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应对群众性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成长[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23:2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应对群众性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应对群众性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成长》。

第一篇:申论:应对群众性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成长

考德上——为国育才 德者为上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之申论范文

——应对群众性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成长

启东事件、什邡事件,经济利益与环境权益的冲突激发了官方与民众的冲突。这些项目之所以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直至引发群体性事件,除了人们担心环境污染问题,在治理层面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决策过程缺乏民意支撑。缺乏民众参与的决策过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易引发社会冲突,尤其是与老百姓生命健康和生活安全息息相关的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求政府在法治和尊重实践的基础上,将专家的意见和百姓的意见综合考虑,形成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是社会管理中存在全能政府思想。工业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面对风险挑战,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共享发展成果。政府不可能再包揽一切,并且天然认为老百姓就应该支持政府论证为有益发展的项目。

三是社会治理成长缓慢。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社会主体性日益增强,但是制度化参与能力提高缓慢;另一方面是决策过程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与程序还比较缺乏,与人们日益高涨的参与意识与权利要求不相适应。

以上问题是转型期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其他地方的发展过程中亦有体现。

一、有效的信息沟通和社会参与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基础

从危机治理的角度看,什邡市是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作为一个灾后重建的重要区域,发展中的任何制度安排和政策过程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大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保障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积极性,应该是灾后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的项目,政府尤其需要加大信息沟通力度。要使老百姓作为有效主体参与到项目的论证和决策之中。尽管他们不是专业人士,甚至不能确证项目对自身利益和健康的损益情况。但是恰恰因为无法确证,又与生活环境紧密联系,才会造成社会恐慌和焦虑情绪。显然,政府在这方面的估计和应对措施都不足。这也说明培养政府与民众有效沟通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效的信息沟通包括政府与社会乃至于市场之间的资源流

考德上2013国考交流群:24230832考德上——为国育才 德者为上

动和共享。随着通讯形式的飞速发展以及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迅速铺张,政府不能忽视网络民意诉求和流言传播的舆论引导。政府必须有意识加强对网络上不实流言及意图不轨的煽动性言论的监管,职能部门据理论据给出权威的专业解释,体现出政府对民意的关心以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实际上,要防止流言谣言传播,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各方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不存在分歧。这其中,作为未必完全掌握信息的政府,首先要能够确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其次需要把握民众的基本情绪,再次要能够提供具有解释力的对称信息。而作为民众,在共享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必然会对信息进行削尖或者磨平。这就要求民众作为信息提供者,需要承担相应的传播责任,同时作为质疑者,需要得到政府平等的回应。应该说,近几年来,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沟通能力的提升本身不能够替代有效的决策和以人为本原则的落实。也就是说,所有的技术力量都不应该削减人们对政府的信赖和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道德要求。换言之,不能够因为技术力量的演进而放弃党的群众工作的优势。而这恰恰是信息沟通的本义。

二、社会治理的本质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维护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拜人民为师,要把人民放在心头最重要的位置,要把人民当亲人。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和主体地位需要落实在政策施行和制度安排的具体环节。政府作为决策主体,自然不可能事事经过人民。但是在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政府有告知的义务和责任。在权利保障方面,除了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政府对于民意的充分尊重是以制度形式加以确定。只有在日常治理中提供人们有效参与的制度平台和物质载体,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够得到巩固和落实。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都是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该说各地政府也做了大量尝试和改革。比如,杭州市通过打造复合主体,让人民共同参与重大事务的管理。北京市的酒仙桥改造,也是在广泛征求老百姓意见的基础上,由老百姓自主决定搬迁方式。广东湛江的钢铁投资项目,尽管也有人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但是因为当地政府和老百姓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在谈论互动,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府和许多老百姓都期待落地的项目。

三、协商民主的发育有助于完善治理结构

一次次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启示,是政府需要形成有效的协商机

考德上2013国考交流群:24230832考德上——为国育才 德者为上

制。协商民主以参与、理性、公共利益、共识及合法性等为基本要素。这其中,利益相关者是协商的平等参与者。利益各方对于自身利益的关切成为协商得以展开的前提。同时,协商是自由、理性的公共讨论,是借助集体智慧和相互的道德责任,通过对话最大限度维护公共利益,达成共识,消弭冲突。由于协商民主包括了决策前公民的广泛参与、偏好的自由表达以及共识的最后达成,这一过程赋予决策以合法性,有利于政策的执行。与这样的要求相比较,中国社会民主的发育还不足以普遍实现协商民主,政府和社会需要构建制度平台,培育协商能力。什邡市钼铜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表明,当社会力量不知道如何协商、如何理性表达自身意愿的时候,群体性事件就很容易成为人们获取利益和表达诉求的方式。

在中国许多地方诸如杭州等地,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积极鼓励和推进执政党、政府与企业、民间组织、公民个人、学者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多方参与的、主要以协商方式解决所面临的合作形式。多元主体或者复合主体本身不能够确保矛盾消解和发展顺畅,但是长期的训练和实践,能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成员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以及社会各类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有助于发育社会理性,回归法治逻辑

当前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社会主体多元和利益分化成为必然。改革与发展都涉及对原有利益关系的重组。这个过程几乎改变了所有相关者的利益,使得各类利益群体间的冲突变得难以避免,相互间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因此,提供群众有效表达利益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就成为推动地方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需要为不同社会主体提供有效的参与空间与和谐发展途径,确保不同利益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四、完善的社会治理有赖于科学的制度安排和责权梳理

社会治理是指为了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矛盾化解和社会和谐发展,政府与社会组织运用权力和手段对社会资源实行计划、协调、控制、管辖,同时积极动员社会群体的有效参与,并提高人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获得经济保护与安全保障的能力的过程。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法治原则规定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及社群和个人的权、责、利关系,由此形成维护利益促进发展的目标、战略、组织管理体系、政策和制度规范及行为模式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社会治理包括了政府基于秩序维护的社会管理、公民参与、利益协调过程,以及维护和谐发展而制定的各种规范和采取

考德上2013国考交流群:24230832考德上——为国育才 德者为上

的一系列措施。社会治理的重要逻辑就是社会管理尤其是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但是不能将政府视为管理的唯一主体;不能在开放社会中简单依赖行政管理来实现社会稳定,更不能忽视社会力量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成长性。

从多元主体的责任看,危机治理和社会发展都涉及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制订、措施施行、政策调整、经验总结和制度修复过程。厦门PX事件和北京PM2.5事件在实践中都增强了政府和社会的能力,并且也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助推力量。社会治理的成长,就在于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协同作用,有效预防、消除或降低风险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并努力实现危机转换,变危险为机遇,使政府或者社会组织克服困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什邡市钼铜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另一启示,是政府在应急管理中迅速顺应事件参与者和大量旁观者的民意,果断停止项目,从而消除了矛盾激化的主因。这一非制度化的应急决策对于事态平息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也要看到,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深化,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一方面政府需要把部分权力返还给社会和市场。另一方面,政府退出后的社会如何有效承担权力也是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而这些都需要在党领导下“政府—市场―社会”协调治理来实现。

考德上2013国考交流群:242308323

第二篇: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思考

2010年2月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发展、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根据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增多的态势和特点,结合基层工作的实践,就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了理性思考和较深分析,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

一、统揽全局,未雨绸缪,增强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忧患意识

维护一方稳定,既是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执政的第一责任,也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地方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而且参与人数多,行为方式激烈,造成的政治影响和破坏性很大,应对群体性事件成为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地方党政一把手,必须要充分认识预防和处臵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性,绷紧预防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这根弦,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意识、确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和防范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忧患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警惕和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吸取已经发生 的群体性事件的教训,对照其产生的根源,采用倒查方法,从方方面面、各个层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努力从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横向和纵向等方面准确把握社会稳定形势,对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趋势进行研究、预测和判断,真正做到统揽全局,未雨绸缪,为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打好基础。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科学分析区域发展特征,做到全面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既与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等自然性要素有密切的关系,又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产业门类、经济发展方式和市场发育度等社会性要素有紧密的关联。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阶段性差异,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与此相应的不同特点。作为地方党委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区域发展的整体特征和阶段性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对市(区、州)情有透彻的分析,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科学的判断,善于从全局看问题、做决策,善于全面把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方式和方法、速度和质量,有效地预防或化解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二是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做到重点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其背后却体现着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这些事件大多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上。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有自身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不同,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也就有所不同。作为地方党委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有清醒的认识。要从重大战略关系的处理上分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度是否相适应,哪一方面是薄弱环节。要从发展的方法上分析,是否做到了科学发展,是否存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社会行业之间是否存在差距过大的问题,最薄弱的方面是什么;要深入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从调研、决策、执行、反馈各个环节,从市、县、乡、村各个层级分析薄弱环节。在找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措施,创造条件,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消除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隐患。

三是准确掌握矛盾易发多变的领域和群体,做到科学把握。群体性事件是矛盾的集中和激烈表现形式。无论哪一类群体性事件都是矛盾积累的结果。因此,对矛盾易发多变领域和主要矛盾有准确的把握,对预防群体性事件至关重要。要分析在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中,产生了哪些矛盾、激化了哪些矛盾,哪些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积累的矛盾是否达到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临界点。要分析不同利益群体的特征,对工人、农民、教师、企业经营者、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者等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满足程度、生活状况、权益保护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弱势群体、特定阶段、特殊条件下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的群体重点予以关注,对投资者与劳动者、管 理者与被管理者等构成矛盾对立的群体的利益协调性进行分析,尽可能化解矛盾。同时要注意群体性事件偶发性的特点,注意在矛盾多发领域和多发群体中做好理顺情绪、及时解决具体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深刻理解历史文化传统,做到理性把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不仅是指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一个地方的群体行为都有一定渊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表现形式、解决方式不仅与矛盾本身有关,而且与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有关,而历史文化传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地方群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作为地方党政一把手,必须要充分了解一个地方的地域条件、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民族宗教、民俗民风等,研究这些元素对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个性特征的养成所产生的作用,同时要研究群众的法制观念、价值观念和心理因素,从而理性地把握一个地方社会群体对待事物、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做到既能够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理性把握、防患于未然,又能在事件发生后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平息或化解。

二、高度负责,果断决策,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突发群体性事件,不确定因素多,处臵难度较大。作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要做到无事要防事、有事不怕事、出事不避事。一旦发生突发群众性事件,要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讲究 方法、注意策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依法处臵与有情操作结合起来,把平息事态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思想、社会等多种手段,科学组织并动员基层组织、各级干部、各阶层头面人物等社会性资源,积极稳妥地平息事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一)统揽全局,有效掌控局面。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处于一个地方的核心中枢地位。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绝不能惊惶失措、患得患失、无所适从,必须从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出发,统揽全局,果断处臵,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严防事件扩大、升级、蔓延。要尽快从多方面掌握信息,了解参与的社会群体、群众的利益诉求、对抗表现形式,认真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引发原因单一明确、事件性质清楚的要准确定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事件引发原因复杂、参与人员众多且成份复杂的事件,不急于定性,不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为采取平和的办法、通过协商疏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留下余地,按照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努力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平息事态的几套办法,分步实施,逐步到位,使突发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臵。

(二)沟通协调,消除对立情绪。参与或卷入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处于强烈的焦躁、冲动等非理性状态之中,极易一触即发。作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要有软、硬两手准备,既要有调集必要警力、维持秩序,在紧急情况下依法果断处臵,保护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预案和准备;但更重要的是善于沟通协调,积极主动地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平息事态的工作,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按照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激、宜解不宜结的原则,在第一线做工作,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与群众进行平等对话,倾听群众诉求,虚心听取意见, 解答群众的问题和疑虑,阐明党委、政府的态度和诚意。要弄情事件参与者的情况,运用社会关系做劝导工作,针对参与者的不同身份和不完全一致的利益关系做好分化工作。要改进群体性事件的接待方式,尽可能把人群引导到易于控制处臵和有利于做好工作的场所,尽可能减少围观。要派出得力干部,运用秘密力量观察筛选群体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迅速弄清他们的身份、社会背景、发挥作用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突破关键人,有效控制组织指挥者,有效防范事态的扩大升级,并为最终平息事态准备条件。

(三)及时汇报,争取上级支持。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如果一个地方的党政领导顾虑重重,患得患失,“怕”、“包”、“捂”,不及时向上级汇报,往往就会丧失矛盾化解、解决的最佳时机。因此,一旦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准确地把相关信息汇报上级党委、政府, 为上级领导机关果断决策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随时将事态发展的每一阶段的情况不间断地报告,争取上级在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警力等方面的支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 导和指导下处臵好事件。同时,要依靠上级而不依赖上级,不推卸责任,不等待观望,要根据事件的发展态势,尽地方党委政府最大的努力,尽领导者个人最大的责任,采取果断措施,把突发性群体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公开信息,强化宣传引导。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绝不能让党和政府的“喉舌”失语,要在深入调查研究、迅速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在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公开权威信息,对网上或群众提出的种种猜测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让群众明白事实真相,防止小道消息占领市场,防止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人心,误导舆论,煽动群众采取过激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对矛盾的诱发地或群体性事件主要群体所在单位、社区、村社,要派出强有力的工作组,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表明政府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态度,强化对群众的正面引导,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五)抓主抓重,解决突出问题。突发群体性事件持续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破坏性越强。要在控制事件的基础上,摸清参与人员情况,疏理分析群众的诉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关键环节,掌握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采取处臵措施,依法平稳妥善地平息事态。一是做好关键人员的工作。有些群体性事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有组织者和策划者;有些群体性事件虽然事发突然,没有组织者和策划者,但都有矛盾的焦点人物、主要群体。解决突发群体性事件就要抓住这些关键人员,与他们进行协调沟通,商谈解决问题的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做群众工作,争取尽快稳定情绪,迅速平息事态。对一些执迷不悟,已经明显触犯法律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必要时依法果断采取强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事态。对一些矛盾中的焦点人物,要倾听其利益诉求,尽快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消除矛盾,平息事态。二是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对反映的核心问题,要按政策、按法律给予解决,能解决的要急办、快办,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列出时间限期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整改方案,逐步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诉求,不能为一时息事宁人而草率应允承诺,留下后患,要做到不遮不掩,正面回应,按照政策、法律和情理做好宣传、解释、说服、教育工作,以最大的坦诚争取多数群众的理解。三是依法惩处违法行为。要严格掌握事态,当群体性事件由一般的利益诉求发展到严重损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发生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时,要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对于在事件中趁机制造事端者、幕后指使者和参与打砸抢烧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教育警示群众。四是严格追究责任。要深入进行反思,检查党委、政府自身在工作中的缺失,公开坦承失误和不足。对于损害群众利益事件的直接责任者,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对在处臵群体性事件中畏首畏尾,推诿扯皮,贻误时机,甚至丧失 原则,纵容支持扩大事态的责任人依法予以重处,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五是做好善后工作。要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各类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消除各类影响稳定的隐患,确保事件不反复、不反弹,积极防范同类事件连锁发生。在群众情绪理性回归后,要及时开展法制宣传和专题教育活动,指出群体性事件的危害和恶劣影响,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反映诉求的意识,为地方的长治久安夯实基础。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 “善为政者,防于未然”。就突发群体性事件而言,防范胜于处臵。一件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即使处理的再稳妥,也会留下许多负面影响。作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防突发群体事件的发生上,立足当前化解各类矛盾,着眼长远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尽量避免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一)总结经验教训,建立预防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长效机制。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应及时总结,善于从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索规律,找出共性,创新方法,切实建立起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把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一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一些群体性事件往往是由于决策失误、决策失当、决策出台的时机不宜引发的。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 中,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坦诚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进行风险评估,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每项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有效地消除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隐患。二要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要通过完善基层议事制度,开通热线投诉电话,完善信访制度和领导接待制度,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等方式,拓宽社会阶层参政、议政、督政渠道和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要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带案下访等相关制度,使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得到正当、合法、有序的表达,并通过各级组织和干部的工作,使部分群众的怨气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与排解。三要建立健全利益纠纷调处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包括司法援助、司法诉讼、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制度在内的利益调处和救助机制,在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构筑一个防范矛盾激化的缓冲区、防火墙,防范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对排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台帐,确定专门的领导包案进行调解和处理,切实把问题一件一件地解决好,确保社会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四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积极构建覆盖社会各个层次的预警机制,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经常跟踪研究社会指标和社会心态,及时准确判断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动态,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要加强对舆情的研判和情报信息的搜集反馈工作,把公开的舆情监测和秘密力量的部署使用结合起 来,既要通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特邀监督员等收集社情民意,又要通过公安、国家安全部门的秘密力量,调查掌握动态性、内幕性、深层次信息,还要通过领导干部深入联系普通群众获取第一手、有价值的信息,做到信息来源广、情报准、工作措施针对性强。

(二)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发展好群众物质利益。突发群体性事件大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都是利益上的冲突,直接与发展不足、发展不够有关。越是在欠发达的地区,历史欠帐大,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多,解决矛盾的有效手段不足,因此,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最根本的办法仍然是加快科学发展。地方党政一把手必须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依托地方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积累和夯实物质基础,不断增强党委、政府统筹兼顾解决民生问题的实力。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兼顾各个群体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纠纷,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三)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坚持统筹兼顾,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要把中央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普惠的政策要宣传到位、执行到位,针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政策,对象 要定准,程序要公开,操作要透明,落实要充分。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要发展社会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兴办一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好事实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努力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实施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征地拆迁等工作中,要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高度出发,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要求出发,严格执行国家的补偿标准做到足额补偿、公开透明。同时又要做好耐心细致、深入有效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做在前面,做得充分到位,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努力达到“双赢”的目标。

(四)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打牢组织基础。“风起于青萍之末”。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绝大部分来自基层,甚至来自社会底层。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如何,不仅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防范,也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成功处臵。地方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农村党建和社区党建作为重点,抓好班子建设,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选准选好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要选既有责任感、事业心、能为群众热情服务,又在村社范围内有威信、有本事、群众公认信服的人;要为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和问 题,从组织、经费、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工作积极性;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防止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党组织可以依托重任的人,成为广大群众信赖支持的人。抓好基层阵地建设,为党员干部活动和村民议事提供场所;抓好制度创新,深入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促进农村各项事务的真公开、真公正、真透明;抓好教育管理,对农村和社区干部定期进行培训,严格进行管理。要加强对各类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引导,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使之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各阶层群众并做好群众工作的帮手。要通过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有效地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树立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虽然事出有因,但其破坏性主要来自于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漠、守法意识不强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是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要把加强宣传工作,教育管理好群众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做文章,感化、教育、引导群众,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感恩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合理提出自己的利益诉 求。要在宣传和执行党的法律法规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要把普遍性宣传教育与个性化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既讲大政策、又讲小道理,做到入情入理、有力有效。要把正面宣传与依纪处理反面典型结合起来,达到既解决具体矛盾、又教育广大群众的目的。要注意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群众,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大力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干部作风是党风、政风的具体体现。干部作风好,群众信赖度高,矛盾纠纷少,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几率就低。反之,干部作风差,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几率就高,发生后处臵的工作难度就大。因此,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防范和处臵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方面。作风建设既要从体现机制创新和干部教育监督等宏观层面着眼,又要从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下共同努力,减少迎来送往,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应酬,真正使各级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二是改进调研方式,既要注重面上的调研,又要提倡多下基层,少带陪同人员,不造势,不先入为主,不居高临下,深入一线进行“暗访”,掌握真实情况,更要对重大问题、突出矛盾、复杂地区进行蹲点深度调研,真正沉下身子,解剖麻雀,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解决矛盾问题的可行办法。三是减少对 领导干部的宣传报道,防止一些干部为露脸、出场、上镜而进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检查和工作指导,防止引发群众的反感情绪。四是克服浮躁心理,不讲少讲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甚至情况尚未了解透彻,急于发表脱离实际、难以操作的指导意见,提过高要求,给基层工作造成被动。五是真联普通群众,切实加强同普通群众的联系,每个领导联系几个真正意义上的普通群众,通过他们了解社情民意,掌握来自群众的真实信息,为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防范矛盾纠纷的发生打下基础。六是建立相互配套的责任制,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班子成员之间形成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遇到矛盾纠纷不推诿、不扯皮,相互支持,共同应对,主动负责,积极化解的工作合力。要通过干部作风的改进,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以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促进全社会和谐。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申论:社会治理创新

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社会治理创新

【申论范文】

从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内涵可以看出,与社会管理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社会治理强调的是政府和其他的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对于社会治理创新的考察,很有可能会从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这一角度切入。以文章为例,预测如下: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对全篇材料的理解,围绕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一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语言流畅,逻辑清楚,800-1000字。【基本内涵】

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参考范文】

把权利放出笼子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社会治理的改变和创新正是顺应了社会变革,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权利放 出笼子——要求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赋予其应有的权利。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仅一字之差,却更突出强调“鼓励和支持各方面的参 与”,强调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管控。

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既不同于政府,又承担了以往政府承担的许多职能。李克强曾说:“强调用社会的力量办好 社会的事情,是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可见,社会组织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推进 社会治理的不断进步。

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社会治理的核心目的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关乎民生、发展和稳定。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它的第一个职能就是服务 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要给特定的社会群体或者在特定的社会领域提供一定的服务。比如工会服务工人群体,为工人群体表达诉求;环境保 护组织,为环保事业提供服务等等。因此,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为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提供不同的服务,起到协助政府提供服务 的作用,真正的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中公教育。

发挥表达诉求的作用。在社会治理中总会遇到各种利益诉求,也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不满的诉求,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去处理这些利益诉求,一方面可能会力 不从心,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对政府的不满意情绪,损害政府形象。在处理广大群众的诉求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可以通过所在的社会组织来向政府反映情况,由 社会组织与政府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来维护成员权益,表达成员的诉求,这样既可以增加表达诉求的渠道,也可以有效地维护群众的利益。

发挥有效监督作用。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离不开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督促。在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可以监督企业是不是按照要求生产合格的产 品,防止出现一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监督政府,监督官员,督促官员和政府公平地制定政策,更好地履行 政府的职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社会组织有着与政府和企业不同的基层性、多元性、利他性和公共性等性质特征,sxoffcn能够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政府要在社会治理中着重关注社会组织的作用,给予其相应的权利,让社会组织真正地发挥服务、表达诉求以及监督的作用,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篇: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桥社区应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有关要求,维护社区内的稳定,建立健全社区内稳定工作和应急预防机制,提高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预防大规模集体上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实现防范、排摸、化解的总体目标,现依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市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若干规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确切落实预防工作,预防工作与应急机制相结合,日常管理与事件管理相结合的前提下,加强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重点信访对象、群体访、事件潜在危险源的排摸、监控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力求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上报、妥善处置,在最短的事件内,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

2、完善社区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机制,落实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同时各责任人员确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预案所规定行使的权利。同时建立和完善社区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对街道、物业公司、地区单位之间、各行政小组长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社区各类队伍的作用。

二、组织体系

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上访、重点信访户、退休人员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应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社区尽力做好

辖区内、群体性上访、重点信访户、退休人员管理工作,配合开展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组织协调社区内的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开展群防群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及时到达现场参与处置工作,同时做好矛盾疏导和纠纷调解工作。

三、日常预防工作

1、社区工作者要认真落实维护稳定责任。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各司其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楼道小组长、信息员三层面信息收集网络,深入开展走访和调查摸底工作,了解群体性上访对象、重点信访户的思想动态,落实重点、牵头人员的稳控措施。对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有苗头性、内幕性、动态性、活动性的信息,要做到及时搜集、准确判断、快速报送、分类处理。

2、加强预防工作。加大政策和形势宣传,增强维护稳定大局的工作意识;全面落实有关政策,努力提高社区居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大局的意识,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疏导和重点人员的劝说教育。

四、应急机制

当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即将或已经发生时,社区工作人员应立即做出响应,调动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分工和事件处置规程,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参与现场处置,及时将第一手信息上报街道,协助对事件制定处置工作方案,落实处置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维护现场的治安

和社会稳定工作。如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有扩大的趋势,超过自身的控制能力,应及时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请求,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

(2)对社区内的重点稳控对象,由社区带领劝访队伍开展现场劝解工作,安抚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的激动情绪,做好沟通、劝导工作,缓解现场紧张对立。

(3)对于重点信访对象应进行定期走访制度,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谈话中了解到的信息认真分析,正确判断,及时做好信访人员的劝阻工作。

(4)关心重点信访对象日常生活,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寻求合适的理由及时化解信访对象的思想过滤,特别是重大会议、重大节日期间,关注重点信访对象的出行,发动物业保安,志愿者一切能帮助社区维稳工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注意工作方式,采取有效方法、措施做好重点对象的安抚及劝阻工作。

(5)做好相关记录。必要时进行24小时看管。一旦发生重点信访对象临时失踪、失控,及时将情况汇报社区书记、综治委员、民警并将有关情况汇报街道。

(6)如发生重点对象进省、市上访的无论何种原因立即由责任人劝说带回。

五、善后工作的处理

1、群体性的上访、重点信访户、退休人员事件已经停止、得到平息或妥善处理,参与事件人员离开现场,无次生、衍生事件发生时,经街道党工

委、办事处决定中止现场处置工作。然后组织力量查清事情始末。做好调查取证工作,摸清事件的成因以及参与人员、组织过程等各方面情况,注重发现并掌握相关重点人员情况。

2、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按照“对无理要教育到位、对有理要解决到位、对过激要稳控到位、对违法要处理到位”的原则,做好参与事件人员不同的处置工作。对于合理的诉求要认真予以听取,在做好权限范围内的安置和帮困解难工作。做好劝解教育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部分参与事件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事件中挑头人、骨干分子等重点人员,要继续主动上门进行劝导,并积极动员其家属共同做好思想工作。

六、落实宣传培训和管理工作

落实宣传培训。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群体性的上访、重点信访户、企业退休人员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开展群体性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工作培训。加强交流沟通。定期与街道、派出所相关部门进行交流,确保通信联络的畅通,确保紧急状况下的有效沟通。

**桥社区

第五篇:2010社会安全事件应对评估报告

2010突发性事件应对评估报告

2010年在州公安局和瓮福(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马场坪分局在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现将2010分局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安全事件基本情况

1自然灾害。2010年,分局辖区内未发生干旱、洪涝、暴风、病虫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2010年,分局辖区共发生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为瓮福磷矿英坪露天矿主采场两车相撞交通事故,全年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3公共卫生事件。2010年,分局辖区内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饮水污染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卫生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2010年,分局辖区未发生重大社会安全事件。

2010年,分局共接处各类警情566起,与去年同比上升8%。其中刑事类警情121起,治安类警情21起,交通事故类警情33起;其它391起。分局在处置各类大小突发事件和警情中,共出动警力2703人(次),出动车辆658台(次),破获案件6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3人。

(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特点分析

1、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2、群体性事件虽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各类矛盾纠纷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处置难度加大。

3、因矿地矛盾纠纷、项目建设征地补偿引发的纠纷、不稳定因素增多。

4、侵财案件犯罪活动呈逐渐上升势头。

5、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需要涉及的部门更多,协调指挥的复杂程度更高,部门间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2010年,分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积极推进应急预案体系、指挥管理体系、应急制度建设、队伍体系、情报预警体系、部门协调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机制建设,有效预防控制社会安全面各种风险的发生,圆满处置了各类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

(一)不断完善预案,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形成。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省、州相关工作预案的要求,先后制定了《公安机关处置严重暴力性犯罪案件工作预案》、《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总体预案》、《处置严重治安灾害和重大生产责任事故工作预案》等预案。根据要求,组织开展了节日期间处置突发事件等演练共5次,并在2批民警训练中开展了应急知识的训练,真正达到完善预案、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使预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构。成立了由30位民警组成的处突工作大队,建立相关训练机制,使分局民警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三)应急指挥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强化了24小时

值班应急值守制度,做到值班人员保证24小时在位,并能及时处置各类情况。

(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坚持事前预警与事后处置相结合原则。实行每日警情通报、每月治安研判分析制度,提高了应急处突工作的及时性、主动性,针对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建立治安防控体系为重点,大力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强化对社会面的巡逻控制,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以民生问题为主的人民内部矛盾增多。因征地拆迁、矿群纠纷、企业改制等还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各类突发事件仍呈高发势头,处置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2、应急预案及应急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些预案可操作性不够强,针对性不强,存在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等不足,另外普遍存在修订不及时的问题,下步工作中需结合实际进一步改进完善。

3、应急工作机构建设需大力加强,需要积极争取落实。在必要的经费和装备建设方面还需要投入。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建议加强应急骨干人员学习培训工作,提高人员基本素质。二是建议增加应急工作经费、装备投入。三是坚持慎用警力原则,防止一般矛盾扩大化。

黔南州公安局马场坪分局 二O一一年一月八日

下载申论:应对群众性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成长[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应对群众性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成长[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热点:从根源治理群体性事件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从根源治理群体性事件 近两个月以来,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5月26日,江西抚州市检察院、抚州市临川区行政中心、临川区药监局旁边的马路先后发生三起爆炸;6......

    申论热点:社会需要见义勇为正能量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热点:社会需要见义勇为正能量 【新闻链接】 “红绶褒章”是日本政府专门用来表彰不顾自身安危勇救他人行为的最高奖章。该奖章设立于1881年,严俊是......

    2013申论热点:社会需要见义勇为正能量

    2013申论热点:社会需要见义勇为正能量 【新闻链接】 “红绶褒章”是日本政府专门用来表彰不顾自身安危勇救他人行为的最高奖章。该奖章设立于1881年,严俊是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个......

    申论热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社会治理

    汕头中公教育 申论热点:正本清源,谢师宴方能实至名归 为方便考生全面备考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整理了最新的热点,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登上胜利的彼岸。 【背景......

    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尊敬的党组织: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群体性事件与我国政府社会治理模式变革

    群体事件与我国政府社会治理模式变革 陈旭 学号122001171 摘要 本文以群体事件为切入口,探讨在群体事件中如何对我国社会治理模式进行变革,希望给给当前的政府治理模式带来新......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答案(副省):社会治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答案(副省):社会治理 (一)根据“给定资料3”,简要概括枣庄市在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所作的努力。(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申论时政热点:乡村社会治理重要力量[全文5篇]

    申论时政热点:乡村社会治理重要力量 有事都会找乡贤请教 在江苏省宝应县鲁垛镇贾林村,69岁的刁人贵的家是村里的“地标”。他家大门口挂着的“三和调解室”“三和人口文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