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读书笔记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我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问题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今天我将这篇讲话认真读了一下,深受感悟。
这篇讲话深刻揭露和分析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根源,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标志着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和理论纲领的基本形
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国务院负责人人选的调整
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改革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
四、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五、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具体重大改革
第一部分先讲到“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就这点,我看到邓小平他老人
家分析的比较具体的,感触颇深。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我想这个权力的问题就是因为集中在高官权贵的手上,老百姓更谈上不“权”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再一个,对政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大的。“兼职、副职不宜过多。简单些,也容易加重人民的负担。“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我想也是从封建王朝和民国时期吸取的经验,可以这么说,封建时代,权力集中于达官贵族,不管是官员也好,皇族也好,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为老百姓是应该为他们付出的。邓小平他老人家这样说,给我们中国人民来说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显示了社会主义另一优点,权力是人民的、是集体的。“从长远利益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说明白点,大家读过历史的,即使不深入的,偶也见过历代王朝,一个皇帝,自己坐到老死,然后又儿子继承,这样的制度也涉及到皇权贵族,可能来说也是这样的,这也是封建王朝走向末落的原因之一吧。“长远”这个时间可能说是无限的,社会关系也是复杂的,但是必须这样制定,只能这样,如邓小平他老人家所说的,才能涌现了年轻有为的干部队伍,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的发展,也能让那些年轻有用的人发挥他们的能力。这一点的提出呀,竞争是激烈的,也不像当坐高享受那么容易了。
第二部分中讲到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及其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主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经济上,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
(三)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第三部分讲到改革党和国家的一些具体制度。应为在当时的制度中,有不少的制度都有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其中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生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第四部分讲到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毕竟中国经历了这么久的封建社会,许多封建思想在人民的思想里扎根,这很妨碍现代社会的发展,公
民的权利意识淡薄,不懂得维权等。
第五部分具体讲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改革。分时段的具体执行,这样
有利于党的发展,保证党的优越性。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真正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在它的指引下,我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全面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总结了官僚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完整准确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体制根源,找到了可行路径;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体制原因。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文献指导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逐步清晰,改革方案逐步细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机构和章程等及时出台;通过设立并在适当时机撤销顾问委员会顺利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三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运用唯物史观深刻剖析了现存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改革的价值取向——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剖析了制度与权力的辩证关系;剖析了我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文化根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在本文中,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深刻地阐明了我国进行党和国
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迫切性、目的、基本内容以及应采取的
根本性措施和方法。
首先,邓小平同志阐明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和方向,指出,为了适应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
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对
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继续进行改革。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了充分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
个方面的要求: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
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障全体
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和各项企业事
业的权力;组织上造就大量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具
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党和国家的各
种制度究竟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
来检验。其次,邓小平同志深刻揭示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
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强调要着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问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党和国家现行的一
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
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
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就要严重的脱离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
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
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同志还明确地
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
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
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
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
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
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因此,只有对现行制度中的弊
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才能逐步克
服它。
再次,邓小平同志提出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
想影响的任务,指出,上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种种弊
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过去我们对肃清思想政治
方面的封建残余影响的重要性估计不■,现在应该明确
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
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肃清封建主义残余
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
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
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在思想政治方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同时,决不能
丝毫放松和忽视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
判,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最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和
方法。这些根本性措施是:改革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
数人的领导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政不分,以党
代政的制度,建立和实行党政分工制;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的管理制
度;改革我国领导制度忽视法制的制度,健全保障人民民
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改革机构臃肿的领导体制,精简机
构;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和人事制度,实现干部的革
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他还强调指出,改革党和
国家领导制度的正确方法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当前,只有不断地
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
导,乃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点。邓小平同志的这篇文章,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
领性文献,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本
文中提出的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这些论述,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对我们当前探
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读后感OK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它前所末有地表达了一个无私的共产党人对于专制制度的批判态度,展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的无比勇气和魄力,显示了一个实干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品质,闪耀着巨人睿智的思想光辉。26年过去了,这篇讲话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今日重读,并结合这些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十六大作出的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部署来思考,无疑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一、高瞻远瞩,阐明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首先指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他说,“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这几句话既指出了改革的目的,也阐明了改革的原因,同时也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党和国家现行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是改革的内在原因,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对于官僚主义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了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对于这些现象,邓小平同志用了24个短句,语气急促,态度严肃;同时,他还指出了它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它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我们目前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官僚主义的另一个病根是,我们的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以至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这种对官僚主义切中要害的分析,这在以前的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中是很少见的。目前这些问题并没解决好,我们的机构改革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现在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都重视了权力与责任的规范,但怎样将这些责任落到实处,是我们目前所必须重视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对于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同志在文中指出:“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作为身处中央权力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对权力问题的清醒认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光明磊落、博大无私的胸襟和胆识。
对于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他还透彻地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他认为:“这种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我们历史上多次过分强调党的集中统一,过分强调反对分散主义、闹独立性,很少强调必要的分权和自主权,很少反对个人过分集权。”特别是他继续指出:“过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过几次权,但每次都没有涉及到党同政府、经济组织、群众团体等等之间如何划分职权范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长期没有足够的认识,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说明在当时,邓小平同志已经意识到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必须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机关之间、与其他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可惜他的这个思想也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权力过分集中、以党代政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党与国家机关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依然没能理顺。无论大事小事都由党委出面,不能很好地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种经济文化组织的作用,领导成了管理,执政成了代政。因此,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
对于家长制作风,邓小平同志指出,它“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以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他们的权限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总之,不彻底消灭这种家长制作风,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内民主,什么社会主义民主。”
事实证明,目前依然存在的家长制作风,使得领导者个人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个人的绝对权力,使党和国家的权力缺乏监督,在决策制定上缺乏制约,使党失去了接受各方面监督的机会,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严重损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当前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更应该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对于干部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提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
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针对性。所以邓小平同志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我们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深入调查研究,集中正确意见,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地、有步骤地继续进行改革。”
二、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制度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思考“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后指出,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邓小平同志继续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要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中表现出来。”
邓小平同志的以上论述,充分说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了在党和国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中,必须建立和健全制度。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就是要推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但民主没有法制作保证,民主就只能是一种空想,或者演变为社会**。法制也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没有民主的法制,只能走向专制或者以法律名义而实行的人治。今天,十六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强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坚持依法执政,来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实际上也是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担负历史重任,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邓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五个方面的重大改革进行了部署。这些改革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已经完成,有些正在进行,有些还远没有达到邓小平同志当时的设想和希望。因此,他提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制度,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执政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又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走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比如,新时期将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更复杂的矛盾出现,我们党有没有很高的执政水平去妥善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在制定政策时,能不能做到兼顾和平衡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要求?由于50多年的长期执政,我们党的一部分成员会不会产生共产党必然执政、永远执政的思想,而放松了各方面的努力,看不到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有更强的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要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党同志要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永远作为执政党带领人民建设好我们伟大的国家,实现民族腾飞和国家的兴旺。
重读邓小平同志《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领会他对我们寄予的深切希望,感到责任重大。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最后说:“这个任务,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不能全部完成,但是,至少我们有责任为它的完成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我相信,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沿着他的指引,思考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和艰巨的历史重任,把他未完成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三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读书笔记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读书笔记
一 关于国务院负责人人选的调整的考虑
1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
2是兼职、副职不宜过多。
3是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
4是从长远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
二 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要求
三个方面的要求:(1)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健全革命法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击一切敌对力量和犯罪活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三 党和国家现行具体制度中的弊端
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1官僚主义现象,2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3家长制现象,4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5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
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以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
四 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
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
1要划清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界限,决不允许借反封建主义之名来反社会主义,2 也要划清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同封建性糟粕的界限。
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这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五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正在考虑逐步进行的还有如下重大改革 第一,中央将向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
第二,中央已经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在考虑再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名称
还可以再考虑),连同中央委员会,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明确规定各自的任务和权限。
第三,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
第四,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经过试点,逐步推广、分别实行工厂管理委员会、公司董事会、经济联合体的联合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
第五,各企业事业单位普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
第六,各级党委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第四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读书笔记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我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问题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今天我将这篇讲话认真读了一下,深受感悟。
这篇讲话深刻揭露和分析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根源,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标志着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和理论纲领的基本形
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国务院负责人人选的调整
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改革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
四、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五、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具体重大改革
第一部分先讲到“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就这点,我看到邓小平他老人 家分析的比较具体的,感触颇深。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我想这个权力的问题就是因为集中在高官权贵的手上,老百姓更谈上不“权”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再一个,对政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大的。“兼职、副职不宜过多。简单些,也容易加重人民的负担。“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我想也是从封建王朝和民国时期吸取的经验,可以这么说,封建时代,权力集中于达官贵族,不管是官员也好,皇族也好,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为老百姓是应该为他们付出的。邓小平他老人家这样说,给我们中国人民来说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显示了社会主义另一优点,权力是人民的、是集体的。“从长远利益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说明白点,大家读过历史的,即使不深入的,偶也见过历代王朝,一个皇帝,自己坐到老死,然后又儿子继承,这样的制度也涉及到皇权贵族,可能来说也是这样的,这也是封建王朝走向末落的原因之一吧。“长远”这个时间可能说是无限的,社会关系也是复杂的,但是必须这样制定,只能这样,如邓小平他老人家所说的,才能涌现了年轻有为的干部队伍,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的发展,也能让那些年轻有用的人发挥他们的能力。这一点的提出呀,竞争是激烈的,也不像当坐高享受那么容易了。
第二部分中讲到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及其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主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经济上,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
(三)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第三部分讲到改革党和国家的一些具体制度。应为在当时的制度中,有不少的制度都有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其中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生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
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第四部分讲到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毕竟中国经历了这么久的封建社会,许多封建思想在人民的思想里扎根,这很妨碍现代社会的发展,公
民的权利意识淡薄,不懂得维权等。
第五部分具体讲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改革。分时段的具体执行,这样
有利于党的发展,保证党的优越性。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真正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在它的指引下,我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全面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总结了官僚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完整准确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体制根源,找到了可行路径;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体制原因。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文献指导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逐步清晰,改革方案逐步细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机构和章程等及时出台;通过设立并在适当时机撤销顾问委员会顺利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三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运用唯物史观深刻剖析了现存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改革的价值取向——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剖
析了制度与权力的辩证关系;剖析了我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文化根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在本文中,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深刻地阐明了我国进行党和国
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迫切性、目的、基本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和方法。
首先,邓小平同志阐明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和方向,指出,为了适应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
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对
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继续进行改革。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了充分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
个方面的要求: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
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障全体
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和各项企业事
业的权力;组织上造就大量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具
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党和国家的各
种制度究竟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
来检验。
其次,邓小平同志深刻揭示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
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强调要着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问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党和国家现行的一
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就要严重的脱离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同志还明确地
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
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因此,只有对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才能逐步克
服它。
再次,邓小平同志提出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
想影响的任务,指出,上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过去我们对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残余影响的重要性估计不■,现在应该明确
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
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在思想政治方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同时,决不能
丝毫放松和忽视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
判,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最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和
方法。这些根本性措施是:改革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的领导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制度,建立和实行党政分工制;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的管理制
度;改革我国领导制度忽视法制的制度,健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改革机构臃肿的领导体制,精简机
构;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和人事制度,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他还强调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正确方法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当前,只有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
导,乃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点。
邓小平同志的这篇文章,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本文中提出的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这些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对我们当前探
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读书笔记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尖锐地揭露和分析了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因而,这篇讲话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这篇讲话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国务院领导成员的调整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第一步。第二部分,主要讲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讲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制度存在的弊端。第四部分,主要讲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问题。第五部分,主要讲近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大措施和原则方法
在本文中,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深刻地阐明了我国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迫切性、目的、基本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和方法。26 年过去了,这篇讲话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一、高瞻远瞩,阐明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在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一文中首先指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 必要性。邓小平同志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在今 天仍然具有现实针对性。所以邓小平同志说: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 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我们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深入调查研究,集中正确意见,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地、有步骤地继续进行改革。”
二、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制度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思考“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后指出,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 从制度上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今天,十 六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强调党的领导主要是 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坚持依法执政,来实施党对国 家和社会的领导,实际上也是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担负历史重任,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邓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五个方面的重大改革进行了部署。这 些改革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已经完成,有些正在进行,有些还远没有达到邓小平同志当时 的设想和希望。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最后说:“这个任务,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不能全部完成,但是,至少我们有责任为它的完成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我相信,这一点是可 以做到的。”沿着他的指引,思考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担负起这一伟大 的历史使命和艰巨的历史重任,把他未完成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