收集,问卷发放并进行相关信息汇总。 2012年10-12月: 对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