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互动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6: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向互动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向互动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

第一篇:双向互动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

双向互动: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

吕本富

 2012-11-07 22:06:18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社会治理结构需要从金字塔型(科层制)的简单范式向网络结构型的复杂范式转变,政府也需要不断提高管理复杂社会的能力,以更好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网络化的治理结构可以催生一种新型的“双向互动”,恰好能把“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变成新型的社会治理机制。“多中心治理、多层级治理、多维度治理”社会治理结构的设计将是未来必由的道路。

[关键词]社会治理;双向互动;网络化

[作者简介]吕本富,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过程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时,社会矛盾是最尖锐的,处于社会事件的频发期,被称为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迈过这道坎,国家发展将进入新的稳定期;跨不过这道坎,有可能在陷阱中打转,甚至倒退若干年。“陷阱”产生的主要诱因是:在这个时期,社会成员的身份正在被财富、价值观、居住社区、身份认同等重新定位。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期望很高,有强烈的发展(致富)动力;另一方面,当社会成员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时,往往不认为是个人能力问题,而归咎为社会环境和体制因素。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社会成员的满意度处于谷底,“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非常复杂的利益纠葛,并由此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既有上述特点,又具有非常的特殊性。最近10年是信息高速传播时代,整个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状态。信息化使得无比尖锐的社会矛盾有了迅速膨胀、蔓延乃至全民化的渠道,导致社会稳定的可控性迅速降低。非常复杂的互联网信息传导机制,形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虚拟世界。在解决和处理矛盾问题时,需要从对因果关系的线性思考,转移到寻求理解要素之间联合与互动的复杂思考。本质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不再适用,产生了“越维越不稳”和“坐在火山口上”的现象。

一、网络型社会治理结构的四个特点

从历史的进程看,中国政府现在的社会治理体系可以认为属于简单范式。简单社会治理范式有三个特点:基于工业时代的科层化组织结构、一体化的职能作用和指令化的控制机制。由于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和信息化的高速传播,现行的简单社会治理范式正在面临挑战。社会治理结构需要从金字塔型(科层制)的简单范式向网络结构

型的复杂范式转变,政府需要有管理复杂社会的能力。

(一)社会治理结构扁平化的挑战

“扁平化结构”是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概念。德鲁克在研究美国福特公司和印度英国殖民当局的组织结构时发现:这两个组织中的若干中层机构,只有信息传递功能,没有决策功能,而且随着传递层次的增加,信息传递效率会递减,如果技术手段能够解决信息传递功能,凡是没有决策功能的组织层次可以删除。德鲁克的“扁平化结构”思想影响了企业管理学界和公共管理学界,成为20世纪组织变革的推动力之一。

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逐渐呈现出扁平化特征,在网络组织中,权力呈现分散化和均等化趋势,权力距离缩短,对权力的诉求逐渐上移。在科层制治理结构中,处在金字塔底部的社会成员,需要逐层向上反映自己对权力的诉求;在网络结构中,处于网络边缘的社会成员,总是寻找最短的路径,直接向网络中心节点反映自己对权力的诉求。在社会治理实践中,这个挑战的表现为:直接向中央上访的人员越来越多。

(二)水平化决策的挑战

当传统的科层金字塔正在演变为“上下”和“左右”交织在一起的网络化结构时,这种结构性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决策形式和决策过程。权力分散化带来了多中心格局,在科层制的治理结构中,“上下”之间的互动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互动可以忽略;在网络型的治理结构中,“左右”之间的互动和“上下”之间的互动一样重要。权力均等化趋势正在催生多层级自主性,垂直的集中决策已不足以应对人们之间的水平互动,单纯的命令开始让位于决策的商议过程。

(三)提升协同水平的挑战

网络结构中各成员存在正向的互相激励,也存在负向的互相挚肘。在国家治理涉及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需要吸纳了各种力量的参与和贡献,无法进行全面而直接的控制,需要通过社会成员的协作提升协同水平。只有网络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增强,不断适应动态变化间接控制的挑战,各种社会力量的协作达到了空前高度,才能解决复杂矛盾。

(四)跨越疆界的挑战

全球化发展解除了许多原有的市场壁垒,信息网络的兴起悄然摧毁了社会成员之间许多固有的疆界,这意味着一个跨疆界时代的到来。“市场跨疆界运行、经济跨疆界发展、社会跨疆界合作、文化跨疆界传播”成为普遍的“跨界”现象。社会治理中的“跨界”主要体现在:围观、评论、监督的广泛性,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不仅利益相关者关注,利益不相关者也会广泛关注。所以网络上流行“围观改变中国”的说法。

二、社会治理的80/20规律

当社会治理结构转变为复杂范式以后,社会治理结构可以认为是由节点(社会成员)和关系(人际联系)构成的网络,这种网络呈现出非线性关系。根据网络科学研究的成果,人际关系网络有两类:一是无尺度网络,二是有尺度网络。具有信息交流的人际网络一般是无尺度网络,在无尺度网络上发生的社会现象遵循幂律规则,也就是通常说的80/20法则。

一个有效的社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在一个无尺度的社会网络中,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的发生,应该符合两个80/20定律: 80%的社会治理事件都属于良性的,属于沟通处理范畴,和意识形态完全无关; 80%的社会治理事件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的边缘,也就是社会的基层部分。

这两个80/20定律决定了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基层和群众的日常生活利害相关,而且处在社会管理层的资源少、分量轻的末梢,是相对比较容易出问题、容易参与、也着重着力的领域。但是现在的基层治理存在三个严重的问题:

(一)公权力的界面问题

国家的一些公权力(治权、管理权)在基层被让渡给非固定的各种助理员,比如:城管员、保安员、计划生育助理员等。他们的权力被无序放大,途中或被扭曲,或被滥用,或被加进私货,负面性日显突出。这些“员”大多被老百姓认为是土痞子(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治理中,过去是绅士和商会治理,被认为是德高望重者)。

(二)处理社会治理事件的顺序问题

很多政府机构愿意处理大事,不关心小事,比如公安部门愿意破大案。但是有些小事虽小,波及面很大,能够破坏社会间的彼此信任关系,比如,诈骗电话,由于涉及到成千上万的家中老人,这就是大事。因此处理社会事件的优先顺序时,应该考虑事件大小和事件波及面两个因素。

(三)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问题

掌握公权力的部门只能扮演裁判员角色,不能扮演运动员角色。有些地方政府经常主动和被动陷入经济纷争,制造了很多额外的事件。事实上地方政府角色的错位,也是上访事件的主要诱发原因。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主动介入经济事务纠纷或者为地方大员的“清白”背书,为此,“跨省”追捕网民,就容易成为网络上的焦点事件,从而破坏政府的公信力。

三、社会治理中的双向互动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的治理结构中,仕绅阶层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有人星夜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了传统社会中“庙堂”和“江湖”之间,存在信息、见识、财富的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互动”是传统社会“基层”稳定的基石。

在工业化的科层制的治理结构中,“归故里”这种机制已经不存在,人才、知识、财富只是单向的向上流动,伴随着这种“向上”流动,基层的“矛盾”也向上流动,只能通过维稳来解决。网络化的治理结构可以催生一种新型的“双向互动”,恰好能把“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变成新型的社会治理机制。

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机制已经初现端倪:国家领导人直接和网民对话;职能部门开通政务微博;社会公共政策征求网络意见;通过网络对焦点事件进行监督等等。总之,基于复杂范式的社会治理,应该以网络化结构为组织运转基础,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功能,通过分权化和学习进程进行协作,采用创造性的方法和创新型路径进行协同,去克服异常冲突和综合性矛盾。

上述网络型社会的治理结构只是自发的,并没有严密的顶层设计。稳妥起见,可以选择一些领域或地方进行试验。基层事务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场,民众如何组织协调、体制内外如何相处、大的理念和政策如何落实,都可以在其中得到逐步实践。

如果要构建一个良性社会治理秩序,在信息时代的丰裕知识背景下,面对的复杂问题,无论显性或隐性,“多中心治理、多层级治理、多维度治理”社会治理结构的设计将是未来必由的道路。

第二篇: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0210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全球性趋势。与此相适应,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迁的客观实际,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调整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在改善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处于快速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空前急剧变革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在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分化和重组的同时,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没有实现相应的转变。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加速,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异质性和多样性对同质性和单一性的取代。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取代了“一大二公三纯”的旧式格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带来了职业群体结构的变化;改革前社会阶层结构高度均质化的状况已大为改变,并越来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社会分化几乎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上表现出来,导致原先简单的社会结构复杂化了,使同质的社会不断异质化了,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失调现象、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了。在快速激变的今天,过去传统的社会整合力量趋向弱化,而新的社会整合机制又不健全,特别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官本位依然大行其道,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明显滞后于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社会整体整合力量特别是国家行政整合能力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治理结构尚未得到调整和优化,共建共治和谐社会的合力不强。社会治理结构实质上是确立治理主体、客体、行为准则、治理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良好的社会治理机构,需要各治理主体既保持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又能够通力合作,形成一种和谐有序、自律自治的制度化治理机制。但从现状来看,这种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在我国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第三部门还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发育仍显迟缓,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社会的自主性及自我组织能力不够强,各级官员新的治理观念还未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与行政能力不强等等。

第三,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短缺低效。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由于在发展观和发展理念上的偏差,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致各级 政府在履行职能和推进职能转变方面,主要精力放在了履行经济管理职能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领域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领域改革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造成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方面的转变步伐明显滞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不足,存在着许多体制性障碍,社会事业发展受阻。

第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拉美化”现象开始凸显,社会风险逐渐累积。目前我国发展进程进入了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敏感阶段,也就是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频发、社会问题集中的高风险时代。这个时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社会矛盾多样化与社会控制力下降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的广泛性和数量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有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严重性、负面效应不断呈现出来,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健康发展开始构成明显的威胁。对此,要想在短期内基本消除它们,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对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熟视无睹,不加防范与缓解,则可能会出现一个累积、扩散、爆发的失控过程,进而使整个社会陷入动荡、混乱的境地。而且,从现在起到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我国所面临的特定时代条件和社会失调现象仍将延续下去,某些不和谐因素还有可能呈加剧之势。显然,对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这种生长性如果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则必然给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埋下巨大隐患。

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思路

第一,构建适合国情的社会治理模式,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与西方各国相比,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着一些不同的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社会治理变革也象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一样,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而应当探索既符合国情又适应当今时代潮流的社会治理模式。综观西方国家治道变革的整体历程,反思我国政府权力行使惯性以及公民社会发育不足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政府主导——社会合作型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可供选择、比较恰当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一主多元”,所谓“一主多元”,就是形成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多种方式并存的社会治理结构。选择这种模式的主要根据在于,对于现阶段的我国政府而言,无论是对政府内部的自身建设,还是对外部社会事务的管理,都需要承担大量的管制职能,都必须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事实上是“先天不足”的市场经济,这些年在市场化改革中暴露出来的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加强市场监督职能来加以克服。另外,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公平、提供社会规范等公共服务方面,也需要政府的主导 作用才能实现。只有形成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多元组织共治的局面,才能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质量与效能。

第二,培育和规范公民社会组织,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公民社会不仅能够承载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对传统政府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拓展,而且有利于构筑多中心的社会治理体系,进而从根本上推动着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战略和基层民主自治的不断推进,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在我国迅速崛起。作为新的组织形态,公民社会在其成长和壮大过程中,如何规范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作为政府部门,应该认真履行管理职责,规范社会组织本身的生活,与社会组织一起共同管理社会事务,为公民社会的自治提供制度环境。各级政府要针对我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于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制定不同的法律和法规,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作为公民社会组织,应当清楚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与政府一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不是为了与政府争权,也不是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更不是要取代政府,而是与政府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第三,制定并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采取突出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现实生活中日趋严重的社会不公正现象所导致大面积负面效应情况,迫切需要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部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为此,目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制定并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全国适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即无论地方自有财力如何,都必须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也就是说,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资需求,尽可能地使人们享有同样的权利。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实质在于政府要为全体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关注的焦点应当从过分强调效率优先转向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上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应更多地转向提供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第四,建立健全同现阶段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为了使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社会问题处于可控、可调的状态,避免出现剧烈的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就需要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围绕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社会管理机制,确保社会各个系统、各个要素始终处于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的状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亟待确立的社会管理机制至少包括:(1)公正的利益协调机制。当前各种利益性矛盾和冲突的增加,根源并不在于社会经济不发达或财富不充裕,而在于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利的分配不公,有失社会公正。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政府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公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2)友善的社会帮助机制。社会公共帮助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救助的方式对社会上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保障,其目的就是使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能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以缩小社会差异,减少社会排斥,增进社会整合与和谐。(3)有效的公共安全机制。为适应社会转型对公共安全多样化的需求,政府提供公共安全职责要从被动的、消极的“反应式治理”向主动的、预防的“积极式治理”转变,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确立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面临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4)灵敏的社会预警机制。应当尽快地建立社会运行状况的监测体系及危机预警系统,形成完备的社会发展监控体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及早作出预测,防微杜渐,使问题和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切实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五,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发展基层民主政治与治理。要真正按照自治的原则建立社区组织,探索新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健全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企业在社区建设中的伙伴关系,把一部分政府可以不直接承办和企事业单位剥离出来的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交由社区承担。要努力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程度。社区居民通过广泛参与,了解自身需求,并采取积极的改进行动,动员社区内的一切资源,尽力化解社区内的各种问题,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要借鉴发达国家有关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正确区分社区管理事务中基层组织建设、弱势群体保护等纯公益福利部分和家庭服务、物业管理等非营利或营利部分,采取不同政策加以对待,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内容,推进社区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按照“五个重在”(重在加强领导、重在整合资源、重在健全机制、重在提高素质、重在解决问题)、“四个一”(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和“六联”工作机制(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社会治安联合防控、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整治、基层平安联合创建、流动人口联合管理服务)的思路,强力推进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大综治大调解工作平台。

保证至少有3个功能区,即一个接访受理大厅、一个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区、一个联席会议工作区,综治维稳短信平台

建设综治工作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探索基层综治工作工作新模式,2005年6月份,密云县委政法委、综治办在大城子镇进行了综治工作中心试点,建立了集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民政科、经管统计站、综合科和妇联等多个职能部门于一体一站式办公的综治工作新机制——综治中心,整合力量,分析、研判、分流处理区域安全稳定问题。综治工作中心既是便民服务中心,也是矛盾调处中心、民情信息的收集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挥中心。实现了维护稳定工作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作战”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基层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治安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一、综治工作中心的组织与职能

(一)依托综治工作现有网络和机制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

综治工作中心是以党委为核心,依托综治工作现有网络和机制,整合组织机构,统领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在组织结构上,分为镇、村(社区)两个层面。在镇级层面上,由综治办牵头,将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纳入综治体系,成立综治中心,固定地点,由综治主要部门抽调专人到中心合署办公,共同接待处理综治工作。综治工作中心主任由党委分管副书记担任,综治办常务副主任担任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在社区、村级层面上,在党支部领导下,引导群众自发组建和谐创安自治协会,推动政法综治工作工作进村、进巷、进家庭,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网络。协会以派出所为龙头,以治保会为桥梁,群众自发参与成为会员,通过协会章程,实行邻里守望、治安巡逻、自治管理,共保一方平安。创安协会接受乡镇综治办和综治工作中心的业务指导。

(二)因地制宜科学设定综治工作中心职能

综治工作中心具体职能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市、县委工作部署,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组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统一受理、调解、督办一般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置重大突出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重点地区专项治理工作,防范和减少刑事治安案件,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督促落实对重点人群的管控措施,加强闲散青少年、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等群体的服务管理帮助教育;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大型活动和突发事件安全稳定工作预案,确保大型活动和公共场所安全;组织开展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加强基层综治工作队伍建设,做好基层综治工作人员和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兑现奖惩措施等。

二、综治工作中心的运作模式

通过五项工作机制建设,推进区域综治工作工作常态化。一是联调机制。对排查出来和直接到镇(街道)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分流,统一协调、督办,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二是联防机制。定期公布治安警情,建立健全治安巡防工作网络,健全各项防范工作制度。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活动,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落实内部安全保卫措施。三是联勤机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综治工作中心主任主持,综治办牵头协调,统一组织安排各组成部门开展工作,形成职能上融合、力量上整合、工作上配合,网络上组合、部门上联合、信息上汇合的工作体系。四是联治机制。按照上级部署,动员和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严打”、禁毒、禁赌、道路交通安全等整治行动,定期组织开展对治安重点地区、突发治安问题以及校园周边专项整治。五是联创机制。围绕平安创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作用,整体推进平安镇、平安社区、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校园等各项创建活动的开展。

通过完善五项工作制度,推进区域综治工作工作有形化。一是议事制度。每周,由综治办召开一次综治工作中心各部门工作人员会议,沟通工作情况,研究与部置下步工作。二是例会制度。每月初,综治工作中心召开一次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例会,研判分析维稳形势,总结经验,制定相应工作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编发《安全稳定月报分析》。三是通报制度。每季,由综治办负责,对综治工作中心各部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四是考核制度。由综治办负责,以综治委名义,与综治工作中心各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半年对综治工作中心各部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每年底,对目标管理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总结奖励。五是记实制度。对综治工作中心各部门负责人每年进行工作实绩记实,与晋职晋级挂钩。

简言之,综治工作中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统一性。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综治办牵头协调、检查督办,围绕基层平安创建统一计划、统一行动。二是综合性。中心集中了基层各有关部门力量,其职能以及履行职能的手段、方法、措施等都显示了较强的综合性。三是协调性。通过建立完善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凝聚起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提升了基层平安创建的效能。四是辐射性。中心的 组织网络、责任体系伸到了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基层单位,也将其功能辐射到了整个辖区。

三、综治工作中心取得的成效

通过综治工作中心模式,全县综治工作工作理顺了关系,加大了力度,提高了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推行综治工作工作新体制、新机制,对维护基层稳定,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地区综治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综治工作中心整合了乡镇(街道)各方面安全稳定力量,通过合署办公和定期会商研判制度,统一受理接待群众来访,统一安排部署、检查验收区域安全稳定工作,避免了多头重叠部署工作,方便了群众投诉,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地区综治工作工作力度更大了。综治工作中心有效整合了各方执法管理力量,搭建了综治工作新平台,实行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事件联勤、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五联”机制,形成了职能融合、力量整合、部门联合、网络组合、信息汇合的工作体系,强有力的整体推进了区域平安乡镇(街道)、平安社区(村)、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

三是地区综治工作工作更加顺畅了。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的大背景下,信访工作的任务艰巨复杂,靠以往的各部门独自处理,单兵作战,很难及时就地有效处理随时发生的各类矛盾和纠纷。综治工作中心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区域内的信访工作资源,建立了上下联动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工作中心具体运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整体联动的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格局,使工作从以往的单兵作战到现在的集团参战,构建了“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综治工作工作机制更加顺畅了。

四是全县综治工作工作效果更加明显了。首先是平安奥运行动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了“大事不出、小事减少,管理严格、秩序良好”的平安奥运目标。县综治办通过督查、检查等多种方式,深化、固化“综治工作中心”及“和谐创安自治协会”模式,在乡镇街道层面,以综治工作中心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其会商、研判、排查职能,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群防群控工作。奥运期间,组织发动3万余名治安志愿者、生态林管护员、和谐创安自治协会会员和6000余名机关干部深入社区、村开展奥运安保工作,人员总数达到全县实有人口的6.3%。在社区、村层面,以和谐创安自治协会为抓手,推动综治工作工作进村、进巷、进家庭,在全县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合了群防群治力量,将综治工 作的触角延伸至社区、村、胡同和社会最小单元——家庭,实现了群众自发参与平安创建的目的。其次,治安巡防力量得到整合,部分可防性刑事案件下降,民转刑案件减少,群众安全感增强。综治工作中心成立以来,通过组建专职治安巡防队,增设司法、流动人口协管员,加强保安队伍建设,增加生态林管护员和生态村保洁员治安巡防职责,与公安专门力量相结合,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治安防范力量,有针对性的加大了治安防范力度,全县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2008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在全市名列第三。2008年,全县社会治安状况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佳状态。同时,信访调解、化解成效显著,全县安全稳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综治工作中心有效整合了各方力量,通过统一会商、研判增强了工作合力。各乡镇(街道)形成了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职能部门积极互动,互相配合,采取行政、法律、调解、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有效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使信访渠道更加畅通,办理信访的效率明显提高。全县安全稳定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实践证明,建立综治工作中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方便群众的理念,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解决治安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有效整合乡镇(街道)资源、组织发动群众构建维护治安稳定第一道防线的有力举措,是落实条块结合、属地管理、推进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对落实区域安全稳定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篇: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变革、挑战及应对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变革、挑战及应对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是我党首次提出,也是三中全会的一大亮点,改变了传统的以自上而下管控为特点的“管理”理念,摒弃单一的行政管控手段,转变为一种强调国家与社会合作共治的“治理”理念。这标志着“治理”取代“管理”,成为我党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本文以村务监督委员会视角,主要围绕治理理念的演进、社会管理到治理的变化与挑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以期为相关单位带来一点启发。

【关键词】治理 背景 特点 挑战 对策

一、治理理念提出的背景和历程

治理理念的提出及演进

自1989年世界银行报告中首次出现“治理”一词以来,治理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不但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而且在现实政府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的一面旗帜。治理理论认为,治理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动过程,强调政府与社会通过合作、协商、建立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寻求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 合作管理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它以合法性、参与性、公开性、透明性、回应性、法治性和责任性等为基本特征。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革进入公司治理改革新阶段以来,从营利性组织的公司治理、金融机构治理到非营利组织的大学治理、慈善机构治理、政府治理,再到当前的国家治理,治理改革逐渐渗透到改革的各个层面。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的执政理念也经历了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XX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社会建设和管理”列入“五个统筹”之中;XX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XX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XX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由“格局”上升为“体制”,并且强调“法治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推进理论创新,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带来的理念和方式的变化——以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为视角

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为此,课题组选取了基层治理中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为视角,以金山区的村监会建设为主要基点,尝试对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所带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针等一系列的变革进行阐析,探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寻求应对之策。

我国村监会的发展历程

村务监督组织其实早在我国建国初期的50年代就有存在,名称叫“监察工作委员会”。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机构体制没有延续下来。全国第一个“村监会”于XX年6月18日在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选举产生。XX年底,浙江、陕西两省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监会。XX年10月28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发布,其中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为村监 会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陆续有不少省市开始探索实施,但还未全面铺开。

上海市金山区从XX年3月起,先后在金山卫镇及金山工业区高楼村开展村监会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XX年1月份,金山区全面推进村监会工作,区委办和区府办印发了《关于在本区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对机构设置、成员产生、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规范。4月前,全区各村完成选举;6月份,124个行政村的村监会开始正常运作。村监会依法行使六项职责:

1、监督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

2、监督村务公开情况;

3、监督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

4、监督村干部廉洁履职情况;

5、监督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的其他事项;

6、主动收集并认真受理村民的意见建议。村监会的全面建立,在金山区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

社会治理突出特点

1、主体多元

虽然社会管理包括政府作为主体的管理行为和公民社会组织作为主体的管理行为两个主要方面内容,但社会管理仍然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是社会管理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而社会治理则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社 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也同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单一主体都不能垄断规范和管理的实践过程。

在村监会产生以前,除村民会议有监督权,此外无专门的村务监督机构,对村务的监督大都是通过基层政权组织来实现。由于村民会议召开有法定的程序,需由村委会召集或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在当今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状况下,村民会议召集难度很大,难以随时召开议事,难以保障村民参与村务监督的权利。村监会的成立,创设了一条多元参与村务监督的机制。在金山区的实践中,村监会成员为5人,均由选举产生,来自基层农村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好地代表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利益,并行使各项村务监督职责,体现了社会治理的多元参与性。同时,多元参与使村监会能够汇聚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使村级事务能够为更广大的村民服务,推动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平等参与、合作

社会管理较多地表现为从行政部门的主观意愿出发管控社会,通过命令式、处罚式、服从式管理等强制性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为民做主、替民做主;而社会治理则更多地强调民主,强调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平等参与、平等协商,并形成最终的决策以管理社会事务。

村监会的设立,为村民平等参与村级事务提供了平台,一方面,村民可以通过选举,平等地加入村监会,如金山区在实践中规定,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本村村民,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并具有胜任工作的身体条件的都可以参选;预备候选人由村党组织推荐、村民代表联名推荐和村民自荐等方式产生。另一方面,在村监会中,每一位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可对村级事务自主表达意见、协商讨论,并形成相关的建议,最终影响村级事务的实施。如金山区规定了村监会成员的四项权利,包括知情权、审核权、监督权和建议权,同时也规定了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支持村“两委”工作、认真接受考核考评和努力提高工作水平等四项义务。

3、依法治理的理念

社会管理更多地是讲究用行政手段、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社会事务;而社会治理则使治理方式从主要由政府单方面管控向多元治理方式转变,要求在运用行政权力之外,更多地运用法律的、市场的、文化的手段,对公共性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尤其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体现了依法治理的理念。

村监会的组建过程,就充分体现了依法治理的理念。如金山区在实践中,设计了多项制度规范村监会成员的依法产 生和依法履职:一是村监会成员按规定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并规定了回避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财务工作人员、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其近亲属、近姻亲不得担任村监会成员;二是在规定了村监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建议了评议制度,每年年底,村监会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村民代表会议对其履职情况的民主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考评;四是加强了纪检监督,规定村监会接受镇级纪委的指导,并向其汇报工作。上述制度的建立充分保障了村监会成员依法依规产生并履行职责。

4、源头治理的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不断多元化,各种利益冲突不断显现,而社会管理运用行政化的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往往有滞后性,且局限于“案结事了”,作用主要体现在治标上;社会治理则通过公民的多元参与、社会组织的作用发展等渠道,让公民及社会组织适时、适度的参与,公民的诉求得以有效地表达,同时也能够最大范围地集中各方智慧,推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而在源头上消除矛盾纠纷,实现治理目标。

在村监会成立之前,由于无专门的村务监督机构,村务监督有明显的滞后性,村民的诉求无处释放,基于对村级组织的不信任,又缺乏其他有效的社会组织作为缓冲带,基层政府就承受了极大的来自基层的矛盾所形成的上访、群体性 事件等所带来社会稳定压力。同时,由于村两委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不少村务决策随意性大、财务开支不规范,在滋生矛盾纠纷、恶化干群关系的同时,还易形成违法犯罪。据统计,近5年来,金山区发生村官职务犯罪25起,涉及征地拆迁贪污受贿、农机补贴虚报、挪用资金等多个领域。

村监会成立,则实现了四项职能,发挥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功效。一是民主监督的平台,村监会通过事前参与决策、事中积极参加、事后及时公开的机制,把监督渗透到村级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解除了村务监督的滞后性问题;二是科学民主决策的桥梁,通过列席村“两委”班子会议、评议“两委”班子决策、监督修正决策偏差,确保科学决策,同时村监会成员既是监督员,又是信息员、宣传员,能有效收集社情民意,汇聚各方智慧,构成了村级科学民主决策的桥梁;三是矛盾纠纷的化解器,村务管理无法回避人情的浸渗、村官的腐败、村民的积怨,村监会的存在,从制度建设上为村民诉求释放提供了出口,大量的矛盾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干群关系的润滑器,以村监会为平台,实现村级各项事务,特别是财务工作和敏感事项的公开透明,督促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消除了群众中存在的疑虑和误解,实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有效缓解了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

如在金山区最早开始试点的高楼村,村监会运行一年 来,参与村“两委”班子决策12次,对326张485万余元财务发票进行了审核和公开,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6条,协助村干部妥善解决了15起干群矛盾和邻里纠纷,促进了和谐。

三、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罗马非一日建成”,任何改革都非一蹴而就,受长期以来的管理思维、管理方式的影响,社会治理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社会治理之路任重道远。

管理部门不愿放手的问题

行政部门或相关授权组织受长期以来的管理思维的影响,习惯于大包大揽,习惯于对社会进行命令和控制,不愿放权,不敢放手,为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设置诸多或明或暗的障碍,严重损害了社会治理的根基。

在我国的村监会建设中,基层政权组织及村“两委”“选自己人,选对的人”的思想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在选举监委会成员的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基层政权组织、村“两委”直接介入选举或者间接介入选举,导致“民选变官定”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村务监督的法治性和公信力。

同时部分村干部担心权力受制约,从内心深处抵制村监会,村务监督在其眼里是一项“不得不”执行的政策,对村监会的工作消极对待,甚至于“暗箱操作”,对村干部的监督在事实上成为了村“两委”的自我监督,村监会蜕变为村 决策、管理机构的附庸,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去了。

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

社会治理强调社会各方面对社区事务的主动参与,需要最广泛的公民参与和最主动、最自觉的志愿精神。但这也正是社会治理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在经济实现自立后,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参与社区事务和基层治理的意愿也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理念尚未形成,公民缺乏参与经历和锻炼,志愿精神不强,参与意识仍然不够。体现在村监会建设实践中,虽然对村监会成员的人选并未限定范围,但从实际产生的成员来看,基本都是以老干部、老党员等原体制内人员为主,这虽有种种原因,但关键点还在是村民缺乏参与意识,不关心,“觉得事不关已”;不参与,“怕耽误时间,怕找麻烦结冤家、怕工作不力不好交差”等。参与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治理的发展,体现在村监会委人员组成上,有时会存在固定人员,形成体内循环,使其很容易产生倾向性,使监督走过场,甚至还可能与村级组织“抱团取暖”。

依法参与能力不够的问题

社会治理强调社会各方在有效地对话、协商、合作的基础上来管理社会事务,这对参与者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公民的依法参与能力仍然不够,一方面对如何有效参与缺乏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依法参与的 意识不够,不作为、乱作为甚至非法作为的现象屡见不鲜。依法参与能力不够严重损害了社会治理的效果。

这在村监会建设中也有体现,如从全国范围内看,村监会成员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业务知识匮乏现象仍较为普遍,对村经济财务、政策精神、村集体项目等重大事项不了解,对监督的重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不明确,对于村务监督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部分村监会成员职责意识不强,由于怕担负监督风险,或者怕破坏与村干部的私交,得罪村里一部分人,对某些有损群众利益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存在监督不作为的现象,不依法履职的情况。

平台建设不规范的问题

社会治理要求为社会各方参与社会事务提供规范系统的平台,消除社会各方的参与顾虑,保障社会各方的有效参与。但当前平台建设仍不系统规范,主要表现为参与的渠道不畅、平台的运作机制不顺、平台的保障机制不力,导致社会治理未能发挥应有效果。在村务监督委会员建设上,具体体现为:

1、村民参与村监会的渠道不畅。村监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各级组织对于村监会的社会面宣传仍不到位,群众对村监会的性质和职责不甚了解,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群众的参与渠道不畅。

2、村监会运作程序和工作制度尚不健全。一方面,对 村监会履职的程序未有详尽的制度安排,包括监督如何立项、村监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监督工作随意性大,导致村监会成员不会监督。另一方面,对村监会决策的效力未有明确规范。村监会虽说可以依法监督,但其作出的“监督决议”对村委会及其成员有何约束力,目前并未有强制性规定。这也意味着村委会及其成员完全可以对村监会作出的监督决议置之不理。

3、保障机制尚不完备。一是物质保障问题,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地区的村监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办公经费尚不能保障,村监会成员的补贴未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履职支持问题,对村监会在难以履行合法、有效的监督时,如何为监督提供有效的保障,避免监督落空,对此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规范。

四、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的对策

管理部门依法放权

社会治理要求行政部门或相关授权组织按照社会治理的理念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调节的、凡是社会能管得住管得好的,就交给市场和社会。行政部门或相关授权组织要加强与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合作,综合运用法律、市场、文化等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同时要加强对行政部门和相关权力组织的法律监督,督促其有效地放权。这是推进社会治 理的根本之策。

在村监会建设中,基层政权组织要彻底抛弃传统思维,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保障村监会成员的依法依规选举,保障村监会依法行使职责,对于村“两委”非法干预村监会选举和行使职责的情况,应严肃查处。同时,要发挥纪检、检察等法律监督机构的作用,对于基层政权组织和村“两委”非法干预的,应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金山区在实践中明确由区纪委监察局、区检察院负责工作督查,就是一次良好的探索实践,可资借鉴。

开发社区公共事务,让公民在不断参与中提升意识和能力

社区公共事务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必须首先存在公共事务而后才能谈及自我管理或者治理。事实上,社区公共事务并不缺乏,缺乏的是开发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力。在社区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影响居民生活的公共问题,只要将公共问题纳入到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去,公共问题将变成了社区公共事务,居民将自发参与到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基层治理过程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将得到持续的锻炼和提升。

就村监会建设而言,应当在规范的范围尽可能多地开拓监督领域,不仅限于村务公开监督、财务监督,还涉及到决策监督、干部履职监督、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等各个方面,要 通过规范化的村务监督,不断提升村务监督的吸引力,提升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教育考核,提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社会治理是依法治理,要求参与者依法行使职权。在公众依法参与能力尚不够的情况下,教育培训和考核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加强法治教育,提升公众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二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提升公众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三是加强评议考核,完善进出机制,保障依法参与。

在村监会建设上,一是要加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知识及村务监督相关规范的学习,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教育,提升村监会成员的依法履职意识;二是加强对纪检、村务监督业务知识的培训,还要抓好金融、审计等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培训;三是建立奖罚激励机制,要认真执行评议制度,村监会每半年或每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工作,并接受评议,对履行监督到位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履职监督不到位的建议村民代表会议给予罢免和调整。同时纪委、检察机关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于在履职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规范制度和程序,搭建好参与社会治理的完备平台

社会治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要站在党在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加强对社会治理的宣传,同 时也要依据社会治理的相关特征,科学合理地设计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从参与渠道便利通畅、参与方式自愿平等、履职保障有效充分等方面保障多元主体的参与,保障社会治理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具体到村监会的平台建设,要注重三个方面:

1、加强宣传引导。要将建立村监会提升到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宣传。一方面,利用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等平台,以专题讲座、报告会、专题电视片等形式在党员干部中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窗、标语、文娱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基层群众中进行宣传,提升村监会的影响力。

2、加强运作程序和工作制度建设。一方面,可参考村委会的议事程序,制定村监会的工作程序,明确监督的发起、立项、讨论、决策规则,明确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如金山区在实践中重点推进议事规则、工作例会等制度建设,是良好的尝试。另一方面,明确监督决议的效力,可明确规定村“两委”及其成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对内对监督决议进行回应、说明及整改。

3、加强保障机制建设。

一方面,加强物质保障。金山区在实践中的做法值得借鉴,如按照“七有”要求,加强村监会硬件建设;规定村监 会成员的误工补贴由镇级统筹考虑安排,并视实际情况形成递增机制,较好地解决了物质保障问题。

另一方面,加强履职保障。可依照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村民委员会不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村监会在难于履行合法、有效的监督时,可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接到申请后应及时答复和妥善处理。从长远看,可以通过法律解释或修改法律的途径赋予村监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利,对村委会不合理的决策及村级重大问题,可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公开表决,以真正地从村民自治的角度保障村务监督的效力。

第四篇:公司应对挑战标语整理

公司应对挑战标语整理合集

【导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推进企业持续创新。以下“公司应对挑战标语整理合集三篇”由东星资源网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公司应对挑战标语整理合集

1、致力于提供使工作学习生活更加方便丰富的个人电脑软件。

2、人人是才,赛马不相马。

3、增员如同落地生根,连在一起生机勃勃。

4、快愉悦乐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5、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循规蹈矩;防微杜渐,家庭、事业、财富都重要,没有安全都无效。

6、诚信守法求信誉,管理创新谋发展。

7、不要应付检查,不要应付领导,不要应付员工,不要应付客户。

8、浙江三狮集团:智慧女神雅典娜神庙上刻着一句话:“认识自己”。

9、加强企业的执行力,改变员工的观念。

10、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就等于失去了灵魂的`本质。

11、诚信为根本,质量求生存。

12、上班时刻只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没有因工作失职而造成的重复错误。

13、加油发奋,咱们是最棒的!

14、保障食品安全,共建和谐家园。

15、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16、变革求发展,创新赢未来。

17、取水饮水以水饮人,受恩谢恩用恩谢人。

18、让感恩充实你的思想,让行动实践你的感恩。

19、合作双赢,共渡时艰。

20、专业细致、热情周到、诚信服务、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21、责任就是使命,职务就是责任。

22、成就未来,创造奇迹。

23、智慧引领卓越,专业传承经典。

24、会而不议议而不决,是最浪费的行为。

25、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6、抓质量、保平安、促进度、创效益!

27、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我增值。

28、要有威信,必须言必行,行必果。

29、精管理,出效益,为企业添彩。

30、诚实、诚信、做大、做强。

31、海滨一线天,天宇成卓越。

32、上善若水,润泽天下。

33、以高度统领全局,用深度精耕细作。

34、科技能源,万泓首选。

35、卡欧当家,万千泓福。

36、爱生活,爱环保,卡欧相随。

37、缤纷世界,万泓同行!

38、千硕——有我就不一样。

39、四美,没有什么比你更美。

40、“四美”食品,色香味俱全,迎朋自四方来。

41、白天,行走职场;夜晚,你为港湾。

42、品味时尚,享受睡眠!

43、人靠衣装,好衣要靠信诚威衬布。

44、艺秀精彩,德彰快乐。

45、盛世飞扬,开创辉煌。

46、字里行间都是精华——盛世飞扬。

47、盛世飞扬,创意之外还有创意。

48、盛世飞扬,广告飞翔。

49、精品看世界,上尚传诚带给你。

50、上乘创意,尚诚服务,必属上尚之作。

【篇二】公司应对挑战标语整理合集

1、需要无限,资源有限,善用有限,发展无限。

2、全员用心做得好,企业提升跟着跑。

3、体验竞争获胜和击败对手的感觉。

4、开拓第一搜团队精神,尽展第一搜勇者风范。

5、主动增员则胜,被动增员则败。

6、建立诚信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7、广东华凌集团:“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加冕,只有永远的拼搏。”。

8、珍贝集团:奉行“质量无缺陷”的企业宗旨,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9、成功与失败同在,竞争与超越并存。

10、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望能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11、质量——好的推销员。

12、欧陆风情,诗韵醉人。

13、技高一筹,品质前所未有。

14、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品质。

15、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这天的变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16、增员是尊重自我,欣赏别人。

17、努力为您提供的'货运服务。

18、平凡变不凡,不能成可能。

19、信誉所至,服务承诺。

20、执着追求完美品质,演义网络新篇章。

21、精诚追求卓越,精品创造未来。

22、长城永不倒,晨曦待破晓。

23、让改变发生,让成功回归。

24、相信人人有才,引导人人成才。

25、新市场寸土必争,老市场寸土不让。

26、携手谱新曲,并肩创辉煌。

27、责任是敬业的灵魂,能力是敬业的基石。

28、创商业盛世,品牌名扬天下。

29、责任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

30、居安思危,创优求存。

31、科技助我腾飞,团结使我壮大,奋斗促我生存。

32、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

33、要注意安全,严守秘密;不要麻痹大意,失泄机密。

34、要讲究卫生,美化环境;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35、览鹏城美景,享人生温馨!

36、塑企业形象,创优质。

37、发奋图强,展××人才貌;群策群力,为煤气化添彩。

38、让母亲重温年轻的梦——伊桑化妆品广告。

39、凝聚员工的智慧,发挥团队的力量,把不可能做成的事实变为现实。

40、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对于那些资金实力有限渠道尚不够深广的的中小企业来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确实诱人。

41、竞争力、质量,明确的目标,朴实,开放,责任感。

42、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

43、秩序纪律,文明礼貌,团结和谐,竞争效率。

44、[20XX],感谢有你![20XX],一路同行!

45、冠军精神给能量,xx雄起铸辉煌。

46、逐梦品牌,质造未来。

47、人本,鞋行,向未来。

48、金鼎印刷,犹如金鼎。

49、世界之行,有我为你护航。

50、运输退税报关保险,多栖保障,赢在全球。

【篇三】公司应对挑战标语整理合集

1、执行力的引擎,竞争力的阶梯。

2、成为精英高管的摇篮。

3、你我行!鼓励团队,精诚行动,功劳不分你我。

4、让您拥有伯乐的眼光,别让千里马在您眼前溜走。

5、实干三年兴业,建设美丽家园。

6、有大智慧,无小企业。

7、服务万千企业,助您企业腾飞。

8、想改变吗?成功就在拐角处。

9、提速企业发展,加快社会进程。

10、扬成功之帆,助你通向四方。

11、给我一个打工仔,还你一个企业家。

12、文明为二次创业加油,和谐为建行发展提速。

13、精英导师,企业家伴侣。

14、企业成功路,风雨永相随。

15、集群策,谋发展,创伟业。

16、培养再深造,为企业助力。

17、低碳高效显活力,文明和谐展魅力。

18、为二次创业加油,为快速发展喝彩。

19、企业家心理和头脑的培训基地。

20、企业家成功的摇篮,经营团队打造的基地。

21、企业家心态和能力加油站。

22、为你的企业航母保驾护航。

23、让我们成为您千里马发掘的伯乐。

24、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型。

25、企业管理外援,企业家摇篮。

26、敢于争先,勤于创新,善于跨越,乐于奉献。

27、建百年名企,行百分服务!

28、二次创业新理念,加速发展是关键。

29、发掘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30、沟通与合作,带给你完善紧密的联系和无限的效益。

31、圆上企业家的梦,成就员工的梦。

32、建千日功业,行一事用心。

33、全力打造同行中的领跑者。

34、把渴求企业的人培养成企业渴求的人。

35、我们的精心呵护,您灵魂的中流砥柱。

36、态度决定高度,强度决定厚度,精度决定深度。

37、提高您的业绩,这是我们必须做的。

38、伴随企业成长,共同创造企业成果。

39、打造更专业的。

40、梦想就在前面,在迈出一步吧。

41、感动生活,成功在握。

42、培训咨询共拥有,精英成功每一天。

43、标榜世界,领跑全球。

44、用心于每项服务,成就建行诚信品牌。

45、倾听企业的心灵,眺望企业的未来。

46、人人是建行形象,个个是创业力量。

47、打造企业精英,服务企业成长。

48、思想多少,企业就多少。

49、全员团结一家人,卓越服务归四方。

50、做学习型企业,成就行业精英。

第五篇: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

2009-11-09

点击率: 8

5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

江汉区民政局 余军平

2008年11月28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改善民生问题提升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指明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改善民生,其中包括基本养老问题,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认真研究和探索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途径。现结合江汉区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一、老龄化社会与家庭养老的矛盾

按照国际惯例统计一个国家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0%,表明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03%,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根据江汉公安分局统计,对全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口进行分析比较,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区总人口数为456362人(不含水上公安分局人口数),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72885人,占总人口数的15.97%。从年龄段来看,其中,60-69岁有35464人,占老年人口比率的48.65%;70-79岁有27234人,占老年人口比率的37.36%;80-89岁有9090人,占老年人口比率的4.72%;90-99岁有1051人、100岁以上有45人。而且59岁准老年人为25852人,占总人口数的5.66%。以上数据分析表明,江汉区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每年增加3000人左右;二是人口高龄化来势快,特别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迅速增加;三是老城区人口密集,老年人口多,比率高。

我国人口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延续。据统计,1953年我国家庭平均人中为4.33人,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都大体稳定在4.23-4.43人之间。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平均人口逐渐下降,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2005年为3.13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27人。目前,在城镇最典型的“421”模式家庭(一个孩子、夫妇两人、上面要赡养四位父母长辈)越来越普遍。再上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高负担,令现在不少的中青年人实在难以照顾周全。

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为数众多的老年人如何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丞待解决的社会化问题,社会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功能。

二、现行社会养老服务的格局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有效地推动了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例如江汉区社会养老服务的格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国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是1964年由政府投资兴办由区民政局管理,属于事业单位。1996年

以前福利院床位仅87张。1996年政府投资新建了三栋7层楼老年公寓,至2008年福利院在职员工181人,其中,定编人员37人、超编人员9人、合同聘用人员135人,入住老人465人,其中,供养“三无”、“孤寡”老人40人,代养老人425人,入住率100%。在财政补贴下收支平衡。2006年,区政府投入3770万元,扩建了一栋17层楼集养老、康复、娱乐于一体的公寓大楼,总面积15500平方米,新增床位377张。2008年又投入500万元对旧公寓楼进行维修改造,新老福利院共计床位842张。有利方面:区社会福利院是政府主管的事业单位,管理规范、服务周到、托养老人收费合理,老年人入住的愿望高。不利方面:政府受财力和城区土地的限制,难于进一步扩大规模,满足不了老年人入院养老的需求。

(二)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

从1982年至2006年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8家,其中,街办3家、企业单位兴办2家、民营2家、社区居委会兴办1家,共有床位数479张。供养“三无”老人5人、代养老人364人,入住率76%。2007年至2008年,由于政府出台对社会兴办福利机构给予政策性补贴的错施,两年间新增民营社会福利机构7家,新增床位470张,代养老人256人,入住率54.47%。15家社会福利机构共有床位949张,员工200人。按政策给予新建福利机构每床位补贴1000元-1500元,对合格的福利机构中住满6个月以上床位,每床每月按100元(市、区财政1:1)的标准给予补贴,2008年共发放补贴金54.48万元,激发了社会兴办养老福利机构的热情。有利方面:可大量利用社会人力和财力资源兴办福利机构,缓解政府兴办福利机构不足的矛盾,提供部分城市居民就业岗位。不利方面:由于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机构,条件要求严,床位数起点较高,且大多数是租赁房屋和场地,成本较高,而收益相对较低,加上经营管理和服务难于达到代养老人的要求,至使入住率较低,制约了民营福利机构的扩大。

(三)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江汉区由政府购买服务的“三无”老人有36人、“独居”老人有23人。从今年5月起,还对“三无”老人服务费标准由原来每月200元提高到每月250元;对“独居”老人服务费标准由原来的每月150元提高到每月200元。同时,不但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覆盖面,将我区最低工资收入标准在580元以下的独居老人纳入到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并建立补贴标准逐年递增机制。全区已建有各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站97个,共有养老护理员352人,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800余人,已为525位老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有利方面:能有效利用老年人自有住房条件和家庭环境提供养老,社会成本低,可因人而协商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利方面:由于护理员和服务员都是社区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并且服务员收取的服务费较低,积极性和责任心难于提高。特别是身患疾病的独居老人24小时需要人服务,而收入较低者,在现有居家养老政策条件下难于得到较好的服务。

三、提高社会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建设规范化的养老福利机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有所养的需求越来越高,城市的养老机构更应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把养老福利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有计划地兴建社会福利机构。

1、长远规划。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分时期、分地段把养老福利机构建设规划进去。在规划的范围内建设具有一定规模,集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养老福机构。例如,开发居民住宅小区时,可根据开发商设计规划入住率,按该地区居民人口数量,确定一个标准建造福利机构。

2、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投资,财政有计划地积累资金,从财政的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资金,作为福利机构建设和福利机构补贴基金。二是民政

部门在主导的慈善机构中设立养老基金,解决养老机构发展的资金需要。三是利用开发商资金。四是招商引资。政府给予一定优惠的政策,鼓励开发商兴建社会福利机构。

3、建立灵活的经营管理模式。建设资金是政府支出,可由政府相关部门经营,或者对社会出租或出售经营。建设资金是开发商或者是招商引资支出,政府可通过与开发商协商,进行回购,也可由开发商按政策规定自主经营管理或者对社会出租或出售经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效能。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小型福利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2月转发国家民政部等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可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开办床位数。从现有兴办的民营福利机构来看,规模有大有小,有个人出资兴办,也有合伙出资兴办的,经营场地大多数是租私人住宅改造成福利院。由于面积小、房间有限,按现有兴办福利机构标准,难于达到要求,主要是受开办床位的限制。可在现有规定的30张床位基础上降低床位数到25-20张,能有效地促进民营福利机构的兴办。

2、确实落实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要按照《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精神,确实落实社会福利机构用地、用电、用水、电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减少福利机构营运成本。提高政策性兴办福利机构补贴标准和居家养老服务员生活标准,并建立递增补贴机制。同时,相关部门要协调解决民营福利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小规模企业一样融资和贷款问题,推动民营福利机构稳步扩大和发展。

3、建立民营福利机构等级考评机制。由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机构进行考核评定,以兴办规模、设施标准、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为基础建立考核标准,可设为每两年进行一次进级考评,通过考评进级提高政策性补贴标准,促进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机构正规有序地发展。

(三)加强行业技能教育培训,创新和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要求在逐步提高,不论是公办福利机构,还是民营福利机构,以及居家养老的服务工作,都面临着规范化、专业化、全方位的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1、大力培养服务人才。要充分得用现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阵地和师资力量,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的社会工作者和老年人服务队伍,核发职业证书,充实到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2、加强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国办福利机构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加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营运、服务等机制,为民营福利机构运作和居家养老服务起到指导性作用。

3、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民政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社会养老服务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等制度和措施,加强对社会福利机构、服务人员的监管,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提高从事养老服务技术人员福利待遇标准,协助社会福利机构招聘和引进优秀服务人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下载双向互动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向互动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创新和服务应对挑战(优秀范文5篇)

    用创新和服务应对挑战演讲稿 XX加油站 陈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下面由我为大家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创新和服务应对挑战》。 最近一段时间,公司组织广大员工学......

    深化政社互动实践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深化“政社互动”实践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太仓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推进“两聚一高”实践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化“政社互动”实践,着力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良性互动......

    申论:应对群众性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成长[推荐5篇]

    考德上——为国育才 德者为上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之申论范文 ——应对群众性事件 社会治理需要成长 启东事件、什邡事件,经济利益与环境权益的冲突激发了官方与......

    社会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档案管理培训[小编推荐]

    社会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档案管理培训 一、归档文件整理工作 1.文件:使用过程的文件,流转过程中使用。 2.档案:最终形成的文件,归档成为档案 二、根据 上一年形成的档案,建立......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优秀范文五篇)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是管理科学的需要。科学管理不仅要抓好企业中主要涉及企业生产力属性的管理如生产管理、计划管理、质量......

    谈新媒体时代对社会治理的挑战与机遇

    谈新媒体时代下社会治理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媒体传播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当下随着手机、手机网络的大范围普及,传统媒......

    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对策建议

    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对策建议一、社会治理理念提出的背景与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

    基层社会治理交流发言[优秀范文五篇]

    基层社会治理交流发言三篇 11 月 7 日上午,省委政法委在济南市市中区舜玉路街道综治中心召开全省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双星双优”主题活动会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峰海出席......