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拉美美术发展的特点

时间:2019-05-13 23:4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世纪拉美美术发展的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世纪拉美美术发展的特点》。

第一篇:20世纪拉美美术发展的特点

20世纪拉美美术发展的特点

李建群

2012-10-30 18:06:54 来源:《美术观察》2001-12期

迄今为止,拉丁美洲艺术在欧洲和北美的批评家眼中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中肯的评价,而被视为西欧大陆和美国主流艺术的分支和模仿。同时,它也被当作一个拙劣的杂交品种而受到排斥。这种偏见一方面是出于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拉美国家现今仍然都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事实上,正如现代拉美文学的成就惊人一样,拉美美术在20世纪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在世界艺坛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而这种独特的成就首先就是因为它具有多种文化和人种的混合交融形成的。

拉丁美洲从16世纪以来就一直是多人种和文化的聚居地区,而且种族和文化的混杂和融合情况十分复杂。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白人征服者便很快向美洲移民,并随之与地印第安人混合,产生了下一代的新西班牙人。第一个进入墨西哥的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娶了他的印第安向导和翻译玛琳齐为妻,并生儿育女。殖民时期,犹太商人进入美洲经商,并与当地人结合。殖民时期的奴隶制,带来了大量的非洲黑奴。而这些奴隶又很快与白人、印第安人混合。在太平洋沿岸地区,陆续有大批中国人与菲律宾人涌入。而在20世纪中期,日本移民大量进入巴西,使圣保罗成为一个日本人占多数的城市。

这种多人种的聚居,使美洲成为欧、亚、非人种和文化的杂交地区。这种文化的聚集、混合,也曾产生过剧烈的冲突和碰撞。但经过几百年来的交融,终于形成了今天的拉美现代文化。这种多品种文化的融合构成了拉美艺术的特点和魅力所在,成为它内在的强壮活力、原始性和令人吃惊的恒久创造性的根源。这一事实已经越来越被当代评论家所意识到。

拉美视觉艺术的发展与拉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联系密切,甚至超过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一点是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的。

本世纪以来,拉美政治局势处于动荡多变的状态,政变频繁,战事常起。而这种多变的政治和被削弱的统治局面又使得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有了更重要的地位:因为政治结构常常不能维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拉美的观众便不断从文学艺术中寻找相对恒常的真理。这种状态使作家和艺术家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超过了政治领袖。他们成为民族精神的代表,在公众心目中享有相当高的威望。比如墨西哥壁画大师迭戈.里维拉在拉美的社会地位远远超过毕加索在欧洲的威望。

拉美人对艺术家的重视使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在艺术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和反映社会和生活,在艺术创作中集中体现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所以,拉美艺术家又往往被当作是拉美意识的代言人。

提到20世纪拉美艺术就不能不涉及“土著主义”(indigenismo)问题。土著主义又译作“乡土主义”,它滥殇于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再发现”和“再评价”,以及在文学和视觉艺术中采用印第安主题。它起源于欧洲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对“原始”文化的回归思想,而当它被引进到拉美之后,则成为促进拉美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寻根意识的重要途径。

土著主义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和政治运动开始于1900年。这一年,乌拉圭记者何塞.恩里基.罗多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比较了两个社会的框架:一个是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如美国;一个是牺牲物质的精神型的,如古希腊。他将这种比较扩及到民族,扩展到前哥伦比亚时期的纯朴的印第安文明,将之与殖民主义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比。他的文章在拉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墨西哥首任教育部长巴斯孔塞罗读到了罗多的文章,受其影响,他赞助了里维拉等壁画家,成为墨西哥壁画运动的真正创始人。所以土著主义运动可以说是壁画运动的成因之一。

但是,严格地说土著主义主要是一种文学而非艺术。它最主要的表现是在秘鲁与危地马拉。这两个地区就像墨西哥一样,是前哥伦比亚文明的主要所在地。秘鲁的土著主义思想家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基发表了“关于秘鲁现实的七篇释文”。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逝去的印加帝国为新的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一个原型,印第安农民是进行革命的主力。

在危地马拉,土著主义的主要倡导者是最伟大的拉美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他创作了著名的《玉米人》(1949),主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发展之间的冲突。作者对玛雅神话的描写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土著主义不仅仅包括对前哥伦比亚印第安传统的继承和肯定,也包括对殖民时期的拉美当地文化的继承。如在印第安文明基础比较薄弱的阿根廷产生了白人牧人英雄传说,如19世纪的土著诗歌《马丁费罗》(作者何塞.赫尔南德斯Jose.Hernandes)歌颂了广阔的阿根廷草原,令人怀念的印第安人自由的生活。马丁费罗是一个像北美西部牛仔似的人物,他为浪漫的印第安部落勇敢战斗,成为有名的勇士。因此他成为传统的土著文化的象征性人物。

土著主义对拉美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促使艺术家将他们的创作植根于本土文化传统,放弃对西欧艺术流派的亦步亦趋,到古代土著文化中寻找自己的根和创作的灵感源泉。由于寻根意识的加强,现代的拉美艺术才得以摆脱殖民时期的拙劣模仿西班牙艺术的轨迹,而形成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果说,现代拉美艺术与印第安传统的关系构成了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另外一个与之相对的内容则是它与欧洲现代主义的关系。这一关系在拉美国家常常被看作是一种“解放”,一种反权威运动。拉美各国对欧洲现代主义的态度却显示出某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在立足于复兴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点上,他们反对现代主义的引进;另一方面,在向传统的学院派创作观念挑战时,他们又欢迎现代主义的冲击。

显然,现代主义仍然是来自欧洲的影响而非拉美的发明。但也有少数拉美艺术家活跃于欧洲画坛,对现代派艺术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如智利的比森特.维多夫罗(Vecente Huidobro)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艺术活动对现代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在拉美,现代主义的开始应该是本世纪20年代。如1922年在圣保罗举办的“现代艺术周”;1924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创建艺术与文学刊物《马丁费罗》;1927年,画家维克多.马努埃尔(Victor Manuel)领导的反抗圣阿列汉德罗的古巴学院的运动等。其中大多数活动都强调加强文学与视觉艺术的的结合对拉美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它防止了艺术世界的封闭,也促使艺术家直接关注社会与政治问题。文学与艺术的联盟在20到30年代的拉美艺坛十分普遍。在墨西哥成立了“文学家、建筑师、画家、雕塑家同盟”这一社会组织,它为墨西哥壁画运动聚集了大批青年艺术家,为壁画运动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壁画运动多少与旅居欧洲的拉美画家追随的超现实主义背道而驰,但这种对立并非势不两立。1938年,欧洲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布列顿(Andre Breton)到墨西哥。他在看了一些墨西哥画家的作品之后,兴奋不已地宣称墨西哥是“天然的超现实主义”的国家。1940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超现实主义展览中,展出了里维拉和他的妻子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的作品。尽管他们完全否认与超现实主义的关系,这一展览说明:在20世纪的拉美艺术中存在着两个主要趋向,即来自欧洲的超现实主义和壁画运动所倡导的土著主义。而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因素有时也可能在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中共存。

当然,拉美艺术家与欧洲现代主义的关系远不止是一两个流派。几乎所有的欧洲主流艺术运动,从印象主义到象征主义在拉美都有类似的反映,其中特别是构成主义和表现主义。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在拉美艺术的发展中有相当普遍的影响。乌拉圭画家托雷斯-加西亚(Joaquin Torres-Garcia)是拉美构成主义的第一代艺术家。他旅居欧美40年,曾参加过许多国际性的构成派团体,并成为其中的中心人物。1943年,他回到祖国,在他的家乡蒙特维多创建构成主义艺术协会。1944年,他创办工作室,培养学生。构成主义在拉美的传播和发展与他的活动及其艺术创作分不开。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对拉美渗透更为深入,可能因为表现主义的精神与拉美民族性格有某种契合,以致很难在欧洲泊来风格与本土精神中划出分界线。表现主义画家拉萨尔.塞伽尔(Lazar Segall 1892-1957)是最早到达南美的欧洲现代主义者。他出生于俄国,就学于柏林和德累斯顿。1913年他抵达巴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回到欧洲。1923年,回到巴西定居。在圣保罗,他作为一个教师和表现主义的中心人物组织活动。他的作品影响了巴西几代艺术家。

几乎20世纪所有的拉美艺术作品都多少具有表现主义的特点,也可以说拉美艺术是“天然的表现主义”。如在墨西哥壁画运动三杰里维拉、奥罗斯科(JoseClemente Orozco)和西盖罗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的作品中也同样可以看到表现主义因素。也许用西方现代流派的尺度来衡量拉美艺术都不是很恰当的,拉美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或“表现主义”因素其实都不过是拉美民族性格中的某些特质与这些艺术现象的吻合。拉美艺术是有其自己的轨迹和个性的。

在两次大战期间,欧洲的古典风格对拉美曾经产生过影响。这一影响首先来自法国画家德朗(Andre Derain)。德朗在脱离了野兽主义之后,转而研究现代艺术于法国传统之间的关系。他开始注重科罗和库尔贝的艺术,并向当时的收藏家和艺术家呼吁:重新重视传统艺术。他的活动影响了巴西战时画家埃米利亚诺.迪.卡巴尔肯迪(Emiliano Di Cavalcanti)等人。其次是意大利艺术团体“20世纪”对阿根廷艺术家的影响。这个组织成立于1926年,以马里奥.西罗尼(Mario Sironi 1885-1961)为主。他们审慎地寻求回归自然,恢复传统的技法和主题,并探索了意大利过去的各种绘画技巧。他们对阿根廷20到30年代的一些主流画家的作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为阿根庭有大量的意大利移民,他们对古典艺术有一种亲切的怀旧感。受这一组织影响的阿根廷艺术家中就有意大利血统的利诺.斯普林柏格(Lino Spilimbergo 1896-1964)。

现代主义对拉美艺术的影响有其积极和进步的一面。在本世纪初,拉美艺术的形式和功能都是纯欧洲的。绘画是画布绘画,这是从西班牙人到来之后开始的传统方法。到19世纪末,教堂的宗教艺术几乎濒于死寂。艺术家只是为收藏家或博物馆展出以及官方的建筑作画,建筑也是如此。现代主义把拉美艺术家从实用需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创作更多的表现民族以及他们个人的精神世界。这一解放表现在雕塑中尤为突出,到50年代中期,拉美不再流行纪念性雕塑。在建筑中也出现了非实用性的杰作,如马萨斯.戈埃里兹(Mathias Goeritz 生于1915 年)1957年在墨西哥设计建造的“五塔”。

20世纪上半期的拉美艺术与欧洲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大型壁画的流行。墨西哥壁画运动席卷了整个拉丁美洲,甚至影响了美国,成为20世纪拉美艺术中最重要的事件。

壁画运动的一个主要倾向是回归本土文化的根基,重新研究前哥伦比亚时期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旅居欧洲的拉美画家在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壁画激励的同时,想到了要以壁画这种公共艺术形式振兴本民族的文化。他们在回国之后,从古代玛雅、阿兹特克人的艺术中吸取创作灵感,用几乎是无代价的奉献式的创作在墨西哥城和其它城市的公共场所装饰了大型的壁画。这种充满火一般激情与活力的创作是墨西哥壁画运动成为第一个受到国际关注的拉美艺术活动。

壁画运动的意义在于它在公众艺术中持久的生命力。在壁画运动中,公共艺术成为一个探索本土文化和民族的特点、表达政治思想的新角色。这是同时期的欧洲和美国现代艺术普遍忽略的。

过去的三十年中,在拉美、在国际现代主义后期,建立在形式与各种技术上的因素越来越重要。艺术家无视传统的绘画或雕塑使用材料的区别,也无视传统的美术与工艺的分类,而自由地采用任何材料进行创作。许多艺术作品不满足于三度空间,而要求具有环境的特点。

但是,在拉丁美洲,这些探索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影响。它促使艺术家努力回到迄今已退化的乡土或部落文化中存在的观念或技术中去。在现今的拉美,这种退化的文化与发达的都市文化并存。这种双重性的文化完全不同于同时期的欧美,使拉美艺术具有了独特的面貌。

当然,对乡土和部落文化的追寻也曾存在于欧洲现代主义的历史中,毕加索也曾被非洲面具和非洲工艺品所吸引。但对他们来说,这些古老而遥远的艺术的魅力在于它们具有迷人的异国情调和猎奇色彩,而它们原来的内容则完全无关紧要。

在拉美文化中,艺术家会真切地感觉到本土的人种或人类学与他本身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在拉美艺术中,现代的原始主义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它表现的不仅仅是异国情调或18世纪的原始主义,而是回到本土、回到孕育拉美民族的久远而深深的根。拉美文化的确是一个混血的产儿,但它不再是欧亚非和土著印第安文化拙劣的杂交,而是在长期的融合、融化、化合的基础上生成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崭新的拉美文化。它产生了文学中风靡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杰作,也产生了本世纪具有拉美特色的现代艺术,使拉美艺术逐渐跻身于国际艺坛,成为现代世界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书目:

1.LATIN AMERICAN ART OF THE 20TH CENTRAL

Edward Lucie-Smith

Thames and Hudson 1993

2.A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N ART AND ARCHITECTURE

Leopoldo Castedo

London 1969

3.LATIN AMERICAN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dited by Edward J.Sullivan Phaidon 1996

第二篇:中班美术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美术特点

中班幼儿不喜欢抽象的东西,教师要选择新颖的美术教材激发幼儿的兴趣;中班幼儿喜欢观看并模仿他人的绘画作品,教师要创造适宜的美术环境促使幼儿作品多样化;4-5岁的幼儿喜欢一种颜色涂到底,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让幼儿感觉色彩搭配;4-5岁的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无所顾忌的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要使用鼓励性的评价,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中班幼儿身体处在一个柔弱的、不完善的未成熟的阶段,充分挖掘和发展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的绘画潜力,能使幼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开发,也为幼儿能更好的接受幼儿园体、智、德、美各方面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班幼儿美术发展的特点:

1、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目的性较为明显,在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受空间知觉水平不高的制约,表现为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把握观察对象明显特征。能比较少量物体之间明显的差别,由零碎印象组成的符号发展为简单图像,能选择与物体明显相似的颜色。

2、创作的目的性明显增强,初步能从几个平行的维度去思考操作的符号,担仍缺乏条理并容易遗漏,不善于思考操作的步骤,操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3、手部肌肉动作从无法控制,逐步提高手指动作的力度。到了下学期:

1、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的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为较完整地观察客观事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把握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客观对象的基础上,更有兴趣地表现某些细节,有意记忆的发展使表象也逐渐增多而清晰起来,开始能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颜色,表现为对颜色极大的兴趣。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越来越的满足之后,发现任何颜色都好看,从而开始关注颜色之间的配合,使自己的画面色彩颜色。

2、虽然仍不善于思考步骤,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开始产生这样的意识,对一些步骤简单的内容开始思考,表现为开始从两三种材料上去思考使用的先后顺序,以及关注画面图像之间关系,创作的目的性明显增强。

3、手部肌肉动作的力度明显提高,能有意识地控制笔的走向,做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例如:用蜡笔在轮廓线内涂色,把颜色涂均匀。在控制力度上还有较大的困难,例如,使用毛笔时经常会将整个笔头都摁在纸上。

由于中班幼儿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因此开始画画时90%的幼儿不会拿笔,如何训练幼儿握笔方法与握笔兴趣,例如:出示一幅没有小草的花园挂图,提问幼儿没有草的花园好看吗?幼儿会回答“不好看”,那么我们就给这幅画画上小草好不好,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花的上面及周围画上许多小草。在画小草的过程中幼儿会用感觉去发现怎样握笔才舒服,怎样用力才能把小草画的很清楚一些,还可以利用给天空画上雨点等不同的内容来锻炼幼儿的握笔和运笔,以至达到好的效果。

在幼儿绘画的初级阶段,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色彩来绘画呢?五彩缤纷的颜色是最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并不是按照物体的固有颜色去画的,而是根据自己对色彩的爱好选择颜色。例如:有的幼儿把红太阳涂成黑色的,理由是:“我喜欢黑色”,什么物体必须用原有色,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幼儿知道太阳、月亮、海洋等这些物体的颜色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它们是大自然中固有的物体。但有时根据画面的内容需要也可以有所改变,例如某些“教育人类爱护生态环境”的宣传画,把大海画成了黑颜色,如果画面内容需要可以改变这些物体的固有颜色,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应该改的;而大自然中再生的物体可以用想象去用色,一个桌子一块手绢的颜色是可以千变万化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着其内部规律,如果将成人对色彩的感受和认识,强加于他们,那就违背了幼儿色彩感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必然影响人们对色彩感觉的正常发展,幼儿很难按照一个固有的物体涂色。

让幼儿用正确的颜色装饰画面,也就是为画涂色,起初幼儿不能把颜色涂在固定的范围之内,涂色的方向也就四面八方的,针对幼儿这一情况引导幼儿沿着物体生长的方向来进行涂色,小草是向上生长的,小篱笆是直立的,这些物体都应该运用竖涂的方法来完成,方形的物体可采用竖涂或是横涂,为圆形的物体涂色时应以圆为起点向外围扩展的方法来涂,这样可在人的感官上产生旋转的假象。让幼儿用涂色的力度来把握如近处的东西涂色时要用力一些,相比较远处的景物用力减弱,这样就产生了远近虚实的效果。

幼儿涂色的效果和幼儿的情绪也是密切相关的,幼儿情绪稳定与急躁时的作画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环境也是幼儿绘画成败的一个必要因素,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幽雅的作画氛围,可让幼儿边听悠扬、轻松的乐曲边作画,这也同时为幼儿以后听音乐的编画打下了好的基础。

幼儿的绘画能力只有在握笔、运笔、涂色等几个方面同期进行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激发幼儿长期学画的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效果。

中班幼儿学画的成败,在于教学运用手段灵活性与实用性,但幼儿必须在具备和掌握绘画的基本因素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学画阶段,这些因素也都是幼儿学好画的先决条件。

针对孩子们的绘画特点,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您可以给孩子准备一盒较细的蜡笔,周末在家的时候给孩子勾画一个“苹果”“太阳”等等,让孩子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涂色力度,并且在涂色的过程中学会规律的填色。

2、在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对孩子的德育培养,教育孩子不乱图乱画,爱护绘画工具等。孩子认真的完成了绘画作品,您可以让孩子将作品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们分享!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和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品格。

绘画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精细度,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绘画的好处很多很多,但更多的是能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希望家长朋友们和我们一样,关注中班孩子绘画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要急于求成,让绘画作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项小游戏,循序渐进的进行!

中班的孩子在用美的方式反映着他们情感的同时,把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综合地表现出来,孩子们的创作具有浪漫的色彩、荒诞的内容。这是一个没有规律,没有模式的世界,生活和幻想是他们绘画的源泉......童年是人一生最灿烂的开始。带着对生活的憧憬,带着无限的希望,幻想着未来,了解着世界,孩子们把他们的情感宣泄于充满了儿童气息的想象画中。这是孩子用天真的眼睛透视的世界!这是孩子们用快乐的心亲吻的世界!

第三篇:2006年拉美政治学科发展报告

2006年拉美政治学科发展报告

学科发展的历史

拉美政治学科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随着拉丁美洲研究所的建立与发展而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拉美政治学科经历了学科初创与资料积累(1961-1979)、学科独立发展(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和学科快速发展(90年代中期以来)三个发展时期,研究领域逐步从以跟踪拉美国家政局为主,扩大到拉美政治 和拉美国际关系两大研究领域,然后进一步拓展到社会政策领域。2004年本学科被确立为院重点学科后,不但获得院、所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得到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持,从而进入一个稳定而快速的发展时期。2005年初,根据拉美研究发展的需要,拉美所成立了国际关系研究室以加强对拉美国家对外关系的研究,本学科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将拉美对外政策纳入拉美国际关系学科,拉美政治开始集中致力于拉美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的研究。到2006年,拉美政治学科已在一些专门领域和前沿课题上取得进展,发表了一批有一定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的论文和专著,其中许多是填补空白之作;一批重大研究课题正在顺利进行之中,一批新的课题已经立项或准备立项。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人员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构成相对科学,以博士、硕士和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主体的研究队伍。

前沿动态与重大问题的研究

拉美政治学科关注全球化条件下拉美的政治发展进程,经济改革及其与政治、社会的相互关系,并从政治体系和社会政策两个方面探讨拉美国家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006年拉美政治研究关注拉美地区政治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明显加大了对策性研究的力度。重点研究了拉美政治的新变化、拉美政治现代化及其面临的新挑战、古巴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拉美地区政治思潮的新变化、拉美左翼政府对发展道路的探索、拉美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社会问题与社会运动及政府的对策等问题。

1.2006年大选与拉美政治新变化问题研究

2006年是拉美国家的大选年,陆续有14个国家举行全国性选举,其中哥斯达黎加、海地、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圭亚那、巴西、厄瓜多尔、尼加拉瓜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智利、委内瑞拉举行总统选举,萨尔瓦多和多米尼加举行议会选举,玻利维亚举行立宪大会选举。大选及其所孕育着的政坛新变化,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拉美大选及其对拉美政治发展的影响1,拉美政治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趋势2,拉美主要国家大选的跟踪研究,拉美大选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研究,如国际学术界和政界以及媒体对拉美左派的看法,墨西哥、巴西、秘鲁、哥伦比等国家大选结果对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3。

2.拉美左翼政府对发展道路的探索问题研究。

20世纪后期以来,拉美一些国家的左派陆续取得执政地位。左翼政府执政后,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拉美国家左翼政府对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探索问题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学者提出,拉美左翼政府执政后,虽然政策有调整,但很难对拉美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改造,立场趋于温和,多数左翼政府把 12袁东振、刘纪新:“拉美2006:大选之年孕育新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徐世澄:“2006年拉美选举年:拉美政坛将进一步向左转”,《拉美调研》,2006年1月17日。3 刘纪新:“加西亚当选秘鲁总统 新政面临诸多挑战”,《拉美调研》,2006年6月8日;张凡:“卢拉蝉联巴西总统 新任期仍面临执政考验”,《拉美调研》,2006年11月2日;林华“乌里韦成功连任总统 右翼政治力量继续把持哥伦比亚政坛”,《拉美调研》,2006年6月2日;范蕾:“联邦选举法院判决后的墨西哥政局走向”,《拉美调研》,2006年9月1日。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作为最主要的政策目标4。有学者认为当前拉美左派与传统左派有所不同,当前拉美左派的特点主要是:具有强烈的反美情感,强调社会公正,同情和支持古巴,不再诉诸暴力活动,继续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当前拉美的左翼有温和与激进之分5。一些学者还对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玻利维亚莫拉莱斯政的政策进行了实例分析认为,查韦斯执政后,在积极探索一条有委内瑞拉特色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逐步突破资本主义制度的束缚,把探索的目光投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6。有学者在对玻利维亚左翼政府的政策进行研究后认为,莫拉莱斯的执政理念和政策措施,与他的前任有很大的不同;在玻利维亚国内外,对莫拉莱斯所采取措施的评价也不尽相同7。

3.拉美政治现代化问题研究

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问题一直是拉美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学者按照三次现代化浪潮的历史顺序,从政治发展同经济社会结构的联系上研究了拉美政治发展的进程,探讨了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变,分析了在拉美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从经济发展、政党政治改革全球化、政治发展理论等角度探讨了拉美政治民主化前景及其所8面临的挑战。有学者还研究了巴西等拉美国家的政治腐败现象,重点探讨了不断爆出的腐

9败丑闻对巴西左翼执政党劳工党的影响,以及对巴西政治发展的影响。还有学者对所谓的“藤森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一现象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政10治发展进程的缩影。

4.古巴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研究

古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以及古巴共产党执政经验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2006年,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因病暂时移交权力,古巴的发展前景与未来发展走向再次成为学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有学者对2006年古巴共产党加强执政党地位的新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古巴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思想和组织上得到了加强,执政地位进一步巩

11固,社会主义制度将得以保持。有学者对“后卡斯特罗时代”的古巴进行了研究,认为,古巴会通过改革开放来完善其社会主义制度,但改革的步伐不会只激进的,但就中长期而言,12古巴的内政外交必然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5. 对拉美印第安人问题的研究

印第安人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几百年来,他们一直处于被边缘化、被歧视的地位。尽管他们从未停止保卫和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但却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直到90年代中期以来,印第安人争取政治、经济权利和文化平等权利的斗争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称作“土著人的崛起”。近两年,我所一些学者也从多方面对此进行研究,有不少相关成果问世。有的学者对当前拉美印第安人运动蓬勃兴起的标志、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认为,虽然拉美印第安人运动存在缺乏有执政能力的领导人、内部不团结、活动经费不足、政治斗争经验缺乏等问题,印第安

13人运动成为拉美“不能忽视的新因素”。还有学者专门探讨了拉美印第安人运动兴起的政 45 袁东振:“2005年拉美政治形势与政治发展”,载《2005年拉美加勒比发展报告》。江时学:“对拉美左派的看法”,《拉美调研》2006年1月18日。6 王鹏:“查韦斯政府对新发展道路的探索“,《拉美调研》,2006年6月8日。7徐世澄:“莫拉莱斯的执政理念和政策措施”,《拉美调研》2006年5月26日。8苏振兴主编:《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府研究》,第276-32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9 张凡:“巴西政坛腐败丑闻对劳工党的冲击”,《拉美调研》,年月日;“巴西政坛腐败案与巴西政治形势”,载《200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刘纪新、闵勤勤:《拉美国家的反腐体制,《要报》2006年专题研究报告之十。10 江时学:“论藤森现象”,《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3期。11徐世澄:“古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 采取措施加强执政地位”,《拉美调研》,2006年7月16日;毛相麟:“劳尔卡斯特罗接班后的古巴形势及发展前景”,《拉美调研》,206年8月11日。12江时学:对“后卡斯特罗时代”古巴前途的预测,《拉美调研》,2006年8月11日。13 徐世澄:“方兴未艾的拉丁美洲印第安人运动”,载《200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治与社会背景,认为,印第安人问题与主流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偏见联系在一起,也与造成拉美国家普遍性社会分化的制度与政策因素联系在一起;拉美印第安人社会

14运动的崛起反映了印第安人的新觉醒。

还的学者从文化和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拉美印第安人问题,指出,印第安人问题的本质不是种族问题,而是政治和社会问题,其核心指向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性质”,“印第安政治运动的内容不仅反映了反对殖民主义掠夺行为的正义要求,也代表着‘现代化’讨论中的进步方向。”15学者们认为,拉美印第安人运动的崛起反映了印第安人新的觉醒。在新的世界形势和国际背景下,当代拉丁美洲印第安问题已经超越了本国、本地区的局限。围绕印第安人问题对“文明”进行的讨论,也关系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多元民主的建设、日益复杂的国际社会究竟有无可能和平相处等重大命题。

6. 对拉美社会发展现状的评估

2005年是世界各国为实现“千年目标”而努力的第5个年头,也是联合国对落实“千 年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中期回顾的年份。我所学者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和其他国际机构提供的资料,对拉美社会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认为,拉美减贫形势不容乐观,健康领域进步明显,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改善环境卫生和居住条件任务艰巨;指出,“拉美国家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在于,长期的经济社会不协调发展和社会分配不公,不但制约了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也成为导致拉美经济不稳定、慢速增长或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因此,拉美国家要走出发展困境,需要实现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有机结合,制定有效的社会政策和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就业。16有学者对拉美国家在减少贫困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估,指出,由于拉美各国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贫困人口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不同国家的今后10年实现减贫目标的难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个别国家(智利)已经达标,少数国家实现达标难度不大,一些贫困人口比重较大的国家(巴西、墨西哥等)达标任务非常艰巨,而一些贫困人口比重非常高的国家(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中美洲国家)实现减贫任务难度极大。拉美国家减贫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经济增长率偏低、就业形势严峻、农村贫困人口比重上升、收入分配不公继续加剧。17还有的学者对拉美妇女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传统观念的更新,拉美妇女的地位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它表现在劳动参与率的上升、生育率的下降、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参政机会的增加等方面,但性别不平等仍然是拉美妇女取得更大进步的严重阻碍,这导致长期以来存在的妇女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贫困、歧视和不平等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只要这些因素继续存在,拉美妇女就不可能获得彻底的解放和真正的进步”,但是,如果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能够保持下去,有更多的妇女能参与政治和经济活动,并依靠自身力量改变现状,男女差距逐渐缩小的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18有学者对拉美青年的现状进行了评估,指出,目前拉美国家青年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他们在国际和国内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贫困、边缘化和受到社会排斥、教育、就业、生育等),认为,近年来,“许多拉美国家已开始重视青年问题,积极探寻青年问题的症结”,但青年问题并不是单一的,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它的解决,“对拉美各国政府来说,解决青年问题任重而道远”。19还有学者专门分析了拉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情况,指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样化改革的推进,拉美高等教育取 141516苏振兴:“拉美印第安人运动兴起的政治与社会背景”,《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3期。

刘承军:《印第安文化与印第安政治运动的新崛起》,《院报》2006年9月16日。

刘纪新:《社会发展任重道远 “达标”面临诸多挑战》,《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17 苏振兴:《拉美国家能实现“千年宣言”的减贫目标吗?》,《拉美研究》2006年第2期。18 林华:《拉美国家的妇女问题》,《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19 闵勤勤:《拉美青年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问题》,《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得了显著进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材大幅度增加,但一方面高等教育中存在着教育与社会和市场脱节以及经济收入上的不平等等问题外,还存在相对忽视基础教育的问题,因此,“优先发展中小学教育还是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如何处理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更有效地开发适应新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是拉美各国进入21世纪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20

7. 拉美国家应对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经验与教训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国家在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配套 措施化解与改革相伴而生的社会代价,导致贫困、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民众生活水平没有得到适当提高,对政府和执政者的不信任情绪不断增加,致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再次进入高潮期。”为了应对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许多拉美国家政府采取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措施,但是“拉美国家社会政策的体制设计缺陷削弱了其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能力”。21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以及各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冲突方面的经验教训,一直是拉美政治学科高度关注的重点之一。

几位学者在对拉美和巴西、委内瑞拉等国采取的各种个体做法和措施进行分析后指出,拉美国家在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方面有许多做法值得借鉴,也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巴西政府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解决民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执政党的主要工作重点,保持经济稳定和发展是实施扶贫措施和计划、解决社会矛盾的保障,执政党领导层必须保持自身的廉洁;22委内瑞拉47年来历届政府在面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时采取的不同应对之策及其成败,同样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即社会矛盾的焦点和核心是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执政党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化解矛盾,必须根据所在解决的社会问题和需要平衡的各方利益,选择正确的社会政策。23

8. 对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成效的评估

到2006年,智利社保改革已进行了25年。在现代社保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智 利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无疑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智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传统现收现付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建立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完全积累制模式养老金计划的国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智利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保私有化改革的激烈争论。我所两位学者对智利模式25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和运行成效进行了回顾和评价,认为其成效主要表现在收益率较高并积累了规模巨大的养老基金、将投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资本市场发展有促进作用和有利于宏观经济发展等三个方面,对其存在争议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参保覆盖面低、成本高、监管过度、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等方面。他们指出,智利模式给后来许多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提供了重大启示,“无论这个模式将会产生或已经产生了什么困难,它毕竟是一个崭新的实验,就目前来看,基本上是成功的—虽然存在许多问题”。24

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

2006年是拉美政治学科确立为院重点学科的第三年。在拉美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院所两级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2006年拉美政治学科按照原定的学科建设目标,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前进。2006年拉美政治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本学科的定位--学术研究应该为我国改革开放服务的要求,在继续加强理 20 宋霞:《拉美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特征浅析》,《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21 袁东振:《对拉美国家社会冲突的初步分析》,《拉美研究》2005年第12期。22 徐世澄:《巴西劳工党政府应对社会矛盾的主要做法》,《拉美研究》2005年第12期。23 林华:《委内瑞拉执政党如何应对社会矛盾》,《拉美研究》2005年第12期。24 郑秉文、房连泉:《社会改革“智利模式”25年的发展历程回眸》,《拉美研究》2006年第5期。论研究和拉美国情研究的同时,更为关注应用性研究和对策研究。

2006年我们加强了对拉美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强化了为我国对外开放服务的意识,一方面根据2006年拉美大选年的实际情况确立了《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与拉美政治走向》课题并组成了以本学科成员为主的课题组,分工负责,对所有大选国家进行跟踪研究。该课题得到院科研局的资助,到目前为止已提交了15份调研报告,并在院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多位研究人员还应邀到外交部、中联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参加与拉美大选(特别是拉美左派兴起及其对拉美内外政策和政治走向的影响)有关的研讨会,为其提供决策参考。此外,本学科科研人员还有积极寻找学术研究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途径,参加企业(如中石油公司)召开的座谈会,为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二,经过3年的努力,本学科正在成为国内拉美政治研究的主要基地。作为国内惟一一家专门以拉美政治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拉美政治室(包括社会文化室)不但集中了国内主要研究力量,而且承担着所有与拉美政治相关的研究课题。2004年本学科主办的“拉美左派的现现状与发展趋势”由本学科科研人员撰写的研讨会综述曾被《红旗文摘》转载。2006本学科共主办了6次研讨会,都取得成功,不但得到拉美学界的好评,也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拉美国家的挑战与对策”研讨会(2005年12月)的3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拉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理解、合作》国际研讨会(2006年7月),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映。同时,本学科的科研骨干也多次受外交部、中联部、中组部等政府部门和新华社等媒体的邀请,参加与拉美政治形势有关的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交研究报告,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还有学者受国防大学的邀请,给来自拉美国家的高级军官作专题报告。

目前,本学科也是国内惟一一个招收拉美政治博士的教学基地。

第三,一批已经立项的、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正在按计划进行,将在今后两三年内陆续完成。

这些课题包括一项院重大项目--《当代拉美思潮》(徐世澄主持),两项院重点项目--《拉美国家的可治性危机研究》(袁东振主持)和《拉美国家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与政府对策研究》(刘纪新主持),三项所重点项目--《拉美思想史文献注释》(刘承军主持)、《拉美的国家创新体系》(宋霞主持)和《当代拉美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张凡主持),一项院科研局应急课题项目--《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与拉美政治走向》(所课题组),两项院纪委项目--《拉美国家反腐败体系研究》(刘纪新主持)和《拉美国家反腐败体制特点与效能研究》(刘纪新主持),共9项。这些课题涉及拉美政治思潮、思想史、社会政策、政府治理、政治民主进程、政治体制改革、政治走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这些课题的完成,将为本学科发展成为一个基础坚实、体系较为完整的学科提供进一步的保证。

第四,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实现建立一支高素质科研队伍的目标。2006年我们在已有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其一,继续发挥中青年科研骨 干的学科带头人作用。目前本学科有4位43-56岁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年富力强、理论基础坚实、积累深厚,分别主持了本学科的4个重要课题,其中有两项院重点课题和两项所重点课题(其中一个课题是2006年立项),并且是一项院重大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此外,两位科研骨干还参加了其他学科的3项院重大项目。其二,在所领导的支持下,为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创造机会和条件。2006年,两位青年科研人员完成在墨西哥的进修任务回国,一位青年科研从员已赴墨西哥进修,一位青年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英语培训。目前,该学科的8位青年科研人员中,有一人正在主持一项所重点课题,有5人熟练掌握西班牙语,具备用西、英两种语言进行科研的能力,一位青年科研员还承担了本所研究生的西班牙语教学任务。本学科2位青年科研人员分别担任拉美所“古巴中心”的副主任和正副秘书长,一位青年科研人员担任“中美加勒比中心”副主任。所有青年科研人员都参加了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少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研讨会的主题发言者。其三,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学术机会。2005年除个别正在撰写博士论文的人之外,其他青年科研人员都参加了《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与拉美政治走向》课题,每个人跟踪一个国家,提交调研报告和撰写论文;一些青年科研人员还在相关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或接受媒体采访。这些活动一方面扩大了青年科研人员对拉美国家基本国情的了解,一方面引导他们关注拉美重大现实问题。

学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党和政府对中拉关系的关注度正在加强,也正在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中拉关系。中拉之间高层互访有所加强,特别是2005年胡主席访问拉美后提出了“从战略高度认识拉美”的重要指示,国内对拉美的关注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为本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本学科处于良好且关键的发展时期。但是,与我们设立的创建一流学科的目标相比,与国外同行的研究水平相比,本学科不论在研究水平还是队伍建设方面都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继续在基础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两个方面下功夫,同时进一步增强研究当前重大现实问题的意识。

拉美政治学科建立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现实问题研究方面都比较薄弱,学科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尽管我们已进行了努力,比如,完成了拉美国家政治制度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拉美政治思潮和思想史的研究都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课题,已经立项的拉美治理危机和政府社会对策研究都是理论与现实和对策相结合的研究;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与学科发展的需要相比,与中拉关系发展的步伐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对一些前沿性和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完全跟上,需要在今后几年下大功夫,有意识地扩展研究领域,结合我国对外开放和加强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

第二,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材培养,提高科研队伍的知识层次和科研素质。

目前拉美政治学科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以博士、硕士和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主体的研究队伍(现有博士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4人)。并且,中青年科研骨干已成为科研的主力军和重点课题的主持,目前4位研究员和2位副研究员共承担着9项重要研究项目,除正在读在撰写博士论文和刚进所的两位成员外,绝大多数青年科研人员也参加了这些重要研究项目。但是,在队伍建议方面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已有硕士学位的青年科研人员攻读在职博士,以进一步提高本学科成员的知识层次和学历层次,争取在4-5年内使现有的在职青年科研人员都有机会攻读在职博士;二是,积极争取所里的支持,争取在2-3年内使所有在职青年科研人员都有机会出国进修;三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科研力量的整合水平,通过科研人员与课题的合理组合,在出成果的同时出人才,在保证成果数量的前提下,提高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的成果质量,以稳步实现将本学科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上具有绝对优势的重点学科”的目标。

第三,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研究室的建设和学科管理。

作为政治学科的基础,目前的政治研究室力量比较薄弱,2005年有两位老研究员退休后并没有及时补充后备力量,现只有7名科研人员(另有6名科研人员在社会文化室)。因此,在今后几年内,政治室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需要再进2-3名科研人员,加强政治研究室的力量,以使其真正担当起拉美政治学科基础和拉美政治研究主阵地的任务。在学科管理方面,主要是加强重点课题与应急课题之间、长期项目与阶段性成果之间、政治室与社会文化室不同研究课题之间、理论与基础研究与当前现实问题研究之间、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之间等的协调、沟通与合作,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第四,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的档次和水平。

由于国内拉美政治研究基础较差,拉美所政治室(和社会文化室)是国内惟一的以拉美政治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的人为数不多。因此进行国内学术交流的范围比较窄。近几年我们已通过召开研讨会的形势,加强国内学界的交流,今后一方面应继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另一方面还应更多的走出去,寻找机会参加各类研讨会和座谈会,加强国内学界的交流。同时,本学科还需要扩大和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缩小我国拉美政治学科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在这方面,需要所里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007年的主要工作设想

为推动拉美政治学科的发展,提高本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实现学科建设的目标,针对 当前存在的问题,2007年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紧完成现已立项的课题。

目前由本学科成员主持的课题共有9项,按计划其中有4项应该在2007年完成,有4项应该在2008年完成;此外,青年科研人员承担的列国志项目和青年课题项目,也因为多种原因而未能在2006年及时结项。因此,2007年本学科的科研重点之一是确保各项课题按计划执行。

第二,为青年科研人员创造更多出成果的机会。

(1)2007年将根据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专长和今后几年本学科准备立项的大课题,为他们设计相关系列研究论文,使科研人员的个体研究与学科发展目标结合起来。(2)争取为2006年底晋升为副研究员的青年科研人员确立新的所级或院级课题。(3)将围绕2007年本学科的4次研讨会(拉美腐败问题和治理危机问题)组织包括青年科研人员在内的所有科研人员发表一批相关学术论文。

第三,完成和启动与拉美政治研究生专业课相配套的参考文献(也用于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和扩展教材。

拉美政治专业参考文献包括:《国内学者拉美政治研究文献参考书目》(已完成)、《国外学者关于拉美政治研究的文献》(英文版,正在进行)、《国外拉美政治研究前沿报告》(2007年启动)和《国外拉美社会政策研究前沿报告》(2007年启动)。拉美政治扩展教材是《拉美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目的是促进拉美政治学科的系统化发展。由于2006年计划外的科研任务比较重,因而未能按时完成原定计划。2007年要确保完成《国外学者关于拉美政治研究的文献》(英文版)和《国外拉美政治研究前沿报告》。《国外拉美社会政策研究前沿报告》和《拉美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教材)争取在两年内完成。

第四,2007年计划召开3次研讨会并各出一批相关研究成果。1. 大选年之后的拉美政治走势(2007年1月)。2. 拉美国家的治理危机及其启示(2007年6月)3. 拉美反腐败斗争的经验与教训(2007年9月)第五,加快本学科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持续的努力。前几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在这方面的进展比较慢,2007年将加快建设步伐。为此,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2007年将根据所网站改版的进度,设立拉美政治学科网页并充实其内容,使其能充分反映本学科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并为社会提供大量相关信息;(2)充分调动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思想活跃的特点,在网页中设立一些比较新颖的专栏,如---,把学科网页逐步打造成追踪学科前沿、讨论不同观点的平台;(2)在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支持下,争取在2-3年内建成学科信息库,实现信息的社会共享。

第四篇:美术学科特点

美术学科特点

美术学科作为基础教学的一门科目,主要特点是:全体性,美术学科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性,为学生打下知识与技能基础,包括育人和美术内容两方面的基础;美术学科还是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其特质在于可视可感的形象性。没有可视可感形象的艺术作品,不成为美术。美术的形象性是物质的、具体的,无需通过中介和想象就能感知。美术的形象性使得美术学科教学不能离开形象性。美术学科教学在借助音乐或是语言等启迪学生,最终必须回归到具体形象,因此美术学科直观教学也就最为普遍和实际。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体验。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把美术学科视作人文学科而不只是技能课程,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开展美术学习是当今世界美术教育的主导潮流。多样性是美术学科显著的特点。美术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包容,不苛求标准答案,赋予了美术学科多样性的特点。美术不再被理解为仅仅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的拼凑,但美术的技艺性这一显著特点却不容忽略。美术一词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为“美之术”,这“术”就是各种方法、手段和技能。美术是情感的、文化的、多样的,同时还是技艺的,所以我们的美术学科要兼顾多元,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第五篇: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 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

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

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型有所依据,又不是客观现实的影子,这种主观认识又必定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

二、圆满完美的造型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

同构的关系所致。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垒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崇尚完整、圆满的观念。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这种造型的完美特征在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山东潍县木牌牟画中的骑虎,湖南年画“老鼠嫁女”不是在侧面身上出现正面头,就是在侧面头部出现正面的两只限,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感。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完美性要求。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在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往往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内的鸡蛋,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其三是民间美术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的完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男十忙》里描绘了十三个庄稼汉在耕田、耙地、种麦、锄草、轧垄、收割、运粮等田间劳动情景。《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在剪纸中男女老妇,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民间美术的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三、造象的抽象性.概括性

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抽象创作的原动力,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成为抽象艺术的先导。民间艺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虚饰,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来面貌。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在织绵刺绣和桃花这类民间美术种类中,除少数具象图案外,大部分都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云南沧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识具有的抽象、象征含义。汉族的民间服饰,日用品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几何图形,如百家衣、百纳幛。这种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色调鲜艳和谐;生殖崇拜的华中树、鱼人、鸡头鱼、双鱼,气氛热烈喜庆。民间美术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贵州民间泥玩中,野猪的造型十分奇特,头部和嘴占了大半位置,躯干几乎被省略了,却将野猪的生猛表现得鲜活生动。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民间木刻版画在处理大场面时,以简略的笔画表现出多种物象。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版画中几组细浅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结束语;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和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自己欣赏、使用,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是在生活中发生、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下载20世纪拉美美术发展的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世纪拉美美术发展的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风格与特点

    我的教学风格与特点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而作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美术教师”,该要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呢?本文结合......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2009-07-16 10:18:45 在21世纪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我国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特别......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入学后,便以学习作为主导活动了。在系统的教学活动影响下,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技能,而且智力水平逐渐提高。集体和不断扩大的社会活动领域,......

    浅析IT运维发展及其特点

    浅析IT运维发展及其特点 IT运维发展步伐 互联网从出现之时就注定是一场决定性的革命。在中国,仅仅十年时间,互联网已经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果,普及范围之广、技术更新之快、应用......

    我国净水器发展特点

    我国净水器发展特点 我国净水器发展特点:未来将进入更多家庭。这几年,随着人民的环保养生意识增强,家用净水器作为一种净水电器,正以健康用水、卫生饮水的口号逐步走入中国家庭......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不平衡性 少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 心里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

    我国广告业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改革开放20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企业不再按计划经济的模式运行,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经营......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生个性倾向的特点 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认识需要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